户县历史沿革
特色户县

历史传说
户县 ‘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 已属于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由西安钟馗文化研究所与国家级AA景区西安钟馗故里欢乐谷非遗传承人钟馗王,组织 专家在秦岭终南山下收集 整理的,钟馗故里陕西户县流传千年的传说,是陕西省第三 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的重要内容。 《唐·钟馗传略》 夫钟馗者,姓钟名馗,古有扈氏国(今陕西西安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终南 山阿福泉人也,生于甘而居于泉,文武全修,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经纶满 腹,刚直不阿,不具邪祟,待人正直、肝胆相照、获贡士首状元不及,抗辩无果,报国 无门,舍生取义,怒撞殿柱亡,皇以状元职葬之,托梦驱鬼愈唐明皇之疾,封“赐福镇 宅圣君”,诏告天下,遍悬《钟馗赐福镇宅图》护福祛邪魅以佑平安。 故名噪天 下也! 春节时钟馗是门神、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钟馗是中国传统诸神中 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 钟馗故里老子著《道德经》的传说 传说,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见到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辞官 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 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 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 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尽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 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钟馗钟馗赐福镇宅,中榜得魁,真神也……。” 洋洋洒洒五千言,由尹喜记录,世谓之《道德经》是也。 后老子与伊喜结草阿福 泉,马放南山,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松下讲道,发现终南捷径后清凉山讲经,楼观台 炼丹,铸南山铁案,享南山之寿,是谓道教之祖庭,钟馗之故里,天下第一福地也。
特色户县
陕西户县明清进士名录

刘承崇 顺治十五年戊戌科 1658 江南守备
单永烈 康熙九年庚戌科 1670 贵州守备
张大谟 乾隆四年己未科 1739 江南淮安守备
陈自新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 1748 江南常州营守备
韩期维 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科 1640 三甲229名 河南新郑知县
张宏襟 万历四十九年癸丑科 1613 三甲135名 礼部主客员外郎、布政司参议
明代进士2(武科进士)
王天良 崇祯十年丁丑科 1637 延绥守备
陕西户县明清进士名录(附贡士、举人)2009-09-24 20:38
陕西户县明清进士名录
户县属周沣之地,辟雍施礼乐教育。科举制度始于唐,由于户县多部旧志失传,尚存旧志仅载有宋建隆年间(960—963)邑人杨砺举进士第一(状元)。至道初年,砺子嵎,赐进士出身。元,张云(立羽)中乡试。户县其它科第名额,明以前无考。从洪武至清光绪539年间,户县学子中进士33人(其中武科9人),举人290人(其中武科116人)。贡生409人,贡生以下秀才,现存的几部旧志均未收录。清末至民国38年间,国外留学的户籍人士24人,进国内各大学及专门学校深造的236人。
关哻(han) 正统元年丙辰科 1436 三甲15名 湖广按察使、大理司司副
王九思 弘治九年丙辰科 1496 三甲36名 翰林院庶吉士、寿州同知等
王九峰 正德三年戊辰科 1508 二甲79名 御史、浙江金华知府、山西副使
二、清代进士1(文科进士)
姓 名 科 别 公元纪年 名 次 略 历
张宏祚 顺治六年乙丑科 1649 三甲251名 山东历城知县
阎登云 嘉庆七年壬戌科 1802 三甲138名 江苏金匮知县、苏州吴江知县
张孝友 嘉庆十三年戊辰科 1808 三甲125名 阙
尘封的历史--户县doc

不可忘却的记忆户县历史悠久,夏为有扈氏国,商为崇国,周为沣邑,汉初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并且曾是周、秦、汉、唐等十二朝皇家的上林苑。
历史人文景观独特。
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其中千年古刹草堂寺、丝绸之路神仙路、道教祖庭重阳宫、古建精品公输堂、钟官城铸币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
另外,还有国家级AA免费景区钟馗故里欢乐谷、财神刘海故里度假村、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金峰寺,以及亚洲最大的天然石拱桥“仙人桥”等。
户县地处陕西关中渭河流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远在新石器时代(前40~前21世纪),我们的祖先便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与自然界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创造了原始公社氏族文化。
作为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地方,自然会孕育出很多能叱咤风云,救国济世的风云人物。
从古至今,从户县这片金色土地中走出去的历史名人有很多,其中有王九思,赵寿山,殷开山,国民党抗日名将关麟征等皆出生于此。
王九思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
弘治九年进士。
选为庶吉士,后授检讨。
王九思出身书香之家,家境富裕,天资聪明,一表人才,自幼读书,学识渊博,尤长文学。
其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相聚讲论,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史称"前七子"。
王九思从小受到关中尤其是户县的人文风俗影响,做人豪爽,为官正直,但正是由于这份正直,导致错被诬陷降职,看清了官场的人心险恶,王九思最终彻底放弃了做官的念头,他回到家乡户县带领乡亲们修涝河桥,施舍医药、教育生徒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文学创作和倡导戏曲方面,历40年,84岁辞世。
在关中人们习惯将户县称为“银户县”,不仅是因为户县的自然环境优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户县盛产历史人物,古时的王九思,近代的赵寿山,关麟征他们个个都是当时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时代的变迁与进程。
他们或是政界人物,献言献策,安邦富国,或是军界人物,驱除鞑虏,光复华夏。
总之,他们的出现,影响了一个时代。
近代的赵寿山,原名赵生龄,1894年农历11月21日生于陕西户县北乡定舟村。
陕西户县民间故事

陕西户县民间故事陕西户县是蜚声中外的“中国第一画乡”、“中国诗词之乡”、“中国鼓舞之乡”“财神刘海故里”和“财神之乡”。
那你知道陕西户县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陕西户县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陕西户县民间故事:运漆河的传说户县境内有一古河道,自终南山出,北流至郿邬岭下转向东北。
相传此河道为昔日之运漆河。
这条河很奇怪,据史料记载,唐朝时它顺着眉坞岭流淌,但后来就慢慢消失了。
但现在每60年要涨一次水,1957年“运漆河”涨水,沿着郿邬岭流了20多天,流完以后就“销声匿迹”了。
唐贞观年间,太宗刺尉迟敬德监修长安城。
当时发动了民间所有的能工巧匠,动用了不计其数的黎民苦工,夜以继日,赶修赶筑。
待工程快要竣工之际,敬德上奏太宗说,要用生漆遍漆京城,以彰大唐江山永固不衰。
太宗甚喜,便召敬德进宫商议。
太宗问敬德,诺大的京都古城,哪来那么多生漆。
敬德说,他要把终南山的生漆割光割尽,尔后修一条运河至长安城,让生漆顺着运河源源而来,以供漆城之用。
太宗听后大喜,下旨遵行。
敬德得了圣旨,一面命令百姓开修运河,一面命漆工上山采漆。
成千上万的漆工开进了终南山,只见山上的漆树个个被开了裂口,树树挂上了勺罐接漆,漆工们风餐露宿,昼夜不眠,把勺汇成碗,把碗倒入桶,再把桶里的漆倒进新开之运漆河内。
谁知这件事惊动了终南山的山神,山神虑其尽采之举,会把终南山的漆种根绝,便化作以苍头老翁,拄着手杖下了山。
他唠叨运漆河边,正遇着敬德在督促采运,便上前施礼道:“这般采运生漆,不知有何用处?”敬德说:“奉了圣上旨意,要用他漆遍长安城。
”老翁不禁仰天大笑。
敬德摸不着头脑,便问道:“你笑什么?”老翁说:“这些许生漆,连漆我的手杖都不够,还能漆得了长安城。
”敬德见老翁口出狂言,便让他漆出个样子看看。
这时只见他用手杖在河中轻轻一拉,满河的生漆,尽沾手杖之上,而且才漆了一半。
敬德见状,惊骇不已,深悟此事有伤天地神灵,立即停止河工、漆匠割运生漆,而且再也不提漆城之事了。
户县—搜狗百科

户县—搜狗百科户县户县地处陕西关中渭河流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远在新石器时代(前40~前21世纪),祖先便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与自然界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创造了原始公社氏族文化,为后来户县地区方国(包括邑、方、都、邦)的形成提供了先驱条件。
夏代(前21~前16世纪),户县为有扈氏国,与夏同姓姒,为夏之属国。
夏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这时国家常以氏族名称作为国名。
如“夏后氏”为“夏国”,“有扈氏”为“扈国”。
有扈氏国为户县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户县地名的由来。
商代(前16~前11世纪),户县有崇国,其后有丰邑,都是商之属国。
公元前1143年,西伯(周文王)国势强盛,四十余国诸侯尊西伯为王。
公元前1136年,西伯伐崇侯虎,自岐迁都于丰。
武王伐纣时,誓师于丰。
当时的丰京实际上已成为政治中心,但仍为商之属国。
由于商代人口稀少,交通阻塞,小方国政权常在狭小的地域范围内形成,所以有的史书记载,商代户县的甘亭、甘盘也是商之属国。
西周(前1133~前771年),武王灭纣后,虽建都于沣河以东的镐,而丰京不移,每遇大事,如伐商、作洛之事,皆步自宗周,以告于宗庙。
在西周时期,一直是丰、镐并举。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周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
秦代(前221~前207年),在咸阳设内史,兼治三辅,户县属内史管辖。
汉代(前206~公元220年),汉初置鄠县,属右扶风,高帝九年属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属右扶风,东汉仍属右扶风。
三国、魏(220~265),置雍州三辅,下设8郡,户县属始平郡。
晋代(265~420),户县属始平郡。
北魏(420~534),置雍州下设7郡,户县属京兆郡。
西魏(535~556),户县属雍州京兆郡。
北周(557~581),雍州下设5郡1尹,户县属京兆尹。
隋朝(581~618),全国分为109郡,关中设京兆、冯翊、扶风3郡,户县属京兆郡。
唐代(618~907),全国分为10道,户县属关内道京兆府京兆郡。
西北重镇-户县赋

西北重镇,领袖西安。
首善之区,情怀户县。
从有扈寻脉络,(1)自关雎考渊源。
(2)几经嬗变,置县二千余载;推演故址,追溯六千多年。
古属京畿地,皇家上林苑;今称鱼米乡,北国小江南。
雄踞关中古道,扼守泾渭平原。
牵白马而西衔周至,(3)活沣水而东奉长安。
秦山扬鞭,呼唤宁陕共舞;渭河鸣柳,招手兴平联欢。
画乡蜚声中外,诗乡鹊跃文坛。
诗画之乡,二马长驱;文化经济,双轮向前。
嗟于乎!户县,加盟西咸一体化,融入国际都市圈。
借开发之强势,谱壮美之宏篇。
天与雄区,历史人文厚重;地陈陆海,古邑风貌斑斓。
噫于乎!缥缈之圭峰山,惊疑天柱空降,拟作云梯上攀。
多姿之九华山,踏月步云绝顶,携风带雨扬帆。
神奇之清凉山,老子遗留胜迹,王莽脱化蛇塬。
大矣哉!其渭水兮,举杯流觞,渔舟唱晚。
其涝水兮,神龙呐喊,波浪摇天。
其太水兮,鱼吹细浪,蛙鼓微澜。
其田园林网化,久居全国之冠。
其路纵横交错,经纬万端。
其树整装列队,杨柳拂面。
其两旁植栽花卉,蝶惹蜂沾。
其地平整对镜,棋盘比骈。
良田蔽野,菽麦盈阡,何荒不耕,何莠不芟。
盖廓山川之锦绣,回日月之光环。
其似诗,映一池桃花水;其如画,播千家耕乐园。
惟特产:生姜则焦将居上品;莲菜则水堡占优先;大蒜则马营居榜首;辣椒则姚村数状元。
源流远,钟毓繁。
于是乎!地之灵,风高万古,彩溢户邑百里;人之杰,清秀一川,荣耀名区千年。
且夫古代,医太宗头疾,赐爵成德侯,数北魏周澹。
随秦王征战,功进勋国公,是唐殷开山。
杨砺清苦,真宗冒雨临丧,宋史列传。
贺氏三杰,献千金而助元,名重位显。
廉吏张贤,拒腐蚀永不沾,明祀乡贤。
王九思、王心敬,二王名传;一位眉户独步,曲赞“渼陂”;一位理学名家,号满“丰川”。
张玉德、张俊德,双德美谈;一人雁字回文诗绝胜,一人月地运行仪超前。
洎乎近代,梅花傲骨,血祭中华;万丈豪情,一剑霜寒。
追随孙逸仙,有华三祝;火烧赵家楼,乃杨明轩。
血战台儿庄,赞关麟征;风雪娘子关,夸赵寿山。
逮至,农民诗人李强华,(4)《乡野集》泥土味浓,西郊柳影摇明月;《清潮集》时代心声,钓台竹楼伴紫烟。
百科知识精选大禹故里

基本信息中文名:大禹故里票价:免费所在地:绵阳地址:四川省绵阳类别:古建筑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安户县大禹故里考证概述钟馗王考证:大禹故里指大禹诞生和长期生活的地方。
户县古谓“天府”,亦曰“陆海”,为九州膏腴。
夏为禹父鲧的封地,曰崇国。
后为禹子有扈氏的领地,启(禹子)伐有扈氏(禹子)大战,就发生在户县的甘峪口。
户县为大禹父亲的封地,户县三过村为大禹父亲的居住地和大禹的诞生地,大禹为官后治理了户县的沣河、渭河,禹子后来战斗于户县的甘河,自古多有记载并留下了丰富的民间传说。
首先,文物例证。
1、藏于户县余姚村严氏祖茔碑记有北宋宣和年间“卜居鄠邑之北三过里禹王村”。
2、清康熙?《户县志》:三过村东有禹王庙。
3、禹王庙村,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前有禹王庙。
(见户县地名志37页)4、草堂寺铁钟记有:户县秦镇“禹王庙”。
(见户县地名志37页)5、户县第一次文物普查有,禹王庙古建。
(见户县文物志8页)其次,历史文献多有记述。
1、《史记?集解》:“崇国盖在丰、镐之间。
”户县就是古崇国。
(见户县地名志239页)2、《连山易》:“鲧封于崇。
鲧,禹父。
《国语》谓之崇伯。
”说明户县是禹父亲鲧的封地,是禹父亲的长期生活居住地,禹生长于户县无疑。
(见户县地名志239页)3、《史记?夏本纪》:“禹以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
”说明户县的有扈氏也是禹的后人(儿子)。
(见户县地名志5页)4、《史记?夏本纪》:“启与有扈大战于甘之野。
”的记载。
有扈氏、启均为大禹的儿子,为大禹死后的王位继承,大战于户县的甘河、甘峪口一带。
(见户县地名志5页)5、《汉书?地理志》“有扈,古国,有扈谷亭,及夏启所伐之扈国也。
”(见户县地名志5页)6、《诗经》曰:“沣水东注,唯禹之绩。
”说明大禹为官后治理了户县的沣河。
(见户县地名志37页)7、宋?《长安志》沣水下注:“昔尧时洪水,而沣水亦滥为害,禹治之使入渭,东注于河,禹之功也。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 区位优势突出,基础设施 完善。 • 工业基础雄厚,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迅猛。 • 农业比较发达,是陕西省 产粮大县和酥梨、葡萄等 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逐 步形成了依托西安、咸阳 的城郊型现代农业框架。 • 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 独特。
我的家乡
• 户县历史悠久,源远 流长。 • 户县是周、秦、汉、 唐等十二皇家之上林 苑。 • 户县是一个多民族聚 居的地区。 • 户县各类资源比较丰 富。
我的家乡
• • • • • • • • • 户县阿姑泉牡丹苑 户县草堂寺 户县高冠瀑布 户县中楼 户县农民画民间风情一日游 陕西太平森林公园 西安亚建高尔夫 户县重阳宫 户县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我的家乡
• 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 为夏之有扈氏国,这是户 县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 也是“户县”地名的由来。 商时为崇国,周作丰京, 春秋为扈国,秦代改“扈” 为“鄠”,西汉设置 “县”,历代延续,距今 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我的家乡
• 1964年9月,经国务院批 准,将“鄠县”改为“户 县”,今属西安市郊县。 有“西安后花园”和“银 户县”之称。 • 县城钟楼完整地保存了绝 世精品雁字回文诗碑,李 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在高 冠潭、紫阁峪等地留下了 众多的名篇佳作。
鄠邑钟楼铁钟出处考

关于海底世界的课外知识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0%,然而我们对海底世界的了解相对于陆地仍然相对有限。
海底世界是一个神秘而浩瀚的地方,隐藏着许多令人惊叹的奇观和生物。
本文将带您了解一些关于海底世界的课外知识。
一、海洋的分层结构海洋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最上层是海表层,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水温较高。
接下来是热层,温度逐渐下降。
再往下是中层,水温较稳定。
最深处是深层,温度非常低。
二、海洋的地理特点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广阔,被分为五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而海底最深处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达到了约11,034米的深度。
三、海底地质活动海底也存在着地质活动,如火山喷发和地震。
海底火山喷发会导致岩浆从海底喷出,并随之形成新的岛屿或海底山脉。
地震也常常发生在海洋底部,造成海底地壳的破裂和移动。
四、珊瑚礁生态系统珊瑚礁是海底世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它由数以百万计的珊瑚虫组成。
珊瑚虫以硬壳保护自己,并通过共生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珊瑚礁提供了许多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环境之一,拥有无数独特而美丽的生物。
海洋中的生物可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洄游生物。
浮游生物通常很小,在海水中漂浮。
底栖生物则栖息在海底的沙滩、珊瑚礁或岩石上。
洄游生物指的是那些随季节或其他原因而迁徙的生物,如鲸鱼和海龟。
六、深海奇观深海是海洋中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其黑暗和高压的环境条件使得深海生物具有独特的适应能力。
深海中的生物通常具有发光能力,如深海鱼的发光器官。
此外,深海还存在着奇特的生物形态,如深海巨型章鱼和深海热泉生物。
七、海洋污染问题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塑料垃圾、海洋酸化以及过度捕捞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
保护海洋环境变得尤为重要,以确保海洋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历史上的户县

历史上的户县户县地处古城长安周边,古代为京畿之地,历史悠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
这里迄今发现1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明远在公元前40世纪~前21世纪,先民们就在户县一带生息繁衍,创造了氏族文化。
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夏朝时户县为“扈氏国”。
这是户县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户县”地名的由来。
商时设“崇国”;周时,西伯姬昌迁都于“丰”;秦代改“扈”为“鄠”;西汉时设“鄠县”。
历代延续,直至1964年9月1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
司马迁《史记》在重大历史事件涉及到户县的主要有三件。
1.夏启和有扈氏之战(甘之战)中国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后的第一次战争就发生在户县境内。
《史记•夏本纪》记载:“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於甘”。
公元前21世纪,大禹死后,根据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大禹禅让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趁动乱之机杀了伯益,夺得了王位(约公元前1988年-1979年)建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以前的“禅让制”从这个时候被破坏,代之以“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从此以后,“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当时户县为"有扈氏"之国,有扈氏反对世袭制,以“尧舜举贤,禹独与之”为名反对启的统治,启率大军进行讨伐,双方于甘(今陕西户县)展开大战,有扈氏战败,启的统治得以确认巩固,家天下的世袭制取代了禅让。
《淮南子·齐俗训》评论说:“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
”这里,夏启所灭掉的有扈氏国为户县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户县县名的由来。
关于双方激战的地方“甘”,也有多种解释。
大多数专家认为在今户县甘亭镇一带。
还有专家认为在今户县甘河乡一带。
因为古代有甘国于此,甘国是一个袖珍小国,国中最大的河就是甘河,总之,启和有扈氏的“甘之战”,是现存正史中关于户县的最早记载。
2.季历去世,文王即位《史记•周本纪》: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
陕 西 各 县 来 历

陕西各县来历那么,三秦是什么意思?这要从“陕西”说起,“陕西”二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历史说起,下面,咱们就谝一谝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陕西:起于西周。
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
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
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
陕西始见于史。
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
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
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
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
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
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
“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
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
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
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
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
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
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
延安地控1个区和12个县。
其中,区为宝塔区。
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
西安市鄠邑区红色军工文化资源综述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 文物鉴定与鉴赏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西安是一座饱经风雨的历史文化名城,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在这里建都。
鄠邑,原称鄠县、户县,位于西安市西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进入近代后,鄠邑人民便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前赴后继,涌现了一批批杰出的英雄人物、革命志士,奏响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颂歌。
同时,鄠邑地区还有深厚的军工文化底蕴,在近代“救亡图存”口号的感召下,一些鄠邑儿女向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实业救国、兵工强国之志,在鄠邑发展起近代军工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由苏联援助的大型军工企业845厂落户鄠邑,成为鄠邑地区现代军工文化的基石。
扎根鄠邑的高校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秉持军工办学特色,也成为继承和弘扬红色军工文化的重要力量。
1 鄠邑区红色文化资源鄠邑以毗邻西安的优势,在新旧交替的近代时期往往能开风气之先,成为新思想、新潮流传播、激荡之所。
因此,从辛亥革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鄠邑始终与近代中国人民追求自由和解放的伟大进程联系在一起。
一代代鄠邑儿女为救亡图存前赴后继,用热血浇灌了鄠邑的热土。
这些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既是滋养无数鄠邑人成长的精神养料,也造就了鄠邑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1.1 鄠邑文庙鄠邑文庙建于明洪武初年,之后屡有修葺和扩建。
近代以后,文庙是中共户县特支、户县农会、户县抗日救国会等进步组织的活动遗址,见证了户县的革命风云。
现今为鄠邑区文物管理局驻地。
1.2 东索村革命烈士纪念馆东索村革命烈士纪念馆建于1994年,位于鄠邑区五竹乡东索村原关帝庙内。
“大革命”期间,户县农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农民运动。
1927年5月11日,驻守户县的军阀何经纬率兵包围东索村,对当地的农民运动进行血腥镇压,制造了震动西北的“东索村惨案”。
西安古镇解谜:关中“四大古镇”之鄠邑区“秦镇”!

西安古镇解谜:关中“四大古镇”之鄠邑区“秦镇”!在西安地面上,明清时期关中有四大古镇号称“万人集”,分别是周至县“终南镇”,长安县“引镇”,咸宁县“灞桥镇”,户县“秦渡镇”。
现在要问起来,谁的名声最大,当之无愧应该是“秦渡镇”。
要问原因?因为秦渡镇有“秦镇凉皮”和“一口香小油糕”。
油糕是关中传统吃食,虽算不上秦渡镇特产,但确被秦镇人做成了气候,做出了招牌。
秦渡镇简称“秦镇”,凉皮是秦镇当之无愧的金字招牌,以'筋、薄、细、软'称道三秦,与乾州锅盔、岐山臊子面并称关中三大面食。
秦镇凉皮据说起源于秦朝,秦镇经营凉皮生意店铺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秦镇南街的尚家,后来咸丰年间的单家,光绪年间西街的赵家和杨家,民国时期北街的薛家,纷纷崛起,经营凉皮生意,秦镇凉皮名震三秦。
如今秦镇凉皮制作技艺现已进入西安市首批3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镇的金字招牌:凉皮】秦渡镇隶属于西安市鄠邑区。
鄠邑区就是原先的户县,解放前叫鄠(hu)县,《陕西通志》记载:“鄠县,面拱终南,背倚渭水,沣水绕其东,涝水环其西”。
今天的“鄠邑”二字脱胎于“扈(hu)邑”,古时大禹治水有功,天下归附。
儿子夏启建国为“夏”,封有扈氏于“扈(hu)”,史称“扈(hu)邑”。
周平王东迁洛阳,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改“扈(hu)邑”为“鄠(hu)邑”。
《元和志》记载:“本夏之扈国。
,秦改为鄠邑。
”汉朝初年设置“鄠(hu)县”。
1964年为了简化生僻字,“鄠县”改为“户县”,2016年底,批复户县撤县设区,富有时代气息的“西户区”没批下来,西安市户县最终变成了人文气息浓厚的“鄠邑区”。
【鄠邑区地标建筑:钟楼】秦渡镇地处鄠邑区东部,在沣河西畔,距西安、咸阳各25公里。
秦镇南、北、东三面都和长安区毗邻,是鄠邑区的东部门户。
秦镇毗邻沣河,关于沣河《诗经》记载:“沣水东注,维禹之绩”。
东汉经学家郑玄在他所著的《毛诗笺》中注解说:“昔尧时洪水。
而沣水亦泛滥为害,禹治之,使之入渭,且东注于(黄)河,禹之功也。
西安古镇解密: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

西安古镇解密: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金庸先生的《射雕三部曲》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其中《射雕英雄传》堪称开篇之作,以全真教长春真人丘处机追杀大金国六王子完颜洪烈开始,引出了广为人知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这五位盖世高手,其全真教掌教真人王重阳为五绝之首的“中神通”,一身功夫,高深莫测。
【83射雕英雄传】到了《神雕侠侣》里面,同样是以郭靖送杨过到终南山里全真教重阳宫学艺为开端,继而引出了一段“神雕侠侣”的江湖传奇。
《射雕三部曲》中写“重阳宫在终南山上,活死人墓在重阳宫山后。
”这种叙述与实地情况有些小有出入。
实际上“重阳宫”不在终南山上,而在终南山下的鄠邑区祖庵镇,离终南山有8里之遥,活死人墓也不再终南山上,而在在重阳宫东北6里处。
【户县,鄠县、鄠邑区】“重阳宫”的所在地叫“祖庵”,现在隶属与西安市鄠邑区。
鄠邑区前几年叫户县,“鄠邑”二字说来历史久远,距今将近2800年。
“鄠邑”脱胎于“扈(hu)邑”,“扈邑”两字则更为古老,距今将近4100年。
扈邑在远古时代,是大禹儿子有扈氏的封国,都城在如今甘亭镇郭村、韩村一带,《元和郡县志》载:“故户县城,在今县城北二里许,夏之扈国也。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以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
”大禹死后,大禹的儿子夏后氏的夏启改“禅让制”为“家天下”,建立夏朝。
有扈氏不服气,为了王位继承权,与夏后氏大战于今天的甘河、甘峪口一带。
此事《史记·夏本纪》有详细记载:“启与有扈大战于甘之野。
”有扈氏是黄河部落族联盟的“十二牧之一”,亦称扈国。
这便是“扈邑”的由来。
(丰镐遗子书文)【大禹子夏启废禅让制建夏朝】夏朝灭亡,到了商朝时期,这里又变成了北伯侯崇侯虎的”崇国”,西伯候姬昌剿灭崇侯虎,从西岐迁都于此,建立“丰邑”。
周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改“扈邑”为“鄠邑”。
汉朝初年设置“鄠县”。
1964年为了简化生僻字,“鄠县”改为“户县”,2016年底批复户县撤县设区,户县最终变成“鄠邑区”。
谁知道户县赵王镇的历史和来历

谁知道户县赵王镇的历史和来历赵王镇位于户县老县城东北旮旯方向的13公里,与长安区东西中轴线最西部灵沼街办海子村毗邻。
据旧《户县志》,赵王镇始集镇于明代年间,兴盛于乾隆年间,与户县同时单日逢集,根据历史遗迹,南北街道,南至大皂角村以北,北至平等庙(老爷庙)以南,绵延一公里多,街旁商铺林立,贾商云集,尤以陕西关中粮、棉、油、杂、粮、集散地而著称,因而贾商遍及三秦,宝鸡眉县一位长年在赵王镇拉粮车队的老者说句饶有风趣的笑话,车头都进了眉县城,车尾还在赵王镇呢。
渭水之隔的咸阳、兴平、乾县、礼泉、经阳、三原、高陵、诸县聚以咸阳古渡,日夜船载车辆来往过河,邻省山东、山西、河南、客商络绎不绝。
清同治元年(1862年)回汉战争,回人久攻户县县城不克,为保障战争供给,赵王镇惨遭回汉战争的洗劫,正因为是陕西关中地区重要的粮、棉、油、杂粮、集散地,决定其成为回汉战争重灾区的命运,商街在大火中化为灰烬,夷为平地,镇中民众死亡过半。
从最近东村发现的民国十二年功德碑记,《清毅皇初》载:“花门一炬,市廛为墟,南北二里余,皆为炧砾”。
印证了其南门在大皂角树以北有高大漂亮的标志性建筑“花门”;佐证了商铺集中而繁华的二里长街在杀戮中成为废墟,烧得只剩下瓦砾的史实。
六十年代,官道墩台(烽火台)以南古街,因生产队常年大量起壕拉土,出土了大量瓦砾灰烬,未燃尽的木料,老人讲起那段历史,又相互印证了史实。
西村四组村民赵军家现保存着几代人留传下的粮铺量斗,上刻“赵镇南街”,至少可以证明“回乱”前除南北二里多长主街道外,还有一段不太长的交叉十字东西街为南街,同样存在着粮食商铺。
赵王镇商街遭受了回乱最大的浩劫,闻名遐迩的大商号“元泰和”(西村杨亜振佬佬爷创,宽50公分,长2米多匾牌现保存)。
“大染坊”以及最有影响的南市和北市两大当铺,“南当”“北当”从此不复存在。
到了清末民初经过五、六十年的生息,该镇才重新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新兴商号“永义成”(文义村张子嘉创)、“天顺通”(东村刘家创)、“积义合”(肖恒检代)、“恒义生”(待昭村肖恒检创)、“福善堂”(创始人不详)、“同心堂”(西村杨玉堂创)、“同兴公”(文义村七总乡创)、“烧坊”、“油坊”、“四大中药铺”等。
往日户县与今昔鄠邑

往日户县与今昔鄠邑
发一组本人珍藏三十年的户县风景名胜旅游交通图及主要景区介绍:
三十年前的户县风景名胜旅游图
欢迎您来户县旅游的国内外朋友!
祖庵碑林渼陂湖钟楼重阳宫圭峰山
画乡户县欢迎您!(农民画之乡)说起这个画乡,中国人民邮政早在1974年还发行过一套6张的特种邮票《户县农民画》,隐约记得其中有刘志德的《老书记》李凤兰的《春除》等经典名作上榜。
前几天路过从车上拍了张钟楼,虽然户县变成了鄠邑区,但还是那个钟楼一点儿没变,这个钟楼跟西安钟楼长的很像,而且也都是在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正中心。
鄠邑钟楼(从北大街方向拍摄)
最大差异就是鄠邑钟楼四面各有一方石刻匾额,如图五是北面写的“拱极”,东边是“迎旭”,南边是“揽胜”,西边是“瞻紫”,这四个词一看就能分辨出东南西北来啦:东边迎接晨旭日,南边揽胜终南山,西边赏夕阳瞻紫,北边观北斗拱极!
西安钟楼四周没这个,据说外地人来西安钟楼最容易迷路,因为感觉四面都一样呦!
另外俩钟楼的顶子不一样,西安那个可是真的金顶呢。
渼陂湖全景鸟瞰,背景是终南山
渼陂湖比那会儿可漂亮多了,这湖其实秦朝就有了,唐朝就已经很出名了,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不朽诗篇,以白居易最多,老白那会儿在邻县盩厔做县丞呢近水楼台。
惠安湖随着西余市郊铁路停止客运早就不开放了,不知如今咋样了。
另外值得一看的县东面草堂寺和化羊庙,以及自然景观圭峰山;还有西面的重阳宫和赵公明财神庙,自从李若彤和刘亦菲版《神雕侠侣》电视剧相继上播以来,终南山重阳宫的名头在老百姓就更响了,
几乎说家喻户晓也不过分吧!这里可真的有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的遗迹,其中门头匾额上“天下祖庭”四个字据说就是大徒弟丹阳子马钰当年手书,最里面还有保存的一批碑林,其中有王重阳及全真七子刻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12月,光明乡并入甘亭镇,牛东乡并入秦渡镇,白庙乡并入蒋村镇,太平乡并入草堂镇,涝峪乡并入石井镇。
2010年,户县辖11个镇、5个乡:甘亭镇、余下镇、祖庵镇、秦渡镇、大王镇、草堂镇、蒋村镇、庞光镇、涝店镇、甘河镇、石井镇、五竹乡、玉乡、苍游乡、渭丰乡、天桥乡,设立玉蝉镇、五竹镇、苍游镇、渭丰镇、天桥镇。至此,全县辖16个镇:甘亭镇、余下镇、祖庵镇、秦渡镇、大王镇、草堂镇、蒋村镇、庞光镇、涝店镇、甘河镇、石井镇、五竹镇、玉蝉镇、天桥镇、渭丰镇、苍游镇。
户县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网 最近更新:2012-03-20 13:14:54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户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为夏之有扈氏国。这是户县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户县”地名的由来。商时为崇国,周作丰邑,春秋为 国。秦设鄠邑,在今县北韩村附近。西汉置鄠县,属右扶风。。隋大业十年(614年)移治今址,属京兆郡。
唐、宋属京兆府。元属西安路、奉元路。明、清属西安府。1913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省。1949年属咸阳分区。1950年属咸阳专区。1952年直属省。1958年属西安市。1961年属咸阳专区。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改鄠县为户县。1969年属咸阳地区。1983年属西安市。
1996年,户县面积1213平方千米,人口56.4万人。辖9个镇、12个乡:甘亭镇、余下镇、秦渡镇、大王镇、祖庵镇、草堂镇、蒋村镇、庞光镇、涝店镇、渭丰乡、苍游乡、甘河乡、光明乡、五竹乡、牛东乡、玉蝉乡、白庙乡、天桥乡、石井乡、太平乡、涝峪乡。县政府驻甘亭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549252人,其中(10个镇、11个乡):甘亭镇68416人、余下镇54018人、秦渡镇28225人、大王镇30714人、祖庵镇28011人、草堂镇30118人、蒋村镇18309人、庞光镇28278人、涝店镇35240人、涝峪镇3852人、光明乡20560人、五竹乡21403人、玉蝉乡25632人、石井乡25206人、天桥乡16459人、太平乡4789人、牛东乡18419人、苍游乡20008人、渭丰乡27108人、甘河乡27699人、白庙乡1678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