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社会科学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成人的心理或者学前儿童心理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包括三层意思:(一)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二)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一指人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
(三)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能动性一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并作用于现实。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发展一一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儿童语言发展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例如:孩子学走路,有段时间要扶着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独立迈几步,再发展到跌跌撞撞地走,最后才到完全独立自如地走路(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谈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涉及儿童心理学中两个常见概念:关键期和危险期。
1.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2.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 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2 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参考答案
3.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过程要经过四个时期: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朱智贤认为,心理发展如何发展以及朝什么方向发展,这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跟内因相适应的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主体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决定的。
第三章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C2.B3.A4.AD5.C
二、名词解释
1.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皮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可以使人在触摸中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轻重、粗细、光滑等属性进行感知,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
第一章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C2.ACD3.BC4.A5.B
二、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发展有广义的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2.遗传素质是后代通过遗传从亲代获得的一些生物特征,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实验法是指在可控条件下有目的地改变某些条件,引起儿童心理发生变化,从而揭示这些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根据实验是否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可以将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在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具有实践意义;实验室实验法能够严格控制无关条件的干扰,但由于实验是在认为条件下进行,与现实生活有较大差距,因此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常常受到人们的质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终极版)
42
2020/3/1
发展的年龄特征
对异性的向往。躯体发育的成熟还会导致 青少年渴望了解异性、接近异性。青少年 从向往年长异性的时期,逐步过渡到对几 乎所有异性的狂热期,最后到专注于一个 异性的浪漫恋爱期。
43
2020/3/1
2020/3/1
44
介绍与年龄阶段有关的几个概念:
●关键期 ●敏感期 ●转折期 ●危机期
50
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3~6岁
此时期可以多带孩子游 览参观,开拓视野,多 讲一些童话故事,并增 置智能玩具等。
2020/3/1
51
几个关键期
0-2岁是亲子依恋关键期 1-3岁是口语学习关键期 4-5岁是书面语学习关键期 0-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音乐学习的关键期 10岁以前是外语学习、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
46
2020/3/1
关键期
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劳伦兹在 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 先提出这一概念。 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 妈妈会带着它们四下走动一 圈。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当 作它们的妈妈。科学家把这 一现象称为“印刻学习”。 劳伦兹在小鸭子出生后的 10~16个小时,不先让它们看 到母鸭,而首先看到劳伦兹 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 了。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
34
2020/3/1
发展的年龄特征
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的心理年龄特 征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 件等环境的改变,也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成熟期前倾”就典型地反映了由物质生活 条件的改善,导致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普遍提 前,与此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也提早出现。
13
2020/3/1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 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章 绪论
所谓教育性原则就是指一切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都必须符合 教育的要求, 不允许进行可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日记法 2. 传记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 验项目和量表, 来了解 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谈话法也是研究学 前儿童心理的常用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二、 我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就有了一些朴素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思想, 根据正式文字记载, 在2 5 0 0多 年以前, 我国就已经开始有了丰富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如在对人性的看法上, 有《 三字 经》 中“ 人之初, 性本善。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三、 近现代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四) 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 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 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 则。
(1) 新的需要。 (2) 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受古希腊先哲和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西方人多半把儿童看成是“ 小大人” , 即 成人的雏形, 认为他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因此, 也就没有必要和可能来研究儿童。人 们甚至从未想过,腊、 古罗马社会, 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 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
念
(二)幼 儿的概
念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密云社区教育中心❖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一)发展阶段❖参照我国的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
该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出生前的发展、婴儿阶段和幼儿阶段。
❖出生前的发展: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
胚胎前9个月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有一个受精卵转变为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婴儿。
婴儿阶段:身体和大脑都出现巨大的变化:能够独立行走;有较成熟的感知运动能力;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口语表达系统;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亲密关系。
本书将婴儿期定义为0-3岁。
幼儿阶段:幼儿的身体变长、变瘦,运动技巧更精细,更具自我控制性和自信。
游戏促进和支持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思维和语言得到惊人的发展,道德感开始发展并开始与同伴建立关系。
本书将该阶段定义为3-6岁。
❖(二)发展的领域❖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发展、脑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那里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对他人的认知、同伴关系、以及品德心理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心里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人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代表的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发展速率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答:关键期概念的由来;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答:横向法的焦点在同一时刻的大规模样组的行为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题库附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2.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3.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4.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6.记忆的恢复现象P142指学习某种材料后,像个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17.直接判断P205、主要是感知形式的判断,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加工18.转导推理P208是一些从特殊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这种推理还不是逻辑推理,而是属于以前概念的推理19.出声的自言自语P250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内部言语的过度形态20.自我意识P327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2.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3.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4.观察他人的过程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动机等4个组成部分。
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7.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8.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变换、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的特点。
高教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研究什么 1.心理学概念: 2.研究对象:(
3.学科性质:(
) )
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内涵)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 自我意识
个Hale Waihona Puke 心理特征( )年,( )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 )在(
)大学建立了第(
)个心理学
(
)室。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什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念:
3.学科性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心理学独立标志: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 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 实验室。
1.1 绪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对 象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什么
1.学前儿童的概念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0-6、7岁) 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是 指从进入幼儿园伊始到上小学之前(3-6、7岁)的儿童。 幼儿
5.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念:
6.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意义?
(1)
发展观、教育观
(2)
合理开展教育工作
7.知识框架
(
)过程
心理过程 (
)过程
心理现象
(
)过程
个性(
)
个性心理
个性(
)
自我(
)
)的学科 )在( )
1.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研究什么
1.心理学概念:
2.研究对象:( 3.学科性质:(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12-18岁
18-24岁 25-65岁 65-
忠诚
爱 关心
不确定感
孤僻和疏离 自私
明智和完美无憾 绝望与悲观沮丧
二、行为主义观
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 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刺激 反应 联结
• 经典行为主义 • 代表人物:John B. Watson(18781958) • 主要观点:摒弃“意识、动机、思 维”等主观性强的概念,而推崇 “对行为的观察研究” • 关于发展的机制:经典条件反射 • 评价:推动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忽视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将人 与动物等同起来。
性器期 (3-6岁)
• 力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 表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抚 摸生殖器、显露生殖器以及性 欲幻想。
•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 而且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以获得快感。 • 这时的儿童会对异性父母产生爱恋,并对同 性父母产生嫉恨: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 性器性格:在男性,表现为好炫耀自己的男 子气概和能力,自夸、好胜、好表现;在女 性,可能会过分认同母亲和女性形象,一方 面以引诱或挑逗的表现吸引男性,另一方面 又否认自己有性意图并表现出天真无邪的样 子。
• 重要概念: 观察学习; 替代性强化和惩罚; 自我效能; 模塑作用(modeling)/榜样作用;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适应、平衡、动作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 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 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发生认识论
催眠情境
用作催眠的图片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一)什么是心理(二)什么是学前儿童心理1、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2、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一)什么是心理发展(二)心理发展是有哪几个特点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3、发展具有平衡性(1)加速期:6岁之前第一个加速期,6岁到青年期前为第二加速期P7 (2)关键期: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Lorenz)提出(3)危机期: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家达维多夫(Do tenor)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3)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三、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一)什么是心理发展规律?(二)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什么?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4、影响学前儿童心理的各种因素及其起作用的规律第二节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一、研究的意义(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价值(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二、研究的任务(一)提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包括中种心理发展的总趋和年龄特征)。
(二)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解释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及机制。
第三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基本类型(一)纵向研究(二)横断研究(三)整体研究(四)专题研究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二)幼儿教师研究的幼儿心理的常用方法(参与观察法、模拟实验法、教育实验法、作品分析法、家庭访问法)小结: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的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的科学,它关注的是儿童在这个特定阶段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情感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
一、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主要涉及情感识别和情感调节。
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识别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喜怒哀乐,对他人的情感也具有一定的敏感度。
同时,他们还在学习如何根据情境和社会规范来调节自己的情感。
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其他关键人物的陪伴和关爱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情感支持可以促进儿童的情感发展。
二、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感知能力逐渐成熟,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接收信息,并进一步进行加工和理解。
同时,他们的注意力也在逐步发展,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控制注意力的转移。
记忆能力的提升让儿童能够记住和回忆过去的经历和事件,这对于语言和概念等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学前儿童开始展示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探索,但还需要成年人的指导和支持。
三、社会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发展涉及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技能的培养。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能够通过交流和互动与他人建立联系。
他们开始发展社交技能,学会分享、等待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益。
此外,学前儿童还开始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来认识自己和他人。
儿童在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等环境中的社会经验对于他们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结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和理解0-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特点。
在情感发展方面,学前儿童需要感受到父母和关键人物的情感支持。
在认知发展方面,儿童需要逐渐培养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能力。
在社会发展方面,儿童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来建立社会技能和身份认同。
对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和资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库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心理学B、儿童心理学C、学前儿童学D、学前儿童的心理2、()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A、关键期B、敏感期C、危险期D、临界期3、以下哪类反射不属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A、吞咽反射B、眨眼反射C、强直性颈反射D、食物性条件反射4、幼儿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早期的学习、劳动和()。
A、游戏B、想象C、模仿D、跑、跳5、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A、胆汁质的孩子B、多血质的孩子C、粘液质的孩子D、抑郁质的孩子6、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A、痛觉B、听觉C、味觉D、视觉7、婴儿的触觉探索有两种形式是()。
A、手的探索和脚的探索B、手的探索和眼睛探索C、口腔探索和眼睛探索D、手的探索和口腔探索8、人的一生中词汇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1-2岁B、3-7岁C、6岁后D、2-3岁9、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决定性条件的是()。
A、遗传B、环境C、个人天赋D、环境和教育10、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和知觉B、感觉和记忆C、知觉和记忆D、记忆和想象11、“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语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A、整体性的形成B、独特性的发展C、稳定性的增长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12、幼儿同伴交往最主要的形式是()。
A、游戏B、学习C、聊天D、攻击13、儿童容易出现对成人反抗行为的时期是()。
A、心理发展的敏感期B、心理发展的转折期C、心理发展的稳定期D、心理发展的关键期14、一般能力的核心是()。
A、观察力B、思维力C、注意力D、记忆力15、活泼好动,热情、善于交际、情感易变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16、根据花生的观点,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A、怕B、怒C、悲D、爱17、幼儿思维的特点为()。
第1章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1章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动手能力等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主要涵盖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
1.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从婴幼儿时期到学龄前期,儿童的认知能力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变化。
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并揭示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2.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儿童在0-6岁之间,经历了从听觉感知到语音产生再到语法建构的语言发展过程。
通过对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揭示了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环境对语言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规律。
3.社交发展也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儿童在0-6岁之间,通过与家庭成员、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的互动,逐渐发展出一系列的社交技能和社交意识。
通过对儿童社交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中的行为特征、情感体验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变化和规律。
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也关注儿童的情感发展。
儿童在早期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体验到各种情感的表达和调节。
通过对儿童情感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情绪感受、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5.动手能力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儿童在0-6岁之间,通过对物体的触摸、摆弄和操作,逐渐掌握并发展出各种动手技能。
通过对儿童动手能力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总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动手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在0-6岁之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儿童的教育和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4(中央电大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1)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2)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PT课件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 学前儿童交往的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二篇 描述
第三篇 第四篇
第八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解释 第九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第十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育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
第三节 历史演进
一、国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 二、中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
西方近现代儿童观
施太伦
达尔文
普莱尔
霍尔
洛克
Hale Waihona Puke 卢梭中国古代儿童观 近代儿童心理学研究
孔子、颜之推、程颐、朱熹、陆桴亭、王守仁……
陈鹤琴、黄翼、林崇德……
第四节 教育意义
(一)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指导
(二)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咨询与辅导
第五篇 预测 第十二章
基本课堂要求
1.保证课堂纪律,手机关机或静音,上课严禁吃东西。 2.保证出勤,教学周15周
•考勤算入平时成绩,每次2分;
•作业算入平时成绩,每次5分;
•课堂笔记算入平时成绩,不定期检查; •回答问题表现算入平时成绩。
读书笔记
主动阅读专业学术书籍(不少于2本)、学术期刊(图书 馆可阅览),本学期完成不少于3篇读书笔记,写在课堂笔 记本上。 论文要求
根据幼儿园见习观察,或所读专业书籍,完成一篇不少 于2000字的论文。 要求:严格按照学术论文书写规范,抄袭到达20%以上, 视为作弊,计0分。
参考资料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陈帼眉 冯晓霞 庞丽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儿童发展心理学》 刘金花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刘文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4.《学前儿童心理学》 王振宇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 5.《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桑标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填空题库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神经系统。
3. 婴儿从4 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 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 到了2 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 咿呀之歌" 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
7. 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
8. 心理学家Parten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联合游戏9. 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10.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1.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1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自主体( 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 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3、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4、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一种是陈述,另一种是请求。
5、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6、学前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是学前儿童音乐表现能力、欣赏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7、随着年龄的递增,儿童的社会性游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从平行游戏再到联合游戏,最后发展到合作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一)什么是心理(二)什么是学前儿童心理1、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2、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一)什么是心理发展(二)心理发展是有哪几个特点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3、发展具有平衡性(1)加速期:6岁之前第一个加速期,6岁到青年期前为第二加速期P7 (2)关键期: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Lorenz)提出(3)危机期: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家达维多夫(Do tenor)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3)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三、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一)什么是心理发展规律?(二)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什么?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4、影响学前儿童心理的各种因素及其起作用的规律第二节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一、研究的意义(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价值(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二、研究的任务(一)提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包括中种心理发展的总趋和年龄特征)。
(二)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解释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及机制。
第三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基本类型(一)纵向研究(二)横断研究(三)整体研究(四)专题研究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二)幼儿教师研究的幼儿心理的常用方法(参与观察法、模拟实验法、教育实验法、作品分析法、家庭访问法)小结: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的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是0岁-6、7岁阶段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科学。
我们要以科学态度学习外国经验,总结本国实践经验,开拓和丰富我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宝库。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手段也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研究方法也更加综合化,应根据不同研究课题和目的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技术和方法。
第一节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一、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二、新生儿的生理特征(一)身体特点:1、软弱、娇嫩;2、头大、身长、四肢短(二)神经系统特点:1、脑的基本结构初具雏型;2、脑功能很不完善三、新生我的无条件反射(一)无条件食物反射——是新生儿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二)无条件防御反射——是新生儿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无条件定向反射——对新生儿认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条件反射的出现和心理发生一、新生儿心理发生时间、标志:(一)发生时间:新生儿出生10天左右;(二)发生标志:喂奶姿势吮吸反射。
二、新生儿心理发生的特点(一)条件反射,形成速度慢;(二)形成后不稳定(三)不易分化三、为什么把条件反射出现作为儿童心理发生标志(一)从生理学上讲:条件反射是生理现象(二)从心理学上讲:条件反射又是心理现象第三节教育应该从0岁开始一、为什么教育应从0岁开始(一)传统儿童观的转变1、排除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婴儿在等同于小动物2、不能低估新生儿童心理活动能力(二)现代儿童观的建立1、现代科技发展、诱发新生儿的心理潜能2、研究发现:新生儿已经具有不可低估的心理能力(1)能看、能听、能记忆(2)能区别不同感觉信息(3)能接受许多信息,还主动发放信息(4)能用不同行为方式反映周围事物,表达自己状态(5)会用不同哭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二、怎样进行从0岁开始的教育(一)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他生理上得到健康发展(二)创设一个心理发展的教育环境,给予适量和合宜的教育训练(三)父母要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训练技术1、视觉功能训练2、听觉功能训练3、触觉功能训练4、嗅觉功能训练5、动作能力训练小结:出生后新生儿生理发育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是客观条件;新生儿仅有的无条件反射为主观条件。
新生儿具有很大的智能潜力,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这些潜力可以提早发掘。
大量事实证明:教育与不教育是大不一样的。
教育从0岁开始,这种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第一节婴儿的生理发展一、身体的发育(身高、体重、骨骼、肌肉)二、大脑的发展(一)结构发展1、脑重增加:1岁脑重900克,增加一倍多2、突触数量增多:见图示P93、髓鞘化进程快: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见图P5、P7、P8)(二)机能发展1、皮质兴奋机能增强2、皮质抑制机能发展(三)条件反射方式的变化1、定向反射强化方式2、模仿的方式3、动觉强化方式第二节婴儿动作的发展一、动作发展的规律(一)从整体→分化动作(二)从上部→下部动作(三)从大肌肉→小肌肉动作(四)从无意→有意动作二、身体动作发展(一)2-3个月抬头(二)4-5个月学翻身(三)5-6个月学坐(四)7-8个月学爬(五)9-10个月学站(六)11-12个月学走三、手的动作发展(一)本能抓握:3-4个月(二)眼手协调:5-6个月(三)手的动作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1、发展阶段;2、发展特点第三节婴儿心理发展一、亲子关系与婴儿心理发展(一)母子交往在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恒河猴社会性剥夺”试验说明了什么?2、孤儿院儿童的研究说明什么?3、剥夺母子交往为什么会给儿童心理发育造成重大损害?(二)婴儿交往行为的发展1、“天真活跃反应”2、“藏猫猫”游戏(三)婴儿心理发展1、认知情感的发展2、言语发展的准备二、婴儿的教育(一)善于辨别“信号”,满足婴儿需要(二)多和孩子交往——实物活动(三)鼓励和训练婴儿动作——爬、婴儿操(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小结: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脑科学的发展为儿童心理学带来新的原则,科学用脑。
动作本身并不是心理,但是和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人们常把动作作为测定幼小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一项指标,即动作量表。
动物亲子剥夺试验和人类婴儿母子交往剥夺的案例都说明了亲子关系的建立对早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因此可以解决早期教育中提出的“孩子很小送给别人代养好不好?长托和日托哪种好?”的问题。
实践作业:观察一对母子的交往片断,分析一下母子双方交往行为。
第一节先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一、身体发育(一)身高:2岁85cm,3岁93cm(二)体重:3岁13公斤左右,为初生时4倍(三)骨骼:继续骨化、弹性大(四)肌肉:大肌肉先发展,耐力差,小肌肉未发展(五)内脏器官:3岁时心北100次/分钟二、大脑发展(一)脑重增加:3岁1000克(二)神经纤维增长(三)突触联系加多(四)第二信号系统发展四个阶段第二节先学前儿童动作发展一、躯体动作——走、跑、跳(一)常常跌跤的原因:(二)躯体动作发展顺序:二、手的灵活动作——学用工具(一)学用工具动作发展阶段(二)学用工具动作对心理发展原意义第三节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一、言语真正形成(一)初步掌握本族语言1、理解成人对他说的话2、能用口语清楚表达自己思想愿望3、能根据成人语言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二)言语的形成对心理的作用1、促进儿童心理有意性发展2、促进儿童认识概括性发展二、思维能力出现(一)认识过程齐全了(二)认识过程的质变1、“理解性”的知觉2、记忆理解性增强3、情绪情感逐渐深刻4、意志行动产生了5、心理活动开始具有系统性三、自我意识萌芽(一)自我意识萌芽的标志:代词“我”(二)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闹独立”四、如何进行教育(一)好动爱做事——怎么办?(二)闹独立——怎么办?小结:第二信号系统形成的发展,使其儿童心理具有了抽象概括性和自觉能动性,形成多级条件反射链索。
先学前儿童在直立行为和手的大兴安岭用工具动作基础上,活动开始形成,如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实物活动对心理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特别有利于“直观行动思维”的萌发。
帮助孩子度过人生第一个转折期、危机期,教育是关键。
教育是在儿童发展前面引导发展,危机期太不会发生心理危机了。
第一节幼儿的生理发展一、身体发育(一)身高:6岁达110cm(二)体重:6岁达20公斤(三)骨骼:骨化远未完成,易变形(四)肌肉:大肌肉比较发达,小肌肉5—7岁开始发展二、大脑发展(一)脑结构发展1、脑重增加:3岁1000克,7岁1280克2、神经纤维增长:由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延伸3、神经纤维基本髓鞘化4、整个脑皮质达到相当的成熟程度见成熟顺序图5、脑的发育有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二)脑的三个机能结构1、调节张力与觉醒的结构2、接收、加工和保持信息的结构3、计划编制、调节控制活动的结构(三)脑机能发展1、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加强2、条件反射易建立且巩固,两种信号协调活动进步发展3、第二信号系统作用加强第二节幼儿活动的发展一、游戏(一)游戏的心理实质1、什么是游戏2、游戏的产生3、游戏的特点(二)游戏的心理结构1、想象2、直接兴趣和愉快情绪3、动作和言语(三)游戏在幼儿心理发菜中意义和作用1、游戏是幼儿认知世界的一种手段2、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强有力工具3、游戏是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四)游戏的发展1、游戏内容逐渐丰富、深刻2、游戏组织形式日益复杂3、游戏中的计划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逐步提高二、学习(一)幼儿学习的特点(二)幼儿学习的发展三、劳动(一)幼儿劳动的特点(二)幼儿劳动的发展第三节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一、幼儿心理的基本特点(一)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1、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2、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整个认识过程,形象记忆,形象思维等(二)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无意性1、幼儿有意控制自己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很差,无意记忆,无意注意,无意想象等2、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易受无关因素干扰,如分心(三)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1、兴趣爱好方面2、行为习惯方面3、智力才能方面4、对人对己态度方面二、幼儿初期(小班)的心理特点(一)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1、行动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2、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易变性(二)爱模仿1、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2、教师常常是小班幼儿模仿榜样(三)思维仍带有直觉生动性1、思维依靠动作进行2、思维依靠感知进行三、幼儿中期(中班)的心理特点(一)爱玩、会说1、中班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对于典型游戏年龄段2、中班儿童会计划游戏内容、会分配角色、会商量玩法(二)思维具体形象1、思维多依靠表象作支柱2、思维常借助经验来理解三、幼儿晚期(大班)心理特点(一)好学、好问、求知欲强1、提问题:“为什么”;2、喜欢拆拆卸卸,弄个究竟(二)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1、已开始掌握一些较抽象的概念2、能对熟悉物体进行分类3、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三)个性初具雏型1、初步形成比较稳定心理特征2、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3、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智力、才能小结:幼儿大脑结构原成熟和机能的发展,为幼儿高级心理活动和智力开发奠定生理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尤其是高级心理活动,始终是脑的三个机能结构协同活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