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爱莲说教案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爱莲说》教案(优秀6篇)

《爱莲说》教案(优秀6篇)

《爱莲说》教案 (优秀 6 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我为您带来了6 篇《《爱莲说》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知识和能力】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PPT 展示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

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

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 ,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2、朗读课文(1) 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2) 教师范读;(3) 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三) 研读课文,深入体会(1)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

爱莲说教案 (2)

爱莲说教案 (2)

爱莲说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解《爱莲说》这首名诗的作者、背景和主题•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运用•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观察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准备•诗集《爱莲说》•听录音的设备•一枝莲花•讲台和黑板三、教学过程1. 导入和引入话题•利用课堂海报或幻灯片展示几朵莲花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莲花的想象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莲花的印象和了解,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对自然界的一些美好事物进行赞美和歌颂,你们会如何表达?2. 学习诗歌•向学生介绍《爱莲说》这首名诗的作者袁枚,讲解他的背景和作品。

简要介绍袁枚是清代文学家、诗人和文化名流,他的文学作品以清新婉约、秀丽唯美、情感饱满为特点。

•分段朗读、解析《爱莲说》的全文,并向学生解释诗中的一些比喻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主题和表达方式。

3. 诗歌欣赏和朗诵练习•播放《爱莲说》的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观察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给学生分发诗歌的复印件,让学生小组朗读和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押韵和韵律规律,并感受诗歌的美感和力量。

4. 团队合作和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讨论莲花所象征的意义和价值,并用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并与整个班级分享。

5. 艺术创作和表达•分发一枝莲花给每个小组,要求学生以莲花为题材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通过写诗、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莲花的理解和感悟。

•在班级中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与同学互相欣赏、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阅读袁枚的其他作品,拓宽他们对文学的视野。

•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界中的其他美好事物,并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园林等场所,让他们亲身感受自然和艺术的美。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袁枚的《爱莲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诗歌中的莲花作为象征,描绘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真善美的赞美。

《爱莲说》的教案4篇

《爱莲说》的教案4篇

《爱莲说》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字音字形句子翻译;2、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3、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2、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wēi。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二)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

(三)文学常识(四)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人。

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子全书》)。

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

(五)预习检测字音字形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噫颐解释加点词语和翻译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类活用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六)解读莲1、莲花有哪些独特的外在特征?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外在样貌亭亭净植濯清涟而不妖枝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味道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莲这一意象还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借助莲表达什么?出身低微却洁身自好,谦虚谨慎不锋芒毕露表里如一,正直无私美名远播,根基深厚廉洁自律,神圣不可侵犯3、小结托物言志莲花的美是端庄的,典雅的,神圣的,高尚的。

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

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

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教案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和撰写教案,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爱莲说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此刻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齐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述的对象。

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千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此刻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能够说明,也能够议论,还能够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

《爱莲说》教案【优秀8篇】

《爱莲说》教案【优秀8篇】

《爱莲说》教案【优秀 8 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 8 篇《《爱莲说》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这篇短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认识“说”这种文体。

2、学习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对污浊世风的批判。

2、在现实生活中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启迪学生的生活态度。

2、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反复诵读法。

2、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

3、品读赏析重点语句。

教学课时:1 课时乘上一叶小舟,荡过碧水湖泊,推开层层涟漪,欣赏莲态万千。

莲以其孤傲高洁的花,宽大平和的叶,一脉相承的茎,扎根淤泥的根,博得世人的青睐,赢得人们的赞赏,多少文人雅士妙笔生花赞美它,请听:“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含苞欲放的荷态巧妙传递初夏的气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千顷荷叶一直连到天边,绿得无穷无尽;朵朵荷花映着旭日,红得娇艳。

写尽了盛夏荷的风貌。

“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写的是秋风初起时,红白相间的荷花,以美人醉酒来形容荷花的艳丽与娇憨。

可见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

说起对莲的钟爱当属宋代周敦颐,莲也因为周敦颐的美赞而留下万世美名。

今天我们来欣赏《爱莲说》理解他爱莲的缘故。

周敦颐 (1017— 1073) ,字茂叔,宋代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爱莲说》教案4篇

《爱莲说》教案4篇

《爱莲说》教案4篇教学目标:学问和技能朗读课文,积存文言词语,了解“说”古文体。

(重点)方法和过程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文中的表现手法。

(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

(重点)重点难点:朗读课文,积存文言词语是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难点。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和小组争论相结合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

去洛阳赏牡丹的人摩肩接踵。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季节动京城”刘禹锡在《赏牡丹》中也这样说。

可是,在宋代有个人偏偏不爱牡丹,他宠爱莲花!为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走进《爱莲说》。

板书:爱莲说周敦颐二、朗读(一)范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蕃()濯()亵()玩淤()泥清涟()噫()隐逸()鲜()有闻新奇()(二)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和资料解决重点词语。

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词的古今义等。

1、重点词语得意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一词多义香远益清远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有朋自远方来水陆草木之花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菊之爱友人惭,下车引之。

3、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2)、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远播4、古今义亭亭净植古义:直立。

今义:植物宜乎众矣古义:应当。

今义:适宜(三)三读课文,疏通文义。

理解重点句子的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只宠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只能在远处欣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宠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三、概括分析课文(1)四读课文,了解文体和的根底上,思索问题。

题目《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谈论性文体,用于阐述对一事、一物、一种现象的见解或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周敦颐的一篇散文,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本文以莲为主题,通过对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教学本文,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莲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莲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分析莲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1. 莲的象征意义及其与作者思想感情的联系。

2.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莲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莲的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莲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莲的象征意义,交流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4.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内容,解释古汉语词汇和句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实践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到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案: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续)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莲的象征意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莲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2. 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4.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爱莲说教案知识分享

第二课时爱莲说教案知识分享

第二课时爱莲说教案知识分享第二课时《爱莲说》一、新课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鲜: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īǎn)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艳丽,读xīān)之:①水陆草木之花(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外:①中通外直(外面,外表)②遂与外人间隔(以外)出: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出来)②不复出焉(出去)远:①香远益清(远播)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2)词类活用①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生枝杈)②香远.益清(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3.作者链接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4.文体链接“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疏通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2.听课文朗读3.多种形式的朗读3.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5.教师点拨。

(二)整体感知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交流点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教案(精选5篇)

爱莲说教案(精选5篇)

爱莲说教案(精选5篇)《爱莲说》教案篇一:爱莲说: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理解文章的主旨。

:多媒体:自主、合作、探究: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上课前播放音乐,上课开始停止播放,开始导入。

)(幻灯片1)今天我和大家合作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课题《爱莲说》。

(幻灯片2)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

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按键播放莲花组图。

)(幻灯片3至幻灯片6)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的回答,一律加以肯定。

)(幻灯片6)解说: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深的人们的喜爱,因此它很早就出现在文人的笔下。

如杨万里有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幻灯片7)苏轼的“荷尽无遮雨盖”;(幻灯片8)屈原的“制芰(jì)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

(幻灯片9)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

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

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体裁。

在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和体裁。

⒈(放作者图像)指名朗读。

(幻灯片10)(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⒉了解本文的体裁。

(幻灯片1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教案 原创 精品 完整知识点

《爱莲说》教案   原创 精品  完整知识点

《爱莲说》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2.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君子的高洁人格、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四、教学重点:理解“托物言志”写法五、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六、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如来佛祖用有“六字真言”的贴字镇压住了快要挣脱出五行山的孙悟空,六字真言的意思是“如意宝啊,莲花哟!”信佛的人口诵莲花,坐在莲台,身着莲服,对莲花的喜爱至极。

不仅是佛教徒,历代的文人墨客也将莲花写入自己的诗篇,引导学生回顾学过关于莲花的诗句,最后引出本文《爱莲说》。

(二)作品介绍:1.题解:“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爱莲说”即为“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2.作者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谥号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理学开山鼻祖,易学大师。

著有《太极图说》《爱莲说》《通书》。

3.写作背景:周敦颐在江西任职期间,他亲自率领属下在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馨香扑鼻。

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喜爱莲花之洁白,感慨追名逐利、庸俗污浊的世态写下了本文。

4.扫清障碍:读准字音(三)一读相识整体感知翻译全文,明确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知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

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

蕃:多。

独:只。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爱莲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爱莲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爱莲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正确翻译全文。

2.感悟洁身自好,正直不苟的美好君子品德。

3.学习托物言志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找出莲与君子之间的共同点,概括出君子的高尚品德。

2.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清莲、君子、作者之间的联系,并体会作者的高尚品德。

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对《爱莲说》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爱莲说》,来分析下这篇短文的内容。

一、课前检测1、解释下列标红字词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濯清涟而不妖亵玩陶后鲜有闻2、解释下列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感知文意。

爱喜爱莲莲花谈谈我对莲花的喜爱说一种文体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作者却唯独喜欢莲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段,用横线划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明确: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合作讨论:作者笔下的莲花是个怎样的形象?明确:小结:短文分别从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和风度气质四个方面来描写莲的,作者笔下的莲具有纯洁、质朴、正直、清芬、端庄这样一种美好的形象。

所以作者爱的是莲的美好形象,我们应该带着一种赞美、喜爱的情感来朗读这一个长句。

(朗读长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作者爱的是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1)请同学们看到短文第二段,找出描写菊花的句子。

明确:“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为什么“菊”是花之“隐逸者”?明确:菊是隐逸者的象征与东晋一代隐士陶渊明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下列诗句中感悟。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和郭主簿》其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爱莲说》教案_2

《爱莲说》教案_2

《爱莲说》教案《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2、掌握“蕃”“染”“植”“鲜”的意义,辨识“之”的不同用法。

3、学习莲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四字真言:读——读背课文;解——解读生涩字词;品——品赏莲高洁的气质品赏莲高洁的气质;学——学习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一课时【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去赏花!(展示图片)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

不只刚才所展示的诗句,我们今天还将学习到一篇名文——《爱莲说》。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著。

据说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

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解题有题目可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1、主要内容是关于“莲”;2、作者对莲花的态度是“爱”;3、题目最后一个“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说”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

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统称为论说文。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1、读——先听后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②边听朗读,边给自己不懂的字词注音(找疑难字词)。

③文中提到哪些花?重点写什么?2、解——解读生涩字词。

蕃(fán)淤(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四、深入研读品——品赏莲高洁的气质。

第一段分析(提问引导为主):提问1:作者重点写莲花,在他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确: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提问2:这一长句,分别突出了莲花哪些特点呢?引导: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大全五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大全五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一、核心素养(此版块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

)1、读准字音,培养文言语感;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

(语言建构与运用)2、了解作者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3、以诵读为主,在读中译,在读中品,在读中悟,按照“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依次进行,感悟莲的品质。

(思维发展与提升)4、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审美鉴赏与创造)5、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君子之德,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4、教学过程(1)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2)解题,揭示学习目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说,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与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它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

(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你知道《爱莲说》教案怎么写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欢迎阅读。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1教学设想:《爱莲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我在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说”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生:(略)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喜爱的花,并说出喜爱的原因。

生答:(略)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师: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多媒体课件----国画“莲花”)。

爱莲说教案教学思路 爱莲说教案第二课时

爱莲说教案教学思路 爱莲说教案第二课时

爱莲说教案教学思路爱莲说教案第二课时引言爱莲说教案是一套针对中学生的语文教学案例,旨在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爱莲说》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针对教案的第二课时进行详细的教学思路分析和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爱莲说》的背景与作者•学习欣赏篇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教学内容与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爱莲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作者与作品(10分钟)•简要介绍作者林则徐及其代表作《爱莲说》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3. 欣赏篇章讲解(15分钟)•分析《爱莲说》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教师解读篇章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4. 欣赏篇章的技巧与方法(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品味,感受语言的美感和艺术性。

•分析课文中的韵律、节奏、语气等要素,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篇章的音乐性。

5. 文学鉴赏(20分钟)•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篇章的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提问学生对篇章中的情景、形象和意象的感受,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文学审美情趣。

6. 写作练习(25分钟)•提供写作题目,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爱莲说》中的写作技巧,展开创作。

•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莲花的认知和感受的文章。

7. 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学生从阅读文学作品中能够获取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对于篇章欣赏的体验和理解程度的评价,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个人作品展示等方式。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情感、体验和思考。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精选《爱莲说》教案三篇

精选《爱莲说》教案三篇

精选《爱莲说》教案三篇《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疏通文言语句,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__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

3、了解__对比烘托的写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学法点悟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篇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整体感知“说”,古代文体之一,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它与“论”无大异,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作者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疑难解析质疑:__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解惑:__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质疑:__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解惑: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质疑:“我”爱莲花什么呢?解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质疑:__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解惑: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质疑:怎样理解__借物喻人的写法?解惑:__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

“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爱莲说》教案优秀3篇

《爱莲说》教案优秀3篇

《爱莲说》教案优秀3篇爱莲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以“荷花”为题材的中国画,创设教学情境。

(可展示实物,也可制作课件配以诗文、音乐。

)2导入语: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

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

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

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

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

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研读课文1板书课题。

(边讲边板书:爱莲说周敦颐dūn yí注意“颐”字的写法,左边中间是个“口”,不能写成“臣”字。

“莲”是上下结构,“艹”应在“连”字之上。

)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

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3指导顺畅朗读(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在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下画上横线。

(2)让学生利用工具书、互相交流解决难读难写的字。

(3)让两位学生上黑板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可以用屏幕展示,也可用小黑板。

评点时,注意形义的点拨。

)甚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不染(rǎn)亵(xiè)玩隐逸(yì)噫(yī)鲜(xiǎn)有闻(4)学生齐读课文。

课文《爱莲说》教案范文

课文《爱莲说》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爱莲说》教案范文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爱莲说》。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3. 领会作者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自己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爱莲说》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和句式。

2.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3.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断句。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 教案:提供详细的课堂教学步骤和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课文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和句式。

4. 学生跟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

5. 课堂练习:填写课文中的空缺部分。

第二课时:1. 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断句。

5. 学生分组朗读和背诵,互相监督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爱莲说》。

2. 完成课后练习: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课文《爱莲说》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考察学生对课文《爱莲说》的熟悉程度和掌握情况。

2. 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思考等,考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学生的综合表现,包括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考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七、教学反思1. 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是否讲清楚了课文《爱莲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河南省安阳市第九中学马明晖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练习诵读,培养语感。

品味、积累语言。

2.阅读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3.写作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把握正衬与反衬,进一步掌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4.思想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4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合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简介莲的知识)由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从我们的积累中可以看出,对于莲的描写从古至今几千年来各个时期都有,而且诗词歌赋各种文体都有,那么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什么会极尽笔力地描写莲、赞美莲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品读周敦颐的《爱莲说》来了解莲被千古称颂的原因。

(二)新课1、检查预习(多媒体显示)(1)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世称濂溪先生。

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

在任南康太守时,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2)释题“说”是议论文的一种,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原文配乐录音,然后利用多媒体处理生字词:颐蕃淤濯亵鲜(2)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感悟作者情感。

3、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并且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及重点句子含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以下句子翻译,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可爱者甚蕃(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精读课文,理解写法。

思考(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回答让同学们领会“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文章意在托莲花的形而言君子之志,以此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并突破了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爱莲说》
一、新课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
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鲜: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īǎn)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艳丽,读xīān)
之:①水陆草木之花(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外:①中通外直(外面,外表)
②遂与外人间隔(以外)
出: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出来)
②不复出焉(出去)
远:①香远益清(远播)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
(2)词类活用
①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②香远.益清(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3.作者链接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
先生。

4.文体链接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听课文朗读
3.多种形式的朗读
3.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5.教师点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交流点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几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莲花的品格的?
【交流点拨】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交流点拨】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

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文本探究
1.请将匹配的相应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地方。

(莲的特征——人的品质)
A.君子
B.自尊自爱
C.仪态庄重
D.美名远扬
E.不同流合污
F.独立高洁
G.不攀附权贵 H.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交流点拨】A E C H G D F B
2.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

3.“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
【交流点拨】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用牡丹反衬莲,用菊正衬莲,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4.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点拨】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

四、板书设计
菊——→隐逸者——→惜
正衬
生长环境
莲——→君子体态香气爱
风度气质
反衬
牡丹——→富贵者——→厌
五、拓展延伸
魅力莲花
收集莲花的歇后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