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桥梁远景图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语文版

《桥梁远景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以及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思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象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生动简洁的语言,恰当运用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象。

2.本课教学的难点是使学生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象。

教学过程:1.课前布置学习任务:⑴熟读课文积累词语并写在积累本上。

⑵了解作者。

⑶搜集牛郎织女故事和桥梁图片2.课堂学习:第一课时一、上课开始用两分钟测验学生预习课文情况:生字和作者,同学之间交流。

(这一环节解决了课文的字词并了解了作者)二、学生讲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三、导入新课导语:这“鹊桥”就是喜鹊搭的一座桥,它们真是杰出的工程师——大家想想看,这天河该有多宽啊!同时也可见桥梁的重要,虽是神仙,也还需要桥。

根据学生讲故事情况自然导入本节课。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也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同时又让学生明白开篇使用神话故事,具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

四、解题(现在很多学生在阅读时不能从文中找答案回答问题而乱答。

我设计的问题完全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

这样既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桥梁远景图”1、什么是桥?(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说出含义。

2、远景:问学生是不是作者看到远处的景色?(学生回答不是),那么是什么?学生不难回答出是作者对将来的桥景做出的幻想。

这样学生既明白了题目的含义,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五、整体感知本环节让学生弄清作者对桥梁作了那些幻想。

学生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说出内容。

这一环节的设置,就回答了课后习题第一大题的第二小题。

同时,通过这一环节教会学生提炼段首中心句,这对以后的阅读会有很大帮助。

六、合作探究根据搜集的材料,看看作者的那些“幻想”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成果七、拓展提高(作业)1、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养成收集、处理与使用资料的习惯与能力,请学生收集与桥有关的诗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桥梁远景图》学案2(无答案)(新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桥梁远景图》学案2(无答案)(新版)语文版

《桥梁远景图》学习目标与要求:一、学习目标与要求: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习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感受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

3、培养想象力,激发对未来科技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知识链接: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图表、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引用、打比方、摹状貌。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

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作诠释--是说明文章中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记一、阅读文本,勾画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回答以下问题:1.回顾所学的说明文课文,说说你所了解的说明文方法有哪些。

2、朗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

”一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有何作用?(2)第 6 段中的一句话:“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人的劳动力。

”这句中的“差不多”能否去掉?为什么?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他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将不同的答案的题在你讲学稿上标注出来,并直接提出质疑。

内容一: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

内容二:第7段: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写人们的感受有何作用?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记任务一:归纳本文所学的说明文方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语文版

《桥梁远景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学习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能力。

过程与方法:边阅读边体会说明方法和语言的特点。

采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学习与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科学创造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学习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合理的、科学的大胆的想象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文文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突破教学难点。

具体教学设想:本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生写的一篇科普文章,作为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对现有桥梁作具体的介绍;作为一篇科学幻想文章,它也不象一般科幻作品那样充满神奇的想象,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对未来桥梁建筑的发展远景作了一番描述,因而可以说,本文是一篇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对未来的桥梁作出形象描述的说明文。

同时,学生对于说明文首次学习,基于文章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中从文体出发,围绕说明对象的特点引导学生感知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特点。

课上安排了短文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对于文体有更深刻的感知。

在教学难点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分析讨论,领会想象对于科学研究和未来创造的重要作用,并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大胆想象。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

调查交流:学生交流对于桥梁的认识和了解情况,重点交流茅以升的哪些设想已经变成现实。

使学生感受人类的伟大创造带来的辉煌。

同时多媒体出示国内的先进的桥梁,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

进而切入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二.读课文品方法。

1、作者是怎么介绍桥的基本结构的?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2、作者认为将来的桥怎样造和造成什么样子?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板书。

3、小组合作完成:说一说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将来桥的变化?此环节,教师巡视指导。

同时在学生交流的时候,用图的形式使学生形象感知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 语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 语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语文版一、设计说明本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一篇科普文章,是一篇精读课文。

其写作内容及风格大胆而独特,尤其是突破桥梁的现有结构和造型对未来的桥做出设想的那部分。

应引导学生在了解说明文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调动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训练个性化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可采取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搭建连接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桥梁。

二、教学目标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2.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3.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过程与方法(1)朗读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文章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2)分析体味课文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的兴趣。

四、情感与态度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象。

难点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象。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家里新添置一件新电器而又不知道该如何使用的时候,怎么办呢?(看说明书)我们以常看到或者是接触到的除了说明书,还有广告、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等,它们都属于一种新的文体――――说明文(板书)。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整理,从而经人以知识的文章体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茅以升爷爷所写的关于未来桥梁设想的说明文――――《桥梁远景图》(板书课题)[或:出示一张说明书,问:同学们,这是什么?(说明书)有什么用呢?它能让我们了解产品的性质、性能、构造、用途、规格、使用方法等主。

](二)解题1.(同学们走近茅以升(出示课件)茅以升(1896-1989)男江苏省镇江市人。

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美国,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之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

1921年回到祖国,先后主持设计和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民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近代化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并担任中外专家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建造,并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主持修撰了《中国古代桥梁史》。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桥梁远景图》精品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桥梁远景图》精品教案 语文版

《桥梁远景图》教学目标:1、了解茅以升的有关知识和写作背景;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在自读自学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体会语言特点,掌握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来写的方法。

3、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4、了解桥梁的有关知识,激发对未来科技的热爱和向往。

培养学生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这两句词是毛泽东同志看到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畅游长江后写下的词句。

词句充分表现出词人气壮山河的豪迈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科幻说明文《桥梁远景图》。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本文题目告诉了读者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即桥梁事业发展的远景蓝图,也告诉了读者本文的时态特点,即未来时,是想象中的。

所以,由本文题目,我们又可以知道本文的体裁是科幻说明文。

2、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桥梁专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铁道科学院院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

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和其他科普读物,如《五桥颂》、《二十四桥》、《人间彩虹》、《中国的石桥》等。

3、背景资料:本文是茅以升写的一篇科普文章。

桥梁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的石拱桥——赵州桥,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解放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本文就是作者在总结现有的桥梁概况的基础上,以科学家的眼光和思维,对桥梁的未来发展所作的展望和畅想。

4、学习生字:喜鹊.(què)桥墩.(dūn)承载.(zài)便.宜(pián)缆.索(lǎn)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桥梁远景图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桥梁远景图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

桥梁远景图第2课时(一)诱思导学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

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A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B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2分析文章中运用的特殊句式3要求学生仿造句。

指导学生仿造句式,进一步认识双重否定句与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二)科学幻想1提出问题:作者的想像不乱想?请说出理由。

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同时参照课文前的彩图,理解科学的幻想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3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在1979年时作者的设想已变为现实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三)辐射阅读1要求学生阅读辐射文《大脑移植的幻想与现实》2提出问题:本文在语言上与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

3提出问题:结合两文说一下你对科学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4同学们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再上加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你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幻想将来成为现实吗?行动起来,查阅有关资料以“……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望一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四)本课小结.希望同学们学完这两篇文章以后,能够喜欢这种科学幻想的文章,能积极探索科学奥秘,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大胆而合理的想像,不断创新,不断研究,等待你的想像成为现实,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五)布置作业完成思考与练习板书设计桥梁远景图茅以升“板凳”将来 / 什么样\怎样造打比方科学幻想---现实教学反思:。

第18课《桥梁远景图》教案(语文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18课《桥梁远景图》教案(语文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18课《桥梁远景图》教案(语文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桥梁相关知识,把握打比方、作诠释及了解作比较的讲明方法,品味讲明语言的准确性及生动性,领会科学而大胆的想象。

2、过程与方法:自主收集、选择信息,合作明白得桥的差不多结构及其讲明方法,探究科学而大胆的想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合作,勇于探究,主动积极;培养以科学的态度大胆想象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1、打比方、作诠释、作比较的讲明方法及准确生动的讲明语言。

2、以科学为前提的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三、学习难点:1、想象的科学性。

2、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学习预备:〔主动收集选择信息活动〕1、收集并选择有关文字图片信息。

2、观看各类桥梁,采访造桥人。

五、活动过程:〔一〕、认清桥梁〔比一比:谁讲得最准确、形象〕1、活动目的:认清桥梁的差不多结构,把握打比方的讲明方法,为学习描画〝桥梁远景图〞部分打好坚实基础。

2、活动方法:组内交流收集并选择后的相关信息小组派代表用一句话概述桥的差不多结构比照原文,合作探讨认清桥的差不多结构,把握打比方的讲明方法。

3、活动时刻:在教师导入后进行,约用12分钟完成。

〔二〕、畅谈远景〔试一试:谁讲得最透彻、生动〕1、活动目的:领会科学而大胆的想象及把握作诠释,了解作比较的讲明方法,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

2、活动方法:历数一样桥梁的缺点速读4~12段并为〔九个〕小组选定探究内容合作探究选定内容代表阐释〔当老师〕自由发言,归纳想象的科学与大胆及其讲明方法〔达到目标〕。

3、活动时刻:在第一次活动之后进行,约用18分钟。

六、成效测评〔评一评:谁想得最科学、大胆〕:1、为建泸州Y型大桥讲理或为在××处建桥讲理〔讲明建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好运用本文的讲明方法〕。

2、〝……远景图〞为题,讲一段话,进行某一方面科学而大胆的想象〔最好运用本文的讲明方法〕。

注:此测评在第二教时使用。

七、学习资源链接:古代桥梁建筑的奇迹——赵州桥驰名中外的赵州桥是总工程师李春带领工匠在公元591—599年间建筑的。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桥梁远景图教案-语文版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桥梁远景图教案-语文版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桥梁远景图教案语文版教学目标1.理解科学创造的魅力,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2.理解本文说明顺序的安排、说明方法的选择。

3.培养学生浏览课文,整体把握内容和思路的能力。

4.学习质朴、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象。

教学难点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结合注释,了解作者茅以升教师补充: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相当于现在的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铁道科学院院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

他一生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

20世纪30年代他设计并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解放后,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

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和科普读物。

其中,《中国的石拱桥》也被编在中学语文课本里。

二、阅读理解活动1.审题无论浏览还是精读,抓住题目去分析思考,无疑为我们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路提供了一把钥匙。

本文题目告诉读者什么呢?明确:本文题目,告诉了读者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即桥梁事业发展的远景蓝图;也告诉了读者本文内容的时态特点,即未来时,是想象中的。

所以,由本文题目,我们又可以知道本文的体裁是科幻说明文。

2.浏览全文,把握全文内容。

提示:抓住每段的中心句或段首语,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写什么?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2段):说明桥的重要性和桥的结构。

第二部分(3~13段):具体设想桥梁远景图。

3.全班齐读,要求准确流利,不回读,不增字,不少字。

4.讨论主体部分的内容。

(1)对将来的桥梁和造桥业,作者进行了哪些大胆的想象?请摘录课文有关内容回答。

明确:将来的桥造得又快又好,很便宜,很美,很低,有的没有桥墩或者桥墩浮在水面,桥是可以弯曲的,很小很轻的,或者是无梁的。

(2)启发学生弄清作者如何设想桥的“远景”,从而理清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桥梁远景图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桥梁远景图教案语文版
(4)桥梁设计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桥梁设计比赛,激发学生对桥梁设计的兴趣和创造力。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更多关于桥梁的知识和案例,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桥梁,让学生实地了解桥梁的结构和设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邀请桥梁设计师或工程师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桥梁设计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激发他们的专业兴趣。
答案:
1.课文中的桥梁景象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桥梁的宏伟和壮观。作者通过这种描绘传达了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对桥梁建设者的敬佩之情。
2.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写作手法,如将桥梁与山脉、河流等自然景观进行对比,展现了桥梁的壮丽和伟大。同时,桥梁也象征着连接、希望和梦想,表达了作者对桥梁的热爱和敬仰。
3.实验器材:如果本节课需要进行实验,如桥梁模型制作或相关科学实验,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准备实验器材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操作能力,避免使用危险或有毒性的材料。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环境,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同时,也要确保教室的布置能够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桥梁的基本概念、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以及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桥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语文版语文七下18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2

语文版语文七下18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2
教学难点:尝试在科幻说明文中,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简洁明快,增添文章色彩.
教学模式:“积累.感悟.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简略说明
一.情景揭题,学生发言交流.
1.请学生交流我们学过或看到过的桥梁是怎样的?
板书:桥梁远景图
2.茅以升设计的桥梁远景图是怎样的?
3.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桥梁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1.学生讲述曾经参观过的或书上读过的桥梁.
2.学生交流.
3.学生初读课文后交流
1.创设情景,使学生了解学过的.见过的桥梁,为下文幻想中的桥梁作铺垫.
2.启发学生读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旨在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二.精读重点.感悟文章说明顺序.
1.作者怎样很有顺序画出远景图的?
板书:质量和速度…又快又好
所需资金少……便宜
外观漂亮………很美
降低成本………很低
2.划出关键的句子,引出下一层次的说明.
板书:“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
3作者想像出桥梁的模样?
板书:无桥墩.弯曲.小巧轻便
……无梁飞渡的桥1.学Fra bibliotek自读。划出关键句子,四人小组,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2.学生自读.
集体交流,朗读关键的句子.
3.学生交流,朗读.
1.通过自读,交流讨论,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的远景图的写作顺序。
2.通过交流,理会了关键的句子对写作顺序的作用。
3.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增添文章色彩.板书:“胜似闲庭信步”.
2.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中外儿童文学精品库》

文库上传2016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桥梁远景图》学案2(无答案)(新版)语文版

文库上传2016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桥梁远景图》学案2(无答案)(新版)语文版

18.桥梁远景图【课时划分】两课时【学习目标】1 .把握文章内容2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3 .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4 .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学习重点】1 .把握文章内容和基本结构2 .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学习难点】1 .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2 .激发学生丰富而合理的想象。

【自学导航】1 .作者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

他主持设计的(),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和()的建造。

他是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

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家,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编写《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2 .正音承载.( ) 颠簸..( ) 桥墩.( ) 板凳.( )点缀.( ) 极薄.( ) 水涨.( )船高小巧玲珑..( )袖.( )珍轮廓.( ) 妨碍..( ) 随身携( )带3 .释词:①小巧玲珑:②水涨船高:③潜力:④妨碍:⑤点缀:4 .共同回忆阅读说明文应从哪几方面入手?【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 .文章中哪些段落是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再读课文,深入感知】合作探究:1 .作者开篇采用什么方法引入课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 .第二自然段中的板凳指什么?为什么把桥比喻成板凳呢?“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

”这句话采用什么修辞法?桥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3 .第三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4 .作者介绍未来的桥梁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分析的呢?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书中做好批注。

6.文中哪些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在文中试做分析,写下批注。

【当堂检测】1、常识填空(1)“胜似闲庭信步”语出词《》。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包括()、()、()(3)说明文的常见的说明方法有()、()、()、()()、()、()()、()2 、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⑴飞机的速度快,地球还只是这么大,人口也在增多,将来人们全都坐飞机上了天,挤来挤去,还能飞得快吗?⑵桥的构件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头尾同样粗细,全身肥瘦相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桥梁远景图第2课时教案语
文版
第2课时
(一)诱思导学
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

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A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B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2分析文章中运用的特殊句式
3要求学生仿造句。

指导学生仿造句式,进一步认识双重否定句与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二)科学幻想
1提出问题:作者的想像不乱想?请说出理由。

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同时参照课文前的彩图,理解科学的幻想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3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在1979年时作者的设想已变为现实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三)辐射阅读
1要求学生阅读辐射文《大脑移植的幻想与现实》
2提出问题:本文在语言上与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

3提出问题:结合两文说一下你对科学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
4同学们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再上加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你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幻想将来成为现实吗?行动起来,查阅有关资料以“……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望一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四)本课小结.
希望同学们学完这两篇文章以后,能够喜欢这种科学幻想的文章,能积极探索科学奥秘,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大胆而合理的想像,不断创新,不断研究,等待你的想像成为现实,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五)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
板书设计
桥梁远景图
茅以升
“板凳”将来 / 什么样
\怎样造
打比方科学幻想---现实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