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机液伺服系统
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

第七章 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
但直流电机有电刷,限制了转速的提高,而且结构复杂, 价格也高。进入80年代后,由于交流电机调速技术的突破,交 流伺服驱动系统进入电气传动调速控制的各个领域。交流伺服 电机,转子惯量比直流电机小,动态响应好。而且容易维修, 制造简单,适合于在较恶劣环境中使用,易于向大容量、高速 度方向发展,其性能更加优异,已达到或超过直流伺服系统, 交流伺服电机已在数控机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第七章 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
进给伺服系统的作用:接受数控装臵发出的进给速度和位 移指令信号,由伺服驱动装臵作一定的转换和放大后,经伺服 电机(直流、交流伺服电机、功率步进电机等)和机械传动机 构,驱动机床的工作台等执行部件实现工作进给或快速运动。 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系统能根据指令信号精确地控制执行 部件的运动速度与位臵,以及几个执行部件按一定规律运动所 合成的运动轨迹。如果把数控装臵比作数控机床的“大脑”, 是发布“命令”的指挥机构,那么伺服系统就是数控机床的 “四肢”,是执行“命令”的机构,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跟随 者。
第七章 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
二、步进电机工作原理
步进电机伺服系统是典型的开环控制系统,在此系统中, 步进电机受驱动线路控制,将进给脉冲序列转换成为具有一 定方向、大小和速度的机械转角位移,并通过齿轮和丝杠带 动工作台移动。进给脉冲的频率代表了驱动速度,脉冲的数 量代表了位移量,而运动方向是由步进电机的各相通电顺序 来决定,并且保持电机各相通电状态就能使电机自锁。但由 于该系统没有反馈检测环节,其精度主要由步进电机来决定, 速度也受到步进电机性能的限制。
第七章 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
直线电动机的实质是把旋转电动机沿径向剖开,然后拉直 演变而成,利用电磁作用原理,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动 能的一种推力装臵,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驱动装臵。在机床进给 系统中,采用直线电动机直接驱动与旋转电动机的最大区别是 取消了从电动机到工作台之间的机械传动环节,把机床进给传 动链的长度缩短为零。正由于这种传动方式,带来了旋转电动 机驱动方式无法达到的性能指标和优点。由于直线电动机在机 床中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随着各相关配套技术的发展和直线电动机制造工艺的完善,相 信用直线电动机作进给驱动的机床会得到广泛应用。
伺服阀产研全流程多余物防控体系建设与优化

2022年·第09期航天工业管理149Product Management产品管理30由于伺服阀的结构、技术特点对多余物十分敏感,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历来对多余物防控问题十分重视,在伺服阀制造全过程已经建立了一些多余物防控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类文件,这些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类文件对多余物预防和控制总体上是有效的,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多余物问题还偶有发生。
研究所从管理和技术2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伺服阀研制全过程多余物防控体系研究和建设项目,目的是通过对多余物防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升研究所对多余物问题的管理与控制水平,减少多余物问题的发生。
一、存在问题目前伺服产品在研制过程中多余物防控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从建设多余物防控体系的角度上看现有制度、规范缺乏层次、还不健全,难以形成完整、清晰的体系框架;二是随着对多余物控制质量管理新要求、认识的深入,技术手段的改进,已有多余物预防和控制部分制度、规范需要修订;三是生产过程中没有针对零件的结构特点、多余物特点来细化多余物控制操作、检查方法,使实际零件工艺规程、检查标准要求不统一、不细化。
二、工作与实践1.总体思路多余物防控管理体系建设遵循以下思路:首先,补充完善现有多余物防控管理制度并形成完整体系框架;其次,对近年来多余物防控方面取得技术成果进行提炼,形成相应技术/操作规范纳入多余物防控体系;再次,将技术改进成果落实应用到工艺规程中,对各项指标提出量化、细化控制要求;最后,通过管理的完善和技术的改进来完善多余物防控管理体系,提升我单位多余物防控水平。
伺服阀产研全流程多余物防控体系建设与优化丁宇亭、杨增辉、杨强、张华锦、田青、丁忠军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2年·第09期航天工业管理150Product Management产品管理2.技术方案(实施方案)(1)多余物防控体系框架建设研究所在现有多余物管理及技术规范类文件的基础上,结合产品研制流程,初步建立了伺服阀多余物防控管理体系框架(见表1)。
液压系统原理

一、概述由电机、进口叶片泵、单向阀、溢流阀、耐震压力表,精滤器、冷却器、空气滤清器等元件组成。
油箱额定容积125L,电机功率2.2KW(或3KW),其流量Q=14升/分,P=7MPa,调压范围4~6MPa。
二、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参见《液压系统原理图》,油液由油泵从油箱内吸入,经单向阀后分为二路,一路经电磁阀(用于自动手动转换)向电液伺服阀供油,另一路流向手动电磁阀,当伺服阀被脏物所堵时即可用手动方法对油缸进行操控,油缸速度由双单向节流阀调定。
油泵的出油同时经压力表和溢流阀,系统的压力由溢流阀调定,压力表上可反映所调定的工作压力。
溢流阀、伺服阀的回油经冷却器、精滤器后回油箱。
精滤器由滤油器和电接点压差表组成,过滤精度为20μ。
电接点压差表是防止纸质滤芯被堵后背压升高而造成其破裂的保护装置。
当滤油器进出油口压差达到0.35MPa时其表针指示会进入红色报警区域,并会接通触点。
用户可通过触点自接报警装置,触点容量为24V1A。
油液温度由温度计显示。
当油温达到50℃时应接通冷却水,使其进入冷却器进行循环冷却。
系统正常运行时,油温应控制在50℃以下。
常闭式盘式制动器液压站液压回路分析盘式制动器具有结构紧凑、可调性好、动作灵敏、重量轻、惯性小、安全程度高、通用性好等优点,而且盘式制动器成对使用,制动时主轴不承受轴向附加力。
在正常制动时,可以将制动器分成两组,先投入一组工作,间隔一定时间后,投入第二组,即实现了二级制动,二级制动使制动时产生的制动减速度不致过大。
只有在安全制动时才考虑二组同时投入制动,产生最大的制动力矩。
如果有一组产生故障时,也仍然还有一组制动器在工作,不致使制动器的作用完全失效。
由于盘式制动器的上述优点,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矿井提升设备的制动系统中。
例如,多绳摩擦式提升机和单绳缠绕式提升机采用的都是这种常闭式的盘式制动器。
图1为用于2JK型提升机的盘式制动器液压站液压回路。
泵5排出的压力油经滤油器8手动换向阀9、二级安全制动阀11(正常工作时带电),通过A、B管进入制动缸15,使盘闸16松开,提升机在运行过程中,为保持盘闸处于松开状态,液压系统处于开泵保压状态。
行走部

mL/r
∆p=p1 - p2——液压马达的有效工作压力,MPa; 液压马达的有效工作压力, 液压马达的有效工作压力 ; p1——液压马达进口压力,MPa; 液压马达进口压力, 液压马达进口压力 ; p2——液压马达出口压力,MPa。闭式系统要有 ~1.5MPa 液压马达出口压力, 液压马达出口压力 。闭式系统要有1.0~ 背压,以使液压马达运转平稳和利于主液压泵吸油; 背压,以使液压马达运转平稳和利于主液压泵吸油; ηm——液压马达的机械效率。柱塞式液压马达为 ~0.95, 液压马达的机械效率。 液压马达的机械效率 柱塞式液压马达为0.9~ , 叶片式液压马达为0.8~ 叶片式液压马达为 ~0.90。 。
n η n = ηl
ηl——链传动效率,可取 链传动效率, 链传动效率 可取0.95; ; n——牵引链张紧段在主动链轮和导向链轮上的弯曲次数。 牵引链张紧段在主动链轮和导向链轮上的弯曲次数。 牵引链张紧段在主动链轮和导向链轮上的弯曲次数
第二节 液压牵引系统 2.液压马达排量 .
原 理
主电动机功率由电流互感器测得→整流器整流→ 主电动机功率由电流互感器测得→整流器整流→电压检 测器→ 电压U与额定功率时的整定电压 比较→ 与额定功率时的整定电压U 测器→ 电压 与额定功率时的整定电压 0比较→偏差信号 Ue送入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输入信号进行判断后即输出 控制信号到信号转换器→ 电信号转换成机械信号→ 控制信号到信号转换器→ 电信号转换成机械信号→放大 器放大后→ 表征电动机负载功率大小的位移x 器放大后→ 表征电动机负载功率大小的位移 N反馈到比 较器1,并与手把调速的整定值x0比较 →偏差信号xi输入 较器 ,并与手把调速的整定值 偏差信号 到机液伺服系统进行调速。 到机液伺服系统进行调速。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四节 柱塞泵(共8张PPT)

•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斜盘、配油盘不动,传动轴带动 缸体、 柱塞转动;柱塞靠压力或弹簧力压紧在斜盘上。 当传动轴按图示方向转动,柱塞在自下而上的半周内向 外伸出,密封工作腔容积增大,从配油窗口a吸油;柱塞 在自上而下的半周内推入,密封工作腔容积减小,从配 油窗口b排油。
泵上斜盘与活塞下端相联,借活塞上下移动改变斜盘倾角。 径向柱塞泵:柱塞的中心线和转子的中心线是垂直的 使伺服阀阀口关闭,活塞停止运动 轴向柱塞泵:柱塞的中心线和转子的中心线是平行的 特点:工作压力高、易于变量、流量范围大、容积效率高; 4-1直轴式轴向柱塞泵的拆装)
动画:3.4-6轴配流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配流轴式径向柱塞泵的结构
4-2直轴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下面阀口打开,b 腔经d、e接通油箱,活塞在a腔压力油作用下向上移动
配流轴动式径画向:柱3塞.4泵-的7 结构
柱4-2塞直在轴阀下式半配轴周流向运柱径动塞向时泵向柱的里工推作入原,理密) 封容积减小,排油。 4-3轴向塞柱泵塞的泵变工量作机原构拆装 柱塞为理单数流量脉动小取7、9、11
伺服阀 阀芯向 上移动
上面阀口打开,a腔压力 油经 c 流向b活塞因上 腔面积大于下腔而向下 移动
下面阀口打开,b 腔经d、 e接通油箱,活塞在a腔 压力油作用下向上移动
使伺服阀阀 口关闭,活 塞停止运动
使伺服阀阀 口关闭,活 塞停止运动
径向柱塞泵
•工作原理
衬套4随转子一起转动
配油轴不动 转子和定子有偏心。 柱塞在上半周转动时向外伸出,密 封容积增大,吸油。 柱塞在下半周运动时向里推入,密 封容积减小,排油。
•特点:工作压力高、易于变量、流量范围大、容积效率高;改 变斜盘倾角δ可作变量泵。柱塞为单数流量脉动小取7、9、11
CRTSⅢ型板流水机组法生产技术应用

CRTSⅢ型板流水机组法生产技术应用发布时间:2021-06-17T10:49:00.17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6期作者:苏醒[导读] 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采用工厂化流水机组法生产线,较以往的台座法生产凸显了绝对优势。
流水机组法生产线应用减少用地苏醒上海天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0092【摘要】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采用工厂化流水机组法生产线,较以往的台座法生产凸显了绝对优势。
流水机组法生产线应用减少用地、节约劳力、提质增效、“四化”应用等优势,有利于质量通病问题可研和预防,发展前景利好。
【关键词】流水机组法生产工艺技术关键工序升级改进问题预防一、流水机组法定义CRTSⅢ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流水机组法生产工艺是将轨道板钢模在流水线上按照规定工艺流程,采用轨道或辊道等传输方式,按照一定流水节拍,依次通过各生产工位,从而完成轨道板制造的方法。
1、流水机组法的工艺特点通过系统深化试验研究,流水机组法生产工艺有利于实现轨道板生产机械化、信息化,作业人员专业化,可实现工装设备的重复利用,机械化程度高,降低人工成本。
流水机组法生产工艺,实现了生产线模块集成,主要工序连续化作业集成度高,轨道板关键技术工位与产品质量控制信息化管理,产品质量稳定受控。
2、流水机组法工装设备 2.1预应力模型2.1整体预应力钢膜钢模下部设有横纵两个方向的预应力钢棒,在初次使用前需对钢模下部预应力钢棒进行张拉锁紧,张拉力值根据轨道板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成后底模平面结构尺寸要求确定。
一次张拉完成后,可以多次使用,只有在底模平整度发生变化时进行调整,以保证轨道板平整度满足要求。
2.2自动张拉预应力系统施加预应力采用自动张拉控制系统,张拉记录应由系统自动生成。
张拉设备由纵向张拉梁与横向张拉梁、液压站组成,全系统采用电液伺服系统,跟踪采集数据、信息化系统。
自动放张机利用机械旋出张拉杆,实现了同步缓慢均匀放张,规避了高应力的瞬时释放对钢筋粘结握裹性能及预应力传递长度的影响。
哈尔滨工业大学1984

哈尔滨工业大学1984、1985年获奖项目清单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08项)1.130吨/时发电用流化床锅炉研究(一等)2.821型疲劳试验机电液伺服系统、微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一等)3.微机系统CAD工作站(一等)4.微机自适应控制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流及放电状态分析仪(一等)5.星上遥感图象实时处理系统研究(一等)6.FJB-300型方波交流变换器(一等)7.轴承套圈精密辗压成型工艺(一等)8.单电源联合交流等离子弧焊接新工艺(一等)9.钻杆接头余热利用形变热处理新工艺的研究(一等)10.铁水高强度过滤器(一等)11.TX乙-1型凸轮自动测量仪(一等)12.稀土对碳氮共渗过程的活化催渗及其在汽车拖拉机齿轮上的应用(一等)13.SZD-2型甚低频真有效值电压表(二等)14.WCK-852型机床微机控制系统(二等)15.RNI-83缓蚀剂(二等)16.1000M3液氮装置不锈钢储罐焊接新工艺(二等)17.颗粒饲料机复合硬质合金轧辊铸造工艺(二等)18.光电宇宙探测系统(二等)19.石英电容伺服加速度计(二等)20.电流型逆变器异步机变频调速系统(二等)21.无功最优潮流(二等)22.氮化硅膜氢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二等)23.DPS-6机系统软件剖析与扩充(二等)24.无线电设备IEC-625自动测试系统(二等)25.新型10吨/时燃褐煤流化床锅炉的研究(二等)26.三向碳碳材料力学模型和强度准则(二等)27.辩织技术滤波技术及最优控制在飞行控制中的应用(二等)28.水、火、电系统经济调度(二等)29.数学反卷积理论及在时域自动测试中应用(二等)30.带智能接口的时域自动测试系统(二等)31.电沉积铁基复合材料层(二等)32.车床弹性变形磨床轴向微量进给装置(二等)33.5CrMnMo、GCr15两种钢超塑性笔杆成型(二等)34.Fu22Y凸性与Fu22y拓扑代数(二等)35.特大特深锌基合金型腔膜超塑性成形(二等)36.ZLD-75-10型真空离子化学热处理多用炉(二等)37.伺服阀滑阀副节流口工作边气动测量技术(二等)38.8311型智能光子计数系统研究(二等)39.1吨空气锤砧下隔振基础研究(二等)40.微型计算机控制多维纤维缠绕机研究(二等)41.印染厂微型机编制生产计划优化辅助决策系统(二等)4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二等)43.SSB型双量程测力传感器(二等)44.高重复率小型TEACO2激光器(二等)45.WS5-54-11系列物料输送风机(二等)46.双层炉排锅炉的研究与应用(二等)47.CAMAC-FORTH实时测控语言系统(二等)48.高模碳纤维表面冷等离子体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二等)49.花样自动设计系统(二等)50.真空相变传热式废热回收热水器开发研究(二等)51.微分方程反问题(二等)52.轴承套圈锻后控制冷却碳化物细化新工艺(二等)53.H62同步齿圈精密成形工艺(二等)54.铝合金尾翼等温锻造(二等)55.污染程度函数的字典序方法及其应用(二等)56.工质热物理性质研究(二等)57.Y7-1综合遥测系统及S8000微型机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二等)58.高效高负荷叶轮机械的新设计方法与试验(二等)59.本征吸收新工艺(二等)60.五十点水位自动巡测仪(三等)61.DH1332型程控微波扫预信号源(三等)62.PCM-FM(FSM)-FM混合制遥测系统(三等)63.WB-1型微波煤水分快速测定仪(三等)64.全息存储用a、b轴掺铁铌酸锂单晶(三等)65.SG-TP微机温控器(三等)66.动态规划法语音识别中的应用研究(三等)67.微处理机流体质量计(三等)68.预想事故自动选折(三等)69.伪随机码相关函数的研究(三等)70.光缆数据传输系统(三等)71.微波炉扼流底板成形工艺(三等)72.塑料薄膜生产线微机控制系统(三等)73.<104>轴铌酸锂晶体(三等)74.双盘旋转式零件自动供料器(三等)75.印染企业生产作业计划微型机管理系统(三等)76.插齿刀加工的离合器端面齿轮及其刀具设计(三等)77.微机辅助英语教学及自学系统(三等)78.前进电动机运行特性微机测试台(三等)79.手表拉挡件复合强韧化新工艺(三等)80.最优潮流(三等)81.CO2红外激光外差接收单元技术(三等)82.弹性透镜验光仪(三等)83.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价值工程》(三等)84.DGC-1型多功能插补装置(三等)85.电子稳速永磁直流微电机(三等)86.LS-83语音输入接口(三等)87.微机控制体育场大屏幕磁翻转计时计分显示设备(三等)88.YOTS450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研制(三等)89.铝酸蓄电池悬附一胶体电解质研制(三等)90.Y-745型锅炉离心引风机(三等)91.双弹性组元并联音叉式疲劳开缝机研制(三等)92.降低高压柱塞泵噪声的研究(三等)93.YOA400型液力偶合器研制(三等)94.低锡铝合金轴瓦电镀铝合金(三等)95.DTC-1型电池炭棒参数测试仪(三等)96.三价铬电镀工艺研究(三等)97.离子法处理氨三乙酸镀锌废水(三等)98.电力调度数据管理系统(三等)99.STY-100型激光器成果样机(三等)100.φ1.6mm焊丝CO2气体保护焊工艺研究(三等)101.振动台测试仪(三等)102.绕线式盘式直流电动机(三等)103.GZ-6型测振仪(三等)104.WOJ-3型多用微欧计(三等)105.HQ-702批控制系统全数字仿真(三等)106.WRY-1微机化量热仪(三等)107.寻的运动变参数系统分析设计方法(三等)108.阿城涤纶厂物质购运、存管理系统及短丝车间的成本信息系统(三等)哈尔滨工业大学1986年获奖项目清单航天部科技进步奖:(项)1.130吨/时发电用流化床锅炉研究(一等)秦裕琨2.821型疲劳试验机电液伺服系统、微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一等)冯汝鹏3.微机系统CAD工作站(一等)高国安4.微机自适应控制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流及放电状态分析仪(一等)刘晋春5.星上遥感图象实时处理系统研究(一等)李仲荣6.FJB-300型方波交流变换器(一等)张九海7.轴承套圈精密辗压成型工艺(一等)吕炎8.提高大口径炮弹生产有模具寿命的研究(一等)冯晓曾9.单电源联合交流等离子弧焊接新工艺(一等)张修智10.钻杆接头余热利用形变热处理新工艺的研究(一等)姚忠凯11.铁水高强度过滤器(一等)叶荣茂12.TXZ-1型凸轮自动测量仪(一等)张善钟13.稀土对碳氮共渗过程的活化催渗及其在汽车拖拉机齿轮上的应用(一等)韦永德14.16位实时控制型微型计算机系统(一等)郭福顺15.UNIX操作系统移植(一等)李莲治16.SZD-2型甚低频真有效值电压表(二等)淦君载17.WCK-852型机床微机控制系统(二等)王宗培18.RNI-83缓蚀剂(二等)利建强19.1000M3液氮装置不锈钢储罐焊接新工艺(二等)张志明20.颗粒伺粒机复合硬质合金轧辊铸造工艺(二等)朱培铖21.光电宇宙探测系统(二等)张武祖22.石英电容伺服加速度计(二等)郭振芹23.电流型逆变器异步机变频调速系统(二等)赵昌颖24.无功最优潮流应用软件(二等)于松海25.氮化硅膜氢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二等)虞敦26.DPS-6机系统软件剖析与扩充(二等)王开铸27.无线电设备IEC-625自动测试系统(二等)徐明28.HF型红外线反射式压安全防护器(二等)徐炳星29.新型10吨/时燃褐煤流化锅炉的研究(二等)赵明泉30.三向碳碳材料力学模型和强度准则(二等)顾震隆31.辨识技术滤波技术及最优控制在飞行控制中的应用(二等)王子才32.水、火、电系统经济调度算法与程度(二等)柳焯33.数字反卷积理论及在时域自动测试中应用(二等)孙圣和34.带智能接口的时域自动测试系统(二等)孙圣和35.电沉积铁基复合材料层(二等)王金玉36.车床弹性变形磨床轴向微量进给装置(二等)李益民37.5CrMnMo、GCr15两种钢超塑性笔杆成型(二等)张吉人38.FuZZY凸性与FuZZY拓扑代数(二等)吴从忻39.特大特深锌基合金型腔膜超塑性成形(二等)郭殿俭40.ZLD-75-10型真空离子化学热处理多用炉(二等)夏立芳41.伺服阀滑阀副节流口工作边气动测量技术(二等)陶崇德42.8311型智能光子计数系统研究(二等)秦汝虎43.1吨空气锤钻下隔振基础研究(二等)高乃光44.微型计算机控制多维纤维缠绕研究(二等)李国伟45.印染厂微型机编制生产计划优化辅助决策系统(二等)黄梯云46.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二等)47.SSB型双量程测力传感器(二等)蒋作民48.高重复率小型TEACO2激光器(二等)张福泉49.WS5-54-11系列物料输送风机(二等)石道中50.双层炉排锅炉的研究与应用(二等)程勒51.CAMAC-FORTH实时测控语言系统(二等)李光汉52.高膜碳纤维表面冷等离子体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二等)魏月贞53.花样自动设计系统(二等)李仲荣54.真空相变传热式废热回收热水器开发研究(二等)王克光55.微分方程反问题(二等)刘家琦56.电液伺服马达直接驱动变增益控制三轴转台单通道原理样机(二等)刘庆和57.轴承套圈锻后控制冷却碳化物细化新工艺(二等)李超58.H62同步齿圈精密成形工艺(二等)吕炎59.铝合金尾翼等温锻造(二等)王仲仁60.污染程度函数的字典序方法及其应用(二等)吴文芳61.工质热物理性质研究(二等)严家禄62.Y7-1综合遥测系统及S8000微型机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二等)王开铸63.高效谢负荷叶轮机械的新设计方法与试验(二等)王仲奇64.本征吸收新工艺(二等)王贵华65.HQ-7舱面镁合金超塑性等温锻(二等)赵家昌66.伪随机码相关函数的研究(三等)吴中一67.光缆数据传输系统(三等)贾世楼68.微波炉扼流底板成形工艺(三等)杨玉英69.塑料薄膜生产线微机控制系统(三等)程退安70.(104)轴铌酸锂晶体(三等)徐玉恒71.双盘旋转式零件自动供料器(三等)李旦72.印染企业生产作业计划微型机管理系统(三等)黄梯云73.插齿刀加工的离合器端面齿轮及其刀具设计(三等)李华敏74.微机辅助英语教学及自学系统(三等)朱志莹75.步进电动机运行特性微机测试台(三等)王宗培76.手表拉挡件复合强韧化新工艺(三等)郭宝莲77.电力系统最优潮流应用软件(三等)柳焯78.CO2红外激光外差接收单元技术(三等)皮名嘉79.弹性透镜验光仪(三等)张武祖80.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价值工程》(三等)王兰荣81.DGC-1型多功能插补装置(三等)王树范82.电子稳速永磁直流微电机(三等)王宗培83.LS-83语言入接口(三等)徐近需84.微机控制体育场大屏幕磁翻转计时计分显示设备(三等)朱志莹85.YOJ450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研制(三等)孙逢华86.铅酸蓄电池悬附-胶体电解质研制(三等)何竖鳌87.Y7-45型锅炉离心引风机(三等)石道中88.双弹性组元并联音叉式疲劳开缝机研制(三等)姚枚89.降低高压柱塞泵噪声的研究(三等)马六成90.YOA400型液力偶合器研制(三等)匡囊91.五十点水位自动巡测仪(三等)汪庆仁92.DH1332型程控微波扫频信号源(三等)张忠亭93.PCM-FM(FSM)-FM混合制遥测系统(三等)李正廉94.WB-1型微波煤水分快速测定仪(三等)邓绍范95.全息存储用a、b轴掺铁铌酸锂单晶(三等)徐玉恒96.SG-TP微机温控器(三等)尹宝智97.动态规划法在语言识别中的应用研究(三等)赵国田98.微处理机流体质量计(三等)张忠亭99.预想事故自动选析(三等)陈学允100.低锡铝合金轴瓦电镀铝合金(三等)温塑平101.DTC-1型电池炭棒参数测试仪(三等)张翠芬102.三价铬电镀工艺研究(三等)屠振密103.离子法处理氨三乙酸镀锌废水(三等)金蝉104.电力调度数据管理系统(三等)邓伟霖105.STY-100型激光器成果样机(三等)秦汝虎106.φ1.6mm焊丝CO气体保扩焊工艺研究(三等)张九海107.振动台测试仪(三等)张荣祥108.绕线式盘式直流电动机(三等)张宝铬109.GZ-6型测振仪(三等)段尚枢110.WOJ-3型多用微欧计(三等)王连弟111.HQ-702批控制系统全数字仿真(三等)何轶良112.WRY-1微机化量热仪(三等)洪文学113.寻的运动变参数系统分析设计方法(三等)胡恒章114.阿城涤纶厂物质购运,存管理系统及短丝车间的成本信息系统。
液压系统原理

液压系统原理一、概述由电机、进口叶片泵、单向阀、溢流阀、耐震压力表,精滤器、冷却器、空气滤清器等元件组成。
油箱额定容积125L,电机功率2.2KW(或3KW),其流量Q=14升/分,P=7MPa,调压范围4~6MPa。
二、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参见《液压系统原理图》,油液由油泵从油箱内吸入,经单向阀后分为二路,一路经电磁阀(用于自动手动转换)向电液伺服阀供油,另一路流向手动电磁阀,当伺服阀被脏物所堵时即可用手动方法对油缸进行操控,油缸速度由双单向节流阀调定。
油泵的出油同时经压力表和溢流阀,系统的压力由溢流阀调定,压力表上可反映所调定的工作压力。
溢流阀、伺服阀的回油经冷却器、精滤器后回油箱。
精滤器由滤油器和电接点压差表组成,过滤精度为20μ。
电接点压差表是防止纸质滤芯被堵后背压升高而造成其破裂的保护装置。
当滤油器进出油口压差达到0.35MPa时其表针指示会进入红色报警区域,并会接通触点。
用户可通过触点自接报警装置,触点容量为24V1A。
油液温度由温度计显示。
当油温达到50℃时应接通冷却水,使其进入冷却器进行循环冷却。
系统正常运行时,油温应控制在50℃以下。
常闭式盘式制动器液压站液压回路分析盘式制动器具有结构紧凑、可调性好、动作灵敏、重量轻、惯性小、安全程度高、通用性好等优点,而且盘式制动器成对使用,制动时主轴不承受轴向附加力。
在正常制动时,可以将制动器分成两组,先投入一组工作,间隔一定时间后,投入第二组,即实现了二级制动,二级制动使制动时产生的制动减速度不致过大。
只有在安全制动时才考虑二组同时投入制动,产生最大的制动力矩。
如果有一组产生故障时,也仍然还有一组制动器在工作,不致使制动器的作用完全失效。
由于盘式制动器的上述优点,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矿井提升设备的制动系统中。
例如,多绳摩擦式提升机和单绳缠绕式提升机采用的都是这种常闭式的盘式制动器。
图1为用于2JK型提升机的盘式制动器液压站液压回路。
泵5排出的压力油经滤油器8手动换向阀9、二级安全制动阀11(正常工作时带电),通过A、B管进入制动缸15,使盘闸16松开,提升机在运行过程中,为保持盘闸处于松开状态,液压系统处于开泵保压状态。
陀螺转台的伺服系统设计

陀螺转台的伺服系统设计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班级4407202学号200403072045姓名杨林指导教师张红梅负责教师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8年6月摘要陀螺仪表试验转台是一种航空仪表地面现场测试的专用设备,主要由高精度转台和控制系统组成。
本文主要设计了转台的控制系统。
首先介绍了陀螺转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然后基于陀螺转台的工作原理设计出转台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再根据转台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对系统的各组成环节进行建模,最后得出各环节的数学模型。
经过分析得出转台控制系统共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比较环节、校正环节、检测环节、晶闸管整流装置和直流力矩电机。
转台控制系统主要完成对角位置信号的跟踪。
本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转台的控制精度,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
基于MATLAB/SIMULINK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并完成软件的调试。
仿真结果表明本设计能够完成转台的角位置跟踪。
关键词:陀螺转台;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AbstractGyro testing turntable is the appropriation equipment used to test the special ground aviation equipment, it is made of high accuracy turntable and the control system. The design is mainly about turntable control system. First, it introduces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gyro turntable, the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gyro turntable, design a schematic of turntable contro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schematic of turntable control system’s principle, set up the model of system's parts, at last, got the math modeling of each part. After analysis, turntable control system is from a total of five parts. namely: comparing links, links correction, testing links, SCR devices and DC torque motor. The turntable control system to complete the main diagonal position signal tracking. The design of the main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control tabl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dynamic. The system is imitated by the soft ware MATLAB/ SIMULINK and completed software debugg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system to complete the corner location tracking.Keywords: Gyro platform; control system; SIMULINK simulation符 号 表em T电机转矩 N·m e V 实际误差速度 L T 负载转矩N·m R 给定角速度 e Φ 电动势常数Wb f R 反馈角位置 a i 电枢电流A e P 实际误差 a u 电枢电压V K U 触发电路的控制电压 P 磁极对数d U 晶闸管整流桥输出电压 N 电枢绕组的总导线数θ 输出角位置 a E感应电动势 V )(1s G 位置调节器的传递函数 n电动机转速 r/s )(2s G 速度调节器的传递函数 a R电枢电阻 Ω )(s H V 速度检测器的传递函数 M T 机电时间常数 )(s H p 位置检测器的传递函数a T电气时间常数 )(s W s 晶闸管整流装置的传递函数 C V 给定速度 ω 电机角速度rad/s f V反馈速度目录第1章绪论 (1)1.1 课题背景 (1)1.2 陀螺的发展简史 (4)1.3 转台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4)1.4 转台的发展趋势 (5)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5)第2章陀螺转台的主要组成及功能 (7)2.1 陀螺测试转台结构及其控制系统介绍 (7)2.2 转台的主要功能 (8)2.3 转台的电机部分 (9)2.3.1 直流力矩电动机的发展现状 (10)2.3.2 力矩电动机的结构特点 (10)2.3.3 直流力矩电机模型分析 (11)第3章位置伺服系统控制技术 (14)3.1 不同系统的位置控制方式 (14)3.2 运动控制系统 (16)第4章转台控制系统设计 (19)4.1 比较环节 (19)4.2 校正环节 (19)4. 3 检测环节 (21)4. 4 晶闸管整流装置 (21)4. 5 执行电机 (23)第5章仿真软件介绍 (25)5.1 SIMULINK简介 (25)5.2 SIMULINK的优点 (25)5.3建立子系统的方法 (26)5.4 仿真算法介绍 (26)第6章转台控制系统仿真 (28)6.1 转台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28)6.1.1 永磁式直流力矩电机子系统的建立 (28)6.1.2 控制器模型及参数选择 (29)6.2系统的仿真参数设置 (30)6.3 系统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32)6.4 负载突加扰动 (34)6.5 与单闭环系统的比较 (36)6.5.1 单闭环位置跟踪系统的仿真 (36)6.5.2 单闭环位置跟踪系统负载加扰动 (38)6.5.3 单闭环和双闭环控制系统比较 (40)结论 (41)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42)参考文献 (43)致谢 (45)第1章绪论1.1课题背景对于现代高技术战争来说,武器的命中精度是最主要的指标之一。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教程课件第四章ppt

4.1 数控铣床简介
4.1 数控铣床简介
4.1 数控铣床简介
2、数控铣床的主要功能 由于各类铣床配置的数控系统不同,其功能也会不尽相同,其主要功能如下: (1)点位控制功能:点位控制功能主要是针对有位置精度要求的孔的加工。 (2)连续轮廓控制功能:连续轮廓控制功能通过直线和圆弧插补,实现对刀具轨迹的连续轮廓控制,非圆曲 线经过直线和圆弧逼近后加工。 (3)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只需按工件实际轮廓编程,不必考虑刀具的实际半径大小,避免 了复杂的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4)刀具长度补偿功能:刀具长度补偿功能只需补偿刀具在长度方向的尺寸变化,而不必重新编写加工程序。 (5)比例及镜像加工功能:比例功能是将各轴的移动按比例改变坐标值执行。镜像加工功能又称为轴对称加工, 只需编出一部分工件轮廓的程序,其余部分可通过镜像的功能来实现。 (6)固定循环功能和子程序调用功能:对于需要重复出现的刀具运动轨迹,可专门编制出一个程序作为子程序 加工调用,大大简化了编程。对储存于系统中的子程序可用一个指令调出的功能,称为固定循环功能。 (7)坐标旋转功能:坐标旋转功能可将加工程序在加工平面内旋转某一角度。 (8)宏程序功能:宏程序功能采用计算机语言通过对变量赋值、运算,用一个指令代码调用该功能,使程序的 编制更加灵活、方便。
4)一般通过输入不同的零点偏移 数值,可以设定 G54~G59 共 6 个不同 的工件坐标系,在编程及加工过程中可 以通过 G54~G59 指令来对不同的工件 坐标系进行选择调用。
4.3 数控铣削编程基础
9、刀具半径补偿(G40、G41、G42)
(2)指令格式:
G41 G00/G01 X_Y_F_D_;(建立刀具半径左补偿)
G42 G00/G01 X_Y_F_D_;(建立刀具半径右补偿)
液压控制系统课后思考题

第二章1、为何把液压控制阀称为液压放大元件答:因为液压控制阀将输入的机械信号(位移)变换为液压信号(压力、流量)输出,并行功率放大,挪动阀芯所需要的信号功率很小,而系统的输出功率却能够很大。
2、什么是理想滑阀什么是实质滑阀理想滑阀:径向空隙为零,节流工作边锋利的滑阀实质滑阀:存在径向空隙,节流工作边有圆角的滑阀3、什么是三通阀、四通阀什么是双边滑阀、四边滑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通阀”、“三通阀”、“四通阀”是指换向阀的阀体上有两个、三个、四个各不相通且可与系统中不同油管相连的油道接口,不同油道之间只好经过阀芯移位时阀口的开关来交流。
“双边滑阀” 、“四边滑阀”是指换向阀有两个、四个可控的节流口。
一般状况下,三通阀是双边滑阀,四通阀是四通阀。
4、什么叫阀的工作点零位工作点的条件是什么阀的工作点是阀的压力—流量曲线上的点。
零位工作点即曲线的原点,又称零位阀系数。
零位工作点的条件是q L p L x v0 。
5、在计算系统稳固性、响应特征和稳态偏差时应怎样选定阀的系数为何流量增益 K q =qL,为放大倍数,直接影响系统的开环增益。
x V流量 - 压力系数K c =-qL,直接影响阀控履行元件的阻尼比和速度刚度。
p L压力增益 K p =pL,表示阀控履行元件组合启动大惯量或大摩擦力负载的能力x V当各系数增大时对系统的影响以下表所示。
稳固性响应特征稳态偏差K qK cK p7、径向空隙对零张口滑阀的静态特征有什么影响,为何要研究实质实质零张口滑阀的泄漏特征答:理想零张口滑阀K c0 =0 , K p0 =,而实质零张口滑阀因为径向空隙的影响,存在泄漏流量232 C d p sKc0= r c W, K p0 =r c2,二者相差很大。
32理想零张口滑阀实质零张口滑阀因有径向空隙和工作边的小圆角,存在泄漏,泄漏特征决定了阀的性能,用泄漏流量曲线能够胸怀阀芯在中位时的液压功率损失大小,用中位泄漏流量曲线来判断阀的加工配合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 1an 2 an an 3 an 1 a a a a A2 n 1 n 4 n n 5 an 1
A3
……
B1
s n2 sn 3 : : s2 s1 s0
an1an6 an an 7 an1
……….
A1an3 an1 A2 A1
s2
2 h
Xi
a ab
xv
-
s(
1 2 h
xp
s 1)
h
Kq K Vt X v ce 1 2 A Ap 4 e K ce Xp p s 2 2 h s 2 s 1 h h
s FL
b ab
液压能源
指令
Xi
a ab
由Routh判据知,稳定性条件为 K v 2hh
193.7<2×791×0.3=474.6 , 所以系统稳定。
二、稳定性计算举例
杠杆比较
-
XV
液压动力元件
伺服阀 液压缸
扰 动
飞机 XP 舵机
阀控缸传递函数
b ab
FL
Vt 1 ( s K Ce ) 2 Ap 4 e
-、方框图及传递函数
Xi
杠杆比较
a ab
动力元件
s( s
2 2 h
xv
Kq Ap
-
1 2 h
xp
s 1)
h
b ab
开环传递函数
4.1 外反馈机液伺服系统(杠杆比较反馈)
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Kv G( s) ( s) 3 1 G( s) s 2h 2 s s K 2 v h h
由开环传递函数和闭环传递函数,就可以进行机液伺服系统的动态品质分析
二、稳定性分析
机液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和稳定裕量
其特征方程为 Kv G( s) 3 1 G( s) s 2h 2 s s K 2 v h h
系统的频域指标
2、闭环频域指标 :
谐振频率:wγ 。指闭环波德图上的幅值(增益)为最大Lmax处的频率 值。一般要求wγ >300rad/s。
谐振峰值Mγ:指对应于Lmax 的闭环频率特性的幅值,一般要求Mγ < 1.04 闭环截止频率wb:指闭环波德图上,当幅值特性的增益值下降到零频率 处增益值以下3dB时所对应的频率。 相应0~ wb称为系统频宽。一般 要求wb =0 ~ 400 rad/s。系统频宽有时称幅频宽,用w-3dB 表示。 -90 °带宽w-90 ° 。指在闭环波德图上,零频率到相频特性=-90 ° 处 所对应频率的频率范围,一般要求w-90= 0~350 rad/s。带宽w-90 有时 称相频宽
B2
B3
A1an 5 an 1 A3 A1
A1an7 an1 A4 A1 …… ……. ……
二、稳定性分析
机液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和稳定裕量
在不考虑外干扰力FL的影响时,系统的 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Xp XV
Kv s 2 2 h s 2 s 1 h h
一、工作原理及传递函数
开环传递函数
开环 传递函数
4.1 外反馈机液伺服系统(杠杆比较反馈)
4.1 外反馈机液伺服系统(杠杆比较反馈)
4.1 外反馈机液伺服系统(杠杆比较反馈)
4.1 外反馈机液伺服系统(杠杆比较反馈)
1、开环传递函数中:低频段曲线斜率是 -20dec 分贝; 2 、高频时由于 加二阶振荡环节,曲线曲线斜 率是-60dec分贝; 3、当频率升高到液压固有频率,幅频曲线出现 谐振位置 ,此时对应相角是-180°
在低频穿越频率时,相位裕量γ= 180°+φ (wc)
4.1 外反馈机液伺服系统(杠杆比较反馈)
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相角裕量γ大于零,γ= 180°+φ (wc)一般要求:γ= 30 °~60 ° 幅值裕量Kg大于零,Kg=-L(wg)(dB),一般要求Kg> 6dB
从博德图中可得: Kv≈wc
4.1 外反馈机液伺服系统
相位裕度:
180o (c )
一般,相位角40o~60o,幅值裕量要大于6dB,即可保证系统稳定工作。
穿越频率
幅值裕量
K v , h s Kv GH , h 2 h h Kv , h s2 s 2 h
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动压反馈装置(掌握:动压反馈装置如何改变系统的阻尼
系数的)
液压转矩放大器
第4章 机液伺服系统
由液压放大元件和液压执行元件所组成的液 压动力元件,实际上就是一个开环控制系统。 如果将液压执行元件的输出位移量与指令信 号相比较后的误差信号再控制液庄放大元件,就 是闭环位置控制系统。
也就是说,在开环控制的基础上,通 过负反馈装置—即比较元件+测量反馈元 件就可以构成闭环液压控制系统。
第4章 机液伺服系统
将输入量与反馈量比较后的误差信号对输出 量不断调整以求减少误差的系统称随动系统或伺 服系统。 如果比较反馈元件由机械元件充当,则称为 “机液伺服系统”,以区别于电反馈系统。 “机液伺服系统”广泛的应用于飞机舵面控 制、火炮瞄准机构操纵、车辆转向控制、仿形机 床以及伺服变量泵等处。
第4章 机液伺服系统
本章摘要
概念: 由机械反馈装置和液压动力元件所组 成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机械液压伺服系统。 主要用来:进行位置控制,也可以用来控制 其它物理量,如原动机的转速控制等。
第4章 机液伺服系统
本章摘要
机液位置伺服系统(掌握:数学模型建立、动态响应分
析、补偿和校正的方法)
结构柔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实际系统的结构柔
系统特征方程式的系数按下列形式排列成Routh表
A1
D(s) an s n an1s n1 …a1s a0
sn s
n 1
an a n-1 A1 B1 : : D1 E1 F1
a n-2 a n-3 A2 B2 : : D2
a n-4 a n-5 A3 B3 : :
a n-6 a n-7 A4 B4 : :
影响机液伺服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 系统开环增益(↓) 2 积分环节(Ⅰ型系统稳定性好、Ⅱ差、Ⅲ难以稳定,设计中尽
量不要出现第2个积分环节)
3 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4 延时环节和非最小相位环节:
2 h h 20 lg Kv
幅值稳定性裕量:
(会给系统带来滞后,从而减小相角储备降低稳定性,例反馈机
2 1
6
xv1
a
x v2
液压缸直径
D=0.09m
20 106 N 1.s 1
R
7
液压缸的最大行程
a
L=0.1m
D C B A
油液体积弹性 模量 供油油源压力 刀具安装角
-5
e 7 105 N m2
ps=25×10 N/m
5 2
阀心直径 液压缸活塞宽度
ps
d=0.012m B=0.03m
械加弹簧机构,则延时响应,降低稳定性,应尽量减小延时环节和非最 小相位环节)
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控制理论中所讨论的稳定性是指自由振荡下的稳定性,即讨论输入线性定常 系统为零而初始偏差不为零时,自由振荡是收敛的还是发散的。
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是特征方程的根具有负实部;或者说系统的闭环极点均 位于:是一种代数判据 (2)乃氏判据:是一种几何判据 (3)对数频率特性的稳定判据
即利用开环系统的波德图来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二、稳定性分析
Routh稳定判据
设系统特征方程为 各项除以an并分解因式
D(s) an s n an1s n1 …a1s a0
an1 n1 a0 a1 s s s (s s1 )( s s2 ) ( s sn ) an an an
相位裕量γ:指在wc处[开环剪切(穿越)频率]
的开环相频特性与- 180°线的相位差,即γ = 180°+φ (wc)。一般要求: γ= 30 °~60 °
幅值裕量Kg: 又称增益裕量。指在相位等
于 -180°时的频率处 wg处(称相位交界频 率)幅频特性幅值的相反数,即 Kg=-L (wg)(dB),一般要求Kg> 6dB。
指令
x Xii
b
b
xv -X 22
a
Xx i
手动
i
xv
xv1
X1
舵机位移
XV
x x1 2 xv 2 X =X -X vV v1
a
XP x p
XP x p 杠杆比较
舵机位移
xii X
手
a ab
x 1 Xv 1
X x 2 v2
-
xv
比较反馈原理
b ab
xPp X
手动 Xi
比较杠杆
b
XV
pS
比较元件要求: 1)与指令元件相连(手) 2)与被控对象相连(舵机) 3)与放大元件相连(阀芯)
a 飞机舵机
舵机位移
Xi
指令
XP 杠杆比较
液压能源
a ab
XV
液压动力元件
伺服阀 液压缸
扰 动
-
飞机 XP 舵机
b ab
文字方框图
-、工作原理及传递函数
液压能源
指令
Xi
a ab
杠杆比较
-
XV
液压动力元件
伺服阀 液压缸
扰 动
飞机 XP 舵机
b ab
由第三章分析,假设没有弹性负载 液压缸活塞的输出位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