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教育改革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
教育改革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创新。
在教育改革中,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育改革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课程设计的重要性1. 适应社会需求在教育改革中,课程设计需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通过合理设置课程目标和内容,可以使学生掌握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 发展学生综合素养课程设计应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包括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习积极性合理的课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设置有趣、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模式的重要性1. 个性化教学教育改革中,教学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因为每个学生的天赋和潜力都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2. 探究式学习教育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更多地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跨学科整合教育改革强调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性的学科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 课程负担过重当前,学生的课程负担相对较重,这给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应对这一挑战,可以优化课程内容,减少冗余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2.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育改革中,教师的角色需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
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适应新的教育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下面,本文将围绕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展开讨论。
首先,教学模式改革需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代教学模式改革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传统的学科教学往往使学生陷入知识的碎片化中,缺乏对知识整体的把握。
因此,教学模式改革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让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再次,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生动形象
地展示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专业发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教学模式改革应该注重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教学模式改革是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议题,它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只有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各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创新。
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当今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本文将同大家分享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的现状与未来方向。
一、课程改革的现状通过对历年来中小学教育课程的调整可以发现,改善和创新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
一方面,作为学生课程体验的载体,当前中小学层次课程存在不合理性,比如编排、削减、质量不上去等问题;另一方面,教育改革必须推进教育方式的更新,从而更好地满足时代对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
因此,课程改革是必须要推进的。
近年来,我国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探索始于2011《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建设“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随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相继推出,同时地方政府和学校也积极地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各种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也不断地涌现出来。
二、教学模式创新的现状如今,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到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智能化技术已经逐步融入到教育中,形成了数字化教育、远程教育、混合教育等多种教学模式。
其中,数字化教育采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交互性、可视性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或掌握知识;远程教育利用区域间信息共享、虚拟会议等技术,使学生在不同区域都能够接收到相同质量的教育资源;混合教育则是一种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技术优势于一身的模式,该模式将传统课堂与在线学习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除了科技对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影响,还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的作用。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生所在的环境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合作,这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经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从课本中学习;同时需要开展广泛的实践活动,由此可以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更好的应对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建设内容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建设内容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建设内容如下:
1. 改革思路:在线开放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课前、课中和课后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程建设应注重课程设计,做好总体教学思路、实现方法的规划。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选取课程内容,针对工作岗位,归纳整理对应的业务范围,确定专业工作领域,整合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过程,总结完成这些工作过程所必备的职业能力,并对实际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过程分析,确定课程内容。
2. 建设内容: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制定具体、可测量的教学目标。
建设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课件、习题、案例、参考教材等,确保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在线讨论、作业提交、测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线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建立评价机制:通过在线测试、作业、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完善课程管理:对在线开放课程进行全程管理,包括课程建设、课程运行、课程评价等方面,确保课程的顺利运行和持续改进。
总的来说,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注重创新性、互动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新课程改革下的“1+4”课堂教学模式
中牟一高新课程改革下的“1+4”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最终要在课堂上实施,教师就要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尤其是教学模式的转变上。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经过实践探索,决定把“诱思探究”作为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个教学环节:一、课堂测验,复习巩固;二、展示目标,导入新课;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反馈矫正,总结评价。
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以下四种课型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我校“1+4”主体课堂教学模式。
1.新授课(大致有六个基本程序)1)调研基础,展示目标。
对上节课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小测验(一般不超过3—5分钟)后,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自学提纲。
2)自主学习,自我探究。
学生自学,做好自学笔记,记下疑难问题。
学生自学时,老师巡视,密切注意学生自学情况。
学生自学完时举手示意;绝大多数学生自学完成,老师要及时转段。
英语科,老师可先领读,已确保学生发音准确后,剩余时间让学生自读自记。
3)互帮互学,小组探究。
数、理、化以四人小组为宜(每小组优、中、差学生尽量均分,由一学习好的学生任组长),其它学科可四人可二人,英语以二人为宜。
学生自学后,分小组互帮互学,问题尽量消灭在小组内。
英语可讨论的问题不多,更多的应是两两对话,相互提问。
不论哪一科,讨论的原则都是“必要”,不必要讨论的问题,决不要图形式、走过场,硬塞给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时老师必须严密监控、巡视、适时结束转段,决不能白白浪费时间。
在2、3段中,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所以,老师一律不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小组发问,班级探究。
讨论结束,各小组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未提出该问题的小组解答。
5)突破难点,强调重点,延伸拓展。
老师做好两件事:A、解答学生经自学、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
B、对重点问题进行拓展,告诉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政、史、地、生等学科,老师还要紧密结合课本,以生动的事例和故事来丰富学生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传统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6)2.1 传统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概述 (7)2.2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8)三、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9)3.1 改革目标 (11)3.2 改革原则 (12)四、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 (13)4.1 教学理念的更新 (15)4.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16)4.3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17)4.4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19)五、具体实施步骤与案例分析 (20)5.1 实施步骤 (21)5.2 案例分析 (23)六、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措施 (24)6.1 组织领导与管理 (25)6.2 师资队伍建设 (26)6.3 资源配置与利用 (27)6.4 制度建设与激励机制 (28)七、结论与展望 (29)7.1 研究结论 (30)7.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1)7.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2)一、内容综述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探索与改革中。
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改革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许多学校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某学校通过引入企业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课程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另一所学校则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实践,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与改革
“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与改革【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新模式,该模式包括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和创新实践四个方面。
文章首先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然后探讨了在这种模式下的课程设计方法。
接着分析了“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其优势和不足。
在改革措施部分,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推动该教学模式的发展和改进。
结合实际效果对“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通过研究背景和意义引入“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讨论,指出了该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应用、效果评价、教学模式的价值、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为教育领域的进步提供一种新的模式和思路。
学术界和教育界对于"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比较有限,需要更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
本文将围绕"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展开研究,深入探讨其内涵及特点、课程设计、实践应用、改革措施等方面内容,旨在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作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新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其探索和实践对于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这种新模式,可以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日益转型升级,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并阐述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性。
一、数控技术课程的特点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相对缺乏。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弊端:1. 理论脱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的知识多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离,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深入。
2. 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了解数控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毕业后很难胜任实际工作岗位。
3. 不符合需求:市场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是操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开展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实践课程设置:将实践教学作为数控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设置上增加相关实践课程,如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实践等。
通过实践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2. 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建设数控技术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数控设备和工具,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并设置仿真实验平台,提供给学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实践操作。
3.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如实验教学、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4. 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领域内的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在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我校数控技术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新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新模式2023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地的学校都开始积极推行新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新模式,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有效、有趣的学习方式。
一、探究式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这种学习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反馈给他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在学校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实验、课题研究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尝试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二、游戏化学习模式游戏化学习是利用游戏技术、游戏系统或游戏思维等创新方式与教学结合的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更加直观、有趣、具体的学习场景,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享受学习的过程。
游戏化学习模式利用游戏的元素(如情节、角色、关卡、等级等)和机制(如激励、反馈、竞争等)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游戏的蔓延,学生将在游戏过程中逐渐掌握各种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电子平台、VR技术等方式,将游戏元素和学习内容融为一体。
例如,语文老师可以通过一款叫做“楚辞之旅”的游戏,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化和楚辞精华。
在游戏中,学生可以通过解谜和闯关等方式感受到古文化的内涵和巨大魅力,增强了学习的愉悦感和兴趣。
三、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倒置传统教学模式的方法,将学生课前预习的环节和课上讲解的环节颠倒。
学生在家预先学习课程内容,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进行实际的巩固、练习和互动。
翻转课堂模式的好处在于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究的能力。
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及其实践探讨
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及其实践探讨当前,高校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因此,改革高校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及其实践探讨。
一、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等教学要素的组合。
在高校教育中,课程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传播学理论、信息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等学科理论。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是人的发展过程,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课程教学应该使学生通过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培养,促进其思维、情感、意志、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他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心理环境。
传播学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传递知识的过程。
因此,课程教学应该注重信息的传递和引导,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学理论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课程教学中的各个领域。
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管理学理论认为,管理是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规划、组织、实施和监测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基于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中最基本的要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因此,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能力、需求等因素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课堂互动、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创新的教学模式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
本文将探讨一些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并介绍其特点和应用。
一、项目制学习项目制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活动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项目制学习更注重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充当着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而学生则扮演着实践者的角色,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项目制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颠倒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在课后进行作业练习。
而翻转课堂则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相关内容,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翻转课堂适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目,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分成小组,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项目,通过互动和合作来分享和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经验。
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合作学习也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四、问题导向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探索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提供知识和答案,而问题导向学习则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来找到答案。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副本
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1.指导思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形式,以技能教育为主线,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为一体,突破学生固定的座位、教师单一授课的传统教育模式,集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小组讨论协作等教学形式为一体,坚持理论教学的“必须”、“够用”原则,突出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促进教师增强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树立数控加工专业品牌。
2.基本思路数控加工专业是我校中职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将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有机结合,以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为依托,进行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以一体化课程建设为中心,通过课程建设带动师资、实训基地及评价机制等建设。
3.主要内容3.1成立组织机构,营造一体化教学改革氛围。
成立由顾晔领导的课题小组,具体如下:组长::顾晔副组长:张存亮成员:楼章华、柳荣华、罗晓明、卢其宜、谢雪如、胡小波组织全教研室教师、特别是有改革任务的骨干教师认真学习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国家已颁布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标准,为一体化改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2制定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方案参照人社部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数控加工专业课程方案,具体工作如下:1.确定专业基本信息包含专业名称、学制、就业方向及技能等级证书要求2.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培养出来的学生需要达到的素质及就业范围和工作岗位3.确定教学计划进程表4.确定一体化课程标准参考、借鉴人社部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制定我校数控加工专业每门一体化课程的标准。
5.根据课程标准,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计划所设置课程的一体化教材。
3.3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
历史背景下的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
中国的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是在历史背景下不断发展完善的。
自20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通过不断完善学科设置、教材、教学方式等方面,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
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对历史背景下的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历史背景下的教育课程改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了一次教育大革命,大规模地推进了普及教育,开展了以“四大运动”为代表的教育运动。
在这一时期,由于思想政治上的影响,教育课程的设置往往存在一些偏差和失误,教育地位与价值遭受质疑。
在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批为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专业学科,如计算机、土木工程、通信工程、金融等。
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在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发挥教育效益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21世纪初,中国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新的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加强对教育品质的监管,改善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共同认知。
具体来说,教育课程改革从多个方面展开,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程评估等。
其中,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是课程改革的重点。
1.课程设置中国的课程设置是在改革发展的基础上秉承“全面发展”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设计不同层次和学段的课程。
目前,中国的教育课程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等不同段的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教育部门引入国际和国内教育界的先进理念和课程体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教育目标、学科设置、课程标准、教学指导和评价等内容。
2.教材编写中国的教育教材编写已发展成为一个大规模的产业,是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教材编写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改革教育课程方面重点投入的领域之一。
为了编写好教材,分析现有教材的特点和局限,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一、前言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 号文件)指出: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
根据教育部该文件的要求,我们在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将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以期达到职业岗位的必备需求。
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应运而生,职业技能大赛是由职业教育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的重大制度设计,比赛规程基于专业基础、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而设计,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内涵与竞争体系建设,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以赛促改”的目的。
职业技能大赛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已在我国大部分轻工类院校和农科类院校设置并招生。
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于2003 年,在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等省招生,为适应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要求,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实践。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探索出“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将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行业技能证书及职业大赛的需求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内涵所谓“课岗对接” 是指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构建服务于融岗位工作要求、行业要求及学生人生职业发展于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课证融合”是指人才培养规格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内容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把职业资格考核融入到学生的期末考核,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证代考。
“课赛融通”是指将各种技竞赛项目嵌入课程教学当中,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以竞赛为动力,以竞赛内容为项目驱动,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同时参赛学生可通过参加竞赛来代替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申请,根据竞赛的规格和成绩获得相应的课程成绩。
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
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课程改革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01
课程改革推动教学模式的更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的教学需求
,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02
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课程改革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从而
促进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03
课程改革对教学模式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学模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教师不断探
索和创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个性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将个性化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相融合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将信息化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相融 合是必然趋势。
系,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加强实践教学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完善实践 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
推进教育信息化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 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 效率。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 念,使其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
。
05
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的融合
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实施要点
实施翻转课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课前学习资料和课堂活动,同时 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 力和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
01
总结词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 单位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通 过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共同 完成学习任务。
02
详细描述
中国现代教育中的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
中国现代教育中的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近年来,中国教育界一直在探索和实施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和培养综合能力的途径。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实践,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标课程改革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改革。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对知识的传授,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而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通过全面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以适应当今全球化时代的需求。
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 引入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意味着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推行多元化课程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中国开始推行多元化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艺术、音乐、体育等非学术科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
3. 注重实践和体验课程改革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得知识。
学生将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通过参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和实验等活动,亲身体验和探索知识。
4. 运用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教育部门开始大力推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在线交流和合作,大大拓宽了学习的渠道和方式。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为了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中国教育界还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创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1.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2. 问题导向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新课程改革
“ 双 主 体互 动 式 ” 课 堂 教 学模 式 的实 施 要 根 据 学 生实际 、 教材内容和教学 目标灵活地加以运用 。 为增 强 实效 性 , 运用 时需 要 遵 守 几个 原 则 。
3 . 1 和 谐 性 原 则
3 . 2 质 疑 性 原 则
教师要精心设计 问题情境 或呈现矛盾事件 , 引 发学生的认知 冲突 , 鼓励学生大胆提 出问题 , 对他们 的标新立异要及时给予强化 ,让学生从中体验 到 自 尊 和 成 功 的乐 趣 。
3 . 3 启 发 探 究 性 原 则
2 . 1 . 3 导要得法 , 所谓“ 得法” , 就是要求教师把握 好引导 的时机 。 什么时候该启发点拨 , 什么时候不该 提示诱导 , 什么学生需要用什么方法引导等等 , 都要 精心设计 , 恰 到好处 。 否则 , 就收不到应有 的效果 , 甚 至会适得其反 。 2 . 1 . 4 调控 要稳 , 所谓 “ 稳” , 有两 个含义 , 一 是 调 控好学生的探索方 向; 二是调控好学生 的探索进程 。 因为课堂4 0 分钟 , 有时间和任务的限制 , 既要使每个 学生在课 堂上有所得 , 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 , 又要按 时完成教学任 务。否则 , 学生的探索方 向稍有偏失 , 就会延误探索进程 , 完不成教学任务 , 甚至会打击学 生探究的积极性 , 失 去对探索的兴趣 和信心 。
1 . “ 双 主体 互 动 式 ”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的结 构
评价 , 挖掘创造潜能 , 培养科学素养 , 提高创造 能力 。 在“ 质 疑” 环节 , 教师要精心设计 问题情 境和矛 盾事件 , 引领学生对知识信息源产生认知冲突 , 从而 发 现 问题 所 在 。 对 发 现 的 问题 , 教 师 要 巧 妙 启发 学 生 主动思考 , 积 极 进行 思 维 加 工 , 进 而 提 出假 设 。 在 学生 对 假 设 进 行 实验 探 究 、 推理 、 验 证 的过 程 中, 教师要把握时机巧妙点拨引导 , 让学生 亲身体验 主 动 参 与探 索 过 程 、 解 决 问题 得 出结 论 、 获得 成 功 的 喜悦。 评 价过 程 , 首先 是 学 生 自我评 价 , 然后 教 师 参 与 和学生共同评价 , 从 中选 出最优方 案, 从而使整个教 学 过 程 得 到 巩 固 和应 用 ,同 时也 完 成 了学 对教 的反
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计划
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本次工作计划旨在推动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和提升。
该计划由教学部门负责实施,主要内容包括:1.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当前教学数据,了解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改革依据。
2.制定方案: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调整。
3.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
4.实施策略: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5.监测评估: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该计划将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贡献。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本工作计划旨在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工作内容1.数据分析:收集并分析当前教学数据,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数据对比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改革依据。
2.制定方案: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
主要包括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
3.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
通过邀请专家讲座、教学研讨等形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
4.实施策略: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5.监测评估:建立全面的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改革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效果。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1.目标:通过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步导学法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应用
“五步导学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应用与探索的体会省电大经管学院王倩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作为一名电大的教师,从踏上三尺讲台到现在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在学校的领导和众多老师的帮助下,尽职尽责,认真地做好课程教学工作,教学经验是谈不上的,这里只权且谈一谈我从教以来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方面的一些体会,希望在这里和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进行一下交流,希望能够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明确,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电大开放教育的特点是大众化,终身化、办学层次多样化。
今年教育部长周济在2009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教育部将全面启动《终身学习法》起草工作。
同时,教育部还将努力建设覆盖全民的终身教育支撑平台。
按照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办好广播电视大学,形成开放立交的教育网络,努力使人人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
在此契机之下,我们更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利用电大自身的优势,将电大做大做强。
而此时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山东电大在近10年的开放教育教学改革中探索出的“三导三学”、“三环一场”、“五步导学法”等教学模式,都是许多专家和老师在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和提炼。
我们在此应该思考两个问题:1、如何将好的模式推广和应用?2、如何继承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在这里,我着重谈一下我在开放教育本科会计案例课程中对于“五步导学法”的应用体会。
二、“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开放型的教学方法,每一个经济(经营)案例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
开放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基层,培养具有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办出开放教育的特色,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会计学本科专业结合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前沿,开设了《财务案例研究》、《审计案例研究》、《会计案例研究》等探究性的课程,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科教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科教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科教产教融合是指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和产业发展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育培训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科学研究要服务于产业创新,产业发展要依靠科学研究和教育培训的支撑。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下,教育往往与产业发展脱节,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而科教产教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旨在打破这种脱节现象,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
一方面,科教产教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要求将产业需求纳入课程教学的设计中。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是学校自主制定的,与实际需求脱节。
而在科教产教融合的模式下,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制定课程设置,根据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这样一来,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职场,为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另一方面,科教产教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要求注重实践教学。
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缺少实践的环节。
而在科教产教融合的模式下,实践教学被视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
学校与相关企业可以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给学生。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科教产教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也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传授知识,缺少对实际行业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而在科教产教融合的模式下,教师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实践经验,并与产业密切联系。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将实际行业经验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
总之,科教产教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适应时代需求的必然选择。
通过将产业需求纳入课程教学的设计中,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推动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这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教学;改革;项目课程
为了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缩短学生毕业与就业之间的距离,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增大实践教学力度,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把教学与学生的就业岗位相结合,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完成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
1.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根据市场对销售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和市场营销专业目前的教
学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的,都已不能。
经过对我省的几个大型企业如三精制药、正大集团等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高教[2006]16号文件关于“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
”的指示精神,市场营销专业要想在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就必须进行课程调整与教学改革。
其目的是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使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相对接,教师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真正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实践相融合,达到高职院校培养毕业的目的,让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
2.教学改革的内容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及
我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人才的实际情况,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两个班进行了项目课程教学改革。
项目课程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一种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高职教育项目课程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其内涵的认识还处在探索、总结阶段。
项目课程既要求课程设置反映工作体系的结构,也要求按照工作过程中的知识组织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项目课程以培养学生工作胜任力为目的,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2.1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项目为中心来组织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课程内容组织模式。
课程中的知识不是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而是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组织的,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技能与知识,学与做融为一体。
与学科课程相比,项目课程更适合职业教育的性质,在教学实践中,显示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方面有利于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的紧密对接。
项目课程彻底打破了学科界限,以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为根据来组织课程内容,将学习过程设计为工作过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以实际项目和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培养其职业素养。
2.2基于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
2.2.1教学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是指预期的课程结果,即期望学生学习某门课程后,在知识、技能、态度方面达到什么状态。
我门在对课程改革时将推销
技巧、会计、税法融入到一个项目中,将销售过程的整个活动融入到项目课程中,使学生得到全面技能的提高。
基于项目课程的完成要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教学中,从尝试社会调查实践入手,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准备,调查中必然遇到问题与困难,这时就会产生学习相关知识以解决问题的需求,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为了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而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从而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
(2)能力目标。
职业教育是为具体的工作做准备的教育,接受了职业教育,就应该能够有效完成某类工作任务。
基于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强调行动与任务导向,将学生导向工作过程体系,使其在完成实际项目和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增长实践技能。
2.2.2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学生本学期开设的课程和所学过的课程,对实训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将推销技巧、会计、税法融入到一个项目中,以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围绕学生市场调查、分析、销售、会计核算、税款申报为能力的培养目标,选取销售市场,对学生进行推销技巧、会计、税法知识培训,突出行动特色,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以学生为教学团队,完成限定的产品销售任务,在此项目下设置了产品销售、会计核算、税款申报三项具体任务,在每个任务中将推销技巧、会计、税法的理论知识与市场产品销售技能融
为一体,真正做到“学、做、学、用”一体化。
2.3教学方法及过程设计
推销技巧、会计、税法三门课程整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
另外如上所述,职业教育是为具体的工作做准备的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必须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因此,本课程采取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即项目教学法。
当然,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扮演法和小组工作法等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现知识的联结,发展完整的职业能力。
基于推销技巧、会计、税法三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分组并各自完成该项目,让学生对整个调查过程有一个完整地把握,并能把通过任务教学获得的知识、技能整合成一个整体。
(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知识附着于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
基于项目课程的推销技巧、会计、税法三门课程的教学,以完成具体的调查、销售为核心来训练学生设计、实施市场调查方案,提高产品销售和会计核算能力。
2.4考核方式
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改革,相应的必然带来考核方式的改革。
本课程改变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而是以学生完成的实际项目作为考核内容。
采取过程考核方式,总分100分。
(1)每位同学保证出勤,这项考核由指导教师与各小组长联合考核,考核分数5分。
(2)市场调查、完成调查项目的内容,并指明调查的时间、地点,认真履行职责,无舞弊行为,由指导教师与各小组长联合考核,考核分数30分。
(3)认真完成产品设计方案,并提出销售方案, 20分,指导教师考核。
(4)进行账务处理、税款申报,40分。
指导教师考核。
(5)较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5分,由学生自己相互评定。
3.项目课程的教学实践
项目课程推销技巧、会计、税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最后的实施,根据项目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首先应对教学对象进行分组,分配不同的项目,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项目进行有目的的实施。
例如:我们对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采用了按推销技巧、会计、税法整合项目课程教学设计。
为了增强实施效果和便于管理,我们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根据项目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做了3个项的工作。
小组选择学院所在地——哈尔滨利民开发区大学城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罐头食品的需求情况,在校内外大学生和教师中进行罐头产品销售,锻炼学生的实际营销能力和对推销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进行专业课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对项目课程的教学从理论基础设计到实践动手能
力的设计、从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到编排体例、从教学实施到评价方式等都与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有着很大的差异,并通过实际操作,证明把会计、税法与推销技巧的实务部分整合到一起进行实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大的意义。
符合职业教育的性质,突出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与实践性的特色。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