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
一、概念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蜂蜜、姜汁等介质把药物调和成糊状,再直接贴敷到穴位上,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二、适应症
适应范围相当广泛,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疾病、顽固性疾病。
尤其对一些慢性虚寒性疾病疗效佳。
例如:慢性咳嗽、反复感冒、咳喘、过敏性鼻炎、颈腰痛、肩周炎、|支气管炎等。
可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的治疗。
还可用于预防保健。
三、禁忌症
1、贴敷处有创伤、破溃者禁用。
2、对贴敷药物、胶布过敏者禁用。
3、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及特殊体质者禁用。
4、孕妇、妇女经期及2岁以下幼儿慎用。
5、急性感染、发烧期间不能贴敷。
四、贴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够敷贴稳妥。
贴药前定准穴位,用酒精或碘伏消毒液消毒皮肤。
然后敷药,加以固定。
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
一般情况下4至6小时。
五、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
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的吸收。
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油腻、肥甘等食物。
忌烟酒、海味及牛羊肉等食物。
贴敷期间,局部会有发热现象,这是正常情况应告知病人。
如出现疼痛、发痒、红肿现象立即停止贴敷,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贴敷完后,用温开水擦净皮肤。
如有小水泡,可不处理,自行吸收。
如水泡大,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排进液体,覆盖无菌纱布包扎。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穴位贴敷疗法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
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
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
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
每隔3天贴治1次。
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
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取穴:肝俞、胆俞、丰隆、三阴交。
③不寐:取穴:心俞、肝俞、肾俞、神门。
④感冒、取穴:太阳、合谷、肺俞、大椎穴。
⑤咳喘:取穴:心俞、肺俞、膈俞、脾俞、肾俞。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利用中医经络学说的无创痛穴位疗法,将药物研成细末,用不同的物质调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然后直接贴敷在穴位或患处。
该疗法适用于许多疾病,如小儿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等。
该疗法的治疗特点是作用直接、适应证广、用药安全、简单易学、取材广泛、价廉药俭、疗效确切、无创无痛。
但是在使用该疗法时,需要注意一些禁忌症,如孕妇、对药物过敏者、严重皮肤病患者、疾病发作期的患者等。
在使用该疗法时,需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如敷药前应洗澡,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请教医生;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刺激性食品和温热易发食物。
如果出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的情况,可以随时揭去药膏,但是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是正常反应,不必过多担心。
总之,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疗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中医穴位贴敷的原理药物使用适应症操作方法培训课件PPT
第壹章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若使用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 敷穴位,引起局部发疱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疱疗法
穴位贴敷的起源及发展史。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 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防治 疾病的方法。若使用某些带有刺激 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疱 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 “自灸”,现代也称发疱疗法.
药物的选择。
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熬箐或研末用作穴位贴敷。因给药途径不同与内服药 物相比,贴敷用药又具有以下特点:
开窍活络
气味醇厚
1.常用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 品,以引领诸药开结行滞,直 达病所,祛邪外出。常用的药 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 白芥子、乳香、没药、肉桂、 细辛、白芷、姜、葱、蒜等。
队伍流失
NO.1
具有穴位与药物的双重治 疗作用。
NO.2
能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治 疗效果。
NO.3
可避免某些药物对人体的 不良反应。
NO.4
安全、简便、危险性和毒 副作用小。
第肆章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若使用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 敷穴位,引起局部发疱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疱疗法
姜汁调
姜汁调:温经通络、行气 活血。能促进药物的渗透
与吸收。
药物剂型。
药物性能
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能,临床中有 多种剂型可供穴位贴敷使用。如 膏剂、丸剂、散剂、糊剂、泥剂、 膜剂、饼剂、熨贴剂等,其中膏
剂又分为软膏剂、硬膏剂。
病变局部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刘小琼)
调整贴敷时间
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需要,合理调整贴敷时间。一般成人 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时,儿童酌减。
如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并 咨询医生意见。
04
注意事项
贴敷时间控制
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体质,合理控制贴敷时间,一般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 时,儿童酌减。
贴敷时间限制
穴位贴敷疗法需要一定的 贴敷时间,对于某些急性 疾病或需要快速缓解症状 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皮肤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贴敷药物 或胶布过敏,出现皮肤瘙 痒、红肿等反应。
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穴位贴敷疗法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 行针对性治疗。
05
常见问题解答
贴敷后皮肤出现红疹怎么办?
01
02
03
立即停止贴敷,观察红 疹情况。
如红疹较轻,可涂擦抗 过敏药膏;如症状较重, 应及时就医。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 免抓挠,防止感染。
04
记录贴敷药物及反应情 况,以便日后参考。
如何选择合适的贴敷药物?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贴敷药物。
了解药物的成分、功效及适用人群。
02
清洁时应使用温水和软毛巾,避 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以免 对皮肤造成损伤。
贴敷药物
药物应选用质量可靠、来源正规的产 品,并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正确使用。
贴敷时应避开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 以免加重皮肤损伤或引起感染。
在贴敷前,应将药物置于选定穴位上, 轻轻按压使其与皮肤充分接触。
固定贴敷部位
贴敷后,应用胶布或绷带等物品将药物固定在穴位上,以免 药物移位或脱落。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目的】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邓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适应症】我科的适应症主要有以下几种:1、老年人各类慢性咳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辅助治疗;2、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辅助治疗。
3、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辅助治疗。
4、各种原因导致的眩晕的辅助治疗。
5、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用物准备】自粘性无菌敷料、75%乙醇、药物(失眠外贴膏、眩晕外贴膏、高血压外贴膏、慢性咳喘外贴膏,均由我院药物研发中心制作。
)【操作程序】1、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疾病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
2、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3、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4、消毒: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5、方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6、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1-2天,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注意事项】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2、颜面部慎用。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引言穴位贴敷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式,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贴上药物或使用特定的贴敷方法,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治疗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本文将对穴位贴敷治疗进行总结和探讨,包括其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穴位贴敷原理穴位贴敷治疗是基于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经络系统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
在经络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与具体的脏腑器官相连。
通过在这些穴位上贴上药物或使用特定的贴敷方法,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的适应症穴位贴敷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疼痛病:对于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等疼痛病,可以选择贴敷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如合谷穴、太冲穴等。
2.消化系统疾病:对于胃病、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贴敷梁门穴、中脘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3.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贴敷太渊穴、风府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4.睡眠障碍:对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可以选择贴敷神门穴、心脾两俞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穴位贴敷的操作步骤穴位贴敷治疗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进行,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步骤:1.确定治疗穴位: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常见的穴位可以参考中医书籍或请教专业医师。
2.准备贴敷材料:选择合适的贴敷材料,一般可使用透气性好的胶布,也可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
3.清洁穴位: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蘸取适量的酒精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
4.贴敷药物或贴敷方式:根据疾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贴敷方式进行贴敷。
可以将药物直接敷于穴位上,也可以将药物涂抹于贴敷材料上,然后将贴敷材料贴于穴位上。
5.固定贴敷材料:使用胶布或其他固定材料将贴敷材料固定在穴位上,以确保贴敷效果。
6.定期更换:根据需要,定期更换贴敷材料,一般每天更换一次。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
操作前准备:主要临床表现, 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敷药 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 理状况等
穴位贴敷
物品准备: 治疗盘、治疗卡、治疗碗里 盛配置好药物的穴位贴敷贴、 棉签、清水、纱布、弯盘、 治疗巾。
穴位贴敷
评估:1核对床号、姓名、诊 断、医嘱、解释此次操作的 目的,方法,所需时间,注 意事项,取得病人的配合 2.根据所贴穴位,为病人取 合适的体位,关闭门窗
穴位贴敷
海阳市中医医院心肺病科 肖建涛
穴位贴敷
定义:是指在一定穴位上贴 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 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 种外治方法。
穴位贴敷
适应症:穴等作用较 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临床 各科,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穴位贴敷
禁忌症: 1孕妇 2对中药过敏者不宜贴敷 3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庖,皮
穴位贴敷
操作中的护理: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 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 7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穴位贴敷
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时间为4-6小时,贴敷时间不宜
过长。 2、穴位贴敷期间穿深色衣袜,以免污染衣被。 3、患者如觉贴敷处脱落、瘙痒、疼痛应立即
通知护士处理。 4、嘱患者多饮水,饮食清淡,多吃新鲜水果
蔬菜。 5、穴位贴敷期间不宜洗澡,避风寒。
穴位贴敷 谢谢聆听!
穴位贴敷
操作中的护理: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 患者的身份和医嘱 2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充 分暴露贴敷的部位,选好穴 位,注意保暖
穴位贴敷
操作中的护理: 3用棉签蘸取清水清洁皮肤, 待干,再次核对腕带床号、 姓名。 4将穴位贴敷贴敷在相应的 穴位上。
穴位贴敷
操作中的护理: 5贴敷过程中观察有无渗漏, 滑脱,局部皮肤皮疹等现象, 并询问有无不适,交代注意 事项。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聆听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 汗、胸痛、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 黄疸、头痛、眩晕、口眼斜、消渴、月经不调、 痛经、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 遗尿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禁忌症
贴敷时间
➢ 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不超过8小时,小儿贴药时间为0.5~2小 时。
➢ 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 力,全麻术后病人特别注意观察,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 自行取下。
➢ 妥善处理过敏皮肤。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肚脐和胸骨下端连接线的中 点 也可以并拢手指放于肚脐上方,肚脐与胸骨下端 连接线与手指 相交的地方为中脘穴 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恶心、治疗慢性肝炎、 治疗慢性胃炎、胃痛,辅助消化等。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
操作流程图
注意事项
➢敷药前评估患者, 清洁皮肤,随调配 随敷用,防蒸发; ➢治疗期间加强巡 视,如有痒热痛感 为正常,局部灼热 痛痒难忍,及时揭 去药膏,报告医生。 ➢敷药后注意固定, 以免药物移动或脱 落。 ➢室内通风,注意 防暑,适当活动, 但不要剧烈运动。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饮食要清 淡,避免烟酒、海味、 少食辛辣刺激食品、 冰冻食品、豆类及豆 制品,
避免进食温热易发食 物(如羊肉、狗肉、 鸡肉、鱼虾、螃蟹 等),
避免空调直吹,影响 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 皮肤反应的处理: • 有的病人外敷部位可能出现水疱、皮
肤瘙痒,这属于正常现象;若水疱较 小不必作任何处理,最好让其自然吸 收;若水疱已破,可局部涂碘伏
• 出现过敏全身反应或接触性皮炎者, 抗过敏治疗,勿再次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
起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记载 “足阳明之筋……颏(ke)筋有寒,则急引颊 日移口,有热则筋缓,不胜收放僻(pi),治之 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 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现代膏 药之先河。
起源与发展
晋唐时期,随着针灸学的发展,医家 把外敷与经络腧穴的功效结合,出现了穴 贴敷疗法。
三伏天
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 者,隐伏避盛夏也”。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大约 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 段时间。
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 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 的第1天,第4个 “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 算起的第1个 “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 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 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的根本功能 是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营养和控制全身。
二、药物特性:
各种药材除具备寒热温凉、升降沉浮的特 性外还各自有解表、清热、理气、理血、 祛风、安神、调补气血等作用。
《理论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治理,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发耳”。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3、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4、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糖尿病, 高脂血症,
肥胖症。 5、五官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6、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慢性盆腔炎,
附件炎等。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7、儿科疾病:婴幼儿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 小儿遗尿症等。
8、骨科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等。 (膏药贴敷应用广泛)
4.背部取经穴
即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的腧穴。如慢性腹 泻取膀胱经大肠俞。肾虚喘证取督脉命门 穴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如出现 皮肤破损、感染 等情况,应立即 停止贴敷并就医 。
05
常见问题与处理
贴敷后皮肤反应的处理
轻微反应:贴敷后皮肤出现轻微的红肿、瘙痒等症状,属于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可 自行缓解。
严重反应:贴敷后皮肤出现严重的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可能是过敏反应或皮肤炎症, 应立即停止贴敷,并及时就医。
局限性总结: - 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 - 操作 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避免误操作 - 个体差异可能导 致疗效差异 - 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 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 -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避免误操作 - 个体差异可能导致疗效差异 - 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未来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展望
贴敷疗法与其他疗法的配合使用建议
贴敷疗法与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相互配合,以提高疗效 贴敷疗法与西医治疗相互补充,可减轻副作用 贴敷疗法与药物治疗相互配合,可提高药物吸收率 贴敷疗法与物理治疗相互配合,可增强治疗效果
07
总结与展望
穴位贴敷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总结
优势总结: - 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 适应症广泛,疗效 显著 - 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 费用相对较低,经济实用 - 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 适应症广泛,疗效显著 - 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 费用相对较低,经济实用
穴位的定位与选择
定位方法:根据经穴图谱或相关书籍进行定位 选择原则:根据病情和穴位功效选择合适的穴位 注意事项:避免选择危险或禁用的穴位 特殊情况:对于特殊体质或病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贴敷前的皮肤准备
清洁皮肤:贴敷前需清洁皮肤,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污垢、油脂等 影响贴敷效果。
评估皮肤状况:贴敷前需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如是否有破损、炎 症、过敏等,以避免贴敷对皮肤造成刺激或损伤。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08、穴位贴敷治疗的操作规范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主要有: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二、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穴位贴敷技术
六.穴位贴敷的适应症
3、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4、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糖尿病, 高脂血
症,肥胖症。 5、五官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6、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慢性盆腔炎
,附件炎等。
六.穴位贴敷的适应症
7、儿科疾病:婴幼儿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 ,小儿遗尿症等。
• 6.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
操作
•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 8.操作完毕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
,安排舒适体位。
• 3.更换敷料,以0.9%生理盐水或温水擦洗 皮肤上的药渍,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结果 。
操作
• 4.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 纸,用压舌板将所需药物均匀涂抹于棉纸 上或薄胶纸上,厚薄适中。
• 5.将药物敷贴于穴位上,做好固定,为避免 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物,可加敷料或棉垫 覆盖,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适宜。
八、注意事项
5.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物不宜采用 肥皂或刺激性物品擦洗。 6.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 服, 谨防儿童误食中毒。
八、注意事项
7.使用敷药后,如出现红疹、瘙痒、 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报告 医生,配合处理。如出现小的水疱一 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 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刺破,排尽疱内 液体,涂以碘伏等消毒,覆盖消毒敷 料,防止感染。
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
1.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肺胀 等肺系疾病:
治法:温经散寒 药物:白芥子21g,元胡21g,细辛12g,甘遂12g 取穴:主穴:肺俞、心俞、膈俞;加减:喘息严
重者加定喘;冬季反复感冒者加大椎;咳 嗽痰多者加脾俞;肾不纳气动则气喘者加 肾俞;喉中痰鸣难以咯出者加天突。 本法还可用于虚寒型的过敏性鼻炎。
穴位贴敷疗法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症
7、儿科疾病:婴幼儿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等。 8、骨科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等。(膏药贴敷应用广
泛)。 9、外科疾病: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3
二、禁忌症
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严防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及有毒药物误入 口、鼻、眼内。 2.对于可引起皮肤发泡、溃疡的药物需注意: (1)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2)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 (3)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4
三、注意事项
1.治疗前清洁皮肤,以防感染。 2.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腧穴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 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刺激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 3.对于幼儿、久病、体弱者一般不贴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同时注意 使用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 良反应。
5
三、注意事项
4.治疗不宜空腹进行,贴药时注意休息,饮食不宜吃生冷、海鲜、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 5.敷药治疗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6.本疗法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 度处水疱等反应,可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 发红、起疱,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 7.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 服,谨防儿童误食中毒。 8.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4小时。7谢 Nhomakorabea!8
6
三、注意事项
9.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 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对某种药物出现全身性皮肤过 敏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0.贴敷部位出现水疱或溃疡者,待皮肤愈后再行治疗。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 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刺破,排尽疱内液体,涂以碘伏等 消毒,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外科的相、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
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二、禁忌症皮肤过敏者三、准备工作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
常用药物: 青敷膏、金黄膏、伤科消炎膏等。
四、操作方法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
4、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5、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6、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7、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8、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注意事项1、皮肤过敏者禁用。
2、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3、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
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
4、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刘小琼)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注意事项
敷药前评估患者,清 洁皮肤,随调配随敷用, 防蒸发; 治疗期间加强巡视, 如有痒热痛感为正常, 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及 时揭去药膏; 敷药后注意固定,以 免药物移动或脱落。 室内通风,注意防暑, 适当活动,但不要剧烈 运动。
穴位贴敷疗法的操作 及注意事项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胸外科
刘小琼
01 概念
02 穴位贴敷适应症
学习目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穴位贴敷禁忌症
04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流程
05 穴位位置评估
06 穴位贴敷疗法注意事项
概念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 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适应症
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 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 一些急性病证。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痛、
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头痛、眩晕、口 眼斜、消渴、月经不调、痛经、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 夜啼、厌食、遗尿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禁忌症
贴敷时间
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不超过8小时,小儿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全 麻术后病人特别注意观察,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妥善处理过敏皮肤。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 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 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 豆类及豆制品, 避免进食温热易发食物 (如羊肉、狗肉、鸡肉、 鱼虾、螃蟹等), 避免空调直吹,影响治疗 效果。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穴位贴敷疗法简介 •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步骤 • 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 • 穴位贴敷疗法安全规范 • 穴位贴敷疗法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穴位贴敷疗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将药物敷于 人体穴位,通过药物刺激和穴位 刺激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过敏反应
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 即停止贴敷,并就医处
理。
皮肤破损
皮肤破损或感染的部位 不宜进行贴敷。
饮食禁忌
贴敷期间应避免食用辛 辣、刺激性食物,以免
影响疗效。
03 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
常见病症与适应症
01
02
03
04
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 疾病
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消化 系统疾病
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 妇科疾病
探讨了穴位贴敷疗法对患者自我保健的意义,包括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健康等方 面的作用。
对应病症选穴
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 ,如感冒可选取大椎、风 门等穴位。
远近配穴
选取离病变部位较远或较 近的穴位进行配伍,以达 到更好的疗效。
局部取穴
针对病变部位附近的穴位 进行贴敷,以缓解症状。
贴敷方法
调制药物
调整药物厚度
将中药材研磨成粉,加入适量的姜汁 、蜂蜜等调制。
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厚度,以保持药效 持久。
医。
05 穴位贴敷疗法研究与发展 趋势
研究进展与成果
穴位贴敷疗法的历史渊源
梳理了穴位贴敷疗法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
穴位贴敷疗法的现代研究
总结了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包括 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穴位贴敷疗法到底有什么作用
穴位贴敷疗法到底有什么作用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方法,它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中药的功效、主治和归经等特点,组合多种药物形成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
膏药直接贴敷于体表,通过皮肤发挥作用。
制作膏剂的药物通常具有浓郁的气味,同时加入辛香等能够引导药效迅速传递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渗透进入皮肤,进而传导到经络和脏腑器官,发挥调节气血、通畅经络、驱散寒湿、消肿止痛等作用。
1穴位贴敷的优势穴位贴敷疗法通过作用于穴位,药物经皮肤吸收的量较少,避免了药物经过消化道的过程。
因此,这种疗法能够弥补内部用药治疗的不足,一般而言,它的安全性较高,没有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相对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特别适用于一些难以口服药物的人群,例如小孩子。
穴位贴敷疗法既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也可用于急性症状的缓解,例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泻、便秘、积食、关节痛、小儿厌食等症状。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预防保健的目的。
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和药物组合,可以发挥其调节机体气血、通畅经络、缓解疼痛等作用,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2穴位贴敷疗法的功效穴位贴敷疗法对人体发挥养生保健功效的理论基础是调节经脉和平衡阴阳。
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同时能够行气血、营养阴阳、滋润筋骨、促进关节活动,温养皮肤。
因此,通过调节经脉的虚实情况,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复杂的中医干预疗法,其作用机理相当复杂,涉及经络穴位和药物等多个因素的综合效应。
清代名医徐灵胎曾说:“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渗入人体的腠理,通经络,有时能够提取病邪,有时能够攻散病邪,与服药相比尤为有效,这是至妙的疗法。
”清代医家吴尚先也提到“皮毛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
贴敷治病通过药物的气味直接作用于病灶(外治),或者通过经络作用传达到脏腑器官,最终到达病灶(内治)。
主要机理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2.1穴位作用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制与针灸疗法相似,都是基于中医经络学说。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病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药物:药物组成①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进程请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大概在本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接纳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历和地域的特性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分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纵的治疗体位为好。
4)环境:应挑选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洗濯干净。
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Your company slogan
三、注意事项
1.治疗前清洁皮肤,以防感染。 2.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腧穴不宜过多,贴 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刺激过大 或发生药物中毒。 3.对于幼儿、久病、体弱者一般不贴刺激性强、毒性 大的药物。同时注意使用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 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Your company slogan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症
7、儿科疾病:婴幼儿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等。 8、骨科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等。(膏药贴敷应用广
泛)。 9、外科疾病: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Your company slogan
二、禁忌症
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严防有强烈刺激性的 药物及有毒药物误入口、鼻、眼内。
Your company slogan
谢谢!
Your company slogan
穴位贴敷疗法的适应症及注 意事项
主讲人:许曙
Your company slogan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穴位贴敷的适应症
1、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返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 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 慢性胆病,脂肪肝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3、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4、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糖尿病, 高脂血症,肥胖症。 5、五官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6、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
Your company slogan
三、注意事项
4.治疗不宜空腹进行,贴药时注意休息,饮食不宜吃生冷、 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敷药治疗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6.本疗法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 疼痛、轻微红肿、轻度处水疱等反应,可自然吸收,无需特 殊处理。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发红、起疱,无法 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 7.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 服,谨防儿童误食中毒。 8.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4小时。
Your company slogan
三、注意事项
9.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 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极少数 过敏体质者,对某种药物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应及时 到医院就诊。 10.贴敷部位出现水疱或溃疡者,待皮肤愈后再行治疗。小 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疱应以消 毒针具刺破,排尽疱内液体,涂以碘伏等消毒,覆盖消毒敷 料,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