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的解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壁有主动脉搏动点(主动脉压迹),以此测量距 病变的距离。而很多食管疾病好发在狭窄部位, 如:食管异物、化学烧伤和肿瘤,其中以支气管 主动脉狭窄最常受累。 食管的弯曲 食管,主要位于人体的中线处,但有3个轻度弯曲: 在颈部,食管位于中线或轻度偏左,在其跨过左 主支气管时轻度偏左,在隆突下,食管向右回到 中线;在心包后,食管再度偏左,并穿过膈肌裂 孔。 用椎体平面来解释,就是:食管在T1偏向中线的 左侧,T6偏向右侧,T10再度偏向左侧。
胸外科临床解剖学基础
----食管解剖

研究生:朱永刚 师:田子强 教授
食管口侧连接咽的末端,肛侧连接于胃食管接合 部(贲门)。 食管长度与身高有关,随年龄、性别、个人习惯
而不同。最重要的定位点是上切齿(门齿),其 到咽食管接合部长约15cm。如果经外鼻孔定位, 须增加2~3cm。 一般认为成人食管的长度约为25 cm,门齿距贲 门的距离约40cm(39~48cm)。各解剖部位的 理论定位如下: 门齿到食管开口的距离是15cm 门齿到主动脉弓水平是22.5cm 门齿到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为27.5cm
门齿到食管穿过膈肌处,40cm。
食管仅相对固定,在吞咽、仰头、呼吸等情况下, 可上下活动(肛侧可移动1~3cm ),可受周围组
织压迫而移位。其腔径肛侧略大于口侧,在静息 状态下,食管狭窄部约1.35cm 宽,粗大部约 1.88cm宽,以膈上最为粗Fra Baidu bibliotek,约2.2cm;食管进食 膨胀时,内径可增粗达3cm。
颈部食管 来自双侧的甲状腺下动脉,后者发自锁骨下动脉 的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供应食管的分支有2~ 3支,最多见为4 支,其血供特点: 甲状腺下动脉,右侧较左侧更为重要,左侧甚可 缺如; 起自升支的食管动脉似较为主要;
发出的食管支一般都向下行,偶见前壁有上行的 分支;
甲状腺上动脉通过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侧支吻合间
食管有多种人为的分段方法: 解剖学分段:根据食管所在的解剖部位分为颈段 (第六颈椎到第一胸椎,3~5cm长)、胸段(第 一到第十胸椎,18~22cm长)及腹段(第11~12胸 椎,3~6cm长)3段。 生理学分段:依据食管不同部位的生理特点,分 为食管上括约肌、食管体部及食管下括约肌3段。 胸外科临床食管分段方法。 颈段食管 从食管入口(环状软骨下缘)到胸廓入口(胸骨 切迹、第二胸椎下缘水平);距门齿15~18cm。
接供养食管。
胸部食管 胸上段来自支气管动脉或支气管食管动脉,其供 血范围从胸廓入口到主动脉弓以下5~8cm ,分到 食管的动脉支一般为5支(可1~8支)。支气管动 脉最常见为3~5支,可为1~7 支,其起源可能是: 右侧起自右第三(或第四)肋间动脉;或 胸主动 脉后壁,与左侧共干(即支气管食管动脉);左 侧较恒定,起自胸主动脉的不同高度,最常见为2 支(可1~4支),上支即支气管食管动脉,下支在 左主支气管水平以下发出。
食管的3个压迹 主动脉弓压迫食管左侧壁,相当于第四胸椎水平; 左主支气管压迫食管左前壁,相当于第四胸椎下 缘水平; 左心房压迫食管前壁。 第一、二压迹处可同时表现为解剖性狭窄,故也 可认为食管有上、下括约肌、胸廓入口、主动脉 弓及左主支气管等5处狭窄。 了解以上的生理狭窄及压迹,可指导临床定位及 定性,如:避免在食管造影时误诊为食管肿瘤; 左心房压迹加深,提示左心房扩大;胃镜见食管
胸内食管(包括腹段食管) 胸上段:胸入口(胸骨切迹)到气管隆突下缘
(第四胸椎下缘水平);距门齿18~24cm ,长约 6cm。 胸中段:气管隆突到食管胃连接部中点(第八胸 椎水平)的口侧段;距门齿 24~32cm,长约8cm。 胸下段(包括腹段):隆突下缘至食管胃连接部 (约第十一胸椎水平)中点的肛侧段;距门齿 32~40cm,长约8cm,其中包括了腹段食管,其 长度约3cm。 必须注意的是,食管病变常累及一段以上的食管, 在采用两段合称时,病变的主体段在前,次
体段在后,如胸中上段食管憩室指憩室开口主要 位于胸中段,累及了上段;胸上中段食管癌指瘤 体主要位于胸上段,累及胸中段。
食管的动脉 由于食管几乎没有吸收和分泌功能,其动脉血供 不像消化道的其他部分那样丰富,特点是:节段 性、多源性。 食管有4条最主要的动脉: ①甲状腺下动脉; ②胸主动脉的食管支; ③胃左动脉; ④脾动脉。 食管动脉也可起源于支气管动脉、右肋间动脉或 左膈下动脉。另有一些动脉可能分支营养食管。
食管静脉
上2/3食管的静脉回流到体循环静脉,下1/3的食管 静脉回流到门静脉。食管的静脉回流大致可分为
以下3组: 食管壁内静脉 迷走神经伴行静脉 食管壁外静脉
食管的神经支配 内在神经支配 食管壁内有两个神经丛: ①Meissner粘膜下神经丛; ②Auerbach肌间神经丛(位于环形肌层与纵行肌 层之间的结缔组织内)。 这些源于多极节细胞网的神经丛,彼此保持联系, 并接受迷走神经的轴突。节细胞的最大密度在食 管的下1/3,这些神经丛的节后纤维支配平滑肌细 胞。来自于椎前神经节的节后交感神经纤维进入 神经丛,没有突触分布到食管壁血管内的肌细胞。
胸下段来自源于降主动脉的食管(固有)动脉, 非左右对称,一般3 支,上支在6~7胸椎水平,下 支在7~8胸椎水平,是主要的供养动脉。腹段主 要来自胃左动脉,其次是左膈下动脉。一般1~3 支。颈、胸、腹三段供养食管的动脉借吻合支彼 此连通,但吻合支行走距离短,且细,不能远距 离供血。
壁内动脉:食管的小动脉,垂直穿入食管壁内, 在胸部于外壁行走短距离后,穿入食管壁内。小 动脉在食管壁内迅速变细,终止于粘膜下层,构 成粘膜下层丰富的纵行小动脉,食管全周共有9~ 12 条纵行动脉。 因食管供血的多源性及节段性,一般不提倡过度 游离食管,但临床可见次全长游离食管,不致引 起食管的缺血、坏死,有人游离食管长达15cm , 仍可与其他脏器做吻合术。有研究显示食管供血 最差的部位在主动脉弓上及膈裂孔上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