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制度下的价格调节机制)【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章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制度下的价格调节机制

一、概念题

1.贬值(devaluation)

答:贬值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降低本国单位货币的含金量或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比价。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有些国家把它作为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2.荷兰病(Dutch disease)

答:荷兰病是指由于过度使用本国先前依靠进口的国内自然资源引起的本国货币的升值,使国家传统产业失去了国际竞争力的现象。20世纪5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3.弹性悲观主义(elasticity pessimism)

答:弹性悲观主义是二战后出现的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的观点,该观点认为进出口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勉强或很难大于1,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没有显著影响。二战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外汇市场是稳定的,且外汇的供求也非常有弹性,但是没有经验证据。20世纪

40年代,学者们进行了许多测度国际贸易中价格弹性的计量经济研究。其中常(Chang)完成了两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一是测量了1924~1938年间21个国家的进口需求弹性,二是测量了上述时期22个国家的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常发现,需求弹性之和勉强超过1,尽管外汇市场是稳定的,但是外汇供求曲线却相当陡从而缺乏弹性。但是,后来有学者提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解释出现弹性悲观主义的原因,用于估计弹性的回归技术导致了对国际贸易中真实弹性的总体低估。

4.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

答:黄金输出点是一国黄金输出的最低界限。它是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波动的上限。当汇率上涨超过这一界限时会引起黄金输出。它与“黄金输入点”相对。

5.黄金输入点(gold import point)

答:黄金输入点是导致一国输入黄金的汇率的最高界限。它是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波动的下限,当汇率下跌超出这一界限时,会引起黄金输入。它与“黄金输出点”相对。

6.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答: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黄金成为唯一的国际储备,汇率只随金价波动,国际收支的调节靠的是价格黄金流动机制。铸币平价是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各国定义其货币的含金量,这样汇率也就固定了。金本位制下,汇率由一国对外汇的供求曲线的交点确定,该点位于黄金输送点(法定平价与运输成本的和/差)之间,该国对黄金的买卖会阻止汇率超出黄金输送点的范围。

世界最初的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国际金本位制。在这一制度下。黄金有着世界货币的性质

与特点,执行着以国际价值尺度、国际支付手段为主的职能。这种制度从其诞生至今,经历了三种主要形式:第一种,金币本位制,这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金本位制,现实中很难实行。第二种,可兑换的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的制度,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实行的金本位制。第三种,完全由可兑换的银行券在流通中使用的制度。从以上三种形式可知,金本位制并非在流通中只使用黄金,而是金币、可兑换的银行券以及大量有限法偿的辅币(铜或其他合金的小面额硬币及纸票)同时流通。

7.识别问题(identification problem)

答:识别问题是指回归技术不能识别,是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供给曲线移动导致在对国际贸易经验研究中低估价格弹性的现象。

8.J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

答:J曲线效应是指当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会使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趋好转,最终使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这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与英文字母“J”相似,所以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

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之所以存在J曲线效应是因为贬值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存在时滞。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产生影响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传导阶段和数量调整阶段。在货币合同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发生改变,以外币表示的贸易差额就取决于进出口合同所使用的计价货币。如果进口合同以外币计值,出口合同以本币计值,那么本币贬值会恶化贸易收支;在传导阶段,由于存在种种原因,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开始发生变化,但数量仍没有大的变化,国际收支状况继续

恶化;在数量的调整阶段,价格和数量同时变化,且数量变化远大于价格变化,国际收支状况开始改善,最终形成顺差。因此,J曲线效应产生原因在于在短期内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D X|+|D M|<1,本币贬值恶化贸易收支,而在中长期,|D X|+|D M|>1,本币贬值能使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9.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答:马歇尔—勒纳条件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A.P.勒纳揭示的关于一国货币的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一国货币相对于他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主要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弹性。当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时,本币贬值导致经常项目差额的增加;相反,当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小于1时,本币贬值导致经常项目差额减少。

10.铸币平价(mint parity)

答:铸币平价是金铸币本位下两种货币含金量的比率,是决定两国货币的汇率的基础。在金铸币本位下,允许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和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国境,市场汇率只能围绕铸币平价、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汇率因此比较稳定。

11.传递(pass-through)

答:汇率传递被定义为汇率变动引起一国进出口商品目的地货币价格的改变程度。实际上汇率变动不会立即引起一国商品价格同比例的变动,因此汇率变动就会导致进出口实际价格变动。一般认为,汇率贬值是否能改善贸易平衡,取决于汇率对进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汇率的价格传递程度越低,同样的贸易改善就需要更大的汇率贬值幅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