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一、后浇带施工原理1. 后浇带的作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加强楼板的受力性能,二是提高楼板的稳定性。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楼板的受力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整体的安全性能。
而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在保证楼板整体受力性能的还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提高工程的经济性。
后浇带还可以增加楼板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后浇带的施工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模板支撑的搭设,其次是混凝土的配制及浇筑,最后是模板及支撑的拆除。
在施工现场,首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模板的搭设,确保浇筑混凝土的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
然后进行混凝土的配制和浇筑,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浇筑的均匀性。
最后是模板及支撑的拆除,使后浇带与楼板构件无缝连接,达到增加受力性能的效果。
1. 提高楼板的受力性能2. 减少材料的使用量传统的楼板施工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模板材料和钢筋混凝土材料,而且还需要考虑施工周期和安全性等问题。
而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减少模板及钢筋混凝土的使用量,降低建筑材料的浪费,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成本。
3. 提高施工效率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减少施工时间、材料和人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由于后浇带施工技术无需长时间等待预制构件的固化,可以快速进行后续施工,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程的进度和效率。
4. 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加固楼板结构,提高楼板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避免出现裂缝和变形等质量问题,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三、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1. 新型材料的应用随着建筑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各种新型建筑材料如高强高性混凝土、玻璃钢等材料的应用,为后浇带施工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新型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和抗压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后浇带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
2. 自动化施工技术的应用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不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也将迎来自动化施工的新时代。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施工技术,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
该技术主要是在主体结构完成后,在某些部位上加装模板和钢筋,并进行混凝土灌浆,以形成“后浇带”,从而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将从工程质量、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几个方面介绍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工程质量
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使建筑更加牢固和稳定。
后浇带能够加强主体结构,防止结构在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中发生倒塌或部分崩塌。
后浇带可提高建筑的整体承载能力,能够增加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抗弯强度和刚度,使结构更加坚固和稳定。
二、施工效率
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节约施工时间和人力成本。
相对于传统的浇筑带模板施工方式,后浇带施工技术无需在主体结构施工时预留模板位置,节约了搭建和拆除模板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施工过程中钢筋的加工和连接也更加灵活和快捷,加速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三、经济效益
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
传统的浇筑带模板施工方式耗费大量的模板材料和人力成本,并且需要较长的施工时间,导致了工程造价的增加。
而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后,不仅节约了模板材料和人力成本,还减少了施工时间,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是指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对梁、柱、板等构件以及墙体与构件之间进行浇筑的一段梁或混凝土带。
它起到以下几个功能作用:1. 强化结构的连续性:在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可能会因为施工时间的延长、材料的差异等原因导致构件之间的连接出现间断。
而后浇带的设置可以将这些间断部分连续起来,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保护主体结构:后浇带可以形成一层密实的混凝土保护层,避免外界因素的侵蚀和损害,如酸雨、化学物质渗透、紫外线辐射等,从而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3. 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后浇带的浇筑可以增加梁、柱等构件的截面积和抗弯承载能力,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震能力。
4. 解决生产与就业问题: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可以充分利用施工中的临时支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就业问题,提高工程的施工速度和效率。
对于后浇带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模板搭设:根据后浇带的尺寸和形状要求,合理搭设模板,确保后浇带的几何尺寸和表面平整度。
2. 钢筋布置: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在后浇带内布置钢筋,并确保钢筋的准确位置和间距。
3. 注浆处理:在后浇带的空隙中注入浆液,填充梁、柱等构件与墙体之间的缝隙,提高连接的密实性和强度。
4. 混凝土施工:根据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工艺参数,保证浇筑质量和材料的强度。
5. 养护保养:施工完成后,对后浇带进行养护保养,包括防止混凝土早期干燥和收缩、确保水泥水化反应的充分进行等,以保证后浇带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具体情况,后浇带的位置、尺寸和施工工艺等会有所不同。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结构的特点和施工的要求,灵活应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确保后浇带的功能和施工质量。
什么是后浇带简单理解
什么是后浇带简单理解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浇注后,为了加强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而进行的二次浇筑的一部分。
它位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并与主体混凝土相连。
后浇带的目的是保证整个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后浇带的作用1. 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初始凝固后,通过后浇带能够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后浇带中的混凝土与主体混凝土相连,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强度。
2.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后浇带的浇筑可以填补主体混凝土中的空洞,使整个结构更加坚固。
后浇带的浇筑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和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3. 防止混凝土开裂:由于混凝土的收缩性和温度变化等原因,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开裂。
后浇带可以通过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减少混凝土的开裂风险,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4. 加固结构连接部位:在建筑结构中,连接部位往往是弱点,容易出现断裂或松动等问题。
通过后浇带的浇筑,可以在连接部位形成更加牢固的结构,提高整个建筑的稳定性。
后浇带的施工方法1. 准备工作: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对主体混凝土进行清理和处理。
清除表面的杂物和污垢,并确保表面平整和干燥。
2. 浇筑混凝土:选择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将混凝土均匀地浇筑在主体混凝土表面。
注意控制浇筑厚度和浇筑速度,以确保后浇带与主体混凝土的连接牢固。
3. 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措施。
保持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和开裂。
后浇带的注意事项1. 浇筑时间:选择适当的浇筑时间,避免与主体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过长,以免影响连接效果。
2. 施工技术: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和浇筑速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3. 养护条件:进行后浇带施工后,要及时采取养护措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混凝土开裂。
4. 施工质量:对于后浇带的施工质量要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连接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总结后浇带作为混凝土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增强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是指施工完成后,为了增加强度和稳定性而进行的混凝土加固处理。
后浇带在建筑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提高结构的抗震性、抗风性、抗震性能等,使建筑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后浇带的主要功能作用:1.增加建筑结构的受力能力后浇带能够增加建筑结构整体的承载能力和受力能力,能够承受更多的荷载,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压性能。
通过加固混凝土柱、梁及其他承重构件,使建筑结构整体更加稳定,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能。
2.加强施工后的结构连续性后浇带在建筑结构轮廓上呈现连续性,有助于提高建筑的一致性,从而增加建筑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在外部环境的冲击下,能够有效地减小建筑结构的变形和位移。
3.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后浇带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使建筑物能够更好地承担荷载,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
例如,当地震发生时,通过加强结构的稳定性,为居民提供更安全的居住环境。
4.防止裂缝的出现后浇带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结构在因地下水或地震等影响下的变形和位移,减少或防止结构裂缝的出现。
同时也能够通过加强连接点的强度,防止结构受力不均而出现裂缝。
施工技术方面:1.选型要合适在施工中应该根据目标建筑物的用途及其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后浇带。
强度不容易达到设计要求,要选择优质水泥、优质石子、砂子等材料,更好地控制混合比例,充分搅拌混合,加强施工的工艺,确保后浇带的质量。
2.施工顺序要注意对于建筑结构尺寸限制强的建筑物,需要在施工施工过程中先进行后浇带加固,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
需要加固的结构清理完毕后,进行中央浇筑。
在完成后浇带后应及时拆除施工脚手架和模板等。
3.施工技术要规范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合格的技术培训,确保施工工艺规范,并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标准,包括混凝土施工、浇筑清理等环节,在保证安全情况下保证工程质量。
同时,在施工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验收工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达到预期建筑效果。
简述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简述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也称保护层)是指甲板或墙体浇筑完成后,在其上方或外侧加盖的一层混凝土,其功能与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承重作用:后浇带能够增加整个建筑的刚度和强度,特别是在高层建筑或长墙体结构中,能够有效增强整体的承重能力。
2. 抗震作用:后浇带能够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使建筑能够承受更大的地震波。
3. 防水作用:后浇带的厚度一般在5-10cm左右,能够形成一个防水层,防止墙体或甲板上方的水渗入到建筑内部。
4. 防火作用:后浇带能够提高建筑的耐火能力,防止火灾烧穿结构,从而提高人员逃生的时间和减少财产损失。
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术:
1. 确定浇筑高度:后浇带的高度应当根据建筑设计要求确定,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布置钢筋:后浇带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前先布置好钢筋,根据设计要求搭建好模板。
3. 混凝土配比:后浇带的混凝土配比需要根据自身的要求进行制定,一般需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4. 浇筑施工: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先进行均匀浇水,保证表面的湿度,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并通过振动棒等工具进行夯实和密实。
5. 养护管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养护管理,避免出现开裂和龟裂等质量问题。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一、后浇带的功能作用1、加强结构稳定性后浇带是建筑物施工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加强措施,可以起到稳固建筑物结构的作用。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后浇带通常用来连接不同楼层之间的柱子,加强柱子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2、提高抗震性后浇带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往往会受到很大的振动和变形,后浇带的设置可以使建筑物结构更加牢固,减少结构破坏和倒塌的风险,保护人员生命安全。
3、防止结构开裂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结构的承重等原因,有可能会产生结构开裂的情况。
而设置后浇带,可以通过均衡分配结构受力,减少单点承重,有效地预防结构开裂的情况。
4、增加抵御风雨侵蚀能力建筑物的外立面通常会受到风雨侵蚀,进而对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产生不利影响。
正确设置后浇带,并在其表面涂刷加固材料,可以有效地增加建筑物的抵御风雨侵蚀能力,从而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施工技术分析1、材料选择后浇带的材料需要具备高承载能力、良好的抗压、抗弯、抗震性能,同时具备防水、防腐蚀、防火等特点,常见的材料有混凝土、砖石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根据实际的结构设计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2、结构设计在进行后浇带的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合理确定后浇带的高度、宽度、厚度、钢筋布置等参数,以保证后浇带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施工工艺、施工难度和安全性等因素,设计出合理的后浇带结构。
3、施工工艺在进行后浇带的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进行,确保施工工艺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在施工完毕后,还需要对结构进行检查、验收和加固,以确保后浇带的质量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是保证建筑物结构和使用安全的关键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关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将后浇带施工做好,从而保障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浇带是在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在柱、梁、板等主要结构构件上进行的一种加固措施,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它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艺,下面将详细介绍浇带的功能作用和施工技术。
浇带的功能作用:1. 加固结构:浇带的主要功能是加固建筑结构,提高其整体强度和刚度。
在柱、梁、板等主要结构构件上进行浇筑,可以增加他们的截面尺寸和混凝土体积,从而提高结构的抗弯强度和承载能力。
2. 承接荷载: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荷载,如自重荷载、雪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通过浇带对主体结构进行加固,使建筑物能够更好地承受这些荷载的作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控制位移:长期以来,建筑施工中的柱、梁、板等结构构件的变形和位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浇带在主体结构上形成一层加固层,可以有效控制结构的变形和位移,避免结构出现严重的变形和不均匀沉降,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4. 防止裂缝: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荷载作用等原因,往往会出现一些细小的裂缝。
浇带能够将主体结构中存在的裂缝连接在一起,减小其开口程度,有效阻止裂缝的发展和扩大。
浇带的施工技术:1. 浇注准备:在进行浇带之前,必须对主体结构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然后进行模板、钢筋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充足。
2. 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安装浇带用的模板。
模板的选择应根据浇带的尺寸和形状进行,确保模板的结构牢固、平整,并且能够承受混凝土的浇注压力。
3. 钢筋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在模板内安装钢筋。
钢筋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上的布置图进行安装。
钢筋的直径、间距、弯曲半径等参数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4. 浇注混凝土:在完成钢筋安装后,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工作。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浇注速度和浇注厚度,以确保浇带质量。
5. 养护处理:在浇带施工完成后,进行养护处理。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完毕后,在该构件上面进行的浇筑处理,以形成连续的结构整体。
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具有以下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1. 功能作用:(1) 起到过渡层的作用:在结构变化处,后浇带可以作为过渡层,连接两个不同形状、大小或高度的构件,使结构具有连续性和一体化。
(2) 加强构件的整体刚度:通过浇筑后的砼,可以增加受力构件整体的刚度,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3) 提高构件的抗裂性:后浇带可以有效减少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裂缝产生,并扩散和限制裂纹发展,提高构件的使用寿命。
(5) 减少渗漏和防潮:后浇带的砼可以填满构件表面的孔隙,减少水分渗漏和防止潮湿对构件的侵蚀。
2. 施工技术:(1) 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施工方案和后浇带位置、尺寸和高度。
清理构件表面的脱模剂和杂物,确保后浇带的附着力。
(2) 模板安装:根据后浇带的尺寸和高度,安装好模板,并进行固定,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刚度。
(3) 钢筋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对后浇带的钢筋进行布置,保证钢筋的遮盖层和间距符合规定要求。
(4) 浇筑砼:在模板和钢筋准备就绪后,进行砼的浇筑。
浇筑时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充实性,确保后浇带的质量。
(5) 养护与拆模:砼浇筑完成后,对后浇带进行适当的养护,确保砼的强度和硬化时间符合要求。
待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模板。
(6) 后续处理:在拆模后的后浇带上进行防水处理,确保后浇带不受水分渗透和潮湿的影响。
根据需要进行涂料、抹灰等表面处理,保护后浇带的表面免受外界侵蚀。
简述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简述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是指在墙体、柱、梁等构件浇筑完成后,在构件之间进行浇筑的一种加固措施。
它在建筑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构件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同时也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连贯性和一致性。
本文将从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以及施工技术两个方面对后浇带进行简要说明。
一、后浇带的功能作用1. 加固结构后浇带可以在混凝土构件之间形成横向连接,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构件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使建筑结构更加牢固。
2. 防止裂缝通过后浇带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由于温度变化、收缩变形等因素产生的裂缝,保证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3. 提高整体刚度后浇带的设置可以增加构件的整体刚度,使得整个建筑结构更加坚固和稳定,在面对外部风荷载或地震等自然力作用时有更好的抵抗能力。
4. 连接梁柱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后浇带可以起到横向连接梁柱的作用,增加梁柱节点的刚度和强度,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5. 加强受力面通过后浇带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加强构件的受力面,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使整体结构更加安全可靠。
二、后浇带的施工技术1. 材料准备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混凝土、钢筋、模板等。
混凝土应选择合适的配合比和标号,钢筋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和预埋,模板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平整度。
2. 模板安装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模板的安装工作。
模板的选择要考虑到构件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和坡度等因素,要确保模板的安装稳固和平整。
3. 钢筋加工和预埋在模板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钢筋的加工和预埋工作。
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钢筋进行弯曲和焊接,然后进行预埋,要确保钢筋的位置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4. 混凝土浇筑在模板安装和钢筋预埋完成后,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均匀性,要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浇筑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论文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论文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是一项重要且颇具技术含量的工作。
它对于解决建筑结构中的沉降差异、混凝土收缩变形以及温度应力等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后浇带的定义与作用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其主要作用包括:1、解决沉降差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设计时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
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
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 1 2 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
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
在后浇带处留出一段暂不浇筑混凝土,待主体结构大部分完成收缩后再浇筑,从而能有效地减少温度收缩应力。
二、后浇带的类型后浇带按其作用可分为三种类型:1、沉降后浇带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
2、收缩后浇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收缩变形。
3、温度后浇带用于解决混凝土因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
三、后浇带的设置1、位置选择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通常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
2、间距要求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一般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为 30 40m,后浇带的宽度考虑施工方便,一般以 700 1000mm 为宜。
3、断面形式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免留直缝。
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
四、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要点1、模板支设后浇带的模板支设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对于地下室后浇带,还应考虑防水要求,防止地下水渗入。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是指在某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工序。
后浇带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保证建筑的质量,提高建筑的安全系数,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下面将详细介绍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以及施工技术。
一、后浇带的作用1. 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需要增加其承载能力,而后浇带在建筑物中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墙体的抗弯强度和对地震的抗震能力,使建筑物更加稳固牢固。
2. 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建筑物的耐久性直接关系到它的使用寿命。
后浇带可以增加建筑物的耐久性。
它可以填充墙体、框架等结构的接缝,减少水分渗透,防止裂缝出现。
通过后浇带的加固处理,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3. 美化建筑物外观建筑物外观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浇带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度。
在建筑物的不同位置浇筑不同的颜色、材料的混凝土,可以打造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和形状,增加建筑物的美观度和艺术感。
后浇带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隔音性和保温性。
在不同位置浇筑不同密度的混凝土,可以抑制噪音的传播,提高室内的隔音效果。
在保温方面,通过浇筑灰白色混凝土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的浪费。
二、后浇带的施工技术1. 预处理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对后浇带的位置进行处理。
首先要将墙体表面清理干净,保证后浇带的粘结性,同时检查墙体表面是否存在裂缝和不平部分,如有必须进行处理。
2. 模板制作后浇带是需要模板的,因此,需要先制作好模板。
模板的制作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要求,确保模板的尺寸、质量等达到要求,避免出现模板变形、漏浆等情况。
3. 调浆施工材料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置。
在后浇带的施工中,浇筑的混凝土应采用与之前的混凝土配比相同的配合比,确保墙体的一致性。
4. 施工施工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认后浇带的位置及高程。
人工浇注时,应按照标高标准,在不同位置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密度的混凝土,确保外观美观、牢固耐用。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一、功能作用1. 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有收缩变形,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施工后会出现收缩裂缝。
后浇带可以减少混凝土收缩的程度,控制裂缝的宽度和数量,提高构件的整体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2. 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后浇带可以增加构件的截面尺寸,增强构件的抗弯能力和承载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安全性。
3. 加固构件的连接部位:后浇带可以加固构件之间的连接部位,避免构件的脱节和破坏,提高连接部的强度和稳定性。
4. 提供临时支撑:后浇带可以作为临时支撑使用,支撑下层施工的模板和脚手架,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5. 方便施工和维修:在后浇带中可以设置管道、电缆等设施,方便施工过程中的布线和设备安装,并为维修提供便利。
二、施工技术1. 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后浇带的施工时间一般在主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
一般情况下,在主体混凝土浇筑后1-3天可以进行后浇带施工。
2. 后浇带的混凝土配合比:后浇带的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考虑到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以与主体混凝土相同或略高一些。
3. 后浇带形式的选择:后浇带的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常见的形式有条形后浇带、板形后浇带等。
条形后浇带适用于较窄的构件,板形后浇带适用于较宽的构件。
4. 后浇带的浇筑工艺:后浇带的浇筑工艺要注意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
首先要抹平主体混凝土表面,清除浮浆和杂物。
然后在表面涂布隔离层,防止与后浇带混凝土的结合。
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均匀浇注,避免出现孔洞和空鼓。
5. 后浇带的养护措施:后浇带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和强度发展。
养护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或过湿。
6. 后浇带的连接方式:后浇带与主体混凝土的连接方式有机械连接和粘结连接两种。
机械连接常用膨胀螺栓连接,可以提供较好的刚性连接。
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
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体已经浇筑完成后,再次在其周围设置的一层混凝土。
后浇带在建筑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还能有效地修复和加固可能存在的缺陷和损伤。
本文将从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和施工技术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后浇带的功能作用1. 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后浇带可以作为混凝土结构的一部分,起到增强整体结构的作用。
在混凝土结构的使用过程中,受到外部荷载和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构可能会发生裂缝或者变形。
通过设置后浇带,可以有效地减缓这些裂缝的扩展,并且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从而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2. 修复和加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裂缝、变形、脱落等问题。
后浇带可以用来修复和加固这些受损部位,通过在受损部位周围设置后浇带,可以有效地提高受损部位的抗压、抗弯、抗剪等性能,从而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3. 起到分隔作用在一些建筑结构中,需要在不同的部位设置不同的混凝土浇筑时间,为了避免因混凝土浇筑时间的差异导致的结构整体性能不一致的问题,可以设置后浇带来分隔结构,从而在结构的不同部位形成一致的浇筑时间,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4. 保护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是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如果钢筋受到腐蚀或者其它因素的侵蚀,就会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通过设置后浇带,可以起到保护钢筋的作用,减少钢筋受到外部环境的侵蚀。
二、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分析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对于其功能作用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施工准备、施工工艺和施工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施工准备(1)确定后浇带的位置和尺寸在施工前,需要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后浇带的位置和尺寸,包括后浇带的厚度、宽度和长度等参数。
(2)清理表面在进行后浇带施工前,需要对原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清理,包括去除表面的灰尘、杂物和油污等,以确保后浇带与原混凝土结构能够良好结合。
简述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简述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常常需要对已经浇筑好的部分进行加固和支承,以便于后续楼层的施工。
这个过程就被称为“后浇带”,它可以增强建筑的承重能力,提高结构强度,减少建筑与地基之间的位移,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后浇带的功能作用:
1.减少地震灾害影响:在建筑的底部加设后浇带可以起到增强建筑抗震的作用。
在地震发生后,后浇带能够抵消地震因素对建筑产生的水平作用力,减少或消除建筑物的倾斜和破坏。
2.支撑承重:后浇带能够提供建筑物的重要承重部分,它可以支撑楼层及所加负荷的承载能力。
3.增强建筑结构强度:后浇带的施工能够将上下结构部分形成一个整体,起到增强建筑结构强度、稳定性的作用。
4.加固建筑安全:在建筑的底部加设后浇带能够有效的将建筑的重量传递到地基上,从而增加建筑的安全系数,保障建筑的安全运行。
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1.施工前先检查浇筑部位的水平度和高度。
2.在浇筑前,要先制定好合理的施工计划,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设备和工艺。
3.将砼倒入模板,振实和压实,使其密实一致。
同时要注意防止空鼓、龟裂等质量问题。
4.浇筑后,及时对后浇带进行养护,保证砼的强度和品质。
总之,后浇带在建筑工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其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把控,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是指在建筑物结构构件或墙体浇筑后,在其上方或下方的设立的混凝土梁或墙。
后浇带不同于楼板或墙面,其主要作用是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抗风性能,同时在施工中也起到一定的支撑和固定作用。
下面就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一、后浇带的功能作用1. 加固结构后浇带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可以加强构件之间的连接,形成整体稳定的结构。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来临时,后浇带会有效地阻止构件的脱落和塌陷,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 分隔构造后浇带可以将建筑结构分隔成若干部分,起到隔热、隔声和隔震的作用。
尤其是在多层建筑中,后浇带可以有效地减少底层结构对上层结构的传力和振动,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舒适性。
3. 增加承载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后浇带可以起到增加承载力的作用,为上层结构提供更加稳定和坚固的支撑。
4. 固定设备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还可以用来固定设备和管道,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二、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分析1. 设计选用合适的后浇带类型和尺寸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初期,就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后浇带类型和尺寸。
后浇带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应该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荷载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以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后浇带施工前,需要先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确保基础和模板的稳固。
同时要做好施工方案、计算和材料准备,以及施工设备和安全措施的确定。
3. 浇筑和模板施工在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前,需要进行模板的搭建和调整。
模板的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后浇带的成品质量,因此在搭建模板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同时要注意模板的支撑和固定,确保浇筑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和变形。
4. 混凝土材料和浇筑工艺选择优质的混凝土材料,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混凝土的配比和搅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在进行浇筑时,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避免空鼓和裂缝的出现。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是指在建筑物已经完工部分结构后,在结构的上部继续建造一段墙体或梁,称之为“后浇带”,具有以下作用和功能:
1. 增加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后浇带与下部结构结合后,形成一个整体式的结构体系,有效地支撑建筑物的荷载,增强了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2.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后浇带的施工使建筑物整体的抗震能力大大提高,对于地震等自然灾害有更好的抵抗能力。
3. 实现建筑物设计的要求。
很多建筑设计在建筑物上部会存在一些特殊的要求,如建筑外形、建筑屋顶等,而后浇带的存在可以满足这些要求,使建筑物体现出更好的审美效果。
4. 方便安装水电设施。
后浇带的建造提供了安装水电设施的空间,避免了在地下或者内墙体上进行施工,使水电管路更加明确,管理更加方便。
施工技术:
1. 后浇带施工应考虑与下部结构的连接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连接的方式,确保连结牢固并达到设计要求。
2. 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和浇筑速度,保证浇筑的均匀性和表面平整度。
3. 后浇带的施工相对较高,搅拌车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车速,防止混凝土流出。
4. 施工时应设立临时安全网、板杆、警示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保证工人安全。
总之,后浇带的存在在建筑工程中不可忽视。
在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后浇带的质量和结构强度。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建部分,它承担着多种功能作用。
后浇带的施工技术也是施工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一、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后浇带的主要功能是加固结构、防止开裂、分散荷载、连接主体结构和分部工程、以及提供基础装饰线条等。
具体来说,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加固结构:后浇带具有加固主体结构的作用,可以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结构受力方面,后浇带可以有效地加固和增强主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2. 防止开裂:后浇带能够有效地减少结构的开裂和变形,防止混凝土龟裂和渗水。
在施工中,通过合理设置后浇带,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提高结构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
3. 分散荷载:后浇带能够将主体结构的荷载分散到不同的部位,降低结构的应力集中,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连接主体结构和分部工程:后浇带可以作为连接主体结构和分部工程的关键部位,有效地将不同部位的结构连接在一起,提高结构的整体刚性和稳定性。
5. 提供基础装饰线条:在建筑装饰方面,后浇带可以作为提供基础线条的重要部分,美化和丰富建筑的外观。
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作用,它不仅是结构的加固和连接部分,还可以起到防裂、分散荷载和装饰的作用。
二、后浇带的施工技术1. 合理设计后浇带:在施工前,需要根据结构的设计要求和实际施工情况,合理设计后浇带的位置、形式和尺寸。
根据不同的结构要求和施工条件,合理设置后浇带的形式和参数,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和效果。
2. 选择合适的材料:在后浇带的施工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模板等。
在选择混凝土材料时,需要根据结构的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等级和配合比;在选择钢筋和模板时,需要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3. 精准施工测量: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精准的施工测量,确保后浇带的位置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工程施工中后浇带
工程施工中后浇带一、后浇带的意义1.保障结构安全后浇带通常位于整个结构的重要部位,如梁柱节点、板柱节点等,对整个结构承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浇带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严格把关,确保其质量达标。
2.提高整体工程效果后浇带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美观度和整体效果,如果后浇带施工质量不达标,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视觉效果和使用寿命,因此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注重细节,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3.延长结构使用寿命后浇带的主要作用是加固结构,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如果后浇带施工质量不达标,会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认真把关,确保其质量达标。
二、后浇带的施工方案设计1.施工原则后浇带的施工应该遵循“先轻后重,先低后高”的原则,即先进行浇筑部分水平平整轻质混凝土,再进行浇筑重质混凝土。
同时,后浇带的浇筑要分层进行,每层浇筑完毕后应该进行密实处理,以保证后浇带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施工工序后浇带的施工工序主要包括模板安装、钢筋加工和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等环节。
在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工序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3.施工标准后浇带的施工标准应该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如国家建筑标准、行业标准等。
在进行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三、后浇带的施工组织1.组织管理在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工作中,应该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做好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的安排,确保施工进度顺利进行。
同时,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2.人员配备在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工作中,需要合理配备施工人员,包括具有专业技术和丰富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
在进行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施工技能和质量意识。
3.材料供应在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工作中,需要保障施工所需材料的质量和供应及时,确保施工进度顺利进行。
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
后浇带是指在基础结构施工完成后,在立柱上方继续浇筑的一段混凝土结构。
在房建
工程中,后浇带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电力塔等工程的建造中。
后浇带施工技术
的应用能够为工程提供很多利益,如提高工程质量、加强构造安全性、降低工程成本等。
1. 弥补施工不充分,防止裂缝的产生:由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能因环境、温度、施工技术等原因,导致混凝土结构的伸缩不良或者裂缝的产生,这种情况下后浇带能够起
到弥补、承重的作用。
2. 改善立柱的极限状态:立柱的极限状态是指在荷载作用下,其可能发生破坏的状态。
当立柱的荷载超过其设计极限时,会产生破坏,这种情况下后浇带能够提高立柱的极
限状态,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
3. 保护结构的耐久性:后浇带能够对加劲筋进行绑扎,形成闭合骨架,在加强结构
的同时,能够保证结构的耐久性。
4. 提高施工速度: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实现“二次施工”,避免等待初始浇筑后的
混凝土充分凝固之后才开始下一次施工,从而加快施工进度。
5. 降低工程成本:由于后浇带不需要在结构初期施工,因此可以降低初期施工的成本。
此外,后浇带在结构加固的同时,也不需要对整个结构进行改造,因此相对于全面加固,具有更低的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在后浇带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施工工艺、混凝土品质、加强筋配置及
钢筋的连接方式等细节,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构造安全性。
总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带来很多有利的影响,未来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
完善后浇带施工的工艺和技术,降低工程成本,加强建筑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为建筑施工
带来新的突破和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浇带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摘要:后浇带是避免施工期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但间隔期及具体做法不确定性很大,难以统一规定时间,由施工、设计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应该注意的是:设置后浇带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不能代替伸缩缝。
关键词:沉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温度后浇带
后浇带是避免施工期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但间隔期及具体做法不确定性很大,难以统一规定时间,由施工、设计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应该注意的是:设置后浇带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不能代替伸缩缝。
结构设计相关规范对后浇带的布置原则及施工的具体规定,分述如下: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对于后浇带的要求如下: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
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
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提高配筋率可以减小温度和收缩裂缝的宽度,并使其分布较均匀,避免出现明显的集中裂缝;在普通外墙设置外保温层是减少主体结构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有效措施。
(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后浇筑;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不直接减少使用阶段的温度应力。
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宜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主筋断开问题较多,可不断开。
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
混凝土收缩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一般在45d后收缩大约可以完成60%,能更有效地限制收缩裂缝。
(4)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5)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对于后浇带的要求如下:
(1)后浇带宜用于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工程部位。
(2)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
(3)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4)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其间距和位置应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宽度宜为700-1000mm。
(5)后浇带两侧可做成平直缝或阶梯缝
(6)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14d后的限制膨胀率不应小0.015%,膨胀剂的掺量应根据不同部位的限制膨胀率设定值经试验确定。
膨胀剂掺量不宜大于12%;膨胀剂掺量应以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表示。
(7)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后浇带部位和外贴式止水带应防止落入杂物和损伤外贴止水带。
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后浇带是在地下工程不允许留设变形缝,而实际长度超过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所设置的一种刚性接缝。
虽然先后浇筑混凝土的接缝形式和防水混凝土施工缝大致相同,但后浇带位置与结构形式、地质情况、荷载差异等有很大关系。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2)对于后浇带的要求如下: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
(2)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3)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的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后浇带是在工程不允许留设变形缝,而实际长度超过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所设置的一种刚性接缝。
虽然先后浇筑混凝土的接缝形式和防水混凝土施工缝大致相同,但后浇带位置与结构形式、地质情况、荷载差异等有很大关系,故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干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工,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一般在龄期为6周后才能基本稳定,在条件许可时,间隔时间越长越好。
对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
这里所指按规定时间应通过地基变形计算和建筑物沉降观测,并在地基变形基本稳定情况下才可以确定。
高层建筑一般是按照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进行变形计算,其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必要时,还需要分别预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地基变形值。
测定建筑地基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是一种十分直观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如工程需要适当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应采取有效措施,并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补偿收缩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膨胀剂,使混凝土产生微膨胀,在有配筋的情况下,能够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抗裂性和抗渗性。
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是为了使新旧混凝上粘结牢固,避免出现新的收缩裂缝造成工程渗漏水的隐患。
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尚应满足防水混凝土的抗渗和强度等级要求,故规定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渗和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后浇带部位在结构中实际形成了两条施工缝,对结构在该处的受力有些影响,所以应设在变形较小的部位。
后浇带的间距是根据近年来工程实践总结出来的。
采用补偿收缩混凝上时,底板后浇带的最大间距可延长至60m;超过60m 时,可用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
加强带宽度宜为1~2m,加强带外用限制膨胀率大于0.015%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带内用限制膨胀率大于0.03%、强度等级提高5MPa的膨胀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的宽度主要考虑:一是对后浇带部位和外贴式止水带的保护,二是对落入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三是对施工缝处理和埋设遇水膨胀止水条,故后浇带宽度宜为700~1000mm。
后浇带采用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性能指标的确定:一是在不影响抗压强度条件下膨胀率要尽量增大;二是干缩落差要小。
需要说明的后浇带不能代替伸缩缝。
温度伸缩变化要经历50年以上的随着气温冷热循环,直到建筑物寿命消亡才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