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发行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债发行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分析

摘要:

关键词:国债、GDP、实证分析

一、相关理论

(一)国债定义、分类和发行目的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从债券形式来看,我国发行的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无记名(实物)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三种。

凭证式国债是一种国家储蓄债,可记名、挂失,以“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不能上市流通,从购买之日起计息。在持有期内,持券人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提取现金,可以到购买网点提前兑取。提前兑取时,除偿还本金外,利息按实际持有天数及相应的利率档次计算,经办机构按兑付本金的2‰收取手续费。

无记名(实物)国债是一种实物债券,以实物券的形式记录债权,面值不等,不记名,不挂失,可上市流通。发行期内,投资者可直接在销售国债机构的柜台购买。在证券交易所设立账户的投资者,可委托证券公司通过交易系统申购。发行期结束后,实物券持有者可在柜台卖出,也可将实物券交证券交易所托管,再通过交易系统卖出。

记账式国债以记账形式记录债权,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发行和交易,可以记名、挂失。投资者进行记账式证券买卖,必须在证券交易所设立账户。由于记账式国债的发行和交易均无纸化,所以效率高,成本低,交易安全。

发行国债大致有以下几种目的:

1、在战争时期为筹措军费而发行战争国债。

在战争时期军费支出额巨大,在没有其他筹资办法的情况下,即通过发行战争国债筹集资金。发行战争国债是各国政府在战时通用的方式,也是国债的最先起源。

2、为平衡国家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赤字国债。

一般来讲,平衡财政收支可以采用增加税收、增发通货或发行国债的办法。以上三种办法比较,增加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法,固然是一种好办法但是增加税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税赋过重,超过了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将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并会影响今后的税收。增发通货是最方便的作法,但是此种办法是最不可取的,因为用增发通货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对经济的影响最为剧烈。在增税有困难,又不能增发通货的情况下,采用发行国债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还是一项可行的措施。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可以吸收单

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帮助国家渡过财政困难时期。但是赤字国债的发行量一定要适度,否则也会造成严重的通货紧缩。

3、国家为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建设国债。

国家要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此需要大量的中长期资金,通过发行中长期国债,可以将一部分短期资金转化为中长期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的大型项目,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4、为偿还到期国债而发行借换国债。

在偿债的高峰期,为了解决偿债的资金来源问题,国家通过发行借换国债,用以偿还到期的旧债,“这样可以减轻和分散国家的还债负担。

(二)国债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发行国债是一种经济行为,国债发出之后,还能在债券市场上进行交易,中央银行通过其交易活动还能调控货币供应量。国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实现:一是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引起社会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变化,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影响,这称为国债的财政效应;二是通过国债规模和构成的变化,引起货币和其他资产的供求关系变化,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影响,这称之为国债的流动性效应。

最早分析国债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是李嘉图等价定理。它由巴罗(Barro,1974)从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有关公债的论述中总结出来的,并做了数学上的严格证明。它的基本含义是,政府选用征收一次总付税还是发行政府公债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既不会影响居民的消费,也不影响资本的生成。那么,如果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政府发行公债实际上相当于征收一笔等额的税收,公债对民间部门的经济效应就相当于征税的影响。对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与否的问题,经济学界一直争论的比较激烈。西特(Seater,1993)从莫迪里阿尼和布伦伯格的生命周期假说出发,说明公债发行对一生预算约束没有影响,该定理成立。而托宾(Tobin,1980)、曼坤(Mankiw,1994)等经济学家从消费者行为选择、市场竞争的有效性、财富再分配等角度出发,认为该定理不成立。对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我国成立与否的问题,郭庆旺、吕冰洋对改革开放以来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计量结果说明了在现阶段,该定理在我国不成立。这就是说,政府发行国债与征税相比,既影响了民间部门消费,也影响资本生成。

总之,国债通过募集民间闲散资金,然后以国家为主体进行投资、消费等。一方面,国家从民众手中借走资金,必然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在一定时期会对民间投资和消费产生影响,而另一方面,国家将募集来的资金进行消费和投资,则又会通过乘数效应增加国民收入。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国债的增发将导致政府借款的增加,使民间可贷资金供给减少,挤占了社会资源中非政府安排的投资。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由于民间投资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大部分投资是私人部门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的。而国债发行挤占的民间投资是以公共部门投资的形式出现的,由于不是在市场机制下进行资源配置,因此,会损害市场经济的整体效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的储蓄率自20世纪90年来,一直处于40%左右,仅次于日本之后位居世界的第二位。200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54267.8亿元。在利率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发行国债有利于把银行存款转为投资,而且发债成本相对比较低;同时,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资本市场很不发达,储

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畅,通过发行国债可以为我国庞大的储蓄转化为投资提供一个有效的渠道。所以在我国,国债对民间消费和投资的挤出效应十分有限,反而通过它实现了闲散资金的有效利用。也就是说,我国国债的发行更重要的是以乘数效应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那么到底这种效应有多大呢?我们将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答案。

二、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国债的经济影响的研究有不少,其中尹超(2000)主要从理论上阐述了国债发行对国民经济、货币供给的影响;刘溶沧、马栓友(2001)从赤字和国债对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出发分析国债的经济效应,而没有分析国债对民间支出的影响;涂立桥(2004)从国债发行的支出方向、社会资金供给角度分析国债不会排挤民间部门支出。

司增绰、王铮(2005)认为净出口较大程度地受我国经济格局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然而我国国债政策支持了财政支出的扩大、提高了国民收人,遏制了净出口规模下滑的势头。但是,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国内经济、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都会影响我国净出口的增速,使国债对净出口的积极影响受到局限;龙祖坤(2005)从西方经济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财政收支、货币供给、投资行为、总供给等论述了国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杨文奇、李艳(2005)通过对投资主体投资份额、总量的相关分析以及国债投资方向的聚类分析,认为现阶段由于国债投资方向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原因,国债发行对民间投资挤出作用较小,带动作用较大。郑萍、康锋莉(2005)通过对国债融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的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在短期有效。

实证分析方面,杨宝臣、李彪(2006)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定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然后对国债发行规模及主要影响变量进行单位根ADF和PP检验与协整关系Johansen检验,建立了中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ECM)。唐媛媛(2006)在资本自由流动、完全浮动汇率与利率市场化的小型开放经济假设前提下,利用改进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通过分析公开市场业务下国债的发行与国债支出对国内外商品需求变化双因素作用引起利率—汇率—国际资本—投资—需求的传导作用于经济。冯涛(2007)对1979年以来的我国长期宏观经济变量的数据序列应用协整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建立了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ECM),较好地解释了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短期变动的影响因素以及国债发行规模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何志永(2008)分析了我国国债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与否是起点,在检验其在我国存在性的基础上引入了格雷钠的国债与经济增长模型,同时,结合我国国债使用的实际情况,验证了我国的国债政策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并就此进一步研究了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孙力军(2008)利用中国相关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金融发展和国债融资的联合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认为当前,在我国金融体系资金充裕的条件下,继续坚持发行国债,进一步改善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调节收入分配,提高人民福利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

本文选取1985——2008年年度国债发行额数据描述国债发行规模,以DE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