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某地下停车场基坑锚索边坡支护及监测设计图fxk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坡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拟建场地位于XX区XX社区,占地面积15160㎡,工程主要包括停车场及管理用房,用房为2层框架结构,现状场地南高北低,南侧最大高程为75.0m左右,开挖后的最大深度可达25m左右,北侧最大高程在58.5m左右,开挖后最大深度在8.5m 左右,西侧场地基本高程在58.0m~58.5m,开完后最大深在8.0m左右,东侧高程在47.0m~51m,故暂定边坡开挖深度控制在8.0m~25m。

二、设计依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XX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96);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XX市XX区XX货运停车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地质建设工程公司二零零八年一月);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甲方提供的相关图纸和资料;

7、行业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三、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特征

拟建场地位于XX市XX区XX社区,场地原地貌属残丘坡地,经开挖乱掘,形成凹凸不平的地形,本次钻孔孔口标高为47.73~75.08m。

(二)岩土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

根据钻探资料,场地内分布分布地层有:人工填土层(Q ml)、耕植土层(Q pd)、第四系坡洪积层(Q dl+pl)、第四系残积层(Q el)和下伏基岩燕山期花岗岩(r53(1)),土层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层(Q ml)

素填土:以土黄色为主,主要由含有砂砾粉质粘土堆填,未完成自重固结,结构松散,该层仅ZK5孔可见,层厚1.5m。

2、耕植土层(Q pd)

耕植土:土黄色、灰褐色,主要组份为含砂粘土,含植物根系,湿,呈可塑状,该层仅ZK3、ZK4孔可见,层厚0.8m。

3、第四系坡洪积层(Q dl+pl)

含砾粉质粘土:土黄色,含砾质约30%,湿,呈可塑状,该层仅ZK4~ZK6、ZK9~ZK12孔可见,层厚1.0~2.2m,平均厚度1.39m,层顶标高46.23~75.08m。

4、第四系残积层(Q el)

砾质粘土:黄红色,黄褐色,由燕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湿~稍湿,呈可~硬塑状,含石英质砾约30~40%,其整体与下伏全风化花岗岩呈渐变关系。该层仅ZK3~ZK5、ZK9~ZK12孔可见,层厚2.50~14.20m,平均厚度6.39m,层顶标高44.73~74.08m,标贯试验6次,标贯击数9~26击,平均15击。

5、燕山期花岗岩(r53(1))

根据风化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全、强、中、微四个风化带,特性如下:

(1)全风化花岗岩:褐黄色,褐色,岩芯呈土柱状,稍湿,呈坚硬状,原岩组份风化强烈,手捏易碎,水泡易软化,原岩结构尚可辩,其整体与下伏强风化花岗岩成渐变关系。该层仅ZK6~ZK8孔未见,厚度2.50~8.50m,平均厚度5.5m,层顶埋深0.00~15.00m,层顶标高41.56~68.08m。标贯试验2次,标贯击数25~40击,平均33击。

(2)强风化花岗岩:以褐色、褐灰色为主,岩芯呈半土状,手捏可碎,水泡易散,原岩结构清晰。该层各孔均见,厚度2.10~15.76m,平均厚度8.22m,层顶埋深0.00~21.00m,层顶标高35.56~65.26m。标贯试验3次,标贯击数63~70击,平均68击。

(3)中风化花岗岩:以肉红色、肉褐色为主,岩芯呈柱状,裂隙稍发育,裂面带

锈迹,锤击较难碎,岩质较坚硬。该层ZK7~ZK9孔可见,厚度0.80~2.70m,平均厚度1.47m,层顶埋深7.50~21.10m,层顶标高51.61~53.08m。

(4)微风化花岗岩:肉褐色、肉灰色,岩芯呈柱状,长柱状,锤击声脆难碎,断面鲜新,岩质较坚硬,该层仅ZK7~ZK10孔揭露,层厚度3.70~5.30m,平均厚度4.53m,层顶埋深8.30~22.00m。

上述各岩土层的分布、厚度变化情况详见《XX市XX区XX货运停车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地质建设工程公司二零零八年一月)

四、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风化基岩中的裂隙水,地层透水性及富水性均较差。勘察期间的测得地下水位埋深7.60~15.30m,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根据ZK4钻孔所取水试样分析结构,PH值为6.59,侵蚀性CO2为13.28mg/L,场地地层属弱透水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五、边坡支护设计

(一)设计基本要求:

1、场地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特征及周围环境(道路、管线、建筑物)是边坡设计需要详细了解和分析的首要内容;

2、边坡设计方案必须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保证边坡周围建筑物基础及已施工和使用的地线管线、市政道路的安全;

3、支护方案在安全的前提下,经济、合理,满足国家建筑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4、支护结构能保证边坡开挖顺利进行,满足有一定面积的后期施工,满足边坡形成后坡顶可承受一定的堆载;

5、设计必须考虑施工期间度过雨季和台风季节,其对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二)支护结构

从经济及技术上综合考虑,在保证边坡安全、施工技术可行、节省造价的前提

下,制定最优的支护方案,针对本工程的边界条件,支护方案具体如下:

1、1-1剖面:边坡平均开挖深度为8.0m左右,采用放坡联合锚杆支护方式,采用1:0.3放坡开挖,自上而下打入5排HRB335钢筋锚杆,锚杆长度10m,间距1.5m×1.5m,剖面采用双向HRB335钢筋网12@200×200,剖面喷射C20混凝土,详见支护剖面1-1;

2、2-2剖面:边坡开挖深度为8-12,采用放坡联合锚杆支护方式,采用1:0.5放坡开挖,自上而下打入5-7排HRB335锚杆,锚杆长度在12m,间距1.5m×1.5m,剖面采用双向HRB335钢筋网12@200×200,剖面喷射C20混凝土,详见支护剖面2-2;

3、3-3剖面:边坡开挖深度在12-20,采用钢绞线、锚杆联合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方式,分二级开挖,自上而下打入5-81×7排钢绞线,钢绞线长度20-25m,间距为2×2.5m,剖面采用双向HRB335钢筋网12@200×200,剖面喷射C20混凝土,详见支护剖面3-3;

4、4-4剖面:边坡开挖深度在20-25m,采用预应力锚索联合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方式,分三级自上而下开挖,自上而下打入8-10排1×7预应力锚索,间距为2×2.5m,剖面采用双向HRB335钢筋网12@200×200,剖面喷射C20混凝土,详见支护剖面4-4;

5、5-5剖面:边坡开挖深度在15-25m,采用预应力锚索联合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方式,分二~三级自上而下开挖,自上而下打4-10排1×7预应力锚索,间距为2×2.5m,剖面采用双向HRB335钢筋网12@200×200,剖面喷射C20混凝土,详见支护剖面5-5;

6、6-6剖面:边坡开挖深度8-15m, 采用放坡联合钢绞线、钢筋锚杆支护方式,采用1:0.2或1:0.5放坡开挖,自上而下打入5-9排锚杆,锚杆长度在10-25m,间距1.5

m×1.5m或2m×2.5m,剖面采用双向HRB335钢筋网12@200×200,剖面喷射C20混凝土,详见支护剖面6-6;

7、7-7剖面:边坡开挖深度为6.5-8.5m,采用放坡联合土钉墙支护方式,采用

1:0.3放坡开挖,自上而下打入3-5排HRB335钢筋锚杆,锚杆长度8-15m,间距1.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