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面部》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2)重力性皱纹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肌
肉松驰、骨萎缩和皮肤弹性减弱松弛下垂所 致。上睑部皮肤下垂形成“肿眼泡”;下睑 因眶隔萎缩、眶内脂肪疝出,使皮肤臃肿下 垂,形成“眼袋”。
腮腺咬肌区
腮腺和咬肌及其表面的软组 织合称为腮腺咬肌区。 (一)境界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胸锁乳突肌、乳 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界:颧弓和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内侧界:咽旁间隙; 外侧:皮肤。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面部分区
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 分为以下各区: 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 为视器所在。 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 鼻底,两侧界为内眦与鼻翼点的 连线,为鼻所在。 3.唇区:上界鼻底,两侧界 为唇面沟,下以颏唇沟与颏区分 界,为口所在。 4.颏区:上界为颏唇沟,两 侧界为口角的垂线,下以下颌下 缘为界。
层次及内容
由浅入深依次为: 1.皮肤。 2.皮下组织 含颈阔肌上部, 腮腺区:耳前淋巴结、耳大神经; 咬肌区:面神经部分分支及腮腺 导管。 3.腮腺咬肌筋膜 来自颈深 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浅、 深两层,包裹腮腺,形成腮腺鞘。 在腺体前缘筋膜复合为一,形成 咬肌筋膜,向前覆盖于咬肌表面 直达该肌前缘。
5)鱼尾纹:外眦附近,皱纹粗细不等, 放射状排列,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 致。 6)鼻唇沟纹:构成鼻唇沟外侧缘, 系上唇外上方呈放射状排列的表情肌 收缩所致。 7)颏纹:颏部,横向排列,是颏部 肌收缩所致。 8)唇纹:位于上、下唇皮肤表面, 唇中部者呈垂直状,两侧者上、下唇 皱纹分别向外上或外下斜行,在口角 附近呈放射状排列。 9)颊纹:颊部,鼻唇沟纹外侧,略 与鼻唇沟纹平行。
局部解剖学概要课件
腮腺管
腮腺淋巴结
4. 腮腺深部的位置
腮腺床
为紧贴腮腺深面的 血管神经,包括: ①颈内动、静脉
②舌咽神经
③迷走神经 ④副神经
⑤舌下神经
⑥茎突及茎突诸肌
5. 穿腮腺的结构
纵行结构
横行结构
纵行结构:
①颈外动脉 ②颞浅动、静脉
③耳颞神经
④下颌后静脉
横行结构:
①上颌动、静脉
②面横动、静脉 ③面神经的分支
主要解剖操作
(2)在腮腺管的上、下方:面神经的颊支及面横动、静 脉,沿下颌骨下缘前行的下颌缘支。 (3)颈阔肌深面:寻找面神经的颈支。 3、穿经腮腺的结构:纵行的-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 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横行的-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 脉、面神经及其分支。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及其分 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 三、颅部 1、额顶枕区的层次(1)皮肤(2)浅筋膜(3)帽状腱膜、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顶部的危险区)(5)颅 骨外膜 2、颞区的层次:皮肤、颞浅筋膜、颞筋膜、颞肌、骨膜
由浅入深的结构:
面神经及其分支 下颌后静脉 颈外动脉 耳颞神经
颅
部
一、额顶枕区
范围:
前界: 眶上缘 后界: 枕外隆突及 上项线 两侧界:借上颞线
与颞区分界
额顶枕区层次及结构特点
层次:五层
(1)皮肤 (2)浅筋膜(皮下组织) (3)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5)颅骨外膜
浅部三层结合紧密,不易分离,常被合称为头皮。
第二节 颈 部
区域特点
器官结构多 缺乏硬性保 护 层次复杂
舌骨上、下肌 群
舌骨上肌群
下颌舌骨肌 颏舌骨肌 茎突舌骨肌 二腹肌
局部解剖学面部共25页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上颌动脉
上颌动脉的变异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的关系
下颌神经
8-颊神经 17-耳颞神经 9-舌神经 10-下牙槽神经
面部间隙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局部解剖学面部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面部
福建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分区
眶区 鼻区 口区 面侧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浅层结构
皮肤与浅筋膜 面肌 血管、淋巴与神经:
(1)面动脉 (2)面静脉 (3)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 (4)Ⅴ、Ⅶ
面肌
面动脉
头颈部淋巴引流
颏下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
颈外侧深淋巴结
神经
Ⅴ1 Ⅴ2 Ⅴ3
Ⅶ
面侧深区
境界:颞下窝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局部解剖学面部24页PPT
面部
福建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分区
眶区 鼻区 口区 面侧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浅层结构
皮肤与浅筋膜 面肌 血管、淋巴与神经:
(1)面动脉 (2)面静脉 (3)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 (4)Ⅴ、Ⅶ
面肌
面动脉
头颈部淋巴引流
颏下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的关系
下颌神经
8-颊神经 17-耳颞神经 9-舌神经 10-下牙槽神经
面部间隙Biblioteka 谢谢!xiexie!
锁骨上淋巴结
颈外侧深淋巴结
神经
Ⅴ1 Ⅴ2 Ⅴ3
Ⅶ
面侧深区
境界:颞下窝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
颞下窝(第一层)
颞下窝(第二层)
上颌动脉
上颌动脉的变异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福建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分区
眶区 鼻区 口区 面侧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浅层结构
皮肤与浅筋膜 面肌 血管、淋巴与神经:
(1)面动脉 (2)面静脉 (3)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 (4)Ⅴ、Ⅶ
面肌
面动脉
头颈部淋巴引流
颏下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的关系
下颌神经
8-颊神经 17-耳颞神经 9-舌神经 10-下牙槽神经
面部间隙Biblioteka 谢谢!xiexie!
锁骨上淋巴结
颈外侧深淋巴结
神经
Ⅴ1 Ⅴ2 Ⅴ3
Ⅶ
面侧深区
境界:颞下窝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
颞下窝(第一层)
颞下窝(第二层)
上颌动脉
上颌动脉的变异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2021/3/26
11
2021/3/26
12
2021/3/26
13
2021/3/26
14
• 2 Langer皮肤裂线
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排列方向
• 3 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的区别
(1)面部皮肤皱纹线是老化的征象 (2) Langer皮肤裂线是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
2021/3/26
23
面部皮肤支持韧带起自骨面或筋膜,止于真皮。面 部除皱术时,切断某些韧带可取得好的美容效果。
2021/3/26
24
腮腺咬肌区
• 境界
前:咬肌前缘 后: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颧弓和外耳道 下:颌骨下缘 内:咽旁间隙 外:皮肤
2021/3/26
25
层次及内容
• 1、皮肤 • 2、皮下组织
毛囊和汗腺
皮脂腺囊肿 疖肿
• 4 表情肌的起点
2021/3/26
17
皮下组织
• 1疏松,易于移动 • 2鼻翼和颏部皮肤与皮下组织结合紧密不易剥离 • 3皮下静脉与颅内静脉窦关系密切 • 4内有面神经、血管和腮腺导管走行
2021/3/26
18
2021/3/26
19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
咽旁前间隙 咽旁后间隙
翼颌间隙
2021/3/26
咽后间隙 咽旁间隙
翼颌间隙
64
翼腭间隙
前界: 上颌骨 上界: 蝶骨大翼
2021/3/26
后界:蝶骨翼突
65
翼腭间隙(pterygopalatine space)
最新颌面部局部解剖.教学讲义PPT
❖ ②腮腺鞘与腺体紧密结合,并发 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将其分为 若干小叶,化脓时形成独立散在小 脓灶,切开引流时应注意分开各腺 叶的脓腔,以使引流通畅;
③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 并发出索状纤维束,伸入外耳道前 下壁软骨部的裂隙(Santorini fissure)中,腮腺内的小动、静脉及 神经也经该裂隙进入外耳道,外耳 道前下部的淋巴亦经此裂隙流入腮 腺区的耳前淋巴结。故化脓性感染 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间互通。
2~3cm 15.腮腺导管体表投影:耳
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 1/3段。
皮肤及皮肤分裂线
❖ 1.面部皮肤皱纹线 按照皱 纹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
❖ (1)动力性皱纹线:系面部 表情肌收缩牵拉皮肤的结果。 表情肌收缩牵引皮肤形成与肌 纤维长轴相垂直的皮肤皱纹线。 该线一旦形成,即使此部表情 肌不收缩,皱纹线亦不会完全 消失。动力性皱纹线为老化的 征象。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 合称。
鼻下点:为鼻小柱与上唇的 连接点 7.口裂:为上下唇之间的横行 裂隙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 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9.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 横形凹陷。 10.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 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11.颏前点:为颏部最前点
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
❖ 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 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 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
❖ 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 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 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 所致。
❖ 3)鼻根纹:鼻根部,横向排列,为 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 4)眼睑纹:上睑纹中部垂直,内、 外侧部分别向内、外上方辐射;下睑 纹垂直方向或稍斜向外下,为环形眼 轮匝肌收缩所致。
③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 并发出索状纤维束,伸入外耳道前 下壁软骨部的裂隙(Santorini fissure)中,腮腺内的小动、静脉及 神经也经该裂隙进入外耳道,外耳 道前下部的淋巴亦经此裂隙流入腮 腺区的耳前淋巴结。故化脓性感染 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间互通。
2~3cm 15.腮腺导管体表投影:耳
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 1/3段。
皮肤及皮肤分裂线
❖ 1.面部皮肤皱纹线 按照皱 纹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
❖ (1)动力性皱纹线:系面部 表情肌收缩牵拉皮肤的结果。 表情肌收缩牵引皮肤形成与肌 纤维长轴相垂直的皮肤皱纹线。 该线一旦形成,即使此部表情 肌不收缩,皱纹线亦不会完全 消失。动力性皱纹线为老化的 征象。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 合称。
鼻下点:为鼻小柱与上唇的 连接点 7.口裂:为上下唇之间的横行 裂隙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 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9.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 横形凹陷。 10.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 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11.颏前点:为颏部最前点
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
❖ 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 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 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
❖ 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 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 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 所致。
❖ 3)鼻根纹:鼻根部,横向排列,为 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 4)眼睑纹:上睑纹中部垂直,内、 外侧部分别向内、外上方辐射;下睑 纹垂直方向或稍斜向外下,为环形眼 轮匝肌收缩所致。
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2018/11/1
重要关系3---腮腺边缘的重要结构
? 浅叶前缘 面N颧支、 面横A、 面N上颊支、 腮腺导管、 面N下颊支 下颌缘支
2018/11/1
重要关系3---腮腺边缘的重要结构
? 浅叶下端 下颌缘支及颈支、 下颌后V
2018/11/1
重要关系4----腮腺深叶的深面
? 腮腺床: 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 的深部血管、神经 (颈内AV 、第Ⅸ-Ⅻ对脑N) ? 骨性标志: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 面神经 ? 下颌后静脉 ? 颈外动脉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 面神经
后内上-腮腺-后向前越下颌后V颈外A 下颌支后-分两干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颞浅V腮腺前内-腮腺 与上颌V-合成下颌后V 分两支 前支与面V合成面总V 后支与耳后V合成颈外V
2018/11/1
显露面神经分支 —— ? 颞支—耳屏基部前 1-1.5cm
颞浅A前1cm-腮腺浅叶上缘出 ? 颧支:耳屏基部及耳垂前缘作一垂直线 耳垂下缘作垂线 -角分线-腮腺上、前缘出 耳垂下缘与眼外眦连线 -腮腺浅叶前缘 ? 颊支:腮腺导管上下 1cm咬肌筋膜上 ? 下颌缘支:下颌下缘 -面VA,浅面面N下颌缘支 下颌角 -下颌缘支 颈外V、下颌后 V- 下颌缘支 -主干 ? 颈支:腮腺浅端下缘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颈外动脉
甲状软骨上缘从颈总A分出 下颌后窝深面 下颌支中下1/3-腮腺前内面 耳后A-后内面 上颌A-前内面 颞浅A-上缘
纵行组 横行组 2018/11/1
2018/11/1
重要关系3---腮腺边缘的重要结构
? 浅叶前缘 面N颧支、 面横A、 面N上颊支、 腮腺导管、 面N下颊支 下颌缘支
2018/11/1
重要关系3---腮腺边缘的重要结构
? 浅叶下端 下颌缘支及颈支、 下颌后V
2018/11/1
重要关系4----腮腺深叶的深面
? 腮腺床: 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 的深部血管、神经 (颈内AV 、第Ⅸ-Ⅻ对脑N) ? 骨性标志: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 面神经 ? 下颌后静脉 ? 颈外动脉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 面神经
后内上-腮腺-后向前越下颌后V颈外A 下颌支后-分两干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颞浅V腮腺前内-腮腺 与上颌V-合成下颌后V 分两支 前支与面V合成面总V 后支与耳后V合成颈外V
2018/11/1
显露面神经分支 —— ? 颞支—耳屏基部前 1-1.5cm
颞浅A前1cm-腮腺浅叶上缘出 ? 颧支:耳屏基部及耳垂前缘作一垂直线 耳垂下缘作垂线 -角分线-腮腺上、前缘出 耳垂下缘与眼外眦连线 -腮腺浅叶前缘 ? 颊支:腮腺导管上下 1cm咬肌筋膜上 ? 下颌缘支:下颌下缘 -面VA,浅面面N下颌缘支 下颌角 -下颌缘支 颈外V、下颌后 V- 下颌缘支 -主干 ? 颈支:腮腺浅端下缘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颈外动脉
甲状软骨上缘从颈总A分出 下颌后窝深面 下颌支中下1/3-腮腺前内面 耳后A-后内面 上颌A-前内面 颞浅A-上缘
纵行组 横行组 2018/11/1
2018/11/1
局部解剖学面侧区课件
•21
腮腺咬肌区
o 境界: 上界:颧弓、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
o 主要结构:腮腺、咬肌;血管和神经。
•1
腮腺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
•2
腮腺分部
•3
腮腺管的毗邻及面神经的分支
T-temporal. Z-zygomatic. B-buccal. M-marginal. C-cervical.
•4
穿经腮腺的结构
•5
•6
•7
下颌后静脉
前支
后支
•8
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
颈外静脉
颈内静脉
•9
颈外动脉
颞浅动脉
面横动脉
茎突舌骨肌
•10
耳颞神经
•11
腮腺床
•12
咬肌
咬肌
•13
面侧深区
o 境界:颞下窝 o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
•15
颞下窝(第一层)
•16
颞下窝(第二层)
•17
上颌动脉
•18
•19
上颌动脉的变异
o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o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o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的关系
•20
下颌神经
o 8-颊神经 o 17-耳颞神经 o 9-舌神经 o 10-下牙槽神经
腮腺咬肌区
o 境界: 上界:颧弓、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
o 主要结构:腮腺、咬肌;血管和神经。
•1
腮腺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
•2
腮腺分部
•3
腮腺管的毗邻及面神经的分支
T-temporal. Z-zygomatic. B-buccal. M-marginal. C-cervical.
•4
穿经腮腺的结构
•5
•6
•7
下颌后静脉
前支
后支
•8
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
颈外静脉
颈内静脉
•9
颈外动脉
颞浅动脉
面横动脉
茎突舌骨肌
•10
耳颞神经
•11
腮腺床
•12
咬肌
咬肌
•13
面侧深区
o 境界:颞下窝 o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
•15
颞下窝(第一层)
•16
颞下窝(第二层)
•17
上颌动脉
•18
•19
上颌动脉的变异
o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o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o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的关系
•20
下颌神经
o 8-颊神经 o 17-耳颞神经 o 9-舌神经 o 10-下牙槽神经
2017局解头面部-PPT精品文档-文档资料
绪论
一、定义
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着 重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区域内结构和器官 的位置、毗邻,由浅入深的层次关系及 临床应用的科学,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 医学的桥梁。
分部:
研究人体各局部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层次毗邻与 临床应用的科学。
1) 头部 (Head) 2 )颈部 (Neck) 3)胸部 (Thorax) 4)腹部 (Abdomen) 5)盆部与会阴 (Pelvis and Perineum) 6)脊柱 (Vertebral region) 7)上肢 (Upper limb) 8)下肢 (Lower limb)
在腮腺内上行。因腮 腺病变受压时,产生 放射痛。
(6)咬肌 masseter muscle
起自颧弓下缘及 深面,止于下颌支的 外面。
后上部有腮腺浅 部,表面覆以咬肌筋 膜,浅面有面横动、 静脉、腮腺管、面神 经的颊支和下颌缘支 横过。
(二)面侧区深部 1.境界 即颞下窝区 顶:蝶骨大翼下面 底:下颌骨体下缘 前壁:上颌骨体后面 后壁:腮腺深部 外侧壁:下颌支 内侧壁:翼突外侧板,
下牙槽神经:在舌神经的后方,进入下颌管,分支至 下颌诸牙及下颌骨,出颏孔后为颏神经分布于下唇及 颏部皮肤,其中的肌支为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下颌舌 骨肌、二腹肌前腹。
(三)面部的间隙:
1. 咬肌间隙: 咬肌和下颌支外面骨膜之间的间隙,内有至咬肌的
血管和神经
2. 翼下颌间隙: 为翼内肌与下颌 支内面骨膜之间的间 隙,内有舌神经、下 牙槽动、静脉和神经 及下颌舌骨肌神经通 过。
(3)上颌动脉: 该动脉以翼外肌为标志分为3段。 第1段(下颌段):自起点至翼外肌下缘
下牙槽动脉:下颌骨、下颌牙及牙龈、颏部 分支 及下唇
脑膜中动脉
一、定义
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着 重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区域内结构和器官 的位置、毗邻,由浅入深的层次关系及 临床应用的科学,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 医学的桥梁。
分部:
研究人体各局部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层次毗邻与 临床应用的科学。
1) 头部 (Head) 2 )颈部 (Neck) 3)胸部 (Thorax) 4)腹部 (Abdomen) 5)盆部与会阴 (Pelvis and Perineum) 6)脊柱 (Vertebral region) 7)上肢 (Upper limb) 8)下肢 (Lower limb)
在腮腺内上行。因腮 腺病变受压时,产生 放射痛。
(6)咬肌 masseter muscle
起自颧弓下缘及 深面,止于下颌支的 外面。
后上部有腮腺浅 部,表面覆以咬肌筋 膜,浅面有面横动、 静脉、腮腺管、面神 经的颊支和下颌缘支 横过。
(二)面侧区深部 1.境界 即颞下窝区 顶:蝶骨大翼下面 底:下颌骨体下缘 前壁:上颌骨体后面 后壁:腮腺深部 外侧壁:下颌支 内侧壁:翼突外侧板,
下牙槽神经:在舌神经的后方,进入下颌管,分支至 下颌诸牙及下颌骨,出颏孔后为颏神经分布于下唇及 颏部皮肤,其中的肌支为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下颌舌 骨肌、二腹肌前腹。
(三)面部的间隙:
1. 咬肌间隙: 咬肌和下颌支外面骨膜之间的间隙,内有至咬肌的
血管和神经
2. 翼下颌间隙: 为翼内肌与下颌 支内面骨膜之间的间 隙,内有舌神经、下 牙槽动、静脉和神经 及下颌舌骨肌神经通 过。
(3)上颌动脉: 该动脉以翼外肌为标志分为3段。 第1段(下颌段):自起点至翼外肌下缘
下牙槽动脉:下颌骨、下颌牙及牙龈、颏部 分支 及下唇
脑膜中动脉
(局部解剖学)第一章、头部ppt课件
特 点
• 颅内外静脉间有吻合; • 无静脉瓣; • 挤压后易致血液逆流。
① 感染因子→面静脉→内眦静脉
感 →眼上静脉→海绵窦 染 ② 面静脉→面深静脉→翼丛→眼 途 下静脉、卵圆孔静脉丛及破裂孔 径 导血管→海绵窦
③ 三叉神经(Ⅴ)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④ 面神经(Ⅷ)
二、面侧区
(一)腮腺 咬肌区 (二)面侧 深区
局部解剖学教学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一章 头 部概述 面部 颅部
头部的概述
境界与分区 表面解剖 体表投影
一、境界与分区
头与颈的分界:
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枕外隆凸
头部的分区:
颅部: —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乳突连线
面部: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 眉弓 • 眶上切迹 • 眶下孔 • 颏孔 • 翼点 • 颧弓 • 乳突 • 枕外隆凸
浅筋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颊脂体
※ 皮纹
由弹性纤维、肌纤维和皮肤真 皮层相连而成
2、面部肌
3、血管、淋巴及神经
① 面动脉 ② 面静脉 ③ 三叉神经 ④ 面神经
① 面动脉
行程: 分支:颏下动脉
下唇动脉 上唇动脉 鼻外侧动脉 鼻背动脉
② 面静脉
☆ 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面静脉与翼丛的交通
“危险三角”
① 翼内、外肌
② 翼静脉丛
③ 上颌动脉
④ 下颌神经
三、面部的间隙
(一)咬肌间隙 (二)翼下颌间隙
(三)舌下间隙
(一)咬肌间隙
(二)翼下颌间隙
③ 舌下间隙
第三节 颅 部
一、额顶枕区 二、颞区的局解 三、颅底的局解
一、额顶枕区
局解头面部共78页
2) 下颌后静脉 retromandibular v.
前支与面静脉汇合,注入静内静脉;后支与耳后静 脉汇合,形成颈外静脉。
3) 颈外动脉 external carotid a. 在下颌后窝深方入 腮腺,行于下颌后静 脉的后内侧,至下颌 颈平面分为上颌动脉 和颞浅动脉。颞浅动 脉分出面横动脉。
4) 耳颞神经 auriculotemporal n.
系统解剖学: 组织 tissue 器官 organ 系统 system
局部解剖学:层次 stratification 毗邻 adjacent 临床 clinic
二、学习目的
通过局部解剖学的学习与实践操作:
1、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以理 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学习 与体会)
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思维的 能力,以达到适应临床应用的需要。
眶下动脉: 分布于上颌前 部牙、牙龈、牙 槽突等,
出眶下管后 分布于下睑及眶 下方的皮肤
(4)下颌神经
咀嚼肌神经:至咬肌、翼内、外肌、颞肌
颊神经:分布于颊粘膜、颊侧牙龈、颊部、口角皮肤、 耳颞神经:分布于颞区、外耳道、耳廓前部皮肤。
舌神经:在翼外 肌深面与鼓索会 合,行于下颌支 与翼内肌之间, 经舌骨舌肌浅面 至口底。分布于 舌前2/3及口底粘 膜、舌侧牙龈、 舌下腺和下颌下 腺等。
局部解剖学 Regional anatomy
解剖教研室 教师:何倩
绪论
一、定义
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着 重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区域内结构和器官 的位置、毗邻,由浅入深的层次关系及 临床应用的科学,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 医学的桥梁。
分部:
研究人体各局部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层次毗邻与 临床应用的科学。
2.面部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美貌人群眼、鼻、口裂等颜面主要结构具有高度对称 性,平均非对称率为5.37~1.61%。6个中线附近标志 点(鼻尖点,鼻下点,上、下唇突点,颏唇沟点,颏前点) 与中线的左、右位置偏移均很小(在±0.5mm以内)。 水平断面非对称率均<10%,其中鼻根点水平最低,颏 前点水平最高。越靠近面下部,非对称率有增加趋势。 男性水平断面非对称率>女性。颜面主要结构具有高度 对称性,但非绝对对称。
精选2021版课件
26
2.Langer皮肤裂线
1934年:Duputren用圆锥穿刺尸体皮肤时,其穿刺 口不呈圆形,而呈宽窄不一的线状裂缝,身体不同部位 其裂缝排列方向亦不相同。
尔后,Langer重复了Duputren的试验,绘出第一张 人体皮肤裂线图,并指出皮肤裂线的排列方向是与皮肤 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排列方向一致的。
4)眼睑纹:上睑纹中部垂直,内、外侧部 分别向内、外上方辐射;下睑纹垂直方向或 稍斜向外下,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致。
精选2021版课件
24
5)鱼尾纹:外眦附近,皱纹粗细不等,放 射状排列,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致。
6)鼻唇沟纹:构成鼻唇沟外侧缘,系上唇 外上方呈放射状排列的表情肌收缩所致。
7)颏纹:颏部,横向排列,是颏部肌收缩 所致。
3.内眦和外眦:分别为睑内侧联合和睑外侧联合处所成的 角。内眦钝圆形,外眦锐角形,外眦较内眦约高3~4mm,为 面部垂直比例作垂线的标志。
精选2021版课件
6
4.鼻根、鼻尖和鼻背:
5.鼻底和鼻孔:锥形外鼻之底称鼻底;鼻底上有左、 右卵圆形孔,称鼻孔或鼻前孔。
6.鼻小柱和鼻翼:两侧鼻前孔之间的隆嵴称鼻小柱; 鼻前孔外侧的隆起为鼻翼。
16.人中:上唇皮肤表面正中,由鼻小柱向下至唇 红缘的纵行浅沟称之。
精选2021版课件
26
2.Langer皮肤裂线
1934年:Duputren用圆锥穿刺尸体皮肤时,其穿刺 口不呈圆形,而呈宽窄不一的线状裂缝,身体不同部位 其裂缝排列方向亦不相同。
尔后,Langer重复了Duputren的试验,绘出第一张 人体皮肤裂线图,并指出皮肤裂线的排列方向是与皮肤 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排列方向一致的。
4)眼睑纹:上睑纹中部垂直,内、外侧部 分别向内、外上方辐射;下睑纹垂直方向或 稍斜向外下,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致。
精选2021版课件
24
5)鱼尾纹:外眦附近,皱纹粗细不等,放 射状排列,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致。
6)鼻唇沟纹:构成鼻唇沟外侧缘,系上唇 外上方呈放射状排列的表情肌收缩所致。
7)颏纹:颏部,横向排列,是颏部肌收缩 所致。
3.内眦和外眦:分别为睑内侧联合和睑外侧联合处所成的 角。内眦钝圆形,外眦锐角形,外眦较内眦约高3~4mm,为 面部垂直比例作垂线的标志。
精选2021版课件
6
4.鼻根、鼻尖和鼻背:
5.鼻底和鼻孔:锥形外鼻之底称鼻底;鼻底上有左、 右卵圆形孔,称鼻孔或鼻前孔。
6.鼻小柱和鼻翼:两侧鼻前孔之间的隆嵴称鼻小柱; 鼻前孔外侧的隆起为鼻翼。
16.人中:上唇皮肤表面正中,由鼻小柱向下至唇 红缘的纵行浅沟称之。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8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 合称。
鼻下点:为鼻小柱与上唇的 连接点 7.口裂:为上下唇之间的横行 裂隙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 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9.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 横形凹陷。 10.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 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11.颏前点:为颏部最前点
11
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
❖ 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 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 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
❖ 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 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 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 所致。
❖ 3)鼻根Biblioteka :鼻根部,横向排列,为 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 8)唇纹:位于上、下唇皮肤表面, 唇中部者呈垂直状,两侧者上、下唇 皱纹分别向外上或外下斜行,在口角 附近呈放射状排列。
❖ 9)颊纹:颊部,鼻唇沟纹外侧,略 与鼻唇沟纹平行。
13
(2)重力性皱纹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肌 肉松驰、骨萎缩和皮肤弹性减弱松弛下垂所 致。上睑部皮肤下垂形成“肿眼泡”;下睑 因眶隔萎缩、眶内脂肪疝出,使皮肤臃肿下 垂,形成“眼袋”。
面部为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是外形美的重 要代表区之一和敏感部位,在功能、形态及外观 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2
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
❖ 1.面部水平比例 指面部长度的比例,即三停, 又可分为:
❖ (1)大三停:沿眉间点、鼻下点作横线,可将 面部分成水平三等分。眼、鼻位于面中1/3,口 腔位于面下1/3。颅面畸形主要表现为面上1/3 及面中1/3比例失调;牙颌面畸形主要为面中 1/3及面下1/3比例异常。
口腔面颈部局部解剖学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 合称。
鼻下点:为鼻小柱与上唇的 连接点 7.口裂:为上下唇之间的横行 裂隙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 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9.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 横形凹陷。 10.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 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11.颏前点:为颏部最前点
11
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
❖ 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 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 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
❖ 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 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 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 所致。
❖ 3)鼻根Biblioteka :鼻根部,横向排列,为 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 8)唇纹:位于上、下唇皮肤表面, 唇中部者呈垂直状,两侧者上、下唇 皱纹分别向外上或外下斜行,在口角 附近呈放射状排列。
❖ 9)颊纹:颊部,鼻唇沟纹外侧,略 与鼻唇沟纹平行。
13
(2)重力性皱纹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肌 肉松驰、骨萎缩和皮肤弹性减弱松弛下垂所 致。上睑部皮肤下垂形成“肿眼泡”;下睑 因眶隔萎缩、眶内脂肪疝出,使皮肤臃肿下 垂,形成“眼袋”。
面部为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是外形美的重 要代表区之一和敏感部位,在功能、形态及外观 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2
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
❖ 1.面部水平比例 指面部长度的比例,即三停, 又可分为:
❖ (1)大三停:沿眉间点、鼻下点作横线,可将 面部分成水平三等分。眼、鼻位于面中1/3,口 腔位于面下1/3。颅面畸形主要表现为面上1/3 及面中1/3比例失调;牙颌面畸形主要为面中 1/3及面下1/3比例异常。
口腔面颈部局部解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部
福建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分区
眶区 鼻区 口区 面侧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浅层结构
皮肤与浅筋膜 面肌 血管、淋巴与神经:
(1)面动脉 (2)面静脉 (3)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 (4)Ⅴ、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面肌
面动脉
头颈部淋巴引流
颏下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
下颌神经
8-颊神经 17-耳颞神经 9-舌神经 10-下牙槽神经
面部间隙
感谢下 载
颈外侧深淋巴结
神经
Ⅴ1 Ⅴ2 Ⅴ3
Ⅶ
境界:颞下窝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面侧深区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
颞下窝(第一层)
颞下窝(第二层)
上颌动脉
上颌动脉的变异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的 关系
福建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分区
眶区 鼻区 口区 面侧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浅层结构
皮肤与浅筋膜 面肌 血管、淋巴与神经:
(1)面动脉 (2)面静脉 (3)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 (4)Ⅴ、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面肌
面动脉
头颈部淋巴引流
颏下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
下颌神经
8-颊神经 17-耳颞神经 9-舌神经 10-下牙槽神经
面部间隙
感谢下 载
颈外侧深淋巴结
神经
Ⅴ1 Ⅴ2 Ⅴ3
Ⅶ
境界:颞下窝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面侧深区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
颞下窝(第一层)
颞下窝(第二层)
上颌动脉
上颌动脉的变异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的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