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 第十九章 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
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
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1. 引言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利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来调整和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和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宏观调控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实现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两个方面来探讨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
2. 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整宏观经济总需求的一种政策工具。
其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来调节总需求,使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内。
2.1 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这种政策常常在经济衰退或经济增长低迷时期采取,以提高社会投资、消费和充分就业水平。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优点是能够直接刺激经济增长,加速就业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然而,过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增加经济波动。
2.2 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以减少总需求,控制通货膨胀。
紧缩性财政政策通常在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较大时采取,以遏制经济过热和通胀。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优点是能够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避免经济过热。
然而,过度紧缩的财政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增加失业率。
3. 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金融政策是指国家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利率和金融市场等手段来调整宏观经济总供求的一种政策工具。
其目标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
金融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消费和生产活动。
3.1 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目标,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的适度增长。
当经济增长较快,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缩减货币供应来收紧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和经济过热;当经济增长较慢,通货紧缩压力较大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来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财政与金融习题
《财政与金融》习题第一章财政概述一、关键词汇和概念财政社会公共需要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产品免费搭车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二、判断题1.财政孕育于社会剩余产品之中,伴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财政分配活动随之产生。
( )2.从财政产生、发展的整个历史看,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构成其全部活动历史。
( )3.充分就业就是指可就业人口全部实现就业,失业率为零。
( )4.公共产品有两个特征,即排他性和竞争性。
( )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
( )6.从经济与财政的关系看,低税负能够带来经济的繁荣。
( )三、选择题1.你认为下列哪些属于公共产品( )。
A.自然环境保护区B.路灯C.闭路电视节目D.公共电视节目2.下列属于纯粹公共产品的是A.公共汽车’B.高等教育C.国防设施D.高速公路3.市场机制存在缺陷,但是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市场机制的缺陷。
A.出现不完全竞争B.就业不充分C.物价不稳定D.不能提供公共产品4.财政最本质的内涵和特征是( )。
A.国家主体性B.财政分配的对象C.财政分配的目的D.以上全是5.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A.凯恩斯B.亚当·斯密C.马克思D.弗里德曼6.公共财政提供一致性服务是为了( )。
A.弥补市场失灵B.维护市场的公平与公正C.界定政府的参与程度D.加强法制7.在修建高速公路时,政府通过( )的方式体现出公共财政的非营利性。
A.招标B.贷款C.引进外资D.补贴8.调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可以( )。
A.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C.调节社会投资方向D.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9.财政具有收入分配职能,但是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财政收入分配的范围。
A.机关职工工资的调整B.国有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C.离退休人员工资的调整D.部队官兵津贴的调整10.为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财政运用的手段主要是( )。
宏 观 调 控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2.宏观调控的客体是宏观经济 ❖ 宏观经济是与微观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国民经济的
全局及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是社会再生产 的总量。它虽然不是国民经济的全部,却是国民经济中具 有决定意义的重要部分。 ❖ 微观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个体或局部,是社会再生产的个量。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对立的统一,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的有机结合,对国民经济有决定性作用:宏观经济的协调 发展是微观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 基础,只有组织好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的目标才能得以实 现。 ❖ 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就是对国民经济的全局及其重大经 济活动进行调控。
财政与金融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1.熨平“经济周期”需要实行宏观调控 ❖ 市场经济在其运行中具有周期性,只有当社会生产在总量和结构上满足了社会需
求时,经济过程才能正常进行下去,否则就会出现经济失衡和波动,造成经济资 源的浪费或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市场调节虽然能自发地发挥作用并实现社会供给 与社会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但是,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来恢复平衡,需要 经过较长时间的波动并伴有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这就要求政府最大限度地运用 各种手段熨平经济周期,以稳定经济。
财政与金融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4.我国具体国情决定需要实行宏观调控 ❖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
市场还是一个发育不足的市场。同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 金和资源相对短缺,地区和部门之间的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在这种 情况下,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要保证经济发 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更需要政府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等方面加强宏观调控。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强化练习题-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强化练习题-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单选题]1.在我国,具有人民币发行权的机构是()。
A.中国银行B.交通银行C.中国人民银行D.(江南博哥)国家外汇管理局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只有中央银行具有人民币发行权。
[单选题]2.下列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中,属于中央银行业务服务对象的是O。
A.居民个人B,工业企业C.商业银行D.社会团体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
[单选题]3.下列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储备货币的是()A.国外负债B.政府存款C.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D.发行债券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主要项目,包含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非金融机构存款。
[单选题]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更具有弹性和优越性的是()。
A.再贷款B.法定存款准备金C.公开市场操作D.再贴现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公开市场操作是比较灵活的金融调控工具。
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比较,公开市场操作政策更具有弹性和优越性。
[单选题]6.关于再贴现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配合,再贴现政策就无法发挥作用B.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弹性相对更大一些,作用力度相对更强C.再贴现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D.再贴现政策是否能够获得预期效果与商业银行是否主动配合有关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再贴现政策。
选项A错误,如果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配合,公开市场操作就无法发挥作用。
选项B错误,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相比,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要大一些,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
选项C错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
[单选题]7.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这种货币政策工具是()。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性质:《财政与金融》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涉及财政和金融两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知识。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现实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财政、金融现象;对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采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做出科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经济活动的认知能力。
任务: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财政学、金融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体系,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国家税收和国债,货币、利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流通,货币需求和供给,通货膨胀等内容;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组合,共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实现政策目标。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一)教学目标《财政与金融》主要讲授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家税收、货币、利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流通、通货膨胀等内容。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国家的基本财政状况、主要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以及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掌握财政学和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和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实经济和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具体的实践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财政支出的范围、财政收入的构成与形式、货币和信用,理解税收原理、税制、中国现行的主要税种、金融机构体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财政与金融的概念、基本理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其方法、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组合。
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如下: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财政学、金融学基本理论与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财政金融宏观政策体系,具备管理类各专业相关岗位工作要求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2: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财政学、金融学基本原理,对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金融现象与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
课程描述
课程描述第一学年上半学期(2011.9-2012.1)1.经济数学课程基本内容学习了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和不定积分。
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数学的基本素养,渗透了现代数学语言,从解题方法的唯一性解放出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解答答案的唯一性。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开始,详细讲解了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输入法、磁盘管理与维护;常用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全面系统的掌握了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打下基础。
3.大学体育-1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动作基本要领,为提高体育意识,增强身体素质,培养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兴趣和爱好打下基础。
4.大学英语-1课程的基本内容学习生词和语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写能力,在课后展开一些口语活动,不断进行口语交流,提高英语水平。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课程的基本内容从课本上学习基本的人文组织教育,培养良好的人生观,社会责任心,学习基本的法律制度。
6.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基本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解各种财经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结合各种实际范文,帮助学员掌握写作模式和要点,强化写作能力,省时省力地写出商务文件7.形势与政策(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8.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论财政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作用
论财政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作用内容提要:财政实现宏观调控职能要靠具体的政策手段,这些政策手段主要包括政府预算、税收、公债、财政支出和财政投融资等五大类,不同的财政政策手段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这在西方教科书上有较多的论述,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来说需要从实践角度重新认识财政手段的特性和功能。
关键词:财政手段宏观调控作用财政宏观调控是指利用财政政策工具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整套政策措施体系。
近年来,我国财政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推进各项改革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多种,正确认识各自的特点与作用机理,并合理搭配使用,对于有效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至关重要。
一、政府预算政府预算,也称国家预算,具有直接调控、调节力度强的特点,是我国财政收支的基本计划,通常以一年作为预算期间。
政府预算直接贯彻政府意图,其收支规模、结构以及收支的对应关系制约和影响着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首先,从预算规模看,政府预算规模的大小反映社会财富向政府转移的比例。
其次,从预算结构看,政府预算的结构以及收支平衡关系反映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
通过政府预算进行宏观调控主要采取逆周期方法,具体运用赤字预算和盈余预算这两种预算形态来实现调节作用,即经济萧条、有效需求不足时采取赤字预算,而经济过热、需求膨胀时宜采取盈余预算手段。
从作用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政府通过预算收支规模的变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其次,通过调整政府预算支出的结构,调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比例关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再次,可通过政府预算手段促进社会分配公平。
近年来,政府预算作为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金融危机后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主要通过政府预算支出的方式运作实施。
二、税收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集经济、法律和行政特性于一身,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约束力。
《财政与宏观调控》课件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影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区域政策
针对不同地区采取的差异化政策措施,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感谢观看
THANKS
财政的本质是分配,通过分配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国家预算
01
国家预算是财政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两个方面。预算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国有资产收益等;预算支出主要用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的经费和建设支出。
财政收入
02
财政收入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通过税收、国有资产收益等方式取得的收入。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基础,也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障。
《财政与宏观调控》ppt课件
CATALOGUE
目录
财政概述财政政策宏观调控财政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我国财政与宏观调控的实践
01
财政概述
财政定义: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的活动。
财政的分配依据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决定了财政分配的优先权和强制性。
财政的主体是国家,国家通过财政参与社会产品的定量分析,如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判断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政策提供依据。
评估方法
04
财政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就业水平
国际经济环境
01
02
03
04
经济增长状况直接影响税收收入和政府支出,进而影响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和实现社会公平。这些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制约的关系,政府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
财政与金融习题
单选题1.公共财政以满足( C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A.国家需要B.国有企业需要C.社会公共需要D.每个公民需要2. 公共财政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 B )领域。
A.市场有效B.市场失效C.工业生产领域D.商贸生产领域3.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B )。
A.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B.经济发展水平C.兼顾国家、企业、个人间的利益关系D.财政支出需要】4.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属于财政( D )职能的范畴。
A.资源配置B.经济稳定C.经济发展D.收入分配5.下列能够保持各项财政收支指标连续性的是( C )。
A.年度预算B.多年预算C.增量预算D.零基预算6.我国将财政支出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教育等支出,是按照( A )划分的。
A.支出功能B.支出部门C.支出经济性质D.支出具体用途7.财政支出绝对规模通常按(C )计算的财政支出的加总来反映。
*A.不变价格 B.上年价格C.当年价格 D.预期价格8.国家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A )。
A. 税收B.国有资产收益C.债务收入D.收费收入9.将税种划分为( B ),是按税负转嫁与否进行的划分。
A.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B.直接税与间接税C.中央税与地方税D.从量税与从价税10.将税种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和财产税类,是按税种的(D)划分的。
A. 征收权限B.税负是否转嫁C.收入归属级次D. 征税对象-11.我国税收收入中的主体税种是( B )。
A. 所得税B.流转税C. 资源税D.财产税12.同业拆借市场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C )。
A.一年B.半年C.四个月D.一个月13.金融机构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是( C )。
A.支付中介B.创造信用工具C.信用中介D.金融工具14.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享有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因此它是( D )。
(A.政府的银行B.垄断的银行C.银行的银行D.发行的银行15.对我国期货结算机构进行监管的金融监管机构是(A )。
财政与金融课件第八章财政金融的的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商业银行必须存入中 央银行的存款比例,影响 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
基准利率
中央银行调整商业银行的 存贷款利率,影响市场利 率水平。
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 政府债券,调节市场货币 供应量。
货币政策目标
01
02
03
04
稳定物价
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 平的稳定。
宏观调控效果的实证分析
历史数据分析
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分析不同宏观调控政策对经 济增长、物价、就业等指标的影响。
案例研究
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特定宏观调控政策的实 施效果和问题。
ABCD
计量经济学模型
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评估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对 经济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性。
国际经验比较
借鉴国际经验,比较不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优 劣和效果。
总结词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用于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手段,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 作等。
详细描述
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例缴存的资金,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商业银 行的信贷规模。基准利率是中央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限或下限,调整基准利率可以影响市场利率水 平。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总结词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总需求、通货膨胀和就业等方面。
详细描述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决策,进而影响总需求。 同时,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维护物价稳定。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市场 利率水平,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个人的购房成本,进而影响就业状况。
宏观调控法
▪ 2、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 1)合法性原则:从实体和程序法两方面保障依法调控 ▪ 2)尊重市场原则:这是处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原则 ▪ 尊重和符合公平竞争、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为市场主体创造一
个安全、有序、宽松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秩序;善于利用利润平均 化规律分配社会财富;善于利用‘‘经济人”规律调控市场行为。 ▪ 3)适度调控原则 ▪ 3、宏观调控法的构成 ▪ 1)计划法、产业政策法 ▪ 2)财政(税收)法、金融法 ▪ 3)国有资产法 ▪ 4)对外贸易法
▪ 五、政府采购法
▪ (一)政府采购概述
政府部门为 进行政务活动或为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最终消费需要, 以来源于财政拨款的资金,按法定的方式和程序,以 购买者的身份从国内、国外市场购买所需货物、工程 和服务的行为。
▪ 与民间采购相比,政府采购具有以下特点:
总结,是国家宏观调控管理预算活动的最后一道程序。 ▪ 决算必须按照规定编制决算草案,提请国家权力机关审
查和批准后方可生效。 ▪ (八)法律监督和违法责任 ▪ 各级政府应当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两次向本级人大或
者人大常委会做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 四、国债法
▪ (一)国债和国债法的概念
▪ 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举借的各种债务的总称。具体说它是指中央 政府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借款的方法,来募集一部分 财政资金,以满足其行使职能的需要,当债券到期时,国家则必 须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
▪ 二、宏观调控法的制度要素
▪ 宏观调控法旨在为宏观调控权的行使、宏观调控行为的适用等 设置法定的规则。
▪ (一)调控主体 ▪ 1、宏观调控权的纵向配置——中央与地方 ▪ 地方政府有没有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 ▪ 缺乏相应的信息条件;地方政府自身的利益结构与导向,决定
财政与金融财政金融宏观调控PPT学习教案
第14页/共34页
4、补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
(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 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
第15页/共34页
五、财政政策的工具
1、财政预算 2、税收 3、国债 4、公共支出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5、政府投资
调节作用的表现: 1、排挤效应 2、货币效应 3、收入效应
第32页/共34页
政府投资
投资项目的选择: 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
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产业、公共设施、新兴 的高科技主导产业。
第33页/共3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4页/共34页
第16页/共34页
1998年启动积极财政政策
(1)定向募集2700亿元特种国债注入国有商 业银行补充其资本金,为稳健性货币政策的 实施奠定优化的资产结构基础;
(2)增发1000亿元国债定向用于公共工程建 设投资,并希望由此带动1000亿元银行配套 贷款的发放,以扩大投资需求;
(3)增大中央财政预算赤字规模,从1998年 初计划的650亿元扩大到1050亿元,以加大政 府支出来扩大社会需求;
3%
第21页/共34页
调整项目
税目(含子目) 小汽车
税率 (单位 税额)
1.乘用车。 (1)气缸容量(排气量,下同)在1.5升(含)以下的 3%
(2)气缸容量在1.5升以上至2.0升(含)的
5%
(3)气缸容量在2.0升以上至2.5升(含)的
9%
(4)气缸容量在2.5升以上至3.0升(含)的
12%
(5)气缸容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的
财政与金融知识点总结
财政与金融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财政总论1、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以国家为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集中化分配关系。
理解:(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因为市场自身存在缺陷,所以需要政府进行调控。
但是政府要坚持适度原则,合理处理与市场的关系。
财政收入和支出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对市场的调控程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正确处理自己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包括:其一,政府应当创造硬件和软件条件,形成各种各样的市场。
其二,制定好的规则并且严格执行这些规则,形成公平竞争,才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三,用市场化的方式配置自然和社会资源。
其四,宏观调控市场。
当市场失灵,市场自身的自净能力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政府就有必要干预市场、调控市场。
调控的方法合法、市场化。
学会用市场的方法、用法律的方法来调控市场。
其五,做诚信政府。
面对市场,政府应当讲信用,应该在市场中让老百姓意识到政府是言必信、行必果的。
3、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通过对现有的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及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收入分配职能只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产生后通过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主要手段:【1】明确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加强税收调节;【3】通过转移性支出。
(3)稳定和发展职能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以至于达到充分就业,并实现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4、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洛仑兹曲线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财政与金融名词解释2010
政与金融名词解释2010-01-12 19:561、税收饶让亦称"虚拟抵免"和"饶让抵免"。
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在国外得到减免税优惠的那一部分,视同已经缴纳,同样给予税收抵免待遇不再按居住国税法规定的税率予以补征2、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不相应地获得商品和劳务3、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指由金融公司或某些信用较高的企业开出的无担保短期票据.商业票据的可靠程度依赖于发行企业的信用程度,可以背书转让,但一般不能向银行贴现。
4、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和购买力总量1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规费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3金融工具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证明债务人的义务和债权人权利的证书,称为金融工具。
4 保证贷款保证贷款指贷款人按《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本息时,按规定承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
5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一般包括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形式.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①与价格升降紧密联系;②它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也是经济利益的一种再分配,其结果必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③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即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
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
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
逾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帐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
法定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这部分资金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
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工具,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的基本情况(一)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宏观调控。
1978年到1992年,我国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
这期间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好发展,市场微观主体逐渐形成,市场机制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政府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同时,运用财政政策工具调控经济,为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探索运用财政政策工具调控经济运行。
1978-1992年,针对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三个较明显过热阶段,我国政府分别进行了相应的经济调整,采取的财政措施主要是:积极增加财政收入,发行国库券筹集收入;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搞好财政综合平衡;合理控制投资需求和社会消费需求,严格管理社会集团消费;调整支出结构,增加重点投入;制定促进出口的税收政策,实施税利分流;实行分级包干财政体制,改革政府间财政关系;整顿财税秩序,大力推进以法治税等。
经过这三次调控,基本上都实现了物价稳定、财政收支平衡、信贷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由于当时经济的商品化和货币化程度还不高,各种政策工具尚不完善,政策措施仍较多地采取行政手段和直接调控方式。
这种调控在短期内收效明显,但也容易造成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过快、降幅过大的局面。
二是开始发挥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先后多次改革税收制度。
1983年开始第一步"利改税",1984年以第二步"利改税"为契机对工商税制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革,逐步形成了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复合税制,初步规范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增强了税收调节经济的功能作用。
1988年开征特别消费税等新税种,运用税收政策调控经济,以遏制需求过旺、防止经济过热。
三是开始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1978年以后,我国银行存款不断增加,资本市场逐步发育,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开始建立,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渠道不断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一般性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二)再贴现政策 (三)公开市场业务 俗称“三大法宝”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 货币政策从运用政策工具到实现最终目标 之间的作用过程,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 制。
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2.存款准备率 3.再贴现率
操作目标
1.基础货币 2.银行准备全; ② 保障投资者和存款人的利益; ③ 维护信用秩序、维护金融稳定; ④ 维护金融体系公平、有效的竞争。
二、金融监管体制 四种模式: ① “一线一头”体制 ② “双线多头”体制 ③ “一线多头”体制 ④ 完全由中央银以外的专门机构履行金融监
管职责的体制
三、金融监管的内容 (一)市场准入和退出的监管 (二)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监管 (三)对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管 (四)对金融机构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罚 (五)对国际银行业的监管
四、存款保险制度
• 由官方或半官方(行业协会参与)举办的 特种机构,对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 吸收的存款承担保险义务的一种制度安排。
中介目标
1.货币供应量 2.银行信贷规模 3.长期利率 4.汇率
最终目标
1.稳定物价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一)两种政策作用的机制不同 (二)两种政策在调节社会需求方面的作用和力
度不同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 (一)主辅关系 (二)搭配方式
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
➢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地发展。 ➢保证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 ➢保证市场物价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保证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财政、信贷平衡对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 要作用
• 社会总供求的均衡,要依赖货币供求的均 衡;而货币均衡的实现,关键又在于财政、 信贷的平衡。
① 紧的货币政策与紧的财政政策搭配,即 “双紧”政策。
② 松的货币政策与松的财政政策搭配,即 “双松”的政策。
③ 松的货币政策与紧的财政政策搭配。 ④ 紧的货币政策与松的财政政策搭配。
第五节 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的意义 • 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主管机关依法对
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的简 称。 •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首先与金融业的特殊 性相联系。 •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还与金融业的高风险 性相联系。
存款+现金发行=贷款 存贷差额:贷款—存款=现金发行
存款+必要的现金发行=贷款 真实存款+必要的现金发行=必要的贷款
三、信用膨胀与信用萎缩
• 信用膨胀,指银行信用提供的货币量,超 过国民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要量而产生的 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
• 信用萎缩是指贷款太少,落后于国民经济 发展对贷款的需要。
• 社会总供求中的“供”,指商品劳务的可 供量,由商品劳务的数量和市场价格两个 因素所决定。社会总供求中的“求”,指 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形成的需求。
• 财政、信贷对社会总供求均衡的作用,不 仅仅体现总量上,还体现在结构上。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目标 (一)稳定物价 (二)经济增长 (三)充分就业 (四)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节 财政、信贷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一、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 社会总供给,通常指一定时期(如1年)一个 国家或地区提供的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商品 和服务总量,包括本国或本地区生产活动 提供的商品和劳务、进口的国外商品和输 入的国外劳务等。
•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如1年)一国或 地区发生的商品和劳务购买的总量,其中 包括居民消费者购买、企业购买、政府购 买和出口等。
第十九章 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
学习目的
• 了解信贷收支平衡的含义和实现信贷收支 平衡的主要对策,进一步理解信用膨胀和 信用萎缩的特点及其对实现信贷平衡的负 面作用;
• 了解财政平衡、信贷平衡和社会总供求平 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财政、信贷平衡, 对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作用;
• 掌握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货币政策的 传导机制,进而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相互配合的必要性和相互配合的方式;
• 了解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金融监管的体制, 深入理解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以及存款 保险制度的功能。
第一节 信贷收支平衡
一、信贷收支的构成
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报表(人民币部分)
2005年9月
单位:亿元
二、信贷收支平衡 • 是指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与信贷资金运用相
协调的对比关系。 一是收大于支,称为信贷收支的存差; 二是支大于收,称为信贷收支的贷差; 三是收支大致相等,即信贷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