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明的成语典故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成语故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成语故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的文化之一,其中成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通过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通过介绍四个典型的成语故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画龙点睛古时候,有一位叫状元的画家,画龙的手法非常熟练,但是每幅画总是缺少生动的龙眼。

他非常苦恼,但找遍了整个江湖,也没有一个人能告诉他如何画出栩栩如生的龙眼。

终于,在长途旅行中,他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

老人告诉他,只有真正懂得龙的人才能画出真实的龙眼。

状元由此明白,要想画出栩栩如生的龙,需要真正理解和感受龙的灵气和特点。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画龙点睛”背后的故事。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某个事物中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能突出事物特征的一点。

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特点。

二、亡羊补牢古时候,有个农夫把羊群放在山上吃草。

可是有一天,他不小心把羊圈门打开,一只羊逃了出去。

农夫没有追赶,而是继续将其他的羊赶回羊圈。

当天晚上,他意识到要是不去找回那只逃走的羊,它会有生病,饿死或者被野兽吃掉。

因此,他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找那只逃走的羊,并且找到了。

他把它带回了家,修好了羊圈。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亡羊补牢”的含义,就是指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后悔。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注重责任心和预见性的价值观。

三、杯弓蛇影古时候,有个人拿弓射箭,射到了一条蛇。

他为了留念,将箭扔在了地上,去拿酒杯,意外地看到了箭的倒影。

他吓得逃走了。

从那以后,他看到酒杯的倒影就变得非常害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时刻警惕自己的想象和判断是否真实可信。

成语“杯弓蛇影”就是通过这个故事形成的。

这个成语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注重理性思考和警惕心理的价值观。

四、守株待兔古时候,有个农夫一直在田里劳作,忽然看到一只兔子撞在了田地中的一根柱子上,掉倒了下来。

体现传统美德的成语典故

体现传统美德的成语典故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璀璨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成语典故。

这些成语典故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我们今天学习和传承的重要内容。

一、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成语典故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一样,对待别人的父母和孩子,体现了尊重长辈、关爱下一代的价值观。

二、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成语典故是“一诺千金”。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一句话的价值相当于一千两黄金,比喻说话算数、守信用。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要尽力履行。

三、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成语典故是“勤俭持家”。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家庭要勤俭节约,才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四、爱国敬业爱国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成语典故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要尽心尽力地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即使到死也不停止。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爱国敬业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也是一个人应有的职业操守。

五、团结友爱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成语典故是“众志成城”。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众人一心,就能形成坚不可摧的力量。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团结友爱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精神。

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六、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成语典故是“程门立雪”。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学生尊敬老师,为了求学不惜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等待。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尊师重道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只有尊敬老师,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

七、谦虚谨慎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成语典故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不断进步,而骄傲自满则会导致落后。

形容文明有礼的典故

形容文明有礼的典故

形容文明有礼的典故
形容文明有礼的典故有很多,以下列举两个:
1.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从小就懂得谦让有礼,知道尊重长辈和兄弟姐妹。

有一次,家里吃梨,孔融主动挑选了一个最小的梨,而把大的梨留给自己的哥哥。

他的父亲看到这一幕,非常高兴,便问孔融为什么不吃大的梨。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的梨留给哥哥吃。

”他的父亲听了非常赞赏他的行为,认为他懂得尊敬长辈和爱护兄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有一天,杨时和游酢来到程家拜访程颐,请求程颐收他们为弟子。

当时,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没有立即回答他们。

杨时和游酢只好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待。

不料,此时外面开始下雪,而且越下越大。

但杨时和游酢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等待。

直到雪下到一尺多深时,程颐才醒来。

他看到杨时和游酢仍然恭敬地站在一旁,非常感动,于是收他们为弟子。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形容尊师重道、恭敬有礼的典故。

以上两个典故都强调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即尊重他人、谦让有礼、恭敬有加。

这些品质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中华传统美德成语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成语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成语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寓意,向人们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观念。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流传久远,而且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经典的中华传统美德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一,以德报怨。

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贤臣。

他性情温和,待人宽厚,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次,有人恶意诬陷孟尝君,向国君告发他谋反。

国君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孟尝君。

孟尝君被押至刑场,面对即将处死的命运,他仍然保持着宽容和仁爱的态度。

在即将被处死的时刻,他深情地对国君说,“臣虽将死,但愿陛下能够明察善恶,不要因为一时的谗言而误伤忠良。

”国君被孟尝君的忠诚和仁德所感动,立刻下令释放了他。

孟尝君以德报怨的故事,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

成语故事二,守株待兔。

相传,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个名叫柳下惠的农夫。

某日,他在田间劳作时,看到一只兔子撞到了一棵树上,当场毙命。

柳下惠便高兴地守在那棵树下,等待着下一只兔子也会撞到同一棵树上。

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柳下惠一直都没有等到第二只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株待兔是一种盲目的等待,成功需要我们主动去争取,而不是等待奇迹的出现。

成语故事三,画蛇添足。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位画师被人请去画一幅蛇的画。

他画得栩栩如生,十分逼真。

然而,当他画完之后,他又在蛇的画上加上了四只脚。

人们看到后都感到奇怪,觉得这是画蛇添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做事要有度,过分的追求完美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成语故事四,杞人忧天。

相传,杞国有一个人,他整日忧虑天塌下来。

有人问他为什么整天忧心忡忡,他说,“天塌下来,我会被砸死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忧虑是没有根据的,杞人忧天的故事成为人们警示盲目恐惧的典范。

以上就是一些中华传统美德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观念,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于描写“文明礼仪”的四字成语大全

关于描写“文明礼仪”的四字成语大全

关于描写“文明礼仪”的四字成语大全少条失教===谓没规矩,无教养。

卑辞重币===卑:谦恭;重:厚;币:礼物。

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

形容对人有所求。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随乡入乡===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个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

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合。

先来后到===按照来到的先后确定次序。

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

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币重言甘===礼物丰厚,言辞好听。

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

秀才人情===旧时秀才多数贫穷,遇有人情往来,无力购买礼物,只得裁纸写信。

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

”一般表示送的礼过于微薄。

草庐三顾===顾:拜访。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斗酒只鸡===一斗酒一只鸡,指简便酒食。

以鸡和酒祭奠亡友亲疏贵贱===指亲密、疏远、富贵、贫贱的种种关系。

形容地位和关系不同的众人。

扫榻以待===榻:床。

把床打扫干净等待客人到来。

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宾至如归===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

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

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知书达礼===知、达:懂得。

有文化,懂礼貌。

形容有教养。

来而不往非礼也===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截发留宾===晋陶侃少家贫。

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

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后以“截发留宾”为贤母好客的典故。

来者不拒===对于有所求而来的人或送上门来的东西概不拒绝。

礼尚往来===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古代礼仪成语故事

古代礼仪成语故事

古代礼仪成语故事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下面是整理的古代礼仪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古代礼仪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

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古代礼仪成语故事: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有关于文明礼仪的四字成语词语大全

有关于文明礼仪的四字成语词语大全

有关于文明礼仪的四字成语词语大全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随乡入俗===见随乡入乡。

礼尚往来==:=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虚位以待==:=留着位置等待。

截发留宾===晋陶侃少家贫。

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

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后以截发留宾为贤母好客的典故。

卑辞厚礼===卑:谦抑。

指言辞谦逊,礼物丰厚礼义廉耻===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

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打恭作揖===旧时礼节,弯身抱拳,上下摆动,表示恭敬。

少条失教===谓没规矩,无教养。

先来后到===按照来到的先后确定次序。

千里鹅毛===比喻情深义重的微小礼品。

卑辞重币===卑:谦恭;重:厚;币:礼物。

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

形容对人有所求。

来者不拒===对于有所求而来的人或送上门来的东西概不拒随乡入乡===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

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

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繁文缛节===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

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

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投木报琼===《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

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秀才人情===旧时秀才多数贫穷,遇有人情往来,无力购买礼物,只得裁纸写信。

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

一般表示送的礼过于微薄下逐客令===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

入境问禁===境:国境;禁:禁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

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不卑不亢===卑:低、自卑;亢:高傲。

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 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知书达礼===知、达:懂得。

文明礼仪成语

文明礼仪成语

彬彬有礼谦虚谨慎谦恭下士敬贤礼士竭诚相待克恭克顺门不停宾情礼兼到屈高就下屈己待人扫榻以迎泰而不骄温恭自虚温柔敦厚洗耳恭听相敬如宾虚己以听虚左以待戒骄戒躁自知之明平易近人谦谦君子仁者爱人父慈子孝与人为善虚席以待屈尊敬贤婉婉有仪温文尔雅以礼相待执经叩问不骄不躁善气迎人谦和好礼礼尚往来扫径以待温恭直谅文质彬彬虚怀若谷忠信乐易礼贤下士礼让三先推心置腹不矜不伐篇二: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

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

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

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

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

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关于礼仪的成语典故

关于礼仪的成语典故

关于礼仪的成语典故一、礼之用,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出自《论语》,意思是礼仪的运用,以和谐为贵。

它强调了礼仪的价值在于促进和谐与团结,而不是引发冲突。

这个成语典故教导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应注重和谐与团结,以和为贵。

二、孔融让梨,礼之先“孔融让梨”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它讲述了孔融四岁时,将大梨让给哥哥们,自己吃小梨的故事。

这个故事传达了礼让和尊重他人的精神,是礼仪之先的典范。

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尊重和礼让的重视。

三、温良恭俭让,礼之本“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提出的君子人格的五项标准,也是礼仪之本。

其中,“温”指温和、慈善;“良”指善良、有道德;“恭”指恭敬、庄重;“俭”指节俭、不奢侈;“让”指谦让、宽容。

这五个方面体现了礼仪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塑造良好个人形象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必备素质。

四、礼尚往来,情深维茂“礼尚往来,情深维茂”出自《礼记》,意思是礼仪的交往是相互的,感情的深厚在于维系。

这个成语典故强调了人际交往中礼仪和情感的重要性。

通过互赠礼物、互相帮助等方式,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这种交往方式也是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礼乐之大,以治国“礼乐之大,以治国”出自《礼记》,意思是礼仪和音乐在治理国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个成语典故强调了礼仪和音乐对于社会秩序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制定和执行礼仪规范,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而音乐则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因此,以礼仪和音乐来治理国家是必要的。

六、谦受益满招损,礼之常“谦受益满招损”是一句流传千年的名言,它意味着谦虚使人受益,自满则会导致损失。

这个成语典故教导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同时也要避免自满情绪,保持开放的心态。

这也是传统礼仪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七、一登龙门身价百倍,礼之重“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是一句成语,意思是在礼仪场合表现出色,会让自己身价倍增。

文明礼仪成语故事

文明礼仪成语故事

《采访文明礼仪》1.小老鼠的故事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

“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在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

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2.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

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3.名人礼仪故事:张良拜师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中华传统美德的成语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成语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成语故事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成语作为汉语中的珍贵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含义和智慧。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几个中华传统美德的成语故事。

第一个是“以德报怨”。

相传,战国时期,梁国有个叫桓魋的小人,对人狠毒、心胸狭窄。

有一天,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位善良的老人。

桓魋恶意挑衅老人,甚至试图杀害他。

然而,老人并没有还手,而是不断以善待来化解桓魋的恶意。

最终,桓魋深感愧疚,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并成为了一位好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意和宽容是解决矛盾的秘诀,以德报怨可以改变他人的心态,传承美德。

第二个是“和气生财”。

古时候,中国有个富有的商人叫朱欧。

他与人做生意时,总是待人和气,乐于助人。

一次,他路过一个贫穷的村庄,看到村民生活困苦,于是他决定捐赠一批粮食和衣物。

没想到,村民们深感感激,不仅成为了他的长期客户,还推荐他给其他人做生意,最终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待人和气、乐于助人不仅能带来财富,更能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个是“勤俭持家”。

故事发生在晋代,南阳有位穷书生叫吴起。

他出身贫寒,但他却非常勤奋和节约,因此衣食无忧。

有一次,吴起赴京参加考试,路上遇到了一位被饿得奄奄一息的老人,于是他将自己所有的粮食都分给了老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劳和节约是积累财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表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仁爱之心。

以上是几个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成语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传递了中国人心中珍视的美德观念,更激励着我们时刻保持善良、宽容、勤奋、节俭的行为方式,成为社会的和谐建设者和美德传承的先驱。

古代礼仪成语小故事

古代礼仪成语小故事

古代礼仪成语小故事
古代礼仪成语小故事有:
1、礼贤下士:
这个成语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

书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对大臣们说:“我少年时候,从太原起兵,转战四方,横行天下,打了不少胜仗。

我亲自指挥,打败了老对手窦建德,消灭了割据的郑、夏两个政权。

后来又挺进洛阳,收复失地。

我那些英勇善战的部将,也都身经百战,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

现在天下太平,我想从你们的子弟中,挑选人才,亲自教导他们。

让他们学习兵法,成为将才。

这样,我死后还能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大唐的疆土。


2、礼崩乐坏: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阳货》。

书中记载,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一起讨论礼乐的问题。

孔子说:“这些年周朝的礼乐制度崩溃了,我所听说的礼乐制度已经不完全了。

现在社会上的人对待丧事很草率,根本不讲求礼节。

我看哪,这些礼节还是应该讲究的。


3、礼尚往来: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曲礼上》。

书中记载,“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意思是说,礼是崇尚相互往来的。

彼此之间没有往来,就不能算是礼了;彼此之间没有回应,也不能算是礼了。

以上就是古代礼仪成语小故事的两个例子。

这些故事都强调了礼
仪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礼仪、尊重他人。

与礼仪相关的成语故事

与礼仪相关的成语故事

与礼仪相关的成语故事
有很多与礼仪相关的成语故事,以下是一些例子:
1、礼贤下士: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讲的是刘备在荆州时,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三次去拜访隐士司马徽。

每次去,司马徽都避而不见,但刘备并未放弃,最终他的诚意感动了司马徽,得到了司马徽的帮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人,以礼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2、礼崩乐坏:这个成语出自《论语》,讲的是孔子对当时社会礼乐制度破坏的感叹。

在古代社会中,礼乐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然而,当时的社会出现了很多不遵守礼乐制度的行为,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遵守社会规范和礼仪制度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至关重要。

3、礼尚往来:这个成语出自《礼记》,讲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应该以礼相待,以对方的好意回报对方的好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懂得感恩和回报,以善意和尊重对待他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知书达礼: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有文化、懂礼仪、有修养。

这个成语出自古代的《论语》等经典著作,强调了文化知识和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5、礼让为国: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在国家利益面前表现出的谦让和礼让精神。

这个成语出自古代的《论语》等经典著作,强调了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以上是与礼仪相关的成语故事的一些例子,这些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人、以礼待人,遵守社会规范和礼仪制度,懂得感恩和回报,以及在国家利益面前要表现出谦让和礼让精神。

中国古代文化成语故事典故(8篇)

中国古代文化成语故事典故(8篇)

中国古代文化成语故事典故(8篇)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古代文化成语故事典故1[不耻下问]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不断搜刮钱财,发动战争,压迫百姓和奴隶。

周厉王即位后,对百姓和奴隶的剥削压迫更重。

他贪财好利,独占山林川泽,不许百姓打猎、砍柴、捕鱼,还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行,谁议论他,他就把谁杀死。

人民忍无可忍,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

眼看周王朝政权摇摇欲坠,关心国家的大臣都很痛心。

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极力劝谏周厉王改变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国家。

可是周厉王不听,一些权臣也嘲笑凡伯,说他昏庸无能,不识时务。

凡伯非常气愤,挥笔写了一首长诗,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

这首诗很长,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上天正在逞威肆虐,不要这样盲目快乐。

老夫我一片诚意,小子们却是骄傲自得。

我进谏的并非老昏之言,你们反倒拿来取笑戏谑。

你们的气焰炽盛如火,真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这首诗的内容,是劝说周厉王千万别把忧患当做儿戏,应趁它还没有全面爆发的时候尽力防止它。

若是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病重一样无法治愈了。

后来的势态果然不出凡伯所料,国都的平民和奴隶们拿起武器,冲进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走。

西周从此衰落下去,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后来,人们就用“不可救药”来形容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或比喻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中国古代文化成语故事典故2[抛砖引玉]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名叫赵嘏(ɡǔ)。

他的诗写得很有特色,连著名的大诗人杜牧也十分欣赏。

因为赵嘏曾在一首诗中写出“长笛一声人倚楼”的佳句,所以他又被人称为“赵倚楼”。

有关于文明礼仪的四字成语词语大全

有关于文明礼仪的四字成语词语大全

有关于文明礼仪的四字成语词语大全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随乡入俗===见随乡入乡。

礼尚往来===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虚位以待===留着位置等待。

截发留宾===晋陶侃少家贫。

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

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后以截发留宾为贤母好客的典故。

卑辞厚礼===卑:谦抑。

指言辞谦逊,礼物丰厚礼义廉耻===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

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打恭作揖===旧时礼节,弯身抱拳,上下摆动,表示恭敬。

少条失教===谓没规矩,无教养。

先来后到===按照来到的先后确定次序。

千里鹅毛===比喻情深义重的微小礼品。

卑辞重币===卑:谦恭;重:厚;币:礼物。

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

形容对人有所求。

来者不拒===对于有所求而来的人或送上门来的东西概不拒绝。

随乡入乡===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

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

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繁文缛节===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

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

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投木报琼===《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

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秀才人情===旧时秀才多数贫穷,遇有人情往来,无力购买礼物,只得裁纸写信。

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

一般表示送的礼过于微薄。

下逐客令===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

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

入境问禁===境:国境;禁:禁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

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不卑不亢===卑:低、自卑;亢:高傲。

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写礼仪的四字成语故事

写礼仪的四字成语故事

写礼仪的四字成语故事表示文明礼仪的成语有:礼尚往来;尊老爱幼;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礼让三先;仁者爱人;父慈子孝;谦和好礼;推心置腹;与人为善;虚席以待;彬彬有礼;平易近人。

彬彬有礼;谦虚谨慎;谦恭下士;敬贤礼士;不矜不伐;竭诚相待;敬贤礼士;礼贤下士;平易近人;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洗耳恭听;相敬如宾;以礼相待;虚怀若谷;虚己以听;虚左以待;忠信乐易;戒骄戒躁;自知之明;不骄不躁;情礼兼到;屈高就下;屈己待人;屈尊敬贤;扫径以待;扫榻以迎;善气迎人;泰而不骄;婉婉有仪;温恭直谅;温恭自虚;温柔敦厚。

文质彬彬、彬彬有礼、礼贤下士、知书达理、相敬如宾一、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 ]【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自】:战国孔子《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文化融会贯通,然后人才会文雅与有礼。

二、彬彬有礼[ bīn bīn yǒu lǐ ]【解释】: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译文】:叔孙通制定礼仪,就文雅有礼貌的走向前。

三、礼贤下士[ lǐ xián xià shì ]【解释】: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出自】:元末脱脱、阿鲁图等《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

”【译文】: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是圣人留下的名言。

四、知书达理[ zhī shū dá lǐ ]【解释】:有知识,懂礼貌。

指人有文化教养。

也说知书识礼。

【出自】: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译文】:只是我这读书通晓礼应当谨慎,怎肯穿出去不露出丑遭谈五、相敬如宾[ xiāng jìng rú bīn ]【解释】: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中华传统美德成语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成语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成语故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其中,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语言的精华,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载体。

通过成语故事,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观念,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些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成语故事吧。

成语故事一,忠孝节义。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孟子的人,他的父亲去世后,他为了尽孝,每天都去祭拜父亲的坟墓。

有一天,他的妻子告诉他,他的儿子在家中生病,需要他回家照顾。

孟子想了一想,决定先去坟墓祭拜父亲,然后再回家照顾儿子。

他认为,尽孝是儿子的责任,但尽忠是对父亲的责任,他不能因为儿子的病就忽略了对父亲的孝道。

最终,他成功地照顾好了儿子,也尽到了对父亲的孝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孝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都要牢记忠孝,尽到对家人和社会的责任。

成语故事二,仁爱和谐。

在古代,有一个叫孔融的人,他年纪很小,就非常聪明。

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他把小鸟抱回家,给它包扎伤口,并喂它吃东西。

小鸟很快就康复了,它感激孔融的救助之恩,于是每天都会飞到孔融的家里,陪伴他玩耍。

后来,孔融被选为官,他在任上非常仁爱和谦和,得到了人民的爱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仁爱和谐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表现。

无论对待人还是对待动物,我们都应该怀有仁爱之心,和谐相处。

成语故事三,诚信守信。

古时候,有一个商人,他非常诚信,和人交易从不欺骗。

有一次,他在外地买了一批茶叶,回到家后发现茶叶里夹杂着一些石子。

尽管他知道这是卖茶叶的人故意欺骗他,但他并没有生气,而是决定把茶叶送回去,告诉卖茶叶的人他发现了问题。

卖茶叶的人听了后,非常感动,决定把好茶叶全部送给这位商人,并且以后再也不敢欺骗他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品质。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诚信,守信,不欺骗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通过这些成语故事,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厚底蕴。

文明礼仪德育之窗的成语故事

文明礼仪德育之窗的成语故事

精选古代道德成语典故故事1、一诺千金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2、千里送鹅毛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

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了鹅毛并赋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3、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4、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用练囊装萤火虫数十只来照明。

映雪:晋代孙康聪明好学,但家贫不能点灯,冬天利用雪地的反光来读书。

形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勤学苦读。

也作“囊萤积雪”。

5、闻鸡起舞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晋书·祖逖传》。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闻:听到;舞:指舞剑习武),后来比喻志士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含褒义。

6、助人为乐意思是以帮助他人为快乐。

7、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8、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原为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赏析文明礼仪成语故事

赏析文明礼仪成语故事

赏析文明礼仪成语故事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

小编收集了文明礼仪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文明礼仪成语故事:温公爱兄宋朝时候,有个大贤的宰相,叫做司马温公。

他是双姓司马,名叫光,表字就叫君实。

他的做人,对待父亲母亲是极其孝顺的,对待哥哥弟弟是极其友爱的,事奉皇上是极其忠心,对待朋友是极其诚信。

所以大家称他是一代名儒家的贤德宰相。

司马温公和他的哥哥司马伯康名叫司马旦的,友爱得很。

司马伯康年纪八十岁了,司马温公像待父亲一样的服事他,并且像小孩子一样的保护他。

每逢到吃饭稍为迟了一些,就问着他的哥哥道,恐怕你已经饥饿了吗。

天气稍稍有一些冷了,就摸他哥哥的背上说道,恐怕你的衣服太薄了吗。

文明礼仪成语故事:牛弘不问隋朝时候,有一个人叫做牛弘的。

他原来本是姓寮,他的父亲名叫寮允,做了后魏国的侍中官,所以皇上赐给他姓牛。

牛弘的生平,最喜欢读书。

他的见闻又很广博,后来做了吏部尚书。

他的弟弟名叫牛弼。

有一次,吃醉了酒,竟把牛弘驾车的一只牛用箭射死了。

牛弘的妻子去告诉丈夫说,叔叔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缘故,竟敢把你驾车的一只牛射死了。

牛弘听了这种话,不以为意,只冷冷地回答他的妻子道:“做干肉吃好了。

”他的妻子又说道:“叔叔射杀了你一只牛,真是大大奇怪的事情呀。

”牛弘又回答他道:“我已经晓得了,他的脸色很自然,仍旧读着书不息。

”文明礼仪成语故事:赵孝争死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

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

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恳求那班强盗们,说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

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

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

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

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

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荆请罪(勇于认错赔罪)蔺相如已经担任上卿,位置在廉颇之上。

廉颇不高兴,他想要侮辱蔺相如一番。

蔺相如知道后,时常避开与廉颇会面。

蔺相如对别人说:“秦王不敢加兵来打赵国的原因是怕我们两个。

如果我们因私争斗,怎么保卫国家?”廉颇听说了,裸露着上身,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门前请罪。

两个人最终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曾子杀猪(诚信)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

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

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气愤地对丈夫说:“我是哄儿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就真把猪杀了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

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教他学会欺骗。

再说,你现在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囊萤映雪(勤奋好学)车胤年轻时家庭贫困,不能经常买油点灯,但能在夏天的晚上,经常捉几十只萤火虫装在细密的网兜里,当作读书的灯光,所以,不但长大后以“机悟敏速”而享誉一方,并且在当时以出身贫寒而博学多才知名于世。

又据《尚有录》记载:“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映雪读书。

”这两个晋代人,虽然都家贫无油点灯,但一个夏月囊荧,一个冬月映雪,刻苦攻读,所以最后都成为当时的著名学者。

鹬蚌相争(团结友爱)一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

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

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

这时候,水鸟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

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

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

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

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俩一起提拿去了。

马革裹尸(爱国)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元勋,他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被封为伏波将军。

马援回到京城洛阳,大家都来向他祝贺,然而马援说:“汉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数百户。

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封地多达三千户。

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求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

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就行了(马革裹尸),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由衷地佩服。

一个月后,马援又奔赴北方前线。

63岁时马援病死在军中。

百善孝为先(孝顺)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不贪为宝(廉洁)鲁襄公十五年,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宝玉,将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

宋人说:“我把它给玉工鉴定,玉工认为它是宝物,所以我敢献给您。

”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

你把宝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

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

不如各守其宝。

”宋人见子罕坚辞不收,只得实言相告道:“小民若是留下宝玉,会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

”于是,子罕命一位玉工对这块宝玉進行了雕琢,送到市场上卖掉,把卖玉的钱交给宋人,然后派人护送他回家。

箪食瓢饮(艰苦朴素)孔子经常用颜回的行为,来教育其他弟子。

一次,他抓住颜回的饮食起居问题,说道:“颜回用竹器盛饭吃,用木瓢舀水喝,住在简陋的小巷,这是别人忍受不了的困苦生活,但他依旧快乐,多么高尚。

”形容生活俭朴,安贫乐道。

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学海无涯,不要自以为是)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人在朝中做官。

他年轻气盛,自以为博学多才,满腹文章,经常在同僚面前卖弄自己。

有一天皇上把马绍良召进后殿,拿出一首诗对他说:“听说爱卿才学出众,且看这首诗写得怎样?”马绍良不知道这是皇上的诗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见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上竿叫,黄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说:“这诗不通!明月怎么会上竿叫,黄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那么,以爱卿高见,这句诗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声色地问。

马绍良说:“就改为…明月上竿照,黄犬宿花荫‟。

”皇上听了,微微一笑,说:“爱卿才学疏浅,不配在京为官。

”于是,马绍良被贬三级,发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马绍良自认晦气,但也满肚子不服气,无奈圣命难违,只好带着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来到闽南一座山岭下休息,忽见山道旁野花团簇,争奇斗艳,便随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见一条黄绒绒的小虫儿在花蕊中蠕动,便问身边的轿夫:“这是什么虫子?”轿夫一瞧,笑着说:“它叫黄犬虫,专爱往花蕊中钻。

”马绍良一听,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天很快黑了,马绍良无心赶路,便找了一个小店歇息,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赏月。

碧空如洗,只见一轮明月照着在晚风中摇曳的翠竹,缓缓升上了天,正当月儿挂在半空的时候,传来鸟儿悦耳的叫声,他叫来店主,问道:“这是什么鸟在叫?”店主回答说:“这是明月鸟,这只有在月亮当空时才叫,所以人们叫它…明月鸟‟。

”马绍良听了,心里惭愧万分,这时才明白皇上为什么把自己贬到闽南做官。

马绍良年逾古稀后,辞官回乡,他特别后悔自己年轻时的狂妄浅薄,便时常对人们说:“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

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一个人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自以为是啊!”嗟来之食(一方面做人要有骨气;一方面不要歧视他人)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举案齐眉(夫妻相互尊敬,很有礼貌,很平等)这是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

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

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脸,总是把盘子托的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

洗耳(比喻清高)上古时代的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

许由是个以不问政治为“清高“的人,不但拒绝了尧的请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

当时尧还以为许由谦虚,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请他,说:“如果坚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

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颖水边去,掬水洗耳。

许由的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这时正巧牵着一条小牛来给它饮水,便问许由干什么。

许由就把消息告诉他,并且说:“我听了这样的不干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道:“哼,谁叫你在外面招摇,造成名声,现在惹出麻烦完全是你自讨的,还洗耳恭听什么耳朵!算了吧,别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说着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虚怀若谷(虚心,心胸开阔)《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又:“上德若谷。

”最大的声音反而听不见,最白的东西反而有污点。

整天穿金戴银的人恐怕不一定真有钱;柔弱的人不一定胆小;糊涂的人不一定真傻。

圣人的胸怀空虚得好像天地间的风箱,又好似山间的低谷,无边无际。

所以他对自己从没有过自满。

因为低谷容易充满,而高岭容易失去。

只有汇小溪、纳百川才能成为江海湖泊。

孔融让梨(谦让)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程门立雪(尊师重教)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想要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一诺千金(说话算数)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大义灭亲(不偏袒,公正严明)卫庄公有三个子,大姬完、次姬晋、三州吁。

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

当时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他几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州吁作恶日甚。

石碏子石厚,常与州呈并车出猎,为非作歹。

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锁入房内。

庄公死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懦弱无为,告老还乡,不参朝政。

公元前719年,州吁听计石厚,害桓公夺位。

州吁、石厚为制服国人,立威邻国,就贿赂鲁、陈、蔡、宋待国,大征青壮年去打郑国,劳民伤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