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探究汇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探究汇总

教科版五下实验探究题汇总一、实验探究题(共50题;共393分)1.如图:用一支蜡烛当作太阳,用一个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转。

当转到③时,北半球阳光是________射,是________季;南半球阳光________射,是________季。

2.在测量一块不规则形状卵石体积的实验中:(1)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测量者读数时其视线都应与水面在同一________上。

(2)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量筒的液面读数分别是________mL、________mL,卵石的体积是________cm3。

(3)如图3所示的方法也能测量出卵石的体积,因为卵石的体积等于________的体积。

3.科学探究小组为了探究“下沉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

实验过程如下:第一步,在量筒内倒入200毫升,第二步,将三个钩码连成一串。

(整个实验过程中,三个钩码始终是连成一串的)①用弹簧秤测出三个钧码在空气中的总重力为1.47N;②将最下面的一个钩码浸入水中,测出此时的重力,并读出量筒内的水位;③将最下面的两个钩码浸入水中,测出此时的重力,并读出量筒内的水位;④将三个钩码浸入水中,测出此时的重力,并读出量筒内的水位;⑤完成实验记录单。

(1)请帮助科学探究小组完成试验记录单剩下的空格。

(2)仔细分析实验记录单中的数据,我们知道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了吗?________(填“受到”或“没有受到”)。

我们还知道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再挂上一个相同的钩码,并将四个钩码全部浸没在水中,我们可以推测将会受到的浮力大小大约是________N。

(4)液体的性质也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室常用________仪器来比较液体的轻重。

4.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小方同学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小方先在杯子里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在温度适宜且通风的实验室内。

教科版五下科学课本问题参考答案

教科版五下科学课本问题参考答案

教科版五下科学课本研讨题参考答案P3:在实验中,我们为什么要设置两组进行对比?为什么要在每一个玻璃皿中放3粒种子?答: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为了实验的严谨性,避免(降低)实验中偶然现象的发生而必须放多粒的种子。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能验证我们的预测?答:如果有土壤的一组绿豆种子发芽,没有土壤的一组绿豆种子不发芽,就可以验证“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才能发芽”的猜测。

对于种子发芽必需的其他条件,我们可以怎样制订实验计划?答:用控制变量法做对比实验。

如探究绿豆种子发芽和阳光的关系时,一组有光,另一组无光,其他条件保持相同。

P5: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我们怎样用实验中的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答:实验结论有的与预测一致,有的不一致。

可以通过种子发芽数量来判断各个因素是否与绿豆种子发芽有关。

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答: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P7: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光对植物生长起着什么作用?答: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营养物质。

为了使绿豆苗生长得更好,我们还需要做什么?我们可以怎样制订计划并通过实验来验证?答:可以把绿豆苗放在阳台、花园等适宜绿豆苗生长的环境里。

使用控制变量法做对比实验。

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相同吗?答:不同。

生长在雨林中的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大,生长在悬崖上和沙漠里的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少。

P10:适宜蚯蚓生活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答:阴暗、潮湿。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对环境的不同需求?答:鱼喜欢生活在水里,对环境的要求是水资源比较充足,对水质有一定要求。

P12:当环境发生改变时,青蛙会做出怎样的反应?青蛙的这种行为是为了适应哪些环境条件的改变?答: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

这些行为是为了适应气候、温度的改变。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活动手册参考答案(超全)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活动手册参考答案(超全)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活动手册参考答案(超全)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时:种子发芽实验实验计划: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光。

预测结果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光。

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除光照条件外,其他条件如温度、土壤、水分、空气等都应相同。

实验方法:将绿豆种子分为两组,一组有光照,一组无光照。

两组实验同时进行。

第2课时:比较种子发芽实验实验记录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

第3课时:绿豆苗的生长实验记录表:研究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结果表明,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第4课时:蚯蚓的选择实验记录表:研究蚯蚓对光照和潮湿/干燥环境的选择。

结果表明,蚯蚓喜欢黑暗和潮湿的环境。

第5课时:当环境改变了记录表:记录四季的田野变化,包括气候、草木发芽、动物孵化和成长等。

第6课时:食物链和食物网介绍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给出了一些生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例子。

第7课时:设计和制作生态瓶设计方案:使用水草、黑藻、小鱼和田螺等生物,以及水、土壤、光照和温度等非生物,制作一个生态瓶。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1课时:船的历史介绍了船的历史和船体的基本构成,包括体积、船体材料、动力、稳定性和载重量等。

第2课时:用浮的材料造船介绍了使用浮的材料制作船只的方法和考虑的因素,包括体积、载重量、稳定性、动力和安全性等。

第3课时:用沉的材料造船介绍了使用沉的材料制作船只的方法和考虑的因素,包括船型、材料、动力和稳定性等。

第4课时:增加船的载重量介绍了如何增加船的载重量,包括改变船体形状、加强船体结构和使用浮力辅助等方法。

同时,还介绍了制作橡皮泥船和铝箔船的实验。

删除该段落。

第1课时:地球是宇宙的奇迹。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

第2课时: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垃圾问题等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第4课时:解决垃圾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给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等方式来解决垃圾问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附答案)实验探究题1.把体积相同、轻重不等的3个小球同时放入水中静止后,沉浮情况如图所示。

1) 请按从轻到重的顺序给小球排队:C、A、B。

2) 3个小球中,A小球的重力小于浮力,C小球的重力大于浮力。

3) 3个小球中,B小球受到的浮力最小,因为它比其他两个小球更重,所以需要更大的体积才能产生相同的浮力。

4) 如果把B小球放入食用油中,则B小球会浮在食用油中。

2.下面是清水和浓盐水的一些特点,请分析它们的特点(把序号字母填入表中)。

相同特点不同特点清水①A ②B浓盐水③C ④D、E、F、G、H3.下图是用铁棒制成的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在圆心“O”处加热,A、B、C、D点处,都挂有相同的蜡环。

1) 经测量得知,圆心“O”到各点的距离(见下表),实验开始后,各点蜡环掉落的时间分别为5秒、8秒、12秒、21秒,但是该同学忘记是哪一个点先掉落的,你能把下表补充完整吗?距离“O”点 A B C D3厘米 5秒 8秒8厘米 12秒5厘米 21秒2) 在加热过程中,铁棒会发生的变化是B.变长、变细。

3)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热总是从加热的一端逐渐传向未加热的一端。

4.判断塑料块的沉浮。

1立方厘米塑料块重0.9克,根据下表中提供的数据,判断塑料块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里的沉浮情况。

1立方厘米清水 1立方厘米浓盐水 1立方厘米食用油1克 1.3克 0.8克1) 塑料块在清水中浮。

在食用油中浮。

我判断塑料块沉浮的依据是它的密度小于水和食用油的密度。

2) 食用油在清水中浮,我判断食用油沉浮的依据是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5.某小组研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用了下图的实验器材,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30秒内摆动次数观察记录单重物位置重物离顶点30厘米处重物离顶点20厘米处重物离顶点10厘米处第一次 6 9 13第二次 7 10 14第三次 6 9 12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重物离顶点越近,摆摆动越快。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1——4课练习题答案解析(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1——4课练习题答案解析(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1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将下列物体放置到清水中,一定能下沉的是(A)。

A.石头B. 木块C. 萝卜【解析】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

2.一实心物体浮在某一种液体中,若将此物体均匀地切成两半,并轻轻地取出一半,余下的一半在液体中( C)。

A. 将会上浮B. 将会下沉C. 依然是浮的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解析】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3.下列关于判断物体浮沉的说法错误的是(B)。

A. 物体在水中静止后,有一半露出水面时是浮的B. 物体静止后悬在水中时是沉的C.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解析】A ,物体有一半露出水面,能说物体处于漂浮状态。

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不符合题意;B.物体静止后在水中沉底,说明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不是漂浮状态,B符合题意C.物体不下沉,可以说明物体处于浮的状态。

【分析】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4.海面上浮着许多的冰山,这说明(B)A. 冰比同体积的海水重B. 冰比同体积的海水轻C. 冰比同体积的海水的轻重相同【解析】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理重力大,所以沉得深,而轻的重力小,所以浮得高。

5.在水中上浮的木板,所受到的浮力(A)重力。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解析】物体浮在水面,可知它所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6.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A)A. 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B. 轻的容易沉,重的容易浮C. 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解析】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理重力大,所以沉得深,而轻的重力小,所以浮得高。

7.下列方法中,有可能使小木块沉下底的是(C)A.把小木块锯得更小B.把几块小木块绑在一起C.在小木块上面绑一块大石头【分析】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越容易下沉。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课课练习题(共7课,附参考答案)6(2022新版).doc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课课练习题(共7课,附参考答案)6(2022新版).doc

第四单元热1.温度与水的变化随堂学习一、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温度变化会造成水的形态变化。

1.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分别是()。

A. 0° C 和101° CB.-l° C 和100° CC. 0° C 和100° C2.冰融化成水时,形态变化是()。

A固态到气态B.固态到液态C.液态到固态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形态变化是()。

A.固态到液态B.固态到气态C.液态到气态4.下面是某校五年级学生对“水加热时的变化”的实验观察。

(1)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加热时用酒精灯火焰的加热,熄灭时要用灯帽盖一(1\2\3)次。

⑵为了节约课堂实验的时间,我们可以()(多项选择)A.用温水代替冷水做实验B.装水的大烧杯换成小烧杯C.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3)以下有关测量水温的做法,正确的选项是((4)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给水沸腾后的水B.持续加热,水的温度接近()。

A. 101° CB. 104° CC. 100° C .(5)烧杯里的水沸腾了,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烧杯中出现的气泡里含有水蒸气B.烧杯口内壁上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C.烧杯口的“白气”是水蒸气.3.如下图,铁锅的手柄是用木棒制作的,是因为(A.木棒传热的本领强B.木棒传热的本领弱c.木棒不能传热 四、连线题 1.区分以下物体的传热本领。

课木铁锅传热快 钥匙木棒铝勺传热慢塑料 五、综合题1.以下是三种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倒入同样多相同温度的热水。

塑料杯金属杯陶瓷杯① ② ③(1)三个杯子中,号杯子是热的良导体,和号杯子是热的不良导体。

(2)传热快、散热也快的的是 (3)在这三个杯子里装入同样多温度相同的热水,10分钟后凉得最快的是 号杯子。

【科学链接】热的不良导体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人们把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把不善于传 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固体中的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如银、铜、铝都是良导体。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常考题练习(共7课)(附参考答案)(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常考题练习(共7课)(附参考答案)(2022新版)

第四单元热
1温度与水的变化
【判断题】
1.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

( )
2.水沸腾后,如果不持续加热,就不会持续沸腾。

( )
3.当水沸腾时,可以观察到水中有气泡产生,水面上会产生大量白气,水温持续上升。

( )
4.用酒精灯加热水时,应该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 )
【选择题】
1.一般情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A.80℃
B.90℃
C.100℃
2.下列不是水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水面有白气出现
B.沸腾时没有气泡出现
C.温度计示数不断升高
3.( )的变化会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A.温度
B.容器
C.质量
4.某一天,小萌观察到河水结冰了,那天的温度可能是( )。

A.5℃
B.1℃
C.-4℃
5.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6.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量的多少影响水沸腾时的温度
B.水沸腾时,停止加热,水的沸腾也会停止
C.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会升高
7.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时,下列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1。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4.5身体的“联络员”(习题)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4.5身体的“联络员”(习题)含答案

4.5身体的“联络员”(习题)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一、填空题1.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神经系统在人体内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

________是人体的总指挥,________在人体的背部中央。

2.人体感官时刻接收着来自外界环境的________,并做出反应。

3.从全身各处向总部报告信息的神经叫做________神经;从总部向全身各处发布命令的神经叫做________神经。

4.我们若突然被强光照射,眼睛会立即将这个信号通过________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闭上眼睛的指令,并通过________传递指令,使我们的眼睛迅速闭上。

二、选择题5.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通过()来完成的。

A.大脑B.骨髓C.神经6.视觉产生的原因是()。

A.光线被眼睛接受了B.视神经接受了外界信号C.视网膜将外界信号传给了大脑D.视神经将落在视网膜上的信号传给了大脑7.()负责把信号从身体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

A.传入神经B.传出神经C.脊髓8.手捏住直尺标有“0”的一端,像图中那样测试反应速度。

抓尺子的同学手抓住尺子时被手盖住的最小数值是他的得分,每人各抓3次。

景山同学的总分是45,林一鸣的总分是29,这说明()。

A.林一鸣反应快B.景山反应快C.男孩子反应比女孩子快9.神经传递信息的特点是()。

A.向一个方向,速度快B.无固定方向,速度慢C.方向不明,速度快D.方向明确,速度慢10.莉莉削铅笔时不小心划破手指,立马就感觉疼,这是()感觉到的。

A.血液循环系统B.神经系统C.呼吸系统D.消化系统1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快速的回到教室。

从听到铃声到回到教室这一段时间内,经历了许多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完成这种加工的主要是()。

A.神经系统B.运动系统C.呼吸系统12.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在()。

A.头部、四肢B.头部、内脏C.躯干、四肢D.头部、躯干13.做接乒乓球游戏时,反复练习接球,接球的成功率一般会()。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教科版五下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 1 课时种子发芽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___光___的关系实验计划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光预测: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光相同的条件:温度、土壤、水分、空气等不同的条件:光实验方法:一号组种子有光,二号组种子无光。

两组实验同时进行。

第 2 课时比较种子发芽实验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记录表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我们的解释1 号组(有土)330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2 号组(无土)330第 3 课时绿豆苗的生长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记录表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我们的解释阳光下的10茎:淡绿色短直而粗壮绿豆苗的生长需要绿豆苗叶:绿色阳光黑暗处的绿豆苗10茎:白色叶:黄白色细长而弯曲第 4 课时蚯蚓的选择蚯蚓对光照的选择实验记录表实验次数待在明亮一端的蚯蚓数待在盒子中间的蚯蚓数待在黑暗一端的蚯蚓数我们的解释10010蚯蚓喜欢黑2019暗的环境30010蚯蚓对潮湿或干燥的选择实验记录表实验次数待在干燥土壤里的蚯蚓数待在盒子中间的蚯蚓数待在湿润土壤里的蚯蚓数我们的解释10010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2001030010四季的田野记录表季节气候草木蝴蝶青蛙春温暖发芽由卵孵化成幼虫由卵孵化成蝌蚪夏炎热成长,长出翠绿的叶子化蛹成碟蝌蚪变成了青蛙,出现在田间秋凉爽凋零,茎、叶枯萎、凋零准备冬眠冬寒冷荣枯,茎、叶完全枯萎冬眠第 6 课时食物链和食物网1. 蚜虫、瓢虫、杂草、青蛙、蜗牛、蟋蟀、蚯蚓、蜘蛛、麻雀2.第7 课时设计和制作生态瓶生态瓶的设计方案种类、数量草图水草(2)、黑藻(2)生物小鱼(2)田螺(2)水非生物土壤光照温度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 1 课时船的历史摇橹木船轮船体积小大船体材料木头钢铁动力人力机械动力稳定性较好很好载重量小很大第 2 课时用浮的材料造船独木舟竹筏体积小大载重量小大稳定性差好动力人力人力安全性差差第 3 课时用沉的材料造船设计图测试记录橡皮泥船能承载一定量的垫圈铝箔船能承载一定量的垫圈第 4 课时增加船的载重量例:第 6 课时设计我们的小船例:第7 课时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项目一级(1 分)二级(2 分)三级(3 分)自评按设计图制作不按照设计图制作部分按设计图制作,随意调整按设计图制作,发现问题,稍做调整2 分载重量达到200 克达到250 克达到300 克 1 分稳定性不太稳定比较稳定很稳定,不会侧翻3 分航行方向无法控制有点偏向能控制方向 2 分成本控制超出成本控制在成本左右控制在成本以内3 分分工合作没分工,自己做有分工,有合作分工明确,相互合作较好3 分小组汇报展示没有相互帮助能把小组的情况汇报出来相互帮助,一起汇报交流2 分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第 1 课时地球——宇宙的奇迹第 2 课时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第 4 课时解决垃圾问题1.给垃圾分类可回收物 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 其他垃圾 纸盒 废旧电池 菜叶 卫生纸 矿泉水瓶 过期药品 骨头 抹布 废旧金属 废日光灯管 剩菜 毛巾玻璃废电器废灯泡废油漆剩饭果皮2.①回收利用;②减少丢弃,少买过度包装的商品;③少用一次性筷子、包装盒、塑料袋等。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练习题(附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练习题(附答案)

1.种子发芽实验(一)1.(1)农民伯伯往往在下一场大雨后再进行播种,这是因为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2.正确的在“()”里打“√”,错误的在“()”里打“×”。

(1)将绿豆种子煮熟后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绿豆种子会很快发芽。

(×)(2)在对比试验中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

(√)(3)种子发芽只与水有关,所以我们只需要设计水的对比试验就可以了。

(×)(4)处于不同条件下的种子的发芽情况是不同的。

(√)(5)冬季生绿豆芽时,要在温暖的地方才能成功。

(√)3.如果我们要探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是时,其中要改变的条件是(A)A温度B水分C肥料D光照2.种子发芽实验(二)1.(1). 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 正确的在“()”里打“√”,错误的在“()”里打“×”。

(1)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没有关系。

(√)(2)做种子发芽实验只要一次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3)实验后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可以了解更多的实验情况。

(√)(4)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也是有区别的。

(√)(5)温度越高种子发芽越快。

(×)3.(1)种子发芽的必需的条件是(C)A.土壤、空气和水B.阳光、温度和水C.水分、温度和空气D.空气、光和温度(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B、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阳光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4.将几粒完好的绿豆种子放入一个玻璃杯中,然后向玻璃杯中倒满水,将其放在温暖的地方,过几天后,浸没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会发芽吗?为什么?浸没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不会发芽。

因为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充足的水分和空气、适宜的温度;而在此实验中,种子不能得到充足的空气,所以不会发芽。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1)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温度、空气、阳光、水、土壤、养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专项训练—实验探究试题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专项训练—实验探究试题

小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寒假专项训练—实验探究题1.实验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器材: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小孔,铁夹子4个,手电筒一个实验步骤:①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大小约为一硬币。

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②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③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直进小孔,观察纸屏。

④把第二或第三张卡纸(第一张除外)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

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纸屏。

观察到的现象: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________照射到屏上,如果有其中一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________照射到屏上。

实验结论:光在物质中是沿________传播的。

2.小明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

下表是他在小时内测量记录的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

(1)观察上表,在这段时间里,第_________小时的时候影子最短,是北京时间12点。

(2)从数据表中可以知道,小明是从北京时间_________开始测量的,到北京时间_________结束测量。

(3)从数据表中可以知道,这段时间的影子长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

(4)从数据表中可以推测出,4. 5小时的时候竹竿影子长度为_________厘米。

3.实验七: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实验器材:长方形盒子、测力计、勾码、线、毛巾、棉布、玻璃实验步骤:①将长方形盒子的一端用线拴好在测力计的挂钩上。

②将4个勾码放入盒子中,在玻璃面上拉一拉,记下拉力读数。

③将4个勾码放入盒子中,在毛巾面上拉一拉,记下拉力读数。

实验可用表格: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__有关。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5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整理者: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观察在玻璃罩中的小老鼠。

想一想,空气不流通,小老鼠为什么没有被憋死?请写出你的解释。

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小老鼠呼吸,小老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属于生产者的是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 (3)请根据图中给出的生物写出2条条食物链。

(4)如果大量捕猎狐,你认为鹰的数量一定时间内将先 你这样推测的理由是:(1)草;(2)兔子、老鼠;(3)草—兔—鹰,草—老鼠—鹰,草—兔—狐狸,草鹰—兔—狐狸—鹰;(4)减少;狐狸大量减少,兔子少了主要天敌大量繁殖,从而鹰的食物充足,从而加快繁殖,数量增加。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阅读蜥蜴在沙漠高温环境下的观察记录,观察思考:活动描述时间气温地表温度体温从洞中钻出6-7时20 28 25晒在太阳底下7-9时27 29 32.6到处活动9-12时27 30.8 36.6回洞12-14时40.3 53.8 39.5腹部离开地面14-18时34.2 47.4 39.5回洞18-21时25 26 25 (1)从6时到21时,蜥蜴的体温是怎样变化的?(2)在白天,哪些时间里蜥蜴的体温不断升高?(3)在一天最热时间段中,蜥蜴的体温能保持在40摄氏度以下的原因是什么?(1)上午,蜥蜴体温升高,到下午时达到最高39.5摄氏度,傍晚时又下降到25摄氏度。

(2)6-18时蜥蜴的体温不断升高。

(3)在最热的时候回洞降温,在后来出来活动时减少身体和地面的接触。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准备两盆豆苗,两个纸盒,在盒的底部一端开个窗户。

把两盆豆苗放在阳光下,各扣上一个纸盒,让一个纸盒的窗户朝左,另一个纸盒的窗户朝右。

经常浇水,保持盆内土壤湿润,浇水后仍然把纸盒扣上。

如图:(1)三四天后,把盆上的纸盒拿掉,两盆豆苗的生长发生了什么变化?(2)你能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吗?(3)通过上面的研究,你知道植物的生活需要什么环境?(1)两盆豆苗都朝着纸盒小窗户那边生长;(2)那里阳光充足或有向光性;(3)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双减政策下专项复习之实验探究题3套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双减政策下专项复习之实验探究题3套含答案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双减政策下摸底练习之探究题A(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实验探究题1.在家里,小明利用电灯和白墙给爷爷奶奶表演手影(如图)。

(4分)(1)小明的手在产生影子的过程中的作用是充当()。

A光源 B.遮挡物 C.光屏(2)下列叙述中的“影”与产生手影的原理不一样的是()。

A.立竿见影B形影不离C湖光倒影2.如图,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

(8分)(1)枯井时,青蛙通过井口能观察到的范围是()(填选项),因为()。

(2)盛满水时,青蛙通过井口能观察到的范围是()(填选项),因为()。

3.汽车反光镜可以帮助司机观察车辆周围的情况,对交通安全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请回答下列题目。

(8分)(1)反光镜是运用了()的科学原理。

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2)为了能观察到更大的范围,反光镜一般选用()。

A.凹面B.平面镜C.凸面镜(3)你能画出光在遇到汽车反光镜时的路线图吗?(4分)4.如图所示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另一架是在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

(10分)(1)实际飞机是(),潜水艇上观察到的是()。

A.偏上方的飞机B.偏下方的飞机(2)请在图中画出飞机实际进入潜水艇观察口时的光路图。

(3)实际的飞机和看到的位置不同,是因为()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4)这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彩虹,我们可以看到的颜色有()。

5.在河流的上游,山上的岩石都布满了裂缝。

这些岩石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发生着变化。

其中,渗入岩石裂缝的水在冬季会造成岩石裂缝变大。

(1)由于受到水、空气或生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称为()。

(2)小金想验证流水对岩石变化的影响。

他将几块岩石放在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摇晃。

①关于“为什么要剧烈摇晃塑料瓶”下面解释合理的是()。

A.主要是为于模拟自然界中正在发生的地震B、主要是为了让瓶中的水像江河那样流动起来C.主要是为了让瓶中的岩石能够撞击到塑料瓶壁②请你描述塑料瓶中的岩石和水在实验结束时分别出现的变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项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项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测试卷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实验,回答问题。

(10分)实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假设:实验方法:①在纸箱上面画出街道的图形。

②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③请一个同学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④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1)在横线上写出假设。

(2)这个实验能验证你的假设吗?简要谈谈你的想法。

(3)通过实验,你知道当地震发生时,该怎样保护自己吗?(至少2条)2.在箱子的最底层,设置了一个小灯泡,照亮了一个生态瓶、一盆绿豆芽和一个黑色的蚯蚓养殖皿,四周还放了几张卡纸。

(1)小明拿来一个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生态瓶中的鹅卵石形状各异:有的方,有的圆,还有的长出了“皱纹”一一裂缝,下列对鹅卵石“样貌”的影响最小的是。

A.小灯泡照射B.日晒雨淋C.风吹雨打(2)在蚯蚓培养皿中,蚯蚓可“害羞”了,都躲起来了,这是因为。

A.外面太冷了B.小灯泡的照射C.蚯蚓真的很害羞(3)生态瓶旁边放着几张写了字的卡片:①有光合作用;②能消耗垃圾产生肥料;③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④有生命;⑤需要阳光、适宜的温度、空气、水、土壤等条件。

根据绿豆芽和蚯蚓的特点,小明很快将序号填入下面的维恩图中。

3.学了《我们的身体》单元后,小华同学对用听诊器测量心跳很感兴趣。

他找来了橡胶管、漏斗、气球、剪刀、皮筋等材料和工具,作了一个听诊器(如图)。

(1)请对小华如何制作听诊器提两点建议。

①橡胶管套住漏斗嘴时________;②气球皮包裹漏斗时________。

(2)小华在用自制的听诊器测量心跳时,应该怎样操作?①包有气球皮的漏斗应该紧贴胸部的哪个位置?(________)。

A.正中间B.中偏左C.中偏右②没有与漏斗相连接的那一端橡胶管应该紧贴________。

(3)在用听诊器测量心跳的过程中,如果用手把橡胶管弯折,实验结果会怎样?①还能非常清楚地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吗?(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现象:第一个实验中,手电筒的光通过3张卡纸中间的小孔投射到纸屏上;第二 个实验中,纸屏上没有出现手电筒的光。
实验结论:通过比较得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设计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二) 。
实验名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材料:空心弯管和直管、手电筒
实验过程:①用手电筒从直管的一端向里照射,我们从管的另一端就可以看到射过来 的光。②用手电筒从弯管的一端向里照射,我们从管的另一端却看不到射过来的光。
(1)属于生产者的是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
(3)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生物写出2条条食物链。
(4) 如果大量捕猎狐,你认为鹰的数量一定时间内将先你这样推测的理由是:
(1)草;(2)兔子、老鼠;(3)草一兔一鹰,草一老鼠一鹰,草一兔一狐狸,草一兔 —狐狸一鹰;(4)减少;狐狸大量减少,兔子少了主要天敌大量繁殖,从而鹰的食物充足, 从而加快繁殖,数量增加。
科考报告指出, 当前水土流失突出表现为四大危害: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导致江 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 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当前水土流失带来哪些危害?
(2)为防止水土流失,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1)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 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植树种
空集热管太阳能热水器。真空集热管的内、外管之间是真空夹层,以确保冬季管内不结冰,
能够正常工作。真空集热管的内管上有一层选择性吸收镀膜,膜层能充分吸收太阳光。真空
管里的水吸收热量后,通过循环,加热储箱内的水……
(1)需要的材料:
(2)升温和保温的措施:
(3)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设计图:
(1)大纸盒,小饮料瓶,锡箔纸,泡沫塑料等。(2)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箔反光;
阅读蜥蜴在沙漠咼温环境下的观察记录,
观察思考:
活动描述
时间
气温
地表温度
体温
从洞中钻出
6-7时
20
28
25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晒在太阳底下
7-9时
27
29
32.6
到处活动
9-12时
27
30.8
36.6
回洞
12-14时
40.3
53.8
39.5
腹部离开地面
14-18时
34.2
47.4
39.5
回洞
实验结论:通过比较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你是怎样验证“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这个猜想的?请简单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材料:酒精灯、大理石块、镊子、冷水 实验步骤: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石块。将石块在酒精灯中烧热并立即放入冷水中,
少身体和地面的接触。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
准备两盆豆苗,两个纸盒,在盒的底部一端开个窗户。把两盆豆苗放在阳光下,各扣上
一个纸盒,让一个纸盒的窗户朝左, 另一个纸盒的窗户朝右。 经常浇水,保持盆内土壤湿润,
浇水后仍然把纸盒扣上。如图:
(1)三四天后,把盆上的纸盒拿掉,两盆豆苗的生长发生了什么变化?
(2)你能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吗?
对着光的一面用塑料纸罩住;盒子可以改变角度;盒子内外全涂成黑色。(写出其中的几点
就可以)(3)略。(4)略。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
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据图回答。
(图一)(图二)
⑴图一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⑵图二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3)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1)能。(2)不能。(3)光是直线传播的。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
设计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实验名称:
(2)实验材料:
(3)实验过程(能画图说明更好)
(4)实验现象:
(5)实验结论: 设计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一) 。 实验名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材料: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纸、屏、4个夹子。
18-21时
25
26
25
(1从6时到21时,蜥蜴的体温是怎样变化的?
(2)在白天,哪些时间里蜥蜴的体温不断升高?
(3) 在一天最热时间段中,蜥蜴的体温能保持在40摄氏度以下的原因是什么?
(1)上午,蜥蜴体温升高,到下午时达到最高39.5摄氏度,傍晚时又下降到25摄氏
度。(2)6-18时蜥蜴的体温不断升高。(3)在最热的时候回洞降温,在后来出来活动时减
使石块冷却,反复操作几次。 实验现象:大石块出现裂缝,甚至看到石屑(小颗粒)掉落…… 实验结论:冷和热的作用会使岩石破碎。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水土流失近357万平方公里
经过28位两院院士、上千名科研人员历时3年的科考,我国水土流失最新现状基本摸
清: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公里,亟待治理的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全 国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县646个,其中82.04%处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实验过程:①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 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并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个纸屏。②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 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在纸屏上出现的现象,并画出光前进的路线。 ③把第二张卡纸向左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仔 细观察纸屏上的现象,并画出光前进的路线。④比较两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小学科学
整理者: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观察在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想一想,空气不流通,小老鼠为什么 没有被憋死?请写出你的解释。
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小老鼠呼吸,小老鼠呼吸产生的二 氧化碳被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F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3)通过上面的研究,你知道植物的生活需要什么环境?
(1)两盆豆苗都朝着纸盒小窗户那边生长;(2)那里阳光充足或有向光性;(3)植物
生长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
在阅读材料的基础收太阳光,将光能
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的设备。目前,技术水平较完善的太阳能热水器是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