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

1)形成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2. 商朝

1)通过内外服制度控制附属国;

2)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

P。S。与附属国的关系: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3。西周

1)分封制: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口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受封的主要是亲族、功臣、先代贵族等。受封者有设置官员(行政)、征派徭役(财政)、建立武装(军权)的权利,也要遵守朝觐、上供、作战的义务.

作用:西周时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与王室的关系更密切,有血缘宗亲关系。巩固了统治基础,扩大了统治疆域,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不足:前期巩固了周天子统治,后期诸侯国实力过大,导致割据势力形成

2)宗法制:

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周代逐渐完备。

大宗与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其余庶子有的被分封为诸侯。其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其嫡长子继承。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为核心。

作用: 宗法制度通过血缘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礼乐制度:

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作用:使贵贱有序,各安其分,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社会背景

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导致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政治上: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各国相继变法,其中以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思想文化上:诸子并立,百家争鸣.专业文化阶层形成、私学兴起、学术环境相对宽松、各国君主延揽人才、文化交流频繁。

2. 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确立皇帝制度:

称皇帝;皇权至上,集司法、立法、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典籍,监察百官。三方互不统属,互相牵制。

P。S。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

手。

3)地方设立郡县制度:

形成郡——县--乡——里的地方行政系统,皇帝的

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乡里,直达百姓。

4)制定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

3. 中央集权制确立的意义

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2)消极影响:

①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箝制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科技发展.

③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三、从汉朝到清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汉高祖:

措施:实行郡国并行制,在地方设置郡县,同时又封同姓诸侯王。

目的: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后果:诸侯国势力日渐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以至于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2)汉武帝:

措施:设置中朝(左右亲信),削弱外朝(公卿大夫)的权力

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须将土地分封)以解决王国问题

意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发展。但权力的过度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

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幼小昏弱,导致外戚宦官专权,政局动荡。

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1)构成: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运作: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3)特点:三分相权,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3。唐中叶以来的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唐初为驻守边疆,防御外敌设节度使作为军事

统帅,后形成割据势力,导致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的影响:唐代由盛转衰的的转折点;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社会长期动荡.

3)五代十国:

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进一步扩大

特点:北方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

国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原因:吸取唐末以来分裂割据的教训,使宋朝长治久安

2)中央:

实行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省(行政)和枢密院(军政),三司掌管财政,分度支、盐铁、户部

3)地方:

收精兵: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将全国一半的军队守卫京师.

削实权:分割宰相权力,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兵权,设三司分割宰相财权;削夺节度使、州郡长官、武将的兵权。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视.废除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制钱谷: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特点:分割权力,重文轻武,强干弱枝

4)影响: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但中央集权过于强化,造成“冗兵”、“冗官”、

“冗费”的局面,导致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

5. 元朝中书一省制

1)中书省代替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影响:

中书省长官为左右丞相,六部归属于中书省,

导致相权过重,不利于皇权加强,易引起政局动荡。行省制巩固了对地方的管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