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前771年(周幽王);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西周的分封制1.起源:夏商的分封制度。
2.目的:主要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根本目的:维护奴隶制度。
3.内容:(1)两个主要分封诸侯者:周武王、周公旦。
(2)受封者、并举例(结合图例):由王族成员建立的诸侯国有晋、卫、燕、鲁、吴;(同姓不婚、秦晋之好)由功臣建立的诸侯国是:齐。
由先代贵族建立的诸侯国有:许、楚、陈、杞、宋。
成为现在省简称的诸侯国有:晋、鲁(3)诸侯的权利:获得封地:土地、人民;诸侯继续往下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_武装__、征派_赋役__等;诸侯的权利可以世袭。
(4)诸侯的义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消极影响(补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贵族的联合专政;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较大的独立性,易形成地方割据;未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继承上矛盾。
(由宗法制解决)5.瓦解(1)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导致井田制崩溃。
主要原因:王室衰落、诸侯崛起。
(2)表现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纷争、诸侯争霸;楚王问鼎;地方设立郡县;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等。
三、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特点: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大宗与小宗有家族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家与国密切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总结表
地方制度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谏议制度
思想控制
秦
皇帝制、三公九卿
郡县制
军功授爵
御史大夫
——
焚书坑儒
汉
中外朝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推恩令、刺史
察举、征辟制
刺史
——
独尊儒术
隋唐
三省六部制
(节度使)
科举制
门下省
门下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教合一
宋
二府三司制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转运使)
通判
谏院
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
元
一省制
行省制
——
——
明
废丞相(明太祖)
设内阁(明成祖)
省制
科举制(八股取士)
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按察使司、
厂卫制度
无专门机构
清
军机处
省制
——
文字狱
演变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选官权归中央
加强中央集权
对官员控制不断加强,加强了皇权
对君主的约束逐渐减少,皇权不断强化
思想控制不断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运行和变迁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将为您总结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并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从此“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分封制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履行义务,如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例题:“烽火戏诸侯”反映了分封制下诸侯对周天子的什么义务?()A 定期朝贡B 随从作战C 镇守疆土D 交纳贡赋答案:B解析:烽火戏诸侯中,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见到烽火纷纷率兵赶来,体现了诸侯随从作战的义务。
3、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例题:在宗法制下,周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的是()A 王位B 诸侯之位C 卿大夫之位D 士之位答案:A解析:周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儿子被分封为诸侯。
二、秦朝至清朝的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例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 皇权至高无上B 中央设三公九卿C 地方推行郡县制D 颁布秦律,严刑峻法答案:A解析:皇权至高无上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都是为了维护皇权。
2、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诸侯国势力的膨胀;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例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增加税收C 扩充军队D 选拔人才答案:A解析:“推恩令”使诸侯国越分越小,无法与中央对抗,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3、隋唐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例题:唐朝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六部答案:B解析: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经历了封建制度和帝制制度
两个阶段。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度和帝制制度两个阶段。
在封建制度阶段,封建王朝是政治的主体,国家政权以王朝为中心,王朝内部的政治组织主要是宗法制度。
在帝制制度阶段,帝王是政治的主体,国家政权以皇帝为中心,政治组织主要是官僚制度。
在封建制度阶段,中国政治制度主要以封建王朝为主体,国家政权以王朝为中心,政治组织主要是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以家族和宗族为基础的政治组织形式,通过世袭制度来维持政治秩序。
在这一阶段,国家政权主要通过宗法制度来进行管理和统治,而且宗法制度也是维系封建社会稳定的关键。
在帝制制度阶段,中国政治制度主要以皇帝为主体,国家政权以皇帝为中心,
政治组织主要是官僚制度。
官僚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以官僚阶层为基础的政治组织形式,通过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员,实行官员的世袭制度。
在这一阶段,国家政权主要通过官僚制度来进行管理和统治,而且官僚制度也是维系封建社会稳定的关键。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封建制度和帝制制度两个阶段,形成了
独特的体系和特点。
封建制度和帝制制度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制度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制度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制度是中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制度进行归纳总结,从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治制度1. 皇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皇权为核心,皇帝是最高统治者。
皇帝制度建立了中国皇权专制的统治模式,统治者通过神权和家族血统来巩固其地位。
2. 封建制度:古代中国封建制度强调君主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封建王朝通过封授土地,以及设立官员系统来巩固统治。
3. 官僚制度:中国古代建立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官员从县级到王朝级别,严格按照官阶和文化程度划分。
4. 考试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使人的才能决定了其地位和身份,有利于社会流动性。
5. 中央集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特点,各地政权由中央任命的官员来管理。
二、社会制度1. 家族制度:中国古代建立了严格的家族制度,家族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血缘关系和家族法规定了个人的权益和义务。
2. 社会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社会以等级制度为基础,根据血缘、地位和财富等因素划分人的社会地位,分为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不同等级。
3. 社会法律制度:中国古代建立了多种法律制度,如律令制度、官府刑罚、家族法规等,对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进行管理。
三、经济制度1. 封建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以封建制度为主,统治者将土地分封给贵族和军事家族,农民依附于土地并服役。
2. 均田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中国采取了均田制度,平均分配土地给农民,增加平民的社会地位。
3. 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是社会经济的基础,生产力低下但稳定发展。
四、文化制度1. 礼制:中国古代建立了严格的礼制,通过礼仪的约束来规范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维系社会秩序和稳定。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
3. 文人墨客:中国古代文化重视文化人士,崇尚士族文化,文人墨客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这些制度在
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简要介绍:
1. 君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君主制为核心。
在早期,
封建制度被建立起来,国家由一个君主统治。
君主有着至高无上的
权力,拥有治理国家和决策权。
2. 官僚制度:官僚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官僚系统由一系列的官员组成,这些官员在政府中担任不同的职位。
官员的职位和权力是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来划分的。
3. 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这个制度用来管理和统计人口,记录每个家庭的人口和属性。
户籍制度在政府统治、税收征收和兵役征召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封建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封建制度扮演着重要角色。
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和贵族之间的特殊关系。
君主将土地赐予贵族,贵族则向君主效忠并提供军事和政治支持。
5. 考试制度:考试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占据重要地位。
科举考试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
这种考试制度通过选拔最有才能的官员,为政府提供了一种公正和公正的选拔方式。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君主制、官僚制、户籍制、封建制和考试制为核心。
这些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一、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政治制度多样的国家,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政治制度。
这些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运行方式,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总结,分别从帝制、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帝制帝制是古代中国的主要政治制度,时间跨度较长,涵盖了从夏、商、周到秦、汉、唐等朝代。
帝制是以君主为核心,通过世袭或者选举的方式来确立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在帝制下,国家政权高度集中,君主拥有极大的权力。
古代中国的君主通常被尊称为“皇帝”,他们的权力范围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
皇帝拥有制定法律、制定政策、任命官员等权力,同时也是国家的最高司法权力。
皇帝还被视为天地之间的连接者,承担着祭祀、农业祈福等重要仪式的角色。
帝制下的政治体系严密,分为各级官员,如太子、丞相、尚书等,辅助皇帝管理国家事务。
此外,皇帝还依靠中央官府的官吏,对地方进行管理和监督。
帝制在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指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政治形态,特点是以地主贵族为主导,通过封地授予贵族世袭的特权和权力。
封建制度的出现使政权和土地产权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为封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支持。
古代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君主将土地分封给贵族,以作为贵族的封地。
贵族在封地上享有广泛的权力和特权,包括对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对农民的控制和征税权。
作为回报,贵族需要在君主的命令下提供军事支持、政治建议和其他相关服务。
封建制度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但共同点是权力下放给封建贵族。
例如,周朝的封建制度是由封建诸侯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而在秦朝,封建制度被推翻,由中央集权制度取而代之。
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权,导致了一些地方势力的崛起和对中央政权的挑战。
然而,封建制度也为古代中国的社会稳定和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四、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起源于隋朝,广泛应用于唐、宋、元、明等朝代。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源远流长,经历了众多王朝的更迭和制度变革。
总体来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专制统治为主的,但也存在一些相对自治的制度成分。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基于天子的神权,通过封授土地给贵族、地方官员和将领,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阶级的利益。
天子作为神圣的统治者,所有的权力都归属于他。
他拥有丰富的土地、军队和资源,控制着政治、经济和军事。
官员和将领通过效忠天子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这种政治制度下,政权的垂直结构十分明确,社会秩序也较为稳定。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也存在一些相对自治的制度。
例如,儒家思想强调礼仪、人伦和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会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对人们的行为和道德有严格的规范。
这种制度使得各级官员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循规范和道德准则,以维护社会和谐和治理效果。
此外,古代中国还有县制、乡制等地方自治制度,通过设置官员和设立议事制度,实现了相对自治和自我管理。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央政府的负担,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活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同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世袭和血缘继承的特点。
天子的继承一般通过嫡长子或被立为太子的子嗣,也会受到中央政府官员和地方贵族的推戴和支持。
这种制度确保了的政府和权力的稳定性,但也使得政治体系更加封闭,降低了政治竞争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核心,实行专制统治。
这种制度下,天子拥有所有权力,官员和将领通过效忠天子来获得权利和地位。
制度中也存在一些相对自治的成分,如儒家思想强调的道德规范、地方自治制度等。
另外,政治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世袭和血缘继承的特点。
这些政治制度的特点使得古代中国的政治体系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也限制了政治竞争的可能性。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政治制度也非常独特。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知识点总结,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演变过程。
一、封建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主。
在封建制度中,君主是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他们通过授予诸侯王侯爵位的方式来维系统治秩序。
诸侯藩国作为君主的下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必须向君主效忠并支付赋税。
二、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的某些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这种制度下,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们通过设立官僚机构来管理国家事务,并派遣官员到各地进行管治。
这种制度的代表是秦朝的郡县制和汉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三、儒家思想与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儒家思想强调君主与臣民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和谐共处,主张君主要以身作则,以仁德治理国家。
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中推崇,并与中央集权制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体制。
四、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特有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推行。
按照科举制度,士人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来晋升官职。
这种制度对于士人阶级的晋升具有重要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官员的公正和能力。
五、地方官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还包括地方官制,即设立各级地方政府来管理地方事务。
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地方官的名称和职权也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
六、丞相制度与宰相制度丞相制度和宰相制度都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与君主关系最为密切的职位。
丞相是负责辅助君主处理政务的高级官员,而宰相则是负责处理国家重大决策的首席官员。
丞相制度在秦朝开始,宰相制度则在汉朝时期成为主流,并延续到明清时期。
七、军事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与军事制度密切相关。
在封建制度下,各地的武装力量由地方官员控制,并向中央政府纳贡。
另外,高士争相为各地提供安全保障,形成了以地方势力为基础的地方军事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可分为两类: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
其中,封建制度以天子为最高统治者,各地诸侯则是其下的封建领主,实行分封制;而官僚制度则以官僚体系为主,通过官吏之间的权力平衡来维持国家稳定。
以下是三个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的例子:1.封建制度中的分封制:封建制度是古代中国统治地域最广、历史最悠久的一种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天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将国家分封给各地的诸侯,这些诸侯称为王、公、侯、伯、子、男等。
封国的大小千差万别,而诸侯相互依存,必须向天子称臣,向相邻的诸侯互相致礼。
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长达两千多年,直到秦朝才废除。
2.官僚制度中的科举制度:官僚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立的一种政治制度,其核心是由皇帝任命的一群官员,按照职权大小排列,组成官僚体系。
在官僚制度中,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
这种制度要求那些想当官的人,必须在县、府、州等各级考试中获胜,才能进入上一级的考试。
通过多次考试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官员。
3.官僚制度中的三公九卿制度:自汉代以来,中国官制中实行的一种层级化的行政组织结构,三公是皇帝的重要幕僚,分别为:太傅、太尉、太保;九卿是皇帝的政府官员,分别为:太仆、大鸿胪、大司马、太尉、大将军、司徒、司马、太常、大司空。
三公九卿制度的实行,对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不断的变革。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制度也随之变化。
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系统的两种流派。
封建制度是以天子为最高统治者,各地的诸侯则是其下的封建领主,实行分封制;而官僚制度则以官僚体系为主,通过官吏之间的权力平衡来维持国家稳定。
封建制度中,由于各地诸侯互相依存、必须向天子称臣以及相互致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稳定,但是也存在着割据和对中央权力的削弱等问题。
而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国时期,正是封建制度造成的分权和割据所导致。
中国古代历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历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历代政治制度,包括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具体如下:中央政治制度:1.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 秦朝:实行郡县制,三公九卿管理国家政治事务。
3. 西汉时期:实行推恩令和刺史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 唐朝:实行节度使制度,以藩镇管理方式控制地方。
5. 宋朝:实行收精兵、文官制,削弱地方节度使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6. 元朝:实行行省制,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7.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司礼监等机构,加强皇帝对中央官僚的控制。
8. 清朝:设立南书房、军机处等机构,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1.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将领土分封给诸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统治。
2. 秦朝:实行郡县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郡县,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管理。
3. 汉朝:实行州郡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州郡,由地方官员进行管理。
4. 唐朝:实行道府州县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道府州县,由地方官员进行管理。
5. 元朝:实行行省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行省,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管理。
6. 明朝:实行三司分权制,将地方划分为若干个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别负责行政、司法和军事管理。
7. 清朝:实行府州县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府州县,由地方官员进行管理。
选官用官政治制度:1. 西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以血缘关系为依据选拔官员。
2. 秦朝:实行军功爵制,以军功为依据选拔官员。
3. 汉朝: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由地方官员推荐有才能的人选。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以门第高低为依据选拔官员。
5.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唐朝武则天时期首创武举和殿试。
6. 宋朝:实行糊名和誊录法,防止科举考试作弊。
7. 元朝:实行民族等级制度,不同族群官员的选拔有不同要求。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它包括了皇帝制度、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等多方面的制度和体系。
这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别是:皇帝制度、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
一、皇帝制度在古代中国,绝大多数的王朝都采用了皇帝制度,也就是由一个皇帝来统治全国。
皇帝制度的特点是君权最高,有着绝对的权力,几乎可以决定一切国家的政策。
在中国的历史上,皇帝的权力常常被视为与神权相等,使得皇帝成为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人物。
皇帝制度中,皇帝的权力来自于上天和人民。
皇帝的统治地位地位是基于天的特别恩典和人民的感恩之心而建立的。
在古代中国,“天命”被视为皇帝的合法性的来源。
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掌握着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的权力,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封建制度在古代中国,封建制度是一种很重要的制度,它包括了地主阶级追求利益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体系。
在封建制度中,土地属于君主,由王公贵族以封地的形式分授给一定的领主和户籍,这些领主和户籍就成了封建贵族,各司其职,管理和掌握着领土和人民。
封建制度中的君主和贵族之间,通过互赠礼物、结婚联姻等方式,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旨在实现君主和贵族之间的利益平衡。
封建制度对古代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使得贵族有了明确的支配权,同时建立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有力联系。
然而封建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它制约了个体的发展或个性的表现、产生来自上层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使得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三、官僚制度在古代中国,官僚制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
它是以官员作为政治力量的基础,以搜集和处理政治信息为主要功能。
官僚制度中的官员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从州县到朝廷,分为大小多个级别,其中官员的等级又与其在政府中的职位和其私人的身份有关,这些形式和等级都是向国家和汉族中统治阶级的权益提供了基础。
古代中国的官员,通常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够担任官职。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 王位世袭制原始社会后期推行部落联盟首领权位“禅让制”,启继父位为王,“家天下” 取代“公天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夏朝王位父子相传,商朝有时兄终弟及。
2. 方国制商朝在地方封侯、伯,有臣服、纳贡、出征等义务,形成方国制。
3.分封制(1)过程:周武王建立周朝时实行分封制,周成王时摄政的周公旦继续推行。
(2)目的:拱卫王室,扩展统治范围。
(3)性质:地方行政制度。
(4)主要内容: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同姓为主,并分封到重要地区。
诸侯在封疆内拥有对卿大夫再分封,有置官员、建武装、征赋役的权力;同时也承担服从王命,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5)作用:①层层分封,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②周王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边地开发,疆域扩大,交通发展,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③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周得以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3)主要内容:①周王称为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②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③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4)作用: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本质上是等级制度;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內部的稳定和团结;③一定程度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④家国同构、尊宗敬祖、长幼尊卑、任人唯亲、裙带作风、等级观念、门第观念源头。
5.礼乐制:是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6.早期政治制度特点(1)按宗法血缘关系世袭权力,带有浓厚的血缘部族色彩;(2)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相对较为松散,尚未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向近代民主政 治的转变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 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一些先进的中国人 开始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鸦片战争后, 受西方代议制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中 国艰难地向近代民主政治迈进。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政治制度 演变规律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封建社会专制主 首创皇帝制度,中央:三公 义中央集权下存 秦 九卿;地方:郡县制 在两对基本矛盾: 内外朝制度分割相权;以 (1)中央与地方割 汉 “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 据势力。斗争趋 势是中央集权不 魏晋 三省制形成 断加强,地方权 南北朝 力日益收归中央 隋唐 三省六部制;地方设节度使 朝代 西周
特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点 对象——分给谁? :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层 方法——怎么“分”? 层 诸侯、卿大夫、士 封 分封制 内容——“分”什么? 授 土地、人口 , 诸侯承担的义务——凭什么“分”?(权利?) 等 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 级 作用——“分”了以后的效果 森 加强、开发、扩大 严
—— 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信息★解读】 (1)史料的表层信息是: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 物均为其独享;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 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常服的饰物为飞禽,武官 常服的饰物为走兽);不同场合的着装也有规定。 (2)史料的深层信息是:皇帝服饰的独享,反映了皇 权独尊;官服的规定,反映了明朝严格的等级制度; 服饰图案有寓意,反映了对官员品行的希望与要求, 有教化的功能。 (3)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 现。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衣着服饰着手研究一 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是史学研究的 新视角。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复习要点解说】 一、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时内阁制形成 清朝:军机处(职责、作用) 二、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汇总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汇总学习历史时,要掌握好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时间轴将重要的历史事件记忆清楚,另一个则是根据不同版块将知识加以归纳。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汇总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一.基本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萌芽于战国内容: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于秦朝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巩固于西汉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于北宋内容: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
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
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6、发展于元朝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权一般由君主继承,同时分封给贵族,形成封建体制。
君主在政治上拥有绝对权力,贵族为君主提供军事和行政支持,而普通百姓则通过农耕生产来供养上层社会。
2. 官僚制度:中国古代的政府组织和行政管理采用官僚制度。
在官僚制度下,政府职位是通过考试选拔,按照等级和职位进行分类。
官员在政府中有明确的责任和权力,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晋升和罢免。
3.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
根据科举制度,普通人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考试取得功名,从而进入仕途,并最终成为高级官员。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一千三百多年,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4. 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中央政府在决策和管理上具有相对集权的特点。
中央政府制定了各种法律、政策和措施,并通过地方官员来实施和执行。
地方官员必须向中央政府报告工作,并接受中央政府的指导和监督。
5. 社会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社会采取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即士农工商四民分等制度。
士为最高阶级,农民、工匠和商人
的地位依次下降。
这种等级制度导致了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和阶级之间的严重隔离。
第一部分 必背知识点 古代政治制度
第一部分必背知识点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世代沿袭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从“禅让”到“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夏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央:实行王位世袭制;还设相、卿士等,协助国王处理政务。
在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
3、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4、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含义(基本内容):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理解“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意思)(3)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即:先代贵族)(4)受封者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5)受封者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派兵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6)评价:①积极: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巩固了西周奴隶主的统治;②消极:但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东周出现了诸侯分裂割据、争霸的混乱局面。
5、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宗法等级: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4)大宗与小宗: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_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_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分封制内容:(分封对象)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奴隶制国家政权)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2、西周的宗法制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正妻的大儿子继承大宗位置)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制度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结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御史大夫(监察)和太尉(军事)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4、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5、秦创皇帝制:皇权至上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具有终身制、世袭制、君王主权、个人独裁特点2、演化进程皇权与相权秦始皇汉武帝隋唐宋明清创皇帝制外朝三省六部制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废丞相军机处丞相权力大内朝三省长官都是丞相权分六部削弱丞相的外朝权力分散丞相权力分割相权内阁形成皇权达到顶峰地方建制秦东汉唐朝宋元朝明朝清郡县制州、郡、县道、州、县路、州、县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省、道、府、县选官制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4、监察体制秦:御史大夫两汉:设刺史(地方)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6、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
夏朝
1)形成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2. 商朝
1)通过内外服制度控制附属国;
2)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
P。
S。
与附属国的关系: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
3。
西周
1)分封制: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口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受封的主要是亲族、功臣、先代贵族等。
受封者有设置官员(行政)、征派徭役(财政)、建立武装(军权)的权利,也要遵守朝觐、上供、作战的义务.
作用:西周时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与王室的关系更密切,有血缘宗亲关系。
巩固了统治基础,扩大了统治疆域,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不足:前期巩固了周天子统治,后期诸侯国实力过大,导致割据势力形成
2)宗法制:
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周代逐渐完备。
大宗与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
其余庶子有的被分封为诸侯。
其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其嫡长子继承。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为核心。
作用: 宗法制度通过血缘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礼乐制度:
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作用:使贵贱有序,各安其分,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社会背景
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导致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政治上: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各国相继变法,其中以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思想文化上:诸子并立,百家争鸣.专业文化阶层形成、私学兴起、学术环境相对宽松、各国君主延揽人才、文化交流频繁。
2. 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确立皇帝制度:
称皇帝;皇权至上,集司法、立法、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典籍,监察百官。
三方互不统属,互相牵制。
P。
S。
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
手。
3)地方设立郡县制度:
形成郡——县--乡——里的地方行政系统,皇帝的
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乡里,直达百姓。
4)制定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
3. 中央集权制确立的意义
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2)消极影响:
①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箝制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科技发展.
③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三、从汉朝到清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1。
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汉高祖:
措施:实行郡国并行制,在地方设置郡县,同时又封同姓诸侯王。
目的: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后果:诸侯国势力日渐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以至于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2)汉武帝:
措施:设置中朝(左右亲信),削弱外朝(公卿大夫)的权力
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须将土地分封)以解决王国问题
意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发展。
但权力的过度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
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幼小昏弱,导致外戚宦官专权,政局动荡。
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1)构成: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运作: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3)特点:三分相权,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3。
唐中叶以来的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唐初为驻守边疆,防御外敌设节度使作为军事
统帅,后形成割据势力,导致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的影响:唐代由盛转衰的的转折点;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社会长期动荡.
3)五代十国:
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进一步扩大
特点:北方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
国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原因:吸取唐末以来分裂割据的教训,使宋朝长治久安
2)中央:
实行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省(行政)和枢密院(军政),三司掌管财政,分度支、盐铁、户部
3)地方:
收精兵: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将全国一半的军队守卫京师.
削实权:分割宰相权力,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兵权,设三司分割宰相财权;削夺节度使、州郡长官、武将的兵权。
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视.废除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制钱谷: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特点:分割权力,重文轻武,强干弱枝
4)影响: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但中央集权过于强化,造成“冗兵”、“冗官”、
“冗费”的局面,导致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
5. 元朝中书一省制
1)中书省代替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影响:
中书省长官为左右丞相,六部归属于中书省,
导致相权过重,不利于皇权加强,易引起政局动荡。
行省制巩固了对地方的管辖,
奠定了明清时期的行政规划,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
6. 明朝
1)中央:废丞相,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品级较低,皇帝顾问,无权决策)
明成祖时出现内阁(非中央机构,皇帝顾问,无权决策)
2)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控民政、司法、军事)
P。
S。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司(按察司)管理刑狱;都指挥使司(都司)掌管军事。
三司互不隶属,各自直属中央。
7.清朝
1)清朝初年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限
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行政效率极大提高,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夏、商、西周:世官制→秦国:军功授爵→汉朝: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清朝: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