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三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三则原文及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下小编为你整理了论语十三则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1、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子曰:“无倦。
”译文:子路向孔子请教政治的做法。
孔子说:“自己带头做事,同时使百姓勤劳工作。
”子路想知道进一步的作为。
孔子说:“不要倦怠。
”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
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译文:仲弓担任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政治的做法。
孔子说:“先责成各级官员任事,不要计较他们的小过失,提拔优秀的人才。
”仲弓再问:“怎么才能认出优秀的人才,再进而予以提拔呢?”孔子说:“提拔你所认识的,你不认识的,别人难道会错过吗?”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子路说:“假如卫国的国君请你去治理国政,你要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我做的话,就是纠正名分。
”子路说:“你未免太迂阔了吧?有什么好纠正的呢?”孔子说:“你真是鲁莽啊!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应该保留不说。
名分不纠正,言语就不顺当;言语不顺当,公务就办不成;公务办不成,礼乐就不上轨道;礼乐不上轨道,刑罚就失去一定标准;刑罚失去一定标准,百姓就惶惶然不知所措了。
因此君子使用任何名词来表示名分,一定要让它可以说得顺当,说得出来的,也一定让它可以行得通。
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要求做到一丝不苟吧。
”4、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圊,曰:“吾不如老圊。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十则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全文翻译: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论语七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七则原文及翻译《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四书》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七则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1第一则原文翻译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
君子去仁,恶乎③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颠沛⑥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
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
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知识点总结:(一)词语与句子1、“富”与“贵”有别,“贫”与“*”有别。
富:财产多、富裕。
贵:地位高、显贵。
反之则谓“贫”、“*”。
2、不以其道以:用、按照。
道:方法、途径。
“其道”:正当的方法。
“其”是指示代词“那”,加在“道”之前起限制作用。
并非“其”有“正当”之意。
3、恶乎……“恶”犹“何”;“乎”犹“于”。
“恶乎……”意为“凭什么……”。
4、无终食之间违仁无:没有。
违:离开、避开。
注意不是“违反”。
5、于是是一个短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词“于是”。
于:在。
是:这,指代仁德。
“于是”犹言“和仁德在一起”。
(二)语法1、是仁之所欲也“是”作主语“这”,复指前边的“富与贵”,此类“是”易误为联系动词。
一般认为先秦“是”尚未发展出联系动词的用法。
2、“恶乎”的语序是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可以借《曹刿论战》中“何以战”一句的复习帮助学生理解。
3、“所+动”短语“所”字与动词性成分结合,转化为名词性短语。
它所表示的意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
例如“所见”、“所闻”。
故文中“所欲”、“所恶”这样的结构,我们可以据此判断“欲”与“恶”是动词。
《论语》全文翻译完整版(二十篇)
目录《论语》——学而------------------------------------------------------------------ 2《论语》——为政---------------------------------------------------------------- 14 《论语》——八佾---------------------------------------------------------------- 25 《论语》——里仁---------------------------------------------------------------- 37 《论语》——公冶长------------------------------------------------------------- 45 《论语》——雍也---------------------------------------------------------------- 57 《论语》——述而---------------------------------------------------------------- 70 《论语》——泰伯---------------------------------------------------------------- 84 《论语》——子罕---------------------------------------------------------------- 94 《论语》——乡党--------------------------------------------------------------- 105 《论语》——先进--------------------------------------------------------------- 115 《论语》——颜渊--------------------------------------------------------------- 127 《论语》——子路--------------------------------------------------------------- 137 《论语》——宪问--------------------------------------------------------------- 148 《论语》——卫灵公------------------------------------------------------------ 163 《论语》——季氏--------------------------------------------------------------- 175 《论语》——阳货--------------------------------------------------------------- 182 《论语》——微子--------------------------------------------------------------- 190 《论语》——子张--------------------------------------------------------------- 195 《论语》——尧曰--------------------------------------------------------------- 203《论语》——学而【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学而篇第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
曰(约):说。
时:时常。
习:用于实践,实习。
亦:也是。
乎:吗。
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
愠(运):怨恨,恼怒。
”【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鲜(显):很少。
犯上作乱:冒犯尊长,颠覆国家。
【译文】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好犯上的人,少极了;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绝对没有。
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巧:好。
令:善于。
色:脸色。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 " 吾(务):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原文】子曰:“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 " 导:治理。
乘(胜):军队基本单位,兵车一辆,兵士100人。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时时诚信,处处节约,关心群众,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
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论语30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30则原文及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6.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1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9. 德不孤,必有邻。
20. 听其言而观其行。
21. 巧言令色,鲜矣仁。
2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4. 近者悦,远者来。
2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篇原文及翻译1. 《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研究并按时复,不是很令人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是很有君子风度吗?2. 《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德治理国家,就像北辰那样,坚守自己的位置,而众多星星都围绕着它。
”3. 《八佾篇》黄帝问于王昭君曰:“有冯唐氏者,闻之陈蔡,左右言其状貌。
黄帝愿见,使人因奏,辞曰:“动容貌,失次第。
人容貌美,然后可相见也。
若须黄帝,群臣不定。
”黄帝向王昭君问道:“有位叫冯唐氏的人,听说他的外貌很出色。
黄帝想见一见,派人邀请。
冯唐氏却回答说:‘外貌动容,失去整齐顺序。
只有貌美的人,才可以见面。
如果还想见黄帝,群臣们没有定论。
’”4. 《里仁篇》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说:“克制自己,恢复礼仪就是仁。
一旦克制自己,恢复礼仪,天下就会回归仁道。
要成为仁者,要靠自己,还是要靠他人呢?”5. 《公冶长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让你的女儿嫁给他,即使他被关在监狱中,也并不是因为他犯了什么罪。
”于是将自己的儿子嫁给了公冶长。
6. 《雍也篇》子谓雍也:“冯其床,弗谨人。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修其行。
”孔子对雍也说:“褪去你的被褥,表示你对自己不够谨慎。
”孔子说:“古人说话不出口,是因为惭愧还没有修行。
”7. 《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求,诗焉,曰:‘三纲三世,古之人皆死矣,然后今之无道也已。
’”孔子说:“传述而不创作,守信用好求,就有了诗。
说的是:‘古代的三纲五常已经死去,然后才有了今天的无道。
’”8. 《泰伯篇》泰伯始兴,为于成周。
子季康子问:“末师何如?”子曰:“進德相师。
”曰:“退之。
”“退”,字有出,其义“远也。
论语十二则的原文和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论语》12篇章原文+翻译
《论语》12篇章原文+翻译.txt 论语12篇章原文+翻译1. 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研究并且适时地复,岂不令人愉快?有朋友从远方来,岂不令人快乐?人家不知道我,我也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2. 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位置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治理国家要以德行为基础,就像北极星一样,它虽然独立居住在自己的位置上,但其他星辰都围绕它而转。
”3. 八佾篇原文:子曰:“割鸡焉用牛刀?”翻译:孔子说:“宰杀一只鸡,何必使用牛刀呢?”4. 学而第一篇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们研究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并追随,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5. 子罕第四篇原文: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孔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翻译:孔子对子贡说:“你和回谁更优秀?”子贡回答:“我怎么敢和回相比呢?回听到一件事就能理解十件事,而我只能理解两件。
”孔子说:“你们都不如我啊!”6. 为政篇第九篇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个。
”7. 为政篇第十九篇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孔子说:“君子的思考是全面而不局限于个人,小人的思考是片面而忽略整体。
”8. 为政篇第二十二篇原文:子曰:“君子病无能也,小人病无道也。
”翻译:孔子说:“君子的问题是能力不足,小人的问题是道德修养不好。
”9. 子罕第二十三篇原文: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翻译:孔子对子产说:“具备君子的品质有四个:自己的行为要谦恭,对上级要敬奉,对待民众要慈爱,任用民众要公正。
”10. 八佾篇第二十五篇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二十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论语》原文_翻译_完整版
《论语》原文_翻译_完整版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完整版:《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整理而成,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论语》原文_翻译_完整版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顺从天命,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完整版:《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还反映了其弟子的思想。
书中充满了关于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智慧。
孔子的教导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道德的完善。
这些思想至今仍对个人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的每一章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实用的智慧,适合不同年龄和背景的人阅读。
通过学习和实践《论语》中的教诲,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都取得进步。
《论语》原文_翻译_完整版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完整版:《论语》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君子的指南。
孔子强调,君子应该具备全面的才能和品质,不应被某一方面的才能所限制。
他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论语十二则的原文及翻译
论语的原文及翻译《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以下是论语十二则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阅读吧。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论语三则原文及译文
论语三则原文及译文解析一、《论语·为政》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不就是君子的风度吗?”二、《论语·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问的人比不上喜欢学问的人;喜欢学问的人比不上以追求学问为快乐的人。
”三、《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明白了命运的安排,六十岁听到任何话都能坦然接受,七十岁的时候随心所欲做事情,也不会超越规矩。
”以上三则论语都是孔子关于学习和人生境界的经典论述。
第一则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同时,孔子也强调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宽广的胸怀。
他主张人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他人,即使在被误解或忽视的时候,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宽容。
第二则论语则是对学习的深化理解。
孔子认为,学习不仅是求知的过程,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真正的学者应该热爱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术境界。
第三则论语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他的人生观是以学习为基础,以自我修养为目标,以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为准则。
他认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三则论语都体现了孔子对于学习和人生的深刻见解。
它们不仅仅是孔子个人的思想结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语》原文附翻译
《论语》翻译学而篇第一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yú)?”【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 子曰:巧言令色(1),鲜xiǎn)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úan)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6.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第一篇: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篇原文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老夫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就是指时间过得很快,如白驹过隙一样
11. 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观学后,时常练习,不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快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练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三十岁时开始知道;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什么都能听得;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不会超过界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8.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而能从中领悟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