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资料
第五代导演1
第五代电影从张军钊1983年拍摄出标志着第 五代开山之作的《一个和八个》揭开了第五 代导演的序幕 1984年后陈凯歌拍出《黄土地》、《大阅兵》 (1986年)、《孩子王》(1987年),田壮 壮拍出《猎场扎撒》(1985年)、《盗马贼》 (1986年),吴子牛呈上了《喋血黑谷》 (1984年)第五代导演经历了第一个重要时 期。 1988年张艺谋处女作《红高粱》问世,获得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成为第一部获得世界三 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语电影,标志着第 五代导演正式进入创作的巅峰时期。
黄建新,1954年6月14日出生于陕西西安,祖籍河北深县。 中国电影导演、监制、编剧、制片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 席,“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专家。 1986《错位》 刘子枫、孙飞虎、杨坤 处女作《黑炮事件》 刘子枫、高明、杨亚洲 1988《轮回》 雷汉、谭小燕魁》 张世、王玉梅、高明俊 1994 《背靠背脸对脸》 牛振华、李强、句号、张嘉译 1996 《红灯停绿灯行》 牛振华、丁嘉丽、句号、王刚 1997 《埋伏》 冯巩、江珊、张嘉译、牛振华
张艺谋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导演电影作品: 1987《红高粱》 1990《菊豆》 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2《秋菊打官司》 1994《活着》 199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1996 《有话好好说》 1998《一个都不能少》 1999《我的父亲母亲》 2000《幸福时光》 2002《英雄》
几乎所有作品都入围国际重要电影节,有的获大奖。张艺谋 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那种对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 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 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张艺谋电影在风格和语言上不断探 索、创新,代表了新的电影潮流的崛起。
中国第五代导演
1.张艺谋:红高粱1987、菊豆1990、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秋菊打官司1992、活着1994、有话好好说1997、我的父亲母亲1999、一个都不能少1999、英雄2002、千里走单骑2005、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2.陈凯歌:黄土地1984、大阅兵1986、边走边唱1991、霸王别姬1993、风月1995、荆柯刺秦王1998、和你在一起2002、孩子王1987、无极20053.冯小刚:甲方乙方1997、不见不散1998、没完没了1999、一声叹息2000、大腕2001、手机2003、天下无贼2004、夜宴20064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鬼子来了20015.陆川:寻枪2002、可可西里20046谢晋:舞台姐妹1965、天云山传奇1980、高山下的花环1984、芙蓉镇1986、红色娘子军1961、牧马人1982、清凉寺钟声1991、鸦片战争1995电视剧导演:张绍林潘霞宋昭杨阳纪录片导演萧同庆严冬陈小卿吴文光洪宇魏斌童宁张元徐小惠电视专题导演:吴小中张涛李卓玉徐小惠张越洪眉柯伟兵短片(广告\MTV\片头)导演郑浩李耕耿英杰吴尔善“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
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
“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
以陈怀皑、桑弧、崔嵬为代表。
谢晋、谢铁骊是中国第三代导演,他们的电影片段被一幕一幕地重现在大屏幕上,很多老一辈的电影人都看得热泪盈眶。
第四代:黄蜀芹、谢飞、滕文骥。
导演陈凯歌
———— 陈凯歌
目录
• 个人简介 • 代表作品 • 获奖情况 • 创作特色 • 作品分析
简介
陈凯歌,福建长乐人。 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 ,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 1984年开始执导影片。1987年赴 美国进修,1990年回国。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
个人经历
• 1993 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霸王别姬 • 1994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霸王别姬 (提名) • 1994 第51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霸王别姬 • 1999 第5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荆轲刺秦王 (提名)
• 2009 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梅兰芳 • 2009 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 梅兰芳 • 2009 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梅兰芳 (获奖) • 2011 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赵氏孤儿 • 2011 第11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人 赵氏孤儿 (提名)
陈凯歌于1988年应美国亚洲文化交流基金会及纽约大学的邀请,赴美访问, 并于同年获得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评选20名“走向未来导演”第6名。
作品年表
《道士下山》 2015年
《搜索》
2012年
《赵氏孤儿》 2010 年
《梅兰芳》
2008年
《无极》
2005年
《致命温柔》 2002年
《荆轲刺秦王》 1998年
有在刚就坚思的陈表
诸和刚了持,艺凯达
多未上留最达术歌对
期来映下艰到就电文
待的了深难超是影化
。陈陈深的越在的的
凯凯烙逆理史灵反
歌歌印流性诗魂思
导演张艺谋介绍 PPT
《老井》剧照
步骤二:点击菜单栏“格式”-“合并形状”-“剪切”
红高粱 (1987)
红高粱 (1987)
红高粱 (1987)
com
导演: 张艺谋 编剧: 余华 / 芦苇 主演: 葛优 / 巩俐 / 姜文 / 牛犇 / 郭涛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94-05-18(法国) / 1994-06-30(香港) 片长: 132分钟 又名: 人生 / Lifetimes / To Live
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 《归来》
(获奖)
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 《金陵十三钗》 (提名)
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
《山楂树之恋》 (提名)
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
《满城尽带黄金甲》 (提名)
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满城尽带黄金甲》 (提名)
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
大众电影百花奖
▪ 2006 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 ▪ 2003 第2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 ▪ 2000 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 ▪ 1999 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 ▪ 1993 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 ▪ 1993 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 ▪ 1988 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 ▪ 1988 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
家庭照片
肖华 张艺谋和肖华初中相识,两人于1978年领取了结婚证。1983年3月31日,女儿 张末出生。 1988年张艺谋与肖华离婚。此后张艺谋一直在经济上资助肖华和 共同抚养孩子,肖华从西影厂下岗很多年。 陈婷 张艺谋和陈婷相恋于1999年,共育有三个子女:大儿子张壹男、二儿子张壹 丁和小女儿张壹娇分别于2001年、2004年和2006年在北京出生。两人于2011年 登记结婚。
编导必背~~第五代导演
第五代导演介绍
1
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
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 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 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 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 在选材、叙事、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80至90年代末代表作 《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 》、《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 等影片在国内外屡屡获奖,并三次提名奥斯卡和五次提名金球奖。 2002年后商业片代表作 《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及《金陵十三钗》,两次 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四次夺得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
2002年:导演影片《英雄》,这是张艺谋第一 部古装商业大片,全片明星阵容相当强大。 2004年:导演影片《十面埋伏》,由刘德华、 金城武、章子怡主演,内地票房1.5亿元人民币, 全球票房9300万美元,是年度华语电影票房冠 军。
2006年:导演影片《 满城尽带黄金甲》, 由周润发、巩俐、周 杰伦、刘烨主演,国 内票房2.9亿元人民 币,2006年华语电影 票房冠军。
与其说陈凯歌的电影是艺术电影,不如说他的电影是文化电影。陈一直在他 的电影中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他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是全面的,更具批判性 ,也更凌厉。
陈也具有第五代导演的共性,对电影语言的开拓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心。 例:《黄土地》的空间造型感很强,也很极端,最典型的构图是把黄土作为 主体,占据了一块银幕的四分之三以上,而人被寄放在画框的边缘,被压缩 的极其渺小。
片《黄土地》中担任摄影师,
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简介
徐帆,1967年8月16日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国 电视、电影演员,1979年就读于湖北省艺术学 校京剧科,专攻青衣﹑花旦;1982年转入武汉 市戏剧学校话剧科;1987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 表演系,1991年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分 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1995年,因主演 话剧《阮玲玉》获第十三届“梅花奖”。1999 年,徐帆与内地知名导演冯小刚结婚。徐帆参 演过多部影视剧,并取得骄人的成绩,1998年 凭借《不见不散》获第0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 佳女演员奖。2011年因在《唐山大地震》的不 凡表现荣获第05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演员奖。
“第五代导演”普遍指的是电影学院78班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
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以及自称“根本划不上 第几代”的冯小刚.他们被尊敬的称为“中国电影承前启后的一 代”,而在这一代出色的导演中又以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三人 为最标志性的人物代表。他们一直以“不断的尝试和创新”做为了 中国电影人的表率,同时,“中国电影”这个名号也从此因他们而 蜚声中外,受到世界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陈凯歌主要作品导演电影 ▪ 霸王别姬 ( 1993) ▪ 边走边唱 ( 1991) ▪ 风月 ( 2007) ▪ 和你在一起 ( 2003) ▪ 荆轲刺秦王 ( 1999) ▪ 梅兰芳 ( 2008) ▪ 强行 起飞 ( 1984) ▪ 赵氏孤儿 ( 2010) ▪ 无极 ( 2005) ▪ 2008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 2008) ▪ 搜索 ( 2011) ▪ 孩子王 ( 1987) ▪ 黄土地 ( 1984) ▪ 致命温柔 ( 2002) ▪ 大阅兵 ( 1986)
1958 20
冯小刚 主要作品导演电影 ▪ 手机 ( 2003) ▪ 永失我爱 ( 1995) ▪ 甲方乙方 ( 1997) ▪ 不见不散 ( 1998) ▪ 没完没了 ( 1999) ▪ 一声叹息 ( 2000) ▪ 大腕 ( 2001) ▪ 天下无 贼 ( 2004) ▪ 夜宴 ( 2006) ▪ 集结号 ( 2007) ▪ 非诚勿扰 ( 2008) ▪ 风声 ( 2009) ▪ 唐山大地震 ( 2010) ▪ 非诚勿扰2 ( 2010) ▪ 温故1942 ( 2012)
五代导演及代表作品
孙瑜与谢晋
【第二代导演】
活跃于30-40年代的导演群体
蔡楚生《渔光曲》(1934)《一江春 水向东流》(1946与郑君里合作)等; 应云卫《桃李劫》(1934)《塞上风云》 等;袁牧之《都市风光》(1935)《马 路天使》(1937)等;史东山《八千里 路云和月》吕班/郭维《新儿女英雄传》 (1950)等。
通过小知识分子胡智清在40年代末国 民党统治区的生活遭遇(通货膨胀、 失业、市民破产),描写了万家灯火 的城市里,社会底层人物的痛苦、悲 哀以及他们的觉悟和成长过程。 叙事结构上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件来铺 叙人物的发展轨迹,展示矛盾。
【第三代导演】
活跃于解放初到“文革”前
成荫《南征北战》《钢铁战士》 (1951)《西安事变》(1982); 郑君里《乌鸦与麻雀》(1949); 黄绍芬《林则徐》(1958与 曹威业) 《聂耳》(1959);崔嵬《青春之 歌》(与陈怀皑1959)《小兵张嘎》 (1963)等;凌子风《红旗谱》 (1960)《骆驼祥子》(1982)等
张军钊
水华《白毛女》(1950)《林家铺 子》(1960 与王滨合导)《伤逝》 等;谢铁骊《早春二月》(1963) 《今夜星光灿烂》(1980)等;谢 晋《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 《鸦片战争》《芙蓉镇》等。
《祝福》1956年
夏衍改编,保持了鲁迅作品冷峻、深 沉、凝重、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和艺 术风格,打乱叙述,揉碎后,对原小 说进行了扩充、发展和再创造 影片由倒叙改为顺叙,由“我”的主 观叙述改为由画外音提示的第三人称 客观叙述,使人物命运与时代环境紧 密相连,祥林嫂的性格发展清晰明了, 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中国电影五代导演 及其代表作
郑正秋
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
[转帖]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第五代-----是指1982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包括张军钊、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张建亚、黄建新等。
其中张军钊1983年的《一个和八个》在广西厂率先举起大旗,一发冲天。
而后陈凯歌接连拍出《黄土地》(1984年)、《大阅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田壮壮拍出《猎场扎撒》(1985年)、《盗马贼》(1986年),吴子牛呈上了《喋血黑谷》(1984年)、《晚钟》(1988年),1989年张艺谋捧出了让国内外观众、评论界集体大惊失色的处女作《红高粱》,至此,第五代的影片告一段落。
而徐克、许鞍华、严浩这些受过国外专业电影教育,五十年代移民潮后在本地出生的新生代,七十年代末正值承接上一代电影人权利交接的时刻。
再加上当时社会渐趋富裕,对娱乐事业(当时电影为香港人重要的消闲娱乐方法)的需求大量增加,遂出现了一大群电影人得以从较新、较符合社会现实的角度去拍摄电影。
许鞍华的《投奔怒海》是这种环境下的产物。
她大学时比较文学和英国文学的底蕴帮助她更好地把握历史感,理解人物性格,从英国学电影归来,经过电视实践,有丰富的阅历,对这种严肃社会题材驾轻就熟,故影片看起来有条不紊,层次分明。
而且负载深重社会、历史责任感。
第五代”年轻电影人因为历经文革浩劫,在动乱底层顽强搏击,重返校园后系统学习电影专业知识,接受当时流行的西方哲学、美学思潮,形成新的价值观、美学观——这些反规范的精神品格,与当时整个文艺领域的强烈主体意识、反思思潮相适应。
有深厚的生活积淀,他们的影片才如寒冬后嫩草,新鲜独特。
正如陈凯歌所说:“所有的一切,都与创作者的经历与感受分不开的。
十年忧愤,四载攻读,而后一泻而出,能不令‘六宫粉黛无颜色’?”“感于先而后工于形,今古佳作无别”(陈凯歌《秦国人》《当代电影》1985年第4期)与大陆第五代一样,香港新浪潮没有宣言和纲领,也没有共同组织,正如许鞍华所说,新浪潮导演并没有一致的意识形态。
中国电影六代划分
一、中国电影百年六代(1905——)1.在中国电影的研究词汇中,六代导演的划分已成定论。
2.这种划分依据的是独特的行业内法则和共享的社会外因素,二者交互作用最终形成了关于导演构成非自然是集的脉络的代际发展过程。
可以说,六代导演实际上是由中国特定的社会时空所构建的精神集团。
3.代际之间区分的基本标志和要素在于制作体制的变化,语言方式的变化,表达主体的更迭。
二、第一代电影人代表人物:(中国电影戏剧色彩浓重)郑正秋、张石川、黎民伟。
时间:1905——30年代初。
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老工之爱情》、《庄子试妻》等主要功绩:1)建立了本土电影的雏形(尤其是言情与武打片类型)2)开创了主流影戏,教化电影的基本叙事模式。
三、第二代导演代表人物:(中国中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得到体现)蔡楚生、费穆等。
时间:1934——1949年。
代表作品:《渔光曲》、《桃李劫》、《新女性》、《神女》、《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太太万岁》等。
主要功绩:1)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导演和明星,制作借鉴好莱坞,理论学习苏联。
2)开创了30、40年代的社会写实风格,具有了自觉的新文化批判意识和色彩。
3)开始使电影文化深入人心。
四、第三代导演代表人物:(由于政治运动,中国电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大倒退)谢晋、崔嵬(三江汇合,北影四大帅,南谢,北谢)时间:1949——1976。
代表作品:《红色娘子军》、《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西安事变》等。
主要功绩:1)完成了社会主义语境的电影表达,创作了红色经典。
2)主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本土戏剧传统; 3)“文革电影”是红色经典的极端化,“三突出”创作原则是对电影艺术活动的彻底摧残和扼死。
这个时期电影以歌颂党和社会主义,光明社会为主题,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貌。
五、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学院派,这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新时期,中国电影得到全面解放,苏醒国家实行重在经济发展,百废待兴的局面。
中国第一到六代导演概况
中国第一到六代导演概况第一代导演概述: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20世纪的初叶——19世纪20年代末。
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
特点:1.“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此后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多个第一: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先后拍了十八集)。
2.创作艰苦:缺乏经验借鉴,拍摄条件简陋。
3.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联系时代要求,重视电影的教化作用。
4.受中国传统叙事艺术和舞台戏曲的影响大:电影技巧方面,更像是舞台剧的延伸,导演们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布景空间层次的设计仍然具有强烈的舞台痕迹;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在拍摄上,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
总之:早期电影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
代表人物及作品:郑正秋:《难夫难妻》(与张石川合拍)、《孤儿救祖记》、《姊妹花》。
张石川:《难夫难妻》、《黑籍冤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盲孤女》、《最后之良心》、《歌女红牡丹》、《滑稽大王游华记》、《战地历险记》、《热血忠魂》、《女儿经》、《掷果缘》、《空谷兰》、18集《火烧红莲寺》。
第二代导演概述:第二代导演被誉为“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创造者”,主要活动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代,甚至到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
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骏祥、桑弧等。
第五代导演
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张艺谋,中国著名电影导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获得过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其拍摄的电影多次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是中国在国际影坛最具影响力的导演。
早期他以执导充满中国乡土情味的电影著称,艺术特点是细节的逼真和主题浪漫的互相映照。
2002年转型执导的武侠巨制《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
他的电影风格勇于创新,且涉及题材广泛,每次上映都能引起国内舆论的高度关注。
在电影人材的提携上,张艺谋捧红的“谋女郎”也是媒体和公众聚焦的对象。
我对迄今为止的张艺谋电影的看法是:张艺谋的电影是他的一连串青春的呓语:从“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到“大红灯笼高高挂”;从“要个说法”到“摇阿摇,摇到外婆桥”;从“有话好好说”到“一个都不能少”,无不是很好的证明。
张艺谋电影题材与风格变化巨大,所表达的却无不是青春的话题:反叛与呐喊,压抑与呻吟,追问与感叹,惶惑与失语,执著与唏嘘。
张艺谋电影从来没有过纯粹的写实或仿真,重要的是在于他的情绪和心灵的表达;其表达的独特性,体现在他的青春的呓语之中。
作为“第五代”头炮作品《一个和八个》的摄影师之一的张艺谋(另一个是萧风),回忆起当年的创作时总是说,他们是“决议要拍一部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品。
要引起反响就必须反传统”;大块面的黑、白、灰画面结构,局部画面的不完整构图,采用自然光,以静止的镜头为主,等等,“我们采用这些手法,目的就是对传统电影进行挑战”。
其中显然也包括了人们对形象及思想的误读。
《秋菊打官司》的获奖,《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公映,国内掀起了又一轮张艺谋热潮,张艺谋的电影创作的心态变得前所未有的松弛。
所以,他选择了余华的小说《活着》进行改编创作。
在这部影片中,张艺谋采用了传统的通俗剧的形式,讲述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故事,既是走向现实深处的一种姿态(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又是一种返璞归真的选择,同时也是对自己、对第五代电影的一种自我挑战。
编导课程导演介绍之陈凯歌
《无极》
• 2005年,陈凯歌集结了中日韩三国明星打造的古装电影 《无极》在口碑上几乎一败涂地,也对陈的事业造成了丌 小的影响。
《梅兰芳》
• 2008年,陈凯歌重新把目光对准了他拿手的京剧艺术,导 演了反应京剧大师的传记影片《梅兰芳》,炒得沸沸扬扬 的本片是否能给他带来新一轮的辉煌还未可知。 • 陈凯歌的成就,首先在亍其高度的人文精神,对人的 本体不人的生存状态的兲注。他善亍剖析历叱和传统的重 负对人精神的制约不影响,展现人的复杂性,同时,针砭 丌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点。他的影片充满了对更和谐、 更明智的人类生存状态的兲切不向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 蕴和扎实的艺术功力,表达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美孥追求, 幵调动多种电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重而犀利、平 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
《黄土地》
• 《黄土地》仅仅把故事当作外壳,它通过超时空的开拓,抒发了作者 对土地、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在摄影、色彩、造型、构图等斱面 也出了大格,然又无丌内蕴深意。《黄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不人 物的三者统一,以叙事因素、隐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统一,表 现了陕西高原古朴、苍凉、深厚的民风,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 农民命运的怃考。影片获1985年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获1985年瑞士 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等6项国际奖。 • 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 法国第七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 瑞士第三十八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 • 英国第二十九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 • 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萨特兰杯导演奖 • 美国第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西斱文化技术交流中心电影奖和柯达 最佳摄影奖 • 第2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黑泽明奖)
星路历程
• • • • • • 1970年,陈凯歌参军。 1974年复员转业。 1976年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 1978年,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孥院导演系。 1982年毕业亍北京电影孥院导演系。 自1984年 陈凯歌至今,他导演了《黄土地》、《大阅 兵》、《学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 月》等作品。
张艺谋个人资料
中文名称:张艺谋英文名称:Yimou Zhang国家/地区:内地类别:影视明星星座:天蝎座简介:张艺谋导演生涯介绍:张艺谋,电影导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他以执导充满浓浓中国乡土情味的电影著称,艺术特点是细节的逼真和主题的浪漫互相映照,是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 的代表人物之一。
2010年5月24日获颁美国耶鲁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实际上张艺谋在电影界崭露头角,并不是从《红高粱》开始,而是早在数年之前。
1984年,刚刚从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不久的他就参加了电影《一个和八个》的拍摄。
这是一部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片,它被列为“第五代”电影人的第一部作品,从形式到内容以及在导、摄、美等方面都较以往各代的片子有大的突破。
张艺谋作为该片的摄影之一,开始受到电影界的注意。
同年,张艺谋又独立担任影片《黄土地》的摄影。
在这部片子中,他充分调动摄影手段,以独特的造型表现出黄土高原浑朴、雄伟的壮美。
评论界认为,这种手法在美学上是具有开拓性的,张艺谋也因此获得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摄影奖,从此跨入一流摄影师的行列。
1986年,张艺谋又担任影片《大阅兵》的摄影。
该片放映后同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987年,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张艺谋在影片《老井》中担任主角,非演员出身的他居然无意中过了一把演戏的瘾。
由于过去对农村生活有亲身的体验,他深刻地理解了角色,演来很是得心应手,竟把一个北方农村知识青年孙旺泉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
凭着他的表演才华,他连获了日本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和第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从此开始实现他电影创作的三部曲,由优秀摄影师走向优秀演员,以后又走向优秀导演。
2008奥运会导演组人选从去年开始公开招标,最初共有13个竞标团队,第一轮刷下8个之后,5个竞标团队进入候选,最终由奥组委选择确定以总导演张艺谋,副总导演陈维亚、张继刚为主的导演组成员。
第五代导演专题
第五代导演专题“第五代导演”是指1982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包括张军钊、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张建亚、黄建新、吴子牛、宁瀛等。
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
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
第五代作为电影运动,从1983年到1991年的起止,经历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孩子王》、《红高粱》、《猎场札撒》、《盗马贼》和《晚钟》,到《边走边唱》告一段落。
《边走边唱》时的陈凯歌悲壮地继续坚持着第五代电影前期的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象征性、寓言式、民俗仪式化、黄河、黄土高原和对民族性格的思考。
陈凯歌:陈凯歌(1952- )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陈凯歌以"学者型导演"著称,他以很深的传统文化功底,使作品从内容上到形式上均负载着深厚的文化象征与内含。
其作品从不同领域,以不同方式对历史和文化进行反思,具有风格化的视觉形象,新颖的画面结构,寓言化的电影语言和深沉的批判力量。
陈凯歌的成就,首先在于其高度的人文精神,对人的本体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他善于剖析历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精神的制约与影响,展现人的复杂性,同时,针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点。
他的影片充满了对更和谐、更明智的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切与向往。
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艺术功力,表达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美学追求,并调动多种电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
《黄土地》(1984)以土地、民俗文化与人物的三者统一,以叙事因素、隐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统一,表现了陕西高原古朴、苍凉、深厚的民风,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农民命运的思考。
《黄土地》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以第五代导演为代表的“影像美学”的崛起。
《霸王别姬》(1993)获第四十六届嘎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成就了“第五代”的抗鼎之作。
【全文】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资料
1984年
《一个和八个》
《黄土地》 摄影:张艺谋
导演:张军钊
1985年 导演:陈凯歌
导演:冯小刚
《 不见不散》
摄影:张艺谋 《大阅兵》 导演:陈凯歌
1987年
《红高粱》
《孩子王》
导演:张艺谋
1988年
导演:陈凯歌
导演:张艺谋
1998年
导演:冯小刚
《 有话好好说》
《甲方乙方》
导演:张艺谋
1997年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95年
导演:陈凯歌
《风月》
导演:张艺谋 《代号美洲豹》
1990年
导演:张艺谋 《菊豆》
欧洲三大电影节:
德国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 活着》 导演:张艺谋
1994年
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霸王别姬》 导演:陈凯歌
导演:张艺谋
1991年 导演:陈凯歌
1993年
《大红灯笼高高挂》 《边走边唱》
第五代导演
1、定义及代表人物
定义: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 导演。
代表人物: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吴 子牛、田壮壮、黄建新。
在"第五代导演"这一群体中,还涌现了其他一些优秀 人才,如张军钊、李少红、胡玫、周晓文、宁瀛、刘苗 苗等在这一时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朴人、 物野 塑性 造的 赞生 美活 生和 命他 的们 自与 由侵 。略爱者就浴真血爱奋,大战恨女的就人过真程恨。;影大片爱的大剧恨情,构 大成 生极 大具 死戏 。剧 情性 节, 曲通 折过 跌
第五代电影导演摄影师传媒大学教授
梁明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摄影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1957年出生在北京。
从小喜欢绘画。
1978年与张艺谋、顾长卫、赵非等一起考入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故事片摄影专业,1982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
1983年作为摄影师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路》,1985年拍了无台词的先锋实验影片《远古猎歌》。
三十而立之年导演了中国第一部立体声魔幻现实主义恐怖片《黑楼孤魂》,引起轰动和关注。
八年的教师生涯后,1990年获全奖赴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电影系攻读研究生94年毕业。
在美创办华夏电视台任台长、总编导。
1997年回国,调入中国传媒大学,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摄影系主任、电影实验中心主任。
被评为教学名师。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影协电影摄影委员会会长、电影高新科技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电影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中国高校影视协会理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电影专委会委员;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技委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当代电影》杂志编委。
第26、27、29、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第7、9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评委。
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电影工作者。
被北京市文联授予“繁荣首都文艺事业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电影《两个人的芭蕾》获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谁主沉浮》获第10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摄影奖。
由他导演兼摄影指导的《都市童话》获德国科隆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奖和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影片、最佳摄影奖提名;《夏天,有风吹过》获第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新人奖、最佳女配角奖和最佳女主角奖、最佳作曲奖提名,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教育题材创作奖,高校影视学会作品类一等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由他导演兼制片人的《旗》获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儿童影片和最佳音乐奖三项提名,高校影视学会作品类特等奖。
第五代导演介绍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
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
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
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
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
“第五代导演”是指1982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包括张军钊、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张建亚、黄建新等。
其中张军钊1983年的《一个和八个》在广西厂率先举起大旗,一发冲天。
而后陈凯歌接连拍出《黄土地》(1984年)、《大阅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田壮壮拍出《猎场扎撒》(1985年)、《盗马贼》(1986年),吴子牛呈上了《喋血黑谷》(1984年)、《晚钟》(1988年),1989年张艺谋捧出了让国内外观众、评论界集体大惊失色的处女作《红高粱》,至此,第五代的影片告一段落。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北京电影学院演(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
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
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
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
在选材、叙事、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
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第五代”年轻电影人因为历经文革浩劫,在动乱底层顽强搏击,重返校园后系统学习电影专业知识,接受当时流行的西方哲学、美学思潮,形成新的价值观、美学观——这些反规范的精神品格,与当时整个文艺领域的强烈主体意识、反思思潮相适应。
第五代导演
张艺谋1984年第一次担任电影《一个和八个》的摄影师,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
1986年主演第一部电影《老井》夺三座影帝。
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从此开始实现他电影创作的三部曲,由摄影师走向演员,最后走向导演生涯。
1987年至1999年执导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令其在国内外屡获电影奖项,并三次提名奥斯卡和五次提名金球奖。
2002年后转型执导的商业片《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及《金陵十三钗》两次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四次夺得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
张艺谋曾任第1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和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总导演,获得200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和央视主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并提名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2013年,张艺谋执导电影《归来》。
2014年12月,担任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主宣传片总导演。
2015年,筹拍首部好莱坞片《长城》。
陈凯歌1984年执导影片《黄土地》,影片荣获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
1993年凭借《霸王别姬》斩获华语影坛第一座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并相继获得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等一系列国际大奖。
1999年,执导世纪之交的历史片《荆轲刺秦王》。
2002年执导古装戏《蝶舞天涯》。
2005年,陈凯歌集结了中日韩三国明星打造的古装电影《无极》。
2008年,导演了反应京剧大师的传记影片《梅兰芳》。
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赵氏孤儿》。
2012年,执导的电影《搜索》,代表中国内地角逐201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2013年,陈凯歌获邀并作为评审团主席参加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2015年,担任第六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终评委主席冯小刚1990年与郑晓龙联合编导的第一部电影《遭遇激情》,该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 新立异。
"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 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 巨大的冲击波。
陈凯歌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自1984 年至今,他导演了《黄土地》、《大阅兵》、 《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 《风月》等作品,大多作品入围重要国际电影节, 有的在戛纳等重要电影节获大奖。 陈凯歌的成就,首先在于其高度的人文精神, 对人的本体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他善于剖析历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精神的制约 与影响,展现人的复杂性,同时,针砭不合理的 非人道的人性弱点。 他的影片充满了对更和谐、更明智的人类生存 状态的关切与响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 的艺术功力,表达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美学追求, 并调动多种电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重而 犀利、平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
• •
1984年 《一个和八个》
导演:张军钊
《黄土地》
1985年
导演:陈凯歌
摄影:张艺谋
导演:冯小刚
《 不见不散》
导演:张艺谋
摄影:张艺谋
《大阅兵》
1987年
导演:陈凯歌
1998年
导演:冯小刚
《 有话好好说》
导演:张艺谋
《甲方乙方》
1997年
导演:陈凯歌
《红高粱》
导演:张艺谋
《孩子王》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张艺谋
张艺谋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那种对中 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 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 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 张艺谋电影在风格和语言上不断探索、 创新,代表了新的电影潮流的崛起。
张艺谋
• •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 1. 八十年代末期以后,中国电影市场的急剧变化,使得曲高和寡的"探索片"难以为 继。中国的中、青年导演在艺术追求上走向分化。部分导演拍出了探索性与观赏性相 结合的影片。其中,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是最有代 表意义的作品。《红高粱》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中国二、三十年代一伙农民古 朴、野性的生活和他们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过程。影片的剧情构成极具戏剧性,通过 大女人 人物塑造赞美生命的自由。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情节曲折跌 宕,出人意料之外,但其电影语言又是"探索片"所固有的。明快、紧凑、张驰有度的节 奏,画面、色彩、光线及其所构成的视觉形象,生动,浓烈。 影片获1988年第8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获1988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获1988 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奖等8项国际奖。 2.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家的艺术探索更趋多元化。张艺谋拍出了完整纪实风格 的《秋菊打官司》。影片借一个"民告官"的故事,赞颂了小人物的自尊、自强、自信, 赞颂了法制观念的觉醒。影片获1993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1994年百花奖最佳故事 片奖,并获意大利第1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3项国际奖。
导演:陈凯歌
《夜宴》
2006年
导演:张艺谋
导演:张艺谋
《十面埋伏》
《天下无贼》
2005年
《无极》
《千里走单骑》
2011年
《金陵十三钗》
导演:陈凯歌
导演:张艺谋
2012年
导演:冯小刚
《搜索》
2013年
《一九四二》
《私人定制》
2014年
导演:冯小刚ຫໍສະໝຸດ 《归来》导演:张艺谋
1988年
导演:陈凯歌
《风月》
1995年
导演:张艺谋
《代号美洲豹》
1990年
欧洲三大电影节:
德国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 活着》
1994年
导演:张艺谋
导演:张艺谋
《菊豆》
1991年
导演:陈凯歌
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霸王别姬》
1993年
导演:陈凯歌
导演:张艺谋
《大红灯笼高高挂》
2、风格成因及特点
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 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 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 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 理的结构。
第五代导演
1、定义及代表人物
定义: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 导演。
代表人物: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吴 子牛、田壮壮、黄建新。
在"第五代导演"这一群体中,还涌现了其他一些优秀 人才,如张军钊、李少红、胡玫、周晓文、宁瀛、刘苗 苗等在这一时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一声叹息》
导演:冯小刚
《 三枪拍案惊奇》
导演:冯小刚
《大腕》
导演:张艺谋
2009年
导演:陈凯歌
导演:冯小刚
《非诚勿扰1》
2002年
导演:陈凯歌
《梅兰芳》
2008年
《英雄》
2003年
导演:冯小刚
《和你在一起》
导演:张艺谋
《 集结号》
2007年
导演:冯小刚 导演:冯小刚
《手机》
2004年
导演:冯小刚
《 满城尽带黄金甲》
《边走边唱》
1992年
《秋菊打官司》
导演:张艺谋
导演:冯小刚
导演:陈凯歌
《一个都不能少》
1999年
《荆轲刺秦王》 《没完没了》
2000年
导演:陈凯歌
《 唐山大地震》
导演:冯小刚
《赵氏孤儿》 《山楂树之恋》
导演:张艺谋 导演:张艺谋
《我的父亲母亲》
导演:张艺谋
《 非诚勿扰2》
2010年
《幸福时光》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