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论》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方论》心得体会
08级中西医临床2班王有成(200802050233)
《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它的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是一.首创以病为纲,病症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二.创造了配伍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可靠的经方。
通过近半续期的学习,我最大的感触是张仲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会有这么聪明拥有如此大智慧,远见识的智者医圣。他留下的医书皆被奉为经典,绝世秘籍。影响及造福后世。我深刻的感受到“谓活人者,必仲景之书也。”一部医书不仅仅是医书,而且可做兵书养生之术处世哲学等来读。
队医这觉是贵高对于这绝世瑰宝,鄙人资质愚钝,从中所悟不过沧海之一粟,冰山一角。下面厚颜谈谈拙见。我的领悟主要是一.因势利导。二.重视人体正气.三.治未病。四.上下有邪治中。五.通的思想。六.寒热药并用。七.联系自然。
一.因势利导
有位医学家说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就是因势利导。”
诚然如此。金匮中因势利导的思想始终贯穿全书。正如四两拨千斤般神奇,即按病邪所在部位因其势利而就近引导。使之排出体外,达到祈邪的目的。如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中,证治部分,酒疸中:“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五)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愈。(六)”这两条论述了酒疸的症状和治法。酒疸因饮酒过度,湿热中阻所致,但其病机趋势却有在上,在中,在下的不同。如湿热偏于上部,欲吐,鼻燥。偏于下部,则腹满。湿热不胜,邪在于中,雇凶中无热,神情安静,语言清晰。从治疗上来说,主要是因势利导,如鼻燥脉浮而吐者,是病势趋于上,当吐之。如腹满脉沉弦者,是病势向于下。当下法。此顺应机体驱邪的自然趋势。
二.重视人体正气
人体正气的盛衰是是非感受邪气的基础,正气充盛利于抗邪,预后也较好。若正气虚衰,则易感受邪气且在正邪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且预后也较差。故正气是人体的根本。张仲景在治疗中特别重视人体正气来扶正怯邪。许多时候都加入大枣,人参等扶助人体正气。如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中,肺痈篇中,证治,“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论述肺庸邪实气闭喘甚的证治。葶苈大枣泻肺汤中,由葶苈,大枣两味药组成,葶苈子辛苦而寒,能开泄肺气。消痰逐饮,痰浊能祛,肺气始得宣降,则喘息自
平。惟其要猛伤正,故佐以大枣以缓和药性,甘温和中,使邪去而不伤正。大枣就是起到保护正气的作用。又如呕吐下痢病脉证治第十七。实热呕吐热郁少阳中。“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中人参就是起到扶助正气以祛邪的作用。
三.治未病
在中医的思想中,最上等的医生是治未病的(上工治未病)。未病先防,加强人体正气。已病防传。差后防复(劳复.食复,房复)特别是已病防传,书中较多体现。如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的第一《金匮要略》原书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从天人相应条说到“夫之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说明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若以脏有病可影响它脏。故上工除治已病之脏腑外并注意调节未病的脏腑,以防止疾病的传变即“治未病’’。犹如逍遥散中肝气郁结除见精神抑郁,胸闷胁胀,善太息之外,常继之出现纳差食少,玩腹胀满等脾病症状,故在治疗肝病之时即用健脾之法。
四.上下病治中
有一种治则为全身之为病治中。全身上下都出现病症治疗中焦脾胃。张仲景从中治如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肺痿中,证治肺气虚寒。“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也。此
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病为上焦虚寒肺气萎弱不能制下。治由甘草干姜汤以温复肺气。方中炙甘草补中益气,干姜温复脾肺之阳。上不治下而治中。又如大建中汤中治疗脾胃虚寒。因寒气肆虐于胸腹,上下奔破,充斥于内外,故上至心胸,下至于腹部而从中治之。
五.通的思想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即元真充盛而通行于全身,各脏腑筋络之间功能协调,整体生命运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则人即安和,不易受外邪入侵。可见通非常重要,而书中也始终贯穿之一思想。如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证治中瓜蒌薤白白酒汤中由于胸阳不振阴邪阻滞,胸背之气痹而不通。故用瓜蒌薤白白酒汤来宣通阳气。胸阳通之后病邪得解。等。
六.寒热要并用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是基本的治疗原则。却从未听说过寒热药并用,局限了我们的思维,而张仲景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虚寒内结中大黄附子汤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方中,大黄为寒凉药,泻下通便使寒祛便通。附子细辛为热药,温经散寒止痛。全方寒热药并用以达到驱邪的目的。
七.联系自然
中医本就来源于自然。使用许多自然现象事物开解释中医的基本原理(阴阳学说,五行等等)。所以我们学习中医是必须要联系自然。如在学习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四饮的命名时。“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速盛今廋,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协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当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要理解此段定义,必须从水的性质,了解水的习性来领悟其含义。故联系自然非常重要。
对于《金匮要略》的理解领悟还有许多,如调和阴阳,分流导之等等。而且也是十分的浅薄的。我相信有些经典是需要花时间去慢慢领悟的。也需要以后临床去不断验证加深总结。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