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断句
古文断句知识点总结高中
古文断句知识点总结高中一、断句的基本概念1. 断句是什么断句是指在书写文章时,按照一定的规则把文章按照意义和语音进行分割的技巧。
断句的目的是使句子更加通顺,增加阅读的舒适度和表现力。
断句是一种书写技巧,它并不改变句子的意思,而是使句子更好地表达出来。
古代的文章往往是不加标点符号的,所以断句尤为重要。
2. 断句的原则(1)按照语法进行断句。
即根据句子的成分和结构,在合适的地方进行断句。
(2)按照意义进行断句。
即根据句子的意思,把句子进行适当的断句,使文意更加清晰。
(3)按照语音进行断句。
即根据句子的语音节奏和停顿来进行断句,使句子更加通顺。
(4)注意不同修辞手法的断句。
比如对仗、排比、疑问句等修辞手法在断句时要特别注意。
(5)要注意上联下联的衔接。
不同断句对上下句的关系和衔接也有很大影响,要注意整体的断句效果。
二、断句的常用方法1. 顿号顿号是古代文章中常用的一种断句标点符号,顿号一般用于句子的中间,表示句子停顿的地方。
顿号的位置一般应该在句子意思的分界处,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分明。
在平水韵中,顿号有单点、双点和三点等,这些不同的顿号在断句时要根据句子的语气和意思来选择使用。
2. 句号句号是现代文章中常用的一种断句标点符号,它表示句子的结束。
在古代文章中,句号并不常用,通常使用顿号来表示句子的停顿。
但在现代古文中,句号的使用也不会显得突兀,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3. 问号和感叹号问号和感叹号是古代文章中用于表示疑问和感叹的标点符号,它们也可以用于断句,表示句子的结束和停顿。
但使用时要注意,不宜滥用,否则容易破坏文章的整体氛围。
4. 逗号逗号是古代文章中最常用的断句标点符号,它可以用于表示短暂停顿的地方,也可以用于连接两个相对独立的句子。
在书写时,逗号的使用要符合语法规则,不能滥用。
5. 其他断句方法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断句方法之外,古代文章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断句方法,比如折叠句、叠字句、破折号等。
这些断句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和用法,在学习古文断句时也要了解和掌握。
高中语文断句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中语文断句答题技巧有哪些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
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断句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高中语文断句答题技巧1、利用总分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很有帮助。
如《谋攻》的最后一段:“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这显然是总说分承的写法了。
再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显然是分说总承的写法了。
2、词性词义及语法结构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
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
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
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2高中语文断句题技巧1、特殊句式与固定结构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断句技巧文言断句指南
26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当时赵憙 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仇人们全部生了 病,没有人能抵抗。
27
对称结构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还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 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 ►例 6 (2018·天津卷,改编)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 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3
►例 1 (2019·全国卷Ⅲ,改编)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 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解法演示] 句中的“鲁人”“小国”“战胜之名”“起”“卫”“鲁君”“之” “吴起”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 断开。如“夫鲁小国”后面应断开,“而君用起”后面应断开,“鲁君疑之”前后均须断 开。
[答案]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 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9
【参考译文】 纯礼字彝叟,因父亲范仲淹的恩荫,任陵台县令兼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时,京西 转运使调配木材石料砖和工匠于一路,唯独永安县不接受命令。
10
●即学即练 2.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 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答案: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 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参考译文】 裴宽性情友爱,弟兄大多官位显达,子侄也有名声,在东京建房同住,八座院落相 对,外甥和侄辈都有休息的地方,击鼓吃饭,当代的人都认为这是荣耀的事。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技巧:
1. 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2. 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3. 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4. 据修辞,定句读:排比、对偶、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一特点断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辨句式,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技巧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不能生搬硬
套。
同时,多读多练也是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于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节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做好文言文断句,首先得明白为什么要断句。
简单来说,古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标点是后人加上去的。
如果我们自己读文言文的时候不断句,就很容易产生误解,搞不清楚句子的意思和作者的意图。
那怎么断句呢?这里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找名词和代词。
在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往往做主语或宾语,找到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句子的起止。
比如“沛公军霸上”,“沛公”就是名词,做主语,所以在“沛公”前可以断句。
第二,看虚词。
一些常见的虚词,像“夫、盖、若夫、至若、且夫、然、则、然而、故、是故、是以、虽、虽然、或、况、而况、乎、耶、邪、也、矣、焉、耳”等等,它们往往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有着特定的语法作用,能够提示我们断句的位置。
比如“夫战,勇气也”,“夫”是发语词,在它前面就应该断句。
第三,明对话。
如果文中有对话的内容,比如“曰”“云”“言”等字,后面一般都要断句。
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后面就要断句。
第四,观句式。
文言文中有很多固定的句式,比如“……者,……也”“何……之有”“如……何”等等,熟悉这些句式有助于我们准确断句。
比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在“者”和“也”的前后都要断句。
第五,依修辞。
古人写文章经常会用到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利用这些修辞的特点,也能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里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断句就比较容易。
掌握了这些方法,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断句的能力。
我们可以找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章,先自己试着断句,然后对照正确的标点,分析自己错在哪里,总结经验教训。
同时,在断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和逻辑关系。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文断句是一个重要且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
它不仅考查我们对文言文词汇、语法的理解,还考验我们的语感和综合分析能力。
要想做好文言文断句,首先得明白断句的重要性。
正确的断句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避免产生误解。
如果断句不正确,就可能把一句话的意思理解得面目全非。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文言文断句呢?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其一,要善于利用文言文中的标志性字词。
比如,句首发语词“夫”“盖”“若夫”等,句尾语气词“也”“矣”“乎”“哉”等,还有一些表示对话的词语“曰”“云”等。
看到这些词,往往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其二,要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
文言文中常有一些固定的句式和语法规则,比如判断句“……者,……也”,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等。
通过对语法的熟悉,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从而进行断句。
其三,要注意对称和排比的句式。
文言文中常有对仗工整、结构相似的句子,比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通过这种句式的特点,我们可以找到断句的线索。
同时,多阅读文言文经典作品也是提高断句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行文习惯和语言节奏,培养自己的语感。
比如《论语》《孟子》《史记》等,都是很好的阅读素材。
此外,做题时要仔细分析上下文的语境。
有时候,单独看一个句子可能有多种断句方式,但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就能确定最合理的断句。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根据句中的“无以”这一标志性词语,以及对称的句式,可以这样断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再比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这里的“秦王”多次出现,结合语境和句子的意思,可以断句为:“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总之,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需要我们积累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语感,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练习和总结。
高中语文断句练习题
高中语文断句练习题一、文言文断句1.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2. 晋侯、秦伯围郑/3. 民之无良/4. 狐笑曰/5.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古诗词断句1. 白日依山尽/2. 黄河之水天上来/3. 独在异乡为异客/4. 春风又绿江南岸/5. 月落乌啼霜满天/三、现代文断句1. 她轻轻地走了/2. 那个傍晚/3. 窗外飘着细雨/4. 孩子们在草地上欢快地玩耍/5. 这里的风景美不胜收/四、成语断句1. 不耻下问/2. 画蛇添足/3. 亡羊补牢/4. 狐假虎威/5. 杯弓蛇影/五、句子成分划分1. 我们班的同学都喜欢阅读名著。
/2. 春天的阳光温暖了大地。
/3. 他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4. 老师耐心地解答了我们的问题。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面对困难才能成长。
/六、复句关系判断1. 虽然天气很热,但他还是坚持锻炼。
/2. 因为下雨,所以比赛取消了。
/3.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郊游。
/4. 即使条件再艰苦,我们也要完成任务。
/5.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七、对联断句1. 上联:梅花香自苦寒来,下联:竹叶青于老酒中。
/2.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
/3. 上联:春风化雨万物新,下联:秋月映湖千顷碧。
/4. 上联:日出东方夜难明,下联:月落西山昼已昏。
/5. 上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下联:梅兰竹菊争春各自香。
/八、古文段落断句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3.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4. 鸡鸣而起天下之人誉之者二三焉讥之者千百焉鸡鸣不起天下之人誉之者千百焉讥之者二三焉/5.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九、新闻断句1. 我国成功发射北斗导航卫星/2.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3. 经济增长实现由负转正/4. 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成效显著/5. 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十、广告语断句1. 买家电就到某某商城/2. 吃出健康好味道/3. 学习无忧选择某某教育/4. 旅行必备某某保险/5. 美丽从某某化妆品开始/请同学们在完成这些练习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握断句的规律,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的5个妙招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的5个妙招一、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整理(共六个)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根据语法断句如果从语法的角度找出了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就很容易断句。
文中的名词或代词,它们一般是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作为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后往往断开。
还可以根据谓语动词去推知主语,由此明确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断句技法】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断句演示】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二、根据虚词标志断句(1)句首发语词:夫、盖、且夫、今夫等。
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例】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2)句首时间词:是时、昔者、既已、既而、向者(之)俄而、方今、有顷、顷之、未几、斯须等。
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世说新语·咏雪》)(3)句首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盎、焉、孰等。
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一般在其前断开。
【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 (4)句首关联词语: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荀、故、是故、是以、则、然则、而况、若夫、至若等。
其前一般断开。
【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赤壁赋》)(5)句末语气词:也、也与、矣、焉、耳、与(欤)邪(耶)、乎、哉、夫等。
常居句末,其后一般断开。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烛之武退秦师》) 注意:①复音虚词“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等需保持完整,中间不宜断开。
2025年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清单:文言文断句技巧
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文言文考查的传统形式。
断句的依据在于:①与上下文语境能相互印证的整句的意思;②词句之间的意义与语法联系;③文言语句的表达习惯;④有关的古代文化知识。
这需要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故断句是对文言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题型。
一、依语境,明句意为未加标点的文言语句断句,理解句意是第一位的;理解句意离不开语境,尤其是前后语境。
【例1】郗超与谢玄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世说新语·识鉴》)【析】这段文字前面说的是郗超与谢玄之间的事,二人关系不好,苻坚要攻打东晋,形势危急,朝廷拟议派谢玄北讨,人们意见不一。
后面说的是事情成功之后,人们评价郗超不因自己的爱憎隐瞒别人的才能。
依前后语境可知:待断句是郗超对谢玄挂帅出征提出的赞同意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再进行断句。
【答案】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答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二、借词语,寻断点(一)借名词(代词)名词(代词)往往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找准了主语或宾语,也就寻出了首尾。
【例2】未一日,风浪大作。
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
”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
”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
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
(《清代名人轶事·高先生轶事》)【析】关键名词(代词)有“吾”(高先生)“众人”“生者”“死者”,据此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二)借虚词1.句首虚词句首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均可断句。
语文高考断句知识点
语文高考断句知识点一、什么是断句断句是指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意义,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停顿、划分句子成分的过程。
准确的断句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提高语文水平和阅读流畅度。
二、断句的原则1. 标点符号原则:根据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根据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的位置进行停顿和划分。
2. 语法成分原则:根据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修饰关系等语法成分的关系,划分句子成分。
3. 意群原则: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句子按照意群进行划分。
4. 重读原则:根据句子中的重要成分、重要修饰语等进行断句。
三、常见断句错误1. 随意断句:没有根据语法结构和意义进行合理的断句,导致句子理解困难。
2. 减少断句:将原本可以划分成两个句子的部分合并在一起,导致句子过长、意思不清。
3. 疑问病句:将陈述句断在逗号或句号处,导致疑问句的意思不明确。
4. 修饰成分断句错误:将修饰语与被修饰语划分在不同的句子中,导致句子意思不连贯。
四、断句的应用技巧1. 注意长句的断句:长句中适当增加逗号和分号,将长句划分为更短的句子,易于理解。
2. 注意修饰语的位置:修饰语一般紧跟在被修饰语的后面,避免断句时分开修饰语和被修饰语。
3. 注意主谓宾结构的划分:主语、谓语、宾语之间的划分要准确,避免将宾语断在主谓之间。
4. 注意连接词的判断:连接词的存在会影响断句,需要根据连接词的用法和句子的意思进行划分。
五、断句的练习方法1. 多读好文章:通过阅读经典的优秀文章,观察其中的断句方式和技巧,加深对断句的理解和应用。
2. 句子解析练习: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句子,对句子进行分析和断句练习,逐渐提高断句的准确性和速度。
3. 语文习题训练:参加语文习题训练,重点关注断句相关的题目,提高对断句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总结准确的断句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断句可以提高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阅读体验。
通过学习断句的原则和技巧,不断进行练习和应用,我们可以在语文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断句方法总结(共七种)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课件(41张PPT)
03 常见断句难点分析
难点一:虚词断句
虚词断句的重要性
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关键的 作用,如“而”、“则”等 ,它们的出现往往标志着句 子的转折、并列或因果等关 系,因此对虚词的正确理解 和断句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断 句技巧
常见的虚词如“而”、“则 ”、“虽”等,它们在不同 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和 含义,掌握这些用法和断句 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 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断句,即在阅读文言文时,根据句子的意义和语
断句的重要性
2
法结构,将长句或复杂句划分成短句或简单句的
正确的断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过程。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步骤。
,提高阅读效率,同时也能避免因误解句子结构
而产生的错误理解。
3
断句的技巧
断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识别主谓宾、理解
词义、分析句子结构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
识别虚词用法
1 虚词用法的识别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往往能揭示出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因此,掌握虚词的用 法是断句的关键。
高分断句策略分享
理解文言文断句原则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如上下文关系、语法结构 等,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和 解读文言文的含义。
掌握高频词汇断句技 巧
熟悉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高频 词汇和短语,可以帮助我们 在阅读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进 行断句,提高阅读效率。
运用修辞手法辅助断 句
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种 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 设问等,可以帮助我们在断 句时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和文本的深层含义。
虚词断句的实践与应 用
通过大量的文言文阅读和实 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虚 词的用法和断句技巧,从而 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理解 能力,为高考文言文的学习 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断句方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断句方法断句在古代被称为“句读”。
实际上,我国直到“五四运动”之后才开始使用标点,“五四运动”以前的所有文章都是没有标点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文言文的标点全是后人加上去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断句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断句方法一、特殊的文言词语1.利用虚词,帮助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文章停顿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夫、惟、盖、凡、且、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乎、哉、也、矣、欤、焉、耳、邪”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此外,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等,大致用在一句话的开头。
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久之等表示时间的词,常用在句首。
例1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例1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可置于句首的虚词有“夫”,可置于分句句首的虚词有“以、则、而、故”。
据此,考生可以断句如下: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代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了独立的句子。
考生可以据此明确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例2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例2中有“亡”“入”“吊”三个动词,据此可以将其断成两个句子: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高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高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断句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之一。
正确的断句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结构,并且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流畅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1. 根据句子成分来断句: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可以根据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闻,上古圣人传道,隐不见形,忽而自现。
”可以断为“吾闻,上古圣人传道/隐不见形/忽而自现。
”2. 根据修辞手法来断句:文言文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例如借代、比喻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位置来进行断句。
例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可以断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 根据语气和停顿来断句:文言文中有时通过标点符号或语气来表示停顿和语气的变化,可以根据这些停顿来进行断句。
例如:“大人者,言必信,行必果。
”可以断为“大人者/言必信/行必果。
”4. 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断句: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可以断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此外,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断句技巧:- 避免断句过多或过少:过多的断句会导致句子不连贯,过少的断句会使句子过长,难以理解。
需要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断句,保持句子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 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例如句号表示停顿,逗号表示顿挫等。
- 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对于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需要逐步解析和理解,才能准确地进行断句。
通过掌握这些高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结构,提高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此外,多读、多练也是提高断句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断句水平。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知识讲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知识讲解一、断句三原则高考文言文断句需把握以下原则:1.字句意思要讲通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
(《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分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断开,即“其不屈,正也”。
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要符合情理示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明通鉴》)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人。
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知识示例:夫唯禽兽无礼。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 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里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
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示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金埴《不下带编》)分析:按以上标点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
因此,此句标点应为:……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摘自“山语文心”)二、看“词性”和“对话词”一、词性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常用来作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高中语文断句题
高中语文断句题近年来,文言断句题逐渐成为高考语文命题的新宠。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断句题,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断句题用“/”线给下列文段断句(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二)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三)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
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
然明,郑国大夫,名蔑。
乡校:当时地方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四)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五)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六)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七)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檀弓下》)(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九)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十)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草堂(十一)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十二)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高中语文断句题答案(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读文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二)找虚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
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
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三)察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四)依总分:
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五)据修辞: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
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比如:
顶真:
例〔5〕、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鸿门宴》)
例〔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对称:
例〔7〕、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反复:
例〔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六)辨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例〔10〕、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3.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4.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5.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3.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4.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5.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