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d_中医学生必读的20本书23
中医药科普书籍
中医药科普书籍
以下是一些中医药科普书籍的推荐:
1. 《中医药百科全书》:该书是一本综合性的中医药科普书籍,涵盖了中医理论、方剂、诊疗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适合初学者阅读。
2. 《常见中医药》:该书介绍了常见的中药材、方剂和中医诊疗方法,适合初学者和非专业人士了解中医药基础知识。
3. 《中国中药大词典》:该书介绍了中药饮片的性味、功效、配伍等详细信息,适合对中药材有较深了解的人士。
4. 《中医基础理论概论》: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理论、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学习。
5. 《中医养生百问百答》:该书以问题解答的形式,介绍了中医养生方面的知识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适合普通读者了解中医养生知识。
请注意,这只是一些中医药科普书籍的示例,并不代表全部。
在选择阅读之前,建议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选取适合自己的书籍。
中医必读中医药籍书目录
中医必读中医药籍书目录一、精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伤寒论》(张仲景)、《金匮要略》(张仲景)、《温病条辨》(吴瑭)、《温热经纬》(王士雄)、《神农本草经》。
二、专科医籍1.内科《诸病源侯论》(巢元方)、《千金要方》(孙思邈)、《脾胃论》(李杲)、《景岳全书》(杂症篇)(张介宾)、《丹溪心法》(朱震亨)、《医学心悟》(程钟龄)、《医宗金鉴》(内科部分)(吴谦等)、《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董建华)。
2.外科《外科正宗》(陈实功)、《外科证治全生集》(王洪绪)、《疡科心得集》(高锦庭)、《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吴谦等)、《中医外科学》(朱仁康)。
3.妇科《傅青主女科》(傅山)、《女科证治准绳》(王肯堂)、《景岳全书•妇人规》(张介宾)、《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济阴纲目》(武之望)。
4.儿科《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小儿病源方论》(陈文中)、《儿科痘疹方论》(陈文中)、《活幼心书》(曾士荣)、《幼科发挥》(万全)、《幼幼集成》(陈飞霞)、《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汪受传)、《实用中医儿科学》(江育仁、张奇文主编)。
5.针灸科《针灸甲乙经》(皇甫谧)、《针灸聚英》(高武)、《针灸大成》(杨继洲)。
6.骨伤科《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吴谦等)、《中医骨伤科古医籍选》(孙树椿、阙再忠)、《伤科集成》(丁建华)。
7.眼科《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审视瑶函》(傅仁宇)、《目经大成》(黄庭镜)、《眼科金镜》(刘耀先)、《证治准绳》(王肯堂)、《中医眼科全书》(唐由之)。
8.耳鼻喉科《外科正宗》(耳鼻喉部分)(陈实功)、《医宗金鉴》(耳鼻喉部分)(吴谦等)、《景岳全书》(耳鼻喉部分)(张介宾)、《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王永钦)。
三、推荐书目《素问集注》(张隐罨)、《素问注释汇粹》(程士德)、《灵枢经注证发微》(马莳)、《灵枢经白话解》(陈璧琉、郑卓人)、《伤寒来苏集》(柯琴)、《伤寒论条析》(李荫岚)、《金匮要略心典》(尤在泾)、《金匮要略释义》(黄树曾)、《难经》、《古今医案按》(俞震)、《本草备要》(汪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等)、《景岳全书》(张介宾)、《素问玄机原病式》(刘完素)、《脾胃论》(李杲)、《儒门事亲》(张从正)、《丹溪心法》(朱震亨)、《医贯》(赵养葵)、《理虚元鉴》(汪绮石)、《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旭高)、《医述》(程杏轩)、《石室秘录》(陈士铎)、《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类证治裁》(林佩琴)、《医林改错》(王清任)、《血证论》(唐宗海)、《外感温热论》(叶天士)、《本草纲目》(李时珍)等。
20本医药学入门书籍推荐
20本医药学入门书籍推荐20本医药学入门书籍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20本医药学入门书籍推荐,希望您喜欢!第一部分医学科普书籍1、《药物发现——从病床到华尔街》如果要为这个清单上的书目做个推荐指数的话,这本书无疑是满分。
虽然我没有看过…即使如此,也不阻碍这本书的满分,因为没有哪一本书能够得到它这样的肯定,几乎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全部都是推荐,所有的专业人士也都是推荐的态度。
这样大范围的赞美快使得它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必读书目之一了。
从目录上看,这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药物的方方面面,从研发到上市到应用再到立法,宽广的覆盖面使得一个入门者能够迅速了解药品市场。
尤其是其内容基本上与市场挂钩,无疑使得任何一个想要从事商业的专业人士无法拒绝本书。
但是宽广的覆盖面使得这本书的专精度不够,因此还未达到专业篇的深度,同时如果一个立志想要去医院对商业一窍不通的孩纸读起来可能有点索然无味。
不过瑕不掩瑜,这本书无论你年龄多大,从业有多少年,只要是没有读过,都值得一读,不是么?笔者也正在阅读中(后续将奉献一些读后感给读者)。
值得一提的是,此书的中文译者、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王明伟研究员率领团队翻译了另一本原著“The Future of Drug Discovery: who decides which diseases to treat”,中文名《药物发现的未来:谁来决定治疗哪些疾病?》,该书预见了未来25年的演变和趋势,充满睿智和故事;是关心药物发现的科学家、技术员、医师、投资人、药事官员、记者、政治家,甚至是病人所必读的入门之书。
2、《药物史话》学美术的要读美术史,学建筑的要读建筑史,学医的要读医学史,毫无疑问,学药学的也要有自己药物史。
这本书应该算是药物史的代表作,虽然她并不那么著名,甚至读起来还有点……时间跳跃……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谁让药物发现的过程这么曲折多姿琐碎跳跃,药品种类那么浩瀚丰富。
本书是以药品种类为序,因而时间的跳跃性更增强了。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摘要:1.导语2.中医入门书籍推荐3.推荐书籍详细内容介绍4.阅读建议5.结语正文:【导语】随着中医学的普及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许多人对学习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么,对于初学者而言,如何找到合适的入门书籍呢?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自学中医的入门书籍,并详细介绍这些书籍的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医。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1.《黄帝内经》2.《伤寒杂病论》3.《金匮要略》4.《神农本草经》5.《中医基础理论》6.《中医诊断学》7.《中药学》【推荐书籍详细内容介绍】1.《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伤寒杂病论》:该书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主要研究伤寒病和杂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被誉为“医圣之书”。
3.《金匮要略》:这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主要讲述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神农本草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作者不详。
该书详细记载了当时已知的各种草药的性能、功效和用法,对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对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
6.《中医诊断学》:该书主要介绍了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等。
7.《中药学》:这是一部关于中药的专著,详细介绍了各种中药的性能、功效和用法,以及药物的配伍和禁忌等。
【阅读建议】在学习这些书籍时,初学者可以从《中医基础理论》入手,对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可以阅读《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进一步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可以学习《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等书籍,全面了解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中医学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中医学水平。
中医书籍书目
中药药理学研究
中药药理作用
对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包括 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机 制和药效。
VS
中药毒理学
对中药的毒理学进行探讨,包括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等方面的研究,为中药的安全 使用提供指导。
中药方剂学集锦
中药方剂经典
收录历代中药方剂学经典著作,如《肘后备急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介绍经典方剂的组成、功效和用 法。
中医饮食养生与运动养生指导
《中医饮食养生学》
介绍了中医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 括饮食的性味、归经、搭配等方面,以及不 同体质和季节的饮食调理。
《中医运动养生学》
介绍了中医运动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 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的中医运 动养生方法,以及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普及类
《图解黄帝内经》 《中医基础理论及常见病预防》
《中医基础理论及常见病症治疗》
《中医基础理论经典解读及临床应用 》
02
中医诊断与治疗类书籍
中医诊断学著作
《中医诊断学》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 八纲辨证等内容。
《诊断学讲义》
该书由多位中医专家撰写,内容详实,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医诊断的原理和方 法。
《金匮要略》
张仲景的另一部经典著作,主要论 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 和治疗,强调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 变的思想。
中医保健方法介绍
《中医保健学》
系统介绍了中医保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 括精神保健、饮食保健、运动保健、药物保 健等方面。
《中医养生学》
详细介绍了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 括四季养生、脏腑养生、经络养生、体质养 生等方面。
中医学生必读的20本书
中医智库推荐的20本中医必读医籍很多学中医的人都在问如何学好中医,其实学中医没有什么诀窍,有句话最适合学中医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医智库集合中医科学院权威专家和千余名中医人士,经过精心筛选,向中医学生推荐20本中医必读古籍。
掌握这20本书籍便能为学习中医的理论打好基础,同时更是打开中医之门的一把宝贵钥匙。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 全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全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黄帝内经》2. 《难经》3. 《伤寒杂病论》4. 《神农本草经》5. 《备急千金要方》6. 《四圣心源》7. 《脉经》8. 《医宗金鉴》9. 《脾胃论》10. 《奇效良方》1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2. 《丹溪心法》13. 《中藏经》14. 《华佗遗书》15. 《肘后备急方》16. 《刘涓子鬼遗方》17. 《痈疽神秘验方》18.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19. 《太平圣惠方》20. 《圣济总录》21. 《普济方》22. 《古今名医方论》23. 《医方考》24. 《医方集解》25. 《审视瑶函》26. 《重楼玉钥》27. 《针灸大成》28. 《小儿药证直诀》29. 《证治准绳》30. 《温病条辨》31. 《肘后备急方》(东晋葛洪)32.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33. 《神农本草经》(秦汉时期)34. 《伤寒论》(东汉张仲景)35. 《中藏经》(唐代)36. 《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37. 《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38. 《脉经》(晋王叔和)39. 《唐本草》(唐苏敬等23人)40. 《千金翼方》(唐孙思邈)41. 《外台秘要》(唐王焘)42. 《证类本草》(宋唐慎微)43. 《明医杂著》(明王纶)44. 《本草纲目》(明李时中)45. 《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等。
这些名著都是中医领域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当然,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和经验性很强的学科,除了阅读名著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学习,积累临床经验,提高医术水平。
中医本科教材25本
中医本科教材25本
中医本科教材是指用于中医本科教育教学的教学用书,它们涵
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
官科、针灸、推拿、中药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这些教材通常由中
医学院的专家学者编写,内容丰富、系统完整,是中医学生学习的
重要参考资料。
1. 中医基础理论类教材,这类教材主要介绍中医的基本理论,
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以及《中医基础理论》等专著。
2. 中医诊断类教材,这类教材主要介绍中医诊断的理论和方法,包括《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等教材。
3. 中医内科类教材,这类教材主要介绍中医内科疾病的病因、
病机、诊断和治疗,包括《内科学》、《中医内科学》等教材。
4. 中医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类教材,这些教材主要介绍
中医对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
《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
科学》等教材。
5. 针灸、推拿类教材,这类教材主要介绍中医针灸、推拿的理
论和实践技术,包括《针灸学》、《推拿学》等教材。
6. 中药学类教材,这类教材主要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药物学、药方学等知识,包括《中药学》、《方剂学》等教材。
总的来说,中医本科教材的数量很多,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教材,涵盖了中医学的方方面面,为中医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中医知
识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工具。
这些教材的编写都经过严格的专家学者
审定,内容丰富、权威性强,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适合初学者看的中医书籍
适合初学者看的中医书籍适合初学者的中医书籍中医是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中医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适合初学者阅读的中医书籍推荐。
1. 《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是中医的入门必读之一。
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经络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初学者可以对中医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中医诊断学》:这本书介绍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它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脉诊、舌诊等具体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诊断过程和方法。
3. 《中医治疗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它包括针灸、草药、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治疗原理和方法。
4. 《中医养生学》:这本书介绍了中医的养生理论和方法。
它包括饮食调养、运动保健、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养生观念和方法。
5. 《中医药学》:这本书介绍了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方面的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 《中医文化》:这本书介绍了中医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它包括中医的发展历程、名家经典等方面的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价值。
以上是一些适合初学者阅读的中医书籍推荐。
通过学习这些书籍,初学者可以初步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初学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书籍进行阅读。
希望这些推荐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书目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书目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是指那些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且涵盖了中医理论、诊断与治疗、中药学等领域的著作。
这些书籍不仅对于中医临床医生的知识积累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以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理论与实践。
以下是一些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的书目: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之一,是中医学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它包含了医学、哲学、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基本指导作用。
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所著的中医经典,详细论述了中医对于热病的诊断与治疗。
这本书从细致入微的病机分析,到经验丰富的配伍方药,都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一部中医临床经典,主要论述了中医对于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它详细叙述了各类疾病的病机、症状和治疗原则,为中医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4.《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是明代吴鞠通所著的一部中医临床著作,系统地总结了中医对于温热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它包括了温热病的病机、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等内容,对于中医临床医生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5.《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所著的一部中医药学经典,系统总结了各类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
这本书详细论述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对于中医临床医生的药物选择与配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6.《医学入门》《医学入门》是宋代丁谦所著的一部中医临床著作,是中医教育与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书籍。
它包括了中医基本理论、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础教材之一。
7.《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是宋代钱乙所著的一部中医临床著作,详细论述了中医对于各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等内容。
它对于中医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上是一些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的书目。
这些著作涵盖了中医理论、诊断与治疗、中药学等领域的内容,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_自学中医入门必看书书单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_自学中医入门必看书书单
中国医术博大精深,那自学中医的话要看哪些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一起来看看。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启蒙类
1.《人体使用手册》
2.《求医不如求己》
3.《小说中医》
4.《思考中医》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经典著作
1.《黄帝内经》
2.《伤寒》
3.《金匮》
4.《温病》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黄帝内经作者简介
《黄帝内经》为古代医者托黄帝之名所作,其具体作者已不可考。
总而言之,《黄帝内经》非自一人一手,其笔之于书,应在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
《淮南子·修务训》言:“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因此,《黄帝内经》之所以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书中所言非虚。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
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本文作者:※。
中医医学基础知识的书籍
中医医学基础知识的书籍中医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想要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中医医学的基础知识,选择合适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推荐几本优秀的中医医学基础知识书籍。
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医圣典,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问世了。
它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内容。
《黄帝内经》注重系统论述养生、预防疾病的方法,对于加强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方面的重要经典之一,由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
该书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病因、症状、辨证施治方法等,对于中医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伤寒杂病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思路与方法。
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权威著作,由明代李时中编纂完成。
该书记录了大量草药的性味、功效、用途等信息,并对药物进行了分类,方便学习者了解和记忆。
《本草纲目》的学习对于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针灸学》《针灸学》由中国针灸学专家杨士勋编写,是中国针灸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针灸学的基本理论、经络穴位、针灸方法等内容,对于想要学习和掌握针灸技术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五、《中药学》《中药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教材之一,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所编写。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草药的分类、性味功效、药物学基础知识等内容,对于研究中草药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的教材之一,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编写。
该书详细讲解了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等,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以上推荐的书籍仅是中医医学基础知识的冰山一角,希望能给学习中医的人们提供一些参考。
通过学习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医学的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药学学生要背的书
中药学学生要背的书
作为中药学学生,您可能需要背诵以下的书籍:
1.《中药学导论》:这本书是中药学的入门教材,涵盖了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
2.《中药学》:这是一本系统介绍中药学各个方面的教材,包括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鉴别方法、炮制技术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3.《中草药学》:这本书介绍了中草药的植物学、药用植物的分类、形态特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了解中草药的性质和应用非常有帮助。
4.《中药方剂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药方剂的组方原则、配伍规律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中药方剂的配伍和应用方法。
5.《中药炮制学》:这是一本介绍中药炮制的书籍,包括中药炮制的方法、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内容,对于学习中药的加工和制备过程非常有用。
6.《中草药鉴定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草药的鉴定方法和技巧,包括外观特征、显微鉴定和化学鉴定等内容,帮助学生学会识别和鉴别中草药。
这些书籍涵盖了中药学的基础理论、药材知识、方剂组方以及
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是中药学学生的必备参考书。
当然,具体背诵的内容还要根据学校和老师的要求来确定。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
摘要:
1.导语
2.中医入门书籍推荐
3.不同阶段的中医学习书籍
4.结语
正文:
导语: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中医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学中医产生兴趣。
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入门书籍呢?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适合自学中医入门的书籍,并介绍在不同阶段应该阅读的书籍,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中医知识。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
1.《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之作。
该书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理。
2.《伤寒杂病论》:由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主要研究伤寒病和杂病的病因、病理、症状和治疗方法,是学习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要参考书籍。
3.《金匮要略》:由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一部关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方面疾病的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对现代中医临床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4.《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详细介绍了当时已知的各种草药的性能、功效和用法,对学习中医药物学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同阶段的中医学习书籍:
1.初级阶段:可以阅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
2.中级阶段:可以阅读《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书籍,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临床诊治方法和药物学知识。
3.高级阶段:可以阅读《温病条辨》、《医宗金鉴》等专业书籍,深入研究中医的学术体系和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结语:
学习中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阅读、实践和总结。
中医必读书单推荐[精美打印版本]
黄煌
2020-04-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世补斋医书
清陆懋修著
2014-10-01中医古籍出版社
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神农本草经
柳长华 主编
2016-01-01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入门七讲
曲淼,郑琴主编
2019-08-01化学工业出版社
一针疗法灵枢诠用
高树中 著
2007-04-01济南出版社
范医生的针言灸语针灸临证思维实战解析
范怨武著
2022-04-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经络脉学心悟
赵水平吴大嵘
2019-04-01广东科技出版社
金匮要略译释
李克光,张家礼
2010-02-0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难经集注白话解郭霭春中医经典白话解系列
郭霭春(编著)
2019-05-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临床丛书石室秘录
李可临证要旨1
孙其新
2021-09-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灵枢经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03-01人民卫生出版社
黄帝内针讲义
刘力红
2019-06-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腹证奇览
[日]稻叶克,[日]和久田寅著;梁华龙,陈玉琢,陈宝明译
2017-03-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李先晓杨雅茜
2021-04-15青岛出版社
脉经中医临床丛书
(晋・太医令)王叔和撰,贾君等整理
2007-09-01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李可
2021-10-01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
刘希彦
2019-01-01湖南科技出版社
中医 自学 荐书
以下是我为您推荐的20本中医自学书籍:1.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古代医学圣典,通俗易懂,系统描述了中医基本理论、鉴别诊断、病机治疗等方面的医学知识。
2. 《本草纲目》 - 东汉著名药物学家李时期所著,包含对中药的药用、用药须知等方面的涵盖非常全面。
3. 《针灸治疗学》 - 由佟文成教授所著,介绍了针灸的基本理论、腧穴的功能、针灸治疗等内容,是了解针灸和应用针灸的初学者的良好教材。
4. 《经方药物学》 - 作者何汝矩教授对中药学名家炙手可热的著作之一,详细介绍了各种中药方剂的组方理论、配伍禁忌等情况,对临床运用中药有很大的帮助。
5. 《中药学》 - 这本教材由中药学专家整理撰写,包含了中药植物学、化学和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读者们加深对中药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6. 《中草药新编》 - 是一个详细且简明的中药指南,其中包括大量的中药方剂和中药治疗方案,对中医学初学者非常有帮助。
7. 《临床中医诊断学》 -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医的人体学、病证学等理论知识,非常适合那些希望了解中医理论和病方面的人。
8. 《简化版方剂大辞典》 - 这本方剂字典对那些希望系统地了解中药方剂的人非常有帮助,大量介绍不同中药方剂组成、配伍禁忌、效果等情况。
9. 《中医诊断学》 - 该书介绍了中医学中各种诊断方法和技巧,比如中医望诊、问诊和跛行诊法等,对于初学者和中医学爱好者都有很大的帮助。
10. 《针灸学》 - 该书介绍了针灸理论、腧穴选择、针刺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对于那些希望系统地了解针灸学的人非常有帮助。
11. 《医学思想史》 - 这本书介绍了中华医学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发展中的医学思想和学术交流,是了解中国中医理论发展历程的重要书籍之一。
12. 《精神疾病辨证施治学》 - 该书详细讲述了中医学在精神疾病治疗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心理疾病的分类、治疗方案和护理等。
13. 《妇科学》 - 这本书审视了妇科疾病和治疗方案,包括产前、产后保健,产科疾病的诊疗方法和治疗方案等。
中医学专业书籍
中医学专业书籍中医学专业书籍是中医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和参考资料,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本经典的中医学专业书籍。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可以说是中医学的基础和根本。
它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记录了古代医学家对于人体结构、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并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等重要观点。
阅读《黄帝内经》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治疗方法。
2.《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中编写的药物学专著,收录了大量的药物信息,包括草木、动物、矿物等各类药物的性味、功效、用法等。
阅读《本草纲目》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各种药物的特点和应用,为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3.《针灸大成》《针灸大成》是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学专著,系统地介绍了针灸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各种针灸手法和穴位的操作方法和治疗应用,对于学习和掌握针灸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医学入门》《医学入门》是一本综合性的中医学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这本书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阅读,可以帮助初学者系统地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5.《中药学》《中药学》是一本系统介绍中药学理论和实践的专业书籍,内容包括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药效、配伍、炮制等方面的知识。
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中药的选择和应用。
以上是几本经典的中医学专业书籍,它们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医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学习者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同时,这些书籍也是中医学研究和传承的宝贵资料,对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入门必读书单
中医⼊门必读书单中医书籍汗⽜充栋,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读起。
读中医书,⼤体上说来有下列⼀些⽅法,各⼈可以根据⾃⼰情况,加以选择,不必强求⼀致。
中医讲究理法⽅药,理法⽅药能精则辨证论治⽆误,⽽活⼈有术。
因⽽学习中医,可从理法⽅药四个部分去加以研究。
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有源有流,各个时代都出现了著名的医家,他们代表了我国医学的发展⽅向。
因之,顺着时代,从源溯流地研读著名医家的代表医著也是⼀种读书⽅法。
⼀、中医基础《黄帝内经》 +++++《伤寒论》 +++++《⾦匮要略》 +++++《温病学》 +++++《诸病源候论》 ++++中医著作甚多,有难有易,旧时学医,往往先读浅显易懂便于应⽤的医书,等到有了点根砥,再逐步钻研⾼深的典籍,这种先易后难的读书⽅法,可收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然⽽,也有从难到易者,清代张志聪即主张先从内、难研读起,先难其所难,后易其所易,源头既充,活⽔不乏,医术⼤可精进。
《内经》分《素问》与《灵枢》⼆部,主要是讲中医⽣理、病理,要读。
不懂灵素,即不懂中医的⽣理、病理,就不懂中医的基本理论。
读《内经》,其中的⽣字、难句⾸先得懂才能读,这就牵涉到古汉语⽂史哲的修养,这些知识,也是学习中医的⼈必须具备的。
不过,我认为学习中医,当从⽅剂⼊⼿,⽅剂之祖为仲景,因⽽读书还以从《伤寒论》《⾦匮要略》⼊⼿为好。
仲景最讲求的是辨证论治,《伤寒论》六经标題,⾸揭辨三阳三阴“病脉证并治”,鲜明地昭⽰后⼈;论中更有“随证治之”、“依法治之”等语。
在具体治疗中,则某病以某⽅“主之”,某病“可与”或“宜”某⽅,则是点明专病专证专⽅,与辨证之下随宜治之的⽅治精神。
《⾦匮要略》则论述三因,以专病专证成篇,題⽬亦揭出“辨病脉证治”,是在专病专证专⽅专药基础上⾏使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
总之仲景之书,分论各治,既昭⽰⼈辨证论治的原理原则,⼜指出了辨证论治的具体⽅法,其规律之谨严,对临床实践具有⾼度的指导意义,实是中医书籍的精髓,最宜反复钻研。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定稿)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
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
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夕卜、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
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著。
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家著作之外,好书不多壹、四大基础:一《中医基础理论》二、《中医诊断学》(一)四诊: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二)望诊: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三)切诊: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4、晋•王叔和《脉经》(四)辨证: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2、现代•欧阳镯《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2、现代•姚乃礼著《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3、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现代•姚乃礼《中医证侯鉴别诊断学》(五)断生死:现代•周信有《诀生死秘要》三、《中药学》1、现代•颜正华《药性歌括四百味》1、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1、现代•王绪前《临床中药用药鉴别速览》2、清代•吴洛仪《本草从新》3、民国•张山雷《本草正义》4、民国•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四、《方剂学》1、清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2、现代•丁光迪《增订中药配伍运用》3、现代•刘子民《汤头趣记图释》4、现代•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附:四小经典1、明•李时珍《濒湖脉学》2、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3、清•汪昂《汤头歌诀》4、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贰、四大经典一、黄帝内经类:1《内经知要》明•李中梓《内经知要》2、现代•王洪图(高考状元,内经倒背如流)《内经讲义》(本科教材)或《王洪图内经讲稿》3、现代•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郭霭春,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整理第一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智库推荐的20本中医必读医籍很多学中医的人都在问如何学好中医,其实学中医没有什么诀窍,有句话最适合学中医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医智库集合中医科学院权威专家和千余名中医人士,经过精心筛选,向中医学生推荐20本中医必读古籍。
掌握这20本书籍便能为学习中医的理论打好基础,同时更是打开中医之门的一把宝贵钥匙。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难经》《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
它成书于西汉末年。
全书以问答释疑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
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并对《内经》中某些重要问题进行了阐发和探讨。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但由于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
网友评论: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
跟着老师听了一遍,可能有些东西还需要沉淀才可以感受到!《金匮要略》撰于3世纪初。
为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
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
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网友评论:学医者必须精读深思者也。
《医学三字经》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
由此入门习医,可以不入歧途。
我以为,此书不仅初学必读,而且是诊家必备,时时研习,常有心得。
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
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
网友评论:精简,初学者实用,推荐使用,医理写的很好。
《濒湖脉诀》明代李时珍为纠正五代高阳生《脉诀》之误,汲取其父李言闻《四诊发明》中有关脉学内容,并参以诸家学说及自己的临证经验编撰而成。
该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了浮、沉、迟、数等27种脉象。
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和各脉主病均编成七言歌诀,便于读者背诵,后半部分为李言闻根据宋代崔嘉彦的《紫虚脉诀》加以删补而成,全面论述了脉象机理、诊脉法、五脏平脉、辨脉提纲、各种病脉体状、脉象主病等问题。
原书语言简练,易诵易记,适合广大医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网友评论:结合着经络的书籍看,还真不错,描述清晰易懂!《四圣心源》《四圣心源》十卷,清·黄元御撰。
他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之精髓,融会贯通于一体,提出了“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体系,辨证治疗,尤重中气。
黄氏自谓其说远承先圣之心,故将其撰书留世,命名为《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阐述的一气周流体系,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将理论与临床完美结合,可以执简驭繁,帮助后学更好地领悟中医的真谛。
全书文辞工美,医理圆周,前述理论,后列诸病,是一部颇具特色的综合性中医专著,适合各级中医业者阅读参考。
网友评论:原来经典离我如此之近,阅读和理解的感受如此之亲切,仿佛有先师耳提面命,带着没有任何中医基础知识的懵懂,摸索四圣心源里面的珠宝、玉石,好书,要精读!中医智库网整理的电子版本,制作堪称精美,不妨一看。
《脉经》《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流传于世的脉学经典著作,对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书共1 O卷,98篇,成书于公元3世纪中叶。
由西晋著名中医学家王叔和精选《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汉魏著名医家有关脉论精华.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以及当代临证经验编撰而成。
该书集晋以前脉学之大成,对中医脉学理论进行全面梳理.发展并构建了中医脉学体系,网友评论:中医四诊中“望闻问切”,切脉虽然放在最后,却是最考功力的。
诸位请想想,单凭手指在腕部皮肤上的触感,竟能定出十八般脉相来,不下点苦功是做不到的。
《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类集《素问》、《灵枢》之论,总结出诸疾之病因、病机、治则、复采《明堂》腧穴、针法、灸法、乃贯通三部中医经典之理论与实践于一书,分12卷,成为最早的,最权威的针灸学经典著作,故全名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
该书不仅是《素问》、《灵枢》的最早传本,还是《黄帝明堂经》的惟一完整传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网友评论:选本需谨慎,中医智库的版本反复校勘,内容准确,并增加导读与穴名索引,便于读者理解和检索。
《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是清·吴瑭(鞠通)所著,为明清医学中温热学派的名著之一。
全书共6卷。
卷首引证《内经》经文,冠以原病篇。
前三卷据金·刘河间“三焦分治”的方法,系统地把温病分上、中、下三焦三篇,详细论述了温病的病源和证治。
卷四为杂说,讨论有关温病的学理,卷五为“解产难”,卷六为“解儿难”,都是结合温病的理论来讨论产后调治以及小儿惊风、痘症等。
由于《温病条辨》所有论据和治疗方法,都是明清以来医家的实践经验,颇切实用;《温病条辨》中所创制的一些方剂如“桑菊饮”和“银翘散”等至今仍为中医所广泛应用,因此,《温病条辨》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特别是研究温热病所不可少的参考书。
网友评论:相信诸位朋友家庭常备药中应该有一味“银翘片”,或者与之相似的“板蓝根冲剂”。
这些都是感冒常用药,在风寒发热初起时,喝上一两包,往往立刻见效。
“银翘散”这味药的地位上升,起源于《温病条款》。
吳鞠通极推崇这个方子,认为它可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温病条款》里的许多方子,都在“银翘散”的基础加减而来。
可以说银翘散之于《温病条辨》犹如桂枝汤之于《伤寒论》。
《医宗必读》《医宗必读》为明末著名医家李中梓所著。
全书共10卷。
卷1为医论和图说。
医论以介绍医学源流、指导学医门径为主;图说部分根据《内经》列述人体骨度部分及脏腑、生理等。
卷2提纲挈领地阐析中医的脉学、诊法。
卷3-4为本草征要,以《本草纲目》为主,精选常用药物400余概括主治功效,并采诸爱学说、参以已见予以阐释。
卷5-10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30余种病证的病机和治疗,并附医案。
本次整理以明崇祯址年丁丑(1637)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
书前撰有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药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网友评论:中医入门必读综合性医书。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原本共190多万字。
52卷。
它共收集品物1892种。
其中植物1094种。
动物443种。
矿物161种。
其他194种。
收录药方11096个。
绘制了插图1110幅。
该书以部为纲、以类为目。
再以类为纲、以药为目,又在每种药物之下。
以药名为纲、以八项分析为目。
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
网友评论:大爱李时珍伯伯,我爱死你的著作。
《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本稿选择善本作为底本,并参考多种校本,进行校勘、注释,并撰写导读,供中医从业人士、爱好者和学生参考使用。
《诸病源候论》50卷,共分70门,载录内外妇儿诸科1739种病候,叙述了各种病候的病因、病理与证候。
网友评论:外台,千金载方病机大抵遵循此书。
不读此书,千金方,外台很多组方思路根本无法理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清末民国初中西医汇通代表医家张锡纯所著。
影响颇大。
其于临床的主要贡献,是在中西医汇通思想基础上充分发挥生石膏治疗热病的功效,创“升陷汤”治大气下陷。
在治疗急证、防治霍乱等方面,有所建树,医界称其为“执全国医坛之牛耳者”。
前七期30卷于1918~1934年陆续刊行。
其中前三期合编为医方,按治阴虚劳热、治喘息、治消渴、治淋浊等证候分34类,收录奇效验方18 0余首;第四期为中西药物讲义,介绍中药80余味,常用西药近50味;第五期为医论医话;第六期为医案,栽虚劳喘嗽、血病、肢体疼痛等临床验案百余则;第七期为伤寒论讲义,系张氏去世后,其子张荫潮整理遗稿后付梓而成,并附温病遗方8首;第八期为其孙张铭勋1957年所献张氏未出版的遗稿。
此书是张锡纯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不仅内容丰富,且独树一帜,中西结合,大胆创新,在医林中影响颇深,网友评论:近代医书第一可法之书。
《备急千金要方》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代表性著作,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医家奉为研习医学的必读书。
全书共30卷,汇集了晋唐以前大量医药学资料。
内容包括医德、医学教育、治则、诊断、处方用药、妇、儿、五官、内、外、急救各科诸病证治,及食疗养生、房中、脉法、针灸孔穴等,记载了丰富而宝贵的医药学经验与文献资料,迄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对于今后医学的发展,是一份可供深入挖掘的宝藏。
网友评论:思邈先生以“千金”二字来作为书名。
思邈先生不仅依此常常提醒自己,也希望别的人在学医或者从医的时候可以更好运用自己的知识,从而避免一些错误。
所以这部书里,他根据自己个人丰富的从医经历而提出的关于诊治的要诀,针灸的方法,以及养生的方法等内容,都描述得非常详尽,是部很好的入门书籍。
《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东晋著名医家葛洪撰,是我国现存较早、实用价值较高的一部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