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与网络媒体特点分析和报纸应对之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知识(2008.07)报纸与网络媒体特点分析

和报纸应对之策

·探索与争鸣·

周家真

近年来网络媒体异军突起,挟其独有的优势进入市场,读者流量呈几何式增长,从而对报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媒体这种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固然与自身的独有优势有关,但也与报纸等平面媒体的自杀式行为密不可分。网络媒体会不会成为报纸等平面媒体的掘墓人,有待于报业同人冷静的反思,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2008年1月17日CNNJC发布第十一次中国互联网报告,称截至2007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2.1亿人,首次超过美国,并预计2008年将达到2.85亿。另据美国《世界日报》2006年的一份调查报告称“10年来报纸的读者呈下降趋势,现在已经止跌回升,因读者也上网读报纸”。调查报告中说的止跌回升,是指读者也上网看报纸。如果不算看网络报纸的读者,实际上报纸读者的下降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我们不妨将报纸和网络媒体的特点作以简单分析。

一是从信息量看:报纸因为版面的限制,信息总是有限的,要扩版增加信息量不得不考虑成本因素。而网络媒体的虚假空间,不受信息载体的限制,信息量可以说是无限的,无须计较信息数量。

二是从信息的时效性看:报纸因受编辑、印刷等限制,刊登的新闻都是前一天的新闻,即使是晚报,刊登当天新闻的数量也非常有限。而网络媒体随时可以发布和更新信息。如今年5月12日14:28分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新浪网在18分钟后就将此新闻上网。从时效性上看两者相差甚远。

三是从互动性看:报纸与读者互动性较差,近年来也做了一些改进,如通过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留言、互联网信箱留言等手段,与读者就一些热点问题和热门话题进行互动。但由于受到技术条件和版面的限制,这种互动活动涉及的读者面都相当有限。而网络媒体与网民互动活动无论从时间上、范围上、话题设置和参与的人数上,还是手段上(如设有互动平台论坛、博客、留言箱),而且与网民互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这些都是报纸所无法比拟的。

四是从信息发布手段看:报纸的信息发布手段主要有,文字、图片,文图是报纸最主要的发布手段,以文字居多。而网络媒体可使用的手段就丰富得多,有文字、图片、视屏、音屏、动漫。从人的感观角度全面覆盖,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比较而言,报纸就显得逊色多了。

五是从信息来源看:报纸的信息来源多为自采,这是报纸的最大长处。尤其是地方性报纸,在对地方性信息资源的挖掘上,他们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无论是对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上挖掘都是如此。

网络媒体尤其是新闻网站,大多没有自己的记者队伍,因此谈不上自采稿,他们所刊发的信息基本上来源于报纸,杂志,通讯社,电视台。

从以上对比不难看出,网络媒体尽管在多个方面比报纸有优势,但是在信息资源的来源上却是“短腿”,没有自采稿,没有自己的评论,信息主要依赖于报纸,但近几年来网络媒体却在大幅“蚕食”着报纸的读者群。而报纸却把自己宝贵的信息资源拱手白白送给网络媒体,换来的是自身读者群的日渐萎缩,这的确是匪夷所思,令人难以理解。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报纸经营已进入市场化,报纸的资源无疑也成为了一种商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商品。因而,它也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一种完全扭曲的交换。这亟待国家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对网络媒体使用报纸等媒体的信息资源制定付费规定,以体现市场的公平原则。

如何应对网络媒体对报纸的“蚕食”挤压,全国许多家报纸也采取了应对措施,报纸上网——开办报纸网络版,就是应对策略之一。报纸网络版克服了报

新闻知识(2008.07)两会开放化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新突破

·探索与争鸣·

纸的时效性差,覆盖面窄的缺点,但也有一个弊端,就是造成许多读者的“揩油”现象。2007年,英国一家研究机构做了一项调查,发现许多看了网络报的人,从来不买报纸。《卫报》在线版的读者有20%的人从不买报纸。这一现象给热衷报纸上网的人敲了一个警钟,就是网络版做的越好,越有可能让印刷报纸的读者流失,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何走出这个怪圈,是否对报纸网络版实行订阅制?是否只将部分内容上网?这有待于探索研讨。

报纸上网现在成了一种潮流,但是如何扬长避短,就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强大的采编实力,是报纸的一大优势。网络媒体信息量庞大,受众必须靠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有价值的新闻。而对于报纸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经过精心选择、质高量少的报纸新闻将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所以,更精良地选择信息、经营版面,把新闻做深做强,应当是报纸这一传统媒体持续努力的目标

针对网络媒体无偿占有报纸信息资源的现象,报纸不应再实行这种自杀行为,应对网络媒体采用报纸信息实行收费制,根据稿件质量分级收费,杜绝网络媒体无偿占用报纸信息资源的现象。这样既可以开拓财源,又可以限制网络媒体对报纸的挤压。

许多报纸受地域所限,但这也正是报纸的的长处,利用报纸上网的机会,在报纸网络版上大做文章,可以开辟即时新闻频道,对当天见报的新闻及时跟踪,首先发在网络版,以弥补报纸的滞后性。通过网络版,以解决报纸互动性差的弊病。可以对同城的热点新闻,在网络版上适时开展与读者互动,提高读者的参与热情。

总之,报纸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要想稳步发展,必须分析两者的优缺点,从中找出应对之策,如果张皇失措,盲目决策,非但于事无补,还会加速报纸读者群的流失。

(作者单位:西安晚报总编室)

两会是我国人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大会议,是向国内外公众展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舞台,它在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各媒体都将两会作为展示自身实力、树立品牌形象、抢占媒介市场的竞技场。经过多年对两会报道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摸索,各媒体从报道力度、报道方式、报道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与突破,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借鉴。加之今年国家对两会各方面的开放程度更大,也让媒体有了更宽松的议政氛围和更轻松的报道平台。而借着2008年两会这股势头强劲的民主之风,使得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过程更加透明,百姓言路更加畅达,中国的新闻传播也迎来了突破发展的大好时机。

开放是08两会留给人们的最深刻的记忆,是开放让民意的桥梁更加通畅旷达。开放的两会使代表本身更加透明化,阶层分布更加广泛化,年龄结构更加年轻化。无论是代表身份的透明化,阶层分布的的广泛冯树宝

化,还是年龄层次的年轻化,这都是两会开放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发扬民主,促进和谐的英明抉择。

2008年两会开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对新闻媒介的开放。本次两会的开放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不仅报名报道两会的中外记者达到了创纪录的3060人,而且今年两会的新闻中心的各种人性化服务为各国记者更快捷便利地报道两会提供了有力支持。像境内、港澳台和外国记者组接待处位于同一个大厅,并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这是区别过去两会的显著特征。同时今年两会免费提供两会实时新闻图片和有关两会重要活动的公共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服务,免费提供宽带、无线上网,茶点和休息中心等服务以及一切力所能及的解决记者需要的措施。今年两会对外开放团之多、之全面也是历史第一次,开放团组每次讨论结束后,都将留20分钟作为媒体提问时间。可以说此次两会对记者真是做到了服务周到,考虑全面,急记者所急,想记者所想。也正是在这种没有后顾之忧的宽松环境下,媒体才能更加集中精力地去报道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