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控课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调控课堂

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但更要进行课堂调控,不能因实行民主而乱了课堂。关键是教师善于及时进行课堂调控。优秀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那么,如何进行课堂调控呢?

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都有一个筛选机制。当感官受刺激后,有关的神经冲动便将信息传至大脑,有些无关紧要的干扰信息便在大脑传递活动中被筛选掉,使人能把全部注意放在未被筛选掉的信息上。而青少年对感兴趣的刺激特别敏感,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筛选掉会引起分心的刺激。

如听说本周要放假,下午放学后可以回家,有的学生就因为太兴奋无法集中注意力,致使课堂纪律遭到破坏。又如因某同学传说了“重大新闻”,引得大家过度兴奋,上课都好一会儿了也安静不下来。这说明学生面临多种刺激时,难以自觉筛选掉同上课无关的刺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相反,却可能筛选掉了课堂教学的刺激,而把引起分心的刺激保留了下来。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出现纪律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看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及课堂调控能力了。

有的教师认为纪律就是约束,而约束就要惩罚。于是各种惩罚纷纷出台,大致有:“棒下出孝子”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如罚站)、经济制裁的“财罚”(即罚款)、精神疲劳的“脑罚”(如因写字不认真罚抄100遍,题目做错了,罚做100道等等)、心理剥夺的“辱罚”(如因犯错误,辱骂学生使学生当众受辱或出丑,或不准上课,逐出教室等),还有教师“罢教”等等。这些“惩罚”既违背了师德规范,更是治标不治本,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敌意和攻击性。有时表面上通过这些手段将学生的不良行为暂时压下去了,但事实上教师却是注定的输家。因为学生手中有一张“王牌”——拒绝合作。当你手段用尽,他(她)仍不合作,你对他(她)又能怎样?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课堂上出现了纪律问题,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进行判断,千万不能“施罚”,也不能发火,否则只能使自己下不了台。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分析和要求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如是个别问题,可用某种方式巧妙地予以提醒,不要把矛盾扩大。对无意行为,教师应不予理睬;对有意行为,教师也要“忽视”并淡化问题行为,可采取课堂提醒课后处理的方法,当然课后也要“理解了,再批评”,即要先搞清学生课堂违纪的原因,理解其烦恼与痛苦,谅解其困难与苦衷,帮助学生找出解决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消极的态度和不合作表现。

当然,对违纪学生必要时给点惩罚,也是完全可以的。那么,应给以什么样的惩罚呢?下面的故事可能会给我们一点启示。

麦克劳德是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他在读小学时是有名的捣蛋包,有一次为了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竟把校长的爱犬抓来杀了。这事被查清后,校长十分恼火,决定处以重罚。可是处罚决定令人吃惊:“罚麦克劳德画人体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各一幅”。麦克劳德在受罚的过程中,既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得到了一个学习生理学知识的机会,并从中深深感悟到自己所知有限。从此他发奋学习,最终成为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有人问他一生中谁对他影响最大时,麦克劳德毫不犹豫地说:“我在读小学时因杀了他一条狗而给我处罚的一位校长。在我的心目中,他是最好的老师。”

显然,这位校长把惩罚当成了教育人、改变人的手段,他让受罚学生在接受教育、不致重犯类似错误的同时,不但没有丧失自尊心和进取心,反而朝着健康

的方向发展个性特长,因而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这是否值得我们效仿呢?另外,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业务能力也是维持课堂纪律的重要砝码。课堂语言是否生动,引入是否精彩,能否及时恰当设疑把学生的脑、眼、手都调动起来,课堂环节是否衔接自然、逻辑性强,教师的体态语言是否得当等等,都对纪律起制约作用。这就是说,教师在遇到问题时,不要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原因,更要反思自己的语言、行为,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对学生纪律的管理,教师必须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即:教师要尊重而不是轻视学生,帮助而不是拒绝学生,鼓励而不是惩罚学生,引导而不是放任学生。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归属感,从而有责任心,即:“我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所以我有责任维护这个集体的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