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全)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2.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3.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4.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5.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7.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8.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9.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0.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1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的体表密布着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复习提纲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基本功能:营养、呼吸、分泌、运动、生殖
3. 细胞的基本特点:微小、自由、不均质、高度有序、能自我复制
4. 细胞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的基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
5. 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二、细胞的分裂
1. 细胞的增殖与分裂的关系
2. 细胞分裂的意义:增长、发育、代谢、再生、繁殖
3. 有丝分裂的过程: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4. 有丝分裂的重要特点:染色质线粒体微丝核仁消失、染色质缠成丝状、核分裂、核膜重组
5. 各期的重要特点:前期染色质凝缩、中期染色质纤维形成、后期染色体移动、末期核分裂
三、遗传的基本规律
1. 朗德尔的一个特殊生物学定律:性状的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
2. 染色体的行为与遗传的关系
3. 最简单的遗传模式:一对性状的遗传
4. 基因概念的提出与固定理论的建立
5. 遗传的分子基础:DNA及其结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6. 基因突变与常见遗传病
7. 遗传工程及其应用
四、生物的进化
1. 进化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2. 地球生命的起源
3. 进化的证据:比较生物学、地层学、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化石的证据
4. 进化的基本过程:变异、选择和适应
5. 群落演替与生物多样性维护
6. 人类的进化
总结: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生物的复习提纲,包括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裂、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生物的进化。
八年级生物上册_复习提纲_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_复习提纲_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新人教版一、细胞与遗传1. 细胞的基本组成1.1 细胞膜1.2 细胞质1.3 细胞核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1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2.2 细胞器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3. DNA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1 DNA的化学组成3.2 DNA的复制3.3 DNA对遗传的作用二、遗传规律与细胞分裂1. 孟德尔遗传规律1.1 孟德尔的实验与发现1.2 隐性和显性遗传1.3 基因型和表现型1.4 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同系交配定律2. 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2.1 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意义2.2 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形成2.3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三、基因与性状1. 基因的概念与性状的表现形式1.1 基因的定义与性状1.2 基因的多样性与变异1.3 基因突变与遗传病2. 基因的互作与基因的修饰作用2.1 基因的互作与基因型的表现型2.2 环境对基因的影响2.3 基因的修饰作用与表观遗传3. 基因工程的应用与争议3.1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3.2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3.3 基因工程引发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四、生态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1 生物群落与种群密度1.2 食物链与食物网1.3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2.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性2.1 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2.2 平衡与稳定的条件2.3 生态系统的破坏与保护3. 环境污染与生态恢复3.1 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3.2 生态恢复的方法与意义3.3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五、人体的调节与保护1. 运动与植物生长激素1.1 运动的分类与效应1.2 植物生长激素的类型与功能1.3 运动与植物生长激素的相互关系2.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2.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2.2 神经调节与内分泌调节的异同2.3 常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3. 免疫系统与人体防御3.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2 免疫反应的过程与种类3.3 免疫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以上是八年级生物上册的复习提纲,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全面回顾和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最新4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最新4篇)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篇一第六节鸟1、鸟的种类很多,是脊椎动物中数量仅次于鱼的一个类群。
2、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以外,绝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
3、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哪些呢?(1)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羽毛(3)骨骼轻、薄、坚固,减少体重;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4)视觉发达,有的能在飞行中捕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残渣很快随粪便排出体外,减轻重量。
(5)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
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
4、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5、鸟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起保护作用。
6、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篇二一、微生物与食品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用于食品和发酵工业。
如烤制面包或蒸镘头、酿酒等。
2、醋酸菌:用于酿醋。
3、乳酸菌:用于制酸奶和泡菜。
制泡菜时,乳酸菌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药。
二、微生物与疾病1、寄生在人体表面或体内,使人患病。
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质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蝇蕈、毒粉褶菌等,被误食后会使人、畜中毒。
三、微生物与医药1、提供维生素:多数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提供医药用。
2、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素是相应的真菌产生的抗生素;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线菌产生的。
初二上学期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初二上学期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1. 生物的基本概念
•生物的定义及特点
•生物的分类及分类方法
•生物体的组成与结构
•生物的功能与作用
2. 生物的层级组织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分类与特征
•组织的种类与组织器官
3. 生物的营养需求
•生物的营养分类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生物的生殖分类与方式
•生物的生殖器官
•生殖与遗传关系
•人体的生殖系统
5.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生物间的共生关系
•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6.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生物的适应性
•生物的进化理论
•环境与进化
•物种的起源和演化
7. 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与医学应用•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8. 疾病的防治与健康•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健康的重要性与生活方式•遗传病及其防治
•疫苗与免疫
9. 生物伦理与社会
•生物工程与伦理道德
•生物科技与社会发展
•生物遗传与伦理责任
•人类生命伦理问题
以上为初二上学期生物复习提纲,涵盖了生物的基本概念、层级组织、营养需求、生殖与发育、生物间的相互关系、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疾病的防治与健康以及生物伦理与社会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生物科学的应用,为初二上学期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上期中生物提纲(完整版)

八上期中考试生物复习提纲(完整版)2020.10第五单元生物的多样性重点:各生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代表种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藻类植物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
天气转暖,池水变绿,这与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关。
有单细胞的(如衣藻、硅藻),有多细胞的(如水绵、紫菜、海带、石花菜)。
2.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可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没有输导组织。
有葫芦藓、地钱等。
3.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且体内具有输导组织,能较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能产生生殖细胞孢子。
有石松、蕨、满江红、桫椤等。
(煤和石油主要是由古代蕨类的遗体形成。
)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因此,它们生长在阴暗潮湿环境中。
4.种子植物包括裸子和被子植物。
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包括松、杉、柏、银杏、苏铁等。
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进化程度最高,地球上种类最多,能适应各种生活环境。
5.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蕨类-桫椤,裸子-水杉,被子-金花茶、珙桐。
6.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内没有脊柱。
在已知的150多万种动物中,无脊椎动物种类占95%。
7.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具有简单的器官: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有水螅、海葵、珊瑚、海蜇等。
8.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有组织、器官、系统的进一步分化,但仍没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有涡虫和寄生的吸虫、绦虫。
9.线形动物:身体大多细长,呈线形,身体不分节,消化道有口有肛门。
有蛔虫、丝虫、轮虫等。
大多寄生。
10.环节动物的身体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
体节的出现,促进了各种系统功能的发展,这对促进动物的代谢,增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重要意义。
有蚯蚓、蛭、沙蚕等。
11.软体动物大多数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
有珍珠贝、章鱼、蜗牛、乌贼等。
12.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学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学期中考试复习提纲1、环节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主要特征:①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②有体腔。
节肢动物(100多万种)主要有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和多足纲等。
昆虫纲(蝗虫等)的主要特征:①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②胸部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②体表都有外骨骼;③足和触角分节。
鱼类主要特征:①终生生活在水中;②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③用鳃呼吸;④用鳍游泳;两栖类的主要特征:①变态发育、幼体生活水中,用鳃呼吸;②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③皮肤裸露、有辅助呼吸作用;④体温不恒定。
鸟类的主要特征:①有喙无牙齿;②被覆羽毛;③前肢变成翼;④骨中空、内充气体;⑤心腔分四腔;⑥用肺呼吸,并且有气囊辅助呼吸;⑦体温恒定;⑧卵生。
2、哺乳类的主要特征:①体表被毛;②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③体腔内有隔;④用肺呼吸;⑤心脏四脏;⑥体温恒定;⑦大脑发达;⑧胎生、哺乳。
3、变温动物和恒温的区别: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
其他动物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4、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
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5、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结构: 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6、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
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_氧气_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5、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6、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7、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人教版初中生物初二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word版

人教版初中考初二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大全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动物类群有关知识二、各类群的主要生理特点1、动物有150万种以上,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约120万种以上。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约100万种以上。
2、软体动物是第二大类群,约10万种以上。
3、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是鱼类,鸟类次之。
4、章鱼、鱿鱼和墨鱼是软体动物。
娃娃鱼是两栖动物。
鳄鱼是爬行动物。
鲸鱼是哺乳动物。
5、6、动物的体温7、动物有机物的来源:动物不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获得现成有机物,从而维持生存和繁衍。
三、代表动物㈠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1、水螅生活在清洁淡水中。
2、水螅的口周围伸展着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3水螅身体体形为辐射对称。
便于它感知各个方向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和防御敌害。
4①水螅的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中间填充胶状物。
②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是消化腔,用来消化食物;与口相通。
③刺细胞位于外胚层,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触手处最多。
刺细胞还可帮助捕获猎物。
5水螅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6有口无肛门。
7、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㈡扁形动物(代表:涡虫)1、涡虫身体背腹扁平,背面褐色,前端背面有可以感光的眼点。
2、涡虫的口长在腹面。
口内的咽可以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食物在肠内消化,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有口无肛门。
3、涡虫的身体是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
身体分出前后左右背腹,前端(头部)感觉器官集中,能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两侧或腹面有专门运动器官。
这样的有些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而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5、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说明:加下划线部分是需要背诵的,黑体字部分是考试常考知识点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1、根据动物体内有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3、腔肠动物主要有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虫、水螅(淡水)。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4、扁形动物主要有:涡虫、血吸虫、绦虫。
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
6、线性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如蛔虫、线虫。
7、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8、环节动物主要有蚯蚓、沙蚕。
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9、蚯蚓生活富含有机物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
10、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
身体柔软,表面有外套膜。
大多有贝壳。
运动器官是足。
11、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类群,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12、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的动物。
昆虫的基本特征: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外骨骼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1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胸部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
腹部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14、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5、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16、鱼的外形呈流线形,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一、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生物的共同特征a.组成结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b.新陈代谢:生物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c.遗传信息: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实现的2.生物的分类a.生物分类的意义和目的b.生物分类的方法:形态分类与进化分类c.生物界的划分:五界分类系统- 原核生物界- 真核生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 植物界二、生物的组成和结构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a.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细胞器官的功能和特点: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c.细胞器官的协同工作:细胞的功能分工与互补配合2.细胞的分裂与增殖a.细胞分裂的意义和目的:生物生长与繁殖的基础过程b.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与特点c.细胞分裂的过程:间期、有丝分裂期、质体分裂期、细胞膜分裂期三、生物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1.光合作用a.光合作用的意义和过程b.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c.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2.呼吸作用a.呼吸作用的意义和过程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特点c.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3.物质循环a.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b.碳循环、氮循环和氧循环的意义和过程c.环境污染对物质循环的影响和防治措施四、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a.生态位和生态位利用的原则b.生态因子和生态平衡的关系c.食物链、食物网和能量转化的关系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a.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b.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和保护策略3.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a.生态危机的发生原因和后果b.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方法五、遗传与进化1.遗传的基本规律a.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b.基因的概念和作用c.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2.进化的理论和证据a.达尔文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原理b.化石记录和生物地理证据c.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证据3.进化的过程与模式a.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和效应b.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作用c.物种形成和物种灭绝的原因和过程六、人体的生殖与发育1.人体的生殖系统a.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b.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人体的生殖a.生殖细胞的形成:精子的生成和卵子的生成b.受精和胚胎的发育3.人体的发育与生长a.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的过程b.青春期和各器官系统的发育c.生长和发育的调节机制参考资料:1.《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课本》2.生物学教学参考资料。
人教八年级上生物复习的提纲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细胞的发现和分类2.细胞的基本结构:a.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b.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细胞的功能:a.能量的转化和储存b.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c.物质的转运和排泄二、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1.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差异3.动物界和植物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4.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5.独特的生物:真菌和双倍体生物三、植物的营养和生殖1.植物的基本营养方式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3.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特点4.花的结构与传粉四、生物的进化和繁殖1.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和证据2.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3.繁殖的方式和适应环境的方法4.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特点和优劣性五、人类的生殖和遗传1.人类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2.遗传的基本概念和遗传物质的性质3.遗传规律:a.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基本规律b.表型、基因型和遗传性状c.基因的突变和变异六、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1.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的应用3.转基因技术的优点和争议七、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1.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生物种群和生态地位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a.水循环b.氮循环c.碳循环d.磷循环2.能量流动的路径和方式:a.光合作用b.食物链和食物网c.能量捕捉和能量转换九、生物的数量和分布1.种群的数量和密度2.种群的分布和分布规律3.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态位的适应性十、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1.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影响2.生态系统的破坏与生物的灭绝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的复习提纲,包含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和分类、植物的营养与生殖、生物的进化和繁殖、人类的生殖和遗传、生物技术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以及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等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提纲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总结,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和掌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1.动物与植物一个显著区别: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自养,动物营养方式异养。
2.腔肠动物: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中间是胶状物质;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可以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代表动物: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
3.扁形动物:涡虫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前端感觉器官集中,能够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的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涡虫是自由生活的,大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的,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没有,生殖器官发达。
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华枝睾吸虫寄生在纹沼螺等淡水螺中,进一步感染草鱼、鲫鱼等淡水鱼及虾类,人或动物若是食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该吸虫的鱼虾,就会被感染。
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4.线形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体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质层,保护作用。
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运动器官;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可能感染蛔虫病。
如何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代表动物: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1、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动物将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鱼呼吸器官:鳃(流出鳃和流进鳃的水中的气体成分相比较,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运动器官:鳍(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提供前进的动力其他鳍:保持平衡)鱼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3、蚯蚓刚毛:协助运动。
环带:是区分前后的标志;呼吸:体壁4、鸟类体呈流线形,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身体内有气囊(双重呼吸)5、兔牙齿分化:门齿和臼齿(猫还有犬齿),有发达的盲肠。
哺乳动物特征:胎生哺乳6、昆虫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体表有外骨骼13、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类,多足类,甲壳类,蜘蛛类。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14、写出它们的呼吸器官:鱼;鳃;蚯蚓湿润的体壁;蝗虫气管;虾、蟹鳃;虎肺;鸟类肺,气囊辅助;青蛙(成体)肺、皮肤辅助。
15、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类。
16、哺乳动物运动器官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也可以是骨、关节和肌肉组成)17、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上有关节软骨,关节腔中有滑液,增加了关节的灵活性;关节囊包裹了整个关节,有利于关节的牢固。
18、骨髓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
在运动中起动力的作用,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而产生运动。
19、屈肘时,肱二头肌肌群收缩,肱三头肌肌群舒张;伸肘时,相反。
20、动物行为可分为两类: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21、蜜蜂、蚂蚁、猴、狒狒、鹿、具有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一定的组织,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有等级。
22、群体中传递信息的方式:动作、声音、气味。
2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维持生态平衡;作为消费者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新版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新版人教版)篇一:2022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姓名:班别:学号: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动物类群有关知识二、动物的体温三、代表动物:动物不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获得现成有机物,从而维持生存和繁衍。
㈠1、水螅生活在清洁淡水中。
2、水螅的口周围伸展着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3水螅身体体形为辐射对称。
便于它感知各个方向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和防御敌害。
4①水螅的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中间填充胶状物。
②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是消化腔,用来消化食物;与口相通。
③刺细胞位于外胚层,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触手处最多。
刺细胞还可帮助捕获猎物。
5水螅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6有口无肛门。
㈡1、涡虫身体背腹扁平,背面褐色,前端背面有可以感光的眼点。
2、涡虫的口长在腹面。
口内的咽可以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食物在肠内消化,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有口无肛门。
3官集中,能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两侧或腹面有专门运动器官。
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4、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有些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而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5、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㈢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
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2、蛔虫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3、蛔虫体表包裹角质层,有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肠由一层细胞组成。
45地蠕动。
6、蛔虫虫卵进入人体,使人感染蛔虫病。
㈣1、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由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2、身体分节使蚯蚓躯体运动灵活。
3、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靠刚毛和肌肉的配合运动。
运动方式为蠕动。
4、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5、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6、①依靠环带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身体前端有环带。
②触摸蚯蚓腹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其上小突起为刚毛,作用是固定身体,帮助运动。
八年级(上)期中生物复习提纲

1 环节动物2 软体动物扇贝河蚌1无脊椎动物 3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虫1甲壳动物4节肢动物 2昆虫3蛛形动物动物 1 鸟类2鱼类2脊椎动物 3哺乳类动物海豚鲸鱼海豹4爬行类龟鳖5两栖类目前已知的动物有..............150万种中国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鱼鳍的总作用:维持鱼体平衡鲫鱼背鳍1(维持鱼体平衡).胸鳍2(协助平衡).腹鳍2(协助升降).臀鳍1(维持鱼体垂直).尾鳍1(控制运动方向,提供前进动力)各种鱼鳍在游泳中起协调作用体色背呈深灰黑色,腹面为白色,不易被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体型呈梭形,体表被有鳞片,有黏液,可减少在水中运动的阻力侧线有两侧中央鳞片上的小孔组成,与神经相连,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鱼的呼吸器官:鳃由鳃丝,鳃弓,鳃耙构成主要部分鳃丝外有鳃盖保护鳃丝内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活鱼的鳃丝呈鲜红色鳃丝在水中能够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与水进行气体交换鱼体内有调节身体密度的鳔在鳍的帮助下可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鳃的作用:1.过滤;2.交换气体。
水经过鳃的途径口鳃丝鳃盖后缘水(氧)口(氧)鳃丝毛细血管(氧)血液血液(二)鳃丝毛细血管(二)鳃盖后缘(二)水水从鱼嘴进入(氧气多),鳃盖后缘流出(二氧化碳增加)特点:体表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动作游动心脏一心房一心室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海马也是鱼。
Q:为什么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A:鱼的鳃丝既多又细,离开水后外界空气干燥且没有水的润滑,腮丝粘叠在一起,鱼就会因无法呼吸而死亡。
其他水生动物:腔肠动物: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身体各个细胞能直接在水中呼吸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的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一般用鳃呼吸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期中专用)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
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2、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二、扁形动物(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等)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腹面有口,其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4.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代表动物: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1、大多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2、消化器官结构简单,以人小肠里的半消化食物为食。
3、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无专门的运动器官,仅能缓慢蠕动。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呈圆柱形;②体表有角质层。
③有口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1、体形:呈长圆筒形;身体前端有环带。
2、身体有许多相似环形体节构成,分节使运动灵活。
3、体表有许多小突起(刚毛),触摸有粗糙感觉。
4、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有助于呼吸),所以实验中应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7、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疏松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②富含蛋白质;③处理垃圾等有机废物。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第15章 动物的运动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1、动物的运动 意义: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作用:1可以主动出击获取食物;2可以逃避敌害;3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4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
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2、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3、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等。
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鱼鳍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2、骨是一种器官。
形态: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长骨多呈管状,分成骨膜,骨干,骨骺三部分。
3、骨的结构: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
4、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由水、无机盐和有机物三部分组成。
无机盐的主要5、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6、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7关节软骨软骨层骨松质 骨密质 骨髓腔 骨髓 骨膜 血管 长骨的结构 骨质8、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关节面 关节头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图注:①关节软骨,②关节腔,③关节囊,④关节头,⑤关节窝,⑥关节面9、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复习提纲

第四节鱼(变温动物,体外受精)
1、前三节认识的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本节鱼以后的动物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要会判断哪种是无脊椎动物哪种是脊椎动物)
2、著名的“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例题5:如图是关节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运动时减少两骨之间摩擦的是[4]关节软骨;
(2)运动时若不小心用力过猛,常会造成[3]关节头从[5]关节窝中脱落出来的脱臼现象.
(3)关节囊分泌的黏液流到[2]关节腔中,使关节在运动灵活,与其牢固性有关的是[1]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属于结缔组织.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
第六节鸟(恒温动物、体内受精)
1、代表动物:鸵鸟、企鹅、蜂鸟
2、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哪些呢?P33图
(1)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羽毛
(3)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减少体重;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4)视觉发达,有的能在飞行中捕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能及时排便,利于减轻重量,适于飞行。
(5)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
3、鸟、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4、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5、鸟一次呼吸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双重呼吸)
3、鱼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①前进动力:躯干部、尾鳍;②前进方向:尾鳍;感觉器官:侧线。P20-22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1.动物与植物一个显著区别:植物能进行()作用,营养方式是(),动物营养方式()。
动物共有()种,根据有无脊柱可分()动物和()动物两种。
2.腔肠动物:水螅身体呈()对称,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和()构成,中间是胶状物质;()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主要特征:();。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可以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代表动物:( )3.扁形动物:涡虫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前端感觉器官集中,能够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的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涡虫是自由生活的,大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的,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没有,生殖器官发达。
主要特征:(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华枝睾吸虫寄生在纹沼螺等淡水螺中,进一步感染草鱼、鲫鱼等淡水鱼及虾类,人或动物若是食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该吸虫的鱼虾,就会被感染。
代表动物:()4.线形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体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质层,保护作用。
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运动器官;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主要特征:(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可能感染蛔虫病。
如何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代表动物:()5.环节动物:蚯蚓身体分节,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前端有(),触摸腹面有粗糙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可以与()配合完成运动;蚯蚓是靠()进行呼吸的。
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
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
沙蚕靠疣足辅助运动,疣足上长有刚毛。
主要特征:(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
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清理垃圾,优良的蛋白质饲料,药用价值。
代表动物:()。
6. 软体动物:动物界中的第二大类群,已经命名的有10万种以上。
双壳类动物用()运动,用()呼吸,用()和()获取食物。
主要特征:()。
与人类生活关系:水产养殖;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可入药,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
代表动物:双壳类动物:河蚌、扇贝、文蛤、缢蛏,软体动物还有石鳖、蜗牛等,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7.节肢动物:动物界中的第一大类群,已经命名的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
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是(),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
蝗虫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对触角,()个单眼和()对复眼,摄食:口器。
()部是运动中心,()对翅,()对足。
腹部容纳内脏器官,体表有(),用于呼吸。
昆虫的外骨骼作用:不仅是能保护自己的“盔甲”,还能起到()的作用。
昆虫有蜕皮现象,一生蜕皮次数一般固定的,成虫后就不再蜕皮。
昆虫的基本特征:()。
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的特征:( )与人类生活关系:虾、蟹等为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动物蛋白。
蜜蜂等昆虫传播花粉。
蝎、蜈蚣、蝉蜕等入药。
果蝇是经典的实验材料。
蚊、蜱、螨传播疾病。
代表动物:()8. 鱼:按有无脊柱分为()动物和()动物两大类。
()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四大家鱼是:()。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
鱼的外形呈()形,其作用是: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鱼身体分三大部分:()、()和()。
鱼体表常常有()覆盖,鳞片的表面有滑滑的黏液,起保护身体的作用。
为什么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
为什么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
鱼的呼吸过程:水由()流入鳃,然后由()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主要特征:( ) 与人类生活关系:鱼类养殖业和捕捞业;为人类提供了蛋白质;深深融入人类文化。
9.两栖动物:青蛙眼睛后面有(),可感知声波;鼻孔,呼吸时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主要特征:()。
与人类生活关系: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能有效减轻农作物的虫害,以减少施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我们应当保护两栖动物生活环境,禁止乱捕滥杀。
代表动物:蟾蜍、大鲵、蝾螈、青蛙。
10、爬行动物: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蜥蜴头部后面有颈,可以灵活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蜥蜴的肺发达,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
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也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主要特征:()。
与人类生活关系:毒蛇能伤人,但蛇毒也能治病;人工养殖的鳖可以食用,鳖甲可以入药。
代表动物:()11.鸟:除了()和()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身体呈()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前肢变成()③胸部有高耸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长骨中空(内充空气),可减轻体重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完成飞行动作。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
⑥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
⑦用()呼吸,有发达的(),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
⑧有()无(),粪便尿液及时排出,(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⑨鸟通过()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起保护作用。
⑩鸟的视觉发达,有些可在疾飞中捕食。
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鸟类和哺乳动物);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恒温的意义: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主要特征:(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捕食农林害虫;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观赏价值。
12.哺乳动物:体表(),有很好的保温作用;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牙齿分化为()、()、()之分,作用分别是()、()、();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主要特征:( )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野生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动物皮毛具有经济价值;导盲犬、警犬、军马等人类得力助手;鼠类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
13、海马是鱼类,鲸鱼、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甲鱼(鳖)、鳄鱼是爬行动物;鲍鱼、鱿鱼、章鱼、石鳖是软体动物;娃娃鱼(大鲵)是两栖动物。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1.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他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和()组成。
骨骼是由多块()连结而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和两端较细的()(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肌收缩,()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4、双臂自然下垂,()肌舒张,()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肌收缩,()肌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的作用,关节起()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作用。
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绕着()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43页关节示意图。
关节面包括()和()。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从()滑脱出来。
(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10、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11、()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而()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钓白蚁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12、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13、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③有的还形成()。
14、根据()、()、()和()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15、白蚁群体间有()、()、()和()。
():产卵机器。
():与蚁后交配。
():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饲喂其他白蚁等。
():保卫蚁巢。
16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