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12课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奋斗一生,仍不见国家统一
诗意:只是悲伤没能(亲眼)看见祖国统一。
宋朝的军队。 平定北方。 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的地区。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你的父亲。
祭祀家中先人。 不要。
“北定”,点出作者对 定能收复失地的信心。
诗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 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课堂作业新设计
填空。背诵《示儿》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示儿 死去_元__知__万__事__空______,但悲_不__见__九__州__同___________。 ___王__师__北__定__中__原__日_______,家祭_无__忘__告__乃__翁____________。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
让我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次朗读诗歌。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朗读指导
读这首诗,要读 出对醉生梦死的 达官显贵的讽刺。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 病榻上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 的?想一想,说一说。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爱国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
示儿:给儿子们看。
元:通“原”,本来,原 示 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题临安邸
临安:在今浙江
[宋]林升
杭州市,曾为南宋都城。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邸:旅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几时休:什么时候 才能够停止。
句导读: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
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了当年虚 假的繁荣太平的景象,诗人触景生情,不禁长叹:“西湖 歌舞几时休?”强化了自己对那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 愤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深深的担忧。
层次梳理
青山 楼外楼
题 临
虚假的繁 荣景象
歌舞 几时休

暖风 游人醉
邸 淫靡的精
神状态
杭州 作汴州
荒淫腐化 醉生梦死
极大的愤怒 无尽的隐忧
但悲不见九州同
此句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遣的悲痛和遗憾心境,那就 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 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 见九州同”。“悲”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
这一句是诗人对儿子的嘱托和殷切期盼,表明了诗人虽然沉痛,但并 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统一祖国。有了这 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层次梳理
感慨
示 儿
嘱托
死元知-万事空 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定中原
家祭-告乃翁
豁达的生死观 强烈的爱国情
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
图解课文
概括主旨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时写的,是绝笔, 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 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以及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 无比渴望。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生字课件 第12课 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生字课件 第12课 古诗三首
捺变点
部首:氵 结构:左右 组词:潜水 潜藏 形近字:潸 字义:隐在水面下活动。
返回
泻潜 试胎 皇履 疆
翘舌音
shì
部首:讠
结构:左右
组词:尝试 跃跃欲试
形近字:诫
不要多写一撇 字义:按照预定想法非正式地做。
笔顺:
返回
泻潜 试胎 皇履 疆
笔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āi
部首:月 结构:左右 组词:胚胎 心怀鬼胎 形近字:始 字义: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母体内
字义:依赖,仗着。
返回
祭乃 熏杭 亥恃 哀拘
笔顺:
āi
撇捺舒展,注 意起笔位置
部首:亠 结构:上中下 组词:悲哀 哀鸿遍野 形近字:衷 字义:悲痛。
返回
祭乃 熏杭 亥恃 哀拘
笔顺:

部首:扌 结构:左右 组词:不拘一格 无拘无束 形近字:狗 字义:拘束,不变通。
返回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生字课件 第13课 少年中国说(节选)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杭州 杭纺
形近字:吭
字义:杭州,地名,在浙江省。
返回
祭乃 熏杭 亥恃 哀拘
笔顺:
hài
第一撇稍长, 第二撇短
部首:亠 结构:独体 组词:亥时 形近字:玄 字义:地支的第十二位。
返回
祭乃 熏杭 亥恃 哀拘
笔顺:
翘舌音
shì
部首:忄
结构:左右
组词:仗恃 恃强凌弱
形近字:侍
竖钩有力
的幼体。
返回
泻潜 试胎 皇履 疆
后鼻音
huánɡ
部首:白
结构:上下
组词:皇宫 冠冕堂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而且古诗中蕴藏着许多有趣的生字。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中的三首古诗,包括这些诗中的生字的拼音、部首、笔画、笔顺以及结构。

通过学习这些生字的相关知识,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古诗一:《夜泊船影》夜泊船影,江面飞星。

我欲乘风,归去华胥之岸。

也无风雨也无晴,无上是晴空与海洋。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泊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其中的生字有:夜(yè),泊(bó),船(chuán),影(yǐng),江(jiāng),面(miàn),飞(fēi),星(xīng),归(guī),去(qù),华(huá),胥(xū),岸(àn),无(wú),风(fēng),雨(yǔ),晴(qíng),上(shàng),晴(qíng),空(kōng),海(hǎi),洋(yáng)。

下面将一一介绍这些生字的拼音、部首、笔画、笔顺以及结构。

夜(yè):拼音:yè笔画:8笔顺:先写横,再写点,最后写剩下的部分结构:夕字上面有两点,表达了夜晚的意思泊(bó):拼音:bó部首:水笔画:9笔顺:先写竖,再写折,最后写水字的部分结构:泊字的右边是水字,表达了船停在水上的意思船(chuán):拼音:chuán部首:舟笔画:9笔顺:先写横,再写折,最后写舟字的部分结构:船字的右边是舟字,表示了船的形状影(yǐng):部首:彡笔画:15笔顺:先写三,再写两根竖,最后写彡字的部分结构:影字的上面是彡字,表示了倒映出来的意思江(jiāng):拼音:jiāng部首:水笔画:6笔顺:先写弯,再写竖,最后写水字的部分结构:江字的左边是水字,表示了江水的意思面(miàn):拼音:miàn部首:面笔画:9笔顺:先写竖,再写横,最后写剩下的部分结构:面字上方是面字,表示了平面的意思飞(fēi):拼音:fēi部首:飞笔画:9笔顺:先写横折,再写折,最后写飞字的部分结构:飞字的上面是飞字,表示了快速移动的意思星(xīng):拼音:xīng部首:日笔画:9笔顺:先写横,再写斜,最后写日字的部分结构:星字的上面是日字,表示了星星闪烁的意思归(guī):拼音:guī部首:彐笔画:9笔顺:先写竖,再写弯,最后写彐字的部分结构:归字的左边是彐字,表示了返回的意思去(qù):拼音:qù部首:土笔画:5笔顺:先写一,再写横,最后写土字的部分结构:去字的下面是土字,表示了离开的意思华(huá):拼音:huá部首:十笔画:8笔顺:先写十字的横,再写竖,再写横,最后写剩下的部分结构:华字的上面是十字,表示了华丽的意思胥(xū):拼音:xū部首:月笔画:11笔顺:先写一点,再写竖,再写横,最后写月字的部分结构:胥字的上面是月字,表示了很多的意思岸(àn):拼音:àn部首:山笔画:8笔顺:先写竖,再写一,再写山字的部分结构:岸字的右边是山字,表示了水边的意思无(wú):拼音:wú部首:一笔画:4笔顺:从上到下写一,再写右边的一,最后写下面的横结构:无字的下面是一字,表示没有的意思风(fēng):拼音:fēng部首:风笔顺:先写盖字的三,再写一,最后写风字的部分结构:风字的左边是风字,表示了风的意思雨(yǔ):拼音:yǔ部首:雨笔画:8笔顺:先写横,再写弯,最后写雨字的部分结构:雨字的上面是雨字,表示了下雨的意思晴(qíng):拼音:qíng部首:日笔画:10笔顺:先写横,再写弯,最后写日字的部分结构:晴字的上面是日字,表示了晴朗的意思上(shàng):拼音:shàng笔画:3笔顺:先写竖,再写横,最后写上字的部分结构:上字的下面是一字,表示了在上面的意思晴(qíng):拼音:qíng部首:日笔画:10笔顺:先写横,再写弯,最后写日字的部分结构:晴字的上面是日字,表示了晴朗的意思空(kōng):拼音:kōng部首:穴笔画:8笔顺:先写横,再写竖,最后写穴字的部分结构:空字的左边是穴字,表示了空旷的意思海(hǎi):部首:水笔画:9笔顺:先写竖,再写横,最后写水字的部分结构:海字的上面是水字,表示了大海的意思洋(yáng):拼音:yáng部首:水笔画:9笔顺:先写立,再写一个弧形,最后写水字的部分结构:洋字的右边是水字,表示了海洋的意思古诗二:《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课堂笔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课堂笔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1. 《蝉》- 作者:虞世南(唐)- 原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 《乞巧》- 作者:林杰(唐)- 原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3. 《示儿》- 作者:陆游(宋)- 原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 《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宋)- 原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清)- 原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6.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唐)- 原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唐)- 原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 《长相思》- 作者:纳兰性德(清)- 原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9.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唐)- 原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0. 《观书有感·其一》- 作者:朱熹(宋)- 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1. 原文及翻译。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2. 解析与赏析。

-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之作。

你看,陆游都快死了,还在操心国家大事呢。

他说“死去元知万事空”,这就像我们平常说的,人都死了,啥都没了呗。

但是呢,他心里就是放不下,“但悲不见九州同”,这个九州就是指中国,他悲伤的是看不到国家统一。

这就好比一个老家长,临死前还惦记着家里没整好的大事。

- 然后他又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多执着啊,都想着让后代在祭祀的时候告诉他国家统一的好消息。

这表现出陆游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一辈子都想看到国家收复失地,到死都念念不忘。

1. 原文及翻译。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2. 解析与赏析。

- 诗人林升来到临安,看到的是啥?“山外青山楼外楼”,这临安城可真繁华啊,到处都是青山和高楼。

可是呢,在这种时候,南宋的小朝廷却在“西湖歌舞几时休”,天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

就像一群败家子,家里都快没了,还在那逍遥快活呢。

- “暖风熏得游人醉”,这个暖风啊,一方面是真的暖风,另一方面也是那种纸醉金迷的氛围。

这些人都被这种氛围弄“醉”了,“直把杭州作汴州”,他们都忘了汴州才是原来的都城,现在汴州被敌人占了,他们却还在杭州醉生梦死,这是在讽刺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知道贪图享乐的丑恶嘴脸。

1. 原文及翻译。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组词、基本解释查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组词、基本解释查询
单一结构
亥组词
亥市
亥豕
亥步
亥合
亥时
亥既珠
亥豕相望
亥有二首六身
亥地
亥正
亥的基本解释
1、地支的第十二位。
2、亥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

shì

9
点、点、竖、横、竖、横、横、竖钩、点
左右结构
恃组词
恃性
恃息
恃功务高
恃功岸忽
恃屺
恃险
恃直不戒
恃强争霸
恃强怙宠
恃功矜宠
恃固
恃赖
恃顽
恃勇轻敌
恃强凌弱
恃才不学
恃的基本解释
依赖;凭仗:有恃无恐。

āi

9
点、横、竖、横折、横、撇、竖提、撇、捺
上下结构
哀组词
哀哀
哀哀父母
哀哀欲绝
哀悲
哀兵必胜
哀惨
哀册
哀恻
哀策
哀察
哀蝉曲
哀愁
哀楚
哀怆
哀吹豪竹
哀词
哀的基本解释
1、悲伤;悲痛:悲哀。哀鸣。
2、悼念:哀悼。默哀。
3、怜悯:哀怜。哀矜。哀其不幸。
4、姓。

jū,gōu

8
横、竖钩、提、撇、横折钩、竖、横折、横
左右结构
拘组词
拘幽操
拘忌
拘撮
拘籍
拘传
拘急
拘文牵俗Βιβλιοθήκη 拘缨拘押拘栏拘引
拘学
拘缧
拘绁
拘获
拘拘儒儒
拘的基本解释
[ jū]
1、逮捕或扣押: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
2、限,限制:拘束。拘谨。不拘小节。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人抓住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鳞
次栉比的楼台和永无休止的轻歌曼舞,描 写了一幅繁荣奢华,达官贵人只贪图纵情 享乐、荒淫腐化的景象。
品读诗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 “休”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 人们一味追求享乐的心痛,而且表现出诗 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 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的愤慨之情。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己亥:干支记年法。 杂诗:组诗。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清 学者、文学家。一名巩祚,浙江 仁和(今杭州)人。为文奥博纵 横,诗词瑰丽奇肆,皆自成一家。
主要作品:《己亥杂诗》《病梅馆记》等。
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 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这一年诗人48岁, 他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 来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着生 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 千,写下了三百余首诗,题为《己亥杂诗》, 本诗是其中一首。
结构梳理
题临安邸
虚假的繁 荣景象
淫靡的精 神状态
青山 歌舞 暖风 杭州
楼外楼 几时休 游人醉 作汴州
荒淫腐化 醉生梦死
极无 大尽 的的 愤担 怒忧
主旨概括
《题临安邸》全诗讽刺南宋权贵 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 金迷,醉生梦死,苟 且偷安。
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示儿》《题临 安邸》,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这节 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主要作品:《示儿》《关山月》《书愤》 《钗头凤》等。
写作背景
陆游出生后不久,金人占领北宋都城 汴京,宋高宗南逃至临安建立南宋,但他 不仅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还一心向金 人求和。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 希望收复中原。后来,八十五岁的陆游一 病不起,在临终之际写下了这首诗。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

诗的前两句:诗的开头抓住临安城特征,写出 当年虚假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 叹:“西湖歌舞几时休?”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 这里指的是达 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风。 官显贵。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北宋京城。
~~~~~~~~~~~
简直。
不再考虑收复失地
诗意:暖风把人们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 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简直是把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
由“醉”字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表达作者什么
情感?
“醉”字我看到茶楼听曲的人入了迷, 眯着眼睛,随着曲子摇着头,在桌子上用 手敲着节拍,翘着的二郎腿一晃一晃 的……装点的精致的游船上飘出歌舞声、 划拳声、嬉闹声,还有随风飘来的淡淡的 香粉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 深切忧虑。
你觉得“熏”和“醉”好在哪里?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青山//楼外楼 , 西湖/歌舞//几时休 。 暖风/熏得//游人醉 , 直把/杭州//作汴州 。
南宋京城。
题临安邸
题写。
旅店。
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题临安邸》
走近作者
林升:字云友,平阳(今属浙 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 南宋孝宗朝(1123—1189)。
主要作品:《题临安邸》。
写作背景
靖康年间,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中原国土被金人攻占。然 而南宋统治者却不思收取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求和 ,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 纵情声乐,寻欢作乐。南宋绍兴二年。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到杭州, 他看中了杭州的水光山色,想在此安身终老,于是上至帝王将相下 至士子商人,大修楼堂馆所。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借以表达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只知享乐的愤恨,以及对国家 命运的担忧。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名师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名师课件
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
万马奔腾、千军万马……
体会诗情
“万马齐喑”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体会诗情
“万马齐喑究可哀”
诗人因何而哀?你从“哀”字 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因九州无生气而哀; 因科举制度而哀; 因清政府腐败无能而哀……
痛惜之情 爱国之心
体会诗情
诗人想借风雷唤醒谁?
诗意:
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 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 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劝天公重 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 的人才降临世间。
任务三
聚焦诗句,体会诗情
体会诗情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生气】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唤醒昏君 唤醒庸官 唤醒愚民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他主张破旧立新,抵制外来侵略,曾全力支持林


则徐禁除鸦片。由于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
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48岁那年愤然
辞官南归。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多是咏怀和讽
喻之作,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也惊醒了很多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1840年)
甲午海战战败。 (1894年)
体会诗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 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 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 爱国热情。
课堂小结
己 万马齐喑究可哀 政治昏暗

希望改革

期待人才
背景资料
己亥:本诗中的己亥年是指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课件

课后作业
1.认真练习本课生字。 2.背诵《己亥杂诗》。
习题课件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2 盘古开天地
1. 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___”画出来。
劈. 开(p_ì _p_ī) l.óng)___
肢体(zhī zī)
. _躯__干(qū shēn).
. ____
.
混浊(zhuó zuó)
了。
精疲力竭
(
)
(2)黄河水奔腾而不停止,一直流向远方。奔流不息
(
)
(3)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顶天立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5. 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沉睡其中 劈开天地
盘古倒下,化作万物
①自然界的统治者 ②暗指当政者
振作
当时朝代 有什么拘束吗?
不限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诗意: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 拘泥一种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再读古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情感?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风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诗人对清政府 腐败的不满,希望社 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 出的强烈愿望。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浓浓的爱国之情和对当朝者的讽刺。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 认真书写本课生字。 2. 背诵《题临安邸》《示儿》,默写 《示儿》。
互动课堂
第二课时
道光十九年,也就是鸦片战争前一年,龚自珍 已经48岁,对清朝统治者已经大失所望,于是毅然决 然辞官南归,往返途中,将所思所感,写于纸上,形 成 了 由 315 首 诗 组 成 的 巨 型 组 诗 。 这 就 是 《 己 亥 杂 事》——那一年是己亥年。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课件

课文讲解
陆游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 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曾经亲自上战场,参加过抗金的战斗,直到他生命 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坚信抗金必定胜利。当85岁高龄的陆游就要走完坎坷 多难的人生旅途,他什么事都丢开了,惟独为一件事死不瞑目,这首诗是 他重病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遗言。
课后作业
背写所学三首诗歌,并积累与爱国 有关的其它诗歌。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
谢谢观看

第12课 古诗三首
课 题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
导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生 祭乃 熏杭

广 场
亥恃 哀拘
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
认 乃熏
读 园
地 hài nǎi
亥恃喑 擞
shì yīn sǒu xūn
课文讲解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实却又是那么可哀。 那巨大的变革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啊!这“万马 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再不改变,要亡国了啊!
课文讲解 “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
“ 不拘一格”不要拘于一定规格,为人间降下更 多的人才。
清朝用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 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 降人才就面的人才。
引入新课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85岁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 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这位老人 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
陆游临终那夜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学习他 的这首《示儿》。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

第12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生字组词:祭:祭拜祭祀祭奠祭天祭坛祭文乃:乃父乃至乃至于有容乃大熏:熏风熏陶熏肉熏染臭气熏人杭:杭州苏杭杭绸亥:亥时恃:自恃有恃无恐恃强凌弱恃才傲物哀:哀伤悲哀哀悼哀怜哀兵必胜拘:拘束拘谨拘禁拘管不拘一格多音字:几:jǐ几个jī茶几降:jiàng降落xián g投降xūn:熏(熏陶)薰(薰衣草)shì:恃(有恃无恐)侍(侍候)形近字:祭:(祭拜)察(观察)杭:(杭州)抗(抗争)恃:(自恃)待(等待)《示儿》知识点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介绍陆游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一生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一直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诗歌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

主题:《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注解]①示儿:给儿子看。

②元:同“原”,本来。

③但:只是。

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赏:① 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

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

②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

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题临安邸》知识点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介绍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

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人,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事见《东瓯诗存》卷四。

主题:《题临安邸》描写了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检测:
任务: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2、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疑难问题。 要求: 1、组内轮流读生字 2、组内交流主要内容 3、推荐代表提出疑问 评价:字音正确,概括准确。问题有价值。
我会读:
然而 面临 颗粒 来源 漂浮 削弱
柔和

闲云迷雾 气象万千
晚霞朝晖
课堂训练:
任务: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解文中蕴含的简单科 学知识。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认识“灰尘有两面性”,从而引出任何事物都有两 面性。 评价:语言清晰,道理明白
古往今来
导学提示一:
任务:1、说说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自读4—6自然段,用“—”划出特点,用 “~~”划出作用) 3、完成下列表格。 要求: 默读全文——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评价:条理清晰,表达清楚
讨论交流:
总结: 灰尘的特点 作用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分角色朗读: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 开眼睛。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由于只存在气体对阳光的 散射,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湿漉漉 的。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是多么单调啊!
要求:正确 流利 有感情
导学提示二:
任务: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句子 要求: 1、自读自悟——圈画重点词句——批 注写感受——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2、答疑解惑 评价:体会深刻,感情朗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