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俗语正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關於劇本書中的粵字

粵語保育之聲不絕,正字本字問題愈來愈受關注。其實粵語文化承自上古唐宋,承傳保育,大家責無旁貸;歷史中我國幾經戰亂,國家幅員又廣,文字和語言上的變化,加上眾多民族文化融合下,早被搞得一塌糊塗。戲劇創作源於生活,出版優異劇本集,除希望把優秀劇本流傳下去,亦間接記錄了香港文化和生活上的點滴;劇本以對話為主,因此常用粵語書寫,但總會遇到有音無字的情況,導致最後各人各自採用坊間流傳俗寫、甚至自創一套寫法,常見於印刷品中,同一版裡出現「一啲」、「一D」、「一d」,不單混亂,亦令人摸不著頭腦;另一情況,就是不同情況下的變音,例如「架」字,除了本身的意思外,如「衣架」(第二聲,讀假)、「擺架子」(三聲,讀價),還有一連串的變音,如「得唔得架?」(三聲)、「得架?」(四聲)、「都要得架!」(八聲)等,讀者理解劇本的過程中或需要多加留意,方能明白作者原來意圖。

以書面語創作和記錄,本來亦無不可,但就會於「翻譯」過程中打了折扣,因為劇本中所載,不單止劇情佈局,還有表情語氣,或時下用語、潮語之類,用書面語寫來,難以傳神。更有傳播問題:坊間造字,港人以外其他地區華語人士就讀得一頭霧水;用本字,其實頗費周章,因為俗寫大家已習慣多年,縱然要改,又何苦來由?但這樣做,至少方便一眾不懂粵語,及有興趣研究香港戲劇創作之讀者,因為只要查一查字典,怪字就能理解;而且部分香港造字,於其他地區電腦上或變成亂碼,窒礙彼此交流之虞,殊為可惜。基於以上考慮,故編輯本書時,盡量查證及使用其實有音有字、有跡可尋的粵語本字。以下注釋,記錄了部分本地劇本中經常出現的常用粵字港字;卻同時又恐矯枉過正:文字和語言的發展,變數太多太大,有時候本字或已不可考,或已變得一字多音,又或已演變成其他的意思,假如強用本字,只會造成更多問題,此情況下,通俗寫法反而更為合適;畢竟,此劇本集並非針對文字學的研究,乃純以文字為工具,記錄得獎作品,方便日後有心人閱讀研究,甚至演出,以達推廣戲劇之效。因此下文出現粵字中,如有紕漏,萬望各方有識之士不吝賜教,大會將集思廣益,定時修正,冀有日粵人也能夠「我手寫我口」。

粵字注解:

恁坊間造字作【咁】,這樣、這般的意思。例:「條街恁多人」街上有很多人;「恁樣做好唔好」這樣做好嗎?《水滸傳》武松打虎:「酒家道:『俺家的酒,雖是

村酒,卻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喫了三碗的,便醉了,過不得前

面的山岡去,因此喚做『三碗不過岡』。若是過往客人到此,只喫三碗,更不

再問。』武松笑道:『原來恁地。我卻喫了三碗,如何不醉﹖』」。又見《東周

列國誌》第十三回:「魯侯曰:『你今日如何起得恁遲?』姜氏曰:『夜來飲酒

勞倦,今早梳妝,不覺過時。』」

恰坊間造字作【啱】,剛好、正確的意思,例:「恰恰好」(剛剛好),「你恁做就恰喇」(你這樣做就對了)。有指正字應為【諴】,待考。

佢本字為【渠】,《孔雀東南飛》(東漢):「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呂坤《去偽齋集.交泰韻序》(明):「渠云:公切何字?余曰:如韻,『直貞』當切『征』;

若欲切『呈』,非『持盈』不可,持亦澄母,盈是陽平,不更切乎?渠大噱,

應聲曰:更是更是。」但由於【佢】已廣泛應用,又【渠】字又已有另外解釋,

二字分工井然,強用本字,更為不妥;因此本書選用俗寫。

睇《唐韻》特計切,看、望、視之意。《老殘游記》第九回:「那女子嫣然一笑,秋波流媚,向子平睇了一眼。」揚子《方言》:「南楚謂眄曰睇。」《禮.內則》:

「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睇視。」〔註〕傾視也。《楚辭.九歌》:「既含睇兮又

宜笑。」〔註〕微眄貌。另有指正字應為【睼】。《集韻》田黎切,第平聲,迎

視也。與睼同。既然二字相通,本書沿用一般寫法。

返回來之意,坊間時取其音寫作「番」。《新序‧義勇》:「既懼,何不返?」

來音黎,實本字也。亦有考據指【來】字正寫為【蒞】,王禹偁《揚州寒食贈屯田張員外成均吳博士同年殿省柳丞》(宋):「今年蒞淮海,時節又清明。」但

【蒞】現已演至有大駕光臨的意思,因此本書仍選用【來】字。

徂坊間造字作【咗】,有完成的意思,例如「到徂」(已抵達)、「食徂」(已吃了)。

《聊齋‧水災》:「康熙二十一年,山東旱,自春徂夏,赤地無青草。」《詩‧

小雅‧小明》:「我征徂西。」

尐坊間造字作【啲】,一點點、少量的意思。《說文》少也。从小乀聲。讀若輟。

《段註》:「方言曰:尐,杪,小也。」《孟子》:「力不能勝一尐雛。」趙注尐

爲小。與方言同。

乜有指本字為【ム】,何也、什麼的意思。宋謝庭芳辨惑論:「如以疾,苟能斷其安危,决其吉凶,可也,必曰ム神禍之,ム神祟之。降魔變文:佛是誰家種族,

先代有沒家門?」但為方便閱讀,本書仍選用俗寫。

嘢指某東西的意思,例如「食嘢」(吃東西)、「做嘢」(幹活)、「乜嘢」(什麼東西/ 什麼事);據考正字為【者】;為免閱讀困難,本書仍選用俗寫。

咩應為「乜嘢」的連音字。如「係咩來架」(是什麼來的);或作助詞,如:「係咩?」(是嗎?)。

無坊間造字作【冇】。《康熙字典》: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

唔意指否定,例:唔好(不好)、唔得(不可以);本字為「無」,同不、莫、勿、弗、毋、亡同義;《尚書‧洪範》「無偏無頗,遵王之義」,讀作唔偏唔頗,也

無不可;不過太多情況下如用本字的話,似乎會製造更多混亂,因此本書中仍

選用俗寫。

使使用之意,例如:「使唔使講野恁大聲呀」;或「唔使,唔該你」(不用了,謝謝)。坊間常借用【駛】字,其實是駕駛的意思,並不準確。

畀賜與、給與的意思,《詩‧衞風》「彼姝者子,何以畀之。」《詩經·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即是將豛(俗寫「篤」)人背脊之徒擲給豺虎食。

俗寫「俾」,《爾雅•釋詁》:「俾,從也」;《書•大禹謨》:「俾予從欲以治。」

即讓我從心所欲統治之意;因此【畀】字方為正確。

豛音篤。《廣東俗語考》剌之日豛。《説文》椎擊物也。《正字正確》【豕】含出擊之意,若是「豛」擊的,是【啄】;用木敲打,便是【椓】。【殳】音近「柱」,

本是古代一種以竹或木製的無刃兵器,後引申為向前剌的意思,【豕】和【殳】

加起來成【豛】,就是向前出擊剌人!古語:「直擊為豛,橫擊為打」。

涿音「督」,俗寫或作「篤」。《說文》:涿,流下滴也。例:「痾一涿尿」散一泡尿。

啗造字為【ロ氹】,引誘對方之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濫切。宋玉〈風賦〉:啗齰嗽獲。又,以利餌人亦曰啗。《史記.高帝紀》:使酈生陸賈徃

說秦將,啗以利。

揈搖晃的意思,如「揈乾尐水」,或近年名句「條條揈」。《唐韻》《集韻》呼宏切,音轟,擊聲。又揮也。又《集韻》翾縣切,音絢。擊也。又《韻會》居六切,

音菊。掬,本作揈。詳掬字註。

撚原為把玩、捏取、搓弄之意,所謂「撚手小菜」(拿手小菜)、「撚雀」(嗜好養雀鳥);俗寫多借用此字為男性器官的諧音字,其實該字應為【 】,《字彙》

良慎切,音吝,震去聲,陰部。屬於廣東粗口常用字。本書姑且沿用俗寫。

㞗廣東粗口字,音「鳩」,《字彙》渠尤切,男子陰異名。坊間時誤寫為【尻】(音敲),尾龍骨盡處,《廣韻》《集韻》《韻會》丘刀切,考平聲。《玉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