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人教版):专题 4 地球的运动规律

合集下载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地球的运动规律精品PPT课件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地球的运动规律精品PPT课件

❖ ②极点:无明显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极点的太阳
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大致每年3月21日 至9月23日,北极点为极昼,南极点为极夜。只在 每年春分日和秋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与经线圈 重合。
❖ ③交点:即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与赤道的
交点,如上图A点,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 的交点,如上图B点,地方时为18∶00。
解地球运动原理与意义,尤其要关注
光照图及变式图的判读及实际应用。
基础回顾: 一、宇宙中的地球:
1.普通性: 参考教材必修一.P5
2.特殊性:——存在生命的行星 外部条件:___光_照_稳_定____、__安_全__的_宇_宙_环__境____. 内部条件:_适__宜_的_温__度___、__适_宜_生_物__生_存_的__大_气__、
点的纬度数;冬至日和夏至日,夹角达最大值,为 23°26′。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日期
两分日
夏至日
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
冬至日
俯视图
N
N
N
课件下载后可自由编辑,使用上如有不理 解之处可根据本节内容进行提问
Thank you for coming and listening,you can ask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is section and this courseware can be downloaded and edited freely
___液_态_水_____。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能量来源: 参考教材必修一.P9
难点讲解: 2.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
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
影响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的因素 (1) 纬度:不同纬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届高考新课标地理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 地球的运动规律

届高考新课标地理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 地球的运动规律
6.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 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 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若当 地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与地面夹 角应为90°-H。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 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光热多,背阴 坡得到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 坡温度较低,从而使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较高, 在阴坡的分布高度较低。
17
专题五 │ 重点要点探究
(1)B (2)C 【解析】 第(1)题,三地纬度的高低取决于昼夜 长短的变化情况,即昼长(或夜长)与赤道昼长的差值,差值越 大,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现象地区除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 ①地当日昼长为14小时,其与赤道昼长差值为2小时。同理得 出②地的当日昼长与赤道昼长的差值为38分钟,③地为1小时 8分钟。所以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①③②。第(2)题,根据表中 数据计算得出③地的昼长大于12小时,可判断③地(北京)此时 应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再比较表中次日与 当日昼长可知,昼长渐长,此时应为春分到夏至之间,且太 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全球昼 夜长短相差越来越大。此时地球公转趋向远日点,速度逐渐 变慢。
图5-1
7
专题五 │ 重点要点探究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这一时 段内,以夏至日为对称中心,均有相互对应的日期(如图5 -1上图中的A日与B日)昼夜状况完全相同,即日出和日落 时刻均相同。其对应的日期应是太阳往返直射同一条纬线 上的日期(如图5-1下图中的M日与N日)。 秋分日→冬至日→次年春分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在这 一时段内,以冬至日为对称中心,也有相互对应的日期(如 图5-1上图中的C日与D日)昼夜状况完全相同,即日出和 日落时刻均相同。其对应的日期应是太阳往返直射同一条 纬线上的日期(如图5-1下图中的P日与Q日)。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 第4课时 地球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 第4课时 地球运动规律课件
第四页,共49页。
(1)8月22日,轮船到达M地时,船员观察到太阳刚落到
地平线上又冉冉升起。此时轮船所在纬度大约是( )
A.75°N
B.82°N
C.85°N
D.88°N
(2)在白令海峡和目的地之间航行时,船员们观察到的 日出方位是( ) A.由东北逐渐(zhújiàn)转向东南 B.一直是正东方 向升起 C.一直是东北方向升起 D.一直是东南方向升起
答案(dáàn): (1)A
(2)C
第二十三页,共49页。
(3)D
聚焦点三
其地球(dìqiú)运动中的“对称美”
在高中阶段研究地球运动规律时,为了(wèi le)简化处理, 很多时候将地球看做是一个正球体,而且将地球的自转、公 转也看做匀速运动。由此产生了很多具有“对称”的地理现 象。
第二十四页,共49页。
答案(dáàn): (1)A
(2)B
第十九页,共49页。
【技巧点拨】日照图的判读步骤及常见要求: 一、确定南、北半球或南、北极; 二、判断图示季节或日期; 三、寻找图中“五线五点”; 四、计算特定(tèdìng)观测点的具体时刻; 五、计算特定(tèdìng)观测点的太阳高度,并判断其变化趋 势; 六、计算特定(tèdìng)观测点的昼夜长短,并判断其变化趋 势; 七、判断特定(tèdìng)观测点的日出、日落方位; 八、描述物体影子长短、方位的变化。
第一页,共49页。
聚焦点一 太阳(tàiyáng)视运动 1.日出日落方位(fāngwèi)规律
第二页,共49页。
2.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zhèngwǔ)时太阳位于观测地的 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zhèngwǔ)时太阳位于观测 地的正北。
第三页,共49页。

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1-1-4

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1-1-4

(3)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 夜的范围越大。太阳直射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 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 (4)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5)太阳直射的纬线或地区白昼不一定最长。
(1)这一天可能是( A.3月25日 C.9月20日
) B.6月1日 D.12月5日 )
(2)表中四个城市按从南到北顺序排列的是( A.丁丙乙甲 C.丁丙甲乙 B.乙甲丙丁 D.乙丙甲丁
解析:表中四城市昼长均短于12小时,故为北半球冬半年。再 根据昼长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排出从南向北的顺序。 答案:(1)D (2)C
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一、地球公转的特点 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 近日点:时间② 的① 形轨道 远日点:时间③
/d 平均角速度:1° 近日点④ 速度 平均线速度:30km/s 远日点⑤
月初 月初
自我校对 ①椭圆 ②1 ③7 ④快 ⑤慢
昼长与日出、日落的计算 设图椭圆周长为24小时,0∶00和12∶00把椭圆 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日出、日落是两个移动的点, 日出到日落为昼长。 日出到12∶00的时间等于12∶00到日落的时间;日落到0∶00 的时间等于0∶00到日出的时间。由图可以得出:
昼长=2×(12-日出) =2×(日落-12) =24-2×日出=2×日落-24 昼长 日出=12- =日落-昼长 2 昼长 日落=12+ =日出+昼长 2
1.(2010年四川)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 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 答(1)~(2)题。

二轮复习专题-地球运动PPT课件

二轮复习专题-地球运动PPT课件
答案 A
-
11
(2014·上海地理)读极地投影示意图, 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 回 归 线 ; 弧 线 ACB 为 晨 昏 线 , 且 AC 段 为 昏 线 ; C 点 为 晨 昏 线 与 极 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经线 的交点。读图,回答4~5题。
-
12
4.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D )
(2)日期的判断 ①一般规律: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 为规定的日界线(位于180°附近,答题时一般采用180°), 它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如下图(表)所示:
-
28
另一条是自然的零时所在经线,它在地球上的位置不断
地向西移动,但始终位于太阳直射经线的对面。
②判断技巧:在判断日期时,一般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
缩短;
北京由于昼变短日出更偏东南;K线最高纬度仍为极夜,
昼夜长短不变。
答案 D
-
34
3.若L位于中纬地区,L、K所包围的面积(阴影部分)达 到最大时( ) A.南亚进入“干热季节” B.福建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C.北京正值“香山红叶” D.澳大利亚西北草原葱绿
-
35
解析 第3题,若L位于中纬地区,L、K所包围的面积 (阴影部分)达到最大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此时福建进 入台风多发季节。
答案 C
-
32
2.若纬线MN的经度差减小,则( ) A.L纬线的纬度减小 B.海口地面物体中午日影渐长 C.北京日出更偏东北 D.K线最高纬度昼夜长短不变
-
33
解析 第2题,当纬线MN的经度差减小时,说明北半球
昼长缩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但L纬线的纬度不变;
由于海口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面物体中午日影可能

地球运动规律ppt 人教课标版优质课件

地球运动规律ppt 人教课标版优质课件
1、日影朝向总规律:始终与太阳方位相反。
2、日出、日落时的日影朝向规律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影子朝西南,日落影子朝东南; ②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影子朝西北,日落影子朝东北; ③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影子朝正西,日落影子朝正东。
3、正午日影朝向规律
总体规律:正午日影朝向始终与正午太阳方位相反。
不同地区的正午日影朝向: ①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日影始终朝正北(北极点极昼期间 ,整日太阳在正南,日影朝正南); ②南回归线以南:正午日影始终朝正南(南极点极昼期间 。整日太阳在正北,日影也朝正北);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日影朝向分别有正南、无日影、 正北三种情况。
动态特征:①不停地自东向西每小时移动15°; (2)时间法②:随赤直道射上点地移方动时,为与6经时线的夹是角晨不线断,发赤生道变上地方 化时,为夹18角时变的化是范昏围线(。0°—23°26′);晨昏线两端点 纬度活动范围(66°34′—90°)。 (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
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地球运动规律
一、命题规律
侧重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与日期变更、昼夜长短的分 布与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晨昏线的判读与 应用、光照图的判读。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侧重于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读图能力、逻辑推理能 力、就散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二、高考预测

2014年高考试题对本内容的考查可能有如下方式:
结合时事新闻,考查地方时、区时和时区的计算及季节的
判断;

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光照图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
相关计算;

结合经纬网图,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
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并且结合光照图的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地理 专题二 地球的运动规律66页PPT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地理 专题二 地球的运动规律66页PPT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地理 专题二 地球 的运动规律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来自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优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优质PPT地球运动规律

[优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优质PPT地球运动规律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地理二轮 复习优 质P P T 地球运动规律p p t 优质说课稿(精选)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地理二轮 复习优 质P P T 地球运动规律p p t 优质说课稿(精选)
【思维模型】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地理二轮 复习优 质P P T 地球运动规律p p t 优质说课稿(精选)
【 (名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 -高高考考地地理理二二轮轮复复习习优课质件P:P 专 T 地题球一运地动球规运律动p规p t律优(质最说新课版稿本()精推选荐)
【考查角度3】 日期判断 (2018·海南高考)如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 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 )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
【解析】选A。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顺时针经度增大的为东经 度,经度减小的为西经度,因此可判断恩克斯堡岛的经度约为165°E,为东十一 区,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早三个小时,当恩克斯堡岛为2月7日正午时,即12时, 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2月7日9时。
【 (名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 -高高考考地地理理二二轮轮复复习习优课质件P:P 专 T 地题球一运地动球规运律动p规p t律优(质最说新课版稿本()精推选荐)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地理二轮 复习优 质P P T 地球运动规律p p t 优质说课稿(精选)
【考题研磨】速破题 准答题
【考查角度1】 地方时计算
(2015·全国卷Ⅱ)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
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 4 │ 重点要点探究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 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专题 4 │ 重点要点探究
(1)当地球公转由 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 当地球公转由D向 运动的过程中 运动的过程中, 当地球公转由 化现象是( ) 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 .吃月饼, B.荡秋千,踏青插柳 .荡秋千, C.放鞭炮,守岁迎春 .放鞭炮, D.望双星,鹊桥相会 .望双星, (2)在地球公转由 向C运动的过程中 在地球公转由B向 运动的过程中 运动的过程中( ) 在地球公转由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北半球白昼变长,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南半球白昼变长,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北半球黑夜变长,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南半球黑夜变长,
专题 4 │ 重点要点探究
第二,昼夜长短的判读技巧。首先是同一纬线圈上, 第二,昼夜长短的判读技巧。首先是同一纬线圈上, 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 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 全年昼夜等长。其次,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 全年昼夜等长。其次,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 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 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再次是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 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 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幅度越大,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无关。 幅度越大,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无关。
专题 4 │ 专题备考引擎
【考向预测】 考向预测】 本专题内容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内容看, 本专题内容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内容看, 主要侧重于考查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 主要侧重于考查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太阳 高度变化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从命题形式看, 高度变化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从命题形式看,地球 运动试题的图形越来越简单,并多以选择题方式出题; 运动试题的图形越来越简单,并多以选择题方式出题;从 能力要求看,本专题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能力要求看,本专题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 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伴随着世界各国宇宙探 索潮,试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将体现得更加充分。 索潮,试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将体现得更加充分。
专题 4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1)A (2)C 答案】 【解析】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晨昏线从极点到 解析】 极圈的幅度范围, 极圈的幅度范围,使得晨线和昏线顶点的纬度位置始 终在极点与极圈之间移动, 点纬度最高为极点 点纬度最高为极点, 点 终在极点与极圈之间移动,A点纬度最高为极点,B点 位于极圈。第(1)题,无论黄赤交角如何变化,极点是 位于极圈。 题 无论黄赤交角如何变化, 不变的,极圈位置随着黄赤交角的增(减 而减 而减(增 。 不变的,极圈位置随着黄赤交角的增 减)而减 增)。第 (2)题,从a至b时间段是晨线和昏线远离极点,极圈内 时间段是晨线和昏线远离极点, 题 至 时间段是晨线和昏线远离极点 极昼(或极夜 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或极夜)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极昼 或极夜 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除赤道 外,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不断扩大。 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不断扩大。
专题 4 │ 重点要点探究
【点评】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意义的一个重要 点评】 方面。解答该题组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寻找突破口, 方面。解答该题组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寻找突破口, 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判断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 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判断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结合题 目图示可以看出,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 位置时, 目图示可以看出,地球公转到 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 线上,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线上,为北半球的冬至日,然后依据公转方向依次判断各 点的节气;第二,调运所学知识, 点的节气;第二,调运所学知识,解答本题组要充分调运 地球的公转运动规律、 地球的公转运动规律、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以及由此产生 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这是解答第(2)题的关键 第三, 题的关键; 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这是解答第 题的关键;第三,不 同季节对应着不同的自然和社会活动, 同季节对应着不同的自然和社会活动,结合地理知识和生 活经验解答第(1)题 活经验解答第 题。
专题 4 │ 专题网络构建
专题网络构建
专题 4 │ 专题网络构建
【答案】 ①特殊性 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答案】 ④地球自转运动 ⑤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太阳活动
专题 4 │ 重点要点探究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
1.产生与大小 . 黄赤交角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 黄赤交角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是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运 动叠加的结果,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 ° , 动叠加的结果,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赤道平面与黄道 平面的交角(即黄赤交角 即黄赤交角)为 ° ; 平面的交角 即黄赤交角 为23°26′;黄赤交角的度数就是回归线的 纬度数。 纬度数。 一般而言,黄赤交角相对稳定。若黄赤交角变大, 一般而言,黄赤交角相对稳定。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太阳直射 点移动范围变大,极昼、极夜范围变大, 点移动范围变大,极昼、极夜范围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的变化幅度增大,反之则变小。黄赤交角的变化又导致气压带、 的变化幅度增大,反之则变小。黄赤交角的变化又导致气压带、风 带南北移动范围的变化,进而影响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带南北移动范围的变化,进而影响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 带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范围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地球的地理环境。 带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范围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地球的地理环境。
专题 4 │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下图为晨线和昏线顶点的纬度位置在某时段的变 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 题 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2)题。
专题 4 │ 重点要点探究
(1)当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少时,字母A、B数值大小变化的正 当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少时,字母 、 数值大小变化的正 当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少时 确说法是( ) 确说法是 A.A数值不变,B数值发生变化 数值不变, 数值发生变化 . 数值不变 B.A数值发生变化,B数值不变 数值发生变化, 数值不变 . 数值发生变化 C.A和B的数值均增大或减少 . 和 的数值均增大或减少 D.A和B的数值均不发生变化 . 和 的数值均不发生变化 (2)从a至b时间段,下述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时间段, ) 从 至 时间段 下述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不断缩小 . B.全球白昼范围不断扩大 . C.全球(除赤道外 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不断扩大 .全球 除赤道外)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不断扩大 除赤道外 D.高低纬度间的气温差不断扩大 .
专题 4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1)A (2)D 答案】 【解析】 根据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判读 、B、 解析】 根据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判读A、 、 C、D点节气分别为冬至、春分、夏至和秋分,从D 点节气分别为冬至、 、 点节气分别为冬至 春分、夏至和秋分, 运动过程在北半球为秋季, 向A运动过程在北半球为秋季,适于吃月饼、共庆 运动过程在北半球为秋季 适于吃月饼、 团圆等娱乐活动; 团圆等娱乐活动;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 向 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 由赤道向北回归线运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由赤道向北回归线运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且昼长于夜。 且昼长于夜。
专题 4 │ 重点要点探究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昼夜长短的判读
判读昼夜长短要注意把握两点: 判读昼夜长短要注意把握两点: 第一,明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晨昏线与经线, 第一,明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晨昏线与经线, 只有在春、秋分两天是重合的,其余时间都不重合。 只有在春、秋分两天是重合的,其余时间都不重合。二 者的夹角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者的夹角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夏至日最大为 23°26′。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上为极昼或极夜;相交 ° 。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上为极昼或极夜; 的纬线圈又分为昼弧(某一纬线圈上位于昼半球的部分 某一纬线圈上位于昼半球的部分)、 的纬线圈又分为昼弧 某一纬线圈上位于昼半球的部分 、 夜弧(某一纬线圈上位于夜半球的部分 两部分, 某一纬线圈上位于夜半球的部分)两部分 夜弧 某一纬线圈上位于夜半球的部分 两部分,对其进 行对比可知该地甚至该半球昼夜长短的对比情况。 行对比可知该地甚至该半球昼夜长短的对比情况。
专题 4 │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 .确定地方时。 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点。 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 点 2.确定房屋朝向。为了冬季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 .确定房屋朝向。 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照,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在北回归 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 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影越短,反之越长,且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 影越短,反之越长,且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地区,并进而判断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地区, 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 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
专题 4
地球的运动规律
专题 4 │ 专题备考引擎
【考情报告】 考情报告】
专题 4 │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 4 │ 专题备考引擎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在复习备考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复习备考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 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 规律进行阐释,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规律进行阐释,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特别是结合时事新闻 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考查地方时、区时和时区的计算以及季节的判断, 考查地方时、区时和时区的计算以及季节的判断,联 系生活实际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