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响遏行云的主人公是谁
《薛谭学讴》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薛谭学讴薛谭①学讴②于秦青③,未穷④秦青之技,自谓⑤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⑥于郊衢⑦,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⑧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注释】①薛谭:秦国著名歌唱家,师从秦青。
②讴(ōu):唱歌。
③秦青:秦国著名歌唱家。
④未穷:没有学完。
穷,尽,完。
⑤自谓:自己认为。
⑥饯(jiàn):设宴送别。
⑦郊衢(qú):城郊的大道。
⑧遏(è):阻止。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去。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
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
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至死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②未穷青之.技:③遂.辞归:④秦青弗.止:⑤求反.:⑥终身不敢言.归:2.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意思和现在不同,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文中“薛谭乃谢”中“谢”的意思是()。
A.感谢。
B.道歉。
3.对成语“响遏行云”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秦青的歌声太悲壮了。
B.秦青的歌声由于声音很大,天空中的云都被镇住了,不能流动了。
C.形容秦青的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4.薛谭为什么要“辞归”回家?5.薛谭身上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有,是什么?6.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向②未穷青之.技:的③遂.辞归:于是,就④秦青弗.止:没有⑤求反.:通“返”,返回⑥终身不敢言.归:说,提出2.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意思和现在不同,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文中“薛谭乃谢”中“谢”的意思是(B)。
A.感谢。
B.道歉。
3.对成语“响遏行云”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响遏行云的典故及解释

响遏行云的典故及解释典源出处《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晋·张华《博物志》亦载,略同。
释义用法秦青唱歌,声音能使树木振动,行云留止。
后以此典形容歌声嘹亮动听。
用典形式【驻云】宋·苏轼:“已烦仙袂来行雨,莫遣歌声便驻云。
”【秦云】唐·罗隐:“歌声丽句秦云咽,诗转新题罗锦铺。
”【秦讴】宋·吴文英:“知道池亭多宴,掩庭花,长是惊落秦讴。
”元·尹济翁:“玉搔头,是何人敲折,应为节秦讴。
”【遏云】唐·张祜:“垂老秋歌出塞庭,遏云相付旧秦青。
”宋·晏几道:“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遏云声里送离觞。
”【歌云】宋·杨亿:“才断歌云成梦雨,斗回笑电作嗔霆。
”【入行云】宋·苏轼:“清歌窈眇入行云,云为不行天为泣。
”【云绕扇】宋·黄庭坚:“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
”【穿云衢】唐·杜牧:“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留云歌】宋·张枢:“赋雪词工,留云歌断,偏惹文箫怨。
”【遏云歌】唐·李商隐:“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
”唐·罗隐:“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遏行云】五代·魏承班:“声声清回遏行云,寂寂画梁尘暗起。
”宋·晏殊:“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听歌云断】北周·庾信:“听歌云即断,闻琴鹤倒回。
”【林木激越】清·钱谦益:“林木无情还激越,梁尘何苦尚飞扬。
”【响遏珠尘】清·丘逢甲:“响遏珠尘落殿楹,瑶池春宴按歌情。
”【清歌驻云】宋·黄庭坚:“与君更把长生碗,略为清歌驻白云。
”【遏云妙响】明·高启:“遏云妙响发朱唇,不数开元许永新。
”【歌入青云】唐·李商隐:“歌声入青云,所痛无良媒。
《响遏行云》读后感

《响遏行云》读后感
《响遏行云》是一则发人深省的成语故事。
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应该以自己的行动推动社会的进步,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故事中,孟子听到了一位琴师演奏《高山流水》,深受感动。
琴师表示演奏这首曲子就是为了寻找那个能够响彻天地的
音调,以推动世界的和谐。
孟子就此思考,认为人生也应该如此,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断创造更多的价值,让自己的行动可以响遏行云,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我们不应该只满足于眼前的成功和成就,而要时刻保持进取心和求索精神。
我们应该发掘自己的潜力,尽可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去推动社会进步,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故事中的琴师,用自己的音乐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为整个人类的文化进步做出了贡献。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能力和贡献,而只有通
过行动,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总之,《响遏行云》这则成语故事,启示我们时刻保持进取心和求索精神,让自己的行动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让整个社会都能够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实现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也应该为这个美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响遏行云是什么意思

响遏行云是什么意思?“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响:声音。
遏:阻止,使停止。
行云:飘动的云彩。
该词出自于:春秋·列子《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意思是:打着节奏悲慨高歌,声音振动林木,歌声激昂,阻止了行云。
造句:这位声乐家的歌声,响遏行云,十分嘹亮。
“响遏行云”的近义词——震耳欲聋、裂石穿云震耳欲聋解释: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自:沙汀·现代《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
”译文: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大声的吆喝,耳朵都快震聋了。
裂石穿云解释:震开山石,透过云霄。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出自:宋·陆游《黄鹤楼》:“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译文:一生最喜欢听长笛,吹得震开山石,透过云霄。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交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雄壮的歌声,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成语故事:古时候,有个名叫薛谭的青年拜歌唱家秦青为师。
薛谭下功夫学习,进步很快,没多久就成为秦青学生中的佼佼者。
薛谭学了一段时间,自以为把老师唱歌的技艺都学到手了,便对秦青说:“老师,我已经学得差不多了,想回家去。
”秦青知道薛谭有很好的天赋,但也知道他有自满情绪,便决定不从正面加以劝阻,而是说:“你要离开,我不拦阻你。
让我在大道上为你饯行吧!”到了离别那天,秦青带了一些学生把薛谭送到大路上。
秦青特地备了酒菜,为薛谭送行。
喝完酒后,秦青对薛谭说:“我谱了一曲新歌,本想以后教你的。
成语里的歌声

成语里的歌声作者:来源:《学生导报·初中版》2018年第14期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
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
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
由于古人唱歌歌声嘹亮,传播甚远,于是又有人用“响遏行云”赞美这嘹亮的歌声。
“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
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
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
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
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于是,便又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
A③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
“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则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
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B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
“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
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
她的歌声哀婉动情,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
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
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
C⑤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
“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
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
响遏行云-响遏行云的故事-响遏行云的寓意-响遏行云的意思

响遏行云-响遏行云的故事-响遏行云的寓意-响遏行
云的意思
【成语】响遏行云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简拼】xexy
【近义词】响彻云霄、震耳欲聋、震天动地
【反义词】悄无声息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
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歌声嘹亮
【例子】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挂白须,扮老人家,唱过岭时,全用高字,真是响遏行云。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八回
【英文翻译】one's voice pierces the clouds.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师学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
薛潭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向老师辞行。
秦青在郊外设宴送行,席间唱了一曲十分悲壮的歌曲,声振林木,响遏
行云,薛潭觉得十分惭愧,于是留下继续学习。
【成语正音】遏,不能读作“yè”;行,不能读作“hán�馈薄�【成语辩形】行,不能写作“形”。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响遏行云的历史故事

响遏⾏云的历史故事 响遏⾏云”指声⾳⾼⼊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住了,⽤来形容歌声的嘹亮。
成语主要源⾃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下⾯⼩编精⼼整理了响遏⾏云的故事,供⼤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响遏⾏云的历史故事 战国时候,秦国有个名叫薛谭的年轻⼈,他的嗓⾳不错,也⾮常热爱⾳乐。
于是,他四处拜师,⽴志要成为⼀名出⾊的歌唱家。
后来,他拜秦国著名的歌⼿秦青为师,经过⼀段刻苦的学习,他歌唱的⽔平有了很⼤的提⾼。
薛谭觉得⾃⼰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可以出徒了,他就对秦青说:“⽼师,这些⽇⼦给你添⿇烦了,现在我学得也不错了,我打算明天就回家去。
”秦青⼼⾥有些失望,不动声⾊地说:“好吧,明天我给你送⾏。
” 第⼆天,秦青在郊外摆酒为薛谭送⾏。
告别的时候,秦青打着拍⼦,唱了⼀⽀略带悲伤的歌曲。
⾼亢的歌声,震动了树⽊,飘向空中,仿佛天空中飘动的⽩云也被这歌声阻挡住停⽌不动了。
(原⽂是:“抚节悲歌,声震林⽊,响遏⾏云。
”)听了⽼师精彩的演唱,薛谭才意识到⾃⼰的盲⽬⾃满是多么愚蠢,他⼗分惭愧地说:“⽼师,我原来以为⾃⼰的⽔平和你差不多了,现在才知道差得太远。
请⽼师原谅我吧,我想继续跟着你学习。
”秦青听了很⾼兴,⼜重新收他做了学⽣。
从这以后,薛谭⼀直⾮常虚⼼地跟随⽼师学习,再也不敢说已经学成的话了。
成语“响遏⾏云”是说声⾳⾼⼊云霄,把飘浮的云彩也⽌住了,形容歌声嘹亮。
响,⾳响,这⾥指歌声;遏,阻⽌。
响遏⾏云的成语解释响遏⾏云xiǎng è xíng yún近义词:响彻云霄、震⽿欲聋、震天动地反义词:悄⽆声息⽤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歌声嘹亮解释:遏:阻⽌;⾏云:飘动的云彩。
形容歌声嘹亮,⾼⼊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住了。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响遏⾏云。
”例⼦:跟⼿⼜唱第⼆出,便是《⼀夜九更天》,⽤⽼⽣挂⽩须,扮⽼⼈家,唱过岭时,全⽤⾼字,真是~。
小学语文3-6年成语故事主要人物和解释整理(范文)

小学语文3-6年成语故事主要人物和解释整理(范文)第一篇:小学语文3-6年成语故事主要人物和解释整理(范文)3-6年成语故事主要人物及解释三年级上册:闻鸡起舞P33(晋朝的祖逖刘琨)含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P38(魏国的更羸)含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画龙点睛P138(南北朝时期的梁朝的画家张僧繇)含义: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
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
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四年级上册:胸有成竹P39(北宋画家文与可)含义: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杏林春满P119(三国时期医生董奉)含义:人们喜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妙手回春”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也常用这类话语称颂医生医术的高明和高尚的医德。
四年级下册:手不释卷P97(三国时期吴国吕蒙孙权鲁肃)含义:释:放下;卷:指书籍。
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鹏程万里P137(远古时候特大的鱼鲲)含义: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
比喻前程远大。
纪昌学射P139(纪昌飞卫)含义:一是要能吃苦,持之以恒才会成功。
二是大本领往往要从小处练起。
扁鹊治病P141(名医扁鹊蔡桓公)含义: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告诉了人们有病要及早医治,要防微杜渐;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五年级上册:水滴石穿P75(宋朝张乖崖)含义: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大公无私P155(春秋时期晋国祁黄羊晋平公)含义: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第二篇:成语故事(主要人物)烛光斧影(赵光义)莫须有(岳飞);风声鹤唳(符坚)问鼎中原(楚庄王)重于泰山(司马迁)轻于鸿毛请君入瓮---来君臣.武则天时奸臣巧取豪夺(米友仁)路人皆知(司马昭)两袖清风(于谦)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项羽)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第三篇:经典成语故事及人物3-6年成语故事主要人物及解释闻鸡起舞(晋朝的祖逖刘琨kūn)含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响遏行云【四字成语】典故释义押韵词近义词成语故事

响遏行云【四字成语】典故|释义|押韵词|近义词|成语故事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典故】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
《列子·汤问》
【释义】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
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用法】作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歌声嘹亮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响彻云霄、震耳欲聋、震天动地
【相反词】悄无声息
【押韵词】大汗涔涔、上下同门、拥彗扫门、逐队成群、大雨倾盆、芝艾同焚、反朴还淳、大开方便之门、超迈绝伦、化驰如神、......
【英文】(ofsinging)beresonantastostopthepassingclouds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师学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
薛潭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向老师辞行。
秦青在郊外设宴送行,席间唱了一曲十分悲壮的歌曲,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觉得十分惭愧,于是留下继续学习
【示例】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挂白须,扮老人家,唱过岭时,全用高字,真是响遏行云。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八回
【成语造句】
◎ 无数人前呼后拥,旌旗蔽日,鼓乐的喧嚣响遏行云。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响遏行云的典故

响遏行云的典故响遏行云的主人公是谁?战国时期,有个喜欢歌唱的青年,名叫薛谭。
他得知秦青在歌唱方面很有造诣,便拜秦青为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有了很大进步,受到了同行的称赞。
薛谭自以为已经把老师的本领学到手了,于是,有一天,他便去向秦青告别,秦青没有挽留他。
第二天,秦青在郊外设宴为他送行。
在饮酒话别的时候,秦青打着拍子,唱了一支非常悲壮的歌曲,那高亢的.歌声使周围的树木都颤动起来,天空中的流云都停了下来。
薛谭听得入了迷,意识到自己的骄傲自满有多么愚蠢。
他十分惭愧地对秦青说:“老师,我原以为学得和您差不多了,现在才知道比老师差远了,请老师原谅我,让我继续跟您学习吧。
” 秦青听了,笑了笑,让他留了下来。
响遏行云的意思:声音高入云霄,阻住了云彩飘动,一般用来形容歌声嘹亮。
响遏行云典故战国时期, 有个喜欢唱歌的青年,名叫薛谭。
他听说秦青很会唱歌,就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完全掌握了,便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挽留,第二天,在城郊的大路旁为薛谭饯行。
席问,秦青按着节拍,慷慨悲歌。
歌声振动林木,高入云霄,好像连浮动的白云也在驻足聆听。
薛潭便道歉要求回到秦青身边,并且再也不敢说回家了。
赵云多少岁死的?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提供一些重要的“三国”人物在这一年的年龄。
按年龄排序:刘表66岁,贾诩61岁,孔融55岁,曹操53岁,张昭52岁,荀攸51岁,刘备47岁,荀彧45岁,曹仁40岁,张辽39岁,郭嘉38岁,鲁肃36岁,李典34岁,周瑜33岁,杨修33岁,马超32岁,吕蒙30岁,庞统29岁,司马懿29岁,汉献帝刘协27岁,诸葛亮27岁,孙权26岁,陆逊25岁,曹丕21岁,马谡18岁,曹植16岁,邓艾11岁,姜维6岁,魏明帝曹睿2岁,刘禅1岁。
遗憾的是,像关羽、张飞、赵云等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历史没有记载下来他们的年龄,这也许成了永久之迷。
但根据一些资料可推测一下他们大致的年龄:刘、关、张的年龄应该是刘备最大,关羽第二,张飞第三。
典故·故事

1、安培的故事-追着马车做题的人安培还在童年时,他就显出了很好的数学才能,12岁时便拜著名数学家拉格朗日为老师,13岁时就发表了数学论文。
安培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善于思索。
有一次,他在街上边走边思考,突然想出了一个电学算式,急着想把式子列出来,正巧前面停着一辆马车,就把马车的车箱当黑板了,马车走他也走,马车越走越快,直到追不上马车时,他才停下来,这时街上许多人都已经被他的这种失常行为笑得前仰后合了。
2、牛顿的故事一有一次,牛顿在实验室里地做实验,忘了吃饭的时间。
助手拿了几个鸡蛋让牛顿自己煮。
牛顿随手拿了小锅,把鸡蛋放在锅里,放在炉子上又开始做起实验来。
做完了实验,他才想起锅里的鸡蛋。
打开锅盖一看,里面没有蛋,只有一个怀表。
原来牛顿太过专心做实验,结果把怀表当成鸡蛋来煮。
牛顿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时间锻炼身体外,大部分时间是在书房里度过的。
一次,在书房中,他一边思考着问题,一边在煮鸡蛋。
苦苦地思索,简直使他痴呆。
突然,锅里的水沸腾了,赶忙掀锅一看,“啊!”他惊叫起来,锅里煮的却是一块怀表。
原来他考虑问题时竟心不在焉地随手把怀表当做鸡蛋放在锅里了。
二还有一次,牛顿邀请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饭。
他研究科学入了迷,把这件事忘掉了。
他的佣人照例只准备了牛顿个人吃的午饭。
临近中午,客人应邀而来。
客人看见牛顿正在埋头计算问题,桌上、床上摆着稿纸、书籍。
看到这种情形,客人没有打搅牛顿,见桌上摆着饭菜,以为是给他准备的,便坐下吃了起来。
吃完后就悄悄地走了。
当牛顿把题计算完了,走到餐桌旁准备吃午饭时,看见盘子里吃过的鸡骨头,恍然大悟地说:“我以为我没有吃饭呢,我还是吃了。
”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并不关重要,不过表明了牛顿是一个怎样沉思默想,不修边幅,虚己敛容的人,他对科学极度的专心,总是想着星辰的旋转,宇宙的变化,而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谦虚谨慎、一丝不苟的学风“宽阔的河流平静,学识渊博的人谦虚。
”凡是对人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都有谦虚的美德。
《滕王阁序》详解06·文字版·45个成语!除王勃还有谁·中·注音注释

《滕王阁序》详解06·文字版·45个成语!除王勃还有谁·中·注音注释【创造成语】逸兴遄飞、逸兴云飞、逸兴横飞【释义】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引用成语】响遏行云【释义】形容歌声、乐音等嘹亮悠扬,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遏:阻止。
行云:浮动着的云彩。
【出处】《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
”【近义词】成语:响彻云霄、震耳欲聋、震天动地【反义词】成语:悄无声息【成语(典故)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谭拜歌唱家秦青为师。
薛谭学习用功,进步很快,没多久便成为秦青学生中的佼佼者。
薛谭自以为把老师唱歌的技艺都学到手了,便向老师辞别。
秦青知道,薛谭很有天赋,学习也用功,但是有点骄傲自满,长此以往难免可惜。
于是便决定再给他上“最后一课”。
离别那天,秦青在郊外设宴,为薛谭送行。
酒过三巡之后,秦青对薛谭说:“我送你一曲,作个纪念吧!”伴随着秦青悲壮雄浑、充满感情的歌声,树木好像听得入了神,天上的云彩也被吸引得停止了飘动。
薛谭这才知道和老师相比,自己还差得很远。
于是,薛谭跟着秦青继续学习,从此,再不说走。
【成语寓意】这个成语,说明了学习一定要深入,绝不能浅尝辄止,骄傲自满是学习的大敌。
【创造成语】天高地迥。
也作成语“天高地远”(“天高地远”出自宋·沈瀛《醉落魄》词:'致知格物。
初学工夫参圣域。
天高地远无穷极。
)。
【释义】形容天地广阔深远。
迥:远。
天高地迥【创造成语】兴尽悲来【释义】高兴到极点,悲哀就来了。
指任何事都不能过分。
【近义词】成语:乐极生悲【创造成语】萍水相逢【释义】随水漂泊的浮萍偶然聚集到一起。
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萍:浮萍。
【近义词】成语:不期而遇、一面之交【反义词】成语:莫逆之交【创造成语】时运不齐。
亦作成语“时运不济”(“时运不济”出自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释义】遭遇逆境,命运不好。
1-6年级成语故事

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
《拔苗助长》道理: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三年级上册《闻鸡起舞》主人公:祖逖、刘琨道理: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刻舟求剑》道理:讽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知道跟着情事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三年级下册《画龙点睛》主人公:张僧繇道理:比喻做文章、讲话在关键的地方用一两句点明要点,精辟、生动、有力。
《惊弓之鸟》主人公:更羸道理: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买椟还珠》道理: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南辕北辙》道理:目标和行动相反就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
《亡羊补牢》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别人的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四年级上册《胸有成竹》主人公:文与可道理: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盘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手不释卷》主人公:吕蒙道理: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五年级上册《大公无私》主人公:祁黄羊、晋平公道理: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水滴石穿》主人公:张乖崖道理: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五年级下册《入木三分》主人公:王羲之道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的,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程门立雪》主人公:杨时道理:用来称赞尊师重道的精神。
六年级上册《竭泽而渔》主人公:晋文公狐偃道理: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目光短浅,而应该目光长远从长计议。
《响遏行云》主人公:薛谭秦青道理:声音高昂,已致阻挡了天上的流云,多用于形容声音嘹亮。
《响遏行云》读后感500字

《响遏行云》读后感500字
《响遏行云》这个成语故事讲了薛谭拜秦青为师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爱歌唱的人叫薛谭,他拜名师秦青为师。
薛谭学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以为自己把老师的本事都学到手了,就去向老师告别。
老师没有挽留他,只是唱了一首歌为他送行。
那歌声响遏行云,薛谭听了非常惭愧,他发现自己远远没有学到老师的本领,于是留下来继续跟着老师学艺。
读了这个成语故事,我想对薛谭说:薛谭,你在做决定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再做。
这个成语故事里的秦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我十分佩服。
当薛谭向老师辞行的时候,老师做事很冷静,还在郊外给薛谭设宴。
秦青老师在告别宴上为薛谭唱了一首告别曲。
老师打着拍子,唱起了非常悲壮的歌曲。
那歌声高亢入云,让周围的树木都颤动起来,天空的流云也停了下来。
连薛谭都听入迷了,意识到自己的骄傲有多么愚蠢。
他就立即恳求老师,希望继续跟随老师学艺。
秦青老师看见薛谭知错了,欣然接受了薛谭的要求。
我很敬佩秦青老师。
因为老师歌唱技艺高超,却毫不炫耀,低调朴实。
老师对学生很关爱,学生要走了,还给学生设宴。
当学生知错了,老师宽容大度,再次收留了学生。
秦青真是一位很有才学,并且很关心学生的好老师。
响遏行云文言文

响遏行云文言文
响遏行云,出自《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响遏行云文言文的翻译,华语电影。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勿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完全掌握了,便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挽留,在郊外大路旁为薛谭饯行,秦青打着节拍唱出雄壮的歌声,歌声振动林木,止住了飘动的云。
薛潭便道歉于是请求回到秦青身边(继续学习唱歌),(并且)一辈子不敢说回家了。
释义
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阻住了云彩飘动,一般用来形容歌声嘹亮。
响:声音。
遏:阻止。
行云:飘动的云彩。
讴:唱歌。
穷:尽。
郊衢:郊外大路旁。
抚节:打着节拍。
悲歌:唱出雄壮的歌声。
谓:认为。
谢:道歉。
践行:用酒食为朋友或为亲人等等的人送行。
辞:告别,告辞
送行:送别。
技:本领
遂:于是
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止:阻止
饯:用酒食给人送行或设宴送行。
典故:出自于《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启发与借鉴:我们不应该自以为是,一知半解,自以为是是学习的大敌!。
游响停云【四字成语】典故释义同韵词近义词成语故事

游响停云【四字成语】典故|释义|同韵词|近义词|成语故事
【注音】yóu xiǎng tíng yún
【典故】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
【释义】形容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声音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响彻云霄
【同韵词】绝代佳人、从俗浮沉、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悬弧之辰、质木无文、硕果独存、目无下尘、永劫沉轮、秉政劳民、前无古人、......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师学艺,经过刻苦学习,薛潭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向老师辞行。
秦青在郊外设宴送行,席间唱了一曲十分悲壮的歌曲,声振林木,游响停云,薛潭觉得十分惭愧,于是留下继续学习
【成语示例】真个是遗声振木,游响停云。
明·汪廷讷《广陵月》第四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响遏行云的主人公是谁
摘要:响遏行云的意思战国时期,有个喜欢歌唱的青年,名叫薛谭.他得知秦青在歌唱方面很有造诣,便拜秦青为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有了很大进步,受到了同行的称赞.
响遏行云的意思
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响遏行云的主人公是谁?
战国时期,有个喜欢歌唱的青年,名叫薛谭.他得知秦青在歌唱方面很有造诣,便拜秦青为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有了很大进步,
受到了同行的称赞.
薛谭自以为已经把老师的本领学到手了,于是,有一天,他便去向秦青告别,秦青没有挽留他.
第二天,秦青在郊外设宴为他送行.在饮酒话别的时候,秦青打着拍子,唱了一支非常悲壮的歌曲,那高亢的歌声使周围的树木都颤动
起来,天空中的流云都停了下来.
薛谭听得入了迷,意识到自己的骄傲自满有多么愚蠢.他十分惭愧地对秦青说:“老师,我原以为学得和您差不多了,现在才知道比老师差远了,请老师原谅我,让我继续跟您学习吧.”
秦青听了,笑了笑,让他留了下来.
响遏行云典故
战国时期,有个喜欢唱歌的青年,名叫薛谭.他听说秦青很会唱歌,就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完全掌握了,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挽留,第二天,在城郊的大路旁为薛谭饯行.席问,秦青按着节拍,慷慨悲歌.歌声振动林木,高入云霄,好像连浮动的白云也在驻足聆听.薛潭便道歉要求回到秦青身边,并且再也不敢说回家了.
响遏行云的出处
典出《列子》卷五《汤问》.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