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原理

合集下载

等离子 原理

等离子 原理

等离子原理
等离子是一种高能态的物质,它在自然界中存在于极高温度的条件下。

等离子体是由电离的气体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其中的带电粒子包括正离子、负离子和自由电子。

等离子体的形成是通过加热气体或施加电场来提供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原子或分子的束缚力,使其失去电子并形成带电状态。

当气体分子电离后,带电粒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发生碰撞,导致能量传递和转移。

这些带电粒子具有高速移动的特点,可以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

等离子体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磁性和发光性。

导电性是指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可以在电场的驱动下流动,形成电流。

磁性是由于带电粒子的运动产生的磁场,使得等离子体对磁场产生响应。

发光性则是由于带电粒子在高能态下产生辐射,使等离子体呈现出明亮的光辉。

等离子体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等离子切割中,利用等离子体高温和高能量的特性,可以快速切割各种材料。

等离子喷涂则可以通过将金属加热到等离子体状态,将金属粉末喷涂到物体表面,形成坚固的涂层。

等离子显示器则利用等离子体的发光性质,显示出鲜艳的彩色图像。

总之,等离子是一种具有独特物理性质的高能态物质,其原理是通过提供足够能量,使气体分子电离并形成带电粒子。

等离子体的形成和性质使其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等离子体原理及应用

等离子体原理及应用

等离子体原理及应用
等离子体是一种由高能电子和正离子构成的电离气体,它通常具有高温和高电导率的特性。

等离子体原理基于原子或分子的电离过程,其中电子从原子或分子中脱离并形成电子云,使得液体或气体成为导电介质。

等离子体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产生,包括电弧放电、激光激发、高频电磁场等。

等离子体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在照明和显示技术中,如氖灯和等离子电视。

氖灯利用电弧放电产生的氖等离子体发出可见光。

等离子电视则是利用气体放电透明化的特性,通过控制电子束在像素区域的激发和发射来显示图像,具有高亮度和高对比度。

等离子体还广泛应用于材料处理和表面改性。

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可以实现表面的清洁、改性和涂覆等。

通过控制等离子体参数,可以获得不同形貌和功能的材料表面,例如增加粘附性、提高耐磨性和改善生物相容性。

此外,等离子体还可以用于陶瓷、纳米材料和纤维制备等领域。

等离子体的应用还包括环境治理。

等离子体技术可以用于废气处理、污水处理和水净化等方面。

例如,在废气处理中,等离子体可以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此外,等离子体还可以通过电解水产生活性氧,用于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从而净化水质。

总而言之,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物质形态和物理状态,具
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等离子体技术将在能源、材料、环境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等离子电视原理

等离子电视原理

等离子电视原理
等离子电视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原理显示图像的新型显示技术。

它由大屏幕的玻璃板、氙气和氮气混合物等组成。

首先,等离子电视屏幕由数百万个微小的电容构成,每个电容由两个玻璃板和介于之间的等离子体层组成。

等离子体层包含了许多电离的气体分子,通常包括氙气和氮气。

这两种气体在屏幕被加电时会变成等离子体。

当等离子体被加上适当的电压时,它们开始发出紫外线光。

这些紫外线光经过屏幕上的红、绿和蓝色荧光物质的激发后,转变成可见的彩色光。

荧光物质覆盖在玻璃板上,并被分成许多像素,每个像素都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当光碰到像素时,它的颜色和亮度根据像素的电压来调整。

每个像素的电压可以通过控制电场被改变,从而改变像素的颜色和亮度。

这使得我们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各种图像和视频。

等离子电视的优点是其高对比度、宽视角、高刷新率和响应速度快。

它们能够产生鲜艳的色彩和清晰的图像,适合用于高清电影和游戏。

然而,等离子电视也有其缺点,比如能耗较高、屏幕容易烧屏,并且较重。

总的来说,等离子电视利用等离子体原理将电流转化为可见光,通过控制像素的电压来显示图像和视频。

它们在大屏幕显示和高品质图像方面有优势,但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来解决其劣势。

等离子电视原理

等离子电视原理

等离子电视原理
等离子电视是一种使用等离子体发光原理的电视,它的工作原理是将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然后激发等离子体发出紫外线,最后紫外线激发荧光层发出可见光。

等离子电视的屏幕由两个玻璃板构成,中间填充着稀薄的等离子体。

在电视开机时,电源将通过透明的电极施加电场,使得等离子体中的气体分子电离。

电离后的气体分子会产生电子和正离子,并在电场的作用下来回碰撞。

当电子与正离子碰撞时,电子会吸收能量并进入激发态,而在被激发的状态下,电子具有更高的能量级别。

当电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会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形成紫外线。

紫外线经过涂有磷光体的荧光层时,会激发荧光层中的颜色发光材料产生发光。

不同的颜色发光材料会产生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

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度和频率,可以控制哪些颜色发光材料被激发,从而实现不同颜色的显示。

此外,为了保证图像的稳定性,等离子电视的屏幕还会被分成很多个微小的像素点,每个像素点都有自己的激发和发光过程,以产生精确的图像显示效果。

等离子的显示原理

等离子的显示原理

等离子的显示原理等离子显示原理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产生并操控光的技术,常见于等离子电视、等离子显示器等显示设备中。

该技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和视频显示效果,拥有广泛的色彩范围和高对比度,同时具有可视角度大、刷新率高等优点。

等离子显示器的显示原理是基于等离子体物理现象,通过在屏幕上施加电场来激发气体中的原子和分子,使其进一步激发成等离子体状态。

等离子体是由气体分子电离形成的电子和正离子混合物。

在电离气体中,自由电子与正离子相互碰撞,激发和复合,释放出能量。

激发和复合过程中,自由电子会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产生可见光和紫外线辐射。

等离子体中的关键组分是可见光区域的辐射:激发态的产生和退激产生。

等离子显示器中,屏幕由两个玻璃板组成,中间夹着的是由一系列细胞构成的单元网格。

每个细胞都含有一种与红、绿、蓝光谱相应的荧光粉涂层。

这些荧光粉是由气体分子电离产生,并且能够发光。

每个细胞的前方有红、绿、蓝三个电极,用于产生电场。

在显示图像或视频时,电子束从电子发射器发射出来,经过加速,最终从电子阴极射向细胞。

当电子束击中细胞时,细胞内的气体被电离,产生的等离子体释放光能。

由于每个细胞都有红、绿、蓝三个不同的荧光粉层,所以可以通过控制电极电场的强度和频率,选择性地激发细胞产生不同颜色的荧光光。

这一过程是非常快速的,可以达到高刷新率,所以等离子显示器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响应速度。

此外,等离子显示器的观看角度相对较大,不会出现偏色或变暗等问题。

这是因为等离子体发光是在全屏的细胞上同时发生的,观看时不受角度的限制。

而且等离子体的自发辐射非常强,使得显示的图像和视频具有高对比度和鲜艳的色彩。

然而,等离子显示技术也有一些缺点。

由于等离子显示器是真空封装的,所以制造过程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此外,等离子体在显示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功耗较高。

等离子体的寿命也相对较短,需要经常更换。

综上所述,等离子显示技术利用等离子体产生荧光光来显示图像和视频。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等离子体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平面显示领域的显示技术。

它采用了一种名为等离子体的物质作为显示元素,具有较高的亮度、广视角和快速的响应时间。

本文将详细介绍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一、等离子体的定义和特性等离子体是一种物质状态,由极度高温或强电场中的气体中的电子和正离子组成。

与固体、液体和气体相比,等离子体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性,如导电性、辐射性和瞬时性等。

二、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结构等离子体显示器由数以百万计的微小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称为像素。

每个像素由三个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和电极构成。

1. 基玻璃板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基本结构是由两块玻璃板组成的。

这两块玻璃板之间被填充了一种稀薄的气体,并且在玻璃板上分布着一组垂直和水平的电极。

2. 真空腔两块玻璃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真空腔。

真空腔中含有少量的稀薄气体,通常是氙气和氮气的混合物。

3. 三基色荧光物质在每个像素的前方,分别涂有红、绿和蓝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

当这些荧光物质受到激发时,会释放出可见光。

4. 充放电电极在玻璃板的背后,有一组垂直和水平的电极。

这些电极通过控制电流的传递来激发荧光物质并控制像素的亮度。

三、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个过程:放电和荧光。

1. 放电过程当外部电源加电时,电极之间形成强电场。

这个电场使得气体中的原子被电离,形成电子和正离子。

这些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导致产生了等离子体。

2. 荧光过程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撞击到荧光物质时,荧光物质会被激发并释放出可见光。

荧光物质的不同颜色对应着三基色荧光,通过调整电极的电流来控制每个像素的亮度,从而呈现出精彩绚丽的图像。

四、等离子体显示器的优点和应用领域等离子体显示器相较于其他平面显示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高亮度:等离子体显示器的荧光物质能够产生较高亮度的光线,使得图像更加明亮、鲜艳。

等离子术语解释等离子名词解释什么是等离子- IT168

等离子术语解释等离子名词解释什么是等离子- IT168

!等离子术语详解等离子 IT168术语详解首页PDP的全称是Plasma Display Panel,中文叫等离子显示器,它是在两张超薄的玻璃板之间注入混合气体,并施加电压利用荧光粉发光成像的设备。

与CRT显像管显示器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屏幕大,超薄,色彩丰富、鲜艳的特点。

与LCD相比,具有亮度高,对比度高,可视角度大,颜色鲜艳和接口丰富等特点。

工作原理:是一种利用气体放电的显示技术,其工作原理与日光灯很相似。

它采用了等离子管作为发光组件,屏幕上每一个等离子管对应一个像素,屏幕以玻璃作为基板,基板间隔一定距离,四周经气密性封接形成一个个放电空间。

放电空间内充入氖、氙等混合惰性气体作为工作媒质。

在两块玻璃基板的内侧面上涂有金属氧化物导电薄膜作激励电极。

当向电极上加入电压,放电空间内的混合气体便发生等离子体放电现象。

气体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紫外线,紫外线激发荧光屏,荧光屏发射出可见光,显现出图像。

当使用涂有三原色(也称三基色)荧光粉的荧光屏时,紫外线激发荧光屏,荧光屏发出的光则呈红、绿、蓝三原色。

当每一原色单元实现256级灰度后再进行混色,便实现彩色显示。

等离子体显示器技术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电极与气体直接接触的直流型PDP和电极上覆盖介质层的交流型PDP两大类。

目前研究开发的彩色PDP 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单基板式(又称表面放电式)交流PDP、双式(又称对向放电式)交流PDP和脉冲存储直流PDP。

等离子的特点:等离子是一种自发光显示技术,不需要背景光源,因此没有LCD 显示器的视角和亮度均匀性问题,而且实现了较高的亮度和对比度。

而三基色共享同一个等离子管的设计也使其避免了聚焦和汇聚问题,可以实现非常清晰的图像。

与CRT 和LCD显示技术相比,等离子的屏幕越大,图像的色深和保真度越高。

除了亮度、对比度和可视角度优势外,等离子技术也避免了LCD技术中的响应时间问题,而这些特点正是动态视频显示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等离子体的原理和应用

等离子体的原理和应用

等离子体的原理和应用
等离子体是一种由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气体状态,它具有高温、高能、易导电、易感应磁场等特性。

等离子体的产生主要有放电、热力学等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放电方式有电弧放电、辉光放电等。

等离子体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中一些重要的应用包括:
1. 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利用等离子体的高亮度和色彩鲜艳的特性制造高清晰度的电视和显示器。

2. 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利用等离子体的高能和易导电的特性,在半导体微电子加工中进行精准加工。

3. 等离子体医学:利用等离子体的激励光谱技术,对人体组织进行检测和分析,也用于手术切割、消毒等。

4. 等离子体清洗技术:利用等离子体的高能和高密度,清除污垢和杂质,广泛应用于半导体、LCD面板等领域。

5. 等离子体推进技术:利用等离子体的离子推进精度高、效率高、速度快的特性,研发了等离子体推进器,用于航天器的推进。

总之,等离子体的原理和应用在现代科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研究和应用将会继续推动科技的发展。

等离子体光源技术

等离子体光源技术

等离子体光源技术等离子体光源技术是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物理原理的新兴光源技术,它具有高亮度、高色彩还原性和长寿命等优势,在照明、显示和照相等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和应用。

本文将从等离子体光源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等离子体光源技术的原理等离子体是一种由高温气体激发而形成的电离态气体,其中包含着数目庞大的激发态和电子。

等离子体的高能量状态使得它能够辐射出丰富的光谱。

等离子体光源技术的原理正是通过激励气体生成等离子体以产生可见光。

常见的激发方式有电弧击穿、热电离和光电离等。

二、等离子体光源技术的特点1. 高亮度:等离子体光源技术具有很高的亮度,能够提供明亮而均匀的光照。

这对于需要高亮度照明的场合非常重要,例如大型体育场馆、演出场所等。

2. 高色彩还原性:等离子体光源技术能够提供宽广的光谱,使得色彩还原更加准确。

相比传统的荧光灯和LED灯,等离子体光源能够更真实地还原物体的颜色。

3. 长寿命:等离子体光源的寿命一般在几万小时以上,远远超过传统照明光源。

这使得等离子体光源在长时间使用的场合更加有优势。

4. 快速启动:等离子体光源技术具有快速启动的特点,不需要长时间的预热即可达到正常工作状态。

这对于需要迅速启动的应用场合非常适用。

三、等离子体光源技术的应用1. 照明领域:等离子体光源技术在照明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高亮度和高色彩还原性使得它能够为各类场所提供舒适、明亮的照明效果,例如商业中心、办公场所、展览馆等。

2. 显示领域:等离子体光源技术在显示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等离子体光源可以提供丰富的光谱,使得显示屏幕能够更准确地还原图像的色彩,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这在电视、电子白板等领域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3. 摄影领域:等离子体光源技术的高亮度和高色彩还原性使得它在摄影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等离子体光源能够提供柔和且均匀的照明效果,使得拍摄的图像更加逼真、生动。

综上所述,等离子体光源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光源技术,其在照明、显示和摄影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等离子体显示原理

等离子体显示原理

等离子体显示原理
等离子体显示原理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发光原理来实现图像显示的技术。

它主要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发光层、背光源和透明电极。

首先,背光源产生的紫外线通过透明电极通入发光层。

发光层中包含有许多微小的气泡,这些气泡内有氮气和小部分的稀有气体,如氩气。

当紫外线经过电极作用后,气泡中的氮气分子与稀有气体发生碰撞,激发气体原子。

被激发的原子会回到基态时释放出能量。

接下来,释放出的能量激发了发光层中的荧光物质,使其发出可见光。

荧光物质被激发后发光的颜色取决于其自身的特性。

这些荧光物质被分为红色、绿色和蓝色,它们的组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

最后,荧光物质发出的光穿过液晶层并出现在显示器屏幕上。

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对光的透过度进行调节,从而控制光的强度和颜色,形成图像。

通过不断调控荧光物质的发光和液晶层的光透过度,可以实现对图像的显示。

等离子体显示器由于其色彩鲜艳、对比度高和快速响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显示器和其他大屏幕显示设备中。

等离子电视的发光原理

等离子电视的发光原理

等离子电视的发光原理
等离子电视是一种使用等离子体发光的显示技术。

它由许多微小的气泡构成,这些气泡中充满了气体。

当电流通过这些气泡时,它们会发出紫色、蓝色和绿色的光。

等离子电视中有成千上万个像素点,每个像素点都是一个微小的气泡。

当电流通过这些气泡时,它们中的气体分子会被激发并转化成等离子体。

这些等离子体中的电子会与气体分子碰撞,引发能量的释放。

不同的气体分子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从而产生出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光。

在等离子电视中,每个像素点都由三个颜色的气泡组成,分别是红、绿、蓝。

当需要显示特定颜色时,电流通过相应的气泡,激发出相应的颜色光。

通过调整不同气泡的亮度和颜色,等离子电视能够显示出丰富多样的色彩。

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相比,等离子电视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更广的视角和更好的响应时间。

这是因为等离子电视使用了自发光的技术,每个像素点都可以独立发光,不需要背光源。

由于其发光原理独特并且能够在黑暗环境下显示出良好的黑色表现,等离子电视通常被认为是最适合观看电影和体育比赛的显示器之一。

然而,等离子电视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使用了高电压和高温的等离子体,等离子电视的能耗相对较高。

此外,长时间的使用可能导致像素点老化,产生短暂或永久的痕迹。

因此,在购买等离子电视时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PDP的概念

PDP的概念

PDP的常识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PDP是Plasma Display Panel的简写,也就是等离子体显示器。

;LCD-液晶显示器;TFT-薄膜晶体管;CRT-趋于萎缩,手机会用什么是等离子:等离子体是继物质3态(固态、液态、气态)后发现的第四态,由数量密度都近似的正、负离子组成。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与一般日光灯原理相似,它在显示平面上安装数以十万计的等离子管作为发光体(象素)。

每个发光管有两个玻璃电极、内部充满氦、氖等惰性气体,其中一个玻璃电极上涂有三原色荧光粉。

当两个电极间加上高电压时,引发惰性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

等离子产生的紫外线激发涂有荧光粉的电极而发出不同分量的由三原色混合的可见光。

每个等离子体发光管就是我们所说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像素,我们看到的画面就是由这些等离子体发光管形成的“光点”汇集而成的。

等离子体技术同其它显示方式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别,在结构和组成方面领先一步。

PDP的分类:1、DCPDP放电气体与电极直接接触,电极外部串联电阻作限流之用,发光位于阴极表面,且为与电压波形一致的连续发光。

2、ACPDP放电气体与电极由透明介质层相隔离,隔离层为串联电容作限流之用,放电因受该电容的隔直通交作用,需用交变脉冲电压驱动,为此无固定的阴极和阳极之分,发光位于两电极表面,且为交替呈脉冲式发光。

3、SM-PDP以金属荫罩代替传统的绝缘介质障壁。

具有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大批量生产;放电电压低,亮度高,响应频率快的优点。

PDP的出现,使得中大型尺寸(约40~70寸)显示器的发展应用产生极大变化,以其超薄体积与重量远小于传统大尺寸 CRT电视,在高解析度、不受磁场影响、视角广及主动发光等胜于TFT-LCD的特点,完全符合多媒体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被视为未来大尺寸电视的主流。

等离子电视的原理

等离子电视的原理

等离子电视的原理
等离子电视是一种使用等离子屏幕技术的电视。

它的原理是在屏幕背后有成千上万个微小的气体室,这些气体室包含了氖气和小量的氦气。

当电视开机时,电流传送到气体室的两个电极之间,使气体被电离成为等离子体。

当电子流经过等离子体时,气体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被激发,跃迁到高能级轨道上。

当这些电子重新退回到低能级轨道上时,会释放出光子。

这些光子经过屏幕上布满的红、绿、蓝三种荧光物质时,会被荧光物质吸收并发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

通过控制等离子体中的电流强度和频率,能够控制荧光物质的发光强度和颜色,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电视画面上的每个像素点都是由一个由荧光物质构成的色红、绿、蓝三基色能发出的光点组成。

当这些荧光物质发光时,像素点就会发出相应的光,形成图像。

另外,等离子电视还包含了控制电路、显像电路、扫描电路等。

控制电路负责调整电流强度和频率,控制荧光物质的发光。

显像电路根据接收到的电视信号,将其转换为控制电流的信号,从而显示出图像。

扫描电路则负责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对每个像素点进行控制,将图像一行一行地显示在屏幕上。

综上所述,等离子电视的原理是利用电流激发气体,产生等离子体,然后通过荧光物质的发光以及控制电路、显像电路、扫描电路等的配合,实现图像的显示。

等离子体的应用及原理

等离子体的应用及原理

等离子体的应用及原理1. 等离子体的概述等离子体是一种高度激发的气体状态,由气体中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组成。

等离子体具有高温、高密度和电磁性等特点,因此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 等离子体的形成原理等离子体的形成主要通过激发气体分子或原子的方法实现。

以下是常见的形成等离子体的原理:•电离法:通过加热或高压电场等手段,使气体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脱离原子或分子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

这种方法常用于等离子体切割、等离子体发电等领域。

•辐射法:通过加热、激光、微波等辐射手段,使气体中的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

•电弧法:利用弧焊、电弧加工等方法,形成高温的等离子体,以实现熔化、切割等工艺。

•激光法:通过激光束的照射,将物质表面或气体激发成等离子体状态。

3. 等离子体的应用领域等离子体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3.1 等离子体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是一种使用等离子体技术的显示器。

它采用脉冲电压使气体击穿,产生电荷,通过电磁场将像素点激发成发光状态,从而实现图像显示。

等离子体显示器具有高对比度、大视角、快速响应等优点。

3.2 等离子体喷印技术等离子体喷印技术是一种使用等离子体的喷墨技术。

它通过加热喷墨墨水中的颜料,使其气化成为颜料的等离子体,然后喷射到材料表面。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纸张、布料、陶瓷等材料的印刷和喷涂。

3.3 等离子体切割技术等离子体切割技术是一种应用等离子体的金属切割方法。

它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高温等离子体状态,然后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温和高速气流将金属切割成所需形状。

等离子体切割技术广泛用于金属加工、汽车制造等行业。

3.4 等离子体医学应用等离子体在医学领域有多种应用。

例如,等离子体凝固技术可用于止血和病灶切除;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可用于无菌手术;等离子体刺激技术可用于皮肤再生等。

3.5 等离子体氧化技术等离子体氧化技术是一种使用等离子体的表面处理方法。

等离子体显示原理资料

等离子体显示原理资料
參考資料 :.tw/_NewFiles/popular_science.asp?add_year=2003&popsc_aid=45
等离子体指的是原子在电子与原子核分离时的状态(电离),在等离子 体状态时,离子与电子的结合会发出紫外线。
在等离子体显示器结构
中,氙( Xenon )与氖 ( Neon )的混合气体
非自持放电区,电流很小,10-20~10-12A,特点是外界电压取 消后,放电立即停止,起始带电粒子完全是由外界电离源提供的; 自持暗放电区,此时放电电流为10-11~10-7A之间,管压降接近 电源提供的电压; 过渡区(欠辉区),管压降突然下降,电流急剧增加,其中D点 称为着火电压(起辉电压、击穿电压)
辉光放电的发光 基本特征:
(1) 放电时,在放电空间呈现明暗相间、有一定分布规 律的光区。
(2) 由于着火后,空间电荷引起的电场畸变使放电空间 电位基本上分成两段:阴极位降区和正柱区。在阴极位降 区中产生电子繁流过程,满足放电自持条件,故它是维持 辉光放电必不可少的部分。 (3) 管压降明显低于着火电压,并且不随电流而变。电 流为毫安级。电流密度为A/cm2至mA/cm2数量级。 (4) 阴极电子发射主要是过程。
* 1983年PDP都是单色,且依照气体放电时,所施加的电压不同 型式,可分为直流型(DC)与交流型(AC),DC型的PDP是以直流 (DC)电压启动放电,因此在结构中不可以有介电体层或电容层 的存在,因而导致无法累积壁电荷于介电层上,使得其需要很 高的启动放电电压。为了要降低启动电压,,因而设计有辅助 阳极与辅助放电通道,以辅助启动放电,又为了容易限制放电 电流,以增加PDP寿命,因而在每个单元中设计有电阻层,以降 低放电电流。 * AC型PDP在放电电极上,有覆盖透明介电层与耐离子轰击的氧 化鎂保护。因为AC型的PDP有结构简单与寿命长的优点,因此 目前商品化彩色PDP产品,都是AC型的PDP为主,在以下我们也 是主要讨论彩色AC型的PDP 。

等离子电视简介及原理(通俗易懂)

等离子电视简介及原理(通俗易懂)
不同的机芯方案,结构有所不同 ,如 46 寸等离子的机芯分为高频头板、视频 板、PC 板;而 42 寸等离子的机芯板分为数字板和模拟板。只是各功能模块的布 局有所不同,对信号的处理流程都是相同的,下面以 46 寸等离子为例进行介绍。
1.VIF 基本架构
为 了 要 可 接 受 CVBS 、 S-Video 、 YCbCr 信 号 , 需 要 一 视 讯 信 号 译 码 芯 片 (VideoDecoder)。其输出经过顺序扫描芯片(De-interlace Chip)后再输出, 目 的是由于目前的电视讯号都是交错式扫描, 在显示字幕或水平条纹时会有闪烁 (flicker)的现象发生, PDP 属于大尺寸显示器且定位于高阶、高单价产品, 如 此的显示品味消费者必定不能接受, 为了更稳定的画质所以使用此芯片; 模拟 数字转换芯片(ADC)则专门将模拟的 RGB 信号转换成数字 RGB 信号; T.M.D.S. 译码芯片则为数字 RGB 的传送信道;以上的各芯片输出都将送至频率转换芯片 (Scalar), 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整个 VIF 系统方块图如下, 同时将针对系统各 主要区块进一步说明。
处理,0.5~1.0V 模拟输入, 全同步处理, 具 500Mhz 可程序模拟频宽及热插 拔同步检知。
TMDS Receiver: SIL151ACT100 目前信息产品中,特别是数字平面显示器的输入端口中常有 DVI (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的应用, DVI 接口是利用 TMDS( 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s) 的信号传递式 。TMDS 是由美商 Silicon Image 公司发展 出来, 在 DVI 接口中有二组 Panel Link Data Pair, 一般若是视讯信号属于高频

等离子显示原理

等离子显示原理

等离子显示原理
等离子显示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发光原理的显示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给显示屏施加电场,使气体变成等离子体,然后激发等离子体中的气体分子,使其发光。

具体来说,等离子显示利用的是气体电离的反应。

首先,在显示屏的两个玻璃板之间填充低压的惰性气体,如氖气和氩气。

然后,在玻璃板上加上一层薄膜电极,形成一个电场。

当施加电压时,电场会加速带电粒子(正离子和电子),使它们碰撞气体分子。

这些碰撞会使气体分子电离,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和自由电子。

正离子和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往相反的方向移动,并撞击到玻璃板的表面。

当带正电荷的离子撞击玻璃表面时,会激发玻璃表面上的荧光粉,使其发光。

不同的荧光粉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从而形成彩色的显示。

当带负电荷的电子撞击玻璃表面时,会使玻璃表面上的荧光粉改变电荷,以便下次撞击时能够激发发光。

由于等离子态的存在时间很短,所以需要以每秒数十次的频率施加电压,以维持等离子态的稳定。

这样,等离子体中的气体分子不断被激发,不断发光,从而形成连续的图像。

与液晶显示相比,等离子显示具有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能够显示更真实鲜艳的颜色。

它还具有更广的视角范围和更快的响
应速度,适用于观看运动图像的场景。

总之,等离子显示利用气体电离的原理,在电场作用下使气体分子激发,从而产生发光现象。

这一原理使得等离子显示具有优异的显示效果,并广泛应用于高品质的电视和显示器上。

等离子显示器工作原理

等离子显示器工作原理

等离子显示器工作原理等离子显示器是一种新型、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平板显示器。

它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不同,利用等离子体来发光且更适合大屏和高要求的场合。

下面将介绍等离子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等离子显示器由激发电极和发光层组成,其中,激发电极采用X-Y排布方式,形成一个个微小的单元格,每个单元格里面有红、绿、蓝三种基色颗粒,即红色荧光物质、绿色荧光物质、蓝色荧光物质。

当液晶电视机的电源打开后,垂直分别隔行逐行向三个颜色的荧光物质输入数据信号,经由三种颜色的基色颗粒受到数据信号的刺激后,产生电离,即使气态的氖气或氧气被激发,导致原子状态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夹杂着自由电子的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受电动力的作用,由不断自身碰撞产生的自由电子和离子复合,发生能量的损失,产生光,这就是等离子体产生的发光原理。

具体来说,等离子体的发光原理是:当激发电极发送交错信号时,距激发电极非常近的上下两个物理体系填充了氙气等等的混合气体,这便是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等离子体区。

当二级线圈切换后,这种混合气体在X、Y方向上形成激发电极所形成的任意位置的等离子体,并发出紫色的紫外线。

在等离子体发光的原理中,需要引入荧光层的概念。

如果把氙气和氧气混合,利用等离子体放电,使得氙气和氧气变成等离子体并放出紫外线后照射在荧光层上,荧光层吸收紫外线后,会产生浅蓝色和绿色的荧光,从而看到颜色的变化,变成了人们所熟知的蓝色、绿色等。

综上所述,等离子显示器主要是在等离子发光过程中得到发光的基色分别是红色荧光物质、绿色荧光物质、蓝色荧光物质,通过交替刺激不同的颜色荧光物质,就能得到各种颜色的显示。

等离子显示器具有起伏明显、色彩鲜艳、黑色更纯欧美式的优美特性。

由于它的响应速度更快、不乏多媒体扫描视频的反应时间和图片的立即渲染,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商业展示等地方,是电视显示技术和平面显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时也只有DC-PDP可以作为电脑的显示器,松下公司一直以此
产品称霸笔记本电脑到1980年代。 *1983年商品化的直流型等离子体显示器(DC-PDP),则是利用汞蒸 气作为放电气体,以达到长寿命的目的。
*Burroughs公司所发明的()直流型等离子体型面板 显示器
*松下公司所设计的DC-PDP结构图
的6.3mm玻璃,以改善显示器的脆度,而其封合玻璃是以较高温处理 的材料,这样做气体不受污染而达到较长的寿命。 *在1970年Burroughs公司发展出自扫描(Self-ScanTM)方式而 促使DC型PDP实用化,如下页图所示,此方式可大大的減少驱动 电路,但这种DC型PDP显示器,有放电不一致的困扰。 *松下电子所设计有辅助放电区域的DC-PDP,并且该公司配合 优良的工艺技术,用此DC-PDP可以生产低价格的笔记本电脑,在
长寿命的彩色AC-PDP一直是研究开发的重点。
*1989年左右富士通公司开始发展三电极面放电型彩色PDP的实 用化产品,在1990年发表了ADS驱动方式,且成功将具有可显示 红色、绿色,与其混合色的20寸三色AC-PDP推出市场。该公司 在1992年发表有利于大量生产的直线型阻隔壁结构,并且成功开 发出引人注目的21寸全彩PDP,各公司都投入彩色AC-PDP的量产 开发。 *PDP真正引人所注目的时间是在1994年,由富士通公司卖给纽约 的证券交易所1200台的21寸AC型PDP。在1995年后,日本各家公 司开使朝向42寸的彩色PDP开发,在1996年称为PDP量产元年。 *由于AC-PDP的快速发展,且在1996年将42寸的产品商品化后, 目前彩色的PDP商品都是以AC-PDP为主,事实上PDP制造工艺成品 率一直无法提高,因此价格一直无法降低,以致于无法快速普及。
气体发生稳定放电的区域:正常辉光放电区(EF) 反常辉光放电区(FG) 弧光放电区(GH)
Va(V)
1000 800 Vf 600 400
非自持放电 汤生 放电
自持放电 自 持 暗放电 辉光放电 弧光 放电 G
R I B C D V
Ea
E 200
F H
A
0
10-16 10-14 10-1210-10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10 1I(A)
*在1974年日立所发展的文献做为基础,其发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 阴极辉光(Negative Glow)区域,所放射出来的真空紫外线,再 由紫外线激发位于阴极附近的荧光粉,而产生可见光。由于此种 方式的PDP可以自扫描 (Self-ScanTM)方式操作,因此可大大減 少驱动电路,而降低生产成本。 *NHK放送技术研究所研究开发的DC-PDP,是将PDP由基本的自行扫 描型转换为平面构成,使得其性能更向前迈进。 *在AC-PDP的彩色化过程中,早期是对向型电极,因此阴极与阳极 是随着交流电压的周期而交替地改变,如此不论荧光粉涂抹在哪 一侧的电极上,都会受到离子的溅射撞击而使其寿命降低,所以
*1964年由伊利诺大学教授提出以电容取代电阻的方式,当施加合 适的交流电压,即可使显示器工作并具有记忆功能,他们将此 显示器正式命名为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PDP),当时是利用环 氧树脂将气体封闭在两层玻璃基板中。
*1968年Owens-Illinois公司将AC型PDP实用化,其基板是采用较厚
正常辉光放电的光区分布:
(1)阿斯顿暗区
由于受正离子轰击从阴极 发射出来的二次电子初速很小, 不具备激发条件。由于没有受 激原子,因而是暗区。
我们所熟知的物体有固体、液体、气体。固、液、气三态
互变的过程称为相变。相变可以从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对一固
体继续降温,一是对一气体继续加热。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前 者只会引起物质性质的变化,但是,后者却完全不同,它会使
物质变成一种新的状态──等离子态, 等离子态是物质的第四
态。呈现第四态的物体称为等离子体。
而等离子体本身就会发光的特点,与需要背光板的液晶显示技术 却差别很大。但是只能有「亮」或「暗」的区分,无法如同液晶
显示器一样可以发出不同的亮度。
而 PDP 为了实现中间亮度的效果,只好采用特殊的闪烁方式。例 如,如果想要在 16ms 反应时间內,显示只有白色一半的灰度效 果,就只好在 16ms 內同时闪烁明暗,让亮的时间与暗的时间一 样长 - 都是 8ms ,利用人类视觉无法辨别高频闪烁的特性,来 制造出灰度的平均亮度。
气体放电物理基础
请翻到书P277页
气体放电的伏安特性
Va(V)
1000 800 Vf 600 400 E 200 F H 非自持放电 汤生 放电 自持放电 自 持 暗放电 辉光放电 弧光 放电 G
R I B C D V
Ea
A
0
10-16 10-14 10-1210-10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10 1I(A)
* 1983年PDP都是单色,且依照气体放电时,所施加的电压不同 型式,可分为直流型(DC)与交流型(AC),DC型的PDP是以直流 (DC)电压启动放电,因此在结构中不可以有介电体层或电容层 的存在,因而导致无法累积壁电荷于介电层上,使得其需要很 高的启动放电电压。为了要降低启动电压,,因而设计有辅助 阳极与辅助放电通道,以辅助启动放电,又为了容易限制放电 电流,以增加PDP寿命,因而在每个单元中设计有电阻层,以降 低放电电流。 * AC型PDP在放电电极上,有覆盖透明介电层与耐离子轰击的氧 化鎂保护。因为AC型的PDP有结构简单与寿命长的优点,因此 目前商品化彩色PDP产品,都是AC型的PDP为主,在以下我们也 是主要讨论彩色AC型的PDP 。
Va(V)
1000 800 Vf 600 400
非自持放电 汤生 放电
自持放电 自 持 暗放电 辉光放电 弧光 放电 G
R I B C D V
Ea
E 200
F H
A
0
10-16 10-14 10-1210-10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10 1I(A)
正常辉光放电区,电流在10-4~10-1之间,E点电压称为维持电 压,管内出现明暗相间的辉光,管压降维持不变; 异常辉光放电区,如加大电流并使电压突破G点,则电流突然猛 增,管压降突然降低,进入弧光放电区; 弧光放电区,是一种自持放电状态,管内出现明暗的弧光放电电 流在10-1A以上。G点称为弧光放电的着火电压。
參考資料 :.tw/_NewFiles/popular_science.asp?add_year=2003&popsc_aid=45
等离子体指的是原子在电子与原子核分离时的状态(电离),在等离子 体状态时,离子与电子的结合会发出紫外线。
在等离子体显示器结构
中,氙( Xenon )与氖 ( Neon )的混合气体
參考資料 :/seemore/cmo_p1_4_1.html
* 随着数字化多媒体资讯时代的来临,消费者对于显示器的要 求,越来越苛刻,不但要求画面清晰、色彩逼真、视角广、高亮 度、薄型化的基本特性外,并且要具备能收播数字信号、连接网 络等功能。*等离子体显示器正是能符合家庭要求的显示器。
非自持放电区,电流很小,10-20~10-12A,特点是外界电压取 消后,放电立即停止,起始带电粒子完全是由外界电离源提供的; 自持暗放电区,此时放电电流为10-11~10-7A之间,管压降接近 电源提供的电压; 过渡区(欠辉区),管压降突然下降,电流急剧增加,其中D点 称为着火电压(起辉电压、击穿电压)
被封裝在显示格內,透
过电极加入电压就成为 等离子体状态。而等离 子体产生的紫外线撞击 显示格內的荧光粉,就 成为波长较长的 RGB 三 原色可视光线。
此处省去12页
參考資料 :/seemore/cmo_p1_4_1.html
使用荧光粉来发光这一点,与显像管( CRT )的原理有些类似。
*追溯最早的应用案例,则应该是1927年Bell System公司所 做现场示范的气体放电电视,其尺寸大小为宽65cm,高75cm,其 中包含有5050个气体放电单元,所使用的气体为氖气,当时该电 视可显示每秒16个图像的灰度画面。 *在其之后发展实用化的气体放电显示器,则为1950年代所开 发出来的NIXIE,其主要的功能是做为显示数字之用,且最大的优 点是发展阵列式的数字显示器。
*伊利诺大学所开发的AC-PDP,是在前面玻璃板的中间产生气体
放电,因此称为对向型AC-PDP,但是现在彩色面板放电型
AC-PDP的基本结构,是由G.W.Dick博士发表,如下图所示,在电 极对的中间有介电层,当施加电压于电极上,即产生电场而行成
气体放电。
*最早的对向型 AC-PDP的原型样本
*1970~1980年代,彩色PDP的发展是以DC-PDP为中心。
等离子体显示技术
Plasma Display Technology
西安邮电大学
等离子体的发现
追溯历史,美国诺贝尔奖得主,化学家Langmuir可谓是发现 等离子这一物理现象的第一人。他用18世纪捷克医学家 Johannes Purkinje(1787-1869)发明的“PLASMA(中文译: 血浆)”一词,来形容他在1927发现的离子化的气体。这就 是为什么台湾把plasma译作电浆,而我们则称之为等离子。 何为等离子?何为等离子体?有什么离子?
參考資料 :.tw/_NewFiles/popular_science.asp?add_year=2003&popsc_aid=45 .tw/Winnie/Winnie11.htm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个分子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原子, 而一个原子则是由原子核和若干个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 电子带负电,原子呈电中性。气态时,电子在电场束缚下围绕 原子核旋转。如果气体被加热,其电子的热运动动能就会增加。 一旦电子的热运动动能超过原子核对它的束缚,电子就成为自 由电子,这种过程称之为电离。如果气体中的所有原子都被电 离,就称为完全电离,如果只有部分原子被电离,则称为部分 电离。被电离的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称为电离度。电离度为 100%时,即气体被完全电离,就成为我们上面所说的物质第 四态──等离子态,也称为等离子体。这是最严格定义的等离 子体,在实际应用中,部分电离的气体,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也通称为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中,失去电子的原子称为离子。 因此,产生等离子体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对气体进行加热使其电 离,即成等离子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