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紫萁组培快繁途径研究

合集下载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生殖生物学研究及其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生殖生物学研究及其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生殖生物学研究及其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Ageratinaadenophora (Spreng.)King&H.E.Robins.=E.glandulosum H.B.K.non Michx.],为多年生半灌木草本植物,是世界性的恶性入侵杂草。

由于具有胁迫适应能力强、结实率高、并能通过茎和根繁殖的特点,它已成为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杂草之一。

至今,紫茎泽兰仍非常难控制或根除。

本论文主要对紫茎泽兰在中国入侵过程中的繁殖生物学、生态生理学进一步研究,观察了紫茎泽兰的生殖生物学特征;分析了多种环境因子对其种子萌发和中国适应区域分布的影响;并建立了紫茎泽兰的离体快繁体系。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对紫茎泽兰花粉的生活力进行了测定,并通过石蜡切片和半薄切片的方法,对紫茎泽兰的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和胚胎发育进行观察。

刚采集的花粉在含有蔗糖、硼酸的14种培养基上(包括改良的Monnier培养基、BK培养基)、株头上、花柱内都未见有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

紫茎泽兰花药4室,花药壁的发育为双子叶型,由表皮、药室内壁、一层中层和绒毡层组成。

绒毡层在小孢子在减数分裂前期开始变形,其原生质体向药室中移动,为变形绒毡层。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四面体型的小孢子四分体,其四分体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

胚珠为倒生胚珠,大孢子母细胞体积增大,然后经有丝分裂形成未减数分裂的八核胚囊。

其中靠近合点端的6个核发育成胚乳状细胞,靠近珠孔端的2个核,其中一个核退化,另一个核发育形成胚。

胚的发育过程中未见有受精过程,胚和胚乳的发育都是自发形成的。

这些结果都为紫茎泽兰为无融合生殖的先前论断提供了新的证据。

并且,紫茎泽兰的生殖方式为无融合生殖的二倍体孢子生殖。

(2)实验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影响。

华南紫萁的繁殖管理

华南紫萁的繁殖管理

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 点,使其成为进行生态恢复和 治理的优秀植物。
在土壤改良、水源保护等方面 ,华南紫萁能够发挥其生态优 势,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 定。
室内盆栽应用
华南紫萁由于其耐阴、耐旱、适 应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室
内盆栽中。
在家庭、办公室等场所中,华南 紫萁能够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和
光照控制
1 2 3
日照需求
华南紫萁需要充足的日照,每天至少需要3-4小 时的阳光照射,以保证正常生长。
遮光措施
在炎热的夏季或日照过强的时候,可以使用遮 阳网或转移到室内养护,避免强光对植物造成 伤害。
补光措施
在光照不足或阴雨天气下,可以使用植物补光 灯来提供光照,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
华南紫萁的应用场景
园林景观应用
华南紫萁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 和生态功能的植物,在园林景
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优美的外形和适应性强等特 点,使其成为庭院、公园、街 道等场所绿化的优选植物之一

华南紫萁在景观中可以形成独 特的视觉焦点,为绿化带增添
生气和色彩。
生态修复应用
华南紫萁在生态修复领域也有 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空气净化功能的植物。
盆栽华南紫萁的养护较为简单, 只需注意适当的光照、水分和温
度即可。
06
华南紫萁的发展前景与展 望
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
01
通过生态保护和修复,可以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净化
空气、水源,防止土壤侵蚀等。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02
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植物提
选苗定植

紫金标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紫金标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紫金标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蒋瑜;张丽芳;李珂;朱维贤;施林【摘要】用不同种类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金标茎段进行离体培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诱导紫金标不定芽萌发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0.5mg/L,不定芽萌芽率为60%;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合为一步,以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效果较好.【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3(000)007【总页数】2页(P84-85)【关键词】紫金标;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作者】蒋瑜;张丽芳;李珂;朱维贤;施林【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昆明650213;云南省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昆明650213;云南省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昆明650213;云南省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昆明650213;云南省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昆明650213【正文语种】中文紫金标又名红花紫金标、九节莲、对节兰、蓝花岩陀、风湿草、小蓝雪、攀倒甑岩五姜、东南菊,是白花丹科蓝雪花属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西藏,生长于海拔1500~2100 m的荒地、路旁、灌木群落也有分布,为多年生草本,高0.5~1 m,基部常木质。

单叶互生,有短柄;叶片菱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 cm,宽0.8~1.5 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

花期7~12月,果渐次成熟。

据《云南中草药》记载,全株入药,有通经活血、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健脾消食之效,用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月经不调、消化不良等症。

紫金标含有的白花丹素具有抗菌、抗真菌、抗原虫、抗生育作用。

它还含具酚羟基的醌类物质,对兔离体肠管平滑肌有抑制作用。

紫金标具有显著的抗单纯疱疹Ⅰ型病毒(HSV-1)的作用,能抑制HSV-1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以及抑制HSV-1gD基因复制与转录。

通过组培可提高紫金标的繁殖率,进行有效利用。

目前紫金标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还未见报道。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选用长势好、无病虫害、健康的紫金标幼嫩茎段。

两种观赏蕨类植物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两种观赏蕨类植物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两种观赏蕨类植物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本文以紫萁和银粉背蕨为材料,采用银粉背蕨孢子、原叶体和紫萁原叶体、根状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通过不同的培养条件、不同的激素种类及其不同浓度的组合试验,成功地诱导出紫萁的GGB(绿色球状体)和愈伤组织、银粉背蕨的GGB,建立了两种蕨的离体快繁体系,为实现其工厂化育苗提供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以紫萁的根状茎尖为外植体诱导GGB的适合培养基是:1/2MS+BA 0.1mg/L+蔗糖30g/L,40天增殖倍数为27.5,GGB诱导率为100%。

GGB分化的适合培养基是:1/2MS+蔗糖30g/L,GGB分化率为100%。

适合紫萁试管苗生根的培养基是:1/2MS+蔗糖20g/L+NAA 0.1mg/L。

将根状茎尖的叶片全部切除后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较好,适合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是:1/2MS+2,4-D 3.0mg/L,培养条件为正常的光照培养。

愈伤组织在1/2MS+NAA 0.1mg/L的培养基中的分化系数为 5.433。

生根试管苗炼苗后在腐叶土:珍珠岩=2:1的基质中的移栽成活率为47.5%。

银粉背蕨的孢子用2%NaClO溶液振荡8-10min后过滤,污染率可降低到0,是较适合银粉背蕨孢子的消毒方法。

孢子在MS+蔗糖20-40g/L中光照培养,萌发率超过70%。

以银粉背蕨原叶体为外植体在MS+BA 1.0-2.0mg/L+NAA 0.3mg/L的培养基中诱导GGB,50天后增殖倍数可达9以上。

GGB在MS+KT 0.1mg/L+NAA 0.1mg /L的培养基中的分化率为100%,平均每植株分化的叶片数为6。

适合银粉背蕨试管苗生根的培养基是:MS+蔗糖20g/L+IBA 0.5mg/L。

生根试管苗炼苗后在腐叶土:珍珠岩=2:1的基质中的移栽成活率为75%。

紫叶酢浆草快繁技术的研究

紫叶酢浆草快繁技术的研究

紫叶酢浆草快繁技术的研究作者:肖文艳曹智来源:《现代园艺》2009年第02期【摘要】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间和激素水平对于紫叶酢浆草茎段组织快繁的影响,采用组培方法建立起了紫叶酢浆草离体培养体系。

结果表明:消毒时间以4分钟为宜;最佳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NAA0.5 mg/L+6-BA1.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NAA0.2 mg/L+6-BA0.5 mg/L。

【关键字】紫叶酢浆草;组织培养;激素水平;紫叶酢浆草(O xalis triangularis)又名紫蝴蝶,原产热带美洲。

为酢浆草科酢浆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15~30cm,地下部分长有小鳞茎。

叶基生,掌状复叶,每个复叶由3片小叶组成,小叶倒三角形或倒箭形,叶色常年为艳丽的紫红色,犹如无数飘舞的“紫色蝴蝶”[1],极具观赏价值。

紫叶酢浆草适应性广,抗性强,生长迅速[2]。

是优良的地被植物,同时也是布置花坛、花镜或点缀草坪、道路的良好材料。

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和推广价值[3]。

紫叶酢浆草的繁殖以分株繁育为主,多在生长季节进行,也可在春季播种繁殖,但观赏栽培种结籽率较低。

上述繁殖方法繁殖速度慢,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前较为理想的是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具有速度快,变异率低等优点,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4]。

紫叶酢浆草的组织培养李霖等[5]已有作初步报道,但试验结果中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及激素浓度有不同的见解。

本实验通过建立紫叶酢浆草快繁体系,研究激素水平对三角紫叶酢浆草组培快繁的影响。

旨在为三角紫叶酢浆草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参数。

1实验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从大棚移入实验室1个月左右的盆栽三角紫叶酢浆草,以叶柄作为外植体。

1.2外植体消毒挑选健壮无虫害的叶柄,用消毒后的剪刀将其剪成约4cm的小段,放于烧杯中,用自来水冲洗外植体10 分钟,加少量中性洗洁精浸泡0.5 小时,流水冲洗干净,移入无菌接种室,浸入0.1%HgCl2溶液中振荡消毒4分钟,用蒸馏水冲洗5~8次,即可用于接种。

一种丛生紫荆的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合及培养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丛生紫荆的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合及培养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丛生紫荆的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合及培养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芳菲,杨利平,何贵整,陈乃明,时群,陈丽文,黄永钦,陈俊锦,杨琼,蔡林,刘佳哲,李清香,陈乃健,吴红英,樊
东函,韦冬玲,谭冬晓
申请号:CN202111485593.1
申请日:20211207
公开号:CN114027196A
公开日:
2022021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丛生紫荆的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合及培养方法。

涉及组织培养技术领域。

包括以下步骤:外植体的选择、处理和消毒、无菌芽诱导和增殖及生根培养。

本发明中继代增殖及生根培养交替使用培养基A、B;培养基A既能诱导无菌芽,又能用于继代增殖及生根培养,而且能在同一种培养基中同步进行继代增殖和壮苗生根,一次成苗;培养基B也用于继代增殖及生根培养,一次成苗;交替使用培养基A、B能提高增殖系数,继代增殖和壮苗生根周期为24d,节省了专门培养生根的时间。

增殖系数达6.9,生根2~5条,根长2~4cm,生根率达98%以上。

生根组培苗无需炼苗,直接移栽成活率达99%。

申请人:钦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地址:535099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西环南路11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孙光远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风信子紫色情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权威资料

风信子紫色情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权威资料

风信子紫色情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权威资料] 风信子紫色情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摘要以风信子“紫色情感”鳞片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外植体的选择,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大鳞茎培养基以及生根培养基的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适宜风信子“紫色情感”组培快繁的外植体为内鳞片,诱导培养基为MS+NAA 0.5mg/L+6-BA 5.0 mg/L,继代扩繁培养基为MS+NAA 0.5 mg/L+6-BA 1.0 mg/L,大鳞茎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1 mg/L+KH2PO4 0.4 mg/L,生根诱导培养基为MS+IBA 2 mg/L。

关键词风信子;外植体;培养基S682.2+9;Q943.1 A 1007-5739(2013)06-0143-03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为百合科风信子属多年生具鳞茎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的地中海东岸与亚洲的小亚细亚等地。

风信子植株低矮,色彩艳丽,花具芬香,适宜庭院布置、盆栽或水养,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是国际花卉市场上重要的球根花卉之一,我国一直在引种栽培[1]。

风信子主要通过分球繁殖,但自然条件下繁殖率很低。

种子繁殖结籽率和发芽率也很低,播种后需生长4,5年才能开花,且变异性大。

人工切割鳞茎盘繁殖虽比自然繁殖效率高,但1年也仅能获得10,30个子球,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国内外已经对风信子的组培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14]。

该文以风信子“紫色情感”鳞片为材料探讨了外植体位置、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不定芽诱导、继代培养、大鳞茎诱导和生根培养的影响,以期选出“紫色情感”组培各个阶段的最适培养基。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外植体的选择。

以风信子品种“紫色情感”的鳞茎为材料,选取健壮无病的鳞片作为外植体,外、中、内鳞片各占鳞茎横切面的1/3。

1.1.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诱导培养基:MS+NAA 0.4 mg/L+6-BA 4.0mg/L(A1)、MS+NAA 0.4 mg/L+6-BA 5.0 mg/L(A2)、MS+NAA 0.4 mg/L+6-BA 6.0 mg/L(A3)、MS+NAA 0.5 mg/L+6-BA 4.0 mg/L(A4)、MS+NAA 0.5 mg/L+6-BA 5.0mg/L(A5)、MS+NAA 0.5 mg/L+6-BA 6.0 mg/L(A6)。

紫萼快速繁殖的研究

紫萼快速繁殖的研究

紫萼快速繁殖的研究摘要:以紫萼根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试管苗的微型扦插、继代培养、移栽和移植的研究,建立起紫萼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证明,MS+BA 0.8 mg/L+NAA 0.8~1.2 mg/L+2,4-D 0.8~1.2 mg/L是根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GA3 0.5 mg/L+NAA 0.1 mg/L+IAA 0.3 mg/L是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GA3 0.5 mg/L+IAA 0.3 mg/L是生根试管苗茎段微型扦插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移植到花坛上的试管苗株型整齐、当年开花,观赏效果好。关键词:紫萼;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紫萼(Hosta ventricosa)又叫紫萼玉簪、紫玉簪,属于百合科玉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生长于山坡林下阴湿处。其原产于我国,在辽宁、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陕西等地均有分布[2,3]。紫萼的叶、根可做药用,具有凉血、止血、解毒等功效,能治吐血、崩漏、湿热带下、咽喉肿痛等疾病[4]。紫萼的种子很少,人工栽培所需的种苗多是春、秋两季用分株方法进行繁殖的[5]。但是,由于分株繁殖的速度很慢,难以满足人们对紫萼种苗栽培的大量需求。目前已有玉簪组织培养相关研究的报道[6-11],且已见紫萼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报道[12],但迄今未见以紫萼的根为材料进行快速繁殖研究的报道。本研究以紫萼根为材料,成功地建立了紫萼快速繁殖技术。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及来源以生长于大连市区西南路路旁花坛上栽培的紫萼根为材料。1.2材料及灭菌5月中下旬,将花坛中生长旺盛的紫萼植株根部浇透0.001%的HgCl2溶液,2 d 后将处理的植株挖回实验室,洗净根部的泥土后,将根茎的端部2 cm左右切下,放入250 mL的磨口广口瓶中,用自来水振荡洗涤10~20 min后,用0.001%安利洗涤液洗涤20 min,再用去离子水振荡洗涤两次,接着,在超净工作台上,加70%的酒精灭菌约10 s后,马上用无菌水洗涤4次,再用0.03%的HgCl2溶液振荡灭菌15 min,最后用无菌水洗涤5次,即可获得无菌根。1.3培养条件根的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培养基加蔗糖30 g/L,生根培养基加蔗糖15 g/L,所有培养基均为固体培养基,其胨力强度为200 g/cm2[11],培养基pH值为5.8~6.0,培养温度为26℃,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前40 d暗培养,其后培养均进行光照,光培养强度2 000 lx,光照时间为11 h/d。1.4试验方法1.4.1不同浓度的NAA与2,4-D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在超净工作台上,用解剖刀在无菌培养皿中将无菌根切成长约0.2 cm的根片,接种到MS+BA 0.8 mg/L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NAA和2,4-D的培养基上,进行根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愈伤组织诱导试验重复了两次,每种培养基接种100个根片。1.4.2不同浓度的BA、KT、NAA激素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在超净工作台上的无菌培养皿中,用镊子将在MS+BA 0.8 mg/L+NAA 0.8~1.2 mg/L+2,4-D 0.8~1.2 mg/L培养基中诱导培养的颗粒状愈伤组织分散为独立的颗粒状后,接种到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BA、KT和生长素NAA,以MS+AgNO3 1.0 mg/L+GA3 0.5 mg/L为基本培养基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实验重复了两次,每种培养基接种200个愈伤组织颗粒。1.4.3不定芽的生根培养实验向具有MS+AgNO3 1.0 mg/L+GA3 0.5 mg/L+BA 0.5 mg/L+NAA 0.1 mg/L分化培养基、并已培养了50 d左右分化不定芽的培养瓶中倒入1/2MS+IAA 1.0 mg/L的液体无菌培养基,继续培养4 d后,把不定芽从基部剪下,接种到1/2MS+GA3 0.5 mg/L+NAA 0.1 mg/L+IAA 0.3 mg/L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实验重复了3次,每种培养基接种200个不定芽。1.4.4生根试管苗茎段的微型扦插继代培养与快速繁殖实验把在1/2MS+GA3 0.5 mg/L+NAA 0.1 mg/L+IAA 0.3 mg/L培养基中培养的试管苗剪成长1 cm左右、至少具有2个叶片的茎段后,接种到1/2 MS+GA3 0.5 mg/L+IAA 0.3 mg/L这一培养基上进行微型扦插继代培养实验。实验重复了4次,每次继代5代,接种培养200个茎段。1.4.5试管苗的移栽、移植把上述继代培养生长旺盛的试管苗的培养瓶瓶塞打开,放到光照4 000~5 000 lx的条件下炼苗3 d后,用镊子从培养瓶中取出试管苗,洗净根部的培养基后,移栽到上面铺着一层干净河沙、下面为肥沃园土的温室苗床上。移栽实验重复了4次,每次移栽400株试管苗。把在温室中移栽成活的试管苗移植到大连西部城区的花坛上,移植实验重复了3次,每次移栽400株。2结果2.1不同浓度的NAA与2,4-D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到70 d时进行统计观察。由表1可见,在浓度均为0.8 mg/L 或者1.2 mg/L的NAA与2,4-D两种生长素配合使用的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不仅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而且诱导的愈伤组织长势好。观察表明,在上述两种培养基上诱导培养的愈伤组织培养到60 d,所形成的愈伤组织均为界限明显,极易分散的绿色颗粒。上述说明MS+BA 0.8 mg/L+NAA 0.8~1.2 mg/L+2,4-D 0.8~1.2 mg/L的培养基是紫萼根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理想培养基。2.2不同浓度的BA、KT、NAA激素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观察表明,培养10 d左右,在有的培养基上可见愈伤组织颗粒开始分化出不定芽。培养到50 d时统计结果见表2。由表可见,在细胞分裂素BA的浓度为0.5 mg/L、生长素NAA的浓度为0.1 mg/L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分化率最高,达到了93.0%,并且其分化的不定芽长势好。这说明,MS+AgNO3 1.0 mg/L+GA3 0.5 mg/L+BA 0.5 mg/L+NAA 0.1 mg/L的培养基是紫萼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观察统计还表明,在MS+AgNO3 1.0 mg/L+GA3 0.5 mg/L+BA 0.5 mg/L+NAA 0.1 mg/L这一培养基上培养20 d左右时,在已经分化生长的茎高为0.3 cm以上的不定芽基部还会分化出1.0~4.0个不定芽。培养到50 d时,平均每个分化培养的愈伤组织颗粒可分化出2.3个高0.6 cm以上的不定芽。2.3不定芽的生根培养实验观察表明,接种到1/2MS+GA3 0.5 mg/L+NAA 0.1 mg/L+IAA 0.3 mg/L培养基后5 d左右可见形成根原基,随后根原基不断增加并迅速生长为正常根。培养到25 d时,就会培养生长为平均茎高4.4 cm、具有5~10个叶片、4~13条根、生长旺盛的试管苗。上述结果说明,1/2MS+GA3 0.5 mg/L+NAA 0.1 mg/L+IAA 0.3 mg/L这种培养基是紫萼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2.4生根试管苗茎段的微型扦插继代培养与快速繁殖实验实验结果证明,1/2MS+GA3 0.5 mg/L+IAA 0.3 mg/L这一培养基上进行微型扦插继代培养,25 d可培养一代生长非常旺盛、根系发达、茎高4 cm左右、平均生根率为98.4%的试管苗,平均每代的繁殖系数为3.1,并且所繁殖的试管苗没有无效苗。上述说明,1/2MS+GA3 0.5 mg/L+IAA 0.3 mg/L这种培养基是紫萼生根试管苗茎段微型扦插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2.5试管苗的移栽、移植观察表明,移栽14 d时可见试管苗成活并长出新叶。移栽30 d时统计证明移栽成活率为94.8%。移植的试管苗成活率接近100.0%。与当年的分株苗相比,移植的试管苗初期生长较慢、植株较小,50 d后开始快速生长,并且移植成活的试管苗生长整齐,观赏效果好,当年可正常开花,但开花时间晚20 d左右。3讨论不论是野生的紫萼还是栽培的紫萼都不会生长出地上茎,但是不仅由愈伤组织分化的不定芽具有茎,而且生根试管苗、微型扦插继代培养的试管苗都生长出一定高度的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培养基中加入了一定浓度的GA3,从而促进了茎细胞的伸长生长,另外,培养过程的光照强度仅为2 000 lx,较弱光照强度也有利于GA3促进细胞伸长作用的发挥。微型扦插继代培养25 d的繁殖系数为3.1。以这种繁殖速度,每株试管苗1年能繁殖出3.114.4株(750多万株)试管苗,并且用这种方法所繁殖的试管苗没有无效苗。这说明采用微型扦插继代培养对紫萼进行快速繁殖,可以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参考文献:[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五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439.[2] 李书心. 辽宁植物志(下册)[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84-685.p[7] 虞耀瑾, 王泰哲. 玉簪组织培养器官建成[J].上海农业学报,1996,15(1):32-35.[8] 郝砚英,赵哀梅,王勇,等. 花叶玉簪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06(2):38-39.[9] 顾德峰,王刚,高晶芳,等. 白玉簪离体快速繁殖的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45(2):41-43.[10] 陈必胜, 莫建彬,杜永琴,等. 玉簪新优品种离体培养技术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45(2):28-30.[11] 周青,任旭琴,俞建飞,等. 玉簪快速繁殖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5(6):33-35.[12] 王春婷,石大兴,王米利. 紫萼玉簪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42(4):29.[13] 姜长阳. 培养基琼脂用量的商榷[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26(2):53-54.。

芒萁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

芒萁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

芒萁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杨春梅;屈云慧;汪国鲜;单芹丽;吴丽芳;阮继伟;蒋海玉【摘要】以孢子为外植体对芒萁进行组织培养.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孢子萌发和孢子体进行诱导.结果表明,孢子体萌发阶段最适培养基组合是1/2MS培养基+30 g/L蔗糖+7 g/L琼脂,pH值5.8-6.0;原叶体增殖阶段,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MS+NAA 1.0 mg/L +6-BA 1.5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孢子体的诱导最适培养基组合是1/2MS培养基+NAA 0.1mg/L+蔗糖30 g/L+琼脂7 g/L.【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29)012【总页数】4页(P2955-2958)【关键词】芒萁;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孢子体诱导【作者】杨春梅;屈云慧;汪国鲜;单芹丽;吴丽芳;阮继伟;蒋海玉【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5;玉溪云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玉溪6532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5;玉溪云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玉溪6532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5;玉溪云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玉溪6532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5;玉溪云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玉溪6532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5;玉溪云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玉溪6532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信息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2.35蕨类植物是观叶植物中最具特色的一群,素有“无花之美”的称号,其株、叶、根、茎、芽、孢子囊群均可观赏[1],可做盆景、切花配叶及园林绿化[2-3]。

桂皮紫萁种苗培育与组培苗繁殖技术

桂皮紫萁种苗培育与组培苗繁殖技术

桂皮紫萁种苗培育与组培苗繁殖技术
孙晓丹;李春鹏;董然;王克凤;钱英;孙晨
【期刊名称】《黑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8(000)009
【摘要】为有效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以桂皮紫萁为研究对象,在桂皮紫萁种苗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养护管理、采收和组培苗培育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总结了桂皮紫萁规模化育苗、栽培与养护管理,以满足人们对优质桂皮紫萁种苗技术上的需求.
【总页数】3页(P169-171)
【作者】孙晓丹;李春鹏;董然;王克凤;钱英;孙晨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吉林长春130118;长春科技学院长白山生态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600;长春科技学院长白山生态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600;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桂皮紫萁生长地小气候特征分析 [J], 姚渝丽;于英;万保成;赵淑春;胡全德
2.桂皮紫萁初生叶形态发育的观察 [J], 郭梦桥;王晓楠;刘保东;石雷
3.桂皮紫萁群落类型及关键环境生态因子分析研究 [J], 武晓林;刘哲;李敏;于毅扉;于英
4.蕨类植物桂皮紫萁颈卵器和精子器形态和发育的研究 [J], 曹建国;包文美;戴绍军
5.桂皮紫萁离体快繁研究 [J], 闫海川;董然;赵和祥;顾德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紫萁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紫萁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紫萁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袁艺;田胜尼;叶爱华;卢佩玲
【期刊名称】《园艺学报》
【年(卷),期】2002(29)3
【摘要】研究了影响紫萁孢子萌发的因素。

紫萁孢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 1
/8MS培养基 ,孢子接种密度以 3 0 0 0个 /cm2 为宜。

孢子萌发后逐渐长成丝状体、片状体和原叶体。

孢子萌发 4个月后开始形成孢子体。

有利于原叶体生长分化和孢子体生长的培养基为 1 /8MS +6 BA 1mg/L +NAA 0 .5mg/L ,孢子体生根培养基以 1 /8MS+6 BA 0 .5mg/L+NAA 1mg/L为宜。

紫萁幼苗的生长与阳光、温度、湿度密切相关。

【总页数】4页(P247-250)
【关键词】紫萁;繁殖技术;孢子萌发;培养基;接种密度;阳光;温度;湿度
【作者】袁艺;田胜尼;叶爱华;卢佩玲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7;Q914.85
【相关文献】
1.桂皮紫萁种苗培育与组培苗繁殖技术 [J], 孙晓丹;李春鹏;董然;王克凤;钱英;孙晨
2.分株紫萁孢子繁殖技术 [J], 谢修鸿;李伟;李翠兰;梁运江
3.分株紫萁孢子繁殖的研究 [J], 张效秋;张利国;施汉钰
4.粤紫萁离体再生技术研究 [J], 陈朋;杨蕾蕾;彭杨;张苏州;徐桂红;杨建芬;张寿洲
5.紫萁孢子繁殖快速成苗技术研究 [J], 何圣米;杨悦俭;徐明飞;李必元;洪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14期现代园艺华南紫萁(),又名贯众、大凤尾蕨,真蕨目紫萁科紫萁属蕨类植物,原产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常野生于山地、草丛或溪边。

该种是薄囊蕨类中最原始的类群,也是现存厚囊蕨纲和薄囊蕨纲过渡的少数种类之一[1]。

植株高1~2m,树形美观、姿态优雅、终冬不凋,可供庭园、绿化带栽植或室内盆栽观赏,在植物造景和生态绿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其嫩苗、根茎、叶柄髓部还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生肌、健脾利湿、舒筋活络等功效。

华南紫萁普遍采用分株和孢子繁殖进行人工繁育,对环境条件要求高,且繁殖周期长,受季节限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李杨介绍并提出蕨类组培存在的问题[2];葛佳等以扇蕨茎尖为外植体,通过绿球体(GGB)途径获得了再生植株[3];王淼等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对东北蕨菜组培快繁的影响[4]。

本研究旨在探索出适宜华南紫萁离体诱导的快繁方法,为促进其高频、稳定、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对缓解野生资源压力,满足市场需求,丰富生态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1外植体选择及预处理以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琴湖基地成功引种的健康华南紫萁种苗为试验材料,采集带有幼孢子囊群,未完全展开的叶片作外植体。

用软毛刷轻轻去除外植体表面污垢,流水冲洗30min后,转入75%乙醇浸泡20s,0.1%氯化汞振荡清洗4min,无菌水冲洗5~7次,得华南紫萁无菌幼叶孢子囊外植体。

2GGB诱导培养将外植体首尾切除,剪成2cm小段,按照极性方向接种到B5+1.0mg/L6-BA+0.1mg/L NAA培养基中,培养基添加30g/L蔗糖和7.5g/L琼脂,每瓶1个外植体,共接种60瓶,置于光照度2000~3000Lx,14h/d,温度23~27℃,湿度75%~85%的环境下培养。

10d后观察发现,培养基表面有许多散落下来的绿色小孢子,其渐渐膨大,从基部产生不规则的突起,形成绿色球状体(GGB)。

培养30d,GGB诱导率可达66.67%。

3GGB的增殖与分化培养将诱导出的GGB分割成直径为3~5mm的绿球体小块,重新接种到B5+1.0mg/L6-BA+0.1mg/L NAA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培养30d后发现,GGB增殖膨大明显,平均直径为2.15cm,增殖率达79.8%,但是未见有不定芽分化现象产生。

将增殖后的GGB接种至1/2MS+1.0mg/L6-BA+0.1mg/L NAA+1.5g/L活性炭分化培养基中,培养过程中观察到有不定芽的分化,60d产生的平均芽数可达35个,分化率达58.3%,且叶平展健壮,生长速度较快。

4壮苗生根培养当新生不定芽长到约2cm,带2~3片健康平展叶片时,切下单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不定根诱导。

生根培养基为1/2MS+0.1mg/L NAA+1.5g/L活性炭。

30d更换1次培养基,60d后观察有数条不定根产生,生长状况良好,生根率达100%,平均根数达3.5条。

若将NAA浓度继续提高,不定芽基部有愈伤化趋势,生根的小苗长势缓慢、叶片发黄、状态不佳。

5炼苗移栽将高3~4cm,具3~4根健康根系的组培苗置于温度为20~25℃、光强2000Lx,12h/d的条件下进行驯化炼苗。

之后小心取出,去除根部培养基,用质量分数为0.125%多菌灵溶液清洗根部,种植于泥炭∶火山岩配比为3∶1的基质中,用薄膜和透光率30%的遮阳网覆盖,30d后统计成活率达91.8%,小苗生长健壮。

我国蕨类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约有2600多种,占全世界的1/5以上。

多数蕨类因其高雅飘逸的体态、碧绿青翠的叶色、精美的羽片图案、精致的脉序以及别致的孢子囊群排列[5],已成为现代园林绿化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以幼孢子囊群诱导,GGB途径的华南紫萁组培繁殖方法,初步建立了其离体再生体系,有效解决了现有繁殖方法的弊端,为优质华南紫萁商品种苗生产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GGB,又称绿色球状体(),是指由蕨类植物外植体诱导得到的绿色球状分生组织集合体,接种于分化培养基上,可以获得大量蕨类植物幼苗。

通过GGB诱导再生获得优质种苗,已是蕨类植物组培一种常见的研究途径。

本试验以华南紫萁幼孢子囊叶为外植体,在B5+1.0mg/L 6-BA+0.1mg/L NAA培养基上,成功诱导出GGB,继续培养可对GGB进行有效增殖,但未见不定芽分化。

1/2MS配合1.0mg/L6-BA、0.1mg/L NAA及1.5g/L活性炭的情况下,分化率可达58.3%,说明低盐条件对不定芽分化的促进较明显。

生根培养以1/2MS+0.1mg/L NAA+1.5g/L活性炭的培养基效果最好。

在泥炭∶火山岩配比为3∶1的基质中,组培苗成活率达91.8%,是华南紫萁组培苗移栽驯化的最佳基质。

华南紫萁组培快繁途径研究陶佩琳1马新永2高政平1(1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0;2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农机服务中心)摘要:以华南紫萁幼孢子囊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GGB诱导、增殖、分化及组培苗生根移栽的影响,初步建立了华南紫萁离体快繁体系。

关键词:华南紫萁;组培;快繁基金项目:2017年徐州市推动科技创新项目《观赏蕨类引种驯化和商品化繁殖技术研究》,(项目编号:KC17056)。

作者简介:陶佩琳(1984-),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植物组织培养。

试验研究7--2019年第14期现代园艺GGB诱导繁殖作为蕨类组培繁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但也存许多亟待优化和解决的问题,如持续分生能力的保持、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对其生长分化的影响等,期待下一步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1]孙延军,莫贤华,徐晓晖,等.深圳马峦山华南紫萁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J].植物研究,2011(1)[2]李杨,余蓉培,李慧,等.观赏蕨类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12(9)[3]葛佳,路程,伍丹丹,等.扇蕨绿色小球体的诱导和植株再生[J].北方园艺,2010(1)[4]王淼,孙丽娜,吴春华,等.东北蕨菜的GGB组培移栽技术及驯化[J].园艺与种苗,2006(1)[5]吴兆洪,秦仁昌.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责任编辑禾初)锦葵目的四大核心成员之一为锦葵科,锦葵科是进化最快的单系群,地球上大约有243个属以及4200余个种,目前大多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热带,温带地区都有。

我国当前有20属80多种,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并且带来了十分乐观的经济效益,可以入药、纤维原料、观赏以及食用等等。

1锦葵科的现状和研究状况在系统学研究中,锦葵科一直有很大争议。

诸多研究人员把锦葵科各属分为不同的亚族以及族,本研究主要是以冯国楣分族法作为本次研究的基础,完成锦葵科的分类系统讨论。

锦葵科中成员的系统演化关系一直在讨论,关于族内系统演化关系,一大部分学者认为,在进化的早期已成为2支分别演化,但在每条分支上包含的属和其演化关系等方面还有很大的争议;在锦葵科各个族群间亲缘关系的探讨中,不同的研究人员对其在族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其在系统中位置的确定有很大的争议。

除此之外,翅果麻属归属是历史遗留问题,有很大的争议,研究人员的看法均不相同;秋葵属在系统中的位置也有争议,研究者曾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研究秋葵属要归属木槿属还是独立为属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新分析生物学研究证明,秋葵属是单系群,木槿属是其起源。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决定了花粉的形态特征,外界环境的影响只占一小部分,有较强的稳定性以及遗传保守性,以上这些特征是鉴定植物物种的依据之一,还为研究植物亲缘关系、演化以及起源提供了证据。

科学家曾经用扫描电镜以及光镜较全面地探究锦葵科花粉的属间界限以及演化趋势,外国科学家对外国部分地区的锦葵科花粉开展了系统学和形态分析;我国有关锦葵科花粉的研究中,王丽萍等对我国部分锦葵科中部分种类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科技的飞速发展,透射电镜技术和扫描电镜也应用到了锦葵科的研究过程中,以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只停止在对锦葵科花粉形态的研究上,研究种、属十分少,有很大的空白区域。

科学家收集了我国十五属锦葵科植物以及外类群的花粉材料,对以上植物进行了光学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的观察,为今后锦葵科的系统学研究提供证据。

其中一部分植物花粉是第一次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报道,另一部分植物花粉是第一次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报道,弥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缺。

2结论2.1锦葵科花粉演化趋势研究人员通过充分分析花粉形态,并且结合前辈的研究,能够推断出锦葵科花粉演化趋势。

花粉大小:中等<较大<巨大;萌发孔:三孔沟<数量较少散孔<更多散孔;刺状纹理:短尖<长尖或者钝;基部膨大<基部平;有单型刺<有二型刺。

由上述可以看出,锦葵科花粉逐渐演化方向是中等大小、三孔沟、有基部膨大短尖刺花粉体积增大、多个散孔。

2.2锦葵科花粉形态分类学的价值锦葵目有4个核心科亲缘关系很近,因此,科之间的界限有很大争议,一些属的位置一直在这四科之间改变。

人们认为锦葵科与木棉科的亲缘关系最近。

研究证明,锦葵科植物的花粉为圆球形,有刺状纹理,有三孔沟或者散孔,有网状纹理,两科间花粉的形态有十分明显的差异。

而木槿族以及翅果麻属的花粉和锦葵科的特征十分相似,应归入锦葵科中。

2.3锦葵科花粉形态系统学意义浅谈锦葵科植物花粉形态以及系统学的意义张妙娟(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运城044000)摘要: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我国十五属锦葵科的花粉特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以及扫描镜观察和对比分析,其中一部分植物花粉是第一次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报道,另一部分植物花粉是第一次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报道,为接下来的花粉形态研究提供了依据。

根据结果可以看出:我国锦葵科中有十五属植物花粉粒径较大,形状为圆形,直径大约在53.7~217.7μm,表面有刺状纹理,有孔沟或者散孔;演变趋势为中等大小、三孔沟、有基部膨大短尖刺花粉体积增大、多个散孔。

锦葵科花粉在形态特征上划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花粉形态划分可以将其分为4族。

木槿族以及翅果麻属曾经被放入到木棉科中,但根据研究发现木槿族以及翅果麻属和锦葵科有明显的差异,将这2类群归在锦葵科,将翅果麻属归入木槿族中。

花粉学的研究证明了锦葵族与棉族有较紧密的亲密关系,苘麻亚族有可能是锦葵族最原始的类群关键词:花粉形态;系统学;锦葵科;锦葵目作者简介:张妙娟(1982-),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植物系统学和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试验研究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