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专业考研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
实现民俗学研究方向的战略转移-迎接民俗事业在新世纪的更大繁荣
实现民俗学研究方向的战略转移迎接民俗事业在新世纪的更大繁荣一、为什么要实现民俗学研究方向的战略转移值此跨入新世纪之际,中国民俗文化正处在历史剧变的紧要关头。
然而,中国当前的民俗学研究,对这一剧变的重要意义,发展方向,似乎尚未形成清醒、明确的认识,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这主要表现在:民俗学目前仅有一些博士生、硕士生的培养点,而没有本科或专科生,更少有独立的民俗学专业。
而博士生、硕士生的培养点,又大多设在高校的中文系当中,所研究的方向基本上限于民间文学的范围。
如此一来就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在很多关于民俗学的研讨会上,所讨论的内容大多是关于民间文学的,甚至是民间文学领域中的一些细节、技术性的问题。
与之相反,大量的关于民俗学的重要内容却无人研讨。
这一倾向也反映在研究成果——图书、文章方面。
民俗学依附于民间文学的另一个结果是,民俗学研究越来越成为少数人在书斋中钻研的象牙塔,而置现实需要于不顾。
有些人更以孤芳自赏的态度,片面强调理论的重要,仿佛理论可以成为不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摆设。
因此,当某些圈内人士大谈民俗学研究的繁荣之际,实际上却越来越走进了死胡同,近来关于十余所大学中文系一致取消民俗学课程的行动就是明证。
更不幸的是,上述问题的存在,虽然越来越引起民俗学理论、实际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实际工作者的不满,却长期未能根本改变。
民俗学到了紧要关头,我们应该发出同一个吼声!当然,此时此刻,仅仅限于发出吼声是不够的。
问题的解决,需有一个冷静的观察和细致的思考。
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他前年出版的《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一书中指出:由于市场和政府都不是万能的,因此,为了保证经济体制更好地运转,还必须发挥道德的作用。
而通过道德重整所实现的精神起飞,又成为经济起飞的重要前提。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规范、习俗,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起到对社会成员的行为约束的作用。
“在性质上,它更近于一种道德规范,但它在对人们生活和心理的普及及深入上比起一般的道德来更进一步。
考研容易混淆的专业:民族学vs民俗学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容易混淆的专业:民族学vs 民俗学民族学和风俗学同属法学硕士下的学科,结业后颁发的都是法学硕士学位。
可是这两者之间仍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民族学是法学一个二级学科,本科开设有该专业的校园不在少数;风俗学归属法学类二级学科社会学,本科开设的校园较少,首要是会集在研讨生以上期间。
民族学专业是研讨民族的发生、开展和改变的专业。
首要经过实地调查、剖析文献材料和对比研讨,弄清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构造、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家庭婚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等。
这个专业和社会学相同都归于法学。
从事律师、检察官、公证员之类的作业是必需要经过司法考试的,经过了司法考试是你最大的本钱,也是择业中的最大竞争力,可是过了司法考试成为了律师也是要依托于一个职业布景下的,比方本科学的是金融,做了律师今后就可以专门打金融方面的官司或许在金融公司做法务,合作投行上市等等,假如本科是前史学,研讨生是民族学专业,以这个为布景,研讨生学历,英语再棒一点,经过司法考试,进一个大律所做律师,或许进一个大公司做法务根本没问题的。
风俗学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前史与今世的风俗事象,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描绘、剖析和证明,根究它的实质构造、特色与社会功用,提醒其发生、开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则,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开展效劳。
风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前史与文明、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它包括对风俗事象的理论探究与阐释、对风俗史和风俗学史的研讨与叙说、风俗学方法论以及对风俗材料的搜集保留等方面的理论与技能的讨论。
相对热门专业工作而言,民族学和风俗学均归于对比冷门的专业,其工作特色对比广泛,通常结业学生均是效劳于国家事业单位、高校等、单位。
这两门学科归于学术研讨型科学,相对于有意向继续进修的读博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挑选。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24民俗学的学习总结
2024民俗学的学习总结一、引言民俗学是对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民间传统、仪式、节庆、习俗等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研究,我对民俗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在2024年的民俗学学习进行总结,包括课程学习、实地调查、学术交流和自我提升。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总结,我希望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参考。
二、课程学习在2024年的民俗学课程学习中,我主要学习了民俗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通过系统地学习了相关的课程教材和论文,我对民俗学的研究领域和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我也学习了如何进行民俗学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并参与了一些小组研究项目。
通过这些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理论基础,还提升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地调查在2024年的民俗学学习中,我积极参与了实地调查活动,深入研究了一些具体的民间传统和习俗。
例如,我深入研究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元宵节和清明节,并亲身参与了相关的活动和仪式。
通过实地调查,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传统节日的渊源、起源和演变过程,并进一步认识到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同时,我也通过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民俗调查资料,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积累了丰富的调查资料和经验,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学术交流在2024年的民俗学学习中,我积极参与了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其他研究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我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研究视野,了解了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同时,我也通过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验和思考。
通过这些学术交流,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还提高了自己的学术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自我提升在2024年的民俗学学习中,我不仅注重课程学习和实地调查,还积极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民俗学含民间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民俗学(含民间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研究型)一、专业简介民俗学专业(含民间文学)是中央民族大学富有鲜明特色的传统优势学科,着重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研究。
本专业于199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现设有四个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少数民族口承文学研究、民俗文化创意与开发应用研究。
导师组成员有:林继富教授、苏日娜教授、朱雄全副教授、王卫华副教授。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文素养良好,治学态度严谨,系统掌握民俗学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查阅民俗文献和田野调查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民俗学教学与研究,以及行政机关、文化宣传、旅游行业等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1.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研究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3. 少数民族口承文学研究4. 民俗文化创意与开发应用研究四、培养方式课堂讲授与研讨相结合;文献查阅与田野考察相结合,撰写论文与调查报告相结合。
五、学习年限与学分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短学习年限可提前至2年,最长学习年限可延长至4年。
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课程修习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2门(6学分)、公共选修课1门(1学分)、专业必修课程7门(19学分)、专业选修课程至少4门(8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见课程设置)港澳台研究生、外国留学生之学分要求,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七、其他必修环节1.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阅读专业文献,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不少于8千字)。
论文开题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完成,但不得迟于第四学期。
开题未通过者可延期1-3个月再次开题。
2.学术活动:每年至少参加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组织的4次学术讲座, 至少参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或学院以上级别学术交流2次,不计学分。
民俗学专业分析
民俗学一、专业介绍1、学科简介民俗学专业是在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它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均有较密切的关系。
民俗学(folklore)是一门社会科学,主要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的意义。
民俗学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息息相关。
它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它包括对民俗事象的理论探索与阐释、对民俗史和民俗学史的研究与叙述、民俗学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探讨。
2、培养目标政治目标: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本学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高素质的人材,以高素质和高能力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专业学习要求:全面掌握民俗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具有田野调查的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利用本学科基本知识的能力进行独立研究。
就业目标:第一,文化宣传部门、行政部门的国家公务员;第二,大专院校教学人员;第三,为旅游产业和旅游部门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3、研究方向01区域民俗研究02民俗文物研究03文艺民俗学4、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02文学理论④806民俗学(含民间文学)(注:各院校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考试科目不同,以上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二、就业方向硕士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高校教学和研究人员、调查公司专业技术人员。
三、就业前景客观的讲,民俗学就业的确很难,特别是现在。
中国民俗学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但学科的发展前景并非是一片漆黑,民俗学的发展仍然充满着机遇。
大家求职的眼界应放开些,不要只局限于与专业对口的职位。
民俗学一级学科
民俗学一级学科
民俗学是人类学的一门重要子学科,研究各种民族的生活习惯、信仰、风俗、习俗等方面的文化表现形式。
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民俗学涉及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
一、民俗学的研究内容
民俗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的研究,即研究某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生活习俗、信仰、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戏剧等民间表现形式;二是民间文化的比较研究,即研究不同民族间的相似或不同之处,以及文化转移、接触与融合等历史过程。
二、民俗学的意义
民俗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其次,民俗学也是文化的记忆,记录了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和学习的素材。
最后,研究民俗学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让各个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民俗学的研究方法
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比较研究、历史文献研究、民族志研究等。
其中田野调查是民俗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通过直接观察和访谈,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
四、民俗学的应用领域
民俗学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比如文化旅游、文化产业、国际文化交流等。
通过民俗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国际文化交流的友谊和理解。
五、民俗学的未来发展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民俗学的研究和应用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民俗学研究也将朝着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的民俗学将会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研究。
2024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指导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对2024年中央民族大学030304民俗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
主要有以下板块: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专业简介民俗学(folklore)是一门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
民俗学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息息相关。
尽管人们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对整个社会具有多大的意义,他们在日常交流中所展现的一切,对文化的传播和保存起了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
但是,有关人类活动的一切细节,都可以作为民俗学者的研究对象。
而且其中还包含和传达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主要研究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在大专院校、民族院校、科学研究、中科院、社科院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民族调查研究;在各级党政机关、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文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文字编辑和材料管理工作;在文化宣传、行政企业从事实际工作和理论宣传工作;在博物馆、拍卖行、文物或海关行业从事文物保护、古玩鉴定以及拍卖工作等。
二、专业目录030304民俗学(学术学位)招生年份:2023年所属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所属门类名称:法学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02]社会学拟招生人数:5学习形式:全日制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三、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7 科目名称:社会学通论I.考查目标社会学通论考试涵盖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学史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社会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2022民族学就业前景怎么样就业方向有哪些
2022民族学就业前景怎么样就业⽅向有哪些民族学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民族学基本知识,有进⼀步培养潜能的民族学专门⼈才,前景⽐较不错,具体来看⼀下!2022民族学就业前景怎么样民族学专业毕业⽣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较好的⽐例为17%,50%的毕业⽣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
按照10分制进⾏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4.98,与其他⼤学专业相⽐,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偏下。
1.毕业⽣1年薪酬指数:83%的民族学专业学⽣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例为5%。
按照⼗分制计算,民族学专业毕业1年后的薪酬指数为2.95,与其他专业相⽐,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2.毕业2年薪酬指数:68%的民族学专业学⽣毕业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例为17%。
按照⼗分制计算,民族学专业毕业2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15,与其他专业相⽐,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2022民族学专业就业⽅向民族学专业的毕业⽣可以进⼊党政部门特别是民族宗教⾏政机构从事管理⼯作,也可以进⼊研究单位担任研究⼈员,还可以进⼊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等单位从事⾏政、编辑、⽂秘等⼯作。
⼀般的就业⽅向如下:1)公务员:可以进⼊各级党政机关中的民族、宗教、民政、侨务、旅游、⽂物、博物馆等部门从事⾏政管理、材料编写的⼯作,不过每年极少接收民族学专业的毕业⽣,总的来说竞争较为激烈,进⼊难度较⾼。
2)科研⼈员:可以进⼊中科院、社科院等研究机构从事民族调查研究的⼯作,⼀般对学历有较⾼的要求。
3)⼤学教师:可以进⼊民族院校担任教师的⼯作,因为中⼩学⼏乎没有民族学专业对⼝的教师职位,般都需要博⼠学历。
4)⽂职⼈员:可以进⼊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机构等从事⾏政助理、⼈⼒资源助理、秘书、⽂字编辑等⼯作,但这类⼯作⼀般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脱节,没有竞争优势,且可替代性较强。
民俗学就业方向
民俗学就业方向
民俗学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博物馆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可以在国家文物局、省级文物局、县级文物局、文物管理处以及博物馆等担任文物保护、资源开发、文物教育、文物保护和管理等工作。
2、民间文化研究机构:可以在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院、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文学研究所、民俗文化研究所、民间文化研究所、民俗学会等机构从事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文学研究,民俗文化研究等工作。
3、学校教育领域:可以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师范院校等担任民俗文化课程教师、文化史教师、民俗学研究员等职务。
4、媒体表演领域:可以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社等从事民俗文化表演、民俗文化节目的制作、民俗文化教育的传播等工作。
5、民俗旅游领域:可以在旅游公司、民俗旅游部门、民俗旅游局等机构从事民俗文化旅游研究、民俗文化旅游的设计和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推广等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就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就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就业方向拓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重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此,
许多学生选择攻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学位,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就业的方向:
1. 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许多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致力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
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可以在这些机构中担任各种职位,如文化遗产研究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项目官员等。
2. 艺术机构:艺术机构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就业的重要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可以担任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职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3. 政府部门:许多政府部门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的帮助,如文化部门、政府研究中心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可以担任官员、专家、顾问等职位,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和建议。
4. 企业:许多企业也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的帮助,如文化公司、广告公司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可以担任创意总监、设计师、公关经理等职位,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5. 教育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也可以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可以在高校、培训机构等机构中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培养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的就业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在文化遗产保护、艺术机构、政府部门、企业、教育领域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仅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也可以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年民族学专业就业形式
2023年民族学专业就业形式
民族学专业是一门关于民族及其文化、语言、社会等方面的综合学科,其就业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学术研究、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宣传媒体、民族企业等。
1. 学术研究
民族学专业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就有可能开展学术研究,并且在博士阶段也有更大机会深入探究某个特定领域的问题,例如:民族地理、民族宗教、民族语言、民族社会等。
通过学术研究,可以取得学术成果,例如:发表文章、参与各种学术会议、获得科研项目等。
毕业后,还可以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中从事研究员、副教授、教授等职业。
2. 文化教育
民族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民族文化,因此在文化教育方面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例如:民族文化教师、民俗文化研究员、博物馆工作者等。
同时,还可以在职业培训机构、民族艺术培训中心等机构任职。
3. 社会服务
民族学专业的人员可以从事社会服务行业,例如:社会工作者、非营利组织工作者等。
在社会服务行业中,需要关注社会问题,设计社会方案,为民族群体提供服务。
4. 宣传媒体
民族学专业的人员能够透彻地了解民族文化和传统,也可以在宣传媒体领域贡献力量,例如:新闻记者、文化编辑、广告策划人员等。
同时,还可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网络媒体等媒体机构任职。
5. 民族企业
民族学专业的人员还可以参与民族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例如: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
这对于有一定管理能力和商业头脑的企业人士非常适宜,更是在国内不断加强民族企业发展的背景下非常有前途的工作方向。
总之,民族学专业的人员在就业方面拥有广阔的选择机会。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宣传媒体还是民族企业领域,都有着各种不同的职业发展前景。
2020考研各专业分析及就业分析(三)
2020考研各专业分析及就业分析(三)030304民俗学【专业介绍】民俗学(folklore)是一门社会科学,主要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的意义。
民俗学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息息相关。
它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关心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它包括对民俗事象的理论探索与阐释、对民俗史和民俗学史的研究与叙述、民俗学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探讨。
【就业前景】虽然民俗学当前是个很冷门的专业,并不代表以后不受欢迎,关键看自己如何看待。
做每件事之前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应该怎样做。
中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民俗学将会在这种调整中成为获益者。
像旅游业就必定会有在今后的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为民俗学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应用民俗学、旅游民俗学等与实际应用有密切关联的一些分支学科也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许多行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将会为民俗学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民俗学的应用研究提供宽敞的天地,为民俗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这在一定水准上也将会促进民俗学整个学科的发展。
就业方向硕士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高校教学和研究人员、调查公司专业技术人员。
四、民族学030401民族学【专业介绍】民族学是以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族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学科。
广义的人类学常把民族学看作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狭义的人类学把民族学看作与人类学并立的学科。
中国民间文学硕士
中国民间文学硕士摘要:1.介绍中国民间文学硕士的概念和背景2.中国民间文学硕士的研究领域和课程设置3.中国民间文学硕士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4.中国民间文学硕士的著名院校和优秀毕业生5.总结中国民间文学硕士的价值和意义正文:【提纲】1.介绍中国民间文学硕士的概念和背景中国民间文学硕士是一门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的专业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文学、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等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民间文学硕士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2.中国民间文学硕士的研究领域和课程设置中国民间文学硕士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民间文学、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
具体课程设置有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故事研究、民间艺术赏析、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等。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民间文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学生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中国民间文学硕士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中国民间文学硕士毕业后,可在文化部门、教育部门、新闻媒体、出版社等单位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民间文化传播、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等工作。
随着国家对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这一领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在职业发展方面,中国民间文学硕士可从研究员、教师、编辑等岗位开始,逐步发展为行业专家和领导者。
4.中国民间文学硕士的著名院校和优秀毕业生我国有许多著名高校开设了中国民间文学硕士专业,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
这些院校在民间文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学术影响力。
此外,这些院校培养出了许多优秀毕业生,他们在民间文学研究、民间文化传播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5.总结中国民间文学硕士的价值和意义综上所述,中国民间文学硕士在研究领域、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意义。
这一专业为我国民间文学研究、民间文化传播、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等领域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对于传承和发扬民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民俗学的未来与出路
民俗学的未来与出路施爱东[摘要]21世纪初期,中日美三国民俗学界都不约而同地爆发了对于学科危机的深刻反思。
日本方面,菅丰教授策划了一起他与福田亚细男之间的“世纪论辩”。
论辩不仅对20世纪的日本民俗学进行了反复的学理辩难,也对21世纪的学科未来进行了艰苦的讨论。
美国方面,邓迪斯《21世纪的民俗学》对于美国民俗学的衰落发表了令人震惊的言论,引起了美国民俗学界的强烈反响。
从中日美三国民俗学学科发展的起伏历程可以看出,虽然三国国情和体制不同,但都受到了社会需求的巨大制约,都曾针对时势需求和“学院化”大幅调整过学科的生存策略和发展方向。
从中国民俗学的历史与现状来看,社会需求与政策影响依然是民俗学发展最强大的外部因子,内部建设的关键既不是方向选择,也不是宏大理论,而是健全的结构,以及自由学术生态下的自然生长,确认学术多样性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一项基本特性。
[关键词]日本民俗学;学院派民俗学;新在野之学;美国民俗学;宏大理论[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19)02-0067-14一、东瀛论剑:日本民俗学的巅峰对决2010年7月31日,这是一个注定会被未来的日本民俗学史记载的时刻,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召开了一次题为《超越福田亚细男:我们能够从“20世纪民俗学”实现飞跃吗?》的学术论辩会。
论辩双方分别是“日本民俗学会”前会长福田亚细男(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名誉教授),以及日本“现代民俗学会”新锐代表菅丰(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论辩是由菅丰策划的,以“现代民俗学会”和“女性民俗学研究会”的名义联合举办。
论辩会出乎意料地达到了105位与会人(未计迟到者),菅丰大概没料到会有这么多听众,研究所三楼的会议室坐不下,部分学生只能坐到隔壁房间“听会议”,这在日本学界是非常罕见的。
外国学者以中国a、韩国学者居多,还有一些我不认识的欧美学者。
一个本属日本民俗学内部的论辩会,最后变成了“联合国”的观战大会。
民族传统技艺专业就业方向
民族传统技艺专业就业方向
我跟您说哈,咱这民族传统技艺专业,就业方向那可真是不少。
就拿这木雕来说吧,你要是把这手艺学精了,那高档家具厂可不得抢着要你啊!人家那些雕花的家具,多贵呀,能雕出那精美图案的师傅,工资能低了?
还有刺绣,您瞧瞧现在那些高级定制的服装,要是有一手绝妙的刺绣功夫,绣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那时尚圈还不得把你当宝贝!
再说这陶瓷制作,那可不是随便捏捏弄弄就行的。
要是能掌握好火候、造型,做出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瓷器,什么陶艺工作室、文化公司,都得高薪请你去。
还有像剪纸,过年过节的,到处都需要漂亮的剪纸来装点气氛。
要是能剪出独特的花样,开个网店或者跟一些活动合作,那订单不得哗哗地来。
而且啊,现在很多旅游景区都重视传统文化展示。
咱要是能在景区里露一手传统技艺,不仅能赚游客的钱,说不定还能成个网红呢!
反正我觉得吧,只要咱真有这本事,在民族传统技艺这方面下了功夫,就业的路那是宽得很,就看咱能不能把这活儿干漂亮喽!。
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生就业
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生就业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中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生就业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话题。
本文将从就业现状、就业困境和就业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值得关注。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少数民族史研究的需求逐渐增加。
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专业人才来从事相关研究和工作。
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推广也逐渐受到关注,这为少数民族史专业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然而,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
首先,由于该专业相对独特,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导致就业竞争激烈。
其次,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再次,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限制,少数民族史研究生在就业时往往面临着地域限制的问题。
然而,尽管面临一些困境,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生的就业前景仍然是光明的。
首先,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将得到更多的支持,这将为少数民族史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将为少数民族史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
再次,随着社会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史研究生在文化研究、文化传播等领域也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几点建议可以给出。
首先,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其次,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再次,加强与相关单位和机构的合作,拓宽就业渠道。
最后,注重个人发展规划,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生的就业是一个具有挑战和机遇并存的领域。
虽然面临一些困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为少数民族史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生就业
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生就业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少数民族的历史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针对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生的就业问题,本文将从就业现状、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就业现状1. 少数民族史研究生的就业竞争激烈。
由于少数民族史研究生的数量相对较少,竞争压力较大。
2. 少数民族史研究生就业的范围广泛。
他们可以在高校、科研机构、文化部门、博物馆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文化传承等工作。
3. 少数民族史研究生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由于该领域的特殊性,就业机会相对较少,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就业方向1. 高校教师。
少数民族史研究生可以选择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并培养更多的研究人才。
2. 科研机构。
少数民族史研究生可以加入科研机构,参与相关研究项目,推动少数民族史研究的进展,为国家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3. 文化传承机构。
少数民族史研究生可以在文化部门和博物馆等机构从事文化传承和展览策划工作,将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给后代。
4. 新媒体行业。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史研究生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从事相关工作,通过网络传播少数民族的历史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
三、就业前景1. 少数民族史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中国对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视和文化多元化的推动,少数民族史研究的前景非常广阔。
2. 少数民族史研究生的学术水平需不断提高。
随着学科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少数民族史研究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 少数民族史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需求提高。
在就业市场上,除了学术能力外,少数民族史研究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4. 少数民族史研究生的发展空间广阔。
少数民族史研究生可以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等方式,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并有机会在国内外学术界取得更多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学专业考研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
现在很多考研考生都会选择学习民俗学专业,下面小编跟大家说说民俗学专业考研就业怎幺样,希望对你有帮助。
民俗学专业考研就业前景 客观的讲,民俗学就业的确很难,特别是现在。
中国民俗学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但学科的发展前景并非是一片漆黑,民俗学的发展仍然充满着机遇。
大家求职的眼界应放开些,不要只局限于与专业对口的职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在当今中国正方兴未艾,而且在政府主持下至少要坚持做20年左右,需要数量不少的这方面人材。
“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归文化部进行垂直管理,具体参与其间的部门主要有文化部的社会文化图书馆司民族文化处(负责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外联局国际处(主要负责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调,尤其是申遗工作),但工作量巨大。
许多专家都在建议文化部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希望政府能够采纳。
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大家就有了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国家正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精简机构也是一个方向。
这就为民俗学的就业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民俗学专业考研毕业就业方向 虽然民俗学当前是个很冷门的专业,并不代表以后不受欢迎,关键看自己如何看待。
做每件事之前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要知道自己为什幺要做,应该怎样做。
中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民俗学将会在这种调整中成为获益者。
像旅游业就必定会有在今后的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为民俗学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应用民俗学、旅游民俗学等与实际应用有密切关联的一些分支学科也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许多行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