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探究题做题技巧
高考小说意蕴主题探究题答题方法总结
![高考小说意蕴主题探究题答题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78fe2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3.png)
高考小说意蕴主题探究题答题方法总结小说意蕴解题方法意蕴探究题主要出现在江苏高考试题中,考察类型可以分为主题意蕴、句子意蕴、标题意蕴等。
意蕴指内容的深刻含义,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不能停留在表面,应该考虑作品的主旨意义,因此主题意蕴最具有代表性。
下面对这几类题型,尤其是主题意蕴的探究做详细讲解。
一、标题意蕴直接考察标题意蕴的情况不算多,但解读标题意蕴对于探究主旨、探究主题意蕴有一定帮助,例如《药》《审丑》,因此也要稍加关注。
解题思路通常有以下两个方面:1.标题的含义和手法,是否存在双关或比喻象征等。
2.标题与环境、人物、主题的关系,是否能够反映作品的主旨。
例如,对于《审丑》这个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①标题采用了一语双关(或反讽)的手法;② “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这是表层含义;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这是人物1;④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这是人物2.补充:小说题目的考查类型及做题技巧1.小说标题的含意,可以是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
2.小说标题的用意,可以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也可以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甚至可以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等。
3.是否可以替换标题,需要考虑这个题目的优点是否有助于突出某个形象、主题,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等,同时也要考虑替代的题目是否存在缺点。
二、句子意蕴通过江苏卷历年试题来看,考察结尾句意蕴的情况较多。
小说结尾的意蕴,需要结合小说内容,即情节、环境、人物、主旨来思考。
具体可参考下文对主题意蕴的讲解。
解题思路如下:1.句子的表层意思。
2.句子的深层意思,例如比喻义、象征义等。
3.情感意义。
4.主旨意义。
小说的艺术手法和探究题答题套路(模板)
![小说的艺术手法和探究题答题套路(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40894fc168884868762d692.png)
小说中的表现手法不是考擦人物形象或者其作用,而是 指想象、象征、对比、衬托(正衬、反衬)、铺垫、悬 念、倒叙、详略、插叙、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正面描 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衬托)、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细节描写、白描以及各种修辞。
1、赏析细节描写的答题用语 (1)渲染某种氛围,凸显环境特征 (2)衬托人物某种心理情感 (3)更细腻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4)推动某方面情节发展 (5)揭示主题
探究小说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的妙处。(6分)(开学检测《铁 圈》)
请探究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期中考试《真实情节》)
考点一 意蕴启示类
1、理解性探究
按切入角度分点;依照问题的先后顺序,逐步解答; 先用准确地词语或者短语概括说明文本的丰富意蕴、 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作者的创作意图,再结合文本 进行具体分析。
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 分)(2011《“这是你的战争!”》)
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 感取向。(6分)(2010 《溜索》)
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 样安排的理由。(6分) (2008《侯银匠》 )
(一)常见题型 1.文中XXX处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在塑造人 物形象时起到什么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 服务的? 3.赏析XXX句的描写方法。 4.文章XXX情节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请 结合文本分析前文是如何埋下伏笔的。
(二)解题方法
小说的写作技巧
1.从表达方式入手
答题要点: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第二课时
探究题
经典题型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2017《一个圣诞节的回
小说最新探究题解题指导
![小说最新探究题解题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4c8370f4f121dd36a32d82f6.png)
解化的背 理景解,;探通讨过对作作者品的丰创富作意目蕴的
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 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
(思想、情感等)
提出自己的见解。
4
5
6
7
8
常见考题类型:
探究题涉及的方面较多,如对作品情节安排合 理性的探究,主题、标题意蕴的探究,艺术手法(谋 篇布局)的探究等。
温馨提示: 牢记小说解题五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主
③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 用。
④结合环境看,标题是否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
⑤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 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 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
⑥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 读者。
14
复习方略·掌握备考关键
演练巩固·提升做题能力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战争
[美]迈尔尼 ①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 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②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 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③“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 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④“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②突出小说主题。③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如《边城》《祝福》。
(2)以物件为标题:①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②设置悬念,引发联想。③概括故 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如《项链》。
小说探究题的方法
![小说探究题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fe8920915f804d2b16c140.png)
小说探究题的方法一、考点:(1)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从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情感看小说的思想、观点、感情是否积极、健康、真挚,看其是否符合时代精神和审美习惯)(2)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作品的意蕴是指作品内在的意义、含义,不单单指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见下附录)(3)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4)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此考点考读者对作品理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二、知识积累(情节结构安排技巧及其作用---塑造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环境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标题作用----开头结尾的方法及其作用---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有哪些):附,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相关知识:(1)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一是团结统一的传统,二是独立自主的传统,三是爱好和平的传统,四是自强不息的传统。
(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另有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提倡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
(3)中华民族心理: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
②富于同化力。
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
④主静,爱好和平。
⑤中庸、稳重。
⑥一统性。
⑦知足。
(4)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指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
它的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
它的基本矛盾是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和人与自然的矛盾。
人的价值主要指人的自我价值(人格)人的社会价值(对社会作出贡献)和人的自然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有益于自然生态的积极平衡)。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探究含义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探究含义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a2534483c4bb4cf7ecd181.png)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探究含义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答案解析)【探究主题】探究小说主题,往往要结合情节、环境、人物甚至写作背景进行,但一般都是从人物角度,尤其是主要人物角度探究。
因为小说主题的多义性和选择性,所以,有时探究主题就重点探究其多义性、选择性,如对这篇小说,有人认为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有人认为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要求说出你的看法,这时探究方法除了要结合人物外,还可以从题材、社会环境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等角度展开。
【探究标题】高考对标题探究的角度有三个:一是标题含义(意蕴),二是标题作用(妙处),三是分析是否可以更换标题。
1.探究标题含义(意蕴)标题含义有表层义、深层义和主旨义(情感义)三个层面。
表层义是指标题本义;深层义主要指在文中的指代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主旨义是指标题传达出的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理解标题含义,尤其是其深层义和主旨义,一定要对文本仔细琢磨,善于抓住文中的点题词句,联系主旨来思考。
2.探究标题作用(妙处)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概括故事情节。
③形成结构线索,贯穿全文。
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⑤强化突出人物形象。
⑥暗示、揭示小说主旨,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⑦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等。
当然,标题的作用还是与标题自身有关:①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②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③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④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3.探究标题是否可以更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比较:①能否体现主题;②能否表达情感;③是不是线索;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⑤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⑥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构思;⑦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
小说探究题目答题技巧
![小说探究题目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ebbf39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c.png)
有观点: 立足文本 表意明确
有理由: 紧扣要素 自圆其说
有条理:层次分明 语言流畅
答题要求 (三有)
答题误区警示
“不尊重文本”,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题,往往断章取义;或只是摘取词句,把关键材料或关键细节撂在一边。
“浅入浅出”,即浮浅地了解一下文本,勉强写几句答案。
2014新课标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古渡头 叶紫
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2013新课标卷: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01
多角度解读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丰富内容。尤其是情节、人物形象,这是探究的基础。
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理解文本的深层含意,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就事论事。
02
答题注意点
探究小说某一情节的作用
探究某一情节是否合理
小说阅读探究题 (二)
审清题意,看是探究某一情节的作用还是某一情节的合理性
1
答题方法
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的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⑥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小说阅读中多角度“探究题”解题策略
![小说阅读中多角度“探究题”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c1367d33186bceb19e8bbd9.png)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作者> 这要求在把握文学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 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读者> 这要求在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前提下,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新 颖见解。要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表达技巧之结构安排: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 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点题,渲染氛围、奠定感 情基调;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小说阅读中多角度“探究题”解题策略
学习目标: 1.了解并熟记《考试要求》中关于文本类阅读的探究要求; 2.分析江苏省近几年小说阅读关于探究题的设置 3.环比 2011 年其他省的小说关于探究题的考点 4.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探究题答题技巧
一、2011 年考试说明: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 精神 <作品>
附: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A、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方
小说探究类题目答题技巧
![小说探究类题目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3701750f01dc281e53af0ae.png)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 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题干点明了“ 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题干点明了“河的 第三条岸” 象征着“父亲” 第三条岸” 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 追求。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提示与出发点。 追求。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提示与出发点。 解答本题应抓住“ 父亲” 解答本题应抓住“我”对“父亲”这种追求 所持态度的复杂矛盾的特点及变化过程。 所持态度的复杂矛盾的特点及变化过程。
参考答案:这是一个带有双关义的句子,表 参考答案:这是一个带有双关义的句子, 面上指作者在雾中的感受, 面上指作者在雾中的感受,实际上指的是作 者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泰山挺拔高峻,意蕴 者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泰山挺拔高峻, 丰富, 丰富,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 号,然而它的自夸心态和卑怯意识也给泰山 带来了局限性, 带来了局限性,从泰山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 壮观的一面,也隐约体会到一丝遗憾, 壮观的一面,也隐约体会到一丝遗憾,泰山 究竟用哪一句具体的话概括?泰山将带给我 究竟用哪一句具体的话概括? 们怎样的启迪与思考? 们怎样的启迪与思考?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从 泰山上读出的东西。 泰山上读出的东西。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 无法人为制造; 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 苦难和屈辱, 苦难和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 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 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 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 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 使人们重温历史, 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 境中茫然和麻木时, 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 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探究含义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探究含义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a2534483c4bb4cf7ecd181.png)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探究含义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答案解析)【探究主题】探究小说主题,往往要结合情节、环境、人物甚至写作背景进行,但一般都是从人物角度,尤其是主要人物角度探究。
因为小说主题的多义性和选择性,所以,有时探究主题就重点探究其多义性、选择性,如对这篇小说,有人认为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有人认为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要求说出你的看法,这时探究方法除了要结合人物外,还可以从题材、社会环境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等角度展开。
【探究标题】高考对标题探究的角度有三个:一是标题含义(意蕴),二是标题作用(妙处),三是分析是否可以更换标题。
1.探究标题含义(意蕴)标题含义有表层义、深层义和主旨义(情感义)三个层面。
表层义是指标题本义;深层义主要指在文中的指代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主旨义是指标题传达出的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理解标题含义,尤其是其深层义和主旨义,一定要对文本仔细琢磨,善于抓住文中的点题词句,联系主旨来思考。
2.探究标题作用(妙处)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概括故事情节。
③形成结构线索,贯穿全文。
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⑤强化突出人物形象。
⑥暗示、揭示小说主旨,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⑦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等。
当然,标题的作用还是与标题自身有关:①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②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③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④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3.探究标题是否可以更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比较:①能否体现主题;②能否表达情感;③是不是线索;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⑤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⑥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构思;⑦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
小说阅读高考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小说阅读高考探究题的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4b56811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2.png)
小说阅读高考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小说阅读高考探究题的解题思路摘要:作者围绕近几年课标卷的试题,从探究角度入手寻找解题思路,使学生面对开放性试题,放得开、收得拢,提高解题效率。
关键词:小说阅读;高考探究题;解题思路高考探究题作为一种新型考查方式,较好地在文本、考生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便于考生作思维拓展和实践思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语文能力,又是语文学习方法,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一、命题特点题干有标志,一般出现“探究”字样,有时出现“你的理解”“你的看法”等字样;思考有依据,要求依据文本内容作一定程度的探究;观点有创新,要求有自己的思考,有不同于作者的看法;答题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思考。
二、主要题型大体可分正反对立类;深层剖析类;拓展启示类。
三、探究角度围绕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三个方面进行考查,答题可从小说的要素入手。
(一)探究人物1.探究小说的主人公设问: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应该是谁?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思路:要点明塑造人物角色所用到的描写手法,诸如正面、侧面描写,语言、动作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要分析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出场与性格的展示所起的作用。
例如: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解答提示:祥子。
祥子是作者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着力刻画的一个形象。
从正面,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从侧面,用刘氏父女来衬托祥子,用“别的车夫”与祥子形成对比;用“别的车夫”衬托祥子。
2.探究人物的塑造意图设问:小说这样写某某人物,有人认为……有人认为……你的看法呢?思路:探究的焦点在于人物形象的“写法”问题,其实就是要分析作者把笔下的主人公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的问题。
例如:2009年全国卷Ⅲ《孕妇和牛》,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
你的看法呢?解答提示:这样写让人感动。
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破题致胜微方法(2)小说探究性试题的解答(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破题致胜微方法(2)小说探究性试题的解答(含解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9b5b6fc02f60ddccda38a0e8.png)
小说探究性试题的解答【题文】高考语文卷中的探究题,要求考生对其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由于试题的开放性,作答的不确定性,给考生的临场发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那么,怎样解答小说探究性题目呢?一、了解探究题的考查要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阅读板块中出现了不少探究题。
例如山东卷2016年第22题:文中为什么要写到马骁驭的三次心理冲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6 分)在这类题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你是如何看的” “你的感受如何”或“谈谈你的理解” “谈谈你的认识”这样的提问形式。
由此可见这类题的难度主要在于要求考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创意解读,试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
高考大纲中对这一类题的能力要求是:(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前两点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主要还是依据文本文身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来作答,第三点要求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答题时,创意一定要有“度”。
一是指创意解读不能脫离文本;二是指在创意解读时,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作随意的褒贬评价,解读要做到既有个性,又符合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和人文准则。
二、探究题一般的答题思路审题。
首先明确这是一道探究题,审清命题角度,看清题目要求,看围绕什么进行讨论探究。
2.明确自己的观点。
3.找寻印证自己观点的依据。
首先要读清题干要求,联系全文还是联系现实分析。
(1)联系全文的话,从内容上我们联系情节、人物、主题分析探究;从结构上看是否有贯穿全文、承上启下等的作用。
(2)联系现实的话,我们要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找寻依据,然后举例。
4.归纳概括信息。
三、经典讲读【山东卷2016年第22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的,一眼望去很惬意。
你眼中的世界实际是你心理的投射,吴秋明如果在旁边肯定会这样说的。
马骁驭不禁微微一笑。
高考小说阅读探究题型的三种考法
![高考小说阅读探究题型的三种考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8417d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8.png)
高考小说阅读探究题型的三种考法探究题往往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或者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这种题型往往不设置唯一性答案,旨在鼓励考生积极思考,培养考生的探索和思辨精神。
探究题涉及的方面较多,如对作品情节安排合理性的探究,主题、标题意蕴的探究,艺术手法的探究等。
考法一:情节合理性探究_备考·关键能力_情节构思类探究题主要是对小说情节方面的探究,主要包括探究情节结构技巧,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尤其是结尾安排的合理性。
其探究内容已超出了情节内容本身,也比情节作用题带有更强的综合性,往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注意情节自身的关联性与逻辑性对小说情节的探究,首先要从情节自身分析。
如果是前文情节发展的必然,并且有严密的逻辑性,则合理,赞同;否则不合理,不赞同。
②注意情节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情节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如果人物形象已经丰满,情节再节外生枝,可视为多余;如果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有补充完善作用,则视为合理。
③注意情节是否符合主题表达的需要主题要通过一定的情节表现出来,如果某一情节对揭示主题有重要的作用,则视为合理;否则多余,不合理。
_“四个角度”解答情节合理性探究题__第一步,亮出明确的观点。
第二步,分点列出事实依据。
第三步,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做合理分析。
注意: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
可采用“观点+理由①+理由②+理由③”的答题模式。
_典题·满分解构_例题(2016·全国Ⅲ卷,原文《玻璃》见小说形象的三种考法(点击查看))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
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8分)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
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的理由不够正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被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小说阅读“探究题”解题策略
![小说阅读“探究题”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513bfc749649b6648d747a8.png)
2012—2016年各地小说阅读探究题举例
11.(4)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 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2016年新课标Ⅲ)
11.(4) 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 “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2016年新课标Ⅱ) 11.(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 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 行分析。(8分) ( 2016年新课标Ⅰ)
答题要素
1、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制造悬念或双关的 作用。 2、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XX形象。 3、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XX主题。 1、这个结尾水到渠成; 2、这个结尾升华了XX主题。 3、这个结尾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XX形象 1、这情节能很好的表现人物的XX形象 2、这个情节表现为下文描写XX作了铺垫 3、这个情节(结尾)突出了XX主题。 1、某人是线索 2、写别人是不是都是为了衬托他 3、XX主题是通过他来展现的? 阐述背景,指出特定的背景才能展现人物的XX 形象。并说明以我们现在眼光去看要注意的问 题。 选材是否是普通小事?那就是以小见大表现主 题;是重大事件,那就是紧跟时代,然后指出 不管是小事还是重大都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秘诀三:
变“探究”为“写小论文”
——立足文本 规范答题
三个部分组成: 1.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 2.结合文本,分点列出事实依据, 陈述理由; 3.总结自己的观点。
二
把握解题思路
第一步 选好答题角度 ——变“探究”为“伪探究” 第二步 选好答题内容 ——变“探究”为“对号入 座” 第三步 选好答题范式 ——变“探究”为“写小论 文”
拟 题
小说探究5种考法
![小说探究5种考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358600240c844768eaee21.png)
(2013·全国卷Ⅰ)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 “ 部 分 ”
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
等字样; (2) 题 干 中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有“你的
其他设问方式: (1)小说的结尾似乎与主旨关系不大,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2)×××情节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 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小说探究5种考法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5·全国卷Ⅱ)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 (1) 题 干 中 有
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 “人物”“性
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格”“形象”
(2014·辽宁高考)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 等字样;
于文化开发的态度是_忧__虑__(_批__判__) 的
小说探究5种考法
小说探究5种考法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4·重庆高考)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
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
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1)题干中有
(2013·重 庆 高 考 ) 作 者 对 贝 尔 蒂 和 霍 夫 曼 持 何 态 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
好的心灵
读者
本文段落短小,甚至一句一段,语言简洁明快,并 且富有“提示”性,能够_有__效__调__动__读__者__的__想__象_,给
人一种电影分镜头的感觉
小说探究5种考法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高考小说阅读主题探究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主题探究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86320bed15abe23492f4d4f.png)
高考小说阅读—主题探究题答题技巧小说主题是指小说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
小说按主题多少分为单一主题小说、双主题小说和多主题小说。
一部优秀小说的主题总是全面渗透在整个作品中,理解小说主题应是多侧面、多角度的。
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实际上就是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描写和时代背景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过程。
一、如何把握主题小说的主题把握一直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面对一篇陌生的小说,如何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它的主题思想呢?1.分析典型人物的意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典型人物指那些具有鲜明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都打上了时代烙印,揭示了人性中真善美和假丑恶,代表了现实生活中一类人,反映出一定的时代问题。
鲁迅《阿Q 正传》中创造的阿Q就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中麻木人群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性格的共性,受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和作家创作意图的影响,直接体现着时代的特色和要求,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成为典型性格中反映某些社会本质的东西。
阿Q用假想的胜利来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代表着中国社会民众身上普遍存在的麻木不仁的共性。
2.分析故事矛盾冲突故事情节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展现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通过梳理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矛盾冲突,通过比较其叙述笔墨的详略繁简的布局,来思考作者如此设计故事情节的意图,进而分析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涵。
3.分析环境的象征义有些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人物的心理状态之外,还有对主题的隐喻与暗示功能,可通过揣摩其核心景物意象的含意来探寻作品的深层寓意。
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揭示了人物生存与故事发生的特定社会、时代的背景,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是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浓缩,折射着现实生活的本质。
技法指导:探究题审题答题规范(小说—文本意蕴探究)
![技法指导:探究题审题答题规范(小说—文本意蕴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bcd51e19e8b8f67d1cb935.png)
技法指导:小说探究题的审题答题规范指导1.审题(1)审出探究点,即要你探究的是什么(2)审出探究方向(3)审出探究提示或暗示2.答题(1)探究题答案组织的两种思路①表明观点——结合文本;阐述理由(个别题还需要联系现实等)——总结点题;②依据+结论,即从×××内容(形式),表明了×××观点(有时也可采用“结论+依据”的思路)。
(2)探究题答案要有层次。
要求考生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思考探究,答案也要分成不同的层次(角度)表述,层次之间不应有交叉、重合。
(3)切忌脱离文本,天马行空,使所谓的探究成为空中楼阁;切忌表述不严密,观点、材料两脱节,不能自圆其说。
另外,记住常见探究题的探究角度和层面。
(1)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角度(层面)有:①作品的内容层次,②人物,③情节,④环境,⑤背景。
(2)标题类意蕴或作用角度(层面)有:标题本身,标题与文本的关联(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
就某一角度可以再深入探究,如人物形象角度可分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两个角度。
(具体参见本题型“知识构建”部分)(3)情节类——探究情节安排的合理性或作用角度(层面)有:①情节本身作用,②表现人物,③表达主题,④表现环境,⑤读者效果。
(4)环境类——探究环境描写作用或人与环境间的关系角度(层面)有:①环境自身,②人物,③主题,④人与环境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受其制约;另一方面人对环境有主观能动性)。
(5)人物形象类——探究人物性格的精神成因和典型意义角度(层面)有:①环境氛围,②人物自身性格心理,③情节情境,④时代与现实。
(6)艺术构思类——探究艺术处理的原因或效果角度(层面)有:①主题,②人物,③情节,④艺术手法。
规范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母亲的证据田野①男孩在8岁那年失去了父亲,从此和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对儿子呵护备至,爱如珍宝,可是,这并不能保证男孩在成长道路上的一帆风顺。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之探究题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之探究题](https://img.taocdn.com/s3/m/a265d43beefdc8d376ee324b.png)
3、作者通过孕妇写字的描写和她心理活动的刻画,表现了一位农
村妇女对知识的渴望。即使他没有文化,但她却知道文字中的内 她追求精神文 涵美,知道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描画这些字是她追求精神文 明生活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作者揭示了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精 明生活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 神文化而单独依靠物质生活这一事实。妇女表现出对知识的这种
<作品> <作者>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小说的题目是“上班的诀窍”,但主要内容是围绕哈
姆森上班如何偷懒、耍滑展开的,如果以“偷懒的诀窍” 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7分)
为什么以“上班的诀 窍”为题?
为什么以“偷懒的诀 窍”为题?
的效果,如果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小说或者是运用
第一人称“我”叙事的小说(比如《祝福》),
还可以考虑人称的作用。
要点意识、多角度意识
5、明晰题旨,规范表述 审清题意,规范作答 答案全面,富有条理,语言通顺,要点简洁,言
之有理。
规范表述意识
分析论述。
文本意识
2、整体把握,内引外联
正确解答探究试题,应具有着眼于全篇的眼光, 整体把握的意识,领悟全文中心主旨的能力。 领悟全文中心主旨 内引外联: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 内引外联 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
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
主旨意识
3、凸显关键,放大内涵
考核角度:题目
答题要点: 1.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制造悬念或双关的作用。 2.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XX形象。 3.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XX主题。 4.替代的题目(或者原文题目)有XX缺点。
秘诀二:
2016小说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技巧例析
![2016小说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技巧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ea43f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7.png)
2016小说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技巧例析2016小说探究题例析及训练一、考纲解读关于探究的考点《考纲》中说明有三,即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不同的角度”:就是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察,可以从作者、读者、文本中人物的角度,可以从社会、政治教育的角度等等。
“不同层面”:就是要求我们对文本能够作出深浅不同的认知和解读,一般可以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
“发掘”:必须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出发,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
“作品的意蕴”: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
从作者主体方面来说,文本中的意蕴,是其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
“民族心理”:主要是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是特定的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
如重亲情、族情、乡情,爱好和平,知足常乐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类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的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此考点考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探究性试题解题思路全面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探究性试题解题思路全面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b936157375a417866f8fcd.png)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说的是 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 关怀。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 的关注;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悲苦,看似沉重,实 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 折和艰难。
3、顺藤摸瓜,由内到外。
含蓄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普遍特性。为了表达情感,作者往 往借助一些意象进行描述。答这样的探究题要能透过重要 的意象把握作者的心理。这些意象就是解开作者心思的钥 匙。我们要善于顺着重要意象的藤摸作品所蕴含的心理的 瓜。
(2010江苏)本文写了驼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 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高考小说阅读 探究性试题解题思路
2012考试说明要求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的意蕴,民族心 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2)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3)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解读
就高考而言,探究性试题是具有一定开放 性和独立思考性的试题,要求说出“你的理 解”、“你的看法”而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 案的试题。
分析:1、在深夜的厨房,结婚三十九年的夫妻突然都发现对方 劳碌,表现出相互之间的爱怜之情。
2、丈夫偷拿面包,本可当场揭露,但为了维护丈夫飞 尊严而替丈夫圆谎。
4、第二天晚餐,妻子善意撒谎,多分给丈夫一片面包,进一步 传达了对丈夫的爱,丈夫深感愧疚。
解答这类试题,特别注意”深入慎出“,即深入理解作者的 思想,谨慎第提出自己的见解。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见解必须 要有时代性,符合民族心理,具有人文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分析2】 莫泊桑《玩笑》
⑤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 的作用。(6分)(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 ⑥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 看法。(6分)(浙江卷《第9车厢》) ⑦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的酩 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 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安徽卷《巴尔塔萨 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⑧小说的高潮时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 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 全文说明理由。(7分)(江西卷《晚秋》) ⑨小说主要由加乌乔“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个片段 构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 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陈述理由。(8分)(辽宁卷《怪 人》)
1.答案的开放性——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理解的多元性——可以做多重理解 3.设题的多角度性——题目的多样化
明确探究重点
不同角度和层面: 作品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小说阅读探究题 一、不同角度和层面
考纲提示: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 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 探究。
不同角度和层面:思想内容+艺术表现
二、情节结构是否合理
【常见题型】 1. 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 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 如此安排情节的理由是什么? 3. 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答题思路】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情节结构方面:是否构成一定的波澜曲 折,与上下文是否有照应铺垫等。 2、人物方面:是否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如刻画性格,揭示心理等。 3、主题方面: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等。
问题: 试就小说的主题、人物塑造等选择一个方面,结 合全文进行探究。
答案一:人物塑造方面: ①采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外貌。作者对老人的脸和 驼背进行了细致描写,以突出其外表丑陋到了令人害 怕的地步。 ②采用对比手法。作者将“我”家对老人的热情与邻 居对他的冷漠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世态的炎凉。将老 人外表的丑陋与内在的坚韧及乐观善良的性格作了对 比,突出了老人内心的美好。 ③侧面烘托。小说借朋友对金菊花生长在锈桶里的评 价,暗示了作品的主题,丰富了老人的形象。 ④除以上手法外,还综合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概括交代等,使老人形象丰满而鲜活。
① 小说的最后一段,有人说是败笔,有人说是点 睛之笔,你认为如何: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你的观点。(8分)(《翡翠》) ②对于吴书记“变相收受礼金,帮助乡下老者” 这一行为,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请谈谈你的 看法。(8分)(《病房里发生的事》) ③ 从文中看,是哪些原因逼得二蛋走上了不归路? 小说以“恶人”为题,依据小说探究,你认为谁 是真正的“恶人”?请陈述观点并简要分析。 (8分) ④“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 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山东卷《审丑》)
说实话,看着那张可怕的脸,我也有些犹 豫不决。但是老人的诚恳最终还是打动了我, “我可以在走廊的摇椅上睡一觉,明天早上就 乘公车回家。”晚饭好了,我们邀请老人一起 进餐。“不了,谢谢你们的好意,我自己准备 了食物。”老人笑着向我们摇了摇手中的棕色 纸袋。 晚饭过后,我到外面和老人聊了一会儿。 我发现,在他瘦小的身躯里包含着格外宽广的 胸怀。他以打鱼为生,养活着女儿、女婿以及 他们的5个孩子。女婿因伤而丧失了劳动能力。 言谈之间,老人没有丝毫的怨天尤人。他本人 患了一种皮肤癌,但他为这病没有伴随疼痛而 感到非常欣慰。他感谢上帝给他力量,让他可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 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 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 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的三个场景,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 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第一个角度是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思考人物之间的 映衬关系,即谁为主要人物谁为次要人物; 第二个角度是从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角度,几个人物 间存在着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实写与虚写的关系; 第四个角度是从主题的角度,思考作者想表达传统的
第三个角度是从情节的角度,是否能够成情节的波澜;
人性美、人情美。
这四个角度正好涵盖了考点要求的从不同角度和
晚上,我在孩子们的房间为老人准备了一张行军床。 早晨起来,我发现床铺收拾得整整齐齐,老人已经在院 子里等着我们了。还是那样,他拒绝与我们一起进餐。 临别之际,老人吞吞吐吐地说:“下次我来看病,还能 住你们这里吗?我不会给你们添很多麻烦的。”停顿了 一下,他又补充道:“你们的孩子让我感觉就像回到了 家里。大人们讨厌我的脸,孩子们却不那么在意。”我 们欢迎他下次再来。 第二次,老人大约在早上7点钟刚过就来到了我们 家。他还带来了一条大鱼和一袋牡蛎作为礼物,那是我 所见到的最大的牡蛎。为了保持牡蛎的新鲜,当天早上 出发之前,他才把牡蛎剥壳。而他所乘的公车在凌晨 4 点就出发,那他几点就起床了呢? 以后,老人就经常来我们家过夜,每次他都会带给 我们新鲜的鱼、牡蛎或者自家产的蔬菜。
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典例分析1】《老渔夫》
我们家位于约翰· 霍普金斯医院的对面。和附近的 有些居民一样,我们把楼上的房间出租给医院的门诊病 人,楼下的则留给自己居住。 一个夏天的傍晚,我正忙着为家人准备晚餐。突然, 门铃响了起来,外面站着一个瘦小枯干而又严重驼背的 老人。最为骇人的还是那张脸,因为红肿而严重地不对 称。然而,他的声音很是和蔼友善,“晚上好,太太。 我来这里看看有没有房间出租,我只住一个晚上。我从 东海岸来此求医,回去的公车要明早才有。”他从中午 就开始找住的地方,可是没人接纳。“我猜都是因为我 的脸。不过医生说,它会好起来的。”
15.小说题为“侯银匠”, 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 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 的理由。(2008《侯银 匠》)
①小说的主人公是侯银匠,侯菊与父亲相依 为命,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 写侯菊就是写侯银匠。 人物性格人物关系 ②小说的主人公是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 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 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③小说的主人公是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 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 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情节结构 ④小说的主人公是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 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 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主旨情感
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 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 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 你的见解。(8分)(2011安徽卷《巴尔塔 萨的一个奇特下午 )
•
参考答案 例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
,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 解。(8分)(2011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下午 )
• 例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 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 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 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2011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下午 )
不同角度和层面
• 答题模式
1、关注人物形象 2、关注情节安排 3、关注环境描写 4、关注主题表现
(丰满、鲜明) (曲折波澜) (典型) (丰富、集中、深刻、现实)
【答题思路】 ①亮出自己的见解
观点+根据+具体分析 ②从文本中引述论据 (总—分式) ③围绕观点进行分解式的分析,阐明自己见解。 或:
① 亮出自己的见解
观点+根据+具体分析+总结 (总—分—,阐明自己见解 ④ 照应总结,强化论述的观点。
如何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呢?
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淳朴、善良的巴尔 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他性格的复 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想卖高价却无偿送 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 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 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2010《溜索》)
深刻意蕴: ⑴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⑵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互相信任,关心爱护; ⑶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 牛那样软弱畏缩; ⑷“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 ⑴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⑵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⑶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⑷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美。
有时,我们还会收到他寄来的包裹,而且是 限时专送。那是些盒装的鱼和牡蛎,以及新鲜的 菠菜和甘蓝,蔬菜的每片叶子都经过了细致的清 洗。为了邮寄,他要走上3英里的长路…… 每当我收到这样的包裹,总会想起老人第一 次离开我们家,邻居露茜发出的感慨:“你怎么 收留了那个长相可怕的老头?他一来我们家我就 把他打发走了!要知道,他会吓跑其他房客 的。” 是的,也许,我们会因此失去一两个房客, 但我们全家都为认识他而高兴。从他那里,我们 学会了一种宝贵的生活态度——无论你遇到怎样 的不幸,坦然地接受!
解决的方法途径
抓住文体(小说、散文)特点 明确答题要点 解决角度难点
• 综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小说探究题考查 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 ①对人物形象的个性评价; • ②情节结构是否合理; • ③主题的多样化探讨。
一、对人物形象的个性评价
【常见题型】 1. 小说中主人公的某种独特的表现、追求,相关 人物对此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 看法。 2. 请结合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探究作者塑造人物 形象的意图。 3. 小说的人物形象,充满丰富的个性,请选择一 个,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该人物个性的理解。 4. 谁是故事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