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中的美学探索

合集下载

物理教学目标美术教案高中

物理教学目标美术教案高中

物理教学目标美术教案高中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将物理概念和规律与美术创作相结合。

教学内容: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引力、运动、力学、热学等。

2.与物理相关的美术创作:利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创作,例如描绘重力对物体的影响、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等。

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展示物理规律,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2.示范和指导学生的创作:教师示范和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进行美术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学生合作和展示: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创作,最后展示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物理相关的美术作品,引起学生对物理与美术的关联性的兴趣。

2.讲解和实验操作:教师讲解物理知识,并进行相关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物理规律。

3.创作指导:教师示范和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进行美术创作。

4.合作创作和展示: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最后展示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

5.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美术创作的过程和体会。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评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创作能力,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

教学环节:1.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利用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3.鼓励学生展示创作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

以上是一份物理教学目标美术教案高中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物理中的艺术与美学

物理中的艺术与美学

物理中的艺术与美学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然而,除了深入探索自然规律和物质世界的本质,物理学也蕴含着许多令人惊叹的艺术与美学。

本文将探讨物理学中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以及它们如何与科学研究融为一体。

一、优雅的数学美学物理学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作为物理学的语言和工具,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优雅的表达方式。

物理学中的公式、方程和推导都借助于各种数学原理和方法,这些数学工具的运用使得物理学的推理过程更加精确且可靠。

菲涅耳的衍射理论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例子。

菲涅耳的衍射理论通过数学上的复杂积分和波动方程,描述了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

这些理论的数学形式十分优美,将自然现象与纯粹的数学相结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样,麦克斯韦方程组也体现了一种宏伟的数学美感,并为电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与观察的视觉艺术在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实验与观察在发现新现象和验证理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仪器的设计和搭建往往需要物理学家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举个例子,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工具,它能够通过电子束来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

在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时,科学家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物质的微观形态,还能欣赏到其令人叹为观止的美丽。

比如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呈现,以及金属晶体的纹理、多层石墨烯结构的奇特图案等,都展示了物质世界的独特之美。

除了实验观察,大自然本身也以其奇特的景象和自然现象展示着物理的艺术美。

闪电的瞬间、日落的余晖、彩虹的霞光等自然景观以及天文现象如星系的演化、黑洞的吞噬等,都使我们领略到了宇宙万物的壮丽与奥秘。

三、理论和模型的美学构建物理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建立一个能够解释和预测各种现象的理论或模型。

优秀的理论或模型不仅需要具备很高的科学价值,还需要在美学上具备一定的魅力。

例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描述引力现象的理论,这个理论不仅在科学上引起了巨大的变革,而且其数学形式和几何观念的创新也令人惊叹。

物理教学论论文(10篇)

物理教学论论文(10篇)

物理教学论论文(10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注重大学物理教学的文理渗透和美学教育平面镜成像、电荷的正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电生磁和磁生电、物质与反物质等空间对称性,角动量守恒体现了宇宙的空间转动对称性,能量守恒体现了宇宙的时间平移对称性。

1.简约美在一个艺术家眼里,简洁就是一种美。

物理学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摸索,曾经是很繁琐的,随着物理学家对自然规律一步步探究,他们逐渐总结出了反映物理本质属性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

例如,宇宙中的种种作用力可归纳为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四种;牛顿三定律解释了低速条件下的物体动力学特征;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解释电磁学的许多问题;爱因斯坦相对论内涵很神奇,它的原理却十分简单明了。

二、注意文理科生大学物理教学的差异性文理科生物理基础差距大,理科生熟悉的内容,文科生可能并不了解。

文科生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理科生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强。

为解决不同知识背景学生的需求,教师应从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出适合高等院校实际的、能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

3.教材和考核方式不同我校大学物理课程是在理工科学生一、二年级开设的必修基础课,而文科生大学物理为选修课。

大学物理课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课时比较紧。

教师选用好的物理教材,可启发潜在的物理人才,精进其物理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参照教育部制定的《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选择了由程守珠和江之永主编的《普通物理学》(上、下册)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还有配套的习题分析与解答、思考题分析与拓展、学习指导书等资料。

文科生选取的是由倪光炯和王炎森主编的《物理与文化》,是以传递物理文化和科学精神为主的教材。

探索形认识正二十面体

探索形认识正二十面体

探索形认识正二十面体正二十面体,又称为正二十胞体,是一种具有20个面和12个顶点的几何立体。

它具有很高的对称性和美学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几何学家和艺术家们探索的对象。

本文将对正二十面体的形状、特征、历史以及与数学和艺术的关系进行探索。

一、正二十面体的形状和特征正二十面体是一种多面体,由20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构成。

每个三角形的顶点都连接到其他三个不相邻的三角形的顶点,形成一个复杂但对称的结构。

这种对称性使得正二十面体在几何学和立体造型中具有重要地位。

正二十面体的12个顶点被分成两组,每组包含6个相对的顶点。

这种对称性使得正二十面体具有稳定的结构,能够在空间中保持平衡。

它的面数、顶点数和边数都是一定的,不容易变形。

正二十面体的特征使其成为几何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二、正二十面体的历史和发展正二十面体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学派,柏拉图认为这个几何立体具有神秘的数学和哲学意义。

直到19世纪,德国数学家勒让德对正二十面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它的各种性质和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正二十面体在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晶体学中,正二十面体的结构可以用来描述某些晶体的对称性。

在纳米技术中,正二十面体的形状被用来设计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三、正二十面体与数学的关系正二十面体是一种几何学问题的研究对象,它与数学中的多面体理论、对称群和拓扑学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数学中,正二十面体是一种具有最高对称性的几何体之一,对研究对称性和空间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在多面体理论中,正二十面体是五个柏拉图立体之一。

柏拉图立体是指由全等的正多边形组成的几何立体,具有高度的对称性。

正二十面体的存在和性质丰富了多面体的分类和研究。

四、正二十面体与艺术的关系正二十面体的对称性和美学价值也使得它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

许多艺术家在绘画、雕塑和建筑设计中运用了正二十面体的形状和特征,创造出独特而富有艺术感的作品。

物理之美读后感

物理之美读后感

《物理之美》读后感金晓会谈到美,你可能联想到自然美和艺术美,而对自然领域中的科学美,大多数人则不易感受到,这是因为科学美与艺术美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美,从美学的角度来讲,一种是事物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美,这种美是外在的,易感受到的,如自然景色的美,音乐的美,雕塑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物的美等。

另一种是事物内在结构的和谐、秩序而具有的美,这种美比较抽象,它虽然也是通过感官接受外来事物的信息而反映到意识中去,但并不那么直接和迅速,而是要经过大脑整理、加工形成美的意识或美的观点。

这是一种较高层次上的审美。

物理学中的美,就是一种科学美。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把物理学之美分为三类:即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

也有人把物理学之美分为:物理学研究对象的美感,物理学理论的美感,物理学实验的美感和物理学常数的美感等。

还有人把物理学之美说成它具有明快简洁美,均衡对称美,奇异相对美和和谐统一美。

一、均衡对称的结构给人一种稳定,完善的美感例如:具有对称结构的雪花是如此对称、如此美丽,对称的结构给人一种稳定,完善的感觉,使人内心舒服,使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造化。

物理学家在对自然深入的思考和考察中,越来越坚信大自然的最终本质是依照“美和简单”来构造自己的。

当然,物理学家头脑中的对称,并非像前面的图片那样朴素,那样直观;我们要了解物理学中的对称,先从几何图形的对称性说起。

例如:一个圆,我们把头向左偏过一个角度来看,它的形状变了吗?没有。

我们便说这个圆具有旋转对称性(或旋转不变性);我们再把圆放在平面镜前,设想我们钻进“镜子里的世界”来看这个圆。

在镜中世界看到的这个圆,样子依然保持不便。

我们便说这个圆具有反射对称性(或宇称不变性)。

物理学中的对称性主要表现在对物理世界规律的研究方面。

根据刚才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假设某些物理学家一直埋头对“镜子中的世界”进行研究,如果他们得到的定律与正常世界的研究成果一致,我们就说这个定律具有反射对称性(或宇称不变性)。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

• 马奈以其革命性的大 作——《草地上的野 餐》。这幅画敲响了 一个时代的钟声,它 违反透视画法,违反 光与影的原理,无中 景区,无逻辑自恰性, 无明确主题,甚至被 称为不道德,这些在 当时都极度具有挑战 性,挑战绘画原则, 挑战欧氏几何。
透视绘画法
• 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 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 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 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 的空间位置、轮廓与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 学。
• 红外摄影是一种较为 另类的拍摄方式,利 用红外感光设备与红 外滤镜配合,有别于 传统的黑白彩色照片 ,拍出的画面给人以 强烈的震撼让人爱不 释手。
• 高速摄像机就是能够 以很高的频率记录一 个动态的图像,因为 一个动态的图像是需 要数个静止的连贯的 图片按一定时间速度 播放出来的。
精品课件!
• 毕加索开山作的《阿 维农少女》开创了立 体主义画派的先河。 而立体主义的核心就 是“空间的同时可观 睹性”。爱因斯坦的 公式是“洛书”,立 体派的绘画是“河 图”,它们两者都表 述同一观念,就是所 有的参考系都是彼此 相对的。
• 《蒙娜丽莎》中,人物 的眼睛、手、躯干表达 着一种无以伦比的美学 盛宴,虚无缥缈的微笑, 若隐若现的严肃,优雅 的姿态,恰到好处的手 臂,无不在表达大师对 自然地探索欲望,对科 学规律的完美表达!在 画中,背景所用的晕涂 法与光影的变化规律相 一致,从而使观者的眼 睛产生动态的观画效果, 这与科学上对光的认识 与探索有着密不可分的 联系。
• 黏度类似机油的铁磁 流体作为“模特”,当水 彩被添加到这个不同 寻常的磁场反应中时 ,就像是魔法突然产 生了效力。先把小滴 的磁性流体滴到一个 玻璃盘上,用一个小 型圆形磁体吸引这些 铁磁流体,随后添加 不同颜色的水彩在铁 粒子磁场之间,对磁 性粒子互相吸附的过 程进行干预,形成这 些绚丽的“迷宫”图案。

物理教学中的真、善、美

物理教学中的真、善、美

物理教学中的真、善、美一、物理学与美经过漫长历史的社会实践,自然为人类所控制改造、征服和利用,成为顺从人的自然,成为人的“非有机躯体”,人成为掌握控制自然的主人,自然与人、真与善、感性与理性、规律与目的、必然与自由,在这里才具有真正的渗透,交融与一致,理性才能积淀在感性中,内容才能积淀在形式中,自然的形式才能成为自由的形式,这也就是美。从李泽厚先生的认识来看,美与自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物理学正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以提高人类认识、利用、欣赏自然为己任的一门科学学科。物理学家在研究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物质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时,正是运用观察、实验、物理思维等手段寻找客观世界的规律以达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即寻找合乎客观世界规律性与合乎主体目的性的统一,从而得到物理学蕴含着美的本质,即物理学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可以这样说:物理学是一门充满了美感的学科。二、物理教学中美与真的关系物理知识的真是美的基础,没有真就没有美。因为美不是抽象的、空洞的、神秘的东西,它离不开物质的结构与运动。凡是美的事物,总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代表事物发展的趋势。因此,美体现着真,包括着真。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难以理解,甚至认为物理学只是一门解题的学科,只是一大堆呆板公式的集合,只有特别聪明的少数人才能学好它。学生的畏学情绪,跟整个物理教学中忽视日常对科学美的揭示不无关系。因为美与真一旦分离,物理学确实会变得毫无生气、索然无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要物理教学能在传授科学的同时,诱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物理学中显见的或隐含的科学美,启发学生将自然美与物理规律对照和联系,诱发学生的本能和审美热情,从而逐步树立审美情趣,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和学习能动性的目的。事实表明,凡对自然美和艺术美无动于衷的学生,未必会热衷于追求自然规律的美。问题在于教师怎样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把对自然、对艺术的审美热情,推广和扩展到物理学科中去,从而能以探索宇宙奥秘的姿态,居高临下,俯视物理学科。那么,无疑会令他们充分体验到辉煌的物理大厦具有如同诗一般的简洁、对称与和谐之美,由此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热情,调动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对科学美的认识,可以激发物理学家科学创造的强烈美感与激情,使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在感知审美对象的基础上引起情感反应,产生积极联想和深刻理解。可以肯定地说,对科学美的认识是引导学生学好物理学的桥梁,伴随而来的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就再也不是一堆死气沉沉的公式,而是一串串令人赞美的珍珠了。不过,物理学公式、定律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这种美的感受不是光靠肉眼来辨析,更要靠心智去体验。这就要求物理教师从素质上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像科学家那样敏锐的辨析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实,对科学美的认识本身也有助于完善和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操作能力。尤其对培养学生具有扩散思维的想象能力,作用更显著。自古以来,科学的探索都离不开对美学的思考。科学家在设想或解决问题时经常面临着极大的选择,如何选择便有充分的主观性,有很大的个体主观因素和人情味在起作用。彭加勒(H?郾POINCARE)说,“发明就是选择”,选择不可避免地要受感情的影响以至支配,其中也包括科学上的美感。彭加勒把难以言喻的美作为科学理论的完满标准。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说:“他(爱因斯坦)追求自然界中尚未发现的一种新的美和简单性。抽象总是一种简化的手段,而在某些情况下,一种新的美则表现为简单化的结果。爱因斯坦和少数理论物理学家才有的一种审美感。而审美感似乎在抽象的符号中间给予物理学家以指导。”数学家哈代说:“数学家的形态像画家、诗人的形态一样,必须是美的,要定义数学美可能非常困难,不过这种美与其他任何种类的美一样真实。”物理学家杨振宁说:“狄拉克在1963年的SCIENTIFIC AMERICAN中写到:‘使一个方程具有美感比使它去符合实验更重要。’今天对许多物理学家来说,狄拉克的话包含着很大的真理,令人惊讶的是,有时候,如果遵循你的本能提供的通向美的问题而前进,你会获得深刻的真理,即使这种真理与实验是相矛盾的。”这个“通向美的问题”和直觉正是他们所发现或引导他们去发现科学的真理。爱因斯坦把这叫“自由的创造”。李泽厚先生把这种现象称为“以美启真”。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有许多相同的结构,它们相互对应、同形同构,有些是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只能用理智直观,即通过科学美感受和发现它,所以海森堡(W?郾HEISENBERG)说美是真理的光辉,自由的万能形式。这种科学发现或创造直观与艺术家对美的发现创造是有许多相通或相似之处的。居里夫人说:“科学探索和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所以我在工作里面寻得了欢乐。”这就是居里夫人全身心投入科学活动的美学动因。物理教学本身也含有至美,给师生带来的真美的愉悦就是报酬,处理好物理教学与审美的关系,同样也应成为广大师生全身心搞好物理教学的美学动因。三、物理教学中美与善的关系物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使学生对美好的事物感兴趣的一种教育。审美教育通过陶冶学生的心灵,起到以形悦心、以情感人、以美引善、以美育人,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道德,这一作用根源于美与善的辩证统一。美育与道德的善是一致的,美以善为前提,善是美的本源,善又是真与美的归宿和家园。著名诗人席勒主张,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道德人,必须先使其成为审美的人。不论哪一套中学物理教材,都涉及近百个中外著名物理学家。这些物理学家虽然国籍不同,所处年代不同,各人经历不同,但他们都充分体现出为追求科学真理而不懈努力的美德,他们生平的大量动人事迹是一部绝好的美育教材。教学过程中,若能把展现物理学家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视苦为乐、顽强拼搏的不屈精神;只图贡献,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坚持真理,并为捍卫真理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等生动事例穿插讲授,使学生深受感染,进而学习和仿效物理学家的这种崇高的精神风貌与美德,无疑是最理想、最成功的情感教育。居里夫人说:“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然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于至善至美的境地追随理想,充实心灵。科学家的心灵是他们事业成功的基石。心灵肮脏的人决不可能揭示自然界的基本结构和美。”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陈述:“我从来就不把安逸和享乐看成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圈的理论,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真。”“要不是全神贯注于那些在艺术和科学研究领域永远也达不到的对象,那么,人生在我来看就是空虚的。”物理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爱美的本性,像科学家那样,把追随真、善、美作为正视生活的理想,扬起生命的风帆,去爱美、表现美、创造美。通过物理学美的内容和形式,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使学生感到不良的、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进而逐步净化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乐善,做一个有道德和崇高的人。。

高中物理美育渗透教案

高中物理美育渗透教案

高中物理美育渗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光的颜色形成原理;
2. 掌握涉及到光颜色的艺术表现技巧;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光色彩的审美感知。

二、教学内容:
1. 光的颜色形成原理:光的三原色叠加原理;
2. 艺术表现技巧:光影、色彩搭配、光线运用等;
3. 实践操作:利用光的特性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光的颜色形成原理,引导学生探讨光色彩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性。

2. 理论学习:讲解光的三原色叠加原理,介绍艺术家如何利用光的原理进行作品创作。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光色彩创作实验,通过调节光线、颜色的运用,展现不同的艺术效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讨论各组的创作思路及效果,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5. 总结回顾:整理光色彩在艺术表现中的应用技巧,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手段:
1. PPT讲解;
2. 实验仪器:灯光、滤色片等;
3. 创作材料:颜料、画板等。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2. 评价学生对光色彩的理解和运用;
3. 整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

六、拓展延伸:
1. 可以邀请专业艺术家来指导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创作技巧;
2.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光色彩的理解和表现方式;
3. 将光色彩的艺术表现与物理理论结合,开展更有深度的研究。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可以反思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物理美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关于科学和艺术原文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关于科学和艺术原文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关于科学和艺术原文阅读题阅读附答案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12分)澄明的夜空给予人们宇宙的宁静感是一个错觉,宇宙本身就是从混乱中诞生,也可能最终走向一个混乱的结局。

虽然这个理论从根本上背离从古典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关于宇宙是最完美的艺术作品的概念,要接受它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毕竟是客观存在。

20世纪物理学大师劳厄说过一番话,对于如何看待物理学中美的观念的发展和变迁是很有见地的。

他说:“物理学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观察量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如果把劳厄话中物理学这个词儿改成艺术,把观察量这个词儿改成艺术对象,于是他的话变成:“艺术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艺术对象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这番话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美的观念不是同样很有见地的吗?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不一定。

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

在科学上一切探索都最终要受实验的考验,而在艺术上则是时间的考验。

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

美不能先验地规定,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

大师也会犯错误的,有时还是大错误。

20世纪的一位数学大师外尔说:“我的工作总是尽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不得不在两者中选一个时,我通常选择美。

”正是他关于美的先验的标准使他相信左和右在宇宙里是对称的,从而放弃了他发现的一个重要理论——中微子的两分量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左和右是完全不对称的。

然而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工作证明,这个被发现者放弃的理论其实是正确的。

外尔的观点在科学界是很典型的,他的朋友爱因斯坦也是一样,爱因斯坦认为,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

不过,在平衡美学的追求与科学的探索时,我想,当年第谷对开普勒的忠告是非常值得记取的。

浅谈物理学中的美学

浅谈物理学中的美学

浅谈物理学中的美学笔者以物理学中的美感入手,探究物理之美对大家的作用与对学习物理的促进作用。

在许多人心中,科学和艺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学追求的是严谨,是理性的演繹;而艺术追求的是美感,是灵感的发挥。

两者南辕北辙,毫不相干,真是这样吗?标签:和谐奇异美;简单对称美;审美观;热情;情操一、物理学中的美物理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认识宇宙,让学生从繁杂、混乱无序之中,整理出统一的、简洁的秩序和规律。

这里所谓的“秩序”意味着真理与和谐。

而审美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从零散、无序的艺术哲学之中整理出令人神往的秩序和规律。

可见,物理教育与审美教育都是为了秩序,追求“规律”,只是学科不同,相应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同而已。

以下我们看看物理学中美的体现与作用。

1.和谐奇异美古代思想家把美与和谐画上等号,希腊古典时代的大哲学家们认为,美在于和谐,美应当是完美的,千百年来,这些观点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所以无论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都认为天体运动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又如海市蜃楼现象,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有时会突然出现亭台楼阁、城郭古堡、村庄小岛等幻影,虚无飘缈、变幻莫测、宛若仙境,给我们呈现了奇异的美。

2.简单对称美在美学中,“对称”是形式美的表现,如空间上的对称,体现为:在运动学中,如机械振动,又如在物体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中的对称;在光学中的镜像对称。

在时间上的对称,体现为:单摆运动中的时间,交变电流与电磁振荡中的时间对称。

物理学公式、定律表达方式上和理论结构上所反映的对称性更是不胜枚举。

如电磁学中静电力的库仑定律就是追求跟万有引力平方反比定律的对称而获得的。

也正是由于对称性,让法拉第在奥斯特发现“电生磁”后,坚信“磁也能产生电”,并坚持实验了十年,终于取得了成功,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电气化时代。

物质世界的运动形式最简单,比如:光沿着最简单的直线传播;行星沿着简单的几何曲线──圆、椭圆运动。

物质世界的组成也最简单,由基本粒子组成。

物理美演讲稿

物理美演讲稿

物理美演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物理之美》。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宇宙间的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是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的重要工具。

同时,物理也是一门富有美感的学科,其中蕴含着许多美的元素。

首先,物理之美体现在其简洁性和精确性上。

物理学家努力寻求简洁的数学公式来描述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

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方程E=mc²,用几个简单的符号表达了质能转化的本质,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等价性。

而牛顿的力学公式F=ma,简洁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这种简洁性和精确性使得物理学具有深邃的美感,被誉为自然界的“数学诗”。

其次,物理之美可见于其丰富多样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许多不可思议的现象,例如光的干涉、声音的传播、电磁波的反射等等。

这些实验现象使我们对自然界的奥妙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我们对于探索真理的渴望。

正是这些实验现象的美丽、奇妙和理性,使得物理学变得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再次,物理之美还可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面来体现。

在宏观世界,我们可以观察到天体运动、地球的形状、海浪的起伏等等,这些现象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美景。

而在微观世界,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原子、分子结构,揭示微观粒子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如电子云、原子核的结构等等。

而正是这些微观世界的发现,推动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如半导体、激光、核能等,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最后,物理之美还反映在其对人类思维和智慧的挑战上。

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需要我们具备细致观察、形象思维、严谨推理等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假设、推理和验证,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物理学也在不断拓展人类的思维边界,引领我们跳出传统的框架,去勇敢地探索未知的领域。

总而言之,物理之美是多层次、多维度的。

它既是一门让我们赞叹自然、领略其奥妙之美的科学学科,也是一门充满乐趣、挑战和智慧的学科。

物理学在艺术与文化中的应用

物理学在艺术与文化中的应用

艺术与文化中的物理学未来思考
探索未知领域: 物理学在艺术与 文化中的应用将 不断拓展,探索 更多未知领域。
技术创新:随着 科技的发展,物 理学在艺术与文 化中的应用将更 加广泛,为创作 带来更多可能性。
跨学科合作:艺 术与文化中的物 理学思考将促进 跨学科合作,推 动不同领域的交
流与融合。
培养创新思维:通 过物理学在艺术与 文化中的应用,可 以培养人们的创新 思维和想象力,为 未来的发展提供更
物理学对人类价值观的影响
添加标题
物理学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生命的认识,影响了人类对自然和自由 的价值观。
添加标题
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精神对人类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人 类对理性和客观性的追求。
添加标题
物理学在技术领域的运用,如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 价值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光的散射:通过散射光线创 造柔和的氛围
色彩与光的关系:利用不同色 彩的光线表现画作的色彩和明
暗关系
声学原理在音乐中的应用
声波传播:声波在空气中 传播的原理,以及声音的 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在 音乐表演中的应用。
乐器发声:不同乐器如何 利用声学原理产生不同的 音色,如弦乐器的振动、 管乐器的空气振动等。
弹性势能:舞蹈中跳跃动作的起跳和落地,利用弹性势能进行能量转换, 实现高度和速度的控制。
牛顿第三定律:舞蹈中的力量运用,如推、拉、支撑等动作,遵循牛顿第 三定律,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形成丰富的舞蹈效果。
电磁学原理在戏剧中的应用
舞台灯光:LED灯等设备利用电磁学原理实现多彩、动态的舞台效果 音响系统:利用电磁原理的扬声器为观众呈现立体声效果,增强戏剧表现力 舞台机械:电磁铁等装置用于控制舞台布景、道具的升降、移动等,丰富演出形式 投影技术:如DLP等投影仪利用电磁学原理将影像投射到屏幕上,为戏剧演出提供更多创意空间

学习物理的艺术之道用美学角度探索物理学

学习物理的艺术之道用美学角度探索物理学

学习物理的艺术之道用美学角度探索物理学学习物理的艺术之道:用美学角度探索物理学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被认为是世界的语言和数学的基础。

然而,物理学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公式和实验,它也是一门充满美感和艺术性的学科。

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探讨学习物理的艺术之道。

一、物理学的美学价值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之美在于它的简洁性。

”物理学严谨而简洁的理论模型、精确而雄辩的数学表达,展现出一种纯粹、精练的美感。

物理学中的定律和原理如同一首美妙的乐曲,每一个符号和符号之间都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和谐的整体。

物理学还追求一种对世界的真理和美的追求。

科学家通过不断探索物理世界,发现自然界中隐藏的规律和美妙之处。

从光的折射到行星运动,从电磁波的传播到相对论的引力场,物理学让我们能够欣赏到宇宙中最美妙的奥秘。

二、用美学的眼光解读物理学概念物理学中的概念和理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正如一幅画中的色彩和线条相互交织,创造出独特的意境,物理学中的概念也能被赋予美学的意义。

1. 对称美对称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物理学中的许多原理和现象都与对称性有关,如空间的各向同性、粒子的对称性和场的对称性等。

对称不仅在自然界中存在,也是人类审美的基础之一。

通过对称的思维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感受物理学中的美感。

2. 图像美物理学中的数学模型和实验结果常常可以通过图像来直观展示。

图像美是指图像中形态、颜色和比例等美学元素的协调与统一。

例如,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图像、天体物理学中的星系图像,都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通过观察和欣赏这些图像,我们不仅能够理解物理学中的概念,还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妙。

三、物理学实验的艺术性物理学实验在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是验证理论的手段,也是探索未知的方式。

实验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蕴含着一种艺术性。

1. 实验的美感物理学实验的设备和仪器具有独特的美感。

中学物理美学渗透

中学物理美学渗透

中学物理美学渗透一、物理学本身渗透着美学爱因斯坦曾经描述说,物理学是至善至美的科学,他还特别把物理的美归纳为“简单、和谐、完善、统一”。

物理学发展史是一部美学发展史。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学家们探索物理学规律,总是一方面体现出对美的热烈追求,另一方面体现出他们精神上的种种美德。

正是由于他们在美学思想指导下,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一个个重大成果得以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哥白尼、开普勒是带着强烈审美意识探索自然规律的先驱者。

哥白尼与托勒密地心说的决裂,就是有其执着追求美的因素,他深信完美的理论在数学上应该是“和谐与简单”的。

托勒密为了解释天文观测的现象,引入了许多“均轮”、“本轮”,使得天文理论既复杂又失洽。

因此,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哥白尼研究了三十多年,终于建立了不朽的日心说。

后来,开普勒深切感受到日心说的美,不懈坚持几十年的观察,积累的大量的天文数字,提出行星运动的三定律来论述天体的运动是如此的简单与和谐。

物理学家根据世界的对称性,通过预言、设想来推测未来事物的存在。

“电可以生磁、磁可以生电”,法拉第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由“磁生电”的梦想。

牛顿追求规律的统一,是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关键,他把天上的力学和地上的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每一位物理学家背后不知隐藏了多少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故事。

他们对自然科学美的追求,他们为真理奋斗不息的精神之美,都是我们的榜样,也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品质的典范,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成功的意志。

物理学规律的美学特征: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规律与秩序的学科,它探索物质和谐地存在与运动的根源”。

杨振宁在《美和理论物理》一文中提出物理理学具有“物理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

也有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多样统一美”“和谐奇异美”“简洁明快美”等。

对物理学的种种美学评估,只是摄入角度或提法上的不同,本质上都是揭示科学真与科学美的辩证关系。

物理学中的科学文化:科学精神、科学美学与科学人文

物理学中的科学文化:科学精神、科学美学与科学人文
• 道德素养:体现在对科学道德和伦理 原则的遵循和尊重 • 文化素养:体现在对科学历史和文化 的了解和传承 • 审美素养:体现在对科学美学的欣赏 和创造
物理学教育中科学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在物理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 教育学生遵循科学道德和伦理原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研究成果 • 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严谨治学,实事求是
• 科学人文素养对物理学家综合素质的影响 • 提高物理学家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 提高物理学家的文化素养,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 提高物理学家的审美素养,激发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04
物理学中的科学精神、科学美学与科学人文的融合
科学精神、科学美学与科学人文的内在联系
• 科学精神、科学美学与科学人文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 科学精神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动力,追求真理、创新和公正 • 科学美学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美感,欣赏理论美、实验美和科学家美 • 科学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价值取向,关注道德、文化和审美
物理学中的科学文化:科学精神、科学美学 与科学人文
01
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科学精神的定义与核心特征
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创新和公正的精神
• 真理:科学精神的核心追求,即对客观现实的准确反映 • 创新: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即对现有知识的突破和拓展 • 公正:科学精神的基石,即对科学事实的客观评价和对待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03
科学人文素养及其在物理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科学人文素养的定义与构成
科学人文素养是指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具备人 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一种教育目标
• 人文精神:体现在对人性、道德和伦 理的关注和尊重 • 人文素养:体现在对历史、文化和艺 术的欣赏和传承

高中物理美育渗透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美育渗透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美育渗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物理与美术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物理知识与艺术元素相结合,体会美在科学中的魅力。

教学内容: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术作品,讨论学生对光线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和表现形式,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引导学生了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3.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了解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的联系。

4. 创意制作:引导学生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制作艺术品,如光影绘画、光线雕塑等,让学生体验光线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 总结反思: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光线在艺术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和制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对美术与物理的结合的体会和思考。

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美育渗透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资源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美育与科学的融合。

矿山压力学科中的美学思维探索

矿山压力学科中的美学思维探索
进行支护与充填的情况 , “ 凡 取煤经历 久者 , 从 土面能辨 有 无之 色, 然后掘挖 , 深至五丈许 , 方始得煤。初见煤端时 , 毒 气灼人 , 有将巨竹凿 去 中节 , 尖锐其 末 , 插 入炭 中 , 其毒 烟
从 竹 中透 上 , 人从 其下 施攫 拾取者 。或一 井而 下 , 炭 纵 横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1 -0 1
通过技术从 自然资源中开发 物产 , 以满 足人 的物 质与精神 生活 的需要 , 从而使人在 自然界面前 显示并发挥 其主观 能
基金项 目: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 目( 2 0 1 2— 2 4 6 ) ; 湖南科技 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 目( G 、 美, 这 里 的美 , 包含 了艺 术 的 美与科学 的美 。科学美 就是在科 学领域 里呈现 出的美 , 它 包括 科学研究 的对象 美 、 试 验美 和科 学研究 的结 论美 、 表
开物》 ( 初刊于 1 6 3 9年 ) 己具体记述 了立井 开采及 在井 下
化, 能给欣赏者心灵 的满 足感和精神 上 的愉悦感 。科 学技 术中的人 文美 , 反映的不仅仅 是科学成果 在形式 和功能等
方面给人感官上的美 的体验 , 更重要 的是该项科 学成果被 发现并应用实施 等过程 中体 现 的科 学研 究人 员 的美 德 和 高 尚人格素养 。矿 山压力学科 是技术科 学 , 同时又具有 独特 的人文 特 色 , 对矿 压 发展 史 上 的科 学 家 进行 讲 解分 析, 可以培养学生 良好 的道德素质 和求知欲 。我 国是世界 上采矿最早的 国家之一。明代科 学家宋应 星编写 的《 天工
矿 山压 力 学 科 中 的 美 学 思 维 探 索
王 斌 , 赵 伏 军 , 彭文 斌 , 陈

探索生活点滴中的美学体验:心得体会

探索生活点滴中的美学体验:心得体会

探索生活点滴中的美学体验:心得体会示例1:Exploring Aesthetic Experiences in Everyday Life: Reflections and InsightsIn our fast-paced and busy lives, it is easy to overlook the beauty that exists in the smallest details. However, by taking the time to appreciate and explore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s in our daily lives, we can gain a deeper sense of fulfillment and contentment.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experiencing aesthetics in everyday life is cultivating a mindful mindset. This involves being fully present in the moment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etails that surround us. Whether it is the vibrant colors of a sunset or the delicate texture of a flower petal, being mindful allows us to fully immerse ourselves in the beauty that surrounds us.Another key element in exploring aesthetic experiences is curiosity. By approaching our daily routines with a sense of curiosity, we open ourselves up to discovering new and unexpected sources of beauty. This could be as simple as noticing the intricatepatterns on a coffee cup or finding beauty in the way sunlight filters through the leaves of a tree. Curiosity helps us to see the world with fresh eyes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y that exists in the ordinary.Furthermore, embracing creativity in our daily lives can greatly enhance our aesthetic experiences. Whether it is through engaging in artistic pursuits such as painting or photography, or simply finding creative ways to express ourselves in our daily activities, creativity allows us to infuse beauty into even the most mundane tasks. It encourages us to think outside the box and find unique ways to appreciate the world around us.Lastly, sharing our aesthetic experiences with others can deepen our appreci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beauty. By discussing and exchanging ideas about what we find beautiful, we can gain new perspectives and insights.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conversations, writing, or even through social media platforms. Sharing our experiences not only enriches our own understanding, but also spreads beauty and inspiration to others.探索生活点滴中的美学体验:心得体会在我们忙碌而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容易忽视细微之处的美。

对数螺线的弧长

对数螺线的弧长

对数螺线的弧长对数螺线是一种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数学曲线,它的特点是螺旋形状细腻而又华丽。

在数学与物理学领域中,对数螺线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探索其美学特性,更是为了解析和应用其弧长的计算。

本文将全面介绍对数螺线弧长的计算方法,并探索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对数螺线的定义与几何性质。

对数螺线是由极坐标方程$r=e^{k\theta}$表示的曲线,在极坐标系中,它以原点为中心,并围绕着该中心生成封闭的螺旋形状。

其中,$r$代表螺线上某一点到原点的距离,$\theta$代表该点与正x轴之间的夹角。

接着,我们来探讨对数螺线的弧长计算方法。

要计算对数螺线的弧长,我们需要将其分成无数个微小的弧段,然后对每个微小弧段的长度进行累积求和。

对于一个微小弧段,我们可以近似地看作一段直线,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直线段的长度来计算弧长。

考虑对数螺线上的一段微小弧段,它的极坐标起点为$(r_1,\theta_1)$,终点为$(r_2, \theta_2)$。

我们可以将该弧段近似为一段直线,其长度可以使用欧几里得距离公式来计算:$\sqrt{(r_2\cos\theta_2-r_1\cos\theta_1)^2+(r_2\sin\theta_2-r_1\sin\theta_1)^2}$。

将对数螺线分割成无数个微小弧段后,我们可以将上述公式用积分的方式表示。

对数螺线弧长的积分计算公式为:$L=\int_{\theta_1}^{\theta_2}\sqrt{(r\cos\theta)^2+(r\sin\theta)^2}\ d\theta$。

在具体计算时,我们可以进行一些代数化简,然后使用换元法或者其他积分技巧进行求解。

除了数学计算,对数螺线的弧长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

利用计算机的高效计算能力和图形绘制功能,我们可以将对数螺线分割成大量的小弧段,并对其进行累计计算,以获得对数螺线的整体弧长。

这种计算方法不仅提供了高精度的结果,而且更加高效,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
要 ] 从 “ 型化 、 模 简洁化 、 和谐化 、 多样 统一化 ” 几方 面介绍 了物理 学 内在 的美, 等 激
发人们在 美感的引导 下, 以良好 的心态 , 的心情 , 愉悦 自觉、 主动地去 学习和 掌握物理 学知识 。
[ 关键词 ] 物理 学 ; 美学 ; 激发

[ 中图分类号 ] 620 [ G4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8— 09 2 1)3— 03— 3 10 85 {000 06 0
探索者们 最初往 往是 在 美 的光 辉 照 耀 下 , 去认 识
具有 本 质特征 的主要 表象 , 次要 表象 , 出主 舍弃 突 题 的新形 象 。如 质点 : 当物体 的大小 和形 状对 其 运动 的影 响很小 时 , 不考虑其 大小 和形状 , 就 从而
把物 体看作 一 个 具 有质 量 的点 。这 就 是说 , 考 不 虑其 次 要表 象 , 略其 形状 、 寸 大小 , 忽 尺 而突 出其 主要 特征 : 点和 质量 , 而形成 了极具个 性 的新形 从 象 。例如研 究地 球 绕 太 阳公 转时 , 由于 地球 至 太 阳的平均距 离 约 为地 球半 径 的 14倍 , 地 球 上 0 故
[ 作者简介 ] 汪涛(9 2~) 男, 17 , 湖北成宁人, 宁职业技 术学院电子信 息工程 系副教授 。 成 63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审美 理论认为 : 那些在特定 条件下 , 激物被组织 刺 得 最 好 、 规 则 和 具 有 最 大 限 度 的简 单 明 了 的 最 “ , 给人 以相 当愉 悦 的 感 受 。物 理学 的美 , 形” 会
物理学是一 门 自然 科 学 , 规 律是 对 客 观世 其
核结构 等 ; 理想 化 的过 程模 型 : 如 自由落体 、 弹性 碰撞、 卡诺循 环 等 。它们 都 是物 理 学 中一 个 个鲜 明具体 、 赏心 悦 目的形 象 。在物 理 学 的学 习过 程 中 , 注 重 理 想 化 方 法 , 是 从事 物 的 实 际形 象 要 它
中, 抓住其 主要 方 面 而忽 略其 次 要方 面或 抓住 最
界的正确反映 , 是人们在探索 自然奥秘、 改造 自 然
环境 的实 践 中 , 逐步 认识 、 概括 出来 的 , 揭示 了 它 自然界物 理现象 内在的 、 质 的美 , 自然美 寓于 本 即 物理学 之 中。物 理 学 家 海 森 堡 曾指 出 : 科 学 的 “
能产生电” 经过 1 , 0年的努力, 这个想法最终也 得到了证实 , 从而为现代电磁理论和现代电力工 业、 电工以及电子技术 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坚实 的基 础 ; 当爱 因斯 坦 建立 了光 的波粒 二象 性 的
最典型、 最精粹之处 , 就是这种 “ 简单明了” 的简
由对称 性 原理 , 布罗 意 于 12 德 94年大 洁美。物理现象表面复杂, 一些实验定律又看起 理 论之 后 , 即实物粒子也具有波 来枯燥无 味 , 杂乱无章 和难于理 解 。然而 , 理学 胆的提出了物质波 的假设 , 物 的规律 是有层 次 的, 次越 深 , 层 即规 律越基 本 , 就 粒二象性, 后来被实验所证实, 这为量子力学的建 越简单 , 其适用性也越广 泛 。例如 : 运动和力 的关 立提供了物理基础 。当科学家们把库仑力的转动 元素 周期 表 才得 到 了完 系, 困惑古 人几 千年 , 一旦 揭 开其 面纱 , 但 呈现 出 对称应用 到化学 当中时 , 的关 系却如此简 明:F= m ” “ a 。爱 因斯 坦 的质能
和发现真 理 。对于 一 位喜 欢 物理 学 的人 来说 , ” 他 之所 以喜欢 这 门学 问 , 因 为 他 看 到 、 觉 到这 是 感
门学 问 的美 。他所 谓 的 对 物 理 学 的 “ 趣 ”, 兴 其
实就是 对 物 理 学 的美 的欣 赏 、 受 与 追 求 。 因 享 此 , 究 和挖掘 物理 学 中 的 科 学美 , 成 为人 们 研 应 在 物理 学学 习 与研究 方 面 的重 要议 题 之一 。
理想气 体 、 电荷 、 体 、 簧振 子 、 摆 、 点 黑 弹 单 原子 的
① [ 收稿 日期】0 9— 2 2 20 1 — 9
理模 型的抽象 思 维 , 时 又要 弄清 楚 物 理模 型 中 同
所 展 现 出的丰 富多 彩的形 象美 。
2简 洁 化
简洁 , 给人 以简单 、 了 、 远 、 序 的美感 。 明 深 有
物理科学 的美 , 一种艺 术 的美 , 它又与艺 是 但
术美 有很大 的不 同 , 理科 学 的美 是完 全 建 立在 物
“ ” 真 的基础上 的 , 它是真 和美 的统 一 。 物 理学 中的美归纳 起来 就是 : 模 型化 、 洁 “ 简 化、 和谐 化 、 多样统 一化 ” 。
各点 相对 于太 阳 的运 动可 以看作 是 相 同 的 , 时 此 可 以把地球 当作 质点 来 处 理 。应 当指 出 , 物 体 把
视为 质点这 种抽 象 的研 究 方 法 , 实 践 和理 论 上 在
都是 有重要 意义 的 , 当所研 究 的运 动 物 体不 能 视
为质 点时 , 可把 整个 物 体 看成是 由许 多 质点 所 组 成 的质 点 系。在 物 理 学 的学 习 中 , 要 培 养对 物 既
1 型 化 模
物 理学所研究 的对 象就是从 自然界抽 象 出来 的各种 模 型 , 即物 理 理 想 化 模 型 。 正是 这 些 “ 模 型 ” 成 了物理 学 研 究 对 象 的大 家 族 , 们 条 件 构 它 不 同, 点 各异 , 特 如理 想 化概 念 模 型 : 点 、 质 刚体 、
21 0 0年 6月
第 2 6卷 第 3期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u a fSma e c es olg o r lo i o T a h r ’C l e n e
Jn 2 1 u.00 V0. 6 No 3 12 .
物 理 学 中 的美学 探 索
汪 涛, 陈再平
咸 宁 4 70 ) 3 10 ( 宁职 业技 术学 院 , 成 湖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