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3卷古诗文译注
2020语文高考全国Ⅲ卷诗词解析及翻译

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翻译及解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翻译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并列在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玉笋。
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的。
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苦笋拔出太多。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靠培养锻炼才能成长的,要放手使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经受历练。
注释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
耿介:正直不阿,廉洁自持。
勿多取:不要取太多。
干霄:高入云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15.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分析】14.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3,参考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2019语文全国三卷文言文翻译

2019语文全国三卷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翻译鲍子难客【原文】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翻译】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宴饮的宾客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就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凭借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注释】齐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食:宴饮.祖于庭:在庭院里设宴祭路神.祖:古人出远门先设宴祭路神叫“祖”.殖:种植,使……繁衍生长.以:用来 .为:给.迭:更迭.交替地,轮流地.预于次:参与在末座.预,参与.次,中间.祖:古代祭祀的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义.和:应和.表示同意.亦:也.坐:通“座”,坐席,座位.响:回声.徒:只.类:种类;物类.蚊蚋(ruì)囋(zǎn)肤:蚊蚋咬人的皮肤.蚋,一种吸血昆虫.囋:叮咬.食客:投靠在贵族门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并:一起.智力:智慧和力量.本:本来,原本.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2. 哪个网站上有高一所有文言文的翻译《高中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华师大一附中高一化学期末试题· 2006广东高考语数英试题及答案· 高中必背古诗文名句(PowerPoint文件)· 全国部分学校高一数学期中期末考试试题。
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Ⅲ卷文言文许将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

一、许将重点词注释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1.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2. 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之使不敢行,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曰: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屈服,使折服 1.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 2.大臣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
(房梁)聚观,曰:(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练习)射,(许)(许)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古指大诸侯国,这里指契丹)分画矣。
”将曰:(认为……好)之。
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张灯,吏,(许)将曰:句,是。
[yǔ](多个监狱)皆空。
父老叹曰:见狱空耳。
”多指年轻人)喜聚(省略“于”,(许)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指挥军队;2(通“纵”,好像)一人。
”(亲近帝王的侍从之人)问兵马之数,辅重臣)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初,于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因此后来的党争中,“元祐”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墓。
哲宗问(许)将,对曰:的品德)事。
”(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节选自《宋史·许将传》)二、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2017年高考语文课标Ⅲ卷文言文许将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

一、许将重点词注释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率领)兵二十万压代州境,(1。
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2. 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之使不敢行,(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曰: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有用来……的办法使屈服,使折服)之,(1.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2.大臣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阅)文书。
及至北境,房梁)聚观,曰: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射,中靶子)。
,把……当做)问,(许)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古指大诸侯国,这里指契丹)分画矣。
"将曰:答).(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许)将曰:)是。
[yǔ](多个监狱)皆空.父老叹曰: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狱空耳。
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喜聚(省略“于",(许)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指挥军队;2、出兵作战)有制,“纵”)而横之,通“犹",好像)一人.到)西方用兵,亲近帝王的侍从之人)问兵马之数,(许))宰辅重臣),.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初,)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因此后来的党争中,“元祐”一词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墓。
哲宗(许)将,对曰:.”管理)移任)大名,在大名六年多次)(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召为一种高级官位,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曰文定。
全国高考语文第三卷文言文翻译完整版.doc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第三卷文言文翻译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为秘书省正字,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今处深文之后,若益以猛,是以火济火也。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生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为秘书省正字,签书河南府判官,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元佑初,入为吏部郎中,迁左司。
2019年高考全国卷3文言文《宋史·范纯礼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高考全国卷3文言文《宋史·范纯礼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纯礼字彝叟,以(因为)父仲淹荫(yìn,恩荫。
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知(主管,担任)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zhuānpì,砖,砖瓦)及工徒(工匠役徒)于一路(沿途),独(唯独,只有)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把,后面省略了“永安不受令”这件事)白(禀告。
《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你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陵使(古代四时巡察省视皇陵的陵官)韩琦(qí),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质问,责问)之,纯礼曰:“陵寝(帝王及后妃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
其名号一般是根据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
开国皇帝之陵一般称为“长陵”,其后诸帝则应依其事迹和世系来命名,诸如康陵、定陵、显节陵等。
也有以所在地命名的,如霸陵、首阳陵等。
为皇帝建陵后,还要设置守陵奉祀之官以及禁卫和陵户)皆在邑境,岁时(一年四时)缮治(修缮整治)无虚日(没有闲着的时候),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哪如,何如。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置(搁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认为对)其对(对答,回答)。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官署名。
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职掌稽核簿籍。
后世沿之。
至唐代,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宋代为刑部三司之一。
金元废。
明清时用为刑部司官的通称)员外郎出(离开京城到地方为官。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永和初年,张衡离开朝廷出任河间国相)知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征调赋税)苛棘(严苛急切。
棘:通“亟”。
急切,急迫。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高考语文全国卷古诗文译注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3卷古诗文译注文言文阅读选文许将;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以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一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佑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圣德事..”哲宗纳之..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注释1、福州;宋代的福州路;辖境为今福建省东部地区..2、闽;闽县;县治在今福州..3、举;科举考试中选4、..除集贤院校理;被任命为集贤院校理..集贤院;宋代中央机构;掌管国家图书典籍的校对整理..5、同知礼院;任太常寺少卿..礼院;太常寺的俗称..宋代的太常寺掌管封赠祭祀的礼仪..同知;宋代中央机构的副职称“同知”..太常寺的副职称“太常寺少卿”正职称“正卿”..6、编修中书条例;宋代王安石变法时设立的机构;属中书省领导;大致上说;是变法的秘书机构..这里是说许将在这个机构负责..7、初;当初..古代史书追叙曾经发生之事时的术语..8、选人调拟;候补官员调动和转正..选人;候补官员..调拟;调动和转正..9、先南曹;先到南曹办理手续..南曹;掌管诠选官吏的文书..10、次考功;再到考功去办理..考功;掌管官吏的考核升降..11、无法吏得缘文为奸;这样的制度使不守法纪的官吏得以根据文件的条文做坏事..为奸;指对候补者进行敲诈勒索..12、士无留难;解决了后补士子滞留在京城被敲诈勒索的难题..13、请代地;要求割让代地..代;代州;今山西北部、河北北部..14、岁聘;国家之间每年一次的定期互相访问..15、备位侍从;愧列陛下侍从之位;谦辞..16大议;国家的重大决策..这里是指宋与契丹之间已订立的额条约..17、不有以折之;没有折服对方的方法..18、国体;这里是指国家的尊严..19、枢密院;这里是指掌管国家机密军事文件的机构..20、肄射;古代双方外交使节会见时比赛射箭的一项礼仪..21、破的;射中靶心..22、馆客;把客人请入宾馆..23、界渠;界河..24、和好体重;双方和好事体重大..25、吾且往大国分画矣;我将要和你一起去画分边界了..26、申饬边臣;命令管理边疆事务的官员来回答..27、岂不可;难道不可以吗..28、何以使为;何必问双方的聘使呢..为;表示反问的语气..29、上元;正月十五..30、三圄;泛指州里的各类监狱..31、王沂;从上下文看;应为五十六年前郓州的地方官..32、一横之;首先要使士兵作战勇敢..横;勇敢..33、方而圆之;遵守纪律的约束..34、枢臣;宰辅重臣..35、绍圣;宋哲宗年号;1094年到1097年..36、贬谪元佑诸臣..宋哲宗在位期间;先是反对新法的大臣掌权;后来章惇、蔡卞等口头上赞成新法的人掌权;实际上是宗派斗争;与是否变法了无关系..元佑诸臣;反对变法的大臣..元佑;宋哲宗年号;1086年到1093年..36、熙宁;宋徽宗年号;1102年到1107年..37、特进;二品寄禄官;是一种虚衔..现代汉语译文许将;字冲元;福州路闽县人..他参加进士科考试;得了第一名..宋神宗召见他回答问题之后;被任命为集贤院校理、太常寺少卿、并且负责处理变法秘书处的日常工作..从前;候补的官员调动和转正;先要经过南曹发文件;还要经过考功部考核作出决定..不守法纪的官员通过这些繁文缛节从中渔利;候补者又无法向上级申诉..许将上奏皇帝;请求撤销南曹;开设公舍接待申诉的人;破解了士子滞留京城的难题..契丹人以二十万大兵压境;派使者要求割让代州土地..当年出使契丹的人不敢前去;朝廷决定派许将出使契丹..许将到宫中面见皇帝;说:“我愧为陛下的侍从;奉命出使北方强邻;不能不知道朝廷从前对北方边疆作出的重大决策..万一契丹人说到关于代州的事;如果我们不能折服对方;将会伤害我们国家的尊严..”宋神宗就让许将到枢密院查阅北方边境的相关文件..许将到了契丹境内;当地民众跨过大街小巷;聚集围观;说:“大家快去看看南朝的状元是什么样子..”双方使者举行射箭比赛;许将又先射中靶心;赢得了胜利..契丹派来的使臣萧禧陪同许将进入馆舍;果然问起了代州的归属..许将一一回答了对方提出的问题..萧禧又说:“双方的界河还没有画定;为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大局;我们还是快去画定边界吧..”许将回答说:“画定边界这等具体事务;下令让管理边疆的工作人员去做不就可以了吗;何必我俩前去”许将回京向皇帝复命;得到了皇帝的称赞..第二年;许将被任命为秦州知州;又调任郓州知州..正月十五晚上;人们观赏花灯;官吏登记了犯偷盗罪的人;要把他们关进监狱..许将说:“这样就断绝了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就把他们全都释放了..从这以后;郓州的百姓没有人再触犯法律;监狱里空无一人..老人们都说:“自从王沂在这里任知州以来;五十六年过去了;才又一次看到了监狱里空无一人的情况..”郓州城内的读书人有聚在店铺里批评官吏政务的风俗;许将虽然没有下令禁止;可这种风俗却自然消失了..许将被召回京城担任兵部侍郎;他向皇帝上奏章说:“治军有一定的制度..虽然名称不同;可是从本质上说;都是要士兵勇敢作战;并且接受纪律的约束;使千军万马像一个人一样..”宋军与西夏人交战时;神宗派近侍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刻一一详尽上奏..第二天去问掌管军事机密的大臣;却都回答不上来..宋哲宗绍圣初年;章惇担任宰相;和蔡卞在一起罗织罪名;贬谪元佑年间掌权的大臣;上奏皇帝;要求打开司马光的坟墓..哲宗询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打开逝者的坟墓;不是品德高尚者所做的事..”哲宗接受了他的意见..崇宁元年;许将被派往鄯州、廓州抚平动乱..西北边疆发生叛乱;守边大臣要率军渡过黄河平息叛乱;朝廷上讨论时很多人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只有许将一个人说:“用兵的机会不可以失去;希望遵从边将的意见..”不久;边疆传来了捷报..因为许将主持收复了河湟今甘肃一带;因黄河及其支流湟水而得名地区的国土;被提升为二品..御史中丞朱谔拿出许将旧时给皇帝上的谢恩奏章;断章取义;罗织诽谤朝廷的罪名..朝廷就给他加上资政殿大学士的虚衔调任河南知府..朱谔不依不饶;改为资政殿学士;任颖昌知府..政和初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谥“文定”..第12题A项;岁聘之使自己不敢去;并非许将要取代他..把“肄射先破的、北人争看状元”概括为“尽灭契丹威风”也不正确..“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是据理力争的外交辞令;不能说是“坚决予以反击”..古代诗歌阅读选诗编辑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始成..注释1、拙诗;对自己所作诗歌的谦称..2、戏赠;用写一首诗送给某人看的方式与他开玩笑..3、元九、李二十;唐代文人习俗;朋友间喜欢用其在弟兄间的排行称呼对方;兼有戏谑与亲昵两种含义..九、二十的排序;都是把堂兄弟包括在内;并非仅为胞兄弟..4、风情;风采与情怀、男女情爱..这里兼有两种含义..5、正声;义理与风格都雅正的诗篇..白居易的10首秦中吟继承诗经的传统;反映民生疾苦;是为“正声“;长恨歌是他描写爱情的代表作;是为“风情”..6、偷格律;古代诗友之间用相同或相近的格律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等写诗时对形式的规定互相写诗唱和..偷;互相唱和的谑称..7、歌行;格律要求不严的古诗叫“歌行体”..白居易以歌行体写诗;到了炉火垂青的水平;被李绅激赏;所以说“苦教短李伏歌行”..“短李”是与李绅开玩笑;说他个子矮..8、无分;没有缘分..分;读第四声..9、合有名;应该会留下声名..合;应该..“短李”是对李绅的谑称;C不对..D项第二句不对..标题明明说是“戏赠”;怎么成了“自我炫耀” E项更不对..命题人给出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
2017年高考语文课标Ⅲ卷文言文许将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

一、许将重点词注释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1.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2. 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之使不敢行,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曰: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屈服,使折服 1.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 2.大臣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
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学习,练习)射,(许)(许)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古指大诸侯国,这里指契丹)分画矣。
”将曰:(认为……好)之。
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许)将曰:句,是。
[yǔ](多个监狱)皆空。
父老叹曰:见狱空耳。
”多指年轻人)喜聚(省略“于”,(许)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指挥军队;2(通“纵”,好像)一人。
”数,辅重臣)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初,(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九年;由于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因此后来的党争中,“元祐”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墓。
哲宗问(许)将,对曰:的品德)事。
”(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节选自《宋史·许将传》)二、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2023年高考全国3卷古代文献试题及翻译

2023年高考全国3卷古代文献试题及翻译试题1:原文:夫人之所爱韶、舞、诗、书者,何也?翻译:为什么女人喜欢韶乐、舞蹈、诗歌和书法?试题2:原文:曲其大而滑其滑者,其音甚悦之,是何也?翻译:为什么曲调宏大、音色柔和的乐曲能让人感到非常愉悦?试题3:原文:敛其言者,言虽敛犹有在,故曰藏辞。
翻译:将言语收敛起来,虽然言语被收敛了,但仍然存在,因此称之为“藏辞”。
试题4:原文:心虽不能为数,物虽不能为数,而数之所以为,亦出于心物之间。
翻译:虽然心灵和物质并不能具体计算,但是数学的存在也源于心灵和物质之间的关联。
试题5:原文:心境善,则不怒,物色美,则不欲。
翻译:心境良好的人不会生气,对美好的事物感兴趣的人不会贪欲。
试题6:原文:治人者先恐其不治,后恐其治难。
翻译:治理他人的人先是担心他人不能被管理好,后来又担心治理变得困难。
试题7:原文:不畏患者礼,不怕饥渴者俭。
凡国之大者必顺患而后能自立,遇饥渴而后能自任。
翻译:不害怕困难的人是有礼节的,不害怕饥渴的人是节俭的。
一个国家的伟大必须先适应困难而后能够自立,面对饥渴而后能够自我安排。
试题8:原文:以知无为之故,可以常无事。
以无欲之故,可以常清心。
以是无为,故能胜任。
翻译:因为懂得不做无用之事,所以能够常常无事。
因为无欲望,所以能够常常保持心灵清净。
因为不做无用之事,所以能够胜任。
试题9:原文:若有不可得乎,其名为不可得。
翻译:如果有东西无法获得,那就称之为不可得。
(完整版)高考语文课标Ⅲ卷文言文许将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doc

一、将重点注将字冲元,福州人。
(考取,考中)士(中国古代科制度中,通最后一中央政府朝廷考者,称士;是古代科殿及第者之称)第一。
神宗召(君主召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等方面的),除(授予官)集校理、同知(管理,掌管)礼院,修(写,)中条例(泛指分条立的章程、)。
初,(拔)人(初步定下来),先南曹(尚省吏部、兵部下属机构),次考功(考核工作成效),核(考核)无法(法度),吏得文(,着,沿着;从字面意附会曲解)奸(做狡、邪的事),者又不得(省略“于”,)吏,()将奏南曹,辟(开辟,置)公舍以待来者(⋯⋯的人),士无留(无理阻刁)。
契丹以(率)兵二十万代州境,遣使代地,聘(1. 国与国之的遣使2. 古代侯每年派使者朝天子)之使不敢行,以(把)(省略“之”,它,出使的任)命将。
()将入(臣下入皇回答皇帝提出的或)曰:“臣位(居官的自之,愧居其位不聊以充数)侍从,朝廷大(朝廷的重大决策)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有用来⋯⋯的法)折(使屈服,使折服)之,国体(1. 国家或朝廷的体、体面 2. 大臣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国体)。
”遂命()将(到)枢密院()文。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房梁)聚,曰:“看南朝状元(科考以名列第一者“元”,第一称解元,..会第一称会元,殿第一称状元)。
”及肄[y ì(]学,)射,()将先破的 [d ì](射中靶子)。
契丹使禧客(接待客),禧果(果然)以代州(把⋯⋯当做),()将随随答。
禧又曰:“界渠(界)未定,(只是,不)和好体(体制 , 模)重,吾且(将)往(去,到)大国(古指大侯国,里指契丹)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令,指示)臣(守疆的大臣、官)不可,何以(前置,以何,什么)使(出使)(句末气,呢)?” 禧不能(回答)。
(将)(复命),神宗善(⋯⋯好)之。
明年(第二年),知(管理)秦州,又改[y ùn] 州。
上元(元宵,又称上元、小正月、元夕或灯)灯,吏籍(登)盗者系(囚禁于牢),()将曰:“是()其自新之路也(判断句,是。
李迪明: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Ⅲ卷文言翻译与唐诗赏析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Ⅲ卷文言翻译与唐诗赏析李迪明原文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yùn 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yùn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问兵马之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dūn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译文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
考中进士第一名。
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査没有法度,官吏有机会随意改动,选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许将上奏罢免南曹。
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被无理阻止,故意刁难的情况。
契丹用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塞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3卷古诗文译注文言文阅读选文许将,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
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以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 : “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
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 : “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 :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
又改鄆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
将曰 : “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
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 :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鄆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 : “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一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
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佑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 : “发人之墓,非圣德事。
”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
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将独谓 : “兵机不可失,愿从之。
”未几,捷书至。
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谥曰文定。
【注释】1、福州,宋代的福州路,辖境为今福建省东部地区。
2、闽,闽县,县治在今福州。
3、举,科举考试中选4、。
除集贤院校理,被任命为集贤院校理。
集贤院,宋代中央机构,掌管国家图书典籍的校对整理。
5、同知礼院,任太常寺少卿。
礼院,太常寺的俗称。
宋代的太常寺掌管封赠祭祀的礼仪。
同知,宋代中央机构的副职称“同知”。
太常寺的副职称“太常寺少卿”(正职称“正卿”。
6、编修中书条例,宋代王安石变法时设立的机构,属中书省领导,大致上说,是变法的秘书机构。
这里是说许将在这个机构负责。
7、初,当初。
古代史书追叙曾经发生之事时的术语。
8、选人调拟,候补官员调动和转正。
选人,候补官员。
调拟,调动和转正。
9、先南曹,先到南曹办理手续。
南曹,掌管诠选官吏的文书。
10、次考功,再到考功去办理。
考功,掌管官吏的考核升降。
11、无法吏得缘文为奸,(这样的制度使)不守法纪的官吏得以根据文件的条文做坏事。
为奸,指对候补者进行敲诈勒索。
12、士无留难,解决了后补士子滞留在京城被敲诈勒索的难题。
13、请代地,要求割让代地。
代,代州,今山西北部、河北北部。
14、岁聘,国家之间每年一次的定期互相访问。
15、备位侍从,愧列(陛下)侍从之位,谦辞。
16大议,国家的重大决策。
这里是指宋与契丹之间已订立的额条约。
17、不有以折之,没有折服对方的方法。
18、国体,这里是指国家的尊严。
19、枢密院,这里是指掌管国家机密军事文件的机构。
20、肄射,古代双方外交使节会见时比赛射箭的一项礼仪。
21、破的,射中靶心。
22、馆客,把客人请入宾馆。
23、界渠,界河。
24、和好体重,双方和好事体重大。
25、吾且往大国分画矣,我将要(和你一起)去画分边界了。
26、申饬边臣,命令管理边疆事务的官员来回答。
27、岂不可,难道不可以吗。
28、何以使为,何必问双方的聘使呢。
为,表示反问的语气。
29、上元,正月十五。
30、三圄,泛指州里的各类监狱。
31、王沂,从上下文看,应为五十六年前鄆州的地方官。
32、一横之,首先要使士兵作战勇敢。
横,勇敢。
33、方而圆之,遵守纪律的约束。
34、枢臣,宰辅重臣。
35、绍圣,宋哲宗年号,1094年到1097年。
36、贬谪元佑诸臣。
宋哲宗在位期间,先是反对新法的大臣掌权,后来章惇、蔡卞等口头上赞成新法的人掌权,实际上是宗派斗争,与是否变法了无关系。
元佑诸臣,反对变法的大臣。
元佑,宋哲宗年号,1086年到1093年。
36、熙宁,宋徽宗年号,1102年到1107年。
37、特进,二品寄禄官,是一种虚衔。
【现代汉语译文】许将,字冲元,福州路闽县人。
他参加进士科考试,得了第一名。
宋神宗召见他回答问题之后,被任命为集贤院校理、太常寺少卿、并且负责处理变法秘书处的日常工作。
从前,候补的官员调动和转正,先要经过南曹发文件,还要经过考功部考核作出决定。
不守法纪的官员通过这些繁文缛节从中渔利,候补者又无法向上级申诉。
许将上奏皇帝,请求撤销南曹,开设公舍接待申诉的人,破解了士子滞留京城的难题。
契丹人以二十万大兵压境,派使者要求割让代州土地。
当年出使契丹的人不敢前去,朝廷决定派许将出使契丹。
许将到宫中面见皇帝,说 : “我愧为陛下的侍从,(奉命出使北方强邻),不能不知道朝廷(从前对北方边疆作出)的重大决策。
万一契丹人说到关于代州的事,如果我们不能折服对方,将会伤害我们国家的尊严。
”(宋神宗)就让许将到枢密院查阅北方边境的相关文件。
许将到了契丹境内,当地民众跨过大街小巷,聚集围观,说 : “大家快去看看南朝的状元是什么样子。
”双方使者举行射箭比赛,许将又先射中靶心,赢得了胜利。
契丹派来的使臣萧禧(陪同许将)进入馆舍,果然问起了代州的归属。
许将一一回答了对方提出的问题。
萧禧又说 : “双方的界河还没有画定,为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大局,我们还是快去画定边界吧。
”许将回答说 : “画定边界这等具体事务,下令让管理边疆的工作人员去做不就可以了吗,何必我俩前去?”许将回京向皇帝复命,得到了皇帝的称赞。
第二年,许将被任命为秦州知州,又调任鄆州知州。
正月十五晚上,人们观赏花灯,官吏登记了犯偷盗罪的人,要把他们关进监狱。
许将说:“这样就断绝了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
”就把他们全都释放了。
从这以后,鄆州的百姓没有人再触犯法律,监狱里空无一人。
老人们都说:“自从王沂在这里任知州以来,五十六年过去了,才又一次看到了监狱里空无一人的情况。
”鄆州城内的读书人有聚在店铺里批评官吏政务的风俗,许将虽然没有下令禁止,可这种风俗却自然消失了。
许将被召回京城担任兵部侍郎,他向皇帝上奏章说:“治军有一定的制度。
虽然名称不同,可是从本质上说,都是要士兵勇敢作战,并且接受纪律的约束,使千军万马像一个人一样。
”宋军与西夏人交战时,神宗派近侍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刻一一详尽上奏。
第二天去问掌管军事机密的大臣,却都回答不上来。
宋哲宗绍圣初年,章惇担任宰相,和蔡卞在一起罗织罪名,贬谪元佑年间掌权的大臣,上奏皇帝,要求打开司马光的坟墓。
哲宗询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打开逝者的坟墓,不是品德高尚者所做的事。
”哲宗接受了他的意见。
崇宁元年,许将被派往鄯州、廓州抚平动乱。
西北边疆发生叛乱,守边大臣要率军渡过黄河平息叛乱,朝廷上讨论时很多人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只有许将一个人说:“用兵的机会不可以失去,希望遵从边将的意见。
”不久,边疆传来了捷报。
因为许将主持收复了河湟(今甘肃一带,因黄河及其支流湟水而得名)地区的国土,被提升为二品。
御史中丞朱谔拿出许将旧时给皇帝上的谢恩奏章,断章取义,罗织诽谤朝廷的罪名。
(朝廷)就给他加上资政殿大学士的虚衔调任河南知府。
朱谔不依不饶,改为资政殿学士,任颖昌知府。
政和初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谥“文定”。
(第12题A项,岁聘之使自己不敢去,并非许将要取代他。
把“肄射先破的、北人争看状元”概括为“尽灭契丹威风”也不正确。
“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是据理力争的外交辞令,不能说是“坚决予以反击”。
)古代诗歌阅读选诗编辑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始成。
【注释】1、拙诗,对自己所作诗歌的谦称。
2、戏赠,用写一首诗送给某人看的方式与他开玩笑。
3、元九、李二十,唐代文人习俗,朋友间喜欢用其在弟兄间的排行称呼对方,兼有戏谑与亲昵两种含义。
九、二十的排序,都是把堂兄弟包括在内,并非仅为胞兄弟。
4、风情,风采与情怀、男女情爱。
这里兼有两种含义。
5、正声,义理与风格都雅正的诗篇。
白居易的10首《秦中吟》继承《诗经》的传统,反映民生疾苦,是为“正声“;《长恨歌》是他描写爱情的代表作,是为“风情”。
6、偷格律,古代诗友之间用相同或相近的格律(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等写诗时对形式的规定)互相写诗唱和。
偷,互相唱和的谑称。
7、歌行,格律要求不严的古诗叫“歌行体”。
白居易以歌行体写诗,到了炉火垂青的水平,被李绅激赏,所以说“苦教短李伏歌行”。
“短李”是与李绅开玩笑,说他个子矮。
8、无分,没有缘分。
分,读第四声。
9、合有名,应该会留下声名。
合,应该。
“短李”是对李绅的谑称,C不对。
D项第二句不对。
标题明明说是“戏赠”,怎么成了“自我炫耀”?E 项更不对。
命题人给出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