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doc
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

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地质科研机构实习时间:2022年6月1日-2022年8月30日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选择了前往XX地质科研机构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实地工作了解和学习地质学的实际应用;二是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三是提高与他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该科研机构的野外地质调查项目。
具体内容包括地质地貌观测与研究、采样测试与分析、地理测量与制图等。
地质地貌观测与研究是我们实习的首要任务。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对实习地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
我们使用地质工具,例如锤子、镐、测量仪器等,对地表的岩石、矿物、断层与古地理等进行了仔细地观察,同时还要对地表的形成历史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
采样测试与分析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地质情况。
我们在进行了地质地貌观测的基础上,选择了合适的地点进行采样和测试。
我们使用工具采集地质样品,如测量岩石的密度、磁性、强度等。
通过对样品的测试与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地质情况,为后续的地质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地理测量与制图是我们实习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地理测量,在实地进行距离、角度等测量,然后利用制图软件将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制图。
通过地理测量与制图,我们能够制定出详细的地质地貌图,为后续的地理环境研究和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地质调查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和技术,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这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意识到实践对理论知识的补充作用。
通过在野外地质调查中的实际操作,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地质学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
例如,通过观察和测试,我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岩石的成因和演化过程等。
2024年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2024年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目录:一、实习概况1.1 实习目的1.2 实习时间与地点1.3 实习队伍与组织管理二、地质背景与地质构造2.1 地理位置与地层组成2.2 构造演化与构造特征三、岩石与矿产资源3.1 岩石类型与特征3.2 矿产资源分布与勘探开发四、实习成果与收获4.1 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内容4.2 实习所得到的经验与启示五、实习评价与建议一、实习概况1.1 实习目的本次地质野外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了解秦皇岛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矿产资源等方面的情况,提高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2 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地质实习的时间为2024年7月1日至7月15日,实习地点为秦皇岛地区。
1.3 实习队伍与组织管理实习队伍共有10名成员,由导师负责组织管理。
实习队伍成员分工合作,每个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包括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分析等。
二、地质背景与地质构造2.1 地理位置与地层组成秦皇岛位于华北地区,东临渤海,北濒黄海,地处河北省东北部。
该地区主要由白垩纪、新生代和第四纪地层组成。
白垩纪地层包括白垩系、沛县组、威县组等;新生代地层主要有第三系地层,包括震旦系和石灰岩等;第四纪地层主要是冰碛层和冲积层。
2.2 构造演化与构造特征秦皇岛地区经历了多个构造事件的影响和演化。
主要构造特征包括断裂带、褶皱带和喀斯特地貌等。
断裂带主要有北岭断裂带和南岭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褶皱带主要有弯曲褶皱和斜坡褶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威县和沛县地区,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三、岩石与矿产资源3.1 岩石类型与特征秦皇岛地区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火山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等。
火山岩包括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主要分布在北岭断裂带附近;变质岩主要有片麻岩、云母片岩等,分布在南岭断裂带附近;沉积岩主要有页岩、砂岩等,在秦皇岛地区广泛存在。
3.2 矿产资源分布与勘探开发秦皇岛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
有关地质野外实习报告3篇

有关地质野外实习报告3篇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篇1上午8:20到达望峰岗煤矿,之后在三楼会议室召开简单的介绍会,由地质科老总介绍本煤矿的概况。
老总是987年从我们学校毕业的。
此矿1986年第一次开采,1997年瓦斯爆炸,之后停工。
重新建井,预计全面投产。
主要开采-660米,-960米,-1200米三层的煤,目前已经开采到了-960米的煤层。
1、该矿地址构造比较复杂,地层有倒转现象。
瓦斯多,裂隙发育,易发生突水和瓦斯突出,如在建井过程中就发生了瓦斯和煤一起突出的事故,造成12人被埋,死亡。
同时由于开采深度大,地压大,地温高,也造成了开采难度大。
2、预计投产后每年产煤300万吨,由预计储量3亿吨可知能开采1。
次矿主要开采优质煤,主要用于化工和炼纲,成分是焦煤和肥煤。
3、主要有五个井筒:1个主井,2个附井,2个风井。
主井运输煤,附井运输器材和人员及煤矸石等,风井是通风作用的。
4、在02#井停留了较长的时间,老总们介绍了此井的建设过程。
早期采到-300米,即将采-960米的,最终采到-1030米。
在建井中早期遇到的是粉红色砂岩,;裂隙发育,涌水多,需要打注浆孔注入水泥.水玻璃等,同时需要地质工作者计算涌水量,注浆压力.范围.深度。
一般在建井过程中涌水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太少,否则灰尘太大,工人很难在井下工作。
此井直径8米,依靠人工爆破挖掘,大约每22-27小时可以掘进4.5米,其过程如下:先用伞钻同时大十几个炮孔,放炮-——清理碎石——用护模支撑井筒壁,并在护模和井筒壁之间用水泥沙浆充填——固结后拆模——伞钻打炮眼——放炮,如此循环下去。
5、在瓦斯井的钻探现场我们见到了超大型钻机,了解了超大型钻机的工作过程并与我们在学校实习的多功能钻机惊醒了比较,从而找出二者的不同。
大型钻机的钻齿和牙轮的尖齿是合金纲制成的,硬度在8以上,牙轮主要起破碎作用。
钻孔分三次才能完成,直径先是30厘米——65厘米——80厘米瓦斯抽出以后经过提纯可以发电,居民供暖做饭,或者供应激动车辆,如出租车。
嵩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嵩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野外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野外实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识别不同地层、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了解嵩山的构造特征,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以及学习地质现象的记录和描述技巧。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的嵩山地区,世界地质公园嵩山拥有丰富多样的地质景观和完整的地层序列,是进行地质实习的理想之地。
实习时间安排为两周,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深入观察和研究嵩山的地质特征。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们首先在登封市内进行集中学习,了解嵩山的地质背景和地层序列。
通过实地观察和指导老师的讲解,我们逐渐熟悉了不同地层的岩石特征和沉积环境。
接下来,我们开始了野外实习。
实习路线涵盖了嵩山的多个地质景观,包括断层、岩层、背斜和向斜等地质现象。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逐一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如何准确地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记录和描述地质现象,包括岩层的颜色、质感和层理结构等。
在实习的第三天,我们重点观察了嵩山的岩浆岩。
我们参观了多个岩浆岩地貌景观,通过观察岩石的形态和构造,了解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岩石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分类和命名。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转向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学习。
我们在实习现场观察了不同类型的沉积岩,如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并了解了它们的沉积环境和形成过程。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变质岩的特征,包括片麻岩、片岩和大理石等。
在实习的最后几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嵩山的构造特征。
我们观察了多个断层和褶皱,通过测量和观察,了解了断层的走向和倾角,以及褶皱的形成机制。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地质现象判断地层的倾向和倾角。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野外地质实习,我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嵩山的实地观察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如何记录和描述地质现象,并掌握了不同类型岩石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岳麓山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为了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我们于2023年10月15日至10月20日,在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指导下,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岳麓山地质野外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岳麓山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貌特征以及植被分布等,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位于长沙市岳麓山,实习时间为2023年10月15日至10月20日。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层岩性考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岳麓山的地层岩性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通过实地观察和岩石标本采集,我们了解到岳麓山主要由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组成,其中以泥盆系棋梓桥组(D2q)和石炭系黄龙组(C2h)分布最为广泛。
棋梓桥组岩性主要为灰白色薄质中厚岩,成分以泥灰岩为主,具有明显的构造现象;黄龙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薄层状泥岩,富含植物化石。
2. 地质构造考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岳麓山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考察。
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我们发现了多条断层和节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正断层,产状为SW26533,断层面倾向SW,倾角为33度。
断层两侧地层错断明显,断层带宽约1-2米,断层带内岩性为灰白色薄质中厚岩,具有明显的构造现象。
3. 地貌特征考察岳麓山地貌类型丰富,包括山地、丘陵、河谷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这些地貌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其中,湘江河谷地貌和沉积特征尤为显著。
湘江河谷呈东西走向,河谷两侧地层为泥盆系和石炭系,河谷底部沉积物主要为砾石和砂砾。
4. 植被分布考察岳麓山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种类繁多。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植被分布进行了调查。
岳麓山植被可分为三个层次: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乔木层以马尾松、杉木、柳杉等为主;灌木层以杜鹃、茶树等为主;草本层以苔草、蕨类植物等为主。
四、实习成果与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加深了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了野外实际操作技能;2. 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3. 对岳麓山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貌特征和植被分布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3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3篇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1、实习目的本次的野外地质实习针对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05级学生。
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时通过实习巩固学过的《普通地质学》的课堂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2、北京概况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北接滦平、丰宁、赤县和承德等县;西临怀来、涿鹿等县;南临涞水、涿县、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县、市;东与大厂、香河、三河、兴隆和天津市的蓟县为邻。
东南是一块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称北京平原,其形状很象一个向群山丛中突出的海湾,故有“北京湾”之称。
北京城座落在北京湾的西南隅。
北京市南起北纬39度28分,北到北纬41度05分,西起东经115度25分,东至东经117度30分,南北横跨纬度1度37分,东西经度相间2度05分。
北京地处中纬地带,气候具有明显的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形成的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京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部山脉绵延,山峰林立,其中海坨山海拔2334米,为全市最高点。
地貌呈明显的层状结构,山区河流多为成型河谷,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洵河和拒马河。
北京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曾发现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顶洞人遗址。
全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辖九县十区,人口达1000多万,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交通运输枢纽。
3、实习路线本次实习共有五条路线。
6月25日:灰峪村口的采石场-->灰峪村北西向一山坡-->灰峪东山腰处-->灰峪东山梁处及从军向北,向西远眺-->军庄火车站南,铁路剖面-->铁路隧道附近6月26日:军庄以西,永定河边的陈家庄-野溪附近-->下苇甸村西公路边-->河东铁路东面-->铁路隧道北口一带6月27日:昌平一号隧道-->龙山顶-->十三陵水库6月28日:房山区石花洞6月29号:周口店山口村东侧-->羊屎沟口-->东山口花岗岩采石场附:交通位置图二、地层北京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迭系及上白垩统外,其它地层都有发育,总厚度达六万米以上。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
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
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
因此,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
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第二节实习安排和进度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习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
实习开始以20__/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习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
本次实习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习也分为两条实习路线。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野外找石头

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XX地质公园实习内容:野外找石头一、实习目的通过野外找石头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矿物、岩石和地层的识别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等优良品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过程1. 实习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学习了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矿物、岩石和地层的分类、特征及识别方法。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技巧,为野外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2. 实习过程(1)抵达实习地点我们一行人来到了XX地质公园,这里的地貌多样,地质现象丰富,是进行野外实习的理想之地。
(2)找石头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野外找石头活动。
我们沿着山脚、河流等地质活跃区域寻找,观察和分析石头的地层、岩性、构造等特征。
(3)识别矿物在找石头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矿物。
通过观察石头的颜色、光泽、硬度等特征,我们逐渐掌握了矿物的识别技巧。
(4)观察地层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还注意观察地层的分布、接触关系、岩性变化等。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地质演变的历史,提高对地层的认识。
(5)团队合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分析石头和地层的特征。
通过讨论,我们取得了许多共识,也解决了一些疑惑。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野外找石头实习,我们收获颇丰。
首先,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矿物和地层,提高了地质学的基本技能。
其次,我们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最后,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实习体会这次野外找石头实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只有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地质学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大自然是地质学的天然实验室,充满了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地质素养,为我国地质事业贡献力量。
五、实习总结本次野外找石头实习旨在提高我们的地质学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
对于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总体上还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有喜又悲,酸甜苦辣皆有体会。
最真实的是那一份真正的地质工作者的情怀。
那一份对地质工作者对于地质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经过这次实习,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这份艰辛并不是我们坐在教室便能体会的,这份艰辛是用我们的汗水去把它浇灌出来的鲜艳之花。
这花的明艳是我们现在所能体会到的最大的慰藉。
慰藉来自于那一份对于地质工作者应该收获的喜悦与丰收。
但这份喜悦来得并不易,因为这许多的成果来自于我们的双脚,每天长途的跋涉换来的也许只有那几页纸的微小成果。
但是我们却倍加珍惜这几页小小的纸,因为它承载着地质工作者的一个伟大蓝图目标。
是的,一切的成果皆是这许许多多的野外记录一次次的拼接起来,从而在一张看似不大的地形图上将其逐一呈现,使其变成一张地质图。
在地质图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说是留下了地质工作者的脚印。
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座汕头的具体出露情况,但是我们却看不到登山之路上满路荆棘;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个地层分界线的具体位置,但却看不到寻找地质界线路上的满地汗水;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条山脉的清晰走向,但是我们却看不到
在山脚小路上的满目杂草。
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
是的,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新老交替,不变的是对地质事业的热爱,每一个地区都是在一代代的地质工作者的开垦下一步步走出了它的神秘,并将它的胸怀敞开去拥抱它自身的价值。
我们在巢湖实习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工作的第一部分便是对前人工作的学习与认知,这个过程便是地质工作者的思想与精神的传承。
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是每一代地质工作者都没有对其厌倦与抛弃,而是一如既往的奉献着自己的热情与青春,也许某一天,你的成绩也能指引新一代的地质工作者继续向前,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谈了这么多关于地质工作者的精神的话题,也该说说这次巢湖实习的具体收获了。
这便是我们以后为地质工作发光发热的必备工具吧。
首先,此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区域地质调查的的基本流程与方法,首先学习的便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兵家经典。
这个过程是我们大体了解工作区域的各方面情况,有助于以后工作的良好发展。
其次便是到达工作区后的工作了。
在工作区的基本流程分为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
每一流程的先后顺序基本不颠倒,在此我便不再赘述原因。
其中最艰苦的要算地质投图了,因为基本脱离指导老师的帮助,完全自己把握,这便给了大家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不管如何,大家也坚持了下来,把工作完成了,虽然质量与精度都有待提高,但是那种拼搏精神是值得大家
集体吼吼的。
因为满路荆棘与悬崖陡坡也无法阻挡即将成为地质工作者的预备队员们的脚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