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第八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第一节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大纲要求:

一、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二、熟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

三、熟悉职业病的目录

四、了解影响职业病发生的因素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职业性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

(一)按其来源分类:

1.生产工艺过程

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不同而变化。如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等因素。

2.劳动过程

主要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制度与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的程度有关。

3.作业环境

主要是作业场所的环境,如室外不良气象条件、室内由于厂房狭小、与通风不畅等因素的影响。

(二)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分类:

1.环境因素

1)物理因素

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噪声、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与电离辐射(如x射线、y射线)等。

2)化学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3)生物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2.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

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等;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如过度饮酒、缺乏锻炼等;劳动负荷过重,长时间的单调作业、夜班作业,动作和体位的不合理等。

3.其他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如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的投入和管理带来影响。

另外,如职业卫生法制的健全、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系统化,对于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减少作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

1.职业病的概念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是:

(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3)列人国家职业病范围。

(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的,称为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及和工作有关的疾病。也可以说,职业病是职业病损的一种形式。

2.职业病的分类

我国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 8日颁布《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将10类共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

①尘肺13种;

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③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

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⑥职业性皮肤病8种;

⑦职业性眼病3种;

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⑨职业性肿瘤8种;

⑩其他职业病5种。

(二)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

1.生产性粉尘

定义: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在我国分布较广,且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较大的生产性粉尘主要有:

(1)矽尘。矽尘也称为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如冶金、煤炭行业的开采、爆破;修路、筑桥等作业;机械制造、加工业的原料破碎、研

磨、配料、铸造、清砂等生产过程;还有陶瓷、水泥厂作业等。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2)煤尘。主要是指煤矿井下开采时,在掘进和采煤工作中接触的粉尘,主要是煤尘和Si02粉尘,这种混合性粉尘叫煤矽尘,对煤矿工人造成明显危害,主要引起煤矽肺。

(3)石棉尘。接触石棉作业主要是石棉采矿、纺织、建筑、造船业以及耐火材料、刹车板制造和使用等作业中。石棉被公认为致癌物。

2.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

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2002年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13种,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三)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

1.生产性毒物的概念

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

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2.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

(1)金属及类金属中毒。

按照理化特性可简单分为重金属、轻金属、类金属三类。

金属中毒有多种,如铅中毒、四乙基铅中毒、锰中毒、铍中毒、镉中毒。

类金属中毒有砷中毒和磷中毒等。

(2)有机溶剂中毒。

有机溶剂中毒引起的职业危害问题,目前在全国非常突出。

例如:苯、甲苯、汽油、四氯化碳、甲醇和正己烷中毒等。

(3)刺激性气体中毒。

刺激性气体:指常温常压下呈气体而且具有刺激性的物质。

例如:有氯气、光气、氮氧化物及氨气等。

(4)窒息性气体中毒。

窒息性气体:进入人体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的有害气体。

常用的窒息性气体有一氧化碳、氰化氢和甲烷。

(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

常见的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苯胺、苯二胺、联苯胺、二硝基苯、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等。

这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制药、印染、农药等工业。

这类化合物中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三硝苯胺等均可引起白内障。苯的氨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

(6)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包括:

①由化工原料合成单体;

②单体经聚合或缩聚成聚合物;

③聚合物的加工、塑制等。在整个合成、加工及使用过程中均可产生一些有害因素。

(7)农药中毒

农药主要分为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氮三大类。

3.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按发病过程可分为三种病型:

(1)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

(2)慢性中毒。毒物长期、小量进入肌体所致。绝大多数是由毒物的蓄积作用引起的。

(3)亚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是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入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

除上述3种病型外,还有的是处于带毒状态。

(四)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职业危害因素包括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

1.噪声及噪声聋

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噪声可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生产性噪声对听觉器官、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2.振动及振动病

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

(1)非电离辐射

1)射频辐射。

2)红外线。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等。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电光性眼炎。

4)激光。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的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列为国家法定职业病的有急性、亚急性、慢性外照射放射病等共11种。

4.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职业病

异常气象条件指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高温高湿;其他异常气象条件指低温作业、低气压作业等。

列入国家职业病目录的有以下3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