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教学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并为之不懈奋斗的故事。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周恩来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学习。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复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1. 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含义。
2. 感悟周恩来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
2.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 课堂讨论表格。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历史背景介绍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周恩来的敬仰之情,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义。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板书设计1. 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 课文结构:少年周恩来立下宏愿——为之不懈奋斗3. 教学重点: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含义4. 教学难点:感悟周恩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重点段落。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短文。
3. 搜集关于周恩来的其他故事,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第【1】篇〗一、揭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一起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崛”是山字旁,原本指山崖突出。
“为中华之崛起”中的“崛起”就是?(兴起、振兴。
)这是100多年前少年周恩来立下的志向,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二、认读词语,初读课文,梳理几件事1.课前,你们已经反复读了课文,课文中有几个词语,你能读对、读懂吗?先看这两个——第一组:为之一振中华不振谁来读?这两个“振”的意思一样吗?哪个“振”和题目中“崛起”的意思接近?第二组:修身课光耀门楣这两个词语我们不常见到,谁来读?读文章的时候,遇到有些陌生的词,就要有好奇心。
有没有人通过猜一猜、查资料等方法弄明白课文中这些词的?交流,师出示“光耀门楣”。
2.之前我们学过概括一件事情的方法,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方法,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出示单元篇章页)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把时间、地点和事件中的其他关键人物圈出来。
(生默读思考、圈画)3.交流你找到了几处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说说看。
师出示标注:如果课文写了几件事情,借助时间、地点和人物所做的事,就可以把每件事说清楚。
我们来试试看。
(根据示意图,请同学说一说)出示:课文中第一件事写的是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一句呢?我请一位同学读读。
(生读)咦,你发现了什么?(梳理因果)把三件事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说,也可以按课文的顺序说,自己先练一练。
(生说,点评)三、精读“中华不振”1.课文中有一个关键词叫“中华不振”(板书)什么叫做“中华不振”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16自然段,画出“中华不振”的词句,可以在旁边做做批注。
(生自读,画句子,批注)2.交流、深化。
(1)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统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统编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帮助学生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道理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认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思想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思考自己的学习态度和目标与国家的发展联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统编版课本。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等。
3.其他:备有案头、扩音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文字引导学生思考,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的故事,找出主题和相关词语。
第二节:学习新课1.分段逐句解读文章,解释生僻词。
2.请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
3.小组讨论,交流对于文章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节:展开活动1.分组讨论,展开“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题活动。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做心理调查或采访调查,记录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和看法。
3.结合班级实际,展开“阅读共享”活动,组织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第四节:课堂总结1.老师进行总结,强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义并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2.学生展示活动成果,分享对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3.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为个人和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五、课堂作业1.画一幅描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漫画或图片。
2.撰写感想,谈谈自己过去学习的经验和未来的学习计划。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学生对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和认识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进行总结分析,并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部编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3)
部编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3)一.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课以周恩来总理的名言为导入,通过讲述周恩来少年时代的故事,揭示了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课文语言流畅,情节感人,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文中一些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体会。
此外,学生对于周恩来总理的了解可能有限,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背景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学会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2.相关背景资料:用于为学生介绍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周恩来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内容,能够理解文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和读书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学习机会,培养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国情感,启发学生对学习的思考。
三、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材。
2.教具:课件、录音设备、图片等。
3.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等。
4.教学环境:准备好音响设备,保证教室环境整洁。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爱国主题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关于爱国的话题,预热学生的情感。
第二步:学习主体(30分钟)1.教师示范朗读全文,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2.分段教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含义,并进行讨论。
3.设计相关问题,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扩展文章内涵,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章中的关键问题,并就大家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四步:展示成果(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的成果,让全班同学一起听取不同小组的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第五步:课堂总结(5分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爱国情感和读书的重要性,激励学生珍惜学习机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片段,展示自己的朗读表达能力。
2.撰写读后感或对文章的理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爱国主题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更多的引导和实际案例来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与(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与(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与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第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小黑板。
2、有关周恩来同志的图片,有关生平和当时社会状况的资料。
二、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和当时社会状况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了解人物,引入新课。
1、出示周的图片或课件。
(有条件可用不同时代的图片)让学生看后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们对他还有哪些了解?”(让学生交流相关资料,加深对人物的认识,教师作补充。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板书课题生齐读)3、提问:读课题后谁来说一说课题的意思。
(崛起:是兴起的意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
),那是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生答)师板书:周恩来。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1、指名读全文,正音。
2、同桌互读,并交流积累的词语。
3、测读生字,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注重对后进生的测读和鼓励。
)4、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如:“崛”、“嚷”等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主学习。
出示有要求的小黑板学习思考:(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3)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几件事?2、合作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课文。
(2)同桌同学交流读文所得。
3、小组交流。
侧重进行自主学习思考“(3)”4、指名汇报学习和交流情况。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试给课文分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教学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通过讲述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教学内容围绕课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周恩来总理的立志故事,学习立志报国的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总理的爱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教学难点1. 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含义,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
2. 培养学生从文中提炼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
2. 学具:学习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周恩来总理的图片和相关事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分享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深入讲解- 教师结合课文,深入讲解周恩来总理的立志过程和爱国精神。
-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如何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5. 互动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
6. 巩固练习- 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可包括以下内容:- 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重点词汇:崛起、立志、读书- 周恩来总理的立志故事- 爱国情怀与个人学习的关系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我的读书梦”的短文,联系个人实际,表达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理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第【2】篇〗第二课时(一)、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2)、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
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四)、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教学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本文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周恩来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精神风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阅读、表达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主题,感受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目的。
2. 出示课题,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2. 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相机指导。
3. 学生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点评、指导。
三、细读课文,深入分析1. 学生细读课文,画出让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
3. 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点评、指导。
四、品读课文,感悟情感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恩来的精神风貌。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指导学生把握课文情感。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周恩来的爱国情怀。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 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鼓励。
板书设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朗读课文,体会周恩来的爱国情怀。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
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老师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2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2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
2.理解文章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
3.了解文章中的成语“播洒”、“积淀”,并能够正确使用。
4.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明白学习对于国家和个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章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中的内容和感受。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的学习都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2.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积极踏实地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启发学生对文中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难点1.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文章的理解与感受。
2.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隐含意义,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入话题,如:你们都知道咱们的祖国是一座美好的城市,那么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又能为这座城市做些什么呢?第二步:学习文章1.讲解文章的内容和背景,解释生字生词的意思。
2.分段阅读,学生自读或朗读。
3.老师对文章进行适当解读,强调关键信息点。
第三步:理解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第四步:表达1.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章的理解与感受。
第五步:拓展根据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读书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有何重要性?第六步:归纳总结对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梳理,让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强调了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和学习热情的激发,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思考,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深度,增强对文本的感悟性。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表达自己对《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抓中心事件,拓展相关资料,深层体会“中华不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课文所写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学生对敬爱的周总理并不陌生,所以课前着重让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外国租界地“的材料,查找帝国主义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查找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课前准备1、将旧中国东北“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的制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贡献的资料及名人名言。
(五)教学过程1、直击“中华不振”,导入新课(1)指导读题:请大家把目光投向大屏幕,读一读课文的题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在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和题目当中“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
请大家快速找一找。
(3)板书“中华不振”,引导学生读。
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
2、紧扣“中华不振”,整体解读(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中华不振”?把它划下来,挑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2)生自由读课文,感受“中华不振”。
(3)师生相机交流相关语句,深入体会“中华不振”。
句子1: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师: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想说的?是呀,明明是中国人自己的地盘,却为什么要“闯“进去,而不能光明正大地去?令人气愤!这正是”中华不振“啊!句子2: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第1篇】一、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近代历史,了解我们的先辈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信念,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坚定他们为振兴中华而认真学习,努力奋斗的信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二、活动准备:1、让学生收集我们先辈努力学习,顽强奋斗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物。
并在活动时讨论。
2、在黑板上写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大字。
三、活动过程:1、由主持人读一段话,引入班会的主题。
女主持: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国家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60年前,我国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之下,民不聊生,在经过许多先辈不惜抛头颅,撒热血,艰苦抗战,才终于结束了那段屈辱的历史。
男主持:经过了众多有志之士的多年奋战,才使我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齐读:我们需要继承先辈遗志,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七(二)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主持:首先请听这个有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吧。
(张沁同学)2、分组举出前辈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事迹。
男主持: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正是在众多的先辈共同努力下,才把祖国有如今的成就,现在,请同学们举出前辈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事迹。
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都举出两个例子来。
给表现好的组加分。
3、歌唱《大刀进行曲》4、诗朗诵(两位男生:顾豪君刘泽轩)——《灵魂》女主持: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豪情到国歌声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悲壮男主持: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不挠到王昭君“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的民族团结,都凝结着这些伟人的苦苦追求。
下面请听诗朗诵《灵魂》。
5、小品《阿q外传》〉表演者:朱海晓徐佳艺女主持:的确,人常常为着理想去苦苦追寻。
可就在我们的周围却还有少数同学仍没有醒悟学习的重要性,为此也在生活和学习中闹出不好的笑话。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句子含义。
•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写作背景和作者。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课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书籍,培养爱读书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关键词语。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课文导入:介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阅读课文: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理解内容,重点解释生词和句子。
4.听读练习: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训练语感和语音语调。
5.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交流思考。
第二课时1.复习:师生一起复习上节课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探讨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3.情感教育:讨论课文中蕴含的中华情怀,引导学生产生共鸣,激发爱国情感。
4.课文赏析: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课堂教学应注重内容的讲解和学生的思维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评价学生时,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七、教学延伸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面。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注国家发展的意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与同学合作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
2、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引入课文的第三部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谁立下的志向啊,(周总理)你们是从课文中的第几个小故事中看出来的呢(第三个小故事)真好!那谁能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指导学生坚定的读铿锵的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师:当时校长问他的学生为什么而读书时,有的回答”为做官而读书”,”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只有周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时他只有十二三岁怎么能有这么远大的志向呢这还得从他刚到东北,听到伯父所说的话说起.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也就是第一个小故事,课文的1_6自然段.三.学习第一个小故事1.这部分中间有一段少年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请试着找出来。
并读一读.2.学生读书3.指名分角色读第一部分。
4.他们读的怎么样?如果好,问: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去读伯父的话呢?(因为中华不振,华人的地位低,所以要用低沉的语气来读。
)中国处于什么情况下?此时伯父的心情复杂,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吗?(焦虑/悲伤,哀愁,无奈……)少年周恩来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疑惑)师:所以他不解地问,齐读——“为什么”师:述说伯父的话,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生读“那又是为什么?”5.生齐读这部分四.学习第二个小故事1.师:听到伯父说中华不振,少年周恩来带着不解,带着疑惑,决定自己去外面看,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第二个小故事,请同学们默读7、8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中华不振”这个词语的意思?把它划下来,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地方,来读给大家听!2.学生:读书划。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崛、沈、范”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肃、晰、振”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严肃、疑惑不解、清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4.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1.学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师:请看这个“志”字,上“士”下“心”。
在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
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的思考立下的志向。
说说你小时候立下的志向吧。
(我要当医生。
我要当航天员……)师:很好。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
(板书课题)师:齐读课题。
二、初步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习生字。
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课件出示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崛、沈、范、魏、晰、振、胸、怀、赞、效、淮、租、惑、斥”的读音,并组词语。
(课件出示3)字音难点:辱,读(rǔ)不要读成(lǔ)。
淮,读(huái)不要读成(zhǔn),“斥”“沈”为翘舌音,“租”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
(3)书写“肃、晰、振、胸、怀、赞、效、租、疑、惑、凡、顾、训、斥、辱”。
(课件出示4)字形难点:“怀”的偏旁是竖心旁,“晰”“训”的左半部窄,右半部宽。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精华版教案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借助品读“中华不振”和对周恩来心理的揣摩以及自己读书目的的书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树立远大志向,报效国家的情怀。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维能力:探究周恩来面对中华不振的内心,感受周恩来立志的心路历程。
审美创造:通过拓展阅读,了解周恩来为振兴中华所做的努力与贡献,从而产生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读书的志向。
【课前解析】关注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里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关注教学策略: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
在教学时要突出学生自主性阅读和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揣摩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以此思考自己的志向。
【教学目标】1.认识“崛、范”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难”,会写“肃、默、晰”等12个生字,会写“严肃、默默、清晰”等16个词语。
2.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重点、难点)4.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重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崛、范”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难”,会写“肃、默、晰”等12个生字,会写“严肃、默默、清晰”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问题导入,读文释题1.引导:同学们,你为什么读书?(出示课件3)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该篇课文倡导了爱国主义精神和读书的重要性。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启发学生积极面对学习,懂得珍惜知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爱国?你怎样才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 学习课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跟读课文,注重情感表达和语音语调。
•分析课文内容,探讨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 深入理解•小组讨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作者要表达的爱国精神是什么?你怎样做才算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选择与爱国主题相关的其他书籍或文章,进行拓展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并撰写读后感,分享阅读体会。
5. 表达感受•学生写作: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题,展开自己的思考,表达对爱国和读书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反馈1.教师点评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尊重和欣赏。
2.收集学生的写作,展示优秀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五、作业布置1.继续阅读相关爱国主题的文章或书籍,撰写读后感。
2.思考:自己如何可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下你的计划和打算。
结语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蕴含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期望学生能够在读书中汲取力量,在成长中助力祖国的繁荣昌盛。
让我们共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与(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与(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与第【1】篇〗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中讲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在这三个阶段中,周恩来的情感变化?生说,师板书:疑惑;气愤;立志。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节)。
(1)读课文,提问:周恩来的内心感到怎样?(很疑惑)。
疑惑什么呢?(生答)板书:中华不振。
(2)在文中画出有关产生疑惑的语句。
A、为什么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B、为什么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C、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3)自由读这些句子,请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4)指名读,评价所读效果。
(5)同桌同学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
(第7-9节)(1)仔细阅读这部分。
(2)提问:此时,周恩来的心情是怎样的?(气愤)。
是因为什么事感到气愤?(外国人轧死了中国人,没有愧疚之情反得意扬扬。
中国巡警没有惩罚洋人,反而训斥受害人。
围观的人见此情况尽管气愤,但没有人敢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3)想象练习,让学生体会情感。
A、这位妇女的遭遇悲惨吗?这里仅仅只写这位妇女吗?从书上找出描写妇女可怜的语句。
(很悲惨,这里不只是写这位妇女,她是代表中国同胞。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泣着什么……B、边读边想象,她怎样哭诉?在哭诉什么?C、此时周恩来体会到了什么?(“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让他体会到的?(他看到中国人受欺凌。
)板书:中国人受欺凌(4)思考:第九自然段里为什么不把周恩来沉思的内容写出来,这段在这到什么作用?(因为这段主要是一个过渡段,第一句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的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第二句巧妙第把课文引入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这段话在这主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喧嚷、得意扬扬、惩办、志向、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广博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同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教师将旧中国东北“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的制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和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本教案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师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问题:因为原因而立下的志向。
指名回答后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感知内容(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7~8自然段)1、师:从与伯父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周恩来的种种疑问,终于有一天他决定亲自去看看。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7、8自然段,按要求进行自学。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找出描写出“中华不振”的句子或者词语,并做上记号。
(2)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或词语,想一想,周恩来看到这样的场面会怎么想,怎么做?2、全班交流:下列环节根据同学回答情况作机动处置:第7自然段:(1)(提问找到这里的同学)你从刚才的句子里面感受到了什么?从那些词语里面感受到租界地的繁华?哪些词语感受到巡警的威风?(假如同学一时不会回答,那么老师引导:看到这些,周恩来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气愤?)(2)全体同学带着问题再读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思想大解放——奋斗吧少年
同学们,按照教学任务,今天我们应该是学习新的内容,但今天老师再和你们说一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
主题为:思想大解放——奋斗吧!少年。
在讲课之前,请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要求:保持坐立端正,平稳呼吸,看着课件,我说你们听。
同学们,学习完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一个12岁的少年,居然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连魏校长也为之喝彩,说到:“有志者当效周生啊!”这是周恩来在面对沉睡的中华而发出的一声震响,响声震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从那时起中国有了希望,中国有了将来。
其实作为幼小无知的你们,在我们还没有学习这一课之前,可能有很多同学连“梦想”是什么都不懂;你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今天我们能坐在温暖舒适的环境里学习,能拿着崭新的教科书在书海里不断的充实自己,其实这些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成的,他们为了中华的崛起而发奋图强。
有一句话说的好:“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他们做到了,他们不仅仅让中国崛起,而且让中华这条巨龙腾飞了!可如今作为祖国的花朵,又怎能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可你是这样吗?你可能每天放学,便跑到网吧
打暴力游戏,你可能趁父母不注意,又打开自家的电脑、电视玩起来,你也可能在爸妈的一怒之下拔了你的电源而跟父母大吵大闹,搞得四邻不得安宁。
像这样不学无术的你,长大后又怎样立足于这个知识爆炸,信息万变的社会呢?
同学们,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
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民族的优秀代表――许多杰出的思想、政治家、军事、科学家、文化、艺术家,不少民族英雄、起义领袖,他们的业绩和成就,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康熙大帝等等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将相,一茬又一茬的仁人志士,一次又一次地推动了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学识、才干,特别是凌云的壮志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强盛和辉煌。
中国这个名字,多么响亮;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让多少远方的朋友心驰神往,让多少外族的敌人闻风丧胆。
是,我们的祖国是经过一段耻辱与悲痛,因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搞得祖国民不聊生。
让洋鬼子们用罪恶肮脏的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让泱泱大国的子民从此沦为任人饱受欺凌的东亚病夫。
万园之园――圆明园的毁灭;《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署;香港、澳门等地与祖国母亲骨肉分离……八国侵占,山河含悲,大地忍泪,是多么让人不堪回首的恶梦!
就是因为这一个噩梦,我们不得不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只要我们努力读书,努力发现科学奥秘,研究军事战斗,我们这个国家还会被外国欺侮吗?即便我们不为自己,也应该为国家的荣辱着想。
我们的脸上无光事小,可国家脸上无光事大。
今天的“中国”二字,说出去应该是让世人敬仰、胆战而不是讥笑、轻视!想做到这样,我们只有用知识武装头脑,用事实说话,击退曾无视,欺侮中国的国家!让他们为自己的言行而后悔,让他们知道中国人不是孬种,让他们明白中国不是好惹的!
近日来,新闻又在报道,关于钓鱼岛的使用权。
钓鱼岛历代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为什么还有别的国家想要来争夺呢?是为了一个“利”字还是为了“爱国”二字。
每个国家的领导者,都希望自己国家能够兴旺起来;每个人民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
这没有错,这说明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国的心。
可今天再也不是当时腐败的政府了,这个行动是不是太过极端,在今天这个社会,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得到了会开心吗?人难道为了一个"利”字,就可以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吗?而我们又回头想想,中国为什么会受尽人家欺负呢?是中国人太过软弱还是中国不在乎钓鱼岛?不,不是。
就像歌曲里唱的,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们一直与领土心连心。
可中国是一个好和平的国家,我们的
宗旨就是能让人民安居乐业。
但如果用毛主席的口吻说:“如果你不给我们和平,中国今天的实力,也绝不会让你好过”。
所以,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你休想霸占。
当然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也绝不会去抢夺,这就是今天的中国。
同学们,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也是最好的教科书,当然老师很相信你们,你们一定是最棒的下一代接班人,从现在开始,加油吧!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创造未来,祖国将与我们同在,让我们和祖国的未来一起奋斗吧!加油,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