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女考古学家
曾昭燏: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
曾昭燏: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曾昭燏(1901-1972),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
她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对中国考古工作的贡献而闻名于世。
曾昭燏的父亲是清朝的进士,对她的教育非常重视。
她从小就显示出对历史和考古的兴趣,这也促使她选择考古学作为自己的专业。
她先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北京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
之后,她前往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深造,成为了第一位留学欧洲的女性中国考古学家。
曾昭燏在欧洲的学习经历对她的学术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深刻地领悟到了中国考古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决心回国投入考古学研究工作。
在回国后,她加入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了她在考古学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曾昭燏在中国考古学界的地位非常特殊。
当时的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职业发展并不看好,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勇气,在男性主导的学术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她长期致力于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研究,发表了大量重要的论文和著作,受到了同行和学生们的普遍赞誉。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曾昭燏参与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对中国古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在兵马俑、敦煌壁画等重要考古发现的研究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她运用了许多先进的考古技术和方法,为中国的考古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除了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曾昭燏还非常关心学生的培养和教育。
她曾担任北京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教授,指导了不少学生进行了卓越的学术研究。
她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对学生的关爱备受学生们的尊敬和喜爱。
曾昭燏一生都致力于推动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发展,她追求真理、挖掘历史,为中国考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她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对中国的考古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2年,曾昭燏因病逝世,享年71岁。
她的去世对中国考古学界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损失,但她的学术成就和品德风范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她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和人格魅力,成为了中国考古学界永恒的传奇。
对“性别考古学”在中国发展现状的思考
【考古研究】Archaeological Research百余年来,中国考古学界的从业者性别相对单一是不争的事实。
究其原因,不仅仅在于男性更具备田野工作的优势,还因为早期女性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被剥夺了接受该方面系统学习和工作的权利。
直到今天,女性在考古工作中依然无法突破职业的“玻璃天花板”。
于是,以下问题的产生变得显而易见:一是少有作为考古学家的女性深入田野,以女性的视角去第一现场发掘、观察并思考;二是不少重要的考古结论都是由男性考古学家判定得出的,而在一个由两性组成的社会中,部分仅由男性判断得出的结论,其科学性和客观性有时难免会打折扣。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的讨论正是性别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我国,近年来性别考古学的发展成就显著,但由于其发展过程存在环节缺失、步骤跳跃等问题,相关学术研究仍存在不少空白和不足。
1 性别考古学的缘起性别考古学缘起于女权运动。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促使女性意识开始觉醒,随之而来的是19世纪末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女权运动虽然一度陷入低潮,但它很快又伴随着人本主义社会科学的思潮再次复苏。
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将女性对“权利”的诉求转变为了对“权力”的诉求,这一时期的女权主义显示出了强烈甚至激进的政治色彩。
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则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中期在西方世界将女权运动推向高潮。
结合上述三次女权运动来看,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为西方女性在政治上争取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平等权利,与此同时也为多个学科带来了理论上的革新。
但在考古学领域,这次女权运动并没有掀起任何浪花。
直到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迎面袭来,性别考古学才在欧美开始萌芽。
20世纪80年代,在第三次女权主义高潮的洗礼和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哲学等其他社会学科的影响下,西方学术界的女性考古学者开始意识到,女性考古学者在学科研究和职业晋升中常年处在与男性学者不对等的位置上,无论是研究经费的申请还是学术话语权,相比于男性学者,她们似乎总是弱势的一方。
关于女杰文化的思考
关于女杰文化的思考关于女杰文化的思考经营女杰文化提升xx竞争力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力量的较量,城市之间的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又是文化的竞争。
在城市竞争中,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
发展xx,提升xx的竞争力,不仅要以战略的眼光挖掘出独具特色、独具魅力的女杰文化,还需要与时俱进,继承和弘扬女杰文化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一、xx女杰“唯楚有材,于斯为盛。
”xx位处湘中腹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这里,不仅血性男儿豪情万丈,巾帼英雄也不让须眉。
在“中华百年八大女杰”之中就有4位(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畅),她们或为xx女儿或为xx媳妇,因而xx县被誉为“中国女杰之乡”。
(一)女杰群像民主革命家——秋瑾:我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巾帼英雄,一位伟大的xx媳妇。
她一身二任,不仅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者,而且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
生前,她曾以“为醒狮之前驱,为文明之先导”作为对全中国妇女的勉励。
女权领袖——唐群英:我国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
她被孙中山誉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康克清誉为“一代女魂”,被我国政府为中华百年女杰之一推荐给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妇运先驱——向警予: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被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
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
全国妇联主席——蔡畅:第一、二、三届全国妇联主席,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的领导者,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
在女杰的带动和影响下,xx女儿们不让须眉,活跃在各个领域。
我们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蔡和森母亲葛健豪,东方第一个女飞将王灿芝,以及曾氏百年家族中原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著名考古学家曾昭燏、著名教育家曾宝荪、著名历史学家曾宪楷、著名骨科专家医学博士曾宝菡、著名翻译家曾宝葹等。
曾昭燏: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
曾昭燏: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曾昭燏,190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
她的父亲曾锟是著名的革命家和教育家,因此她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曾昭燏自幼喜欢探究古人所遗留下来的物品,古代的文化和历史对她格外吸引。
她的父亲对她的学问十分支持,从小便听从她需要,提供了丰富的书籍和资料,鼓励她在世界名城哈佛求学。
在哈佛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后,曾昭燏意识到国内的文化遗址十分丰富,但是由于社会状况的不稳定,国家发展的比较缓慢,这些遗址很多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挖掘和研究。
同时,她也深切感受到当时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男女不平等和种族歧视等问题,这促使她毅然决定回国,投身于中国考古学事业的探究和发展。
曾昭燏回国后,在国家博物馆担任研究员,开始了自己的第一项考古工作。
她的工作主要是挖掘古代玉器,古墓和古代建筑。
她的成果广受好评,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昭燏具有一种专注于考古工作的热情和毅力,她很少让生活中的小事影响到自己的工作计划。
不论是在考古现场还是研究工作中,她都非常细致地处理每一份资料和记录,从不半途而废或贪图安逸。
就这样,她在考古学领域里拥有了纯熟的技巧和卓越的成绩,成为学界中的佼佼者。
曾昭燏还努力打破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1949年,她被北京大学任命为教授,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教授。
此后,她多次在国内外举办考古讲座和活动,为广大人民普及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的智慧与实干精神,塑造了全新的女性形象。
曾昭燏的一生充满了劳动和创造。
她在60年的考古生涯中,为中国考古学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她以自己的明志、才智、实干和勇气诠释与实践了人生理想和职业信仰,为新中国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描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女性也因她站了起来,她追求的平等,被广大女性奉为楷模。
她的名字长历在史册,也成为人们学习和追求的目标。
中国有名的考古学家
中国有名的考古学家考古是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行业,似乎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作用并不明显。
因此,考古学家注定是孤独的。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有名的考古学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有名的考古学家一赵辉赵辉,北京大学考古系学士、硕士。
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兼任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
主攻考古学理论和新石器时代考古。
中国有名的考古学家二罗福颐罗福颐(1905年-1981年),古文字学家。
字子期,笔名梓溪、紫溪,七十后自号偻翁。
罗振玉之子。
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
历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讲师、文化部副研究员和业务秘书、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杭州西泠印社理事等。
他对各种古文字资料都很熟悉,研究范围涉及青铜器、古玺印、战国至汉代竹木简、汉魏石经、墓志乃至尺度、量器、镜鉴、银锭等。
为不使学识“黄土埋幽,与生俱尽”,他努力笔耕,著术多达一百二十三种。
文革中下放至湖北干校备受迫害。
十年浩劫后,克服年迈力衰,三年中足迹遍涉大江南北十五个省、市,访问了二十七个博物馆及文化机构,采集古玺印资历料近万件。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八日谢世于北京,终年七十六岁。
罗福颐先生研究文物考古的面极广,除玺印、古文字外,对清廷史料、古代官制、甲骨、汉简、古尺度、古量器、镜鉴、银锭、石刻、墓志、汉魏石经、古代医书及西夏、辽、金、元少数民族等都有著述。
其中《汉印文字徵》、《古玺文编》、《古玺汇编》、《古玺印概论》、《印章节概述》(合著)等考证严谨,对篆刻艺术影响极大。
他生前曾任职于奉天博物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文化部文物处、故宫博物院陈列部和研究室等部门。
历任北大文科研究所讲师、文化部副研究员和业务秘书、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杭州西泠印社理事等。
中国有名的考古学家三严文明严文明,1932年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赛课获奖教案_1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家的意味》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其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来安排的。
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不仅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实验场。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分析学生中有很多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他们对自己在家庭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或是感受不到家庭给予的温暖,同时因为渴望得到爱,渴望得到理解、信任和尊重。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
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3.设计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课本资源,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话体验等多种形式,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手段,关注学生的观念认识,情感体验和践行反思,并充分挖掘利用乡土资源,注重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懂得子女孝敬父母不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法律的规定。
⑵能力目标: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5.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关于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学会感受家庭的温暖。
难点:关于家庭关系的确立;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6.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播放:《家》的公益广告。
⑴同学们,看了刚才《家》的公益广告,你有何感想?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家里有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家还有更深的意味吗?我们在感受父母关爱的同时又该怎样学会感恩孝敬父母?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设计意图:Flash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愉快轻松的心情进入本课学习,又为后面孝敬父母的教学埋下伏笔。
赵萝蕤陈梦家的爱情故事
赵萝蕤陈梦家的爱情故事赵萝蕤是著名翻译家和比较文学家,被誉为民国才女,长期从事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勃朗特姊妹和美国文学家惠特曼、詹姆斯的研究。
她的丈夫陈梦家则是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赵萝蕤陈梦家的爱情故事,希望你喜欢。
有关赵萝蕤陈梦家的爱情故事1932年夏天,闻一多与陈梦家相继离开青岛去北平。
临行前师生登上泰山,敞襟临风,饱览祖国山川的秀色,这在陈梦家的心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9月,闻一多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陈梦家也由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刘廷芳推荐,到该院学习。
后为院长赵紫宸所望重,并与其爱女赵萝蕤女士缔结良姻,成为终生的知友与伴侣。
1947年陈梦家先行回国,任教清华。
翌年冬赵萝蕤也回到了当时的围城--北平,三周后,北平易帜,她与丈夫团聚。
随后,她任燕大西语系教授,后又兼系主任。
1952年,全盘苏俄化,随之院系调整,燕大寿终,她乃调入北大西语系任教授。
1957年陈梦家被打成右派,文革初又因不堪忍受凌辱而自缢身亡。
赵萝蕤遭此沉重打击,一度精神分裂,住进了安定医院。
赵萝蕤简介赵萝蕤(1912-1998) ,汉族,赵紫宸之女,陈梦家夫人。
浙江德清人。
著名翻译家和比较文学家。
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英语系。
1935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1946年和1948年先后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
曾任云南大学讲师。
1949年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勃朗特姊妹和美国文学家惠特曼、詹姆斯的研究。
译有【美】艾略特《荒原》、惠特曼《草叶集》、朗弗罗《哈依瓦撒之歌》、詹姆斯《黛茜;密勒》,与杨周翰等主编《欧洲文学史》。
钱钟书追求赵萝蕤钱钟书名著《围城》中的唐晓芙,是作者心里的最完美女性,第一次出场,钱钟书是这么写的:“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一座沉睡3000多年的殷商大墓,终于重现人间!妇好墓_【今日爆点】
一座沉睡3000多年的殷商大墓,终于重现人间!妇好墓_【今日爆点】妇好,生活在公元前12世纪前半叶,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
在现存的甲骨文献中,她的名字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提及她的就有200多次。
2016年,是妇好墓成功发掘40周年。
整整40年前的1976年,随着妇好墓的发现,这位之前只存在于甲骨文记载中的传奇女性,终于得到考古证实。
安阳殷墟妇好墓墓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殷墟考古发现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考古发现;也是目前已发掘的唯一保存完整、能够与甲骨文联系断定墓主身份与墓葬年代的商代王室墓葬,在中国考古史与殷商史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鲜为人知的是,发现并主持挖掘妇好墓的考古学家,是一位来自河北东光的女性--2016年3月8日,《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
一位87岁的老人不仅亲自为展览校阅了有关文稿,还应邀来到首展现场。
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她亲自为观众讲解了其中一款文物的“前世今生”。
她,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研究员、妇好墓的发现者郑振香。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考古学家,她的名字,注定将与3000多年前另一位不凡的女性--妇好永远联系在一起。
郑振香一座险些与今人失之交臂的古墓安阳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更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有人说,提起殷墟考古,就不能不提到妇好墓;提到妇好墓,就不能不说起它的发现者--郑振香。
2016年早春,在位于北京方庄的家里,与记者聊起中国古代的巾帼英雄,郑振香却说,最令自己心仪的一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人物:“我从小就喜欢穆桂英,觉得她有魄力。
我的性格也是这样的,做事有决心,坚持到底。
只要我认为这个事是正确的,我就尽量完成,而且尽量争取完成得最好。
”“如果没有郑老师40年前的坚持钻探,妇好墓的发现说不定还要再推迟多少年,也许至今、甚至永远不会为人所知--那样的话,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妇好,可能就会像穆桂英一样,只能更多地存在于传说之中了。
曾昭燏: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
曾昭燏: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曾昭燏(1905- ),国立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女考古学家。
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考古学硕士学位。
曾昭燏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女性学者,她是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
曾昭燏生于福建,小时候就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常常跟随父亲到处寻找古迹。
父亲曾是地方上的知名考古学家,在父亲的启发下,曾昭燏对考古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立志投身考古学事业,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20年,曾昭燏前往美国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在那儿,她接触到了西方世界的考古学理论和实践,受益匪浅。
她在美国取得了考古学硕士学位后,迅速成为一名备受推崇的专家。
曾昭燏在美国留学期间深受西方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精神的影响,她一直坚持用科学方法和严密的态度进行学术研究,致力于考古学的实证研究和学术探索。
回国后,曾昭燏投身于中国的考古学事业。
在她的努力下,中国考古学领域迎来了一位杰出的女性学者,并由此开启了中国女性参与考古学研究的新篇章。
曾昭燏是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她以饱满的热情和完美专业的素养,为中国的考古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她多次参与考古发掘工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学术著作,在考古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曾昭燏经常深入田野,与一线工作者并肩奋战,身体力行地投入到考古发掘的工作中。
她勤奋钻研,善于总结和归纳,对中国的考古遗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曾昭燏在三大考古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其中有不少被引用为经典文献。
她擅长跨学科研究,结合历史、人类学和文化的角度,对考古学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见解。
曾昭燏在中国考古学界备受赞誉,她的学术成就和品德魅力给许多年轻学者树立了榜样。
她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很高的造诣,还为培养和指导年轻学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曾昭燏是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她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为中国考古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古学著名学者及其作品
20世纪考古学部分著名学者及其作品曾昭橘(1909—1964),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博物馆学家。
著有《大理发掘工作》、《南唐二陵发掘报告》、《中国铜器铭文与花纹》、《论周至汉之首饰制度》、《博物馆》、《试论湖熟文化》、《江苏省出土文物选集》等。
组织举办《社会发展史展览》、《中国历史文物陈列》、《江苏历史陈列》等。
陈直(1900—1980)著有《史记新证》、《汉书新证》、《两汉经济史料论丛》、《文史考古论丛》以及《摹庐丛著》等.董作宾(1895—1963)原名作仁,号平庐,字彦堂,河南南阳人。
著有《殷墟文字甲编》、《卜辞中所见之殷历》(1931)、《殷历谱》(1945)、《西周年历谱》、《殷墟文字乙编》、《中国年历总谱》(中英文对照)等。
斐文中(1904—1982)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奠基人、中国古人类学的主要创始人。
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是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
著有《周口店洞穴层采掘记》、《周口店山顶洞之文化》、《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等冯汉骥(1899—1977)著作:《中国亲属制》、《由中国亲属名词上所见之中国古代婚姻制》、《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倮倮之历史起源》等。
高去寻(1909—1991)主要研究方向是殷墟,著有《侯家庄》等。
郭沫若(1892—1978)主编《甲骨文合集》;考古学方面的文章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等。
郭宝钧(1893—1971)著有《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关于新郑莲鹤方壶的研究》、《洛阳西郊汉代居住遗迹》、《陶器与文化》、《殷周车制研究》、《殷周的青铜武器》等。
胡厚宣(1911—1995)参与了《甲骨文合集》编辑工作;著有《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来熏阁书店1951年)、《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来熏阁书店1951年)、《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上海群联出版社1954年)、《甲骨续存》(上海群联出版社1955年)、《五十年甲骨发现的总结》、《五十年甲骨论著目》、《甲骨学商史论丛》等。
考古学家樊锦诗作文例子
考古学家樊锦诗作文例子在那广袤无垠的西北大漠,有一位传奇的女性,她叫樊锦诗。
一提到她,脑海中便浮现出那坚定而执着的身影,在风沙中,在岁月里,默默守护着千年的文明。
樊锦诗,这个名字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将人带回到那神秘而古老的敦煌石窟。
说起她与敦煌的缘分,还得从她年轻时说起。
当年,还是个青春少女的樊锦诗,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满腔热爱,走进了敦煌的世界。
那时的她,或许未曾想到,这一脚踏进去,就是一辈子的坚守。
初到敦煌,那恶劣的环境就让她吃了不少苦头。
漫天的风沙,干燥的气候,简陋的生活条件,对于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姑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可樊锦诗没有退缩,她咬着牙,硬是挺了过来。
她一头扎进石窟里,那一幅幅精美的壁画,一尊尊庄严的佛像,仿佛在向她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她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线条,每一种色彩,都不放过。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她常常在洞窟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洞窟里没有灯,她就靠着微弱的手电筒光,一点点地记录着。
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她面对的不是冰冷的石壁,而是一个个有生命的灵魂。
记得有一次,她为了研究一幅壁画上的细节,在洞窟里待了足足十几个小时。
出来的时候,整个人灰头土脸的,可她的眼睛里却闪着兴奋的光芒。
她说:“那壁画上的人物仿佛活了过来,跟我讲述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就是这样的痴迷和执着,让她在考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樊锦诗对敦煌文物的保护工作,那可真是一丝不苟。
她深知,这些文物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已经十分脆弱。
为了防止游客过多对洞窟造成损害,她想了好多办法。
她亲自带着团队,研究出一套科学的游客管理方案,既让人们能欣赏到敦煌的美,又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文物。
在工作中,樊锦诗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
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才匮乏,这些问题都摆在她面前。
可她没有被吓倒,而是积极地去寻求解决办法。
没钱,她就四处奔走,争取资金支持;没技术,她就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缺人才,她就亲自培养,一个一个地带。
樊锦诗的生活非常简单朴素。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
苏秉琦
简介:苏秉琦,中国现代考古学家, 河北高阳人。1934年毕业于北平师 范大学历史系。曾任北平研究院史学 研究所副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中国 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 教授、考古教研室主任,中国考古学 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曾主持河南、 陕西、河北等地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 期主要遗址的发掘。有《苏秉琦考古 学论述选集》。
文博学院的声誉,壮大了学院的财力。
高去寻
简介:1931年高先生由北京大学预科转入正科历史系。他的才华,尤其在大学毕业论文
〈李峪出土铜器及相关之问题〉中显露无遗。他以其文献学功力之深厚底子,驳斥秦始皇祭 山川之传说,否定李峪所出土的古铜器是“秦器”之论;以其古器物学之涵养精邃,在当时 对于铜器断代认识不深刻,除笼统“殷周式”外便是“汉式”的情况下,认为这些铜器的风 格为春秋末年的新款,并考定其年代。最后,他指出李峪铜器受到“斯克泰.西伯利 亚”(Scytho-Siberian)文化的影响,以此探索中国北方与西伯利亚的关系。他以敏锐及辽阔的 治学眼光,把中国文化放在经蒙古、南西伯利亚、中亚到南俄黑海的大舞台上衡量,而非关 在长城内孤芳自赏地看中国文化,并且相信古代长城内外的交通远比我们今日想象的频繁。 这种跨越国界,把中国文化放到世界文明中在当时是何等的气魄与胸襟啊!斯克泰.西伯利 亚文化与中国文化古代文明的关系是高先生一生的“最爱”。1935年高去寻初次参加殷墟第 十二次发掘,即侯家庄西北冈第三次发掘。由于他参加时期较晚,排号第九,所以田野称呼 他为“老九”或“高老九”。那次西北冈的发掘,可以说是殷墟发掘以来最大的一次,开工 后在西区高土堆上的人山,和在东区小墓两边的人海,熙熙攘攘好像赶庙会似的,高先生目 睹这热闹的状况,内心自喜。由于这是他初次参加考古发掘,所以梁思永先生挑选最有经验 的工人给他,分配他去挖掘小墓。这样的安排使他无缘视察大墓,这对他后来整理大墓报告 自然增加一定的难度。时局的动荡与不安,国事蜩螗,高先生所兴趣的“斯克泰.西伯利亚” 不可能在中国单独完成,他这方面的才华在动荡的世代中被淹没了。解放后高先生随史语所 播迁来台,1949年升研究员,1954年西北冈发掘领队梁思永逝世后,高先生受命整理乃师梁 思永西北冈报告的未完稿,从此他的后半生就与西北冈报告紧紧系在一齐。李济先生在《侯 家庄第二本1001号大墓》中序说:「校订辑补师友的著作,比自己写一本书更要困难……。」 辑补包括订正讹误等,而且梁思永先生草书另成一格,颇难认定,经过岁月磨灭,由梁先生 亲手绘制的插图已经腿色,有些还被误认为白纸,此外,高先生在补写出土器物时每一件都 要核对原物,这辑补的工作,琐碎而繁杂。高先生放弃了驰骋于欧亚草原的精魂,而为西北 冈基本上很多都是盗墓贼不要的“破烂的东西”锁磨了二十年,终至于筋疲力尽,最后虽然 完成了不朽的盛业─《候家庄》。弥为可贵的是,单以篇幅来写,高先生补写的部份超过80%, 然而他却在出版扉页犹题为梁思永先生的未完稿,而他只是辑补,这“辑补”两字蕴藏了多 高贵的人格呀!1966 年他荣膺中央研究院院士,获得学者一生最高的荣誉。1973年出任史语 所所长,三年任满,已是七十一岁的老人。古稀之龄的老人再来整理先师遗着,检点实物, 翻查发掘日记,核对那一大堆密密麻麻的字,实在难啊!他原本可以指导年轻学者协助从事, 但他认为,年轻人应该发展自己的学问,而不要掉入这个大泥塘。他似乎诉说自己年轻时的 心愿,始终一人扛起这债务,就如同他告诉杜正胜先生,他整理报告是在替史语所还债呀!
历史趣谈:梁启超9个子女今何在:一门三院士 儿媳林微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梁启超9个子女今何在:一门三院士儿媳林微因导语: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之后入袁世凯政府,任司法总长,之后抨击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后加入段祺瑞政府。
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梁思顺、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忠、梁思庄、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
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
曾编有《艺蘅馆词选》,是研究梁启超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长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其妻为林徽因。
早年入清华学堂学习,1924年赴美国留学,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
回国后,到东北大学创办了我国北方的第一个建筑系。
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
在建筑理论、建筑教育思想、城市规划理论方面提出了很多超前的新观点,是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随后赴美国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曾参加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并研究东亚考古。
使中国考古发掘的科学水平提高,并纳入近代考古学范畴。
由于工作辛劳,1954年4月2日因心脏病在北京逝世。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著名女考古学家
中国著名女考古学家考古学中的女性,惟介绍之人于中国较少,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著名女考古学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著名女考古学家一曾昭燏——(1909-1964)《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1986年版记录的唯一著名的中国女考古学家,应该算中国的第一代女考古学家。
与夏鼐是同辈人。
在良好的家庭背景中长大,受过中西式教育,1933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的文学系,不过那时也具备了相当的古文字学功底,诗词方面也有造诣。
是位很有才情很上进的女性。
1935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考古学硕士学位,还去德国的博物馆里实习了两个月的藏品编档、展览的工作。
在留学考虑专业方向的时候居然考虑到了中国的需要,真的还是位很有抱负和责任感的人。
她的考古工作简单用其著作来说明有《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1942年与吴金鼎合著,《南唐二陵》1957年主编,《沂南画像石墓发掘报告》1956,以及1934年出版的《博物馆》,末者虽然署名与李济合著实际上是在其原有的草拟书《博物馆》基础上写成的,尚属国内之首。
后来她任南京博物院的院长,领导了一个南京博物院的黄金时代。
1964年得抑郁症,不久自杀。
终身未婚。
她的命运是一部中国的阶段历史书,逐渐开化的风气和家庭氛围给了她教育机会和人生观。
中国的现状又影响了其事业选择。
而后她也一直在尽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无论考古、博物馆工作,或是文物保护的呼吁中国著名女考古学家二何正璜(1914-1994)别名玉子,湖北汉口人(一说湖北流川人)。
何正璜是我国近现代文博事业的拓荒者之一。
其父何立夫早年受西学思想影响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在此期间(1914年)何正璜出生于日本东京。
1934年何正璜毕业于湖北武昌美术专科学校工艺系,后留学日本东京多摩川美术学校。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在爱国心的驱使下何先生回到祖国。
1940年12月至1945年初,何先生参加“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是十名考察团员中唯一的女性,与其他团员一起采用摄影、写生、临摹、拓印等手段收集四川、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古代艺术文物资料,包括马家窑文化彩陶、秦汉瓦当、敦煌写经卷、唐三彩等等。
梁启超九个孩子为啥个个出色?
梁启超九个孩子为啥个个出色?作者:解玺璋来源:《党员文摘》2017年第08期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事业有成。
其中长女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长子梁思成是著名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著名考古学家,五子梁思礼是新中国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梁启超培养孩子有何诀窍?细读梁氏家书,从家书中传递出的梁启超与孩子们的交流方式、他的教育理念,都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
对孩子有着发自肺腑的、自然纯真的爱梁启超定居天津、讲学北京清华园期间,长女梁思顺早已成家,并随其夫、民国外交官周希哲居住于海外。
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三子梁思忠先后进清华学校读书,又先后留学美国。
二女梁思庄不久也到海外读书,常在他身边的只有民国后出生的四子梁思达(小名达达)、三女梁思懿(戏称司马懿)、四女梁思宁(小名六六)、五子梁思礼(小名老白鼻)。
因为有五个孩子都不在身边,所以他和孩子们的通信也非常频繁。
梁启超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从他写给孩子们的家信中,能真切地体会到他与孩子们在一起时的快乐。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伦之乐吧。
他总是怀着极大的期待等待孩子们的来信,收到信,就“欢喜得狠(很)”,收不到信,就着急,就抱怨。
同样,他也怀着极大的热情给孩子们写信。
有数据统计,他写给孩子们的信超过百万字,其中饱含了一个父亲对儿女浓如烈酒的亲情。
他在写给孩子们的许多信中反复提到一点,就是这种发自肺腑的、自然纯真的爱。
他说:“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感情,十二分热烈。
”事实上,梁启超的这种爱不仅惠及所有儿女,也无私地给予女婿和儿媳。
梁思成与林徽因成婚后,他写信给二人,表达他的喜悦之情。
他写道:“我以素来偏爱女孩之人,今又添了一位法律上的女儿,其可爱与我原有的女儿们相等,真是我全生涯中极愉快的一件事。
”有一次,他读了整整一天的书,晚上又喝了点儿酒,有些醉了,于是,“书也不读了,和我最爱的孩子谈谈罢”,便在信里和思顺聊起了家常,称赞他的女婿周希哲“勤勤恳恳做他本分的事,便是天地间堂堂的一个人”。
家学传承
家学传承—曾国藩留给后人的是什么仙人指路—曾国藩留给后人的是什么为什么同样读圣贤书,有的成人成才,有的------。
除了家庭教育父母言传身教,遇到明师指点,我看最重要的就是书了,你的孩子能有一辈子读不完的好书吗?您能提供吗?您能留给孩子什么,经典书籍。
这就是仙人指路,您没有这个能力,就尽力去做。
当然最好的读书环境就是送去文礼书院,那里是读书的圣地。
来看看曾国藩是怎样做的。
曾国藩被后人尊称为“一代官圣”。
在近代史上,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其顶礼膜拜,尊为“圣哲”的传奇人物;也是从谭嗣同、梁启超到陈独秀、毛泽东推崇师法,礼为“楷模”的英雄豪杰。
曾国藩37岁官至二品,后为“相”、“帅”,作为汉人在清代官吏中仅一人。
他兴办洋务,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他教子有方,子孙后代人才辈出,一部《曾国藩家书》,为其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荣誉。
这些人生亮点,曾国藩学有本源,“日以读书为业”,一生酷爱读书和著作,并能将读书学问运用于领军、治国、理家的实践紧密相关。
通观曾国藩一生,他除从政、治兵之外,读书、买书、搜书、刊书、编著图书,是他唯一的嗜好。
道光十五年(1835),他在北京参加会试的返乡途中,以借款和典当衣物,买了一部《二十三史》,发愤苦读。
3年后再次参加会试,以第38名中试。
他是通过科举取仕进入政界的,所以深知读书的好处。
早年总结治家信条是:“书、蔬、鱼、猪、早、扫、教、宝”八字,把读书放在首要位置。
所以,他省钱买书、向友索书、四处搜书,力行不怠,充作藏书。
长年积累,细心品读。
藏书楼很多书籍都有他的眉批或圈点。
那本《资治通鉴》,他曾阅读几遍,几乎每页都用朱笔圈点、眉批。
读书治学当中,他还写了《求阙斋读书录》,并编撰《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行世。
近年来多家出版社出版了几十部有关曾国藩的书籍。
仅《曾国藩全书》就八卷,其中有“谋略”、“水鉴”、“挺经”、“家书”等各部。
可见曾国藩读书、写书之多。
曾昭燏: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
曾昭燏: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曾昭燏是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在中国考古学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她的学术贡献不仅在于她的研究成果,更在于她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和女性学者的地位争取了良好的机会和环境。
曾昭燏于1895年生于江苏省昆山县,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曾昭燏自小聪明过人,尤其对古代文化和历史非常感兴趣。
她在上海读完中学后,于1920年考入南京大学,开始接触考古学。
1923年,曾昭燏毕业后,留校担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员。
在这里,曾昭燏遇到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和考古学家,如郑振铎、李约瑟等,这对于她的学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26年,曾昭燏和郑振铎、钱穆等人一起组织成立了考古学会,并被选为常务理事。
这个考古学会成为了中国考古学事业的重要组织之一,带动了整个中国考古界的发展。
曾昭燏也随着考古学会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名独立的考古学家。
曾昭燏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古代文化和考古学,她曾参与过在北京、南京等地的大量考古发掘工作,发掘了许多重要的遗址和文物,如南京中山陵、济南博物馆等。
在这些发掘工作中,曾昭燏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文物鉴定,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和经验。
曾昭燏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不仅在于她的研究成果,更在于她为女性学者的地位争取了良好的机会和环境。
她尤其注重女性学者的教育和培养,倡导女性学者走向独立与自信。
她还曾担任南京大学女生副校长、南京文理学院教务长等职务,为中国的女性教育和发展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曾昭燏在1936年去世,留下了重要的学术成果和思想遗产。
她的研究对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更在于她为女性学者和女性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她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母”和“中国女性学者之母”,永垂不朽。
曾昭 :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
曾昭: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作者:北洋君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9年第08期她出身名门,终身未婚,却把一生“嫁”给了中国博物馆事业。
她就是今天的主人公,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中国第一位女博物馆馆长曾昭燏先生。
1909年,曾昭燏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峡石村万宜堂,这是中国近代绵延两百年的世家大族——曾国藩家族的故乡。
曾昭燏的曾祖父,是曾国藩的二弟曾国潢。
曾昭燏的母亲也出身名门,是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女,即陈寅恪的嫡亲姑母,她所生七子女皆才俊。
曾昭燏七兄妹中名声最大者,当是昭燏的二兄——中科院院士、中国化学奠基人曾昭抡。
曾昭燏自幼接受严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四五岁就开始学《左传》,国学基础非常扎实。
1923年,刚满14岁的曾昭燏,进入堂三姐曾宝荪(曾国藩曾孙女)创办的长沙艺芳女子学校读书。
曾宝荪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嫁给教育事业,一生未婚,年幼的曾昭燏曾问堂姐缘由,曾宝荪回答:嫁了人,只能帮助一个家庭几个人,如果不嫁人,那就可以服务千万人。
在之后40多年的人生岁月里,曾昭燏几乎把这句话视为信仰。
如果没有二哥曾昭抡,曾昭燏也许从此会在长沙扎根生活,在女校当个教书先生。
曾昭燏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化学家哥哥对妹妹说:一定不要留在长沙终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曾昭燏很争气,考上了国立中央大学的外文系。
念了一年后,转入中文系,在这里,曾昭燏遇到了对她影响最深远的老师——胡小石。
几年的时间,神奇的知识之门无声地向年轻的曾昭燏打开,金石、书法、历史、考古、艺术、音韵学等宏大精深的学问,如清冽的泉水,注入这位渴求知识的才女心田。
1934年,曾昭燏从中文系毕业,哥哥曾昭抡又来做她的人生导师:去外面,继续学习,继续见识世界!曾昭抡更拿出自己工资的60%,资助曾昭燏到英国自费留学——到伦敦大学学习考古!曾昭燏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留学海外学习考古专业的留学生。
在伦敦大学,曾昭燏给历史学家傅斯年写了一封信,言辞极为恳切:冒昧地写信麻烦您,希望您为我个人着想,为中国的考古学发展着想,我学什么东西最有用处,赶快回信给我……傅斯年和哥哥曾昭抡是连襟,对于曾昭燏而言他既是学界权威,更是值得信任的兄长。
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曾昭燏
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曾昭燏
张砺
【期刊名称】《同舟共进》
【年(卷),期】2022()2
【摘要】在南京祖堂山南麓,群山环抱之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唐二陵。
那是南唐开国皇帝烈祖李昪的钦陵和南唐中主李璟的顺陵,是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
而就在南唐二陵东面的不远处,沿着一条幽静的小路走到尽头,可以看到一座水泥修砌成圆形的普通坟墓,那里安息着中国杰出的博物馆学家、考古学家,南唐二陵发掘组织者——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曾昭燏(音yù)。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张砺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吉金贞石——曾昭燏和曾绍杰姐弟
2.我与曾昭燏先生的点滴时光
3.女文博学家曾昭燏的风雨人生
4.夏鼐、曾昭燏交谊论(1935~1949)
5.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曾昭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妇好人物生平介绍
妇好人物生平介绍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是个善于打仗的女,殷墟的甲骨文记录了她攻克了周边诸多方国,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但妇好墓中出土的钺应属仪仗,由专人持握立于战车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钺这种仪仗作用在我国早期的墓中多有发现。
在我们民族的文明初期,和其他几个远古文明一样,同样遇到了古印欧人的威胁,但是,正是在妇好的带着下,我们成功地战胜了侵略者,把自己的种族和文明保存了下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挺立至今的民族。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说明,妇好屡次受命征战沙场,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绩。
她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
然而,妇好不幸在三十余岁去世,不过在商朝时期也不能算是早逝,然而,相对于在位59年的武丁来讲确实算是过早的逝去了,武丁十分悲哀,妇好有独葬的巨大墓穴,而且有拜祭的隆礼。
这在商朝时期是非常少见的。
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西北发现其完整墓葬,在现存的甲骨文献中,她的名字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提及她的就有200屡次。
她就是3000多年前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幅员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
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
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
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商高宗武丁前后立过三个王后,商王的妻子不但是他的配偶还是战将和臣僚,妇好是他的原配。
不过武丁有六十多个妻子,妇好只是其中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妇好并不和武丁住在一起,而是经常待在自己的封地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著名女考古学家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著名女考古学家》的内容,具体内容:考古学中的女性,惟介绍之人于中国较少,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曾昭燏——(1909-1964)《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1986...
考古学中的女性,惟介绍之人于中国较少,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
曾昭燏——(1909-1964)《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1986年版记录的唯一著名的中国女考古学家,应该算中国的第一代女考古学家。
与夏鼐是同辈人。
在良好的家庭背景中长大,受过中西式教育,1933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的文学系,不过那时也具备了相当的古文字学功底,诗词方面也有造诣。
是位很有才情很上进的女性。
1935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考古学硕士学位,还去德国的博物馆里实习了两个月的藏品编档、展览的工作。
在留学考虑专业方向的时候居然考虑到了中国的需要,真的还是位很有抱负和责任感的人。
她的考古工作简单用其著作来说明有《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1942年与吴金鼎合著,《南唐二陵》1957年主编,《沂南画像石墓发掘报告》1956,以及1934年出版的《博物馆》,末者虽然署名与李济合著实际上是在其原有的草拟书《博物馆》基础上写成的,尚属国内之首。
后来她任南京博物院的院长,领导了一个南京博物院的黄金时代。
1964年得抑郁症,不久自杀。
终身未婚。
她的命运是一部中国的阶段历史书,逐渐开化的风气和家庭氛围给了她教育机会和人生观。
中国的现状又影响了其事业选择。
而后她也一直在尽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无论考古、博物馆工作,或是文物保护的呼吁
二
何正璜(1914-1994)
别名玉子,湖北汉口人(一说湖北流川人)。
何正璜是我国近现代文博事业的拓荒者之一。
其父何立夫早年受西学思想影响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在此期间(1914年)何正璜出生于日本东京。
1934年何正璜毕业于湖北武昌美术专科学校工艺系,后留学日本东京多摩川美术学校。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在爱国心的驱使下何先生回到祖国。
1940年12月至1945年初,何先生参加"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是十名考察团员中唯一的女性,与其他团员一起采用摄影、写生、临摹、拓印等手段收集四川、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古代艺术文物资料,包括马家窑文化彩陶、秦汉瓦当、敦煌写经卷、唐三彩等等。
1943年在《说文月刊》上发表的《敦煌莫高窟现存佛洞概况之调查》一文是我国第一部敦煌学专著,李松先生曾在他的一篇名为《长明的烛光》的文章中认为这是为敦煌艺术研究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在何先生的积极倡导和筹备下建立碑林石刻艺术陈列室,将石质书法艺术和造像艺术分开陈列,并提议在陕西建立大型博物馆(现在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出版专著有《陕北东汉画像石选集》、《敦煌莫高窟现存佛窟概况之调
查》、《西北少数民族图案选集》等等,并撰写了许多游记类和博物馆陈列类文章。
三
容媛(1899-1996)
广东东莞人,生于金石世家,容庚、容肇祖是其胞兄。
容媛先生1925年进入中国妇女讲习所(何香凝任所长)学习,1930年在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国学研究所)任中文秘书,1949年转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资料员。
上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容媛先生编纂了一系列的金石、考古学文献目录,其中《金石书录目》一书在学术研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目录作用。
她还为燕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燕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石刻〈拓片〉草目》,其条目多达数千种,以及整理但未出版的《秦汉石刻题跋辑录》,为近代金石目录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近代考古学与金石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金石学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先声,容先生正是金石学方面的专家。
整理金石学目录与考古文献目录是件非常辛苦而单调的工作,但出于对金石学的喜爱,容媛先生将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对其研究之中,她的贡献也得到学界公认。
四
游寿(1906-1994)
字介眉,高祖游光绎,清嘉庆陕西道检查御史,祖父游宝荣精于金石、书法,父游学诚,光绪十七年举人,主持福宁府"近圣书院",创立霞浦县女子高等小学。
游寿先生1920年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任霞浦县
女子高等小学校长。
1928年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学习,1932年执教福建建瓯中学、厦门集美师范。
1934年在济南女子师范执教时收购大批山东碑刻,同年秋就读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
在这期间游寿先生与文博大家曾昭燏交往甚密。
1943年在国立博物院筹备处任职,并对馆藏金石资料进行整理。
游先生一生致力于金文、碑刻研究。
主要作品有《金文与〈诗〉、〈书〉论证》(1943,《图书月刊》)、《论汉碑》(1945,《书学》)、《唐人卜葬邙洛之风尚》与《晋黄淳墓表跋》(1946,中央日报)、《梁守谦墓志与唐代宦官》(1947,《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说豳》(1949)等等。
建国之后,游先生先后任山东财经学院图书馆主任,山东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历史系副教授,主讲古典文学、书法和考古。
1960年在哈尔滨市东部郊区考古,发现了人工凿击猛犸象骨骼遗存。
同时在哈尔滨师范学院筹建历史系文物室。
除了上述四位之外,早期的女性考古、文博学者应该还有一些,限于资料有限,在此不能详述。
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考古、文博学科刚刚传入中国之时便有一些优秀的女性加入其中,并各自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如曾昭燏先生在博物馆理论和考古实践方面,何正璜先生在野外文物古迹调查方面,容媛先生在金石学编目方面以及游寿先生在碑刻研究方面。
通过对她们的研究比较可以归纳出我国第一代女性考古、文博学者的一些共同特征。
第一、她们一般都出生于名门望族,这一点主要是因为考古和文博专业性较强,研?a href='//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毙枰?薪仙畹墓?ЧΦ缀拖喙刂?洞⒈覆拍苁と危诿窆?逼冢?挥心切┚哂幸欢ň?
檬盗?彝サ呐?硬庞谢?嵫?吧钤臁?/p> 第二、我国第一代从事考古、文博学习和研究的女性学者一般有家学渊源或自身怀有强烈的兴趣,亦或两者兼而有之。
比如容媛先生主要受其舅邓尔雅、胞兄容庚、容肇祖的影响走上金石学研究道路。
何正璜先生的父亲是民国早期留学日本的学生。
游寿先生出身官宦世家,且祖上精于金石之学。
而曾昭燏先生更是出身名门,对考古、文博极富兴趣,甚至为此终身不嫁。
最后,她们能够走上专业考古、文博研究虽然自身因素占很大的比重,但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随着上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中国女性解放运动也席卷中国,一批有思想的新女性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让自己美丽的生命绽放出了别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