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影视剧人物语言的特征-2019年文档
浅谈影视戏剧表演中的感情表现技巧
《戏剧之家》2019年第10期 总第310期99影视观察浅谈影视戏剧表演中的感情表现技巧兰继洲(天津师范大学 音乐与影视学院,天津 300387)作者简介:兰继洲(1985- ),男,山西省大同市人,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导演。
【摘 要】影视戏剧表演当中感情表现是引导观众动容的一个重点,也是考验演员技巧的一个核心。
要想在影视剧表演当中利用为数不多的戏份、不长的时间真正以情动人,可以利用道具来进行剧情表达带观众“入戏”,还可以加强台词功底深入表达情感,更是可以利用移情的方式来达到对于角色命运的深刻理解与再现。
【关键词】影视剧;戏剧表演;感情表现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099-01情感表现对于影视剧表演来说尤为关键,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最关键的就是演员要赋予角色感情。
然而,近年来,在国产电影电视剧当中不免有一些年轻演员在处理感情表现技巧的时候过于生硬,或不知所措,或保守或夸张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有“尴尬”的感觉。
这说明在整体的影视剧表演艺术当中,利用一定的感情表现技巧来提升表演活动的真实感与动人程度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利用道具细节呈现感情如果表演者对于情感表达方面确实较为乏力,那么在表演的设计环节当中纳入一定的道具作为细节,来呈现表演者的情感也是极为有必要的。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当中,新生代演员王传君的表演丝丝入扣,将一个慢粒症患者的形象诠释得丝丝入扣。
在表演过程中,王传君并没有用夸张的肢体动作或表情来进行表达,而是让人记住了两个道具“口罩”和“橘子”,很多观众后期想到这两个道具都会想起王传君饰演的病人悲惨的命运而为之动容。
在表演上,王传君利用口罩这个关键道具,在戴上和取下两种不同的状态诠释着自己对于生存的渴望:慢粒症病人要戴上口罩避免感染,而面对卖药者程勇的要求,他毫不犹豫地扯下口罩和他对话。
身处病痛中的王传君家境拮据,总会掏出几个橘子分给别人吃,对于程勇是讨好,对于黄毛则是爱护。
论肢体语言在影视表演中的重要性
《戏剧之家》2019年第05期 总第305期23戏剧研讨当人类拥有语言时沟通就变得更加平滑和频繁,但在此基础上身体的运动可以表达出更为丰富的意义。
考虑到现实因素,语言中往往会有谎言但是身体运动必然是诚实的,在此基础上的身体运动的意义被称为“肢体语言”。
因此,肢体语言也被称为人类通过身体运动传递到外部的信息。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可以用语言和非语言进行交流,而肢体语言作为非语言交流的一类在人类信息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这一前提下探讨肢体语言在影视表演中的重要性就有着很高的价值了。
一、肢体语言在影视表演中的重要性(一)肢体语言的内涵。
据统计,超过85%的人类交流信息是非语言交流,不同的身体动作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部位可以传达各种信息,眼睛可以隐藏表情、嘴巴可以表述无声的表情,四肢的运动可以传递情绪和悲伤,以及诸如否定或肯定沟通方面的信息。
此外,肢体语言不仅可以传达信息,还可以通过身体的运动显示更高级别的信息.因此,肢体语言自然是交际的,这些特征需要关注和研究电影和电视的表现,才能够深挖出其中的内涵。
(二)肢体语言的特征。
首先,影视表演的肢体语言是从生活中沿着生活的认知逻辑和常规逻辑而诞生的,电影和电视剧日常生活中的特征自然运动,这是最多的电影和电视节目生活的基本表达。
其次,在电影和电视的表现中,线条可以反映人物的内在活动,但是肢体语言是内部活动的直接反映,并通过身体的微妙运动,直接影响人物的内在活动。
因此优秀的演员可以更深刻地表达人物,因为最好用肢体语言来描述人物的内部活动。
(三)肢体语言的价值。
肢体语言是形成电影和电视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电影和电视剧中,语言主要通过在形成字母中起重要作用的线条来反映。
与此同时身体的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其本身也是形成电影和电视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演员可以指出许多不能用肢体语言表达或表达的单词的含义。
例如在塑造电影或电视剧的角色时,一方面演员在对话中确认彼此的意见,另一方面也能够从摇头和表情等物理动作可以清楚地看出隐藏的信息。
个体、甄角与崇高-2019年文档
个体、甄角与崇高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再次成为焦点,尤其是长征题材备受推崇。
但由于长征题材与电影艺术存在着介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间的隔阂,所以对于长征题材的影像转化面临诸多症结。
对这些症结的处理,电影《我的长征》之镜像表达基本够格。
本文也基于此,从叙事视角的巧妙处理,人物形象的精心设置和崇高感之于历史的重新构建三方面来阐述电影《我的长征》之叙事策略,在为受众提供多维审美视角的同时,以期为国产电影叙事表达提供可行性框架。
一、叙事视角的巧妙设置叙事视角源于西方批评文学,而后被电影理论所吸收借鉴,而非电影本体所产生。
自叙事视角引入影像文本,其特征往往呈现其影像“聚焦模式”,亦即导演对叙事人称的甄选。
基于此,“聚焦模式”大体分为四类:第三人称来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和视角变换叙述。
传统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倾向甄选第三人称为叙事手段,这种叙述方式能够以旁观者的姿态客观冷静的呈现事件;但其之于影视艺术而言,又因少了影像主体的情感参与而显得刻板、单调,人性表达也显得松弛无力。
相比较而言,影片《我的长征》有所革新,突破传统的叙事禁锢,甄选第一人称的“聚焦模式”,以此来呈现长征之于“我”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在影片中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选择能够渗透“我”的情感之于长征这一历史节点,增强叙述的真实感。
相较于以往的长征题材或者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来说,导演为其叙事往往选用宏大叙事视角,常以对历史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或者事作为叙事主线,以此来呈现历史。
但是这样的叙事视角定位,往往迷失于历史真正与艺术真实之间的界限,割离历史事件之于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使得电影空有“神圣”而不能深入人心。
在《我的长征》中,导演放弃革命历史题材剧中第三人称叙事传统,选用第一人称的“聚焦模式”,以此来贴合个体之于历史的叙事语态,从“我”的视角来呈现长征的艰难与困苦,也基于此,阐释长征之于我的价值与感受。
尤其在影片中,导演一方面通过“我”的年龄变化对应长征曲折,从最初身处孩子时代的“我”的所见所闻,以孩子的眼光审视长征前期的慌乱恐慌与残酷;随之,借“我”在战争中的磨砺与坚毅来呈现长征之于个体的伟大历程。
影视作品中台词技巧对塑造人物的影响及具体方法分析
声屏世界2021/3文艺直通车视听艺苑影视作品中台词技巧对塑造人物的影响及具体方法分析阴陈世妍摘要:任何优秀的影视作品得以为人称道,离不开表演者对人物形象的有效呈现,而这其中,台词是传递人物性格特点的最有效手段。
通过运用台词技巧,能赋予影视剧角色丰富的情感,也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可见,台词呈现对影视剧作品能否透彻地表达意义重大,有必要开展针对台词技巧方面的研究。
基于此,文章首先探讨了影视作品人物性格特点呈现台词声音表达方式,其次对通过声音技巧丰富人物性格特点表现形象、借助台词气息强化人物情感表达的有效方式展开了探究,旨在为观众呈现出最有血有肉的影视剧作品,以供参考。
关键词:影视作品台词技巧人物方法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类事件千姿百态,每一件生活中的事件都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影视作品展现日常生活中人们内心所想象出的各类事件,融入不同人物角色,为角色赋予不同性格特点对事件本身加以描述,传递给观众一定的价值观,这正是影视剧拍摄的本质意义。
台词就是传递角色人物情感的最有效利器,透过台词人们能够对生活、生命有着更多的反思与关注。
因此,台词对影视作品的影响可见一斑。
如何强化表演者对台词的处理功力,表现出台词背后所要传递的内容,借助台词技巧进行多层次的情感表达,成为目前影视剧中人物形象呈现的关键所在。
结合影视作品人物性格特点呈现台词声音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调表达台词可传递给观众不同的情感表现,声音表述是必备要求,但能否将台词中的深刻含义通过不同语调表述的形式进行传递,则尤为考验表演者的自身功底。
首先,表演者需要明确影视作品中所要呈现的人物形象特征,剧情故事背景,在作品呈现的不同时段,如何通过语调表现的形式,将人物的内心情感用声音的形式进行表现。
例如,在影视作品《西游记》智激美猴王一章中,随着故事线的不断推进,唐僧从一开始的不敢相信到仍有存疑再到完全失望,最后在弥勒佛的帮助下师徒重修于好。
不同阶段的表情与语言的相互融合,将本并不出众的台词演绎得活灵活现,尤其是最后一句中“悟空,为师错怪你了”,光靠语调就能令人印象深刻,将师傅对徒儿的愧疚深深地表达出来,无需过多言语就能让观众感同身受。
电影中肢体语言的对话-2019年精选文档
电影中肢体语言的对话舞蹈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用肢体表现的最古老和最直接的一种表达形式,如今一直是被视为高雅和高贵的象征,普通的大众对其充满好奇并十分向往,是让人们能享受到美感的一种艺术。
电影是艺术大家庭中的新成员,产生于20世纪的20年代,是人们获取信息和资讯的新兴媒介。
艺术之间是相通的,舞蹈和电影都是用视听语言的形式表达的,当电影与舞蹈相遇之后,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总会有一些闪亮之处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很多时候,影片中的舞蹈不仅仅是人们所看到的眼花?t 乱的舞蹈动作,更多的是舞者用自己的肢体在刻画的一种人生状态,以舞传情,以此表达内心的情感或是辅助剧情推进高潮。
一部影片如果在适当的情节中加入少许的舞蹈形式展现,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许多影视剧在推进故事的同时,都会在里面巧妙地穿插肢体语言,其对情节的推动和氛围的烘托,有着不可估量的视觉收益。
因为舞蹈本身所具有的高度观赏性具有既可抒情又能叙事的双重作用,而且往往比直观的对白更能刻画人物内心,所以说舞蹈如果运用成功,会是影片中的一处亮点所在。
舞蹈是用肢体说话的,虽然人物没有开口说话,可是我们却能够看懂他所要表达的含义。
因此在影片中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场景所蕴含的深层气息,都可以让舞蹈语言来进行展现。
台湾的小S曾经为范晓萱编排了一段著名的“鸡舞”,虽然都是细小的动作,却要求演员们浑身上下的每一块肌肉都能随着韵律做出反应,因此镜头前的这段舞蹈看起来非常有感觉,带动观众都能够活动起来。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将舞蹈融入电影之中,通过全段或片段的展示,可以获得双赢,让艺术在现实中变得更有价值。
一、歌舞剧在银幕上的长盛不衰电影也有自己的语言和技巧,与舞蹈相结合,不但拓展了自己的思路,也为舞蹈的表现带来了新的境界。
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运用科技手段,将舞蹈语言直观地展现出来,对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塑造,赋予了新的见解。
单纯地以舞蹈的形式来讲述电影或电视剧的内容,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歌舞剧,一直以来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
从修辞重构视角下看影视翻译中的风格重构——以电影《怦然心动》的汉译为例
影视大观从修辞重构视角下看影视翻译中的风格重构——以电影《怦然心动》的汉译为例李红玉(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北京 100024)摘 要:影视作品是一种艺术,而影视翻译和作品本身一样,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原作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它传递的不仅是原作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原作的艺术效果,即使目的语观众获得和原作相近的审美体验。
风格是作品的灵魂,要想达到和原作一样的艺术效果,必须要在译入语中重构出原作的风格,风格重构出来了,艺术效果自然而然也达到了。
本文将在麻争旗教授修辞重构理论视角下,分析影片《怦然心动》的语言风格,并通过翻译案例给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修辞重构;语言风格;生活化;性格化;修辞手段一、理论背景近年来,国外影视作品,尤其是英语影视作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而国内对于影视翻译的研究却远远跟不上影视作品蓬勃发展的速度。
在国外,对影视翻译的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到90年代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1]。
相较于西方,我国对于影视翻译的研究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影视翻译的实践多借鉴于传统文学翻译理论,针对影视翻译的理论少之又少。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最早投身于影视翻译研究的学者之一,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麻争旗根据多年的影视翻译经验,在影视翻译领域中研究出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修辞重构理论是麻教授的又一创新性理论成果,对影视翻译的研究和实践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二、理论简介由于源语和译入语存在文化差异,在影视翻译过程中,译者会不可避免地丢失原作的艺术效果,影响观影体验。
因此,麻教授多次在课堂上和学生强调,效果不是“翻译”出来的,而是“重构”出来的。
修辞重构,就是把原语电影中的人物话语在译入语中进行重新规划,再现原语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行为动机,不仅传递人物说了什么,还要让人物说的话符合人物设定和语境,让这些话听起来有味道,即所谓“言如其人” [2]。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修辞不是我们常说的修辞格,而是一种更广泛的意义,在古典意义上,修辞学指演说的艺术,是“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3]。
影视剧中动宾式离合词的语用分析——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例
091[摘 要] 近半个世纪以来,基于离合词的特性,对其性质、功能、运用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动宾式离合词是占比最重也是拓展形式最丰富的部分。
以动宾式离合词在影视剧生动的语用环境中的拓展形式的使用情况为对象,探究动宾式离合词在影视剧台词中的语言表现力。
[关 键 词] 影视剧;动宾式离合词;拓展形式影视剧中动宾式离合词的语用分析——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例袁婷婷一、引言(一)离合词概述汉语词汇中有这样一类特殊而又复杂的词,它们的特殊性表现在构成它的两个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没有词的紧密和凝固,却有着词所具有的特性。
它们的复杂表现在构成它的两个语素中间能加入其他成分,可以拓展,但拓展形式又十分复杂。
它们之间能“离”能“合”,并且组合规律是词法和句法的交织。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动宾式离合词是占比最重也是拓展形式最丰富的部分。
本文就以动宾式离合词在影视剧生动的语用环境中的拓展形式的使用情况为对象,探究动宾式离合词在影视剧台词中的语言表现力。
(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18年末开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化庙堂为日常。
该剧讲述了表现五品通判官员盛紘的庶女盛明兰和宁远侯顾家嫡子顾廷烨的成长、爱情、婚姻故事,双A 主线脉络,围绕东京城几大家族的悲欢离合,以家国一体[1]为剧情。
该剧展开了一幅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讲述一个家宅的兴荣以及古代礼教制度下的女性奋斗传奇,一经播出就收获了极高的收视率,广受好评。
不论是小说还是改编后的影视剧,其都非常具有代表性[2]。
本文以78集,每集长达45分钟的《知否》为例,结合影视剧台词本身,收集其中人物使用时出现的离合词以及拓展形式,分析影视剧中动宾式离合词拓展形式的使用情况。
二、动宾式离合词的五大拓展形式结合李清华(1983)、周上之(1998)、任海波(2005)、马萍(2008)等对离合词在使用过程中拓展形式的分析,将动宾式离合词的拓展形式分为五大类型[3]。
电影中肢体语言的对话-2019年精选文档
电影中肢体语言的对话舞蹈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用肢体表现的最古老和最直接的一种表达形式,如今一直是被视为高雅和高贵的象征,普通的大众对其充满好奇并十分向往,是让人们能享受到美感的一种艺术。
电影是艺术大家庭中的新成员,产生于20世纪的20年代,是人们获取信息和资讯的新兴媒介。
艺术之间是相通的,舞蹈和电影都是用视听语言的形式表达的,当电影与舞蹈相遇之后,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总会有一些闪亮之处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很多时候,影片中的舞蹈不仅仅是人们所看到的眼花?t 乱的舞蹈动作,更多的是舞者用自己的肢体在刻画的一种人生状态,以舞传情,以此表达内心的情感或是辅助剧情推进高潮。
一部影片如果在适当的情节中加入少许的舞蹈形式展现,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许多影视剧在推进故事的同时,都会在里面巧妙地穿插肢体语言,其对情节的推动和氛围的烘托,有着不可估量的视觉收益。
因为舞蹈本身所具有的高度观赏性具有既可抒情又能叙事的双重作用,而且往往比直观的对白更能刻画人物内心,所以说舞蹈如果运用成功,会是影片中的一处亮点所在。
舞蹈是用肢体说话的,虽然人物没有开口说话,可是我们却能够看懂他所要表达的含义。
因此在影片中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场景所蕴含的深层气息,都可以让舞蹈语言来进行展现。
台湾的小S曾经为范晓萱编排了一段著名的“鸡舞”,虽然都是细小的动作,却要求演员们浑身上下的每一块肌肉都能随着韵律做出反应,因此镜头前的这段舞蹈看起来非常有感觉,带动观众都能够活动起来。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将舞蹈融入电影之中,通过全段或片段的展示,可以获得双赢,让艺术在现实中变得更有价值。
一、歌舞剧在银幕上的长盛不衰电影也有自己的语言和技巧,与舞蹈相结合,不但拓展了自己的思路,也为舞蹈的表现带来了新的境界。
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运用科技手段,将舞蹈语言直观地展现出来,对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塑造,赋予了新的见解。
单纯地以舞蹈的形式来讲述电影或电视剧的内容,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歌舞剧,一直以来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
浅谈戏剧表演艺术中的交流
浅谈戏剧表演艺术中的交流作者:王旋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08期【摘要】戏剧表演艺术是一种“纯技术”艺术,其基本技能是人们自然生活的表现。
因此,除了演员的基本训练,如声音,形式,语言和表演技巧的基本训练以及人物角色的塑造,更应该强调培养演员的素质,人性和灵感,以及作为一个演员的综合能力。
也就是说,表演所创造的材料和成品是演员的身体、声音、气质、情感甚至整个生命。
【关键词】语言;眼神;声音;交流;塑造中图分类号:J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026-01一、舞台语言交流舞台语言:舞台语言的基本手段包括重音,暂停和音调,这是培养舞台表演技巧的基本技能。
演员可以正确地表达剧本或文学作品的思想和感受,并且有可能在舞台上创造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语言,这奠定了“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的基础。
语言是为表达思想而存在的。
因此,语言技能的运用首先必须基于对作品的正确理解和线条的意识形态意义。
这些表达方式绝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因此,我们的工作必须首先分析作品的语言并理解作者的思想。
通过研究、理解、体验和感受这些语言的内在本质,找到作者的思维逻辑,并通过演员自己的思维活动在舞台上呈现作者(或角色)的想法。
只有作者精心创作的艺术语言才有可能从内心成为演员的舞台语言。
因此,在练习戏剧语言时,戏剧演员必须首先练习呼吸,发声,说出声音,并要求演员像气柱一样演奏每个单词,让坐在最后一排的观众听到你在说什么。
声音有了,感情也要丰富,不能只是把台词大声念出来。
演员是创造者,他的身体和声音是创造的工具,使用物理运动和语言来反映角色的行为。
话剧界率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吐字、发声、用气、共鸣等等。
二、舞台上眼神的交流“与假想对象进行交流”是演员的一个大问题。
这种沟通迫使演员完成他们的角色,同时也想象对手在此刻对待自己的态度。
这需要演员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快速为对手组织动作,并想象对手的相应思想和态度。
探索影视表演中语言表现的技巧
探索影视表演中语言表现的技巧作者:孙思蓉来源:《声屏世界》2020年第14期摘要:语言表现在突出影视表演效果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影视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言论,深化文艺思想,文章主要介绍影视表演中语言的表现特点,分析语言表现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强化技术训练,挖掘语言环境,形成肢体配合,把握语言情感,掌握语言节奏,建立台词联系等措施,以期优化影视表演效果。
关键词:影视表演语言表现语言环境肢体配合随着摄影水平和影视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投资力度的持续扩大,我国现已具有较为成熟的影视制作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影视行业发展空间,提高影视作品的人文价值、公益价值和社会价值,应科学探究影视表演中的语言表现特点,使语言表现更为契合影视作品的内部环境,基于语言表现对影视作品的情感突出效果和观众代入性的直接影响,优化语言表现基础。
影视表演中语言的表现特点长期以来,我国影视行业以文化发展为中心,在有力政策、先进摄影技术的支持下,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工作,形成了完备的发展体系和人才培养系统。
目前,我国影视行业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影视市场发展规模、产业实力和服务大局能力显著提升。
笔者基于语言在影视表演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对影视表演中的语言表现特点进行介绍。
制约性。
影视表演中的语言表现依托于剧本,剧本大多由编剧根据影视剧的整体内容和剧情发展确定,演员在语言表现时需要考虑影视剧完整统一的源头和内在矛盾冲突,按照剧本进行角色塑造,不得任意改变台词,以免影响剧情推进和情节展示。
另外,影视表演中语言的制约性特点还表现在时间和空间对台词的限制上,演员只能在剧情推进的某个阶段进行语言表现,与对手演员配合,形成完整的台词环境。
行动化。
近年来,我国影视行业蓬勃发展,摄影水平和影视制作水平大大提升,然而语言表现仍旧是影响影视表演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语言的行动化特点主要体现在演员台词与演员肢体动作的配合上,即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配合。
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最新年精选文档
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一、引言电影电视自其诞生之日便注定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的文化交流方式。
欣赏他国他民族影视作品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和沟通,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和途径。
随着近年来外国影视作品的流行和我国对外国影视作品的大量引进,影视作品的翻译也逐渐兴起。
与其他形式的翻译相比,影视翻译的历史还很短,系统的、全面的理论研究也很薄弱。
相对于影视作品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影视翻译的研究可以说是十分的不足。
影视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遵守着文学翻译的一般准则。
但它往往受制于影视艺术本身的特殊性。
影视剧是一门“有声有型,形声结合”的艺术。
其中的画面与声音起着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
译者在选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再现原片的思想性、艺术性,以保证翻译语言准确生动的同时,还要注意语言长短、节奏、换气、停顿、口型张合、剧中人物的表情、口吻一致等保持一致。
这当中的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译者对影视翻译语言特点的了解程度。
二、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1.综合性。
影视作品是一种综合的视听艺术,演员的对白与表演相结合,配以画面、音乐、音响效果等。
声画统一的综合性是影视语言最大的特性。
对于影视翻译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到演员的对白和表演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两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后者对前者不仅起着辅助性的作用,也起着制约性的作用。
2.瞬时性。
与能够反复阅读的书面文本所不同的是,影视作品都是一次过。
影视作品这一特性决定了影视语言的翻译要把握好易懂的原则,译文必须流畅通顺,意义明了。
但流畅通顺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观众都能听懂,因为观众的理解能力千差万别,常识性的东西都容易理解,但对于比较专业的问题,观众可能听的很流畅但不一定真正理解。
3.聆听性。
聆听性是配音译制片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观众主要通过演员的对白跟上剧情的发展,除了让观众听懂,还要让观众听得舒服,这就意味着译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能否反映其身份、个性,是否富于情感色彩,能否充分表现人物形象。
浅论影视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浅论影视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展开,留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对外汉语教学快速发展,为了提高效率,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正在慢慢改进,以适应新的情况。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留学生主要会遇到三大方面的问题:(1)汉字难学;(2)发音不准,尤其是声调;(3)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交际。
针对汉语,尤其是目前使用的现代汉语的特点,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去处理这些问题,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厌学情绪。
电影和电视剧是年轻人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语教学中早已经引入了“视听说”,即在课堂上有效运用英文电影、电视剧进行英语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视听说”的模式还没有普及,相关教材也十分有限,笔者在应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将电影和电视剧带入了课堂,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是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还要在此探讨一下。
一、影视剧的选择电影和电视剧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集声、光、影于一体,非常生动,利用真实的视听材料,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故事、场景之中,不仅能给学生一个机会去接触中国语言,而且还能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国的文化。
影视作品非常多,在选择上一定要慎重。
选择普通话为主的影视剧。
中国的方言很多,七大方言区1①之间南北差异就很大,其下又有若干方言点,差异就更大了。
当下流行的很多影视剧融入了相当大部分的方言元素,以吸引观众,比如在中国热播的《武林外传》就使用了多地方言,而中国方言和普通话、方言和方言的差别主要在读音上,其次就是一些词的使用上,方言剧或者掺杂方言太多的电影和电视剧会对学生的发音和词语应用起到误导的作用。
另外,港台版配音的电影选用时要慎重,因为“港台普通话”和我们所学习的发音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2选择贴近生活的影视剧。
留学生在中国生活,作为二语学习者,[1]尽快融入身边的生活也是一种学习语言的好方法,选择一些带有生活场景和交际场面的电影和电视剧,对教学有很大帮助,至于武侠类、魔幻类尽量避免选择,对于历史剧、宫廷戏只在学习相关历史名胜和服饰还有著名的历史故事时简单截取一部分,如讲解故宫、长城、圆明园、汉服、旗服和四面楚歌等概念时使用。
浅谈影视戏剧表演中的感情表现技巧
浅谈影视戏剧表演中的感情表现技巧摘要:在影视戏剧表演中,越是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就越能让观众对影视剧作品产生深刻的印象。
影响能否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表演者的表演行为是最重要的因素。
表演者理解完创作者影视剧作品后,通过表演的形式将作品中的情感展现给观众,好的影视剧表演能够吸引观众,满足观众在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下的精神需求,给观众思考和讨论。
在此基础上,本文简要探讨影视戏剧表演中的感情表现的各种技巧。
关键词:影视戏剧表演;感情表现技巧;探讨引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带动了影视剧产业的发展,影视剧市场竞争也随之加剧。
要想影视作品能够吸引观众,留住观众,就必须提升影视剧表演的质量。
情感表现对于影视戏剧表演尤为重要,塑造一个能和观众产生共鸣的角色,关键要表演者赋予角色感情。
因此,需要对影视戏剧表演中的感情表现技巧进行分析。
1.影视戏剧表演感情表现技巧的重要性。
1.1有助于塑造鲜活的角色影视剧表演中的重要元素包括剧本创作、拍摄剪辑手法,特效以及表演者表演等等。
这些要素中,能吸引观众,与观众的情感产生共鸣的主要是表演者的表演,表演者塑造的鲜活的角色会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人物形象的塑造要依靠表演者情感的表达,表演者通过不同阶段的不同的情感表现技巧,将角色饱满的呈现给观众。
例如,在2009年上映的《斗牛》中,主人公牛二的扮演者黄渤先生,通过将情感注入牛二这个角色,塑造了牛二这个憨厚老实农民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中国电影史留下了一部传世佳作。
1.2有助于提高影视剧的观赏性表演者融入感情的表演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更容易将观众带入到剧情当中,引起影视剧作品与观众的共鸣,使得影视更加具有观赏性。
例如,网剧《无证之罪》中女主角朱惠如的扮演者邓家佳女士,不同阶段融入不同的感情,生动演绎了一个隐忍,无助,性格复杂的朱惠如。
将剧情串联起来,渲染了紧张的氛围,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了影视剧的观赏性。
演员塑造戏剧人物必须要达到———“形似”、“神似”和“情似”
2019-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演员塑造戏剧人物必须要达到———“形似”、“神似”和“情似”仇凤祥(江苏省建湖淮剧团,江苏建湖224700)摘要:表演是一门形象直观的视觉艺术,它不但需要演员有扎实的表演艺术功底,同时要创造出戏剧角色中的人物形象才能感染观众。
我在多年的舞台表演实践中,深深感受到演员要创造出有血有肉的艺术角色,表达出剧中人生动的艺术本质。
除理解剧本,熟悉生活,捕捉剧中人的活动细节,加深对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外,在表演中还要对戏剧人物的刻画达到“三似”,即“形似”、“神似”和“情似”。
这“三似”缺一不可。
要完成好“三似”的表达,只具备一般的表演水平还永远不够,还要具备有厚实的表演基本功,在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特征、语言特征的基础上,要重点把握其性格特征,在人物性格上狠下工夫,才能把角色的内心世界很好的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在表演上要达到形象是这个人,神态是这个人,情感也是这个人。
才能让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感人,具有艺术生命力,本文就“三似”这一表演技巧,谈谈笔者的表演体会。
关键词:演员塑造;戏剧人物;形似”、“神似”和“情似”中图分类号:J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6-0109-01一、“形似”———具有逼真的形象特征?生活中的人物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物形象,有高大豪爽的形象,也有矮小瘦弱的形象,更有各种特殊的形象,而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演员首先必须把握剧本中所提供的人物形象,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精明能干,还是老实巴交,对这个外在的形象必须首先认可,所谓形似,就是你的形象特征,要象似所扮演的人。
对这个形象,你是否能接受、能胜任。
比如身体瘦长,让你去担任一个肥胖高大的大企业家的形象似乎从形象上就是不十分切合。
为什么影视演员的形象那么符合人物特征。
就是首先要把握“形似”,让个长脸瘦个子去饰演毛泽东,任何一个观众都会说“不象”,因此,塑造人物首先是“形似”,这“形似”中还包含着形态、举止,一笑一颦的动作特征。
影视语言的喜剧特性研究
在影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喜剧语言,能够有效提升影视作品在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最大程度上吸引广大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观赏度,从而有效促进影视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因此,加强影视语言的喜剧特性研究也是在影视作品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笔者就此展开了如下描述:一、喜剧语言的内涵喜剧语言是舶来品,但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当中,许多地方性的戏剧作品中早就有了喜剧语言的融入。
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喜剧的雏形,但在当时人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喜剧语言的独立性没有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
到了明清时期,我国的喜剧作品进一步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的喜剧作品主要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要的表现内容,喜剧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表现形式。
随着戏剧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喜剧作家,李渔便是当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影视文化作品发展过程当中,喜剧一直都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喜剧语言其实是一个时代长足发展的缩影,这种缩影是通过巧妙的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形式、精巧的语言结构、夸张且形象的艺术创作手法而表现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对于突出人物特性和事件特征有重要作用。
二、喜剧语言在动画片和电视剧中的表现喜剧性语言在动画片中的表现往往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动画片的魅力,其创造的效果是让孩子产生与心理紧张状态的突然中断这种蒙太奇式的表现手法,可以通过整个动画片的节奏来进行有效的调节。
通过对于人物塑造的不断突出以及故事之间的喜剧性从而来强化喜剧的表现特点,在语言运用过程当中,动画片的语言相较于电视剧而言更加的通俗易懂。
同时,符合儿童年龄阶段的语言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孩子们丰富的联想。
比如,在我国经典的动画片《怪老头》当中,通过对于主人公的行为表现进行独特的艺术渲染,从而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当中,对生活当中的美丑善恶有一定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另外在喜剧动画片的创作过程当中十分重视对于无声语言的运用。
通过肢体动作等形式以及主人公的形态特点来达到幽默滑稽的效果,这也是在动画片制作过程当中所十分重视的一种渲染方式。
论影视剧台词的_陌生化_叙事技巧_以赵宝刚电视剧为例_郭勋亚
重拾传统文化的责任,在恰当的时候策 划恰当的特别节目,既宣传传统文化, 也吸引更多的观众。这里所说的对传统 文化的宣传,不是局限于对传统文化的 呆板介绍,而是用更鲜活的方式呈现出 来。在介绍传统文化的形式上也要更加 多样——可以用情景再现的手段,也可 以更多地融入诙谐的因素,博取观众一 笑的同时,给人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常 州电视台播出的两档节目中,《DV拍 新闻》以栏目剧的形式展现常州的生活 方式和风土人情,《敏说网事》以诙谐 幽默的语调讲述发生在街头巷尾的时尚 小故事。
“陌生化”理论建立在人们具备 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感受基础上,任何艺 术活动都是人们有意识的创造性的活 动,它追求的是创造不断突破庸常生活 束缚、超越陈旧印象制约的新奇感,带 给受众心灵的兴奋与震撼,从而产生审 美愉悦,这也是由艺术活动的特质决定 的。任何影视剧的情节、人物形象、环 境均来自于现实世界又迥异于日常生 活。导演和编剧在创作活动中既有对真 实生活的尊重,又包含具体而微的个性 化色彩,演员台词语言的高低、强弱、 腔调都有丰富的表意作用,再加之演员 的面部表情也参与了叙事,讲述过程透 露出的情趣,体现出特有的电视语言魅 力,极大地突出了角色的个性化特征。
电影《误杀》的视听语言特征浅谈
2020/6下《误杀》于2019年12月13日在中国院线上映,由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改编而成。
《误杀瞒天记》以印度为故事发生背景,讲述父亲为保护因被偷拍甚至被威胁强暴而错手杀死男同学的女儿,而制造隐瞒犯罪事实的故事。
《误杀》的拍摄地选址在泰国,不仅是为了还原故事的背景,更是为了保护故事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符合现实主义特性。
影片里的主人公生活在一个到处充斥着暴力、走私、贩毒的泰国边陲小镇,这样的渲染背景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发展环境,让接下来的故事无违和感、顺理成章的发生。
视听语言的表现形式张菁与关玲在《影视视听语言》一书中提到,所谓的视听语言,其实就是指剥除电影纯粹文学性之后,唯能通过影像与声音的有机组合表现出来的电影语言[1]。
视听语言包括电影画面的布局、镜头的形式、剪辑手法的拼接和蒙太奇的运用等。
所以,一部优秀的电影不仅需要从故事情节的处理上把握剧情的发展,同时需要拍摄的专业化角度、演员精湛的演技、对于镜头的处理等多重配合。
镜头运用与处理。
镜头作为电影最直接的艺术表达形式,承载着电影的起承转合。
在《误杀》开篇,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就是长镜头对佛寺的描绘,交代了故事背景是具有标志性的泰国,为后续剧情的发展进行了铺垫。
影片中对于人物表情和心理映射的特写镜头,烘托出紧张的气氛,让观众产生了很强的代入感。
任何镜头的演员特写,都是为了向观众传达剧情戏剧性的发展,似乎是每一个镜头都在讲述一个内容,甚至是一个急剧变化的转折。
影片色调的不断切换也是镜头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
影片伊始,画面的整体色调偏于暖黄色,体现了东南亚的异域风情,轻松欢快的音乐展示了李维杰一家人的幸福生活,给观众以轻松的享受。
而在李维杰一家出事以后,影片的整体色调转为冷绿色,多以昏暗的色调、灯光渲染一家人面对事态发展的紧张不安,迫使观众体会一家人深深的压迫感。
演员服装、妆容的把控。
演员的精湛演技需要服装、道具等外观形象的加持,不同的场景、不同身份代表的形象和心理情感是不尽相同的。
演员如何说好人物语言
演员如何说好人物语言发表时间:2019-04-22T15:44:24.76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作者:孙雅楠[导读] 人物语言是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元素,也是作为演员的一项基本功。
在表演的舞台上,演员为了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必须要求演员从诸方面展示角色的内涵及情感(西安外事学院,710000)摘要:人物语言是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元素,也是作为演员的一项基本功。
在表演的舞台上,演员为了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必须要求演员从诸方面展示角色的内涵及情感,角色的形象要通过演员的形体、语言、神态等各方面去塑造。
如何通过说好人物语言,来塑造一个丰满的舞台形象,这是许多演员表演生涯不懈学习和追求的。
本文从人物语言对于表演的重要性出发,探究演员如何通过提升自我修养和专业技能来说好人物语言,从而塑造出理想的舞台角色。
关键词:表演艺术;人物语言;人物形象一、人物语言的内涵及重要性语言不仅仅是表演的重要元素,更是人们交流的工具。
在表演的创作以及过程中,是展现表演背景、刻画角色性格、展露人物思想重要的一种方法。
在表演中,人物语言一般指的是表演中的人物的对话台词,其一定要符合时代背景,从而表现矛盾冲突和角色心理。
俄国作家高尔基说过,舞台剧本和表演都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文学形式,是因为其要求舞台的每一个参与者都需要通过表现特定的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性格。
所以人物语言会直接决定观众是否能进入表演意境,从而感受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矛盾关系和灵魂意境。
特斯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演员是比这更伟大的艺术家,因为创作者需要的是利用文字的形式展现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情感,但演员需要在高度领会的基础上在舞台上将这一切重现。
所以如何说好人物语言对于表演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只有其深刻的抓住对话中展现的矛盾冲突和内心情感,才能不断的将剧情推向高潮,才能够使观众同角色同喜同忧,达到极好的舞台呈现。
二、人物语言的复杂及多变性人物语言的重要性主要是由于其复杂性和多变性,每个个体的社会经历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人在不同的情境以及环境下所表达出来的语言也不同,同时语言中还包含了其语言的目的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影视剧人物语言的特征-2019年文档谈影视剧人物语言的特征小说、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均以塑造生动感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而取胜。
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多种,但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还是语言。
因为“语言是人的内在精神”,或者说,人的语言就是人的精神。
人与人的交往,无论是直接的口头交往还是间接的书面交往,最重要的媒介,就是语言。
尽管如此,但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人物语言方面还是各有其特点的。
说到影视剧人物语言的特征,它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相比较而言的,在对比中显示其人物语言所具有的特征。
一、影视剧与小说人物语言的差异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都是靠人物语言,即主要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艺术形象的。
对话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言为心声”,还有句俗话,是“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
这都说明,一个人的语言往往能直接表现出他的思想、意图、性格和品质来。
可是在我们看来,对话在小说中远不如在影视剧中那样重要,所占的份量也不如在影视剧中那样沉重。
小说中的对话往往是经过选择加工过的,不是生活中原本的形态,也就是说,小说家不会把当时情境下每个人物所说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
影视剧则不同,它要保持画面时空上的完整性,就要尽力保持人物说话的原本形态,也就是说它必须尽量地把当时的情态复制出来,即便不是把每个人的话都记录下来,但在整体上也要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觉。
首先,影视剧中的对话比小说中的对话更简短、更口语化。
譬如钱中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中方鸿渐那段关于“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的对白,的确很精彩。
但在影视剧中如果完全照搬下来,那就显得太冗长了,一是不符合人们说话的习惯,二是也会给演员的表演带来很大的困难。
所以剧作者在改编的时候,一方面省略了其中的一大段内容;另一方面加上了口头语“我跟你讲”,变为:“我跟你讲,女人原是个天生的政治动物,虚虚实实,以退为进,政治上要想成功,就要学女人。
”这样使之更简短,更加口语化,也更加真实可信。
其次,影视剧中的人物对话比小说里的更直接。
某些人物对话在小说中可以用叙述性的语言表述,而在影视剧中则不能。
因此,编剧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就必须把叙述性语言改成直接对话的形式。
如小说《围城》中方鸿渐、苏小姐、唐晓芙三人相遇的一场戏:“他找话出来跟她讲,问她进的什么系。
苏小姐不许她说,说:‘让他猜。
’方鸿渐猜文学不对,猜教育也不对,猜化学物理全不对。
”读者读到这里完全明白,但在影视中若采用叙述性的语言,就不符合当时的场景了,所以编剧把这些全部改成了对话形式:方鸿渐问:“唐小姐,你在大学念什么系?”“你猜?”“文学系?教育系?”方鸿渐猜道。
唐晓芙笑道:“不是。
”“化学、物理系?”唐晓芙仍摇头:“不对!”方鸿渐:“哎哟,你太厉害了,你难道是数学系?”“我是政治系!”唐晓芙说出来了。
这样,人物对话更直接,也更符合当时的场景。
二、影视剧与戏剧中的人物语言比较许多著名的戏剧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以后都不是很成功,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奥赛罗》、果戈理的名作《钦差大臣》等等,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改编者过于忠实原作,而不能尽情展示影视艺术在语言上所特有的表现力度。
所以,在人物语言方面,影视剧与戏剧有着很大的差别。
首先,影视剧要真实的复制现实生活,那么,它就要求人物语言尽量保持生活中的自然情态。
所以,人物语言往往都是生活化、口语化的,有时甚至语句结构不完整,缺乏逻辑性。
而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大都是加工过的书面语,有条理,讲究韵律和文采,甚至带有诗意化和哲理化的倾向。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语言虽然很精彩,可要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到影视剧中就显得不自然,演员表演起来也会觉得别扭,不舒服。
其次,戏剧的舞台性,决定了戏剧文学的特点,从布局、构思到每个细节的处理,都要受到舞台时空方面的限制。
剧中人物不宜过多,演出时间不宜过长,场景的变换不能过于频繁,所有的故事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场景里展开等等。
另外,它也不能用叙述性的语言来表述。
因此,许多幕后或幕间发生的事情不得不通过人物对白加以交待。
例如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我们看到的是鲁侍萍出现以后,在周公馆引起的危机和冲突,但此前三十年里鲁待萍年轻时的往事、她是如何离开周家,又是如何与鲁贵结婚、鲁贵与四凤又是怎样到的周家、繁漪与周萍以往的关系等等,都只能靠剧中人物在对白中说出来。
而影视剧在制作过程中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剧情需要,可以有多个人物同时出现在镜头里,也可以自由地变换场景,通过镜头的切换,把周、鲁两家三十年来的恩怨,清清楚楚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不必靠人物对白来交待剧情,因而影视剧中的人物对白相对比戏剧中要少一些。
三、影视剧中人物语言的特点依据上面的比较分析,我们知道了影视剧在人物语言方面与戏剧、小说是不同的。
在影视剧中,因为要真实的复制现实生活,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存在,那么,剧中人物语言一定要有个性化、口语化和生活化等特点。
这样才能保持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1.人物语言个性化。
人物语言应该是人物性格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展示个性时十分重要的艺术形式。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语言比之动作、表情有更为完善而明朗的表达功能。
它随时随地泄露着人的复杂的思绪、微妙的情感和隐秘的动机,反映出个性民族的、时代的、阶级阶层的、职业家庭的以及生理自然素质的诸多特征。
因此,语言对个性有着比较全面的透视性,真正取得了个体形式的人物语言,必然蕴蓄着极为丰富的个性内容。
语言。
作为人的思想的外壳,它最充分、最系统地反映着个性的一般意识倾向;语言作为人们参与现实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又清晰地显示了个性的行为方式的特征。
在现实中每个人所说的话,哪怕是不经意说出来的,或者明明说的是假话,也会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上表现出其性格来,剧作者应该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如依据曹禺先生的戏剧原创而改编的电影《日出》,里面几个人物的语言很有个性:方达生遣词造句质朴而略带书卷气;“宝和下处”有的妓女翠喜说起话来,句式短而灵活,语气形象生动但有时也不免粗俗的土语俗谚,有鲜明的底层市民的语言特色;陈白露,这个堕入人肉市场的交际花,她的语言基本上还未脱受过教育的知识妇女的格局,但她也能来上一套象模象样的流氓腔。
毕竟,一个纯真少女的美好往昔,还不能从心灵深处彻底拂去,她有时也会说出富有抒情色彩的话语来:“你看,天多蓝!喂,你听,麻雀!春天来了。
”这完全符合她的个性。
再看电视连续剧《亮剑》里刻画的李云龙,他是一个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有着农民式狡猾与狭隘的军人的形象,是没有战争就几乎活不下去的另类将军。
他是一个“大老粗”,所以“从此我李云龙就要让鬼子知道,碰上了我们就是碰上了一群野狼… …我们野狼团不仅要吃了鬼子的血肉,还要拆了鬼子的骨头!” 还有表现农村生活的电视剧《乡村爱情》里的人物语言更是极具个性化:村长王长贵的直白与坦诚,王大拿的风趣与幽默、王小蒙的真诚与善良、李大国的玩世不恭、香秀及皮校长的势利与自私、谢大脚的泼辣与机智等等,他们的语言,都是农村百姓生活的自然流露,都很好地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2.口语化、生活化。
影视剧就是要在生活的自然形态中展现人物性格,人物语言也要保持生活中的原本形态,就是要使人物对白尽量口语化和生活化。
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在于:书面语是经过人为加工过的,一般说来语句较为工整,语法规范,逻辑性强,用词讲究文采;口语则是生活中的原本形态,语句较为粗俗,随意性强,经常前言不搭后语,缺乏逻辑性。
在影视剧人物对白中,过多使用书面化语言,会给观众以虚假的感觉。
如果人物语言口语化和生活化,那么,剧中人物就会鲜活起来,当然也会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且看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中的一个场景:狗剩儿媳妇正在劝说铜锁改掉以前好吃懒做的毛病, 勤劳致富,改变目前窘迫的生活状况。
这时苏小个子在窗户根儿偷听被狗剩儿媳妇发现,她猛地推开窗户,把正在窗外偷听、躲闪不及的苏小个子狠狠地撞了一下。
接下来有一段对话:狗剩儿媳妇出口不逊地;“你爹你妈说话,你也偷听?”“哎,狗剩儿媳妇,”苏小个子理亏气短地:“你别骂人呢!?”“我没骂人,我骂狗!”狗剩儿媳妇火气很大。
“你……”苏小个子被噎得没说出话来。
“老苏大哥呀,”铜锁这时插话:“今天这事儿,可是你的不对。
”“哟,”苏小个子一听,来神儿了。
立刻把矛头对准了铜锁,“我跟她说话,有你缸,有你碴儿?她是你什么人?你哈巴狗儿啃脚后跟――亲的也不是地方呀!”“苏小个子,”狗剩儿媳妇立即援助铜锁,“你少胡诌八扯,有啥话,对我说,黑灯瞎火的,你偷偷摸摸地干这种事,寒碜不寒碜?我要是你,就自个儿撒泡尿――浸死!”“你,你别太过分了!”苏小个子吼起来。
“呀,”狗剩儿媳妇轻蔑地,“你这头瘦毛驴,嗓门儿还不低哩!怪不得人家都说你是属蛤蟆的――物小动静大!”苏小个子真的气急了,用手指着狗剩儿媳妇,“你,你,你的嘴也太损了!你是寡妇心,绝户肺,这辈子还得当寡妇!”“你呢?”狗剩儿媳妇也真急了,“这辈子缺德,下辈子缺德,下下辈子还得更缺德!你祖祖辈辈像耗子,代代都是武大郎!”“武大郎怎么了?”苏小个子顽强反击,“我偏偏要收拾你这个潘金莲儿!呸,兴你招野汉子,就不兴我偷听?”“招野汉子,我乐意!”狗剩儿媳妇开始横起来。
“我还想跟他结婚哩!”看了这段狗剩儿媳妇与苏小个子的对白,就好像在大街上听一对男女对骂一样,这样生活化的群众语言,真实自然,不加雕琢,完全是人物此刻内心感情的真实表露。
不仅把狗剩儿媳妇的泼辣、铜锁的软弱、苏小个子的萎琐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也让观众感到这些人物就生活在自己身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观众自然而然就对人物有一种亲切感,于是,这些影视中的人物也会长久地活在观众的头脑中。
影视剧人物语言的特征除了以上讨论的两点,当然还要保持声音与画面的和谐性,注意情节的节奏和画面意境的营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