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5008篇)

合集下载

2024年新刑法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2024年新刑法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2024年新刑法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一、单选题1.甲欠乙10万元不归还,乙反复催讨,某日,甲持凶器闯入乙家,殴打乙致其重伤,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选项是正确的。

A、故意伤害罪B、抢劫罪C、非法侵入住宅罪D、抢夺罪参考答案:A2.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某类犯罪的,都以累犯论处,此类犯罪不包括()。

A、邪教组织犯罪B、恐怖活动犯罪C、危害国家安全犯罪D、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参考答案:A3.李某(17周岁)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审判阶段,李某有悔罪表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民法院可以对李某宣告缓刑B、人民法院应当对李某宣告缓刑C、如果宣告缓刑,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考验期2日D、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B4.农民涂某在秋季某日午夜,拿着锯子到离村三里远的队有林中偷锯松树。

涂某在林中锯树的声音被同队另一过路的农民李某听见。

因月色暗淡,看不见锯树人,李某便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

当走到距离锯树处两丈远时,树正好锯断,倒下并砸在李某的头部,致李某重伤。

本案中,涂某构成()。

A、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重伤罪C、不构成犯罪D、故意伤害罪参考答案:C5.关于假释与数罪并罚的相关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犯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9年,执行5年后被裁定假释,在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甲在强奸罪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抢劫罪没有得到处罚。

因此,应该撤销对甲的假释,依照数罪并罚原则进行处理B、乙犯爆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在执行过程中被减刑2年,如果乙实际服刑6年以上,可以假释C、丙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4年内又犯聚众斗殴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在执行4年后,对丙可以假释D、丁犯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执行3年后被裁定假释,在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丁在考验期内犯有盗窃罪,应当撤销对丁的假释,根据先减后并原则数罪并罚参考答案:D6.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刑法全套题库汇编.doc

刑法全套题库汇编.doc

刑法题库第一章刑法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

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A、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二、判断题1.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2.我国刑法的整体框架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3.1997年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作为刑法的修订说明,属于宪法解释。

()4.文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5.根据解释的效力进行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宪法解释。

()6.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该条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7.扩张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三、名词解释1.单行刑法2.附属刑法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2.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

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

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

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

事后, 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B、甲某构成包庇罪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D、甲某不构成犯罪3.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精选法考《刑法》复习题集共25篇 (10)

精选法考《刑法》复习题集共25篇 (10)

法考《刑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刑法用语的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卷二3题,单选)A、按照体系解释,刑法分则中的“买卖”一词,均指购买并卖出;单纯的购买或者出售,不属于“买卖”B、按照同类解释规则,对于刑法分则条文在列举具体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语,应按照所列举的内容、性质进行同类解释C、将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属于当然解释D、将盗窃骨灰的行为认定为盗窃“尸体”,属于扩大解释>>>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2节>罪刑法定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体系解释、同类解释规则、当然解释和扩大解释。

A项,体系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或者法律概念放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来理解,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

按照体系解释,刑法分则中的“买卖”一词包括购买与出卖两种行为,只要实施了购买和出卖两种行为中的一种就属买卖,如非法买卖枪支罪等。

故A项错误。

B项,我国刑法对于列举式立法,在词不尽义的情况下会用“等”、“其他”来表示更多的内容。

但是“等”、“其他”并不意味着可以包含立法者意图之外的内容,而必须是与立法者已经列举的内容在性质上相同。

如“2.甲盗窃了一批珍贵的古董文物,为避免罪行暴露被抓,他将文物藏在自己的私密地窖内十年之久。

多年之后,甲见文物被盗风波已经渐渐平息,遂将文物拿出,为方便携带和销赃,甲将部分文物砸碎。

对甲盗窃珍贵文物行为和砸碎珍贵文物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砸碎文物的行为被盗窃文物的行为所吸收,只定一个盗窃罪B、盗窃文物的行为和砸碎文物的行为,应分别定盗窃罪和故意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C、相对于盗窃文物来说,砸碎文物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D、甲盗窃珍贵文物后将珍贵文物放在地窖中十年之久,属于继续犯>>>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8章>第1节>区分罪数的标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罪数的认定问题。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内容及答案一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内容及答案一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内容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属于犯罪构成要件?A. 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B. 行为人的年龄C. 被害人的同意D. 行为的违法性答案:A2. 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 我国刑法只适用于我国领土范围内发生的犯罪B. 我国刑法适用于我国船舶或航空器内发生的犯罪,无论其在何处C. 我国刑法适用于我国领土以外,由我国公民实施的犯罪D. 我国刑法适用于我国领土以外,由外国公民实施的犯罪,但该犯罪侵犯的是我国国家或公民的利益答案:C3. 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正当防卫?A. 甲为保护自己的财产,将小偷打成重伤B. 乙在醉酒状态下,将酒瓶砸向正在抢劫的歹徒C. 丙在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D. 丁对正在进行的非法拘禁行为进行反抗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刑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1)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2. 请解释刑法的空间效力。

答案:刑法的空间效力,即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地域和对什么人具有效力。

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域效力:我国刑法适用于我国领土、领海、领空范围内发生的犯罪。

(2)国籍效力: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3)普遍管辖效力:对于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我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

三、案例分析题甲(17岁)与乙(15岁)共同盗窃一辆摩托车。

甲在盗窃过程中负责望风,乙负责实施盗窃。

在盗窃过程中,被失主发现并报警。

新版历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真题题库(完整版)

新版历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真题题库(完整版)

新版历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真题题库(完整版)单选题1.李某将50元面额的人民币经过揭层加工后变为两张50元面额的人民币,并以此种方法制作了总面额4000元的人民币,后被查获。

对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变造货币罪B、构成伪造货币罪C、构成持有假币罪D、不构成犯罪答案:A2.甲为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窃取了大量信用卡信息,并以1万元的价格将其出卖给乙。

甲的行为()。

A、构成窃取信用卡信息罪与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应数罪并罚B、构成窃取、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C、不构成犯罪D、构成窃取信用卡信息罪与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择一重罪处罚答案:B3.王某系某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工程师,其在为甲经营的化工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收受甲的红包,将评价文件进行修改,与事实不符,造成化工厂排放有毒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后果。

王某构成()。

A、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B、污染环境罪C、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D、包庇罪答案:C4.王某依法配备一把“六四式”手枪,放置在办公室内。

某日甲潜入王某办公室,将手枪盗走,持枪抢劫路人,直到甲被抓获后供述手枪的来源,王某才知道自己的手枪被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盗窃手枪是抢劫准备的行为,属于牵连关系,应以抢劫罪处罚B、王某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C、王某不构成犯罪D、王某应对抢劫结果的发生负法律责任答案:C5.张某在郊外游玩时,遇到正在山上砍柴的妇女陈某。

见陈某孤身一人,张某淫心大起,将陈某强奸。

事毕,张某起身穿衣,陈某乘机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将张某砸得倒在地上,然后急忙穿上衣服跑回家中。

事后鉴定张某受重伤。

陈某打伤张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事后防卫D、紧急避险答案:A6.吴某经营一小型加工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急需贷款,因其不符合银行的放贷条件,于是便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提供了虚假材料,骗得银行贷款125万元。

投入生产后被一客户诈骗,造成贷款到期无法归还。

2023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刑法试题库附答案(精选40题)

2023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刑法试题库附答案(精选40题)

2023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刑法试题库附
答案(精选40题)
2023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刑法试题库附
答案(精选40题)
一、刑法基础知识题
1. 什么是刑法?
刑法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对犯罪分子予以刑罚的法律规范体系。

2. 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3. 请列举常见的刑法犯罪行为。

常见的刑法犯罪行为包括盗窃、抢劫、诈骗、强奸、故意杀人等。

4. 什么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主观上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具有犯
罪性质,但依然故意实施犯罪行为。

二、刑法案例分析题
1. 某人因盗窃被判决有期徒刑三年,是否属于宽刑法定的情形?
不属于宽刑法定的情形。

盗窃罪的刑罚幅度已在刑法中明确规定,在法定刑罚范围内,不属于宽刑法定的情形。

2. 某人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是否符合刑法的惩罚原则?
故意杀人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惩罚原则,对
于故意杀人罪可以被判处死刑。

因此,判处死刑符合刑法的惩罚原则。

三、刑法理论题
1. 刑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刑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惩罚犯
罪分子,以达到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全的目的。

2. 你认为合法防卫的要件是什么?
合法防卫的要件包括被侵害者应当受到非法侵害,防卫行为应
当是迫不得已的,防卫行为应当在必要限度内等。

以上是2023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刑法试题库附答案的精选40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题目及解答一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题目及解答一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题目及解答一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特殊主观方的是()。

A. 故意B. 过失C. 故意和过失D. 直接故意正确答案:D2.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A. 客观要件B. 主观要件C. 结果要件D. 所有选项都正确正确答案:D3. 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罪的行为客观上要求()。

A. 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B. 限制对方的人身自由C. 违背法定程序D. 惩罚犯罪分子正确答案:B4.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客观要件包括()。

A.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B. 未经许可C. 惩罚犯罪分子D. 所有选项都正确正确答案:D5. 犯罪的刑罚种类包括()。

A. 主刑B. 附加刑C. 剥夺政治权利D. 所有选项都正确正确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两种不同的主观故意形态。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具有犯罪性质,但仍然故意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形。

而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由于疏忽、粗心或疏于管理等原因,未能采取必要的注意措施,致使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

2. 简述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构成要件。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包括: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和未经许可。

主观要件是犯罪人的故意,即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非法的,并有意实施非法侵入住宅的行为。

3. 什么是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体指的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即犯罪人。

犯罪人可以是自然人或者法人,只有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才能成为犯罪主体。

4. 简述犯罪的刑罚种类。

犯罪的刑罚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是对犯罪人直接施加的刑罚,如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死刑等。

附加刑是在主刑之外对犯罪人的其他权利进行限制或剥夺,如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等。

5. 简述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是指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行为和客观结果。

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主观故意或过失。

司法考试刑法精选习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精选习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精选习题及答案第一篇:司法考试刑法精选习题及答案1.对下列的哪一选项,司法机关应当追究刑事责任?()A.犯罪嫌疑人王某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于1998年5月畏罪自杀身亡B.在王某与李某都狂热地追求一女模特中,王某成功,王某遂在各种场合羞辱李某。

李某感觉无地自容曾喝药自杀,被救后,李某没有就王某的侮辱行为向法院起诉 C.夏某曾于1992年2月采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200万元,注册一个公司,直到1999年10月20日才有人向司法机关检举D.邱某于1990年6月15日强奸一名10岁幼女,1994年5月5日被人告发后一直在逃2.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他相关的规定,下列案件中的哪一种案件由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

A.涉税案件 B.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C.国有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造成破产、亏损案D.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3.下列哪一选项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A.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B.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件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判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C.上级人民法院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交由下级人民法院审判D.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4.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刑事诉讼法有关庭审方式的规定?()A.刑事案件由合议庭依法判决,只有疑难、复杂、重大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法院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B.人民法院受理公诉案件,对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开庭审判。

至于证据是否确实,在法庭上由双方质证,进行核实,不需要在开庭前全面调查C.凡是公诉案件,检察机关都必须派人出庭支持公诉D.由公诉人、辩护人向法院出示证据,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互相质证、辩论5.人民法院对于下列哪类案件,不能一概适用简易程序?()(刑诉第174条,包括ABC) A.对于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的B.告诉才处理的案件C.被害人起诉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D.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6.雷某犯故意杀人罪、贪污罪,被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同时判处死刑,合并执行死刑。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三).doc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三).doc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三)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三)1.管制的期限为()。

A.半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B.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C.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D.三个月以上,5年以下参考答案:B2.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

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

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C.犯意表示D.不构成犯罪参考答案:B3.犯罪的中止只能发生在()。

A.预备形态B.实行过程中C.预备形态和实行过程中D.预备形态和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实行过程中参考答案:D4.紧急避险成立的合法性条件之一是()。

A.必须是合法利益受到危害的威胁B.危险即将来临C.危险行为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而实施D.只要能避免危险不惜造成任何危害参考答案:A5.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这里所说的“必要限度”,错误的说法是()。

A.必要限度指紧急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必须比所避免的损害要小B.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C.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不应当负刑事责任参考答案:D6.犯罪的目的和动机是指行为人()。

A.意图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达到的某种危害结果B.通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C.实现其内心愿望的起因D.行为追求的最终结果参考答案:B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有关精神病人具有的刑事责任能力,错误的是()。

A.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不具有责任能力B.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D.精神病人任何时候都不应负刑事责任参考答案:D8.我国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参考答案:C9.有关刑法的时间效力范围,错误的说法是()。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1766篇)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1766篇)

2019年国家法考《刑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

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

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卷二5题,单选)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3节>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刑法上的危害行为、因果关系。

本题涉及客观归责理论中的风险升高理论,即只有行为给对象制造或增加被法律所不容许的风险时,结果才可以归责于行为。

甲虽然希望乙摔伤,但是送旱冰鞋的行为并没有制造被法律所不容许的风险,毕竟滑旱冰时自己不小心摔伤,属于自担的风险,不应归责于送鞋人。

所以甲的行为本身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与乙的受伤之间也没有因果关系。

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2.张某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执行。

缓刑考期满不久,司法机关查获张某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曾盗窃价值6000余元的财物。

对张某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将新罪和前罪都从重处罚后再进行数罪并罚B、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将新罪判处的刑罚和前罪已经判处的刑罚实行数罪并罚C、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罚D、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累犯从重从罚>>>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1章>第3节>缓刑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缓刑的执行问题。

发现在缓刑期间再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

将新罪判处的刑罚和前罪已判处的刑罚实行数罪并罚。

3.关于从业禁止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只有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才可能被判处从业禁止B、从业禁止是指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禁止从事相关职业C、违反从业禁止,情节并不严重时,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D、从业禁止的期限一律为3年至5年>>>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0章>第3节>非刑罚处罚措施的种类【答案】:D【解析】:《刑法》第37条之一规定: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曰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3年至5年。

《刑法》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复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司法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应适用新解释优于旧解释的原则B.立法解释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司法解释则不能C.类推解释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但其结论没有超出国民预测的可能性D.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有意诬告陷害他人构成诬告陷害罪,但检举失实就不构成诬告陷害罪。

这是适用反对解释得出的结论2、按照( B )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D、犯罪对象的多少3、李某意图杀死张某,携带匕首尾随张某到一偏僻处,正准备下手,突然下起了大雨,张某急忙跑向附近一户人家,李某见状只得罢手返回,李某的行为属于(A)A、犯罪准备B、犯罪表示C、犯罪未遂D、犯罪中止4、关于特殊主体,下列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A )A.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罪的组织者,具备特殊主体的身份B.特殊主体的犯罪意味着没有该特殊主体身份的人不可能构成该罪的实行犯,但是可以构成帮助犯或者教唆犯C.一个小伙子在酒吧庆祝他14周岁生日的聚会上与别的顾客发生争执,打死了其中一个人,他不负刑事责任D.汪某(16周岁)被盗窃惯犯朱某胁迫,于某日深夜潜入某公司内盗窃价值5万的汽车配件(案发后如实供述其盗窃事实且积极退赃),对汪某不追究刑事责任5、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在于( D )A、是否由单位组织实施B、是否涉及众多被害人C、是否涉及巨额资金D、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6、下列哪一项最恰当地指明了伪证罪的主体范围( A )A、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B、证人、鉴定人、记录人C、证人D、证人、鉴定人7、下列描述中哪种情形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C )A、交通肇事致3任死亡,负事故次要责任B、交通肇事致2人死亡,负事故同等责任的C、交通肇事致1人死亡,负事故主要责任D、交通肇事造成财产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2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负事故的只要责任者。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5338篇)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5338篇)

2019年国家法考《刑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被宣告——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关于三个空格的填充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卷二11题,单选)A、均应填“假释”B、均应填“缓刑”C、既可均填“假释”,也可均填“缓刑”D、既不能均填“假释”,也不能均填“缓刑”>>>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1章>第3节>缓刑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缓刑、假释。

《刑法》第77条第1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不可以填“假释”的原因是,假释撤销后的数罪并罚存在与已执行的刑期是否折抵的问题,所以适用的是《刑法》第70条和第71条。

《刑法》第86条第1、2款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在假2.鱼塘边工厂仓库着火,甲用水泵从乙的鱼塘抽水救火,致鱼塘中价值2万元的鱼苗死亡。

仓库中价值2万元的商品因灭火及时未被烧毁。

甲承认仓库边还有其他几家鱼塘,为报复才从乙的鱼塘抽水。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年卷二4题,单选)A、甲出于报复动机损害乙的财产,缺乏避险意图B、甲从乙的鱼塘抽水,是不得已采取的避险行为C、甲未能保全更大的权益,不符合避险限度要件D、对2万元鱼苗的死亡,甲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3节>紧急避险的构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要求在客观上法益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避险人迫不得巴,采取给第三人造成最小损害的方式来避险,并且损害的利益应该小于受到保护的利益;主观上至少要求避险人认识到避险可能性的存在,即要有避险认识,但不需要有保护法益的动机,避险动机不是成立紧急避险的主观必备要素。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1058篇)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1058篇)

2019年国家法考《刑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甲将乙打晕后拖入水中,以为乙必死无疑,但适逢过路人丙将乙救活。

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应作为犯罪处理>>>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2.甲得知仇人乙身患重病,便假意和好,将投有毒药的茶水给乙饮用。

乙喝了茶水后感觉更加难受,于是自杀身亡。

关于本案的分析。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B、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C、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D、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3.1997年6月23日,甲故意伤害张某至重伤,一直未被发现:2010年5月7日他再次伤害王某,致王某轻伤。

关于甲伤害张某行为的追诉截止时间,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2007年6月23日B、2025年5月7日C、2012年6月23日D、2015年5月7日>>>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4.甲与素不相识的崔某发生口角,推了他肩部一下,踢了他屁股一脚。

崔某忽觉胸部不适继而倒地,在医院就医时死亡。

经鉴定,崔某因患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年卷二6题,单选)A、甲成立故意伤害罪,属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B、甲的行为既不能认定为故意犯罪,也不能认定为意外事件C、甲的行为与崔某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是客观事实D、甲主观上对崔某死亡具有预见可能性,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5.《刑法》第260条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该款的罪状属于下列哪一罪状?(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6.关于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在刑罚立法阶段。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649篇)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649篇)

2019年国家法考《刑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①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的刑期都是从判决___起计算;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___起计算②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___起计算;假释考验期限,从___起计算③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___起计算;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___起计算④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___起计算;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___起五年内再犯故意犯罪的,可能成立累犯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第①句均应当填“执行之日”B、第②句均应当填“假释之日”C、第③句均应当填“确定之日”D、第④句均应当填“期满之日”>>>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0章>第1节>有期徒刑【答案】:A【解析】:①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的刑期都是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②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③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④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五年内再犯故意犯罪的,可能成立累犯。

2.甲在从事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知道某种行为是否违法,于是以书面形式向法院咨询,法院正式书面答复该行为合法。

于是,甲实施该行为,但该行为实际上违反刑法。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由于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的认识内容,所以,甲仍然构成故意犯罪B、甲没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所以不成立犯罪C、甲虽然不成立故意犯罪,但成立过失犯罪D、甲既可能成立故意犯罪,也可能成立过失犯罪>>>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5节>犯罪故意【答案】:B【解析】:犯罪故意认识内容不包括对行为违法性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国家法考《刑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一日,张某将路人打晕,欲取走其财物,这时,熟人王某正好经过,于是,张某让王某帮忙将晕倒的路人所携带的财物取走,王某同意。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张某构成抢劫罪,王某构成盗窃罪B、张某、王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C、张某、王某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D、张某、王某是事前有联络的共同犯罪>>>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6章>第1节>共同犯罪的概念【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这是在犯罪过程中,王某加入张某正在进行的抢劫而构成共同抢劫犯罪。

2.关于教唆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唆使不满16周岁的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的财物一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B、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但可能是帮助犯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教唆犯D、有的教唆犯是主犯,但所有的帮助犯都是从犯>>>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6章>第4节>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答案】:D【解析】:①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其教唆的犯罪定罪处罚。

甲教唆乙实施强奸行为,但乙却实施了抢夺行为的,按照共犯独立性说,甲成立强奸罪的教唆犯,乙成立抢夺罪的实行犯;按照共犯从属性说,由于乙没有实施被教唆的犯罪,甲不成立犯罪,乙单独成立抢夺罪。

所以,主张甲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的说法,无论按照哪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A选项说法错误。

②教唆犯、实行犯与帮助犯是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犯中的分工不同所作的区分,在同一个犯罪中,同一犯罪行为不可能既是该罪的教唆犯,又是该罪的实行犯或者帮助犯。

B选项说法错误。

③刑法中没有吸3.关于危害结果,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卷二2题,单选)A、危害结果是所有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B、抽象危险是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C、以杀死被害人的方法当场劫取财物的,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D、骗取他人财物致使被害人自杀身亡的,成立诈骗罪的结果加重犯>>>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3节>危害结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危害结果。

A项,并非所有的犯罪均为结果犯,如行为犯、危险犯不以特定的危害结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

故A项错误。

B项,抽象危险犯是危险犯的一种,同样不要求具有特定的危害结果。

故B项错误。

C项,抢劫致人死亡是典型的结果加重犯。

故C项正确。

D项,成立结果加重犯,要求基本犯罪行为造成了加重结果,而加重结果应当归属于基本犯罪行为,而且与基本犯罪行为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本项中诈骗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并无直接因果关系,另外,对于结果加重犯,刑法均明文规定加重其法定刑,而诈骗罪并无此规定。

故4.甲欲杀丙,假意与乙商议去丙家“盗窃”,由乙在室外望风,乙照办。

甲进入丙家将丙杀害,出来后骗乙说未窃得财物。

乙信以为真,悻然离去。

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卷二7题,单选)A、甲欺骗乙望风,构成间接正犯。

间接正犯不影响对共同犯罪的认定,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B、乙企图帮助甲实施盗窃行为,却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故对乙应以盗窃罪的帮助犯未遂论处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对乙以非法侵入住宅罪论处。

两人虽然罪名不同,但仍然构成共同犯罪D、乙客观上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但因其仅有盗窃故意,故应在盗窃罪法定刑的范围内对其量刑>>>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6章>第2节>必须有共同行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故意杀人罪、共同犯罪。

间接正犯,是指行为人通过强制或欺骗来控制实施人从而实现对事件的控制。

本案中,甲欺骗乙,隐瞒了自己的杀人故意,但并未支配产生错误认识的乙,并不成立间接正犯。

故A项错误。

由于甲并无盗窃故意,仅具有杀人故意,所以乙对甲无论盗窃或是故意杀人均不可能成立帮助犯。

但是此案中,不管盗窃或是故意杀人均包含一个非法侵入住宅的行为,在此行为上,甲、乙存在共同故意,且乙的望风行为提供了帮助力,所以二人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共犯。

故C项正确,BD项错误。

5.甲女因抢劫杀人被逮捕,羁押期间不慎摔伤流产。

一月后,甲被提起公诉。

对甲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二9题,单选)A、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B、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C、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被强制流产D、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在审判时摔伤流产>>>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0章>第1节>死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死刑的适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怀孕妇女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审判时是否可以适用死刑问题的批复》的规定,怀孕妇女因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后,又因同一事实被起诉、交付审判的,应当视为“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

此处的“流产”,只是对事实的要求,何种原因引起不影响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的判断。

此处的“死刑”,指作为刑种的死刑,包括死刑的适用制度死缓。

所以甲女在羁押期间流产,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包括死缓)。

故A项正确。

6.不受已经执行刑期的限制,进行假释,须经下列哪一国家机关核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2章>第2节>假释考验期限与假释的撤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假释制度的记忆。

我国《刑法》第81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因此,C选项正确。

7.在符合“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的前提下,关于减刑、假释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因爆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已服刑10年,确有悔改表现,无再犯危险。

对甲可以假释B、乙因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已服刑5年,确有悔改表现,无再犯危险。

对乙可优先适用假释C、丙犯贪污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拒不交代贪污款去向,一直未退赃。

丙已服刑20年,确有悔改表现,无再犯危险。

对丙可假释D、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已服刑3年,一直未退赃。

丁虽在服刑中有重大技术革新,成绩突出,对其也不得减刑>>>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2章>第2节>假释的条件【答案】:B【解析】:①《刑法》第81条第2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甲因爆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不得假释。

A选项说法错误。

②乙因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实际服刑5年,已经超过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而且确有悔改表现,无再犯危险,可以假释。

B选项说法正确。

③按照相关司法解释,对职务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组织(领导、参加、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罪犯,不积极退赃、协助追缴赃款赃物8.下列哪一案件不能适用中国刑法?( )A、中国的火车驶入中亚某国时,一外国乘客故意伤害另一外国乘客,致其死亡B、在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被某国的留学生杀害C、日本的毒枭,租用飞机走私毒品到中亚,其中一段飞行路线经过中国上空D、国际恐怖组织的头目,在美国实施恐怖活动(未侵害任何中国公民)后,进入我国>>>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3节>刑法的空间效力【答案】:A【解析】:在我国的火车驶入中亚某国时,一外国乘客故意伤害另一外国乘客,已经不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对该案不能适用中国刑法。

根据保护管辖原则,在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被某国的留学生杀害,应适用中国刑法。

日本的毒枭,租用飞机走私毒品到中亚,其中一段飞行路线经过中国上空,属于走私行为(的一部分)发生在我国,根据属地管辖原则,应适用中国刑法。

国际恐怖组织的头目,在美国实施恐怖活动(未侵害任何中国公民)后,进入我国的,根据普遍管辖原则,应当适用中国刑法。

9.关于危害结果的相关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男(25岁)明知孙某(女)只有13岁而追求她,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

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B、警察乙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清洁工王某捡拾该枪支后立即上交。

乙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C、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丙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D、丁恶意透支3万元,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

丁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3节>危害结果【答案】:A【解析】:①强奸罪的法益是妇女的性的自主决定权,但幼女没有性承诺能力,即承诺无效,所以,无论幼女承诺与否,只要与幼女发生性关系,就侵犯了幼女的性权利。

既然甲与13岁的孙某发生了性行为,就侵犯了强奸罪的保护法益;既然侵犯了该罪法益,当然就造成了危害后果。

A选项说法错误。

②丢失枪支不报罪条文规定的“造成严重后果”属于客观的超过要素,是为了限制处罚范围,并不属于该罪构成要件意义上的“危害后果”。

这里的“造成严重后果”是指他人捡拾枪支之后实施了其他犯罪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本案清洁工捡拾之后立即上交,当然没有“造成严重10.甲想与妻子乙离婚,但乙一直不同意。

甲便产生杀乙的念头,但苦于没有机会。

一天,甲与乙约定上山打猎,甲在出发前一边检查猎枪一边与乙交谈,不经意地将枪口朝向了乙,正好枪支走火击中乙致其死亡。

关于甲的主观心态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在主观上是故意B、甲在主观上是疏忽大意的过失C、甲主观上是过于自信的过失D、甲在主观上没有罪过>>>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5节>犯罪过失【答案】:B【解析】:甲虽然起意想杀死其妻乙,但案发时甲没有杀乙的念头。

所以。

甲不具有杀人的故意。

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

疏忽大意是无认识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有认识的过失。

行为是否已经认识或者预见,一般要在案件中用相关的事实表述出来。

本案中,甲应当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因此,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