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原则意见(调整稿).doc

合集下载

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试行)

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试行)

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试行)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设计,对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为科学构建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教育部xx文件要求,根据xx工作安排,现就制订xxxx级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供参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xx文件精神,全面总结和巩固xx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吸纳国内先进的教育思想,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认真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办学思路,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干的新型课程体系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次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务必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要突出“育”与“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目标,突出“育”的功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形成师生互动、共同探求真理的教学过程,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以实现“教学”向“教育”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一)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对本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情况,通过对就业岗位的具体分析,提炼出所需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提炼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专业针对性。

(二)贯彻“工学结合”思想,按岗位(岗位群)需要设课,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

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一、引言为了进一步推进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旨在为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工作提供指导,确保人才培养符合行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指导原则1.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了解行业需求,确保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环节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2. 突出实践能力:职业本科教育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强调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4. 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应不断优化,根据行业发展和学生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制订流程1. 调研分析:对行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岗位需求、技能要求等信息。

2. 确定培养目标:根据调研结果,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3. 设计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4. 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

5.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加强实践教学,设计符合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方案实施与反馈:按照方案组织实施教学,并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调整优化。

四、实施要求1. 优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

2. 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3. 完善教学资源:根据专业需求,建设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实训基地。

4. 监控与评估: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估。

5. 持续改进:根据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总结本指导意见为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工作提供了指导框架和实施要求。

1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

1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

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为规范教学行为,迎接评估,根据省教育厅高教处的有关要求精神并借鉴有关院校的经验,就我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原则性意见: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云南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

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5.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共同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6.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应从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

2024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和指导意见修订版

2024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和指导意见修订版

一、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才培养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各高校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024年,我国将启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以进一步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效能和质量。

二、修订原则1.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符合国家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顺应时代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不断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人才。

3.突出特色和优势。

不同高校之间有不同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人才培养方案应充分发挥高校的特长,努力培养有特色的专业人才,提高高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5.注重培养质量和效益。

人才培养方案要注重培养质量和效益,要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真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

三、指导意见1.确定培养目标和任务。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根据国家的实际需求,确定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具备所需的素质和能力。

2.完善培养体系和方式。

人才培养方案要完善培养体系和方式,注重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行学科交叉和综合教育,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人才培养方案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4.加强质量监控和评估。

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强对培养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培养方案的实施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5.注重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江苏省人才培养方案

江苏省人才培养方案

江苏省人才培养方案江苏省人才培养方案摘要本文旨在介绍江苏省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人才培养是江苏省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制定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从方案的背景和重要性、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背景与重要性江苏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支持其可持续发展。

然而,当前江苏省在人才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人才结构不合理、流失率高、培养模式单一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江苏省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在于通过全方位的培养,培养出适应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包括高级专业人才、创新人才、技能人才等。

方案旨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满足江苏省人才需求,为江苏省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培养目标江苏省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包括: 1. 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推动江苏省创新发展。

2. 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的劳动力队伍,提升江苏省的综合竞争力。

3. 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职业素养强的服务业人才,推动江苏省服务业发展。

4. 培养一批适应江苏省区域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支撑江苏省的经济建设。

培养内容与方法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江苏省人才培养方案将以以下内容和方法为基础: 1. 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高等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多种培养渠道。

2. 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3.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设立创业学院、实施创业实践教育等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能力。

4. 继续加大国际合作,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先进的教育培训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评估与效果江苏省人才培养方案将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培养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通过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方案的实施效果。

同时,江苏省将建立统一的人才培养数据平台,收集并分析人才培养的相关数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及指导意见修订版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及指导意见修订版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及指导意见修订版一、修订原则:1.时效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应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变化。

定期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2.质量导向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确保人才培养目标能够与毕业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3.灵活性原则:修订时应在保证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增加一定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4.实践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修订时应加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可比性原则:修订时应考虑与其他高校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可比性,确保学生的学历在国际上具有可比性和竞争力。

二、指导意见: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时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职位。

2.注重交叉学科培养:修订时应注重交叉学科的培养,提供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的机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人才。

3.加强实践环节:修订时应增加实践环节,例如实习、实训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4.优化课程设置:修订时应优化课程设置,包括增加前沿科技和应用技能的课程,强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性和前瞻性。

5.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修订时应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科技竞赛等,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强化实习实训环节:修订时应加强与企业、行业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使学生能够了解行业需求和实际工作情况。

7.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修订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8.加强评估和反馈机制:修订时应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学习成果进行跟踪调查,为后续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时效性、质量导向、灵活性、实践性和可比性原则,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专业交叉和实践环节,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实习实训和评估反馈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人才培养是组织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企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而言,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以确保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 确立目标导向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紧密围绕组织或社会的发展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

通过梳理岗位需求和人才预测,确定所需人才的能力素质和培养目标,为方案制定提供指导。

2. 需求导向原则人才培养方案应以社会和组织需求为导向,注重对当前和未来人才需求的准确把握。

了解市场需求、行业趋势和技术更新,以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具备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3. 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结合原则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结合。

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专业领域的深厚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领导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4. 系统性与渐进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

通过设置阶段性目标和不同层次的培养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人才,使其能够逐步适应和成长,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

5. 灵活性与创新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具备灵活性和创新性。

在充分尊重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创新培养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培养效果和人才的综合素质。

6. 个性化与差异化原则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

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差异化的培养路径,满足不同人才的发展需求,激发其潜能和创造力。

7. 反馈与调整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非一成不变,应注重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估。

通过对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优化,使其不断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8. 制度保障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激励机制和终身学习体系,确保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和人才培养成果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在于确立目标导向、需求导向、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结合、系统性与渐进性、灵活性与创新性、个性化与差异化、反馈与调整以及制度保障。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定与审批实施规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定与审批实施规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定与审批实施规定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从下发专业(方向)《(人才)市场需求调研表》开始,针对专业所面向的行业、企业和岗位群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对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等主要内容的职业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行动能力;通过对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标准》设计,获得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或课程模块;按照工作过程导向、技能提升顺序和知识学习逻辑三者有机统一的思路,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经过行业专家、职教专家论证后修订,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文广新局)审批及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备案。

整个开发流程紧紧围绕“职业能力”这一核心来进行,并形成过程开放、流程封闭的开发环路,周而复始,持续改进。

相关程序如下:1.学校教务处制订并下发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表》,采用问卷、访谈、研讨等方式,调研成果主要有《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表》、《企业组织架构图》、《职业岗位资质说明书》、《人才供求信息报告》、《市场调研报告》等。

2.系部统筹各教研室安排所有本专业教师进行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行业调研、企业调研、人才市场需求调研、高职院校同类专业调研等。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人才供求状况、企业组织架构和专业发展趋势,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相应职业资格要求、学生就业去向等。

各位本专业教师应参与调研并按时完成各自的调研报告。

3.《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滚动修订是整个专业(方向)开发工作的整理、融合环节,要按照规范性、实用性和发展性的原则要求进行编制或修订。

由学校分管校长组织相关专业负责人及专业骨干教师,从学校、专业和学生实际出发,按照工作过程导向、技能提升顺序和知识学习逻辑三者有机统一的思路进行合理安排。

4.对制订或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初稿组织行业专家、职教专家、召开论证会,本专业教师应全员参与,提出修改意见、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及论证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意见

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意见

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意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职业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满足社会对各个行业的需求,制定和实施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议题,提出相关意见,以期推动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

针对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我们建议采取市场导向的理念,即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趋势来确定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和未来的人才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还应充分考虑区域特色和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当地实际产业结合,促进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就业导向性。

在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当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职业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训比赛、科研项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本科专业人才。

为了提高职业本科专业人才的素质,还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技能,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思想改革。

学校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还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各类就业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服务。

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是一项复杂并且需要长期推进的工作。

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注重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本科专业人才,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6.05•【文号】教职成〔2019〕13号•【施行日期】2019.06.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精选全文

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进行调整修订。

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确定普宁职业技术学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如下:一、制(修)订依据(教职成[2020]8号)。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关于实施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5]9号)。

3.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办学思想,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构建具有地方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三、基本原则(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必须与行业、企业合作,以行业、企业全面调研为基础,全面、准确把握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群,针对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增强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活动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适当考虑岗位相关性和迁移性,使毕业生能够较快适应岗位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必须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重要切入点,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抓好课程实训、校内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推进“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意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学院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学院组织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

为了做好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特提出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成果经验,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突出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学院办成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性院校。

二、基本原则1.坚持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原则按照学院关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遵循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各专业要以培养学生适应企事业岗位(群)所需职业素质和技能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专业理论知识以“适用,够用”为原则,注重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科学处理专业设置的整体优化。

2.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坚持产学融合原则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就业实际工作的统一性,将学生校内课程教学实训与到校外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力求做到将理论融于实践,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密切与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推进产学用的进一步融合。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坚持学习工作一体化原则以企事业相关职业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运用适合于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教学载体,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学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合理整合专业课程内容,构建知识运用型课程体系,凸现工作学习一体化的特色。

4.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坚持“课证融通”原则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是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尽力将课程内容与国家企事业资格考核标准相协调,“课证融通”,实行毕业生“多证书”制。

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XXXX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的指导性意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称〃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方针及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

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制定和严格管理,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指导文件,结合学院实际,为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执行工作,特制定本指导性意见。

一、明确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与时代特征,所培养的各专业毕业学生必须是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要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熟悉并正确运用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集体意识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健全人格与体魄、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创业精神;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门知识,具备扎实的本专业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实际工作需要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1、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及针对性。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定要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需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同时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公共课与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职业性。

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必须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之间的关系。

既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增加实训I、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内容,突出实践性。

3、产学相结合,就业为导向。

产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途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鼓励与相应专业领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共同进行,突出开放性。

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管理办法

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管理办法

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为规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执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包括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毕业要求等内容,并附教学进程安排表等。

第三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执行、调整,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二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第四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一)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作为根本指导原则。

(二)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合理地安排课程门数和分配教学时数,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三)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理论课和实践课、基础课和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合适比例。

第五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程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

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总体部署和进度安排,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定。

(一)教学科研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报学校专业指导委员审核批准后执行。

(二)各二级学院应由负责人牵头、教研室主任具体负责,指派专业负责人或骨干教师等承担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的统筹、汇总、审核、签字工作,不得将以上职责转移给他人。

(Ξ)教学科研部应充分征求负责人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意见,并在制订和修改中充分考虑、采纳,并组织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材料,在有兄弟高校、行业企业参与并充分论证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各类课程安排的初步意见,并对所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复的讨论、修改,在课程体系、课程名称和学时、学分安排上达成共识。

关于制定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

关于制定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

关于制定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和《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近两年我校中职专业办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走访省内相关中职学校的基础上,现提出制定2017级中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思想,执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原则意见(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二)结合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后,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生源特点,建议专业课早介入,即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充分利用学院现有教学资源,使学生“动”起来。

(四)教学内容突出“是什么”,少讲或不讲“为什么”。

三、课程设置(一)学期每学年实行2学期制,每学期20周,其中,考试1周。

(二)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学院实际,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三大类。

1、公共基础课程含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等必修课程。

2、专业技能课程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文件(新)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文件(新)

关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为进一步推动各系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保证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真正实现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现就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如下竟见.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指见》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与领袖型企业的深入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本专业生源情况、学生的学习志愿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重点进行核心课程整合,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要求1、校企合作专业瞄准对应领域的国内前五、省内前三的知名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与其中1—2家优秀企业深度开展合作,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课程体系.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不要高也不要低。

就业岗位2—3个,针对岗位阐述人才培养规格,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工作规范、行业标准等要求。

3、课程体系(1)教学模式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特点,专业可采取1422、三循环、理论—实习-理论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2)公共课两课、体育、公共选修课等公共课由学院公共教学部统一制定。

英语课方面,要以专业为核心,调研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英语素养的要求,以专业为主体,在专业课中渗透英语素养的培养。

公共教学部负责全院休闲英语、考试英语、IT英语、能力英语等教学。

(3)专业课针对培养目标,专业课包括实训应控制在15门以内,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门数2门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门。

专业课的学时要充分,建议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6学时以上。

对就业岗位起重要支撑作用、与职业资格证书关联紧密的理论学期的专业课和实训要进行整合,整合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实训)应在3-4门左右,建议核心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8学时以上。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封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封面

文件目录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封面2.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管理办法3.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4.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教学工作暂行规定(试行)5.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教学工作管理办法(试行)6.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管理办法7.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规则8.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9.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安全制度1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验守则1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验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12.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低值耐用品管理制度13.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管理科长岗位职责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学院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践教学单位,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训基地的领导、建设和管理。

第二条学院实训基地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培训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第三条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努力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四条为促进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全面规范实训基地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与主要任务第五条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承担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负责专业技术技能鉴定考核工作;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

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第六条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⒈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实训教材。

⒉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12.20•【字号】苏教职[2012]36号•【施行日期】2012.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现就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系统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特点,发展学生潜能,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阶段发展需要,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三)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

统筹安排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精心选择课程内容,中等职业课程强化与后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强化整体设计。

(四)强化校企融合。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主动争取行业、企事业单位支持,并与行业、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共同执行、共同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原则意见(调整稿)一、总则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有关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

人才培养方案是我院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必须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进行。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将教学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固化在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之中。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现提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原则意见》。

本原则适用于高中后专科层次各专业。

二、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职高专教育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特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生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三、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四、基本原则1、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改革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的适应性。

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2、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认真组织社会调查,注重研究、分析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的职业要求,特别要关注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态势,以就业为导向,具有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和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3、突出应用性、针对性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专业实践课教学要强化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拓展课主要拓宽专业边缘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安排实训与生产实践,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职业能力训练。

根据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多证书制度,专业课的开设应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将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到培养方案中。

5、贯彻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产学研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要主动争取行业、企事业单位参与。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把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内容,要结合第一线工作实际,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活动。

6、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根据国家教高〔2000〕2号文件精神和按大类招生的特点,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

结合学院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和学时安排等方面给以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7、注意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注意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立足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注意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搞好课程之间的衔接,明确各门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等途径,加强课外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各项教育活动形成有机的整体。

五、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与时间安排(一)基本内容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领域、入学要求、学习年限、培养目标及规格、就业方向、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核心项目课程分析、教学安排、教学保障、实施建议等。

(二)课时安排及学分计算教学分为理实教学、实践教学和军训。

理实教学包括:理论讲授、实验实训、讨论、习题、专题、辅导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习、综合实践、岗前培训、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及论文指导)等教学环节。

1、理实教学:每周22~30学时,三年制专业理实教学总学时控制在1600~1900学时;二年制专业的理实教学总学时一般以1100~1300学时为宜。

四年制专业的理实教学总学时一般以2100~2500学时左右。

2、实践教学和实验实训总学时原则上不低于教学活动总时数的50%。

3、军训(含入学教育):2周时间,计48学时。

3、学分计算:根据《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学分设置原则计算学分。

理实教学学分计算方式:①原则上18学时计1学分;②总学时÷18的余数为14学时以上计1学分,8~13学时计0.5学分,不足8学时则不计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每周计1学分,按24学时折算。

军训(含入学教育)2周时间,计2个学分。

必修课占总学分的85-90%。

选修课(含拓展课与公选课)学分占总学分的10-15%。

(三)关于几门课程的说明思想政治课、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等课程的设置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及学院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执行。

1、思想政治课: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简称“思想与理论”),总学时数应控制在60学时左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道德与法律”)总学时数应控制在45学时左右;形势与政策,每学期16学时左右。

2、大学语文:包括文学基础和应用文写作两个部分,总学时数控制在50学时左右,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文秘专业除外)3、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的开设应遵循“必需、够用”原则。

开设的专业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实行分层教学,总学时60学时左右。

第二学期根据学生兴趣实行选修制。

工科专业可根据需要开设两个学期。

4、大学英语:大学英语一年级实行分层教学,总学时110学时左右。

二年级根据学生兴趣选修。

5、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基础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总学时60学时左右。

此外,各专业应根据专业需求安排其他相关计算机的课程。

6、体育与健康:一年级安排体育与健康普修课程,二年级根据学院资源情况和学生兴趣开设体育与健康专项选项课。

7、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采取全程指导、分段(三段)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上册)计划16课时,安排在第1或第2学期教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下册)计划12课时,安排在第4或第5学期教学,期间安排专家开设“就业与创业专题”讲座,计划约6课时。

8、艺术限定性选修课: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为学院必须开设的公选课,每门课程均为2学分。

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程序各系部、教研室应组织教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培养目标、就业岗位、职业素质(道德、能力和知识)、课程体系及结构、课程内容等具体问题。

由分管教学系主任组织教研室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后报教务处,由教务处组织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提交分管教学副院长审核批准,再下发执行。

七、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1、经学院批准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由系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执行,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教学进程表组织教学。

2、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按照审批程序办理。

由教研室提出调整申请,经系部讨论,分管系主任签署意见,教务处处长签字,主管副院长批准后,教研室负责调整执行。

调整申请应交教务处备案。

3、未按审批程序执行,或随意修改,造成严重错误及混乱的,对相关责任人以教学事故论处。

4、教务处应对各系(部)人才培养方案及调整意见进行整理、汇编归档,检查、指导各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各系(部)、教研室应收集、汇总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为以后的修订工作提供依据。

八、其他相关规定1、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证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每个专业应明确获取哪些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获取相应证书需培训、考核的课程尽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安排,应避免重复、单列开设课程,单独进行培训和考核。

2、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除全院必修课程外,由其它系(部)开设的课程,课程承担系(室)在师资配备等方面应优先满足要求开课系。

3、大力提倡使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及优秀自编教材,各系(部)使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的比例不得低于60%。

4、加大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力度。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目前网络教学已经十分成熟,并逐渐被广泛地接受和应用。

近年来,国家推出的精品课,一大批多媒体教学软件也相继出版。

因此,在修订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考虑在课程和教学环节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和内容。

5、大力推进考试方法的改革。

考试内容应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为主,避免偏、难、怪,学生的考试成绩应呈正态分布。

考试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实操、口试、论文、报告、笔试可以有机结合,平时成绩、技能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

特别是考查课,考核方式更应当灵活多样。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二OO九年三月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样式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领域二、入学要求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学习年限3学年。

四、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二)人才规格1、职业道德2、职业技能3、职业知识五、就业方向六、职业能力分析(一)基础能力七、课程结构八、核心项目课程分析根据承包##行业发展及相关企业职业岗位要求,本专业确定《》、《》、《》……等课程为专业项目课程(一)#####(二)#####表6 《###》课程分析表(三)#####表7《###》课程分析表(四)#####表8 《###》课程分析表……九、教学安排(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见附表: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