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狼山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合集下载

内蒙古狼山北侧霍各乞矿田铜叠加成矿特征

内蒙古狼山北侧霍各乞矿田铜叠加成矿特征

矿床地质内蒙古狼山北侧霍各乞矿田铜叠加成矿特征*保吉欢1,彭润民2(1 巴彦淖尔西部铜业有限公司,内蒙古临河015000;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霍各乞矿是华北地台北缘西段的重要代表性矿床,已有研究成果确认其是在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内由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Peng et al.,2004)。

近年通过研究,已初步确认在海西期以来大规模造山过程中的岩浆热液活动产生了明显的叠加成矿作用(彭润民等,2007)。

也有研究认为,海西期岩体没有提供大量成矿物质,但对霍各乞铜矿体有明显的局部改造作用(皮桥辉等,2010)。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介绍霍各乞矿床后期(岩浆)热液(型)铜叠加成矿作用的有关特征。

1 霍各乞矿田区域与矿床地质特征霍各乞铜铅锌铁硫化物矿床位于内蒙古狼山北侧,周围有大量的海西期以来的岩体产出(图1)。

它经历了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与变形、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裂解→沉积→闭合、新元古代晚期开始的活动陆缘、海西期-中生代以来的挤压造山并伴有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的漫长构造演化与发展过程。

在中元古代,狼山裂陷槽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构造演化基础上产生裂解、下陷,同生断裂产生,发生了大规模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并经受了后期中亚造山过程的变质、改造,经历了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作用。

在狼山北侧形成了以霍各乞矿床为代表的热水喷流-沉积矿亚带。

其含矿地层为中元古界狼山群(或称渣尔泰山群)第二、三岩组,主要岩石类型有黑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碳质板岩、千枚岩、红柱石云母石英片岩、透辉石透闪石岩、石榴透辉石透闪石岩、石榴黑云母石英片岩、石英片岩、条带状碳质石英岩、硅质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钠长绿泥片岩、钙质绿泥片岩。

2 霍各乞矿床的岩浆热液铜叠加成矿特征通过对获各琦矿田矿床的野外地表考察与井下观察,可以有依据地认为,获各琦矿田在海西期以来造山过程中的大规模中酸性岩浆侵入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岩浆热液铜叠加成矿作用、形成了独立的铜矿体。

翠宏山多金属矿铅锌矿床地质报告【对内蒙古狼山式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分析】

翠宏山多金属矿铅锌矿床地质报告【对内蒙古狼山式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分析】

沉积成矿的硫多金属元素进一步活化、迁移和富集。第二方面为重结晶作 之间的耦合作用。狼山群的矿床中可见火山岩夹层,但是在矿床中火山岩
用使有的矿物颗粒增大从而有利于筛选。变质作用的产物即矿区随处可见 夹层的岩性特征存在差异。本矿区的热水喷流成矿作用不均一,过程比较
的金属硫化物,此外还有大理石、石墨、石榴石等矿产也是其产物。
状构造。
的热液改造促进了成矿元素在矿体中的进一步富集。
矿床位于华北台地多金属成矿地带内,地处华北板块北侧西端,狼山
背。矿体受
狼山群二岩组操纵岩性组合为海相碎屑岩、泥炭岩、碳酸盐岩。而且在本
矿区的富硫矿石具有典型的霍什布拉克的 SEDEX 型矿床相像的特征和构
是不同的时代、其次和规模的褶皱和断裂的不同配置,形成了不同的构造 的轴心部位,则矿层会加深加厚,品位变富。
旋回和构造群落等。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本区内的各种成岩作用和成矿作用, 除了上述影响操纵成矿的因素外, 地层与成矿的关系也是不容忽视
有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等。本区的构造总貌是呈"西仰东伏" 的。本区矿床有特别明显的地层操纵特征,这一点可以通过矿体的外形观
可见薄层的绿泥绢云母石英片岩和灰色的薄层白云石英黑云母片岩。上覆 地的沉积作用,也为成矿溶液提供了路径。褶皱构造对于成矿的影响也是
地层为李三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和下伏的二岩组呈整合接触。
特别明显的。南北两个成矿带就明显的受到了背斜翼部的操纵。含伟晶岩
矿区的构造比价冗杂,也很具有特色。褶皱和断裂均有发育,且分别 的铌等稀有金属矿床形成于背斜的轴部地段,而在两翼部分中的次级褶皱
:A 内蒙古狼山-查尔泰山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为中元 古带被动陆缘热水喷流成矿带,它的成矿作用和火山活动紧密相关。在本 区还有东升庙、霍各乞、炭窑口等铅锌矿床,在北东方向上和白云鄂博矿 区相连,与河套平原相接。 1、铅锌矿国内外讨论现状 从含矿岩系和矿床成因两个方面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类型:砂页 岩熔矿的沉积〔沉积-变质型矿床〕;与火成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热 液交代型矿床和陆相火山型矿床;SEDEX 型;MVT 型;VMS 型和非硫化物 锌矿床。而矿床学家划分的三种铅锌矿床分别是产于以碳酸盐岩为主岩的 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Valley-type,简称 MVT)铅锌矿床以沉积岩为 主的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SEDEX);以火山岩为主的块状硫化物型〔VST〕。 本讨论区内的铅锌矿床与 SEDEX 矿床相像。所以不再细致介绍其他类

内蒙古狼山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与外围找矿方向分析_梁彦波

内蒙古狼山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与外围找矿方向分析_梁彦波

往以含铜石英脉或 裂 隙 状 方 铅 矿 化 (一 般 很 少 见 到 锌矿化)的形式出 现,但 这 些 仅 仅 是 找 矿 标 志,找 矿 工作的重点必须要转移到寻找层状矿体方向上来。 在区域条件(中元古 代 大 陆 边 缘、多 级 盆 地 等)具 备 的情况下,坚 持 用 SEDEX 型 成 矿 模 式 来 指 导 找 矿 勘 查 工 作 ,做 好 打 持 久 战 的 准 备 ,投 入 较 大 钻 探 工 程 量 (特 别 是 针 对 普 查 阶 段 的 深 孔 )。
第 65 卷 第 2 期 有 色 金 属 (矿 山 部 分 ) 2013 年 3 月 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
[2] 王 思 源 ,杨 海 明 .狼 山 造 山 带 喷 溢 成 矿 研 究 [M].武 汉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出 版 社 ,1993.
[3] 邵和明,张 履 桥.内 蒙 古 自 治 区 主 要 成 矿 (区 )带 和 成 矿 系 列 [M].呼 和 浩 特 :内 蒙 古 地 质 勘 查 局 ,2002:156-161.
2 区域成矿规律
在成 矿 构 造 演 化 历 史 上,狼 山 铜 多 金 属 成 矿 带 内的矿床经历了从中元古代初期(1 800 Ma)的华北 古大陆裂解,直到新元古代 青 白 口 纪 (800 Ma)的 汇 聚阶段(1 800~800 Ma)。古大陆裂解初期,在大陆 边缘内带沉积了狼 山 群 (渣 尔 泰 山 群),在 外 带 沉 积 了 白 云 鄂 博 群 ;到 裂 解 作 用 的 晚 期 ,在 古 大 陆 边 缘 出 现了 代 表 古 岛 弧 残 块 的 白 乃 庙 群 (1 146~1 114 Ma)和代表大洋 残 块 的 温 都 尔 庙 群 (807±49 Ma)。 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向弧后盆地的构 造体制转变的全过 程,是 长 期 稳 定 的 伸 展 拉 分 机 制

内蒙古炭窑口铅锌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铁、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

内蒙古炭窑口铅锌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铁、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 2 % o ~一 0 . 5 9 % o 之 间 ,平均值一 1 . 1 8 ‰ ;硫 同位 素
王跃等 ,2 0 1 2 ;朱祥 坤等 ,2 0 1 3 ),本文通 过研 究 炭 窑 口矿 区常见 硫化 物 的铁 、硫 同位 素地球 化 学特 征 来探 讨炭 窑 口矿床 成矿物 质 来源 ,并对火 山活 动
完成 。
本次 研 究的分析 测试 结果 列于表 1 。炭窑 口矿 床 黄 铁矿 明 显 富集 铁 的轻 同位 素 , 铁 同位 素 组 成
F e . M 值在一 1 . 0 7 % o ~~ 0 . 1 8 ‰ 之 间, 平均- 0 . 5 7 % o ;
另外 ,黄 铁矿 明显 富集硫 的重 同位 素 ,硫 同位素 组 成 S v . c D T 值 在+ 3 3 . 7 % o ~+ 3 7 . 7 ‰ 之间 。黄 铜矿 相 对富集 铁 的轻 同位素 , 铁 同位素 组成 F e M M 值在
对 炭窑 口矿 床成矿 的贡献程 度提 出地 球化 学制 约 。
注 :本文为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 目 ( 1 2 1 2 0 1 1 3 0 1 5 7 0 0 )资助 的成果 。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9 . 1 1 ;改回 日期 :2 0 1 5 — 0 9 . 2 0 ;责任 编辑 :费红彩 。 第一作者简介:高兆富,男,1 9 8 9年 生 。博 士 生 ,矿 物 学 、 岩 石 学 、矿 床 学专 业 。E ma i l : g a o z h a o f u @1 6 3 . c o m。 通讯作者 :朱祥坤,男,1 9 6 1 年 出生 。研究员 ,长期从事 同位素地球化学方 面的研 究。E ma i h x i a n g k u n @c a g s . a c . c n 。

探索不同地质对矿区成矿的控制

探索不同地质对矿区成矿的控制

探索不同地质对矿区成矿的控制本文论述了内蒙古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铜银铅锌多金属的地质特征,矿床受到岩浆岩、构造以及地层的综合控制,分析矿床地质成因,为以后在内蒙古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区找矿工作提供依据,探索出来不同地质对矿区成矿的控制因素,以供同行借鉴。

标签:矿床地质矿区成矿控矿因素内蒙古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铜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是我国北部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基地,也是中、蒙、俄三国东部边境交接区域各类多金属矿床最集中的区域。

该成矿带密集的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床,已引起国家、地方、地勘、矿业、企业等多方面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色金属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别是铜、铅、锌、银、钼等金属矿产的探明储量,已远远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要求。

虽然近年来我国对以上矿种的勘查力度也在加强,但在需求迅猛增加的压力下,资源紧缺的现状并没有彻底改变。

1矿床地质特征1.1区域构造环境:内蒙古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铜银多金属成矿带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东南外缘,属西伯利亚地台与中朝地台之间的过渡型地壳构造区。

与东北亚地槽区大地构造资料对比,应归属外贝加尔褶皱带范围的额尔古纳褶皱带,与大兴安岭褶皱带以额尔古纳呼伦深大断裂带为界。

呼断裂在区域构造发展过程中对中生代以来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几个大型矿床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海西晚期形成的斑岩铜钼矿床分布于额—呼断裂南东侧。

进入中生代,呼断裂具有更强烈的活动特征,燕山早期深断裂控制了本区燕山早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及多金属矿产的形成。

燕山晚期成矿作用与大兴安岭中生代板内岩浆作用有关,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

燕山晚期成矿带的成矿特点是:中浅部为斑岩型铜(钼)矿床、中浅部为中温脉型银铅锌矿床、浅部为中温热液脉型矿床的成矿系列,为斑岩型~热液脉型矿床的组合模式。

1.2 构造基本特征:本区经历多次构造运动的叠加,上古生代晚期海槽结束形成大陆后,形成以北东向为主的褶皱构造。

内蒙古东部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带地质特征

内蒙古东部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带地质特征

内蒙古东部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带地质特征内蒙古东部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带地质特征摘要:内蒙古自治区铜矿点多分布于大兴安岭中南段,东乌旗地区属大兴安岭铜多金属成矿带的西段,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铜、银、铅、锌、铁、钨、锡或矿集中区之一。

本区是在成矿物质丰富的老基底构造层和华力西地槽褶皱带根底上,叠加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构造活动而开展起来的铜、银、铅、锌、锡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作用与地层、构造和岩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关键词:东乌旗铜多金属地质特征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内蒙古东乌旗地区属大兴安岭铜多金属成矿带的西段,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铜、银、铅、锌、铁、钨、锡矿矿集中区之一。

其大地构造位置属古生代蒙古弧形构造带的东段,即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陆增生带及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北缘,南部即为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

区域构造线方向呈北东东向―北东向。

西北部与蒙古南戈壁省努库特达斑岩成矿带毗邻。

已发现的矿床和矿点,除碱性花岗岩铜铌钇矿床外,主要类型可划分为斑岩型、次火山热液型和夕卡岩型等,可统一视为燕山期深源中酸性浅成―超浅成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列。

本区是在成矿物质丰富的老基底构造层和华力西地槽褶皱带根底上,叠加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构造活动而开展起来的铜、银、铅、锌、锡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作用与地层、构造和岩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2. 控矿条件分析地层本区最早地层为下一中奥陶统,主要为浅海相火山碎屑岩建造和形成于较强拉张环境中的优地槽型细碧角斑岩建造(由海相火山岩、火山沉积岩夹碎屑岩、灰岩组成),分为铜山组、多宝山组和乌宾敖包组;志留系上统为卧都河组砂岩夹粉砂岩、板岩组合;泥盆系为一套巨厚的浅海相、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分为中―下统泥鳅河组、中―上统特尔巴格特组和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上石炭―下二叠统可分为两个组,即宝力格庙组陆相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黑色砂板岩和格根敖包组浅海、滨海相中性―中酸性火山岩(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火山碎屑岩夹碎屑岩、生物灰岩透镜体;侏罗系中下统为断陷盆地中沉积的含煤碎屑岩,上侏罗统为陆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

刍议铜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刍议铜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或是深灰绿色 , 主要构成成分是石英和绿 泥石 。
变质作用又可 以分为很多种的具体类 型 , 从福建 省政 和县矿产
产区来分析 主要有 以下几种 : ① 区域性 的变质 。 该矿 区的区域 变质作用较 为广泛 , 大多 数的变质程度不够深化 , 原岩 系主要有砂岩 、 硅 质岩等构成 , 经
2 . 2 地质 构 造方 面 福建省地 处沿海地 区 , 地质结构较 为复杂 , 有很 多的断裂 层地带 , 地域性 的地壳运 动较 为活跃 , 这为铜铅锌 矿产资源提
主要 矿 物 成 分 构 成 是粘 土矿 物 。
如: 黄铁矿化铅锌矿化大 理岩 、 石英 角岩 、 硅化 石英细砂岩 、 黄
铁矿化绿泥石化粉砂岩、 碳酸盐化 、 黄铁矿化透辉石角岩 、 绿泥 石化含角砾 晶屑凝灰岩、 硅化石英细砂 岩、 透辉石化等岩类 , 而 且在变质矿物 的分布上也呈现出差异性 , 一 般是呈现 出隐 晶一
热变质 、 硅 化、 绿帘石化、 黄铁矿化 、 局 部 见 透 辉 石化 、 矽 卡 岩 化
等类型 。 从蚀变 的岩石类型来划分的话 , 又有诸 多的岩石类 型 ,
2 铜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
2 . 1 地 层 方面
从福建省三明市的某铜铅锌矿矿区来 分析 , 其地质构造较 为单一 , 主要是 由炭质岩 、 绿泥石片岩 以及 千枚岩构成 , 大体 分 布于偏东地区 , 主要产区是东部 和南部 。 色, 内部构成成分 以粉砂和粘土矿物为主。
微粒状 变晶集合体 , 以不均匀 的形态分 布于大理岩之 中。 从近
几年的开采分析可知 , 该地 区的侵入岩岩体 主要分布 于矿 区的 部 分存在有少量 的石英闪长岩侵入现象。 铜铅锌矿产资源 中质变作用 对于其形成有直接 的影响 , 而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褐布敖包矿区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褐布敖包矿区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褐布敖包矿区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郑武;杨继斌;陈虎【摘要】褐布敖包铜多金属矿属于狼山铜多金属成矿带.狼山铜多金属成矿带是国内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带之一,带内已发现获各琦大型铜铁多金属矿床,资源潜力巨大.矿区东部含矿层阿古鲁沟组中段是寻找与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床和阿拉其图铜多金属矿床相似的矿床的有利地段.该文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化蚀变及成矿地质条件几方面分析、探讨矿床成因.【期刊名称】《有色金属设计》【年(卷),期】2018(045)003【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铜多金属矿;构造;矿化蚀变;矿床特征;找矿前景【作者】郑武;杨继斌;陈虎【作者单位】北京西蒙矿产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00;北京西蒙矿产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00;北京西蒙矿产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P6120 引言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褐布敖包铜多金属矿矿区内出露地层相对较为单一,属于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华力西期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岩石节理发育且破碎。

原岩为海底基性火山碎屑的斜长角闪岩十分发育,矿体和矿化层严格受层位控制,含矿层陡倾斜,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1 区域地质背景1.1 区域地层简述该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地台北缘裂谷带中,西南部为狼山成矿带集中区,北部为白云鄂博成矿集中区,整体构造线呈北东向展布。

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有:主要有下元古界宝音图群和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以及其上零星分布的白垩系、第四系地层,见表1。

1.2 区域构造简述该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地台(I级)、狼山—白云鄂博台缘坳陷(II级),白云鄂博褶断束(III级)。

构造线呈北东向展布。

根据区域地层、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等特点,狼山地区地质历史演化分为晚太古代结晶基底形成期,元古宙俯冲拉张裂陷、裂谷形成期和元古宙晚期褶皱造山、变质改造成矿期三个发展阶段,见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狼山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摘要:内蒙古狼山成矿域地处内蒙阴山山脉西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内蒙古地轴的边缘,成矿域地史复杂,总体以不同构造旋回期的深大断裂为主导因素。

从而控制着不同时代的沉积建造及其岩浆活动旋回的发育特征与成矿特征。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在狼山地区一直从事地质找矿的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对狼山地区硫多金属的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的粗浅认识做一概括总结。

一、成矿地质特征内蒙古狼山地区铜铅锌成矿区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内蒙古地轴的北缘,西为阿拉善古陆块,南为鄂尔多斯古陆核,北以深断裂为界与内蒙古天山――兴安地槽区毗邻。

总体上以深大断裂为主,从而控制着不同时代的沉积建造及其岩浆活动旋回的发育特征及其成矿特征。

详见图1。

(一)地层狼山地区按地层的划分见表1。

1.太古界乌盖群主要出露于狼山山脉主脊部位,呈北东方向展布。

构成区域成矿沉积基底,根据其岩性组合划分为三个岩组:( 1)下部为乌拉特岩组:组成岩性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夹透镜状及似层状的角闪岩、黑云阳起片岩等,厚度为 3,390m ,原岩主要由基性火山岩、部分同源的超基性岩组成,另有部分基性火山凝灰质岩及粘土质碎屑岩,属于地槽早期的基性火山――碎屑建造。

( 2)中部为达拉盖庙组: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磁铁石英岩(在西部,部分磁铁石英岩可构成中小型铁矿床)。

厚度大于 1, 134m,原岩主要由基性火山凝灰质杂砂岩及粘土质碎屑岩组成,夹基性火山岩,属于地槽早期基性火山活动与期后沉降期间的过渡性建造。

(3)上部为苏对口组:岩性为黑云斜长变质岩、斜长角闪岩家黑云石英片岩、绿泥黑云片岩等,厚度为 1,202m ,原岩主要由泥质岩及粉砂质泥岩夹基性火山岩组成,属于地槽早期火山活动之后沉降期的建造类型。

2.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分三个岩组(各岩组代号见表2),各岩组间除第一岩组与第二岩组间存在短暂的沉积间断外,均呈整合接触,从老到新为:(1)狼山群第一岩组:( PJ1)相当于书记沟组,主要分布在狼山南部,在狼山北东侧零星出露,厚度大于 471m ,与下伏太古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为:下部: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钾长片麻岩及二云母石英片岩,岩石中常有长英质条带或眼球状脉体,该段岩性夹角闪片岩、绿泥黑云石英片岩。

上部:黑云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斜长云母石英片岩夹钠长钙质片岩、变粒岩及浅粒岩。

该组岩性其基本特征即云母石英片岩类在整个成矿域分布较稳定,其他特征在成矿域不同地段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混合岩化强度,在不同地段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矿区分布地段混合岩化强度明显强于非矿区地段的变化规律。

( 2)狼山群第二岩组:相当于增隆昌组,是成矿域 Cu、Ph、zn、 s 的主要含矿层,其岩性特征狼山南、北两侧存在一定的差异。

狼山北侧:第二岩组分为三个岩性段,从老到新为:下部为碳质千枚状片岩,碳质千枚状片岩及钙质绿泥石片岩,绿泥石英片岩夹大理岩透镜体。

上部:碳质石英片岩,含碳云母石英片岩,碳质千枚状石英片岩夹角闪片岩。

总厚 320m 。

中部,炭质板岩相变则为:炭质千枚岩底部夹角闪片岩。

上部二云母石英片岩,碳质二云母石英片岩,碳质千枚状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内夹斜长角闪岩脉。

在矿床分布地段,其底部的二云母石英片岩具明显的蚀变现象,主要表现为: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及退碳现象。

厚度大于360m。

狼山南部:为了便于与北侧对比本文中也将第二岩组分为三个岩段,从老到新为:石英岩、紫云母石英片岩、砾岩、含砾石英片岩夹钠长钙质片岩、变粒岩、浅粒岩,厚度变化较大,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碳质板岩、白云质大理岩、重晶石结晶灰岩、白云岩,它们在不同地段组合特点有异,可成互层状,也可成为以某一岩性为主而其余者呈夹层出现的形式,岩段底部夹钠长钙质片岩及变粒岩、浅粒岩。

总厚 350m ~ 400m 。

碳质千枚状片岩、碳质石英片岩、绿泥绢云母石英片岩、夹云母石英片岩及灰岩透镜体。

总厚 75m~ 100m 。

(狼山群第二岩组)在狼山南、北两侧,虽然其岩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具有以下共同特点:各岩段富矿特征为:内存在矿化,狼山南侧主要表现为铜矿化,狼山北侧主要表现为 Ph、zn 矿化,多数虽不构成工业矿体,但在构造活动强烈地段,可富集成工业矿体:为赋矿层位,成矿域“层控型”Cu、Ph、zn 及硫铁矿矿床,基本均赋存在该层位中。

其下部普遍存在cu、Ph、zn 矿化,但无工业矿体存在。

在狼山北侧,岩相及岩性相对稳定。

狼山南侧表现为岩相及岩性相对稳定,具体表现为在矿区分布地段为石英岩、石英片岩类且厚度较大,而非矿区地段则相变为含砾石英片岩以致砾岩,厚度较小。

在赋矿地段,泥质岩、碳酸盐岩及泥炭质碎屑岩,呈互层状,在非赋矿地段则岩性组合单一,厚度明显变小以致沉积尖灭。

岩相及厚度在狼山南、北两侧很稳定,不同地段所存在的差异仅仅表现为下部的岩性蚀变现象在矿床分布地段明显强于非矿床分布地段。

(3)狼山群第三岩组:相当于阿古鲁沟组,是成矿域分布最稳定的岩层,不含矿,由于剥蚀作用强烈,部分地表往往成“孤岛”状分布,其岩性分为两段:下段石英片岩、片状石英岩类,与下伏的第二岩组岩相具渐变特点。

上段中厚层质纯石英岩夹薄板状石英岩。

总厚 200m ~ 300m 。

该组岩性岩相相对稳定,在成矿域不同地段,均表现出相同性,分布广泛,往往可沉积超覆于第二岩组的下部层位上。

关于成矿域元古界的建群,目前存在着较多的分歧意见,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系我队根据狼山一带的地层建群,成为渣尔泰群,并在成矿区域范围内。

将其划分为四个岩组,但就具两个地区相当地层的同位素绝对年龄来看,狼山地区为15亿-16 亿年,渣尔泰 DIQUWEI 13~ 16 亿年,两地区其地层时代均属中元古界,可进行如下对比。

3.晚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狼山南部,呈零星出露,下部为含砾砂岩,上部为黑色碳质页岩夹灰岩,总厚度在100~ 200m 。

4.中生界:侏罗――白垩系。

主要分布在狼山南部,岩性为杂色砂砾岩及巨砾岩。

(二)构造成矿区断裂特征(详见图1 狼山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简图):成矿区存在四条深大断裂其一为查干呼哨庙――楚鲁庙――川井――赤峰深断裂带,位于北部地槽区与南部地台区的分界位置。

其二为位于太古界北侧的深断裂带,其空间位置处于太古界与其北侧元古界的交界位置。

其三为位于太古界南侧的深断裂带,其空间位置处于太古界与其南侧元古界的交界位置。

其四为狼山南缘深大断裂,其空间位置处于内蒙古地轴与鄂尔多斯地块交接位置,目前地表位置则表现为内蒙古地轴与河套新断陷的交接部位。

上述 4 条断裂带共同特征:(1)深断裂在成矿域主体为北东向,向东变为近东西向,再向东超出成矿域范围变为北北西向,从而构成了一个中间向北突出的弧形构造体系。

(2)深断裂带对次级大地构造单元空间分布的控制性,特别是深断裂对其两侧及其深断裂间元古界的沉积建造及其变质作用诸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控制性。

(3)深大断裂两侧航磁,重力异常均存在明显显示深断裂存在的明显的梯度突然发生变化,且沿深断裂带出现了强而乱的异常,位于南侧的地轴与鄂尔多斯地块问的深断裂带两侧航磁异常:呈线状线形有规律的分布,重力资料表明沿该深断裂带上展布一条北东向的重力低缓带,是河套新生代拗陷的反映。

上述特征表明,一级构造线:西段为北西向,中段为近东西向,东段为北北西向,呈中间相背突出的弧形带,其主要徐成部分为四条深大断裂,元古界一二级褶皱构造及元古期、加里东期、海西期的岩浆岩。

二级构造线:为北西向,其次为北东向,其主要组成部分为四条深大断裂的低序次断层组及区所控制的元古期燕山期、喜山期的岩浆活动及元古界三级褶皱构造及元古界、中生界褶皱系。

二、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带的初步划分成矿域矿产具有多矿种、多类型、规模大的特点,矿种以铜、铅、锌等有色金属为主,次有铍、铌、钽、金等。

(一)矿床成因类型:1.火山喷气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东升庙“层控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炭窑口“层控型”铜铅锌铜及多金属矿床、结胜盘“层控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霍各乞“层控型”铜及多金属矿床,上述矿床经评价及勘探,其规模均为大型(见图 2:狼山地区成矿亚带分布图)。

2.其二为受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下部“矿源层”控制的后期构造热及裂隙型矿床,以那伦宝拉格铅矿及温度而温都而哈多铜多金属矿为典型代表,规模为小型以至构不成工业矿体。

3.其三为受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控制的斑岩型铜矿,代表性矿床为盖沙图、千得曼铜矿床,规模可构成小型矿床。

4.其四为受中生代活动控制的火山――次火山岩型矿床,代表矿床有欧布拉格铜金矿,规模仅达小型矿床。

5.其五为受太古界地层的含稀有金属的花岗伟晶岩型矿床,代表矿床为沙木代庙绿柱石矿床。

按矿床所处次级大地构造部位、沉积建造环境、矿床成因类型、成矿地质特征,把成矿域有色金属成矿带进一步划分出四个成矿亚带:(二)成矿带的划分1.北部成矿亚带,位于狼山北侧,构造位置属于狼山以及背斜的北翼,从东到西为:乌兰呼特格――温度而哈多――霍各乞――那伦宝拉格――千德曼――扣克陶勒盖,东西延长约二百公里,分布着 85 个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矿点。

矿种以铜为主,其次为铅、锌、铁,矿床成因类型以前述其一类型为主体,代表矿床有霍各乞“层控型”铜多金属矿床,此外尚有前述的其二类型。

北亚带是成矿域最有远景的以铜为主的“层控型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带,该成矿亚带在西段由于受银――昆南北向深大断裂的北延部分的影响,而使得断裂以西被错断推向狼山山前。

2.南部成矿亚带位于狼山南侧,构造位置属于狼山背斜的南翼,从结胜盘――对门山――东升庙――炭窑口――呼和萨拉东西延长约200 公里,分布着三个大型的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东升庙、炭窑口、结胜盘,一个中型的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对门山,此外尚有数十个铜铅锌多金属矿点、矿化点,矿种以锌、硫为主,其次为铜、铅,矿床成因类型以前述的其一类型为主体,此外尚有部分前述的其二类型,因此南亚带是一个以锌、硫为主伴有铜的“层控型”多金属成矿带。

3.中部成矿亚带,位于狼山南主干山岭地带,构造位置属于狼山一级地背斜的核部,从东到西为:沙门代庙~宝格太庙~玻璃庙,东西延长约200 公里,分布有多出含有稀有金属铍、铌、钽的花岗伟晶岩型矿床,以前述的其五类型为主体,代表矿床有沙门代庙含稀有金属伟晶岩型矿床,中亚带是一个稀有金属成矿带。

4.西部成矿亚带,位于成矿域西段,受南北向德银昆深大断裂的北沿断裂带控制,因而成矿亚带总体呈近南北向展布,从北向南为欧布拉格――盖沙图,成矿亚带内主要是与燕山期次火山岩、侵入岩有关的内生铜矿床,已知矿床类型有斑岩型、矽卡岩型、火山――次火山岩型、石英脉型等,两亚带是一个内生铜及多金属成矿带,此带工作程度较低,是成矿域一个值得重视的成矿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