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研究

合集下载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

1998年特 种 油 气 藏第5卷第2期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伊培荣Ξ 彭 峰 韩 芸 编译前 言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

以往认为没有油气聚集价值的火山岩,如今也成为寻找油气不可忽视的领域之一。

特别是夹于生油岩系中的火山岩,与沉积岩一样,同样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巴、日本、阿根廷、美国等国家均先后发现火山岩油气藏。

日本对火山岩油气竭尽全力进行勘探开发,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已陆续发现了几十个中、小型火山岩油气藏。

火山岩储集层特征11 岩石类型前苏联C1B1克卢博夫综合分析世界各国含油气盆地的火山岩储集层,将其岩石类型归纳为三大类。

(1) 熔岩和熔岩角砾岩 熔岩按其化学成分可划分为玄武岩(SiO2<52%),安山岩(SiO2为57%~62%),英安岩(SiO2为6510%~68.5%),流纹岩(SiO2>78%);熔岩角砾岩指熔岩角砾被相同成分的熔岩所胶结的岩石。

在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陆续发现基性和中性火山熔岩中的油气藏较多。

例如,阿塞拜疆穆腊德汉雷油气田产于白垩系的蚀变基性(玄武岩和玄武玢岩)和中性(安山岩和安山玢岩)火山岩及其风化壳中。

古巴的克里斯塔列斯油气藏也产于破碎的基性和中性火山岩及其风化壳中。

在日本,酸性火山岩中的油气藏较多。

例如,日本新泻县吉井—东柏椅气田、南长岗—片贝气田和见附油田产层位于上第三系的“绿色凝灰岩”的流纹岩中。

(2) 火山碎屑岩 按其碎屑大小可划分为凝灰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砾岩、砂屑凝灰岩和粉砂屑凝灰岩。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萨姆戈里油田产于上—中始新统厚达100~150m的凝灰质砂岩和凝灰岩中。

阿塞拜疆穆腊德汉雷油田除了在基性—中性火山熔岩中含油之外,在裂缝性安山凝灰岩中也具有工业性原油。

美国内华达州伊格尔泉和特腊普泉油田则产于第三系流纹凝灰岩中。

阿根廷门多萨盆地西部图平加托油田也是火山凝灰岩产层。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

火 山岩 油 气盆 地 在海 相 和 陆 相盆 地 中都 有 广泛 分 布 。 海相盆地的火山岩通常发育在 白垩纪之前 ,陆相盆地火山 岩主要发育在 白垩纪之后 ,主要包括 四个地质时期 ,即前 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和新生代。前寒武纪火 山岩主要 为 中基 性 火 山岩 ,在 塔 里 木 盆地 已有 发现 ;中 国西 部地 区 主要发育古生代火 山岩,如塔里木盆地石炭二叠系,巴塔 玛依 内山组 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佳木河组 ,石炭 、二叠 系 的吐鲁番盆地 、三塘湖盆地;中生代和新生代火 山岩主要 分布在 中国东部和西藏 , 这是一个北北东 向火山岩分布区 , 中生代岩石主要为中酸性岩 ,新生代岩石主要为玄武岩 。 1 . 世界 火山岩 油 气藏 的分布 与年龄 经过地质、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 ,中国东部的火 地 球 上 的火 山岩 主要 发 育 在大 陆边 缘 或在 陆 内裂 谷 。 山岩油气藏多发育在内陆裂谷环境 ,而 中国西部 的火山岩 火 山岩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 和中亚地区。从美 国、 油气藏多发育在断裂和岛屿环境。例如 ,松辽盆地营城组 墨 西哥 、 古巴、 北美 到委 内瑞 拉 、巴西 、阿根廷 、 美 国南部 , 火 山岩 和渤 海 湾 盆 地第 三 系火 山岩 发 育在 内陆裂 谷 环境 , 再到 中国 ,日本 ,印度尼西亚,它们沿着太平洋沿岸像一 而准 噶尔盆 地 、 三塘 湖盆地 和 吐鲁番 盆地 的石 炭系 火 山岩 , 个环 ,形成火山岩油气藏的主要分布地区。第二个主要分 发 育在 板块 的张 性断 裂带上 。 布地区是 中亚和欧洲东南部 ,已在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 二 、 中国火 山岩 油气 藏地质 特征 乌 克 兰 、俄 罗 斯 、罗 马 尼 亚 、塞 尔维 亚 一克 罗 地亚 发 现 火 1 . 火 山岩 油气藏岩 性 分布特 征

E-Ex广域电磁法探测火山岩油气藏的实验研究

E-Ex广域电磁法探测火山岩油气藏的实验研究

P, 所以不能直接提取视电阻率 , 而需要采用计算机 程序 , 代人初始的 I , D 逐次迭代 , 值 直至得到的 值 与实测到的 符合满意 的精度为止 。因此 , 根据式 ( ) 由计 算机 迭代 计算 卜 广域视 电 阻率 。 7可 . .
该 实 验 区 曾开展 过地 震 、 、 探 、 MT 钻 测井 等勘 探 工作 , 料 比较 齐 全 , 合 对 本 次 实 验 成 果 进 行 对 资 适
中国工 程 院 院士 , 中南 大 学何 继 善教 授 经 过 长 期 的理论 和实 践研究 提 出 了一 种 电法勘探 的新 方法
— —
1 基 本原理
广域 电磁 法主要 采用 水平 电流 源和垂 直磁 场 源 两 种场 源 形式 。其 中 , 用一 对接 地 电极 形 成 的 电 采 流 源作 为 场 源 , 量 电场 的水 平分 量 中与供 电 电极 测 方 向平行 的 B 分量 的方 法 称 为 卜 广 域 电磁法 , 该 方法 是 目前 广域 电磁法 中较 常用 的一 种发送 一接 收方式 。

=E ・ x 丽
F- ( ) ee 丽


() 6
方 式 广
主要电性界面 , 白垩系以上的电阻率则表现为玄武 岩最高 、 流纹岩次之 、 松散沉积物最低 。表 1 为实验
区 电性 地层 划分 。 整 个 盆 地 内广 泛 存在 火 山岩 , 以本 区域 具 有 所 开 展广域 电磁法 实验 的地球 物 理勘探 前提 条件 。确 定 火 山岩 的分 布 和埋 深 等情 况 , 于分 析该 区域 油 对
广域 电磁法 的基本原理是在包括远区和 部分非远区的广大区域 内进行测量 , 观测人工源电

新生火山岩分布及油气藏特性分析

新生火山岩分布及油气藏特性分析

新生火山岩分布及油气藏特性分析新生代岩浆活动可以分为4期,即孔店—沙四期、沙三期、沙二—东营期和馆陶期。

渤海湾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主要有3种类型:潜山型火山岩油气藏、断块型火山岩油气藏、地层-岩性油气藏。

标签: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火山岩又称喷出岩(Effusive rock),属于岩浆岩(火成岩)的一类,是火山作用时喷出的岩浆冷凝、成岩、压实等作用形成的岩石,与沉积岩在行程条件、发育环境、分布规律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1 新生火山岩分布1.1 孔店—沙四期火山岩孔店—沙四期(辽河坳陷称为房身泡—沙四期)火山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多呈NNE向展布,主要分布在辽河坳陷、冀中坳陷、昌潍坳陷、济阳坳陷东南部、东濮凹陷东南部,此外在黄骅坳陷孔店构造带也有分布。

在辽河坳陷,房身泡组时期是火山活动最强烈的时期,火山岩在全区广泛分布,呈NNE向展布,以玄武岩系列为主、含部分凝灰岩,西部凹陷主喷发中心位于高升地区,钻井揭示最大厚度为1204m未穿(高参1井),从中心向四周减薄并分为3支向南北延伸。

西支位于西部斜坡带,火山岩厚100~200m;北支向北延伸不远,厚度较薄;东支位于台安大洼断裂带上,呈带状断续分布,延至大洼地区,洼7井揭示房身泡组火山岩厚度169.55m。

东部凹陷以小龙湾地区为主喷发中心,小3井揭示火山岩厚度为1123.39m(未穿),向北延展至四方台附近,向南延展至荣兴屯附近。

1.2 沙三期火山岩沙三段沉积时期渤海湾盆地进入强烈断陷期,火山活动相对孔店—沙四期明显减弱,分布范围减小,但发现的火山岩油气藏很多。

火山岩主要分布在辽河坳陷、冀中坳陷和济阳坳陷,岩性以玄武岩和次火山岩为主,在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部地区发育粗面岩类。

在辽河坳陷,沙三期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东部凹陷黄沙坨、欧利坨子、热河台地区和牛居-青龙台地区,南部喷发中心位于热河台地区,火山岩厚度在600m以上,北部喷发中心位于青龙台至茨53井区,西部凹陷的陈家地区和大民屯北部地区也有分布。

我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地质与勘探

我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地质与勘探
中发 现 的火 山岩 油气 藏 较少 ; 勘探 深 度一 般 从几 百 米 到 20 0m左 右 , 0 0 m 以深 较少 。形成 的构造 0 3 0 背景 , 以被 动 大 陆边 缘 盆 地 为 主 , 有 陆 内裂 谷 盆 也 地 。如北 美 、 南美 、 洲发 现 的 火 山岩 油气 藏 , 非 主要 分 布在被 动大 陆边缘 盆地 。火 山岩 油气藏 储集层 岩 石 类型 以 中基性 玄武 岩 、 山岩为 主 ; 安 储集 层空 间以
家发 现 了火 山岩 油气 藏 , 特 点是 产 层 厚 、 其 产量 高 、
2 国 内外 火 山岩 油 气 藏 勘 探 进 展 与特 点
2 1 国外火 山岩 油气藏 勘探概 况 .
自 18 8 7年在美 国加利 福 尼 亚州 的圣 华 金盆 地 首次发 现火 山岩油 气 藏 以来 , 目前 在世 界 范 围 内 已 发 现 3 0余 个 与火 山 岩有 关 的 油气 藏 或油 气 显示 。 0 15 9 3年 , 内瑞 拉发 现 了拉 帕 斯 油 田 , 单 井 最 高 委 其 产 量达 到 18 8m / , 2 d 这是 世 界 上第 一 个 有 目的地
量 统计 看 , 油 日产 量 最 高 者 为古 巴 N r u a 石 o h C b 盆 t 地 的 C ia s 田, 然气 E产 量最 高者 为 日本 N . rte 油 sl 天 t i
ia 盆 地 的 Y si K siaa i 田( gt a ohi ahw zk 气 - 见表 2 。 )
我 国沉 积盆 地火 山岩 油气 地 质 与勘 探
张光 亚 ,邹 才能 ,朱如 凯 ,袁 选俊 ,赵 霞
( 国石 油勘 探 开发 研 究 院 , 京 10 8 ) 中 北 00 3

火山岩储层勘探与开发技术

火山岩储层勘探与开发技术

火山岩储层勘探与开发技术火山岩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等特点,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火山岩储层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其勘探与开发技术面临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围绕火山岩储层的特点、勘探技术和开发技术展开论述。

一、火山岩储层的特点火山岩储层是指由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形成的油气储集层,主要由火山灰、火山碎屑和火山岩浆组成。

与常规油气储层相比,火山岩储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孔隙度低:火山岩储层孔隙度普遍较低,多数为裂缝孔和微观孔隙,导致渗透性较差,储层有效孔喉连通性差。

2. 孔隙结构复杂: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普遍呈现多层多喉状孔隙结构,储集性能不均。

3. 物性差异大:火山岩储层中火山灰、火山碎屑和火山岩浆的组成和物性差异大,导致各种岩石层内孔隙性能、渗透性及含油气性能不同。

4. 储层厚度大:火山岩储层厚度较常规储层大,储量潜力巨大,但油气分布不均,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二、火山岩储层的勘探技术1. 储集层识别: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特点独特,识别起来相对困难。

勘探人员可以通过地震、测井、岩心分析等综合手段,结合火山地质特征,精确定位储集层的位置和范围。

2. 相态预测:火山岩储层中含有火山碱金属等有机物质,勘探人员可以通过化学分析、地球化学、色谱等手段预测岩石的相态,并进一步推断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岩石矿物组成。

3. 储层描述:火山岩储层由于非均质性强,需要精细描述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

电子扫描显微镜、岩性判识等技术可以辅助勘探人员进行精确的储层描述。

三、火山岩储层的开发技术1. 孔隙改造技术:由于火山岩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差,常规开发方法难以实现高产,因此需要采用孔隙改造技术,如酸化酪蛋白液封堵孔隙,提高火山岩储层的渗透率和油气采收率。

2. 人工裂缝技术:火山岩储层中益处裂缝较多,通过人工裂缝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储层的渗透性。

压裂、酸压裂等技术可以有效刺激储层,提高油气产能。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技术研究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技术研究

国外 油 田工 程 第 2 6卷 第 l 期 (0 0 1 ) 1 2 1. 1
国外 火 山岩 油 气 藏勘 探 技 术 研 究
陈弘 ( 大庆油 田勘探 开发研究 院)
摘 要 随着世界 上越 来越 多的火 山岩 油
气 藏 被 发 现 , 火 山岩 作 为 油 气 的 主要 储 集 岩 类之 一 , 已成 为 油 气勘 探 与 开 发 不 可 忽 视 的
在哥伦 比亚 溢流玄 武岩 中 ,甲烷集 中于断层 和
岩油 气藏勘探 具有 一定 的参考价技术 测井技 术
裂缝 附近 ,可 以从 玄 武 岩 以下 埋 藏 的沉 积 物 中逸 地 出 。同位素分 析识别 出甲烷 的生 物成 因和热 成因组 分 ,其 中热成 因部分 显然来 自深 部埋藏 的煤层 。在
火 山岩覆 盖 区边 缘 以下能 看到 。应用摄 影地质 和卫
星 图像在 华盛 顿和俄 勒 冈州识别 出玄武 岩覆 盖区之
下 的 哥 伦 比亚 盆 地 。 1 3 地 表 油 气 苗 观 察 . 墨 西 哥 C b n蛇 纹 岩 油 田 区 和 God n L n ua le a e
重磁方 法取决 于局 部条件 ,如火 山之 下的侵入 体和小 的破火 山 口 ( 直径 < 1 m)通 常具 有 正 的 5k 重力异 常 ,原 因是 侵 人 体 和较 早 的喷 出岩 的差 异 。
S h te 通过 综合分 析全球 范 围 内 10多个 国 c utr 0
家 已发 现和开采 的火 山岩油 气藏认 为 ,火 山岩 中可
表2测井评价火山岩钉电阻率火山岩通常具有高电阻率阿根廷电盹井径自然伽马火山岩变量取决于钾长石含量阿根廷自然伽马钻速记录火山岩变量取决于钾长石含量泰国自然伽马中子交会图用于识别不同火山岩自然伽马能谱用于识别不同火山岩声波通常具有低传播时间声波沸石化凝灰岩具有低密度高传播时间声波凝灰岩传播时间与孔骧度有关声波电阻率用于评价裂缝性火山岩井径声波中子用于评价浊沸石凝灰岩并径声波中子声波密度中子确定凝灰岩和黏土含量妻婆孳塞些竺苎竺肝评价溢漉玄武岩地层尤其是识别多孔密度孔隙度电阻率用于评价裂缝性火山岩地层倾角用于评价裂缝性岩席储层阿根廷测井可以识别流动单元熔结凝灰岩中的储层单元和电测井响应表现为侵位后的冷却史风化和构造活动熔融降低孔隙度增加裂缝和电阻率井径测井也有一定效果

火成岩油藏储层识别方法及评价研究进展

火成岩油藏储层识别方法及评价研究进展

岩类 , 山岩共分为1个岩类。 火 2
风 化 后 构 成 缝 一 一 结 合 的 储 层后 , 储 洞 孔 其 集性能便得到大大改善 。 1 1火 成岩 岩相 及储 层特 征 .
火 成 岩 的岩 相 可 以分 为 侵 入 相( 山通 火
密 度 不 同 。 、 波 传 播 速 度 不 问 , 用 于 纵 横 可 由 我 国 岩 浆 岩 储 层 岩 石 类 型 以 熔 岩 为 区 分 岩 石 的 矿 物 成 分 , 矿 物 成 分 的 比 重 主 , 主要 的 是 玄 武 岩 和安 山岩 , 次是 英 来 区 分 岩 性 。 最 其 安 岩 、 面 岩 、 纹 岩和 少 量 次 火 山 岩及 脉 粗 流 岩 类 , 伴 生 的 是 火 山碎 屑 沉 积 岩 类 。 相 2. 3元 素 测 井 法 2.
层 。
交 会 图 上能 直 观 地 看 出 各 种岩 性 的 分 界 和 所 分布 的 区域 , 比较 清 晰 地 识 别火 成 岩 。 能
1 2 火成 岩矿 物 的岩石 学特 征 .
火 成 岩 中 已发 现 的 矿 物 种 类 繁 多 , 但 主 要 有 M— N交 会 图 、 种 孔 隙 度 交 会 图 三 常见 的 不过 2 多 种 , 中构 成 岩 石 主 体 , 0 其 并 TAS( 全碱 含量 与S O, i 含量 ) 会 图 法 、 交 自然

属中小型 , 点多 面广 ” “ ,目前 发 现 的 埋 藏
两类 : 铝矿物 和硅 铁矿物 , 铝 矿物 中 硅 硅
2. 2利 用 岩石 强度 参 数 识 别 岩 性 2.
深 , 量 大 , 着 在 沉积 岩 中油 气 勘 探和 开 S O 与 A 含量 较 高 , 色较 浅 , 称 为 储 随 i 1 的 0 颜 又

火山岩研究进展及岩性划分方法

火山岩研究进展及岩性划分方法

一、火山岩研究进展早在188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华金盆地就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山岩油气藏。

1953年,第一个有目的的勘探并发现油气的油田—拉帕斯油田在委内瑞拉投入生产,这是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的一个里程碑。

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对火山岩储层的研究进入崭新的阶段,火山岩储层在世界各地相继发现,以北美洲南部和欧洲最多,如美国、古巴、阿根廷、日本、印度尼西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乌克兰。

自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今,火山岩储层研究达到高潮。

我国的火山岩油气藏的研究起步略晚,但进展迅速。

1957年在准噶尔盆地发现第一个火山岩油气藏,而后在渤海湾、松辽、准噶尔、二连、海拉尔、塔里木、四川等盆地发现了火山岩油气藏。

我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偶然发现阶段、初步勘探阶段和深入研究阶段。

随着国内火山岩储层不断发现和国外对火山岩储层的了解,我国开始重视火山岩储层的研究。

火山岩油气藏具有分布广但规模小,储层岩相、岩性变化快,储集类型和成藏条件复杂,油气产量高,递减快等特点。

从火山活动同火山岩油气藏的关系看,火山活动并不一定破坏火山岩油气藏,一般认为在油气藏形成之后的火山活动对油藏主要起破坏作用,而当火山活动与沉积同步时,岩浆的高温会形成局部温度异常,促进沉积岩层中的有机质的热解,有利于油气的成熟演化。

火山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多为低孔、低渗双重介质储层。

对储集空间的划分可以分为原生孔缝和次生孔缝,存在裂缝及其不同组合的孔隙类型,储渗组合类型多,储渗能力差异大,物性变化大。

岩性岩相、构造作用、风化淋滤及成岩作用在对储集空间的改造中起着关键作用。

储渗组合类型多,储渗能力差异大,开发评价难度大。

目前国内火山岩模型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中心式火山岩相模式进行,而利用于火山岩几何形态、火山岩与围岩接触关系以及火山岩产状等要素进行地质模型研究则较少。

二、火山岩岩性划分火山岩的岩性不仅决定了原生孔隙和裂缝的大小和数量,而且还影响着次生孔隙和裂缝的发育程度。

查干花地区早白垩世营城组火山岩气藏成藏机理研究

查干花地区早白垩世营城组火山岩气藏成藏机理研究
3 . 2 储层 分析
查 干花 地 区早 白垩世 营 城组 火 山 喷发 可 划分 为 3
大旋 回: 即营一段时期的旋 回 I、 营三段时期 的旋 回Ⅱ 和后期岩浆浅成侵入时期 的旋 回Ⅲ。本区营城组时期 火 山活动较 强烈 , 具 有 大 面积 喷发 的特 征 , 深 大 断裂 的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0 — 1 8 修 回 日期 : 2 0 1 2 — 1 0 — 2 2

的准噶尔盆地石炭系、 东部渤海湾盆地的第三系火山岩、 渤中坳陷以及黄骅坳陷等地相继发现了火山岩油气藏 , 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 尤其是近几年在松辽盆地的 徐家 围子断 陷和长岭 断陷的早 白垩世火 山岩 中取得 了较 大的突破, 发现了 2 个超千亿方的大型火山岩气田: 庆深 气田与松南气田。表明火山岩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通过对 查干 花地 区早 白垩 世 营城 组 火 山岩 气藏 成 藏机 理进行 了系统 分析 , 对本 区火山岩气 藏 的勘探 与开 发具 有一定 的指 导意义 。 1 地 质 背景 长岭 断陷是一 个在 早 白垩 世 发育 的具有 断 凹双重 结构的叠合盆地 , 在断陷期的火石岭组和营城组发育了 两期较大规模火 山喷发活动 , 形成火山碎 屑的充填结 构。尤其是在查干花地区营城组发育 了 2 4 0 k m 。 的大 型火山岩体复合体 , 是由 5 O 余个火山口多期次喷发、 纵 向上相 互叠 置横 向上 叠合 连片 而成。近年 来, Y S 1 、 YS 2 、 YS 3 井 相继于 营城组火 山岩 中获得 突破 。
中图分类号 : T El 2 2 .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i l 。 0 4 —5 7 1 6 ( 2 O 1 3 ) 0 2 一O 0 5 4 一O 3 火 山岩作 为重要储 层 的油 气藏 已在世界 2 O多个 国 家3 0 0多个 盆地 或地 区 中发现[ 1 ] 。近 年来 , 在 我 国西部 构造 活动控 制 了区域性 火 山活 动 , 进而 控制 了火 山岩 的 平 面展布 。本 区营城 组 时期 的火 山岩 分布 均显 示 了这 特征 , 平 面上该 地 区火山岩 主要位 于达尔罕 、 达北 、 查 东 断裂及其 伴生 断裂 的两侧[ 2 ] , 反 映该 区的火 山活动 多

火山岩油气勘探中大有作为的 地球物理技术——访火山岩储层预测专家杨辉博士

火山岩油气勘探中大有作为的 地球物理技术——访火山岩储层预测专家杨辉博士

内火 成 岩 油 气 藏 大 多埋 藏 较 深 、 时代 发 现 火 山 口 1 个 ,其 中 9个 ( 7 % ) 火 山 岩 油 气 最 为 富 集 。 经 松 辽 盆 地 徐 2 占 5
较老。 火 山 口 位 于 磁 力 异 常 梯 度 带 ( 裂 家围 子 断 陷及准 噶尔盆 地 陆东一 五 彩 湾 断
以上 。原 中国石 油 天 然气 总 公 司科 技 局 局 长 .现 集 团 公 司高 级咨 询 专 家付成 德
问 : 火 山岩 油 气勘 探 的 靶 区选 择 有 教 授 认 为 是 重要 的 理论 创新 。根 据 这一
原 则 进行 了预 测 : ① 对 松 辽 盆 地徐 家 围 子 断 陷 断 陷
问 : 火 山岩 油 气勘 探 的 富 集 区带 优
盆 地 等 火 成 岩 油 气 勘 探 中 取 得 了 重 大 孔 隙型 双 重 介质 。火 山岩 储 集物 性 不 受 气 地 质 储 量 近 2 0 0 0亿 。
火 成 岩 油 气 藏 不 仅 有 火 山 岩 油 气 才 能成 为有 效储 集 层 。裂 缝 改 善火 山岩
藏 、 也 有 侵 入 岩 油 气 藏 。从 国 内 外 火 的 渗 透 性 ,而 断 裂 是 形 成 裂 缝 的 主 控 选 的 基 本 原 则 是 什 么?
成 岩 油 气 藏 对 比中可 以 发现 已在 不 同 因 素 。
类 型 不 同 岩 性 、 不 同埋 深 的 火 成 岩
究 火 山岩 油 气 富集 高 产 的控 制 因素 是 火 度 大于 2 0亿 m。 k / m 的等 值 线形 态与 断 均 位 于 富 集 区带 上 , 长 深 1 位 于 航 井
答: 中国 绝 大 多 数 大 、 中型 气 田发 兴 城 地 区 的 第 二批 加 快 井 进 行 了论 证 .

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油气充注幕次及成藏年龄确定

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油气充注幕次及成藏年龄确定

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油气充注幕次及成藏年龄确定
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是指在古近纪火山活动过程中,由于岩浆冷却结晶和挤压作用,使火山岩受到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储集和运移油气的地质构造单元。

油气的充注幕次及成藏年龄的确定是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基础。

首先需要对火山岩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油气来源、运移及成藏机理等方面进行 comprehensive research。

确定火山岩成因类型、岩石年代、沉积古环境等是进行后续的油气勘探和成藏年龄确定的必要前提。

其次,可以通过采取常规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区域地质、区域重力、地震勘探等方法,对沉积地层进行系统化、细化勘探。

在研究岩性和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球物理勘探和 Geo-chemical 测量,确定火山岩油气藏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厚度。

最后,可以根据钻井、切割样本和沉积岩芯分析,结合差热分析、有机岩石及烃类地球化学等方法,对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时间进行约束。

可以利用含油气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有机质资料,结合天然气同位素成因分析,对油气的来源和运移、成藏深度进行定量研究,从而确定油气充注幕次及成藏年龄。

综上所述,通过对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地质特征、勘探技术的全面分析和研究,在实际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可以较为准
确地确定油气充注幕次及成藏年龄,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加可靠的基础数据。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现状及勘探方法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现状及勘探方法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现状及勘探方法
陈燕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1(037)008
【摘要】随着油气勘探的进展和火山岩储层的不断发现,火山岩储层作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已引起了石油界学者们的关注和兴趣.本文在国内外火山岩油气勘探情况调研与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现状及分布,旨在推动我国火山岩油气勘探与更深化研究.
【总页数】2页(P323-324)
【作者】陈燕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665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
【相关文献】
1.印度页岩气发展现状及勘探方法综述 [J], 李盼;徐朝阳;李尚洪;黄丽鹃
2.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 [J], 伊培荣;彭峰;韩芸
3.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法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J], 王威;李臻;田敏;周锦程;李凝
4.火山岩油气藏压裂改造技术现状及趋势 [J], 孙宜建
5.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研究现状及勘探技术调研 [J], 张子枢;吴邦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火山岩储层形成机理与油气勘探

中国火山岩储层形成机理与油气勘探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2.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3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4.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N.et
a1.,2003;邹才能等,2008),几乎遍布各
大洲。时代上,以中新生代为主,主要形成于大 陆边缘环境;岩性上,以中基性玄武岩、安山岩 为主,其中玄武岩储层占所有火山岩储层的32%, 安山岩占17%;储集空间,以原生或次生孔隙型 为主,但普遍发育各种成因的裂缝对改善储层起 到了决定性作用;油气藏规模一般较小,也有大 油田、大气田,产量可很高。 随着国内外油气勘探的进展和火山岩油气藏 的不断发现,火山岩储层作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已引起了石油界和学者们的关注和兴趣(Berlitz
primary pore,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ffective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late.The form in the epidiagenesis stage.Weathering and leaching,formation fluid corrosion and tectonism
Abstract:Volcanic reservoirs i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lith0109ies and strong heterogeneity,and develop 3 types of reservoir space:primary pore,secondary pore and fracture.The formation of reservoir space through blast fragmentation,crystalliz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cooling frozen in the consolidation stage,and metasomatism,filling, weathering and leaching,formation fluid corrosion,tectonism in the epidiagenesis stage.The consolidation stage, forming

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tcnq et fl a vna e tesnht a rsac fm n u jcsc naheed pc n e eh iu o ul d a t ,h y tei l eerh o a ysbet a c i e i igt g c v t h
第 7卷 第 1 期
Vo. No 1 1 7 .
海 口 经 济 学 院 学 报
J u a f io olg f o o c o r lo k uC l eo n mis n Ha e Ec
20 0 8年 3月
Ma. 00 8 r2

科 孕 与运 飓
窜 套 ;
于 推 动 火 山岩 油 气藏 的勘 探 开发 有 着非 凡 的 意 义 。文 中从 火 山 岩 岩 性 的 测 井 识 别 , 层 储 集 、 储 渗流 空 间特 征 , 储 层参 数 表 征 . 层 模 式 等 四 个 方 面 阐 述研 究 现 状及 进 展 。总 结后 认 为 , 山 岩 油 气储 层 的研 究 思路 , 究 方 储 火 研
i a c o s mma ie t e r s a c c u l y a d p o r s in f rp o t g t e e p o ai n a d d — c n e t u r h e e r h a t a i n r g e so o r moi x lr t n e z t n h o
v l p n f t e v la i e e v i.Thi ril e c b s t e a t a i nd pr g e so r m — eo me t o h o c n c r s r or s a tce d s r e h c u lt a o r s in fo i i y

苏北探区火山岩油气藏类型研究

苏北探区火山岩油气藏类型研究
性 保 持好 , 山机 构 较 完 整 , 山 岩分 布横 向变 化 火 火
气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l 生 、 、 匹配 特 征 储 盖
研究 区火 山岩 主要 分 布于 古近 系 三垛 组 , 宁 阜 组阜 一段 、 阜二 段 、 三段 。火 山岩 油藏均 沿断 裂分 阜 布, 断裂 为油 气提供 了较好 的运 移通 道 ] 。古 近 系 阜 宁组阜二 段 、 州组泰 二段 为本 区主力 烃源 岩 , 泰 沉 积 中心 暗 色泥 岩 厚 度 大 于 10m. 中等一好 的烃 0 为 源 岩 ( 1 。对 于三 垛 组火 山岩 储 集层 , 表 ) 油气 沿 断 层 向上运 移至 三垛 组 聚集 , 成 下生 上储 的生储 组 形 合 。阜 一 段火 山 岩介 于 2套 主力 烃 源岩 之 间 , 具有 较 好 的生 储 匹 配关 系 ,较 易 聚 集 油 气 。贯穿 三垛
收 稿 日期 :0 1 0 — 0 修 回 日期 :0 1 0 — 2 2 1- 63 ; 2 1 - 8 0
力 烃 源岩 . 即阜 宁组 二段 和 泰州 组二 段 。泰州 组 二
段 灰 黑 色泥 岩 厚 度约 为 10m. 2 总有 机 碳 为 1 %~ . O
基 金 项 目 : 国 石油 浙 江 油 田分 公 司 “ 北 探 区火 成 岩 及 岩 性 油 气 藏 研 究 与井 位论 证 研 究 ” 目 ( 号 :0 2 ) 助 。 中 苏 项 编 19 5 资
岩 的接 触 关 系 , 时 对 该 区火 山岩 成 藏 模 式进 行 了研 究 , 结 了 6种 类 型 的 火 山岩 油 气 藏 成 藏 模 式 , 括 同 总 包
烃 源岩 与 火 山 岩 间接 接 触 型 、 源 岩 与 火 山 岩 直接 接 触 型 、 山岩 被 烃 源岩 包 裹 型 、 源 岩 与 火 山岩 上 下 烃 火 烃

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流程

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流程

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流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 对勘探区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了解该区地质条件。

2. 熟悉该区历史油气探井情况,绘制地质图。

3. 召开专家论证会,确定勘探的目的及难点。

二、基础勘探阶段
1. 做地磁测程探测,掌握区域构造结构。

2. 做重力探测,锁定潜在结构及可能的深藏地层。

3. 根据地质图和物理资料,选定基础钻井点位进行钻探。

三、细节勘探阶段
1. 根据钻探结果,补充和优化地质图。

2. 根据地质图和已有资料,布设2/3地震试验面。

3. 对所获取的地震资料进行解析识别,锁定潜在的勘探目标层。

4. 根据地震结果,选定较优的探井点位进行钻探。

四、揭晓阶段
1. 对所钻探井进行样品采取和测试鉴定。

2. 在成功探井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该区油气储量规模。

3. 制定后期勘探方案,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藏油气资源。

以上就是火山岩油气藏的一般勘探流程。

实际勘探工作需根据不同区块的地质条件,科学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陆西地区火山岩相的识别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陆西地区火山岩相的识别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1 火 山岩相 的类 型
火山岩岩相是 指地 下岩浆 通过火 山通道 喷 出地
岩浆 在 喷发 过程 中 由于 温度 、 力 以及 产 出方 压
式等因素不同, 必然导致其产物所呈现的外貌和特
征不 同 。不 同相 带其产 物 的岩性特 征 、 岩性组合 、 物
表后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 产出方式 以及这些产物 所 呈现 的外貌 和特征 。火 山岩相能 够揭示 火 山岩 空 间展 布规律 和不 同岩性 组合 之间 的成 因联 系 。准 噶 尔盆地陆西地区火山岩 主要分布在石炭系, 目前钻 遇石炭系火山岩的井共 l 6口, 在夏盐 2井区、 玛东 3 井石炭系火山岩中多次发现工业油流或较好的油 气显示。根据已有钻井资料 , 陆西地区火山岩相 中 主要发现 了火 山通道 相 、 爆发 相 、 溢流相 和火 山沉积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1 0 0年 1 出版 月
陆西地 区火 山岩 相 的识别 方 法 及 其在 油气 勘探 中 的应 用
夏近杰 牟 中海 汪丽兵 刘得光 朱伶俐
(. 1 西南石油大学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 司勘探开发研究 院)


以岩石矿物学 、 沉积学 、 地球物理学和石 油地质学为基 础 , 陆西 地 区石 炭系火 山岩相进行 了分类 ; 对
多样 , 常见紫红色、 黑灰色、 绿灰色 、 灰绿色、 棕褐色 等; 凝灰岩主要见于上层序 , 为棕灰色、 灰绿色 , 单层
最大厚 度达 l0多 米 。 O
( ) 流相 3溢
溢流相是以粘度小 、 易流动 的基性、 中性 、 酸性 熔岩流出火山 口, 在沿地表流动过程中, 熔浆逐渐冷 凝、 固结而形成。它们可以形成面状泛流的熔岩被 , 也可形成线状流动的熔岩流。溢流相是陆西地区石

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流程

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流程

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流程英文回答:Prospecting process for volcanic rock oil and gas reservoirs.1. Geological survey.The first step in prospecting for volcanic rock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s to conduct a geological survey. This involves mapping the surface geology of the area, identifying potential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 rocks, and studying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rea.2. Geophysical survey.Once a geological survey has been completed, a geophysical survey can be used to further delineate potenti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 Geophysical surveys use a variety of methods to measur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the subsurface, such as seismic waves, gravity, and magnetics.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create images of the subsurface and identify potenti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3. Drilling.Once a potential oil and gas reservoir has been identified, a well must be drilled to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oil and gas. Drilling involves using a drill bit to create a hole in the ground and then inserting a casinginto the hole to prevent the hole from collapsing. Once the casing has been installed, a drill bit is used to drillinto the reservoir and collect samples of the oil and gas.4. Testing.Once a well has been drilled, it must be tested to determine the flow rate of the oil and gas. Testing involves pumping the oil and gas out of the well and measuring the flow rate.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conomic viability of the reservoir.5. Production.If the reservoir is found to be economically viable, it can be put into production. Production involves drilling additional wells into the reservoir and installing equipment to extract the oil and gas. The oil and gas is then transported to market.中文回答: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研究
杨建磊
【摘要】Volcanic rock oil and gas reservoir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by the global energy agency,which has become a new field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Study on the reservoir dynamic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volcano rock oil and gas,summed up the volcano rock oil gas exploration abroad in time for the node is divided into 3 stages,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is the study of a long time, but the research is not deep enough.China is mainly divided into accidental discovery,partial exploration,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stage,characterized by strong efforts to carry out exploration.Volcano rock type,reservoir formation probability,and improve the reservoir prediction has summed up four steps,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火山岩油气藏现今已经受到全球能源机构的重视,成为石油勘探新领域。

介绍了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研究动态,总结出国外火山岩油气勘探以时间为节点分为3个阶段,主要特点是研究时间长,但研究不够深入;国内主要分为偶然发现、局部勘探、全面勘探阶段,其特点为勘探开展力度强,火山岩类型多,油气藏形成概率高,并完善总结出储集层预测四步法,为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
【年(卷),期】2016(042)007
【总页数】2页(P27-27,44)
【关键词】火山岩;油气藏勘探;主要特点
【作者】杨建磊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油气工程学院,山东东营 2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已经有120a的历史,现阶段火山岩储集层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地的重视,成为石油勘探新领域。

全球发现的火山岩油气藏主要有印度尼西亚的贾蒂巴朗玄武岩气藏、日本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等[1],这些油气藏产量高、产层厚、储量大。

我国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分布于沉积盆地内部以及周边地区,其中具有较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基础且规模较大的火山岩有东部燕山(50104km2)、大兴安岭(100104km2)。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已经具有50a历史,陆续发现了在11个盆地发现了火山岩气田,不仅在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等区域勘探出油气藏,而且在浙闽粤火山岩分布区、东海大陆架盆地中寻找到油气藏。

经过火山岩油气勘探的全面展开,中国东部及北疆火山岩油气已经形成规模,并总结出与火山岩油气勘探的配套技术。

中国金盆火山岩油气分布见图1。

火山岩是一种特殊且复杂的储集层,需要与烃源进行有效地匹配才能成为气藏,但是具体的成藏机理极其复杂,尚未研究透彻。

在对火山岩发育及分布规律、火山机构中空隙结构特征、储集层类型等成藏条件方面,均处在起步阶段。

本文在调查国外火山岩油气勘探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前期进行的研究,总结出中国火山岩油气勘探特点,为推动我国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理论基础。

2.1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研究进展
1887年,全世界首次发现火山岩油气藏,地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华金盆地。

自此至至今全球已经发现300多个与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或油气,其中169个火山岩油气藏已探明储量[2]。

国外火山岩油气勘探大致分为3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前,此期发现的大多数火山岩油气藏基本上是在勘探其他浅层油藏时偶然遇到,且此阶段对火山岩油气藏认识不足,认为其经济价值不足,并未深入关注。

②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此期逐渐意识到火山岩中储藏的油气并非出于偶然,开始给予重视,并进行一定的勘探研究。

1953年,委内瑞拉第一次有目的的对拉帕斯油田进行火山岩油田勘探,这象征着对火山岩油气藏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③20世纪70年代至今,火山岩勘探的逐渐加快步伐,先后分别在美国、日本、委内瑞拉、阿根廷等地发现火山岩油气藏,例如,美国亚利桑那州比聂郝-比肯亚火山岩油气藏、日本吉井-东柏崎流纹岩油气藏等。

虽然国外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研究起步较早,但研究程度不高,许多油气藏多为偶然发现或局部勘探。

目前全球火山岩油气藏预估储量仅占油气总储量的1%,这些火山岩油气藏主要集中于储集层新近系、古近系、白垩系,勘探深度在2 000m左右,而在侏罗系及以前地层中油气藏发现较少,勘探深度在3 000m左右。

目前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存在地区有环太平洋、中亚以及非洲大陆边缘。

其中,环太平洋地区火山岩油气藏呈环带状展布,环线包括北美(美国、墨西哥、古巴)、南美(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亚洲(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中亚地区主要分布在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非洲大陆边缘主要包括北非(埃及、利比亚、摩洛哥)、中非(安哥拉)。

北美、南美、非洲均属于以大陆边缘盆地为主,其余多属于陆内裂谷盆地构造。

大陆边缘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储集层的岩石主要以中基性玄武岩和安山岩为主,分别占火山岩储集层的32%和17%;空间结构多为原生或次生型空隙,普通岩石裂缝对储集层改善具有决定性作用。

火山岩油气藏勘探规模普遍较小,高产油气田较少。

从表1中可以看出,古巴盆地的
Cristales油田日产石油量,高达到3425 t/d,日本盆地的Yoshii-Kashiwazaki 气田日产气量,高达49.5 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