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读后感
《冰鉴》书评
《冰鉴》书评《冰鉴》是一本关于识人辨人的书,传闻是曾国藩所作。
由于近年来国内兴起一股研究曾国藩的热潮,因此这本书也受到格外重视。
许多人对此书大加追捧,似乎通过学习这本书就能掌握识人的奥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听得多了,自己也颇为好奇,抱着求证的心态,专门认真的细读了一遍,意图领受其中的奥妙,悟出一丝半星的真谛。
可惜,并未发现什么金玉良言,反而对其中漏洞百出的说辞心生疑虑和厌恶。
对照之前读过的《曾国藩家书》,巨大的差异让我断言此书绝非曾国藩所作,只是某些好事者穿凿附会,利用名人效应吸引眼球罢了。
古今往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可轻信,更不能对一些传言信以为真,要不然辨人识人的功夫没长,迷信和糊涂倒是平添了几分。
此书共分为七节,分别论述了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和气色。
在我看来,全书多是相面算命之说,没什么用处,也不足为信。
比如论述神骨的。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
紫次之,白斯下矣。
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
碎次之。
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
然大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
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
此中贵贱,有毫厘千里之辨。
这种就属于典型的相面学问,我虽然不知“少年公卿半青面”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但为了尊重古人,我也相信是古人经过长期观察得出的一种感性经验式的结论,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最多也只是面相和成功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不具有因果性。
比如柳树皮煮水能够治疗感冒发烧、缓解疼痛,但现在我们已知其实是柳树皮中的水杨酸在起作用,后来我们更是依据水杨酸研制出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的神药——阿司匹林。
其实,柳树皮煮水只是一个副作用大、效果差的土法子,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如今,我们可不会放着阿司匹林不吃,而去喝柳树皮煮水。
同样,我们现在看人识人也不用看他是不是青面,而是要综合分析他的性格、出身、家庭背景、知识学历等等多种因素,只凭面相论人实在是一种不靠谱的方法。
读冰鉴学识人
读《冰鉴》学识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
像工人、农民、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
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
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
门打开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而测知人知人的气质了。
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骼,是观人的第一要诀。
首先就要了解大多数人的眼部动作所体现出的含义。
1.质问如果一个人一直目光如炬地盯着别人看,似乎要从对方身上带走一些什么,那么,这样的眼神代表着质问。
这个人是想从对方的脸上看到对方的心底。
比如,情侣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女方通常会盯着男方看,那时透露的信息正是她的心情,她在质问,她需要一个答案。
2.期待当一个人的目光很温柔地凝视一个人的时候,说明他有所期待,希望对方说出他心里想但嘴上却不好意思说出的话,或者是恭维,或者是赞美,或者是爱慕。
3.掩盖如果一个人的眼睛一直在躲闪,不敢正对别人的眼睛,那就说明他在试图掩盖什么。
他不希望别人看他太清,离他太近。
这实际上就是拉开距离的信号,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他认为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是让自己处于安全状态的最佳方式。
4.撒谎当一个人一直用眼睛撇对方,眼神中略带着一些不安的时候,通常说明他说了假话,他想知道对方有没有发觉,但是又担心被对方发觉。
5.蔑视当一个人的眼睛斜视他人的时候,说明他对这个人有轻蔑之意。
在他的内心深处,是有些瞧不起那个人的。
6.尊敬当一个人的眼睛仰视另一个人的时候,意味着他对这个人的尊敬和仰慕,说明这个人在他的心目中是很有分量的。
这种仰视最常见于那些追星族们看到自己的偶像的时候,那种尊重与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7.盛气凌人当一个人的眼睛俯视他人的时候,意味着他有些自大、傲慢,这种盛气凌人的眼神说明他在别人面前感觉自己存在着优势。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读后感2500字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读后感
从大的方向讲,这本书可分为两大局部,前两章讲解并描述人才、识才与用才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历史典故,后面就是讲如何通过观相来识人。一般在生活中,人们看到一个人的相貌、身材等,第一反响就是好看与不好看,很少会考虑这个人的品性及将来运势,而这本书就告知你如何通过一个人的身体属性看出后者。书中观相术有许多,待会儿想重点描述一下观骨识人术。人才 识才 用才世界上从来不缺人才,缺的是识别人才的伯乐。一个人纵然有才,假如没有真正发挥出ta的才能,没有缔造出表达ta才能的价值,那么就像沙子里的金子,纵然会发光,假设无人识,终究还是会被沉没在沙子里,那么ta表达出的实际价值就和沙子无异。所以假如没有合理利用人才资源,那么对人才是一种奢侈,假设一个人能够识别人才并合理任用人才,那么势必会对ta走向胜利产生莫大的协助。观骨识人按相书的说法,人的头部,共有七十三骨。有九种骨是相书上说的异骨,凡有其中一种,命运都不错,假设是一种都没有,按骨相惯例,终难入贵。这九种骨为:颧骨,驿马骨,将军骨,日角骨,月角骨,龙宫骨,伏犀骨,巨鳌骨,龙角骨。详细位置:颧骨位于两颧,天仓部位为驿马骨,两耳旁边为将军骨,左眉之上,隐隐而起的是日角骨,右眉上隐隐而起的是月角骨,围着眼睛圆起者为龙宫骨,鼻上一骨直起,贯向脑部名伏犀骨,耳两边的沟朏骨特高者为巨鳌骨,两眉毛有骨隆起,走向边地部位,叫龙角骨或者辅角骨。另外,额头上如有骨又圆又大,即是天成骨,两颧有骨通向耳部,那是寿骨,两耳之后,有骨丰隆,那是玉堂骨,又名玉阶骨。颈部后面有骨隆起,似乎鸡蛋一样,那叫天柱骨。这些都说明命运比拟好,非富即贵。额间部位有八骨,即伏犀骨、日月骨、边地骨、福堂骨、龙角骨、虎颈骨、印绶骨、金城骨、天庭骨。伏犀骨要长,最好能贯穿到脑顶部,那么此人必为大贵无疑;日月骨要在边角隆起,看起来犹如有棱角一样,这也是贵人之相。至于福堂骨、边地骨,都要丰厚隆起,方为入相。天庭骨又方又阔,丰隆饱满入相,假如单是高耸,但缺少厚度,那么多半要克人,而且心胸窄,不能容人。除了额部八骨外,枕骨、顶骨、佐串骨、太阳骨、项骨、颧骨、眉骨、鼻骨也很重要。枕骨强而有力,顶骨平正,佐串骨像角一样,太阳骨直线上升,项骨平伏,颧骨有力有势,方为入相。重点说说眉骨、鼻骨和下颏骨。眉骨骨棱像犀角一样平伏在面部并隆起者入相,标记着主子英气勃发,才华横溢,然而眉骨大的人也不行过于乐观,假如眉骨很高,眉毛稀疏,又没有多少肉覆盖在上面,那便是克妻之相,这样的人可能要等很久才可娶妻,即使早把娇妻藏于金屋,那也要提防刑法。鼻骨以直为上,鼻骨笔直挺立便是上相。鼻骨最忌讳的是扁,假如鼻骨扁扁的,向两边横长是一副凶相,此人定会有凶。下颏骨比拟大,据说和晚年的情景关系最亲密,术士们认为:下颏骨向两边扩张隆起,而且胡子刚硬,说明晚年有福。看头部的骨相,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这三处为关键部位;看面部的骨相,那么主要看眉骨、颧骨。假如以上五种骨相完备无缺,此人必须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假如具备其中的一种,此人终生不会受穷,假如具备其中的两种,此人就不会卑贱,假如能具备其中的三种,此人只要有所行动,就会有成果,假如能具备其中的四种,此人必须会显贵。此外,骨有不同的颜色,面部骨头以青色最为名贵,所谓的“少年公卿半青面”,就是这个意思。紫色次等,白色那么为最下等。骨有必须的气场,头部骨骼以相互关联最为名贵,支离散乱那么为次一等。总之,只要头上没有恶骨,就是面相再好也不如头相好。然而,假如头大而天庭骨却不丰隆,终属卑贱的品位;假如头圆而佐串骨却隐伏不见,多半要成为僧人;假如鼻骨冲犯两眉,父母必不长寿;假如颧骨紧贴眼尾,必无子孙后代。观骨识人术仅为古代相士的经历之谈,信那么有,不信那么无,是否可信,因人而异,不针对任何人,假设有冒犯之处,还请见谅。此外,在读这本书的前期,放眼望世界,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清楚的相识:世界的主体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人是根本,世界是由全部人共同作用出来的结果〔不考虑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但真正驾驭世界局势的人只在少数,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ta们保持着世界局势的平衡,并推动着世界不断向前开展,ta们通过充分利用并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来对世界产生影响。ta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与目标,不仅胸怀大志,更重要的是ta们会通过自己的双手双脚不断地向目标前进,肯付出,不怕困难与挫折,夹杂着汗水和泪水,即使道路荆棘无比,照旧勇往直前,磨难打不倒ta们,低迷过后是更加的热血澎湃,逆境之后的重生就是凤凰涅槃,ta们仿佛生来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坚决不移,或许自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但是当ta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幻想的时候就是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虽一个人无法变更世界,但一群人可以,一个人虽无法变更世界,但可以影响世界,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这样的志向,同时能不能够矢志不渝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志向。
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炭鉴读后感(一)《炭鉴》是浑晨重臣曾国藩签名的一原书模板,之以是说签名,果为它是一原伪书模板,也便是说,那原书模板是他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
果为,曾文邪私是早浑的外废之臣,正在其时早浑外废的民间功绩簿面,他排第两位。
(第一名鸣官文,能力、业绩、道德等其真皆没有如曾国藩、右宗棠、胡林翼等等)。
曾国藩名望很年夜,以是署了他的名字。
那样景象,自今以去便不少,屡见不鲜。
《炭鉴》讲的是用人的学识,若何识人、用人之“相术”。
书模板外有不少科学的工具,然而也有不少值失必定之处。
曾国藩也确实很会识人、用人。
他是一个书模板熟,带兵兵戈的才能否没有敢阿谀,他第一次亲身带兵挨承平地国戎行便以得败了结,多年甜口运营的戎行誉于一旦,本人也是跳河他杀开功,幸好身旁有奸口的幕僚跟踪才失以相救。
最初一次带兵兵戈,也是被承平地国的火军烧了主舟、亲脚组修的少江海军合益泰半,否则咱们昨天所能看到的曾国藩乡信否能另有丰盛孬几倍。
然而,曾国藩是从一个烂摊子接办的,组修戎行能够说是赤手发迹,从湘怯到湘军,他的四周也逐步汇集了一批名将,为解救早浑作没了不成消逝的奉献。
《炭鉴》也有一些曾国藩若何识人、用人的陈迹,正在他这个和平年月,那原书模板也能够说些理论经历的积攒。
读后感便是写了一尾所谓的“诗”,彻底是读完此书模板后有感而领,列位便权且一听吧。
炭鉴读后感(两)不断正在看《炭鉴》,看了快要2年,先是看本版,今文根底欠好,读的囫囵。
而后又找了孬几个后人翻译的版原看后,愈来愈有觉得,愈加服气曾私留高的识人,用人精髓。
也很枯幸本人无机会可以正在事情外一直理论。
今代擅长识人者,往往可以从成败以外看到人的优点,那是最易能否贱的。
现真外,咱们往往以绩效为第一评估规范,而成生有经历的指导借会根据业务才能,品德艳量战后劲去判断人材。
而平凡的精细管理者却只能以成败论英豪,云云一去,一定会错得人材。
联络到现真外,一种否能是始为精细管理者,出有才能来片面判断。
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冰鉴》读后感《冰鉴》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署名的一本书,之所以说署名,因为它是一本伪书,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别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
因为,曾文正公是晚清的中兴之臣,在当时晚清中兴的官方功劳簿里,他排第二位。
(第一位叫官文,才能、业绩、品德等其实都不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等)。
曾国藩名气很大,所以署了他的名字。
这样现象,自古以来就很多,不足为奇。
《冰鉴》讲的是用人的学问,如何识人、用人之“相术”。
书中有很多迷信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曾国藩也的确很会识人、用人。
他是一个书生,带兵打仗的能力可不敢恭维,他第一次亲自带兵打太平天国军队就以失败告终,多年苦心经营的军队毁于一旦,自己也是跳河自杀谢罪,幸亏身边有忠心的幕僚跟踪才得以相救。
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也是被太平天国的水军烧了主船、亲手组建的长江水师折损大半,不然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曾国藩家书可能还有丰富好几倍。
崇尚自然是诗人追求的又一目标,诗中没有多余的修饰,淡淡的,轻轻的,留下的是一缕不同寻常的自然本色。
但是,曾国藩是从一个烂摊子接手的,组建军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湘勇到湘军,他的周围也逐渐聚集了一批名将,为挽救晚清做《冰鉴》也有一些曾国藩如何识人、用人的痕迹,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他那个战争年代,这本书也可以说些实践经验的积累。
虽然,我们很渺小,但同样地能做到无私奉献。
街上到处可以看见清洁工,学校常常看到老师,他们不正是无私奉献的象征吗?我们本来出生时就需要帮助的,也因为有了父母的无私奉献,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也许,我们不能做什么很伟大的事儿,可身边还有很多小事等着我们去做……《冰鉴》读后感选择《冰鉴》这本书缘于书名和作者,本来自以为曾国藩所著的冰鉴,是给予后人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和借鉴,但是真正阅读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原来《冰鉴》是一本“相术”书,是曾公对自己相人识人的总结。
曾国藩是近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生严以律己、赏罚分明、勤俭节约、修身养性、崇尚气节、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事业,同时,他又积极向西方学习,开展洋务运动,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兵工学堂、设立中国第一个翻译馆,派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好书推荐《冰鉴》
好书推荐《冰鉴》
在生活中,与人打交道,日久见人心,是最稳妥的办法,但有时候,需要快速辩识,因为合作与否,就在转瞬之间。
虽然有法制思维保驾护航,但是真到这一步,麻烦事缠身。
得不偿失。
想到了一本书《冰鉴》。
《冰鉴》取以冰为镜、鉴察人心之义,集曾国藩识人心法之大成的传世奇书,一直受到后世的推崇。
其中有这样寥寥几句,道尽阅人经验的精髓:
“斜正看鼻眼,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主意看脚跟,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中。
”曾国藩观察入微、识人鉴心并非纸上谈兵。
据说有一回,门生李鸿章带三个手下去见曾国藩,希望能得一些点拨。
不巧的是,碰上曾国藩散步去了。
等到散步回来,李鸿章刚打算介绍三人,却被曾国藩打断。
他说:“不必多言,我心里已有分辨。
左侧之人只可小用;右侧之人万不可用;中间之人可大用。
”
李鸿章大惑不解,曾国藩告诉他:“左侧之人敢与我对视,但很快便低下头,可见他是一个忠厚之人,只是气魄不足,可以小用;右侧之人一直回避我的视线,但刚一转身又立马打量观察,可见他心术不正,不可启用;中间之人站立方正,不卑不亢,与我对视且不躲不闪,落落大方。
可见此人光明磊落,可以担当重任。
”
果然,曾国藩所指那位可用之人,便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
《冰鉴》读书分享
《冰鉴》
《冰鉴》一书是晚清朝名臣曾国藩关于识人鉴人的著作。
“冰鉴”一词,取其一冰为镜,明察秋毫,知面知心之意,提出了鉴别人才的各种方法。
曾国藩观人的艺术,有区别于传统的习俗,重神兼之以形,重常而辨之以奇,重礼儿导之以术,就相论人,就神取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相认识人。
《冰鉴》一书共有七篇,神骨篇、刚柔篇、容貌篇、情态篇、须眉篇、声音篇、气色篇。
原著虽是文言文,但凭借着译文解说,也略看懂一二。
以下就第一篇神骨篇做一下简单的分享: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
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俗话说:“去掉作为谷外壳的糠,谷的精髓依然存在。
”这说的是神。
“山岳不崩塌,只是因为石作为镇压。
”这说的是骨。
一人的精与神,全在于双眼;一人的骨骼品相,全在于脸部。
其他人(工农商军等)需要把身形与精神一起讨论,读书人要先观察他的神气与骨相,单刀直入,这是最重要的。
这一节的亮点在于:“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眼睛和脸部就如同是人的显示器,通过眼睛和脸部的细节,能看出很多本质问题。
虽然说不要以第一印象来判断一个人,但很多时候第一印象尤为重要,同时我们自己也要避免别人以第一印象来判断我们自己,所以要不断的自我修炼。
为什么成大局者都喜欢研究拜读《冰鉴》
为什么成大局者都喜欢研究拜读《冰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学而致用更可取。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慧,慧则明,明则放,放而心安,安则静,静通道。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冰鉴》《冰鉴》是怎样一本书?《冰鉴》,是我们国家识别人才的第一本奇书,是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冰鉴》为我们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曾国藩的“曾氏”用人法,一个核心思想是从他的相貌、言语、行动特征来考察其思维和做事的方法,从而判断他才能的大小,以此确定他适合担任什么工作。
正是因为曾国藩熟谙相人识人用人的方法,使他在咸丰过世、肃顺倒台的时候,不但没有受牵连,反而升为两广总督;没有使一向亲满排汉的清朝廷削弱他的兵权;没有在太平天国灭亡后步入“兔死狗烹”的后尘。
并且,成为清代文臣封武侯(勇毅侯)的第一人。
识别人才的三个层次无论你是政治家,还是企业家,要了解一个人,看透一个人,甚至看穿一个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我们学习了《冰鉴》,看明白一个人就是相对简单的事情。
了解一个人,一共有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代表一个人的识人能力。
第一个层次就是明白这个人是谁?也就是知道这人性别、年龄、相貌、简单经历而已。
任何人都可以完成第一阶段的识别人。
第二个层次就是了解这个人的气质,就是他的言谈举止。
这属于这个人能力的范围,我们平常人了解需要和这个人一起交往甚至一起共事才能够了解。
第三个层次就是看到这个人内心世界是善还是恶,比如你培养了一个人,到最后反而是害你的人,这种人你完全可以早点儿看明白他。
学了《冰鉴》一眼就可以看透一个人。
成大局者一定要学《冰鉴》曾国藩相术秘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寿夭看脚踵。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学习《冰鉴》的作用反躬自省者读之,可以知运命!心系天下者读之,可以成大局!淡然自处者读之,可以明清浊!游戏人间者读之,可以正进退。
教师读书分享《冰鉴》
冰鉴相人神骨取士——《冰鉴》之读后感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14年前葛大爷就向我们道出过一个惊天秘密——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从古到今,历史不断地向我们证实一个事实,那就是得人才者,得天下!我们的董事长发哥也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国际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
作为学校,作为老师,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向社会,向国家,向世界输出优秀的人才,那么我们该怎么辨识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呢?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这样一本传世奇书——曾国藩的《冰鉴》。
曾国藩,晚清名臣,官至两江、直隶总督,英武殿大学士,一等勇毅侯,是清代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死后谥号为文正,获得了清代文臣最高殊荣,/被后世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末世圣人”。
曾国藩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以外,也与他人的助力有很大关系。
/他一生致力于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当时全国的精英。
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
这些俊彦才杰不仅帮助曾国藩成就一代伟业,而且各有建树,名垂史册。
想要用人,先要识人。
清史稿里记载,他每次接待客人,就很专注地看着客人,许久都不说话。
见到(曾国藩如此样子)的客人都会感到惶恐不安,(曾国藩)退下来以后就记下此人的好坏优劣,没有出现差错失误的情况(都评价得非常准确)。
他的弟子李鸿章也称赞其师的相人之术,举世无双。
举个例子,这个人叫江忠源,是湘军中的文人悍将,他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过曾国藩,两个人相谈甚欢。
在江忠源告别的时候,曾国藩一直目送着他离去,直到门外,曾国藩才对左右的人说,这个人一定能立名天下,但是最终会悲壮惨节而死。
而的事实是,太平军与湘军对峙,石达开迎战江忠源,将后者团团围困,最后江忠源苦战力竭,溺水而亡。
确如曾国藩所预测的那样。
可见,他的相人之术确实异乎寻常,他尤擅长于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来判断对方的品质、性格、情绪、经历,并对其前途做出准确的预测。
冰鉴读书心得
冰鉴读书心得《冰鉴》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思索良久的书籍。
作者以深度的思考和敏锐的洞察力,探索了冰的多重意义,引导读者思考人性、历史和社会的本质。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冰的特殊象征意义和文化纬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体会到了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首先,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冰的象征意义。
冰在书中被视为对人性和生活现实的一种揭示。
通过描写冰的特性,如透明、坚硬和易碎,作者深入剖析了人性中的脆弱性和无法改变的本质。
冰与人性的关联引发了我对自我的思考,我开始思索人是否能趋近于冰的坚韧,又是否应该逃避现实和避免脆弱的一面。
这种对人性的思考拓展了我的视野,使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
其次,作者以冰为线索,揭示了历史和社会的一些规律。
通过考察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利用方式和象征意义,作者将冰的历史纬度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呈现了人类与冰的复杂关系。
这些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不仅丰富了书中的内容,也使我对历史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还通过对冷战时期的一些描述,将冰使用为隐喻,揭示了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和世界秩序的暗示。
这种融入历史和社会的叙事方式,使《冰鉴》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本揭示冰的书籍。
此外,作者对文学作品中冰的运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冰的冷感和透明性在文学中常被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冷漠和矛盾。
通过对几个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作者展示了冰在文学创作中的多层次含义。
这些分析不仅使我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我对文学创作的精妙之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冰在文学中的运用不仅仅是一个意象,更是一种思想的延伸和对人性的诘问。
在阅读《冰鉴》的过程中,我除了对书中所述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外,也对冰的多重象征意义和文学运用有了更广泛的思考。
冰与人性、历史和文学之间的关联,使我对这些领域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曾经认为只是一种自然物质的冰,在阅读《冰鉴》之后,变得更加丰富、深刻而动人。
我相信,《冰鉴》将继续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启示,它不仅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更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之书。
《冰鉴》读书心得
《冰鉴》读书心得
《冰鉴》读书心得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
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
《冰鉴》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决。
所谓“鉴”就是一面镜子,除了识人,更可以正已之衣冠。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我看的这个版本,对原典进行了译释,并结合历史典故、曾公的生平经历进行了解读,解读内容在我看来,跟原典似乎关系丌太大,多为“鸡汤”内容,所以看得比较粗,把这本书作为静心修身来读。
读这本书是因为对身边个别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感到震惊,对内心的冲击差点让自己对人生产生怀疑。
但回头想想,其实一切结果都丌是因事情突发而产生的,只是自己忽视了那个过程、忽略了种种迹象,细细想来,一是自己接触的人类型太少,总是在家和公司打转转,丌主动其实也是丌想去突破这个狭小的空间,想人想事过亍简单片面;
二是关注他人太少,丌屑亍对他人评头论足其实是对他人的冷漠。
每个人的行为结果跟他的生活背景、接触的人有必然的联系,所以都在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以及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决定自己拥有怎样的人生。
“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丌想识人,则用丌好人,也必然丌能担负起重要的责任,“担当”二字,丌是自己努力工作就可以的。
所谓“用人丌疑,疑人丌用”,丌识人怎么会“疑人”,而丌疑人是建立对其有客户认识的基础上。
先识已,再识人,再谈用心做事。
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引言作为一部畅销的科幻小说,《冰鉴》以恢宏的想象力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
它描绘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展现了科技与人性的较量,以及对人类尊严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震撼和思考,下面将就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现实与虚构的边界真实世界中的科技进步冰鉴设置在一个未来世界,科技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进行游戏和互动。
同时,人工智能也非常发达,可以模拟人类的行为和思维。
这让我不禁思考:现实世界中科技的发展到底有多远?我们能否真正实现类似《冰鉴》中所描绘的那样的虚拟现实世界?科技对于人类的影响在小说中,虚拟现实世界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人们沉迷于虚拟世界,丧失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和责任感。
这也引发了阅读者对于科技进步和人类精神空虚的深思。
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的精神需求?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人性的探索与思考虚拟世界中的自我认同在虚拟世界中,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身份和行为。
这让我想到了《冰鉴》中的主人公–黑棘。
他在虚拟世界中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但在现实世界中却是一个平凡的员工。
这种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异让我思考:一个人到底应该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虚拟世界中的自我认同是否能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这些问题让我感到困惑和思索。
生命的尊严与伦理问题在小说中,科学家们通过数字化技术把植物、动物和人类的意识转移到了虚拟世界中,实现了几近永生的状态。
这让我想到了生命的尊严和伦理问题。
虚拟世界中的存在是否可以等同于现实世界的生命?虚拟世界中人类的存在与肉体是否息息相关?这是一个崭新而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审慎思考和探讨。
对于未来的思考与展望科技进步的重要性与挑战《冰鉴》中的未来世界展现了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和挑战。
科技进步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和隐患。
曾国藩:《冰鉴》中的识人智慧
曾国藩:《冰鉴》中的识人智慧为什么有的人看着其貌不扬,但是很有魅力?为什么有的人虽然看起来落魄,但并不颓废?一个人长期形成的精气神会不会因为外在环境而轻易改变?人的相貌,可以修炼出来早早到公司,打算这段时间重读《冰鉴》。
很多朋友肯定会说,这不是曾国藩的著作。
这个问题已有定论,经过名家考证,确实不是。
不过里面很多内容,也很经典,值得一读。
比之那些玄之又玄的相术,这个算是通俗易懂了。
南怀瑾先生曾是说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这本书中的学问便是其一。
这本书内容可见有可取之处。
我最早读这个,是因为曾国藩识人之明,后来才知道不是他的著作。
不过,等我知道这个结果的时候,《冰鉴》已经背的七七八八了,需要找一些相关的书来看看都是怎么解释的,个别的书甚至原文都有个别字词的不同,更不要说译文了。
读的目的就是结合这些内容,纠正自己身上的一些不好的东西。
比如这句「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短不豖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雀寒,所谓整也,背宜圆,腹宜突坦,手足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所谓整也,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众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
」人的容貌可以天生,也可以改,比如说去韩国。
最重要的是,自己能控制的部分,一定要控制好,因为人的气质是可以改变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看着其貌不扬,但是很有魅力,这部分的内容,其实人是可以修炼出来的。
长期形成的精气神,不会轻易改变比如说,第一篇,神骨鉴。
神是什么?不特指精神,更多地包含了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才干、地位、社会阅历等等,骨也不特指骨骼,需要与神结合,骨子里的东西是也。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有的人,虽然看起来落魄,但并不颓废,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神,更容易让我们相信,哪怕他一时不如意,将来一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而有的人,西装革履,精气神不足,反而让你觉得这人并非大器之材。
这就是一个人的神骨在影响我们对这个人的判断。
这就是原书中的「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
读《冰鉴》有感
4、突发谢顶而使头与面颊相连,无限界,能掌财政大权,鼻子成鹰钩状的人,必定内心阴险狠毒,攻击力强而且喜伤人。
6、知而能改,另当别论。
7处理按部就班的事。
9、不可纸上谈兵,要有勇气,不可冒进,不可暴躁,不可固执,善于变化。
10、识人,切记过分注重外界的评说,不可将个人好恶掺杂其间,不可只凭一个人的一时一事评断一个人未来的成就,不可重早慧,轻晚成。谨慎对待互相称颂的同类人。
11、如果一个人谈话内容较多,或者语言直率,就容易被别人认为是在显示炫耀;如果静听他人说话不轻易表态,就认为思想空虚,没有真本领;如果说话理直气壮地高声谈话,就认为是傲慢无礼;如果谦逊礼让,讲话留有余地,就认为这是见解浅陋。
12、成为言谈通才妙语:善听,能发奇思妙语、谦让,理足则止,对于对方的缺点,可以提出批评,但不强制人家认错,争夺、退让皆要适度,而在弃取、去留问题上要果断,当对方气盛的时候,要避其锐气,对他们那些指责、曲解的言论都暂不计较。不要因得胜而自以为是,忘乎所以,讲话时心平气和,心态开朗,不以感情用事。
5、如正在跟人进行交谈时,他却忽然把目光和思路转向其他的地方,可见这种人是毫无诚意,在众人言笑正欢的时候,他却在一旁默然冷笑,可见这种人冷漠寡情。这类人城府很深居心险恶,不能和他们建立友谊,别人发表的意见未必完全妥当,他却在一旁连声符合,可见此人胸无定见,还没有跟人打交道,他却在背后对人家诽谤和污蔑,可见此人信口开河,不负责任。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置可否,而一旦事到临头就迟疑不决,犹豫不前,可见此人优柔寡断。遇到一件根本不值得大动感情的事,他却伤心落泪,可见此人缺乏理智。此些人不可交,如果反其道而求之,那么几乎可以遍交天下之士了。
冰鉴读后感范文3篇
冰鉴读后感范文3篇《冰鉴》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署名的一本书,之所以说署名,因为它是一本伪书,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别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
因为,曾文正公是晚清的中兴之臣,在当时晚清中兴的官方功劳簿里,他排第二位。
(第一位叫官文,才能、业绩、品德等其实都不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等)。
曾国藩名气很大,所以署了他的名字。
这样现象,自古以来就很多,不足为奇。
《冰鉴》讲的是用人的学问,如何识人、用人之“相术”。
书中有很多迷信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曾国藩也的确很会识人、用人。
他是一个书生,带兵打仗的能力可不敢恭维,他第一次亲自带兵打太平天国军队就以失败告终,多年苦心经营的军队毁于一旦,自己也是跳河自杀谢罪,幸亏身边有忠心的幕僚跟踪才得以相救。
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也是被太平天国的水军烧了主船、亲手组建的长江水师折损大半,不然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曾国藩家书可能还有丰富好几倍。
但是,曾国藩是从一个烂摊子接手的,组建军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湘勇到湘军,他的周围也逐渐聚集了一批名将,为挽救晚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冰鉴》也有一些曾国藩如何识人、用人的痕迹,在他那个战争年代,这本书也可以说些实践经验的积累。
读后感就是写了一首所谓的“诗”,完全是读完此书后有感而发,各位就姑且一听吧。
一直在看《冰鉴》,看了将近2年,先是看原版,古文基础不好,读的囫囵。
然后又找了好几个后人翻译的版本看后,越来越有感觉,更加佩服曾公留下的识人,用人精华。
也很荣幸自己有机会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实践。
古代善于识人者,往往能够从成败之外看到人的长处,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现实中,我们往往以绩效为第一评价标准,而成熟有经验的领导还会依据业务能力,道德素质和潜力来判断人才。
而平庸的管理者却只能以成败论英雄,如此一来,必然会错失人才。
联系到现实中,一种可能是初为管理者,没有能力去全面判断。
还有一种就是管理者对培养和判断下属能力过于简单和粗旷,以绩效和数据为一切标准,没有耐心去辅导和帮助下属,或是出于自私害怕下属超越自己,多种可能性。
《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导读: 《冰鉴》读后感文/莫枫对于曾国藩的了解最早是从书架上的《曾国藩家书》所闻,初中在学近代史时,太平天国的灭亡咎取自于湘军的挥师,而领导者正是曾国藩,后又问他是北洋水师一把手李鸿章的老师,封疆大吏马革裹尸而还左宗棠的引导者,不可不畏。
在对王阳明的高度评价之余,对曾国藩半个圣人的称号也随之产生,说其为清朝核心的柱石也不为过。
然而,笔者真正认真读曾国藩,也是从这本《冰鉴》开始。
《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中关于如何看人有精辟的八句话作为开端:1、穷之以辞以辨其智;2、远使之而观其忠;3、近使之而观其敬;4、烦使之而观其能;5、卒然问焉而观其知;6、急与之期而观其信;7、委之以财而观其仁;8、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此段话也作为历史中高级管理者所称颂的识人之法,人生短短数十年,谁又能经得起这样那样的考验和折腾,所以最后能够胜出的是,真正可以被精炼而出的人才。
对于《冰鉴》并非在此之上枚举数例以示迎合,而是曾大家在一生相人中所总结而出。
简单归纳而言,从一、骨;二、面(含五官);三、情;四、神;五、声;六气等六个方面的微观细节来品评一个人。
一骨:此主要只头骨。
头骨构成了整体面相的框架,头骨是否平整,颧骨是否凸显,颌骨是否宽平,后骨是否函内等均是考虑范围。
诸葛亮因魏延有反骨,而断定其有谋反之意,马岱手持密诏诛杀魏延。
但历史的另一侧认为魏延的将才之气不应以此而亡,反而觉得诸葛亮仅因反骨而杀魏延不妥。
哎何是反骨,请读者自行百度。
头骨的学问在民间也有些学问,小孩头骨有没有睡平是其中的一种,另外还要把头睡对称等。
仔细观察每个人的头型,会发现有微妙的不同。
二面:对于相人而言是最重要的,其中五官又是重中之重,又分为两层,1)五官的相对位置---五官的相对位置决定了是否有张好的囊,而决定万里挑一的灵魂的是那双水润的眸子。
相由心生,喜、怒、肃等相均是内心长期活动的体现,五官中最重要的是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任何心理丝毫的变动,都会在眼睛中有所体现,眨眼、直视、躲闪等都可看做是心理波动。
冰鉴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
冰鉴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冰鉴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冰鉴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冰鉴读后感1《冰鉴》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署名的一本书,之所以说署名,因为它是一本伪书,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别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
因为,曾文正公是晚清的中兴之臣,在当时晚清中兴的官方功劳簿里,他排第二位。
(第一位叫官文,才能、业绩、品德等其实都不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等)。
曾国藩名气很大,所以署了他的名字。
这样现象,自古以来就很多,不足为奇。
《冰鉴》讲的是用人的学问,如何识人、用人之相术。
书中有很多迷信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曾国藩也的确很会识人、用人。
他是一个书生,带兵打仗的能力可不敢恭维,他第一次亲自带兵打太平天国军队就以失败告终,多年苦心经营的军队毁于一旦,自己也是跳河自杀谢罪,幸亏身边有忠心的幕僚跟踪才得以相救。
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也是被太平天国的水军烧了主船、亲手组建的长江水师折损大半,不然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曾国藩家书可能还有丰富好几倍。
但是,曾国藩是从一个烂摊子接手的,组建军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湘勇到湘军,他的周围也逐渐聚集了一批名将,为挽救晚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冰鉴》也有一些曾国藩如何识人、用人的痕迹,在他那个战争年代,这本书也可以说些实践经验的积累。
读后感就是写了一首所谓的诗,完全是读完此书后有感而发,各位就姑且一听吧。
冰鉴读后感2选择《冰鉴》这本书缘于书名和作者,本来自以为曾国藩所着的冰鉴,是给予后人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和借鉴,但是真正阅读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原来《冰鉴》是一本相术书,是曾公对自己相人识人的总结。
曾国藩是近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生严以律己、赏罚分明、勤俭节约、修身养性、崇尚气节、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事业,同时,他又积极向西方学习,开展洋务运动,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兵工学堂、设立中国第一个翻译馆,派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读曾国藩《冰鉴》之悟
《冰鉴》如之何鉴——读《冰鉴》之悟富安中学刘瑛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适用(曾国藩)。
——题记青年毛泽东这样评曾国藩“办事而兼传教之人”,“愚于近人,道与文二者兼具”。
一代伟人皆能对曾文正公评之如泰,理当后者倾项仰之。
在我读过《曾国藩传》后,已为曾文正公的博大才识而慕倾了。
今又再读其《冰鉴》一辑,更是不能以片言而能语之。
读完此书,苦思数日,最终慨而曰之,吾辈枉生之,吾辈魍魉之物也。
曾国藩的《冰鉴》一书主论用人、识才、举士、致学。
而尤以识士举才为要。
因本人钝驽,难悟其中之至知,只能凭个人的浅薄之见,略诉一、二,以资领悟之道。
其一,才须操守,取人之式。
纵观史略,此方之多者如汗牛充栋,又如泗水之汼澔,管鲍之举乃为典例,另有晏子车载于越父石,萧何月掠为韩信都是妇孺皆知之事。
但相比于曾文正公则又远矣。
《冰鉴》中曰:“取人之式,须操守之条”。
为了识才,必须对人才时加考稽,而曾国藩尤其注重属下的建言。
曾文正公说:“若使人人建言,参与质证,岂不更为实乎?”这确实为一好策。
其实古之取人之式各有其道,而曾国藩的“去其稂莠”则更有其实质。
《冰鉴》中对“去其稂莠”的诠释是“而对那些不投在上之所好的人才,不加培养,不加擢取,固然是对人才的浪费;而单凭在上者的爱好或印象保举与超擢,把那些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的阴谋家和野心家当做人才来培养与使用,必会造成恶劣的政治后果。
”正如曾文正公所言:“榛棘不除,则兰惠失色;害马不去,则骐骥气短。
”在曾国藩的幕僚中刘蓉是其最为赏识之才,他敢于抛开情面,肝胆共识,在针对国家和平之时与多事之秋的不同形势中,刘蓉敢于直面批评曾国藩应从远略、大局之虑,不能只顾自己的一时之取与名望之守中获得惬意,乃批评曰“妇人之德与君相之德”迥乎于“仁”之存处,指柬不能拘妇人之仁,而当行“仁”于天下之为。
其次《冰鉴》中着重论述了求才、用才之见。
文中曰“求才如白圭之治”“用才如药病不逮下品”。
在《冰鉴》中引用才“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得人治事,二者并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1
《冰鉴》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署名的一本书,之所以说署名,因为它是一本伪书,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别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
因为,曾文正公是晚清的中兴之臣,在当时晚清中兴的官方功劳簿里,他排第二位。
(第一位叫官文,才能、业绩、品德等其实都不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等)。
曾国藩名气很大,所以署了他的名字。
这样现象,自古以来就很多,不足为奇。
《冰鉴》讲的.是用人的学问,如何识人、用人之“相术”。
书中有很多迷信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曾国藩也的确很会识人、用人。
他是一个书生,带兵打仗的能力可不敢恭维,他第一次亲自带兵打太平天国军队就以失败告终,多年苦心经营的军队毁于一旦,自己也是跳河自杀谢罪,幸亏身边有忠心的幕僚跟踪才得以相救。
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也是被太平天国的水军烧了主船、亲手组建的长江水师折损大半,不然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曾国藩家书可能还有丰富好几倍。
但是,曾国藩是从一个烂摊子接手的,组建军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湘勇到湘军,他的周围也逐渐聚集了一批名将,为挽救晚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冰鉴》也有一些曾国藩如何识人、用人的痕迹,在他那个战争年代,这本书也可以说些实践经验的积累。
读后感就是写了一首所谓的“诗”,完全是读完此书后有感而发,各位就姑且一听吧。
《冰鉴》读后感2
俗话说:从政要学曾国藩、从商要学胡雪岩。
虽然我现在还是个小学生,但这个暑假我还是决定看一看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所著的一部关于相人识人的作品——《冰鉴》。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从《冰鉴》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
在明朝有一个叫阿留的'小画僮,他有一点傻,因此在生活中闹了不少笑话,但是你不能因此看不起他哦!他在画画上很有天赋。
有一次,他的师父周元素正在准备画画,他看见阿留在一旁跃跃欲试地看着画纸,似乎也想作一幅画,于是笑着问:“难道你也会画?你能画几笔给我看看吗?”“画就画,有什么难的!”
阿留看着画纸,稍微沉思了一会儿便动手画了起来。
只见一会儿功夫,纸上便呈现出一只活灵活现的蜻蜓,正轻盈地立在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上面。
整幅画构图非常匀称,颜色浓淡相宜。
这幅画取意
于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周元素不禁赞叹:“阿留真有灵气,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生活中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古时候其貌不扬的晏子却是个充满智慧的大人物、哈佛大学不正是以外表来判断史丹佛夫妇,因此失去了一个建造大楼机会吗?
在生活中千万不能以一个人的外表来评价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