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读书心得
读冰鉴学识人
读《冰鉴》学识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
像工人、农民、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
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
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
门打开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而测知人知人的气质了。
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骼,是观人的第一要诀。
首先就要了解大多数人的眼部动作所体现出的含义。
1.质问如果一个人一直目光如炬地盯着别人看,似乎要从对方身上带走一些什么,那么,这样的眼神代表着质问。
这个人是想从对方的脸上看到对方的心底。
比如,情侣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女方通常会盯着男方看,那时透露的信息正是她的心情,她在质问,她需要一个答案。
2.期待当一个人的目光很温柔地凝视一个人的时候,说明他有所期待,希望对方说出他心里想但嘴上却不好意思说出的话,或者是恭维,或者是赞美,或者是爱慕。
3.掩盖如果一个人的眼睛一直在躲闪,不敢正对别人的眼睛,那就说明他在试图掩盖什么。
他不希望别人看他太清,离他太近。
这实际上就是拉开距离的信号,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他认为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是让自己处于安全状态的最佳方式。
4.撒谎当一个人一直用眼睛撇对方,眼神中略带着一些不安的时候,通常说明他说了假话,他想知道对方有没有发觉,但是又担心被对方发觉。
5.蔑视当一个人的眼睛斜视他人的时候,说明他对这个人有轻蔑之意。
在他的内心深处,是有些瞧不起那个人的。
6.尊敬当一个人的眼睛仰视另一个人的时候,意味着他对这个人的尊敬和仰慕,说明这个人在他的心目中是很有分量的。
这种仰视最常见于那些追星族们看到自己的偶像的时候,那种尊重与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7.盛气凌人当一个人的眼睛俯视他人的时候,意味着他有些自大、傲慢,这种盛气凌人的眼神说明他在别人面前感觉自己存在着优势。
冰鉴读书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冰鉴读书心得篇一:《冰鉴》读后感《冰鉴》读后感曾国藩是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在清王朝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曾国藩等人的挽狂澜于既倒、扶社稷于危难,使风雨飘摇的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
其文治武功都堪称震古烁今,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
正如国学大师章炳麟的评价一样,曾氏一生毁誉参半:挽狂澜于既倒,镇压太平天国,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主张富国强兵,被誉为“洋务运动先驱”;他是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桃李满天下,有“德比诸葛,功过萧、曹,文章无愧于韩、欧”、“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他一生不爱财,不怕死,努力做清官,做名臣,是儒家最后一个圣人,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但他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又被世人喻为刽子手、曾剃头、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又被骂为汉奸、卖国贼。
毛泽东曾三次评价曾国藩,称其“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更有《清史稿·曾国藩传》为证: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这是表明曾国藩识人用人从未出过差错,他将他毕生的相术研究成果总结在《冰鉴》之中。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冰鉴的意思就是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关于识人,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刘邵也说: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我国也有一句意思相同的老话叫:世事洞明皆学问。
这些都表明了识人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难的。
《冰鉴》总共分为七章: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从一个人的气质、眼神、表情、为人处世、言辞语音、行为动作、性格来阐述识人用人之道,曾国藩摒弃传统相术之习俗,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取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相术口诀是: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曾国藩识人宝典《冰鉴》
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曾国藩识人宝典《冰鉴》以冰为鉴——解读曾国藩《冰鉴》中国文化讲究博大精深,西方文化讲究统筹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主导课程,在现今社会运行过程中应用广泛,但对于现今的纷繁管理模式,其严谨的模型构建在主导理念和统筹思维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便显得相形见绌。
冰鉴——冰出于水而寒于水,水可鉴事务之清浊,以示鉴人之透彻!历史上任何一次改朝换代,无不因奸邪而误国;每一次推动历史进步的变革,无不因忠者心藏天下而兴起;朝代中途叛乱,无不因英雄出现而力挽狂澜。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国家大计,首推留心人才”;“商业一诺为重。
在各类事务中,决策失误是最大的败笔,而在决策失误中用人失误乃是最大的失误。
”本书深度透彻分析了鉴别人才的九大特征,为选人用人提供了有效方法。
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家庭、个人,无不因人而成败。
而识人、用人、辨人就成为重中之重。
国家因贤才而壮大,企业因贤才而发展,个人因贤才而成就。
人在江湖,欲成事业,必有人相助,孤家寡人何以能创造价值?《冰鉴》的智慧是综合了曾国藩和三国刘勋《人物志》与传统相法精华而成,从理论到实践,并结合了大量的引证,了解周围的人才,团结可以团结的所有人才,去愚才而识贤才,辩邪正而识忠奸。
从《冰鉴》的现今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中,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需求的关键点,如何辨别人才,凸显人才的作用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于是用《冰鉴》的智慧解读人生,体悟世情,自鉴明镜!是非常有实用效力的良方。
曾国藩的识人口诀是: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曾国藩“识人术”的核心就是:世上怕的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用才的人不能正确使用人才。
特别是在管理重要的高层人员方面,曾国藩自有一套:1、选拔人才。
“拣选将才,必求智略远之人,又须号令严明,能耐劳苦,三着兼全,乃为上选”。
曾国藩认为挑选高层次人才必须要有深谋远虑的眼光,又要有严明的纪律,同时,要吃得苦中苦,且耐得注寂寞,三者如能兼顾,则为最佳的配比方式。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读后感2500字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读后感
从大的方向讲,这本书可分为两大局部,前两章讲解并描述人才、识才与用才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历史典故,后面就是讲如何通过观相来识人。一般在生活中,人们看到一个人的相貌、身材等,第一反响就是好看与不好看,很少会考虑这个人的品性及将来运势,而这本书就告知你如何通过一个人的身体属性看出后者。书中观相术有许多,待会儿想重点描述一下观骨识人术。人才 识才 用才世界上从来不缺人才,缺的是识别人才的伯乐。一个人纵然有才,假如没有真正发挥出ta的才能,没有缔造出表达ta才能的价值,那么就像沙子里的金子,纵然会发光,假设无人识,终究还是会被沉没在沙子里,那么ta表达出的实际价值就和沙子无异。所以假如没有合理利用人才资源,那么对人才是一种奢侈,假设一个人能够识别人才并合理任用人才,那么势必会对ta走向胜利产生莫大的协助。观骨识人按相书的说法,人的头部,共有七十三骨。有九种骨是相书上说的异骨,凡有其中一种,命运都不错,假设是一种都没有,按骨相惯例,终难入贵。这九种骨为:颧骨,驿马骨,将军骨,日角骨,月角骨,龙宫骨,伏犀骨,巨鳌骨,龙角骨。详细位置:颧骨位于两颧,天仓部位为驿马骨,两耳旁边为将军骨,左眉之上,隐隐而起的是日角骨,右眉上隐隐而起的是月角骨,围着眼睛圆起者为龙宫骨,鼻上一骨直起,贯向脑部名伏犀骨,耳两边的沟朏骨特高者为巨鳌骨,两眉毛有骨隆起,走向边地部位,叫龙角骨或者辅角骨。另外,额头上如有骨又圆又大,即是天成骨,两颧有骨通向耳部,那是寿骨,两耳之后,有骨丰隆,那是玉堂骨,又名玉阶骨。颈部后面有骨隆起,似乎鸡蛋一样,那叫天柱骨。这些都说明命运比拟好,非富即贵。额间部位有八骨,即伏犀骨、日月骨、边地骨、福堂骨、龙角骨、虎颈骨、印绶骨、金城骨、天庭骨。伏犀骨要长,最好能贯穿到脑顶部,那么此人必为大贵无疑;日月骨要在边角隆起,看起来犹如有棱角一样,这也是贵人之相。至于福堂骨、边地骨,都要丰厚隆起,方为入相。天庭骨又方又阔,丰隆饱满入相,假如单是高耸,但缺少厚度,那么多半要克人,而且心胸窄,不能容人。除了额部八骨外,枕骨、顶骨、佐串骨、太阳骨、项骨、颧骨、眉骨、鼻骨也很重要。枕骨强而有力,顶骨平正,佐串骨像角一样,太阳骨直线上升,项骨平伏,颧骨有力有势,方为入相。重点说说眉骨、鼻骨和下颏骨。眉骨骨棱像犀角一样平伏在面部并隆起者入相,标记着主子英气勃发,才华横溢,然而眉骨大的人也不行过于乐观,假如眉骨很高,眉毛稀疏,又没有多少肉覆盖在上面,那便是克妻之相,这样的人可能要等很久才可娶妻,即使早把娇妻藏于金屋,那也要提防刑法。鼻骨以直为上,鼻骨笔直挺立便是上相。鼻骨最忌讳的是扁,假如鼻骨扁扁的,向两边横长是一副凶相,此人定会有凶。下颏骨比拟大,据说和晚年的情景关系最亲密,术士们认为:下颏骨向两边扩张隆起,而且胡子刚硬,说明晚年有福。看头部的骨相,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这三处为关键部位;看面部的骨相,那么主要看眉骨、颧骨。假如以上五种骨相完备无缺,此人必须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假如具备其中的一种,此人终生不会受穷,假如具备其中的两种,此人就不会卑贱,假如能具备其中的三种,此人只要有所行动,就会有成果,假如能具备其中的四种,此人必须会显贵。此外,骨有不同的颜色,面部骨头以青色最为名贵,所谓的“少年公卿半青面”,就是这个意思。紫色次等,白色那么为最下等。骨有必须的气场,头部骨骼以相互关联最为名贵,支离散乱那么为次一等。总之,只要头上没有恶骨,就是面相再好也不如头相好。然而,假如头大而天庭骨却不丰隆,终属卑贱的品位;假如头圆而佐串骨却隐伏不见,多半要成为僧人;假如鼻骨冲犯两眉,父母必不长寿;假如颧骨紧贴眼尾,必无子孙后代。观骨识人术仅为古代相士的经历之谈,信那么有,不信那么无,是否可信,因人而异,不针对任何人,假设有冒犯之处,还请见谅。此外,在读这本书的前期,放眼望世界,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清楚的相识:世界的主体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人是根本,世界是由全部人共同作用出来的结果〔不考虑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但真正驾驭世界局势的人只在少数,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ta们保持着世界局势的平衡,并推动着世界不断向前开展,ta们通过充分利用并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来对世界产生影响。ta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与目标,不仅胸怀大志,更重要的是ta们会通过自己的双手双脚不断地向目标前进,肯付出,不怕困难与挫折,夹杂着汗水和泪水,即使道路荆棘无比,照旧勇往直前,磨难打不倒ta们,低迷过后是更加的热血澎湃,逆境之后的重生就是凤凰涅槃,ta们仿佛生来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坚决不移,或许自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但是当ta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幻想的时候就是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虽一个人无法变更世界,但一群人可以,一个人虽无法变更世界,但可以影响世界,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这样的志向,同时能不能够矢志不渝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志向。
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炭鉴读后感(一)《炭鉴》是浑晨重臣曾国藩签名的一原书模板,之以是说签名,果为它是一原伪书模板,也便是说,那原书模板是他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
果为,曾文邪私是早浑的外废之臣,正在其时早浑外废的民间功绩簿面,他排第两位。
(第一名鸣官文,能力、业绩、道德等其真皆没有如曾国藩、右宗棠、胡林翼等等)。
曾国藩名望很年夜,以是署了他的名字。
那样景象,自今以去便不少,屡见不鲜。
《炭鉴》讲的是用人的学识,若何识人、用人之“相术”。
书模板外有不少科学的工具,然而也有不少值失必定之处。
曾国藩也确实很会识人、用人。
他是一个书模板熟,带兵兵戈的才能否没有敢阿谀,他第一次亲身带兵挨承平地国戎行便以得败了结,多年甜口运营的戎行誉于一旦,本人也是跳河他杀开功,幸好身旁有奸口的幕僚跟踪才失以相救。
最初一次带兵兵戈,也是被承平地国的火军烧了主舟、亲脚组修的少江海军合益泰半,否则咱们昨天所能看到的曾国藩乡信否能另有丰盛孬几倍。
然而,曾国藩是从一个烂摊子接办的,组修戎行能够说是赤手发迹,从湘怯到湘军,他的四周也逐步汇集了一批名将,为解救早浑作没了不成消逝的奉献。
《炭鉴》也有一些曾国藩若何识人、用人的陈迹,正在他这个和平年月,那原书模板也能够说些理论经历的积攒。
读后感便是写了一尾所谓的“诗”,彻底是读完此书模板后有感而领,列位便权且一听吧。
炭鉴读后感(两)不断正在看《炭鉴》,看了快要2年,先是看本版,今文根底欠好,读的囫囵。
而后又找了孬几个后人翻译的版原看后,愈来愈有觉得,愈加服气曾私留高的识人,用人精髓。
也很枯幸本人无机会可以正在事情外一直理论。
今代擅长识人者,往往可以从成败以外看到人的优点,那是最易能否贱的。
现真外,咱们往往以绩效为第一评估规范,而成生有经历的指导借会根据业务才能,品德艳量战后劲去判断人材。
而平凡的精细管理者却只能以成败论英豪,云云一去,一定会错得人材。
联络到现真外,一种否能是始为精细管理者,出有才能来片面判断。
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冰鉴》读后感《冰鉴》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署名的一本书,之所以说署名,因为它是一本伪书,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别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
因为,曾文正公是晚清的中兴之臣,在当时晚清中兴的官方功劳簿里,他排第二位。
(第一位叫官文,才能、业绩、品德等其实都不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等)。
曾国藩名气很大,所以署了他的名字。
这样现象,自古以来就很多,不足为奇。
《冰鉴》讲的是用人的学问,如何识人、用人之“相术”。
书中有很多迷信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曾国藩也的确很会识人、用人。
他是一个书生,带兵打仗的能力可不敢恭维,他第一次亲自带兵打太平天国军队就以失败告终,多年苦心经营的军队毁于一旦,自己也是跳河自杀谢罪,幸亏身边有忠心的幕僚跟踪才得以相救。
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也是被太平天国的水军烧了主船、亲手组建的长江水师折损大半,不然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曾国藩家书可能还有丰富好几倍。
崇尚自然是诗人追求的又一目标,诗中没有多余的修饰,淡淡的,轻轻的,留下的是一缕不同寻常的自然本色。
但是,曾国藩是从一个烂摊子接手的,组建军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湘勇到湘军,他的周围也逐渐聚集了一批名将,为挽救晚清做《冰鉴》也有一些曾国藩如何识人、用人的痕迹,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他那个战争年代,这本书也可以说些实践经验的积累。
虽然,我们很渺小,但同样地能做到无私奉献。
街上到处可以看见清洁工,学校常常看到老师,他们不正是无私奉献的象征吗?我们本来出生时就需要帮助的,也因为有了父母的无私奉献,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也许,我们不能做什么很伟大的事儿,可身边还有很多小事等着我们去做……《冰鉴》读后感选择《冰鉴》这本书缘于书名和作者,本来自以为曾国藩所著的冰鉴,是给予后人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和借鉴,但是真正阅读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原来《冰鉴》是一本“相术”书,是曾公对自己相人识人的总结。
曾国藩是近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生严以律己、赏罚分明、勤俭节约、修身养性、崇尚气节、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事业,同时,他又积极向西方学习,开展洋务运动,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兵工学堂、设立中国第一个翻译馆,派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冰鉴》读书分享
《冰鉴》
《冰鉴》一书是晚清朝名臣曾国藩关于识人鉴人的著作。
“冰鉴”一词,取其一冰为镜,明察秋毫,知面知心之意,提出了鉴别人才的各种方法。
曾国藩观人的艺术,有区别于传统的习俗,重神兼之以形,重常而辨之以奇,重礼儿导之以术,就相论人,就神取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相认识人。
《冰鉴》一书共有七篇,神骨篇、刚柔篇、容貌篇、情态篇、须眉篇、声音篇、气色篇。
原著虽是文言文,但凭借着译文解说,也略看懂一二。
以下就第一篇神骨篇做一下简单的分享: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
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俗话说:“去掉作为谷外壳的糠,谷的精髓依然存在。
”这说的是神。
“山岳不崩塌,只是因为石作为镇压。
”这说的是骨。
一人的精与神,全在于双眼;一人的骨骼品相,全在于脸部。
其他人(工农商军等)需要把身形与精神一起讨论,读书人要先观察他的神气与骨相,单刀直入,这是最重要的。
这一节的亮点在于:“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眼睛和脸部就如同是人的显示器,通过眼睛和脸部的细节,能看出很多本质问题。
虽然说不要以第一印象来判断一个人,但很多时候第一印象尤为重要,同时我们自己也要避免别人以第一印象来判断我们自己,所以要不断的自我修炼。
冰鉴读书心得
冰鉴读书心得《冰鉴》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思索良久的书籍。
作者以深度的思考和敏锐的洞察力,探索了冰的多重意义,引导读者思考人性、历史和社会的本质。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冰的特殊象征意义和文化纬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体会到了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首先,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冰的象征意义。
冰在书中被视为对人性和生活现实的一种揭示。
通过描写冰的特性,如透明、坚硬和易碎,作者深入剖析了人性中的脆弱性和无法改变的本质。
冰与人性的关联引发了我对自我的思考,我开始思索人是否能趋近于冰的坚韧,又是否应该逃避现实和避免脆弱的一面。
这种对人性的思考拓展了我的视野,使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
其次,作者以冰为线索,揭示了历史和社会的一些规律。
通过考察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利用方式和象征意义,作者将冰的历史纬度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呈现了人类与冰的复杂关系。
这些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不仅丰富了书中的内容,也使我对历史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还通过对冷战时期的一些描述,将冰使用为隐喻,揭示了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和世界秩序的暗示。
这种融入历史和社会的叙事方式,使《冰鉴》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本揭示冰的书籍。
此外,作者对文学作品中冰的运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冰的冷感和透明性在文学中常被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冷漠和矛盾。
通过对几个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作者展示了冰在文学创作中的多层次含义。
这些分析不仅使我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我对文学创作的精妙之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冰在文学中的运用不仅仅是一个意象,更是一种思想的延伸和对人性的诘问。
在阅读《冰鉴》的过程中,我除了对书中所述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外,也对冰的多重象征意义和文学运用有了更广泛的思考。
冰与人性、历史和文学之间的关联,使我对这些领域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曾经认为只是一种自然物质的冰,在阅读《冰鉴》之后,变得更加丰富、深刻而动人。
我相信,《冰鉴》将继续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启示,它不仅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更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之书。
《冰鉴》读书心得
《冰鉴》读书心得
《冰鉴》读书心得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
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
《冰鉴》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决。
所谓“鉴”就是一面镜子,除了识人,更可以正已之衣冠。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我看的这个版本,对原典进行了译释,并结合历史典故、曾公的生平经历进行了解读,解读内容在我看来,跟原典似乎关系丌太大,多为“鸡汤”内容,所以看得比较粗,把这本书作为静心修身来读。
读这本书是因为对身边个别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感到震惊,对内心的冲击差点让自己对人生产生怀疑。
但回头想想,其实一切结果都丌是因事情突发而产生的,只是自己忽视了那个过程、忽略了种种迹象,细细想来,一是自己接触的人类型太少,总是在家和公司打转转,丌主动其实也是丌想去突破这个狭小的空间,想人想事过亍简单片面;
二是关注他人太少,丌屑亍对他人评头论足其实是对他人的冷漠。
每个人的行为结果跟他的生活背景、接触的人有必然的联系,所以都在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以及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决定自己拥有怎样的人生。
“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丌想识人,则用丌好人,也必然丌能担负起重要的责任,“担当”二字,丌是自己努力工作就可以的。
所谓“用人丌疑,疑人丌用”,丌识人怎么会“疑人”,而丌疑人是建立对其有客户认识的基础上。
先识已,再识人,再谈用心做事。
冰鉴观后感2020范文汇总
冰鉴观后感2020范文汇总冰鉴是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冰鉴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冰鉴观后感1清朝的曾国藩具有异乎寻常的识人术,尤擅长于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来判断的对方的品质,性格,情绪,经历,并对其前途作出准确的预言。
曾经特别恨他,因为是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成长了,会辩证的看问题了。
就如同SUN和MICROSOFT和解时所说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我们的人生观也应该是: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在谁身上你都能有所收获。
曾国藩是如何识人的?他的识人术有无道理?是否应验?在鉴识人才的学问《冰鉴》里自有分解。
《冰鉴》,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
《冰鉴》体虽小而思精,言虽少而意深,其鉴人观人之法在今天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下面是一些例子:某天,有新来的三位幕僚来拜见曾国藩,见面寒暄之后退出大帐.有人问曾国藩对此三人的看法。
曾国藩说:“第一人,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有余,小心翼翼,乃一小心谨慎之人,是适于做文书工作的。
第二人,能言善辩,目光灵动,但说话时左顾右盼,神色不端,乃属机巧狡诈之辈,不可重用。
惟有这第三人,气宇轩昂,声若洪钟,目光凛然,有不可侵犯之气,乃一忠直勇毅的君子,有大将的风度,其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只是性格过于刚直,有偏激暴躁的倾向,如不注意,可能会在战场上遭到不测的命运。
”这第三者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罗泽南,后来他果然在一次战争中中弹而亡。
冰鉴观后感2曾国藩,晚清名臣,官至两江、直隶总督,英武殿大学士,一等勇毅侯,是清代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死后谥号为文正,获得了清代文臣最高殊荣,被后世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末世圣人”。
曾国藩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以外,也与他人的助力有很大关系。
他一生致力于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当时全国的精英。
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引言作为一部畅销的科幻小说,《冰鉴》以恢宏的想象力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
它描绘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展现了科技与人性的较量,以及对人类尊严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震撼和思考,下面将就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现实与虚构的边界真实世界中的科技进步冰鉴设置在一个未来世界,科技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进行游戏和互动。
同时,人工智能也非常发达,可以模拟人类的行为和思维。
这让我不禁思考:现实世界中科技的发展到底有多远?我们能否真正实现类似《冰鉴》中所描绘的那样的虚拟现实世界?科技对于人类的影响在小说中,虚拟现实世界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人们沉迷于虚拟世界,丧失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和责任感。
这也引发了阅读者对于科技进步和人类精神空虚的深思。
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的精神需求?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人性的探索与思考虚拟世界中的自我认同在虚拟世界中,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身份和行为。
这让我想到了《冰鉴》中的主人公–黑棘。
他在虚拟世界中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但在现实世界中却是一个平凡的员工。
这种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异让我思考:一个人到底应该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虚拟世界中的自我认同是否能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这些问题让我感到困惑和思索。
生命的尊严与伦理问题在小说中,科学家们通过数字化技术把植物、动物和人类的意识转移到了虚拟世界中,实现了几近永生的状态。
这让我想到了生命的尊严和伦理问题。
虚拟世界中的存在是否可以等同于现实世界的生命?虚拟世界中人类的存在与肉体是否息息相关?这是一个崭新而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审慎思考和探讨。
对于未来的思考与展望科技进步的重要性与挑战《冰鉴》中的未来世界展现了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和挑战。
科技进步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和隐患。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 第 1 页 共 1 页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一)
这几天,一边忙着复习公务员考试,一边利用闲暇时间来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作为一名未来的HR ,我一直觉得识人相人是十分重要的。
我把这个想法和我父亲交流了,他十分同意我的想法,并且把曾国藩的《冰鉴》推荐给我,他说曾公的冰鉴是十分不错,值得研究。
我之前知道,曾国藩的冰鉴里面说的相人艺术,最开始得到了梁启超和蒋介石的崇拜,他们十分喜欢曾国藩的识别人才的艺术。
然而,数数几页,拗口的古文让我觉得其中道理难以捉摸,不过还是硬着头皮读下去了。
月份的时候,我在图书馆接到了冰鉴原文和鉴赏篇。
当时还写了一篇笔记文章,大家可以看看:曾国藩《冰鉴》始读有感
然而,那个时候的理解只能够通过言语本身和书中实例理解。
至于去追究看人看神,如何看神,如何识别人之骨髓,都不是很清楚,也无法细究过去。
到现在,我想我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吧,或许和曾公本人的思想已经有了一些差别,但是我是从我自己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理解和阐述的。
曾国藩的冰鉴是一门关于道和法的学问: 所有经管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做事以追求效率为第一原则。
同样,在对待《冰鉴》其书上,我想要去探究怎么办的问题?而对是什么的问题显得不太关心。
《冰鉴》给我们的启发,让我们转到;道。
《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导读: 《冰鉴》读后感文/莫枫对于曾国藩的了解最早是从书架上的《曾国藩家书》所闻,初中在学近代史时,太平天国的灭亡咎取自于湘军的挥师,而领导者正是曾国藩,后又问他是北洋水师一把手李鸿章的老师,封疆大吏马革裹尸而还左宗棠的引导者,不可不畏。
在对王阳明的高度评价之余,对曾国藩半个圣人的称号也随之产生,说其为清朝核心的柱石也不为过。
然而,笔者真正认真读曾国藩,也是从这本《冰鉴》开始。
《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中关于如何看人有精辟的八句话作为开端:1、穷之以辞以辨其智;2、远使之而观其忠;3、近使之而观其敬;4、烦使之而观其能;5、卒然问焉而观其知;6、急与之期而观其信;7、委之以财而观其仁;8、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此段话也作为历史中高级管理者所称颂的识人之法,人生短短数十年,谁又能经得起这样那样的考验和折腾,所以最后能够胜出的是,真正可以被精炼而出的人才。
对于《冰鉴》并非在此之上枚举数例以示迎合,而是曾大家在一生相人中所总结而出。
简单归纳而言,从一、骨;二、面(含五官);三、情;四、神;五、声;六气等六个方面的微观细节来品评一个人。
一骨:此主要只头骨。
头骨构成了整体面相的框架,头骨是否平整,颧骨是否凸显,颌骨是否宽平,后骨是否函内等均是考虑范围。
诸葛亮因魏延有反骨,而断定其有谋反之意,马岱手持密诏诛杀魏延。
但历史的另一侧认为魏延的将才之气不应以此而亡,反而觉得诸葛亮仅因反骨而杀魏延不妥。
哎何是反骨,请读者自行百度。
头骨的学问在民间也有些学问,小孩头骨有没有睡平是其中的一种,另外还要把头睡对称等。
仔细观察每个人的头型,会发现有微妙的不同。
二面:对于相人而言是最重要的,其中五官又是重中之重,又分为两层,1)五官的相对位置---五官的相对位置决定了是否有张好的囊,而决定万里挑一的灵魂的是那双水润的眸子。
相由心生,喜、怒、肃等相均是内心长期活动的体现,五官中最重要的是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任何心理丝毫的变动,都会在眼睛中有所体现,眨眼、直视、躲闪等都可看做是心理波动。
2021年《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曾国藩,晚清名臣,官至两江、直隶总督,英武殿大学士,一等勇毅侯,是清代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死后谥号为文正,获得了清代文臣最高殊荣,被后世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末世圣人”。
曾国藩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以外,也与他人的助力有很大关系。
他一生致力于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当时全国的精英。
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
这些俊彦才杰不仅帮助曾国藩成就一代伟业,而且各有建树,名垂史册。
想要用人,先要识人。
清史稿里记载,“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他每次接待客人,就很专注地看着客人,许久都不说话。
”见到(曾国藩如此样子)的客人都会感到惶恐不安,(曾国藩)退下来以后就记下此人的好坏优劣,没有出现差错失误的情况(都评价得非常准确)。
他的弟子李鸿章也称赞其师的相人之术,举世无双。
举个例子,这个人叫江忠源,是湘军中的文人悍将,他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过曾国藩,两个人相谈甚欢。
在江忠源告别的时候,曾国藩一直目送着他离去,直到门外,曾国藩才对左右的人说,这个人一定能立名天下,但是最终会悲壮惨节而死。
而的事实是,湘军与太平军对峙,江忠源迎战石达开,被后者团团围困,最后苦战力竭,溺水而亡。
确如曾国藩所预测的那样。
可见,他的相人之术确实异乎寻常,他尤擅长于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来判断对方的品质、性格、情绪、经历,并对其前途做出准确的预测。
他将自己的识人之法进行了总结,命名为《冰鉴》。
“鉴”,古语指镜子,冰鉴一词就是取冰为镜,明察秋毫之意。
曾国藩的识人术在于重神兼之以形;重常辨之以奇;重礼导之以术。
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取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强调观察透视人的言行、表情和态度中所流露的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再通过对世事人生的体验,总结归纳这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冰鉴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
冰鉴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冰鉴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冰鉴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冰鉴读后感1《冰鉴》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署名的一本书,之所以说署名,因为它是一本伪书,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别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
因为,曾文正公是晚清的中兴之臣,在当时晚清中兴的官方功劳簿里,他排第二位。
(第一位叫官文,才能、业绩、品德等其实都不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等)。
曾国藩名气很大,所以署了他的名字。
这样现象,自古以来就很多,不足为奇。
《冰鉴》讲的是用人的学问,如何识人、用人之相术。
书中有很多迷信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曾国藩也的确很会识人、用人。
他是一个书生,带兵打仗的能力可不敢恭维,他第一次亲自带兵打太平天国军队就以失败告终,多年苦心经营的军队毁于一旦,自己也是跳河自杀谢罪,幸亏身边有忠心的幕僚跟踪才得以相救。
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也是被太平天国的水军烧了主船、亲手组建的长江水师折损大半,不然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曾国藩家书可能还有丰富好几倍。
但是,曾国藩是从一个烂摊子接手的,组建军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湘勇到湘军,他的周围也逐渐聚集了一批名将,为挽救晚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冰鉴》也有一些曾国藩如何识人、用人的痕迹,在他那个战争年代,这本书也可以说些实践经验的积累。
读后感就是写了一首所谓的诗,完全是读完此书后有感而发,各位就姑且一听吧。
冰鉴读后感2选择《冰鉴》这本书缘于书名和作者,本来自以为曾国藩所着的冰鉴,是给予后人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和借鉴,但是真正阅读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原来《冰鉴》是一本相术书,是曾公对自己相人识人的总结。
曾国藩是近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生严以律己、赏罚分明、勤俭节约、修身养性、崇尚气节、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事业,同时,他又积极向西方学习,开展洋务运动,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兵工学堂、设立中国第一个翻译馆,派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冰鉴》——一本值得仔细研读的奇书
《冰鉴》——一本值得仔细研读的奇书
《冰鉴》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所著,讲的是如何识人、用人之“相术”。
可以说是一部相术的实践总结。
书中有很多迷信的成分,但也不乏值得肯定的地方。
曾国藩也的确很会识人、用人,身旁聚集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幕僚。
冰鉴,冰者—明净,鉴者—镜也,“冰鉴”比喻明察秋毫、洞悉内情。
冰鉴全书共分七篇,即神骨篇、刚柔篇、容貌篇、情态篇、须眉篇、声音篇、气色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主题是看人的方法,曾公的相术通过对人的言、行、神、情等方面的观察,总结出人的性格特征、人格品质、内心活动、精神面貌、处世经验,继而归纳出人的前途和命运。
《冰鉴》共七篇,每一篇的精华之句如下:
神骨篇: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刚柔篇: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
容貌篇:容以七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
胸腹手足,实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气。
情态篇:容貌者,骨之余,常佐骨之不足。
情态者,神之余,常佐神之不足。
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形态。
须眉篇:“少年两道眉,临老一付须。
”此言眉主早成,须主晚运也。
声音篇:人之声音,犹天地之气,轻清上浮,重浊下坠。
始于丹田,发于喉,转于舌,辨于齿,出于唇,实于五音相配。
气色篇:面部如命,气色如运。
大命固宜整齐,小运亦当亨泰。
“命由己立,相由心生”,一个人的相貌是人的内心的外在表现,同时一个人的外在气质也影响着自己的命运。
人生在世,泰然处之,所行之事无愧于天地,方得圆满。
冰鉴中的领导智慧
《冰鉴中的领导智慧》读后感一日朋友送我一本书――《冰鉴中的领导智慧》,看完编者自作的序和目录,我觉得特别值得阅读借鉴,细细读来体会颇多受益匪浅。
现就点滴体会汇报如下:一、一个团队要以一个铁的纪律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这规矩就是纪律。
作为领导在给你的队员布置任务时,不能粗暴行事,强迫他人接受,也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要以理服人,用纪律和规章制度约束人。
纪律和规章制度是约束人的,也是一个团队的精神纽带。
制定的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改、纠正制度中不合理的成分。
二、给你的队员布置任务不能模棱两可领导在分配任务时,应明确任务的标准、完成的时间,不能有“可能、也许”等让人不知所措的词语。
明确的指令包括:任务的目的、内容、有关的事件和地点,完成的时间以及建议的处理方法。
讲话要简明扼要,浅显易懂。
既要把任务说清楚,又要语言简练不累赘。
三、帮助队员接受任务领导平时注意观察自己的每一位队员,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脾气秉性,熟悉他们的心理和语言习惯,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别对待:有的简明扼要不能罗嗦;有的需要反复强调,最后还要问“你听懂了吗?”,再给我复述一遍;作为领导布置完任务后,要认真回答队员的疑问,直到他完全明确了自己的任务为止;对于自己布置的任务,要及时督促、检查。
四、对自己的队员下命令要有原则领导分配任务或者说下命令是很自然的,但是千万要注意你与队员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必须建立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气氛,要考虑到你的队员的能力,必须考虑到他是否能完成你布置的任务。
五、以情御人,用威莫若用礼1.曾国藩说:“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所谓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也,……”,“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君视臣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必须把自己的队员当亲人看待,曾国藩认为:对待下属必须注重感情投资,只有感情投资,才能使下属感到自己受到了领导的重视与关爱,因而心甘情愿地尽自己所能,踏实工作,充分发挥自己潜力。
冰鉴的启发
冰鉴的启发何为知人?包括两个方面人性和人心。
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人性是相同的这是人的共性,人性的又不同这就是人的个性。
性格决定人的命运这话说明研究人性的重要性。
卡耐基对人性的优点和缺点的研究不就启发了李真顺老师成功学的灵感,他的人情才情之理论是建立在对人性的研究之上的。
凡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当一个人得势的时候家中可能常常高朋满座,而失势的时候是门前冷落鞍马稀,这说明人情虚伪的一面,也说明了人性势利的一面。
所谓沧桑见本色,患难见真情。
了解一个人是很困难的,没有世事沧桑患难当头可能你就不知道自己身边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而冰鉴这本书给我启发很大的是如何通过一个人的外在去了解一个人,用什么方法去了解一个人。
知人难知己更难。
人定胜天、胜己胜天下、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些名言在提示我们要了解自己。
孙子曰: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为愠而致战。
实际上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是为情所困、为心所累、为欲而存、任性而活。
当一个人拥有很多名利的时候,你问快乐吗回答半数是NO。
当然你问普通人你快乐吗回答是如果我有钱会很快乐。
这两种回答的人是为欲而存。
什么是快乐我认为是宁静祥和逍遥自在轻松愉悦。
罪莫大于多欲,咎莫大于不知足。
物质金钱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是现代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标准。
但人们往往在追求的道路上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回家的路。
罪在多欲不是无欲,人需要有正常的欲,否则人类都不会进步。
当一个人内心欲念重的时候内心世界就会失去宁静祥和,人就会变得浮躁不安,为得不到的东西拼命的努力,现实压力和心理压力就会蜂拥而至,沉重的负担何谈得上轻,紧张忙碌何谈松,轻松谈何容易。
人的欲就是一个人的心魔,是一个人的要害。
用现代通俗话来讲一切祸患都能从人的贪婪上找到根源。
在整形医院的营销中如何知彼知己。
医院的顾客都是知不足来医院的,知不足颠倒一下就是不知足。
所以我们的顾客群分两种一种是知不足的一种是不知足的。
知不足就是有需求,营销人员要做的是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不知足的顾客,我们要做的是激发诱导其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冰鉴读书心得
篇一:《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
曾国藩是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在清王朝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曾国藩等人的挽狂澜于既倒、扶社稷于危难,使风雨飘摇的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
其文治武功都堪称震古烁今,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
正如国学大师章炳麟的评价一样,曾氏一生毁誉参半:挽狂澜于既倒,镇压太平天国,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主张富国强兵,被誉为“洋务运动先驱”;他是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桃李满天下,有“德比诸葛,功过萧、曹,文章无愧于韩、欧”、“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他一生不爱财,不怕死,努力做清官,做名臣,是儒家最后一个圣人,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但他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又被
世人喻为刽子手、曾剃头、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又被骂为汉奸、卖国贼。
毛泽东曾三次评价曾国藩,称其“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更有《清史稿·曾国藩传》为证: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这是表明曾国藩识人用人从未出过差错,他将他毕生的相术研究成果总结在《冰鉴》之中。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冰鉴的意思就是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关于识人,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刘邵也说: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我国也有一句意思相同的老话叫:世事洞明皆学问。
这些都表明了识人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难的。
《冰鉴》总共分为七章: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从一个人的气质、眼神、表情、为人处世、言辞语音、行为动作、性格来阐述识人用人之道,曾国藩摒弃传统相术之习俗,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取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相术口诀是: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冰鉴》短小精悍,意蕴悠长,表面上是鉴人、识人之专著,实质上却是一本成功指南、励志奇书。
对于提高自身修养、为人处世能力大有裨益,从个人自身角度来说,我们通过冰鉴中的理论反观自己的外在时能够找到自己内在的
缺陷,找到改进的方向,在学习识人时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冰鉴可以作为一面镜子,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我认为“相由心生”非常有道理,内心宽厚仁爱则眉目慈善,心中阴险狡诈则神色戚然。
一个人的外貌会随着内涵变化,情态、气色、学识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内涵。
在为人处世方面,就目前的学生会工作而言,也是能够运用其中的,学生会工作,就相当于今后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办事能力、进取心、工作态度(责任心)都能展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从这方方面面中又能看出这个人的各种品质。
在阅读《冰鉴》的时候,想到学生会最多的是大二招新,由于各种原因,当时只是一轮面试,由部长提问,由于面试的人数太多,识人判断能力有限,有些部员招的并不理想,给后来的部门工作带来了一定问题。
现在大三了,成为主席团的一员已经半年了,在团委老师施老师细心、诚恳的指导下,不再是昏昏碌碌做所谓的“学生会工作”了,虽然以往的学生会经验会成为我重要的财富,但这毕竟是没有条理的、有些片面的,读了老师推荐的《冰鉴》等书后,有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将这两年半的学生会工作经验升华,
对我今后踏入社会必然也大有裨益。
篇二: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
了一年,再读这本书,仍然让我手不释卷,这本书中的确有很多发人深省的话,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曾国藩的用人的方法,仍然对我很多启发。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读这本书第二遍后的想法。
《冰鉴》中全文都对人才的德行很重视,强调人才的“操守”、“志趣”、我总结了两个字就是“情操”,一个人的“情操”很重要,正如曾国藩所说“有节操而没有官气”、“条理清晰而不说大话”、“不在乎外在的名誉”“将心养的实、养的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
这些都是曾国藩总结的为才的“情操”,我借用古人的一句话总结下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实现。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学生都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应对这世上越来越烦躁的气息。
求的心中一块净土,养活心中一丝恬静。
《冰鉴》中提到的另一个重点就是“为将者的要求”,第一提到要“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对于手头上的事要认真负责,这不仅停留在口头上,自己要对细节亲自过问。
第二提到要陶冶人才,对与人才不足的地方要及时批判、对于人才的优点要充分的利用,就要责备又要
告诫,提出了“劳苦忍辱”的口号,并利用师生、朋友、兄弟关系去弥补上下级关系,不要对人才的要求过高,人才都是需要去锻炼的。
第三提到要“至誠”对手下要心底无私、讲道理、明是非、以父兄待子弟之心。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换位思考。
最后,我不得不提的就是曾国藩对人的培养,强调“心态”、“情
趣”,曾国藩在《冰鉴》中提到“韬晦”,人要学会“劳苦忍辱”放轻自己的位置,克服自己身上的“乡气”不要太过于爱表现自己,把心“养的活”“养的实”,成大事者争百年而不争一息,要有一种“涵泳”的心态,而不是一直去享受那种“赛跑”或“登山”的心态。
人生不总是“登山”,
很多时候人生要学会“涵泳”。
20XX年11月24号
篇三:曾国藩冰鉴读后感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二)
20XX-08-1421:50:25|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八卦性格冰鉴|字号大中小订阅
在这本书中提到,通过刚和柔将人的性格分为了十二中,简单点说有的人刚的成分多点,柔的成分少点。
而有的人可能正好相反。
从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其实不仅仅是性格,来判定一个
人,很多东西都是正的方面有一些,反面的东西有一些,绝的人很少。
就像八卦一
样,没有全白,没有全黑,白中有黑,黑中有白。
人没有绝的的好,也没有绝的坏。
罪恶滔天的人心中也许也有善良的成分。
同时我也相信就像雷锋这个的楷模,心中也存在一丝自私和邪恶的成分,只是比我们一般人要少很多罢了。
所以我们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总是这个人要么是坏人,要么是好人,坏人就要坏的彻底,好人就要好的完美。
其实真实的世界不是这样的。
坏人不是24小时总是在做邪恶的事情,好人也不是时时保持着完美的姿态。
看待人和事的时候就不要用绝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但也很有必要来判断哪方面的成分多点,那么在表现上更倾向于那个方向,但也不要忽视了另一方面的存在。
清朝的曾国藩具有异乎寻常的识人术,尤擅长于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来判断的对方的品质,性格,情绪,经历,并对其
前途作出准确的预言。
曾经特别恨他,因为是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成长了,会辩证的看问题了。
就如同sun和mIcRosoFT和解时所说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我们的人生观也应该是: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在谁身上你都能有所收获。
曾国藩是如何识人的?他的识人术有无道理?是否应验?在鉴识人才的学问《冰鉴》里自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