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

合集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三个概念的异同。

答: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说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

是一种社会理想。

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

有两个含义:第一、相对“空想社会主义”来说是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学科。

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所发现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科学的阐明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找到了改造旧世界,建立、建设新世界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社会主义社会是指以公有制为基本的经济基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原则的社会形态。

它是共产主义的一个初级阶段。

2、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P10答: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五个大的历史时期:(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

从16世纪初到19实际40年代,试作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流行的时期,在这300多年的时间里,空想社会主义走完了他的产生、发展和渐趋没落的历程。

空想社会主义是反映早期无产者利益和愿望的一种不成熟的理论。

是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

这一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代表人物,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努力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运用于实际,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使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逐步走向成熟。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

20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俄国建立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获得胜利的发展。

以列宁为代表,把学说变成现实。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19世纪提出的一种理论体系,旨在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不平等和剥削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应当由劳动者共同管理和拥有生产资料,以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正义。

背景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首次由19世纪早期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提出,他们对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不公感到担忧。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和工人阶级的强大崛起,思想家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利益分配不均和社会阶层分化的不公平。

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矛盾重重的社会形式,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列宁主义则强调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建设。

主要特点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包括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和等级制度的消除。

在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生产和分配由国家统一计划管理,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劳动贡献获得相应的报酬,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实践探索20世纪曾有多个国家试图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联、中国和古巴。

这些国家通过国有化生产资料、实行计划经济和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反思与展望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计划经济的僵化、等级制度的复辟、腐败和权力集中等。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旨在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理论体系,它为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路径。

然而,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仍需不懈努力和探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重要的理论内容之一,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本文将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主要特征以及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框架下对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阐释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思想体系,旨在解决阶级矛盾、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1. 阶级斗争:科学社会主义坚持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它认为社会的进步是通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2. 无产阶级专政: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是指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来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实现对社会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3. 生产资料公有化: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将生产资料公有化,实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

它认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消除剥削,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的基础。

通过公有制经济的建立,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4. 社会主义改造: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是彻底改变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思想家的不同贡献。

1. 马克思主义奠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系统地解析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革命的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结论: 相对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符唯物史观 也符合历史规律性。

社会主义革命可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胜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 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列宁发现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提出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一个或者少数国家取得 胜利新理论,即“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义的转变
马克思、恩格斯的杰出贡献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 块基石。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 基石。 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世界观基础。
剩余价值学说则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
规律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经济学依据。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可率先进入社会主义
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反对者的意见: 论据: 落后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关系相矛盾 , 违背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结论:补课论,即必须补资本主义的课,先资后社。 失败论,即社会主义必然会短命,只资不社。
马列主义者的回答:
论据: 1)相对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符合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必须正确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 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反作用于生产力。既不能机械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 也不能片面否定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具体可从六方面分析:
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使资的基本矛盾 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 日趋成熟;
另一方面为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进而为科学社会主 义世界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和理论来源
2、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古典哲学的重要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1、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是一门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综合性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空想社会主义从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

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含义,泛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的含义则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

2、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最本质、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占据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

(1)、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既然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学是终点,那么,如果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从这个特定意义上讲,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其核心部分。

(2),其次,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3)、再次,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科学社会主义占据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3、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1)、阐明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出现的。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含义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同义语。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揭示了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

科学社会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三次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第二次,是以列宁和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使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走向完善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

1864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完成了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论证。

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于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

以列宁和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实践,由理想变为现实。

开始了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等著作中对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武装起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科学理想变成了现实制度。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二战后东欧各国及中国等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欧亚社会主义连成一片。

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改革出现了失误,苏联和东欧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个减少到5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才使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名称。

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含义,泛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的含义则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

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就是要使自己从资本主义奴役下解放出来,彻底埋葬雇佣劳动制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条件,就是要使自己获得彻底解放,必须消灭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消灭产生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一般目的即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

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这三个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特别是作为条件的那些内容,既反映性质,又决定目的。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可以简述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最终确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及工人运动的空前高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十九世纪初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或直接思想来源。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关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科学社会主义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集中到一点,就是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1、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条件、基本途径和根本任务的科学理论2、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广大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设新社会的现实运动3、科学社会主义是胜利的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后消灭剥削、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制度。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价值:(1)锻造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思想武器(2)在新历史条件下创造出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和实践。

二、康帕内拉在反对私有制的前提下,提出了比莫尔更加先进的思想:(1)重视建立以技能为主的生产组织(2)重视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生产力(3)强调劳动光荣(4)反对剥削(5)重视文化教育六、空想社会主义的功绩、局限和历史地位:4+31、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了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2、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3、他们天才的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4、他们中间的许多人还分别通过试验示范和暴力革命的形式,不知疲倦的实践着他们的理论1、他们没有真正发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2、他们没有真正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3、他们仅仅把无产阶级当成苦难的、急待别人去解救的阶级,而看不到无产阶级自己能够解放自己。

七、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马恩汲取了人类文明所提供的文化成果,特别是总结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继承了19世纪三个最先进国家的三种社会科学思潮,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并实现了伟大的变革,从而完成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八、马恩的伟大功绩在于2:(1)把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联系起来,教会了工人阶级认清自身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用科学来代替幻想,用斗争来挣脱身上的枷锁(2)创立了科学的阶级斗争论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十一、无产阶级不仅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还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1、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具有远大前途的阶级2、无产阶级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3、无产阶级是最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团队的阶级十二、马恩提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理论, 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主要包括:1、各国无产阶级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重大经济危机,建立自己的军队,或者运用暴力的形式,或者利用和平手段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2、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创造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形式,建立起新型的国家。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一、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是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变革资本主义旧世界,进而创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形态的研究客体的。

资本主义社会是继封建社会之后私人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最后一个剥削人的社会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经济上,生产资料思资本家私有制和剥削工人的雇佣劳动制度;政治上,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统治人民。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

他是继承资本主义的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和弊端而产生得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经济上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而且要研究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目前我国理论界还有多种不同看法。

一般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研究资本主义旧世界是如何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世界的。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特点1.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具有时代性,其发展同样具有时代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它是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完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2.科学社会主义是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它的基本理论观点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真理;理论与实践结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线,而各个国家、民族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又运用共产主义基本原则时,把这些原则在细节上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用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别;3.科学社会主义是实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实践中产生的,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术语解释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术语解释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术语解释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关注的核心内容包括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人类理想社会的理论。

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为理解社会提供了具体而科学的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ppt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ppt

02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 义提供了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 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社会主义的特征
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体现。社会主义提 供了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各个 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
• 科学社会主义概述 •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与探索 • 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展望 • 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01
科学社会主义概述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各个 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04
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展望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
01
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
面的挑战和机遇,需要积极应对。
全球化下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02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
模式,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互动关系
社会主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国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推动 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社会主义的互动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需要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指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从社会发展规律角度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

狭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并列。

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科学社会主义包括三种存在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批判资本主义,倡导社会主义,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揭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思想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进程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是指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

从运动的主体和目的来看,又可称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纵向替代物,既源于资本主义又高于资本主义的更高级、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所要实现的制度目标。

它的基本特征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科学社会主义是革命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工人阶级彻底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的革命学说,革命性是其鲜明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确立的革命任务、革命目标及革命性质决定了它具有鲜明的革命性。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有说三种说法,一是指思想,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二是指运动,即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三是指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

2、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普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问题的学说。

3、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

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

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

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

4、乌托邦:乌托邦出自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1516年发表的的不朽巨著《乌托邦》之中,它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系统的论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其中第一部分主要批判了英国和西欧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指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是劳动人民贫苦和不幸的根源,另一部分描绘了一个人们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

5、太阳城:《太阳城》是1601年意大利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伟大的爱国者托马斯·康帕内拉发表在社会主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

他提出了“太阳城”这样一种理想社会。

在他看来,太阳是一切光、热和力量的来源,理想国就应当是太阳主宰的国度而非黑暗笼罩的现实世界。

太阳城废除了私有制,没有阶级区分,没有贫富对立,一切财富归全民公有,由贫富对立引起的一切恶习也不再存在。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摘要: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产阶级⾰命⽃争的理论概括。

科学社会主义与哲学、政治经济学⼀样,是⼀门独⽴的学科。

它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当代⽆产阶级的⾰命⽃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迫切要求我们努⼒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

党的⼗⼀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园地,使⼈们得以重新把社会主义当作科学看待,即允许⼈们去研究它。

我们⼀定要发展这个⼤好形势,继续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新局⾯。

社会主义必将在⼈们的不断研究、探讨和改⾰中,愈发显⽰出它的⽆⽐优越性和不可战胜的⽣命⼒。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三次飞跃;基本理论;三⼤特点正⽂: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产阶级⾰命⽃争的理论概括。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组成部分之⼀。

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基本理论,其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其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所揭⽰的社会发展规律及⼈类的崇⾼理想,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追求和归宿所在。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有⼴义和狭义之分,⼴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科学社会主义⼗九世纪四⼗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后,在⽆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产阶级⾰命的前夜。

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
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其他两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直接表法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理想。

我们这里所讲的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指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要明确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首先要弄清社会主义的含义。

只有弄清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由来和涵义,才能考察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演进的历史进程,概括社会主义演进的主要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一解释名词1 社会主义研究的对象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

它研究的对象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而创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伟大历史进程,揭示是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并解放全人类的普遍规律2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资本主义产生和资产阶级形成时期(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手工工场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8世纪)的法国空想平均主义;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统治时期(19世纪初)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3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正式诞生是以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的。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公开、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4 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着重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情下中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性课题。

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条标准民主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柱,诚心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充满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源泉,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愿望。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科学社会主义,又称为科学共产主义。

从广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即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其理论上的落脚点和归宿。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旗帜,是各国无产阶级斗争的结晶,是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是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是马克思主义同一切反动派和机会主义斗争的焦点。

2.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已不再意味着凭空设想一种尽可能完善的社会理想,而是意味着深入理解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

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称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是最早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

4.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创立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为标志,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进程;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以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为标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改革中的社会主义的成功范例。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

6.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建立不久,就对这个社会暴露出来的一些主要弊病和矛盾进行了揭露,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罪恶,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和变革社会的呼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九、试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两块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基石。

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基石。

1、唯物史观的创立1844年9月,马恩合写了第一部重要著作——《神圣家族》,在与青年黑格尔派斗争中,批判和改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1845年又合写了第二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于此同时,马还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著作,这几篇经典著作的发表,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初步形成。

唯物史观(1)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正确说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世界观基础。

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同法国蒲鲁东主义的斗争中,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其中的代表作主要是马克思写的《哲学的贫困》和《雇用劳动和资本》,特别是后来的《资本论》。

剩余价值学说(1)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的本质,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必然性(2)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真正地位和历史使命,直接论证了无产阶级是变革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3)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经济根源,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翻资本主义的根本途径剩余价值学说则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经济学依据。

二十、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总结第一,运用暴力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道路。

第二,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基本阶级力量。

第三,“不断革命”是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和思想。

第四、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

二十一、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第一,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是无产阶级的军队。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不能运用旧的国家机器达到自已的目的,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自已的国家政权。

第三,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已的历史使命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第四,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已政党。

二十二、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对从巴黎公社到共产国际期间革命经验的总结第一,提出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威。

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修正主义思潮,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或者说理论也并没有消失,到现在也没有,所以,无产阶级在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威。

第二,系统研究社会发展阶段。

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第二阶段为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第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纲领,必须注重斗争策略,要加强党的建设等。

第四,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初步论述革命胜利后的任务二十三、试述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

(一)苏东剧变的内部原因1、体制上的缺陷。

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阻碍了民主政治发展;苏联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苏联固守这种体制、东欧照搬这种体制而又改革不力,最终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

2、经济上的危机。

苏东各国4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自60年代以后,采取片面发展重工业和高速度、高积累、高投入的工业方针,出现了许多错误和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二是农业长期滞后;三是沉重的债务负担;四是人民生活提高缓慢。

3、政党建设乏力。

(1)政治上民主建设滞后,个人专断盛行(2)组织上长期存在宗派活动。

理论上教条主义盛行缺乏创新。

(4)思想上疏于教育。

4、历史问题的阴影。

东欧地处苏联和西欧之间,二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使东欧苏联的势力范围,苏联对东欧的控制使东欧感觉到仍然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客观上阻碍了东欧各国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当苏联势力衰弱后,东欧自寻出路,就是历史的必然5、民族矛盾的激化。

民族矛盾是苏东剧变的催化剂。

二战后苏联大国沙文主义进一步加剧了东欧的民族矛盾,东欧各国错误德望民族政策和理论,则进一步促使了矛盾的激化。

(二)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加速了苏东剧变,其主要手段是:a、经济上诱压。

b、外交上干涉。

c、思想上渗透。

d、意识形态上进攻。

(三)苏东解体的教训第一,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地对待别国的经验和模式,任何照搬照抄只能给革命和建设带来惨重的损失。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没有法制就没有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第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防止个人专断、官僚主义和腐败作风的产生与蔓延,是执政党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第五,必须正确地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分清功过是非,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

第六,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和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原则。

第七,必须正确处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既要继承和借鉴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又要抵制和反对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盲目排外和全盘吸收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第八,必须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既要坚持民主团结,民族平等,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又要反对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分裂国家,反对社会主义。

二十四、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特点:经济实力增强,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但影响发展的机制依然存在;人民生活水平到达小康,但收入差距拉大;政治体制社会进步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但都还有待加强。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二战以后,世界各国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严重挫折。

有的国家经济结构失衡,有的国家社会腐败,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十五、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把握执政兴国关键。

这要求我们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

要求我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要求我们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协调。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大国治理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各种重大关系,注重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和集体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十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点有哪些?1、科学性。

(1)建立在二大学说基础上: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从形成的过程来看,通过批判中继承,实践中检验,比较中鉴别,论战中确立.2、革命性:(1)其革命性是指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2)公开申明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3、开放性:(1)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过程中是开放的;(2)在其发展过程也是开放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内容,完善自身的理论形态。

不是宗派,不是神学学说,宗教教义,不具有排他性.决不是一种终极真理.修正,补充,丰富,发展,创新,与时俱进.4.实践性:(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依赖于实践,检验于实践,为实践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