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驱动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与软件架构
软件体系结构与软件架构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工业界,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都是我们必须要熟悉并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不仅如此,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还被视为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决策点。
本文将从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之间的关系、软件架构对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影响以及当前流行的软件架构模式等多方面对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进行详细探讨。
一、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建立了软件设计的基础,可以理解为软件的设计蓝图。
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中组件、模块、接口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软件架构则是指软件系统的高层结构和组成方式,即系统在结构上的解决方案。
可以看出,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是密不可分的概念,一个好的软件架构必须基于一个合理的软件体系结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二、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之间的关系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软件架构是由软件体系结构派生而来的,软件架构决定了软件体系结构的多个方面,例如组件、模块、接口和应用程序的架构模式等。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架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了软件系统的性能、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因此,软件架构的设计应该尽早开始,这也是我们说软件架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点的原因。
三、软件架构对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影响软件架构不仅仅是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结构,它还影响到了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从需求分析和设计到实现和维护都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软件架构有助于对需求进行分析和界定。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架构定义了软件系统的范围和需求。
因此,软件架构可以帮助我们定义功能需求,以及在交付的软件系统中哪些功能将被包括。
其次,软件架构为系统设计提供了一个框架。
设计应当被视为软件架构上的一个节点,它是在软件开发的初期阶段最重要的部分。
软件架构指定了系统的大部分建设策略和规则,因此,它对系统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何进行软件架构设计和开发
如何进行软件架构设计和开发软件架构设计和开发是构建高质量软件系统的关键步骤。
一个好的软件架构可以帮助我们理清系统的结构和组织,使得软件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软件架构设计和开发的步骤。
1. 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软件系统的需求和目标。
这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约束条件等。
通过与用户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软件系统的需求,以便在后续的架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进行指导。
2. 架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架构设计。
架构设计是指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包括软件组件之间的关系、模块化和层次结构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架构设计模式:a) 分层架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每个层负责不同的功能b)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实现分布式处理c) 事件驱动架构:通过事件和消息进行组件之间的通信和协同d) 微服务架构:将软件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处理一个小的业务功能3. 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技术在进行软件架构设计和开发之前,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和技术。
编程语言和技术的选择应该根据系统的需求和目标、开发团队的经验和技能来确定。
一些常用的编程语言和技术包括Java、Python、.NET、Spring Framework、Node.js等。
4. 模块化开发在进行架构设计和开发之前,我们还需要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进行开发。
每个模块负责处理一个小的功能或任务。
模块化开发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代码的重复和冗余。
5. 设计模式的应用在开发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考虑使用一些常用的设计模式来解决特定的问题。
设计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可重用、可扩展和可维护的代码。
6. 进行代码实现和调试在进行代码实现之前,我们应该先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
这包括开发任务的分解、接口和数据结构的定义等。
在实现代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编码规范和最佳实践,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软件架构——精选推荐
软件架构软件架构(体系结构)概述软件架构设计,主要关注软件构件的结构,属性和交互作⽤,并通过多种视图全⾯描述特定系统的架构。
架构设计⽣命周期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模型构建软件架构模型,模型转换的可追踪性设计阶段,组成元素,体系结构描述语⾔ADL,4+1视图实现阶段,项⽬组织结构,配置管理,中间件,程序设计语⾔,逐步细化构件组装阶段部署阶段后开发阶段,4+1视图5个不同的视⾓,包括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架构。
开发视图和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架构。
1、逻辑视图,最终⽤户:功能需求。
在逻辑视图中,系统分解成⼀系列功能抽象,这些抽象主要来⾃问题领域。
这种分解不但可以⽤来进⾏功能分析,⽽且可以⽤做标识在整个系统的各个不同部分的通⽤机制和设计元素。
在⾯向对象技术中,通过抽象,封装,继承,可以⽤对象模型来代表逻辑视图。
逻辑视图通常包括类图,对象图,状态图和协作图。
是描述系统各部分的抽象描述。
2、开发视图:编程⼈员:软件管理,也叫做模块视图,主要侧重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
开发要考虑软件内容的需求,如软件开发的容易些,软件的重⽤,和软件的通⽤性。
要充分考虑由于具体开发⼯具不同带来的局限性。
开发视图⽤系统输⼊输出关系的模型图和⼦系统图来描述,可以在确定了软件包含所有元素之后描述完整的开发⾓度,也可以正确的每个元素前列出开发视图原则。
该视图包含包图和组件图。
3、进程视图:也叫做过程视图,主要描述系统中的进程,系统集成⼈员:性能,可扩充性,吞吐量,侧重于系统的运⾏特性,主要关注⼀些⾮功能性的需求,例如系统的性能和可⽤性,进程视图强调并发性,发布性,系统集成性和容错能⼒,以及逻辑视图中的主要抽象的进程结构,他也定义逻辑视图中各个类的操作具体在哪个现场中执⾏.该视图通常包括活动图4、物理视图:系统⼯程⼈员:系统拓扑,按照,通信等, 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通常要考虑到节级系统拓扑结构,系统安装,通信等问题。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体系结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中的各个组件、模块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个优秀的软件体系结构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软件质量。
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中各个部分相互之间的组织方式。
它包括软件系统中的组件、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组件和关系在整体上所形成的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描述了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性软件体系结构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软件体系结构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软件系统的结构和设计,从而更容易进行软件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
此外,良好的软件体系结构还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成本。
软件体系结构的组成一个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通常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1.组件(Components):软件系统中的各个部分。
2.接口(Interfaces):组件之间进行通信和交互的方式。
3.关系(Relationships):描述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如依赖、引用、调用等。
4.约束(Constraints):对组件之间交互的限制条件。
5.配置(Configurations):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的布局和部署方式。
软件体系结构的类型软件体系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包括:•分层体系结构:软件系统按层次结构组织,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软件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服务器负责处理业务逻辑。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软件系统以服务为中心,各个组件之间通过服务进行通信和交互。
•事件驱动体系结构:软件系统通过事件进行通信和控制。
•管道和过滤器体系结构:软件系统通过一系列过滤器进行数据处理。
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原则在设计软件体系结构时,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以确保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可维护性:1.模块化: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结构的抽象描述。
它是构建软件系统的基础,对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目标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结构的抽象描述,它包括软件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
静态结构是指软件系统中组件的组织方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动态行为是指软件系统中组件的交互方式和相互之间的通信方式。
二、软件体系结构的目标软件体系结构的目标是实现软件系统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伸缩性。
可重用性是指软件系统中的组件能够被多次使用,可维护性是指软件系统中的组件能够被轻松地修改和维护,可扩展性是指软件系统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功能的扩展,可伸缩性是指软件系统能够根据需求进行性能的扩展。
三、软件体系结构的应用领域软件体系结构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软件系统开发,特别是大型跨平台和分布式系统的开发。
在金融领域,软件体系结构被应用于交易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在电子商务领域,软件体系结构被应用于在线购物系统和支付系统的开发;在物流领域,软件体系结构被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的开发。
四、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原则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模块化:将软件系统分为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只负责特定的功能,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和交互。
2. 松耦合: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应尽量降低,避免模块之间的紧密耦合,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3. 高内聚:模块内部的各个元素之间应紧密关联,功能相关的元素应放在同一个模块中,以提高系统的内聚性。
4. 分层:将软件系统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上层层次通过接口调用下层层次的功能。
5. 可伸缩性: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未来的扩展需求,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功能和性能的扩展。
六、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面向对象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服务导向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和领域驱动设计方法。
《软件体系结构实用教程》课件第1章
·可修改的构件。可修改的构件可以进行版本替换。如果 对原构件修改错误、增加新功能,可以利用重新“包装”或 写接口来实现构件的替换。这种构件在应用系统开发中使用 的比较多。
13
第1章 软件重用与构件技术
图1-1 重用驱动的软件开发过程
14
第1章 软件重用与构件技术
应用者重用关心利用可重用构件来建立新系统,它包括 以下几个步骤:
(1) 寻找候选的可重用的构件,由它们来产生软件生命周 期每一阶段的交付。
(2) 对候选构件进行评价,选择那些适合于在本系统内重 用的构件。
10
第1章 软件重用与构件技术
1.1.3 重用驱动的软件过程 1.软件重用失败的原因 尽管软件产业从本质上是支持重用的,但到目前为止,
很少有成功实施重用的公司。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缺乏对为什么要实施重用的了解。 (2) 认为重用没有创造性。 (3) 管理者没有对重用承担长期的责任和提供相应的支持。 (4) 没有支持重用的方法学。
(4) 根据构件重用时的形态,分为动态构件和静态构件。 动态构件是运行时可动态嵌入、链接的构件,如对象链接和 嵌入、动态链接库等;静态构件如源代码构件、系统分析构 件、设计构件和文档构件等。
23
第1章 软件重用与构件技术
(5) 根据构件的外部形态,将构成一个系统的构件分为以 下5类:
·独立而成熟的构件。独立而成熟的构件得到了实际运行 环境的多次检验,该类构件隐藏了所有接口,用户只需用规 定好的命令使用即可,例如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等。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是指在软件系统的设计中,通过一系列的模式、原则和规范来组织和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不同的体系结构风格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标来选择和应用,从而达到更好的系统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
分层体系结构是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几个相互独立的层次,每个层次都靠近系统的用户界面。
每个层次都依赖于较低层次,并提供给更高层次的功能。
这种风格可以实现系统的可复用性和可重用性,使得不同层次的变更不会影响到其他层次的结构和功能。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是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客户端和服务器。
客户端负责与用户交互和显示信息,而服务器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
这种风格可以实现系统的分布式处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伸缩性。
面向对象体系结构是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一组相互协作的对象,并通过消息传递来进行通信和交互。
每个对象都具有自己的状态和行为,并通过继承和组合来扩展和重用现有的对象。
这种风格可以实现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拓展性,提高系统的复杂性和可重用性。
事件驱动体系结构是基于事件和事件处理的软件设计方法。
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作为事件的发布者或订阅者,通过触发事件和处理事件来实现系统的功能和交互。
这种风格可以实现系统的松散耦合和可扩展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性。
数据驱动体系结构是基于数据流和数据处理的软件设计方法。
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作为数据的生产者或消费者,通过传递数据和处理数据来实现系统的功能和交互。
这种风格可以实现系统的高效率和低耦合,提高系统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总结起来,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是指在软件系统的设计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标选择和应用一系列的模式、原则和规范来组织和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通过选择适合的风格,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知识点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知识点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设计是指通过分析需求,确定软件系统所需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确定各个组成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的过程。
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软件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方式。
软件设计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需求分析:分析用户需求,明确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2.设计原则:包括开放封闭原则、单一职责原则、里氏替换原则、接口分离原则等。
3.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的、经过验证的、用来解决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常见的设计模式有工厂模式、单例模式、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等。
4.UML(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用于软件系统建模的标准化语言。
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状态图等。
5.架构模式:是一种包含一组满足特定需求的技术决策,指导解决软件系统中基本设计问题的模式。
常见的架构模式有分层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发布-订阅架构等。
软件体系结构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分层架构:将软件系统分为若干层,每一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功能或任务,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2.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将软件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客户端向用户提供界面和交互功能,服务器处理客户端发送的请求并返回相应结果。
3.分布式架构:将软件系统的各个组件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4.微服务架构:将软件系统拆分为若干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通过接口和消息进行通信。
5.事件驱动架构:系统中的各个组件通过发布-订阅模式进行通信,一个组件发生变化时通知其他相关组件。
在实际应用中,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的知识点通常会结合起来使用,以满足软件系统的需求。
同时,不同的项目可能有不同的设计与体系结构要求,开发人员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设计和架构模式。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1. 引言系统架构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将系统拆分为不同的组件或模块,并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的过程。
一个好的系统架构设计可以为软件项目提供清晰的指导方针,帮助开发团队高效地进行开发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个符合现代软件开发需求的系统架构设计。
2. 背景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众多软件项目的开发规模越来越庞大,功能越来越复杂。
为了满足用户对于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一个良好的系统架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系统架构设计不仅要考虑系统的功能需求,还要兼顾各种非功能性需求,例如性能、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3. 系统架构设计原则(1)分层结构:将系统分解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这样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松耦合: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度要尽可能低,模块之间的通信应该是异步的,以减少系统的依赖性。
(3)单一职责原则:每个模块应该只负责单一的功能,这样可以降低模块的复杂度,提高模块的可复用性。
(4)容错性设计:系统应具备一定的容错性,能够处理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恢复或故障转移。
(5)安全性设计:系统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性措施,能够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4. 架构模式选择在系统架构设计的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架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架构模式:(1)分层架构:将系统分解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这样的架构模式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微服务架构: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
微服务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可维护性。
(3)事件驱动架构:系统中的各个组件通过事件进行通信,能够实现松耦合的系统架构设计。
(4)领域驱动设计:将系统的设计重点放在业务领域上,将复杂的业务逻辑进行拆解和组织,提高系统的可理解性和可扩展性。
(5)容器化架构:将系统组件封装成容器,并使用容器编排工具对容器进行管理,提高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目标是实现可靠、可扩展、可维护、可重用和可测试的软件系统。
一个好的体系结构设计可以尽量减小系统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理解性,减少系统的维护成本,并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应对未来的需求变化。
在进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时,一般可以采用以下的步骤:1.确定软件需求:在开始体系结构设计之前,必须明确系统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约束条件。
需求的明确和准确是体系结构设计的基础。
2.选择合适的体系结构模式:根据系统需求和设计目标,选择适合的体系结构模式。
常用的体系结构模式包括分层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主从模式、事件驱动模式等。
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维护性。
3.划分模块和组件:根据系统需求和体系结构模式,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和组件。
每个模块和组件应该具备清晰的责任和功能,并且之间应该有清晰的接口和依赖关系。
4.定义接口和交互方式:对每个模块和组件定义清晰的接口,明确它们之间的交互方式和协议。
接口应该具备明确的输入和输出,并且要符合系统的需求和约束条件。
5.设计系统结构图:根据模块和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绘制系统结构图。
结构图应该具备良好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可以方便开发人员理解系统的结构和流程。
6.实现和测试系统:根据系统结构图,实现系统的各个模块和组件,并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
测试过程应该覆盖系统的各个功能和交互,并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
7.优化和重构:在系统实现和测试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性能问题或设计问题。
在此时可以对系统进行优化和重构,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总之,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
一个良好的体系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为软件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
软件需求分析与系统建模
软件需求分析与系统建模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它是在系统开发的初期,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的过程。
通过软件需求分析,可以准确地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等,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和开发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系统建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够以图形化的方式表达系统的各种模块、组件、操作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软件需求分析与系统建模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一、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需求分析是系统工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需求收集需求收集是软件需求分析的第一步,它通过与用户、管理人员、开发团队等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取到系统的需求信息。
需求收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文档分析等方法,确保获取到全面、准确的需求信息。
1.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对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需求建模技术,将需求分解为不同的功能模块或子系统,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1.3 需求验证需求验证是验证需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过程,它通常包括需求评审、原型验证、用户验收等环节。
通过需求验证,可以确保系统需求符合用户的期望和要求。
二、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描述系统的各种组成部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系统建模方法有数据流图、用例图、类图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系统建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场景。
2.1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一种图形化工具,用于描述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处理过程。
数据流图由数据流、处理、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要素组成,通过连接和箭头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数据流图适用于描述系统的数据流程和功能。
2.2 用例图用例图是一种描述用户与系统之间交互的图形化工具。
用例图由参与者、用例和关系等要素组成,通过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连线来表示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
用例图适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用户需求。
软件架构设计ppt课件
可靠性和容错需求如何影响设计? 采购子构建的许可费用如何影响收益率? 可适应性和可配置性需求如何影响设计? 商标名称的选择如何影响架构?
.
5
架构分析
识别和分析对架构有影响的非功能性需求。虽然与功 能性需求也有关系(特别是可变性方面),但是应该 对非功能性需求给予非常彻底的关注。通常,这些都 被称为架构因素(或者称为架构驱动者)
P24 图2-9
.
16
框架和架构的关系
P25 图2-10
.
17
理解架构
真实的软件其实是“由组件递归组合而成”的:
组件的粒度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任何粒度的组件都 可以组合成粒度更大的整体。即所谓的粒度多样性问题
组件粒度的界定,必须在具体的实践上下文中才有意义 ;你的大粒度组件,对我而言可能是原子组件。即所谓 的粒度相对性问题
第十讲 软件架构设计
.
1
目标
管窥架构设计现状 架构设计方法 如何确定架构驱动因素 非功能需求设计方法论
.
2
通用过程太笼统
.
3
架构分析
架构分析可以被视为需求分析的规格化,其关注强烈 影响”架构“的需求。例如,为系统识别高度安全方 面的需求。
架构分析的本质是要识别影响架构的因素,理解这些 因素的可变性和优先级,并且解决这些问题
P32 图2-17
.
22
架构设计的5视图法
好的方法如路标,对实践者有启发和指引作用。
软件架构师的工作:
要满足性能、持续可用性等方面的需求,架构师必须深入研究软件 系统运行期间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设计决策,这些需求被称为软件 的“运行期质量属性”;
而要满足可扩展性、可重用性等方面的需求,则要求架构师深入研 究软件系统开发期间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设计决策,这些需求被称 为软件的“开发期质量属性”;
软件开发中的架构设计思路
软件开发中的架构设计思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软件逐渐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在软件开发中,架构设计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本文将探讨在软件开发中的架构设计思路,以及如何做好软件开发的架构设计。
一、架构设计的概念软件架构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确定软件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它们组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在架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软件系统的性能、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良好的架构设计可以使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更加容易,同时也可以节约开发时间和成本。
二、架构设计的重要性在软件开发中,架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优秀的软件架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软件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有助于快速开发和迭代。
而一个不好的架构设计则会使软件难以维护和扩展,增加软件开发时间和成本。
三、架构设计思路1. 明确需求软件开发的第一步就是明确需求。
在架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软件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等,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制定不同的架构设计方案。
2. 抽象出系统模型在确定了需求后,需要对软件系统进行抽象模型,包括对软件系统的组成部分、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和交互等进行抽象。
3. 确定系统架构一旦确定了软件系统的组成和交互关系后,需要制定针对性的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软件的性能、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等多个因素,以及未来的扩展性和维护性。
4. 验证和调整通过分析需求、建立系统模型以及制定系统架构之后,需要对方案进行验证和调整。
在这个阶段,需要通过一定的测试、评估、评价等方法评估架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作出相对应的调整和改进。
四、架构设计的技术在架构设计的技术方面,目前较为流行的有如下几种:1. 分层架构分层架构指的是将软件系统分为每个部分的逻辑层、数据层和界面层,在实现时不同的功能和实现会各由不同的层完成,从而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需求驱动的体系结构设计
q aiy,s s e r l bl y a d t ea i t ft es se t d p o dv ree vr n n s ul t y tm ei i t n h bl yo h y t m o a a tt ie s n io me t . a i i Ke r s fa e r ywo d :r m wo k;se a i cn r o;r q i me td ie o t r y tm Iac i cu ed sg e ur e n — rv ns fwa es se r ht t r e i n e
体 系结构设计方案 。研究表 明 , 选种设计思想扩大了软件体系结构的选择空间和抽象层次 , 有助于提高软件 系统设计质 量、 可靠性及适应环境变化 的能力 。 曩键词 ; 框架 | 场景 | 需求驱动软件体系 l 结构设计 中圈廿娄号 , P 1 . T 3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5 6 ( 0 20 —3 00 1 —0 0Z 0 )30 5 —5 0
收稿 日期 :0 1 0 2 2 0 — —2 1 基金项目 r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 资助项 目(1618 01 0B ) 作者简介 r 琚川做(9 1 , , 1 7一) 女 浙江江山人 , 硬士生 , 安徽 大学讲师 | 袁兆山( 9 5 , 山东苍山人, 1 4一) 男, 台肥工业大学教授 , 硕士生导师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 3 5 期
20 0 2年 6月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然 学 自 科 版)
J OURNAL 0F HEF EIUNI RS TY VE I OF TEC HNOLOGY
Vo _ 5 No 3 I2 .
,
( c 0 fC s h。 】o omp trS i. e a d I o ma in En ie ra u e ee e n nfr to gn e lg.He e nv r iyo c n lg fi iest fTe h oo y,He e 3 0 9,Chn ) U ft2 0 0 ia
软件工程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体系结构软件工程体系结构(Software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是一种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不同组件并描述其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各个组件的方法。
体系结构是软件中运行时、开发和维护的基础,它定义了系统的组成和规模。
软件体系结构通常包括架构风格、设计模式、编码约定和组件的通信协议等方面。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需求,如性能、安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以及可移植性。
软件体系结构需要满足现有或未来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可能会随着时间和技术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需要能够适应变化并具有可扩展性。
架构风格是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核心概念之一。
不同的架构风格可以提供不同的组件关系和通信协议。
常见的架构风格包括分层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发布-订阅架构、事件驱动架构、面向服务架构(SOA)等等。
这些架构风格有不同的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设计模式是另一种常用的软件工程体系结构。
设计模式是解决常见问题的可重用解决方案。
例如,MVC模式可以将模型、视图和控制器分离,使代码更易于维护和扩展。
设计模式提供了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解决方案,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可用于多种情况。
编码约定是一种定义软件组件访问规则的方法。
编码约定可以提高软件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例如,使用命名约定和代码格式可以使代码更易于理解和修改。
编码约定还可以帮助保持代码的标准化,使不同团队中的开发人员之间的代码更加一致。
组件通信协议规定了软件中组件之间如何交换信息。
组件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包括进程间通信、消息传递或使用共享内存。
通信协议还可以定义如何处理错误、如何处理并发访问等其他相关方面。
软件工程体系结构设计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好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可以使软件更易于维护和扩展,并提高系统可靠性、性能和安全性。
还需要深入了解业务需求,以确保软件体系结构与业务需求相符合。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研究分析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研究分析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是指在软件系统设计中,采用的一种模式或形式,用于组织和管理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和模块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可维护性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和分析几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
1.分层体系结构风格:分层体系结构是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结构的风格。
每个层次都是独立的,并且只与上一层次和下一层次进行通信。
这种风格的优点是系统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维护。
然而,分层体系结构也可能导致性能问题,因为每次通信都需要通过多个层次。
2.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风格: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是将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的风格。
客户端负责处理用户界面和用户交互,而服务器负责处理系统的核心逻辑和数据处理。
这种风格的优势是可以灵活扩展和集中管理服务器端,同时还可以支持多个客户端。
然而,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也可能导致网络通信的性能问题。
3.事件驱动体系结构风格:事件驱动体系结构是通过事件的发生和响应来组织系统的风格。
系统中的组件需要监听和响应不同的事件。
这种风格的优势是灵活性高,能够根据事件的发生和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然而,事件驱动体系结构也需要谨慎设计,避免出现事件处理的混乱和性能问题。
4.数据流体系结构风格:数据流体系结构是通过数据流和处理过程来组织系统的风格。
系统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流程被处理和传递。
这种风格的优点是能够高效处理大量的数据,同时易于并行化和分布式处理。
然而,数据流体系结构也需要注意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在选择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时,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需求、性能要求、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因素。
比如,对于大规模数据处理的系统,可以选择数据流体系结构;对于需要支持多个客户端的系统,可以选择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对于需要灵活响应事件和需求变化的系统,可以选择事件驱动体系结构等。
此外,还可以结合多种体系结构风格,创建混合体系结构。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描述和记录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细节。
软件架构设计是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定义了系统的整体结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为软件开发提供了指导。
本文档将从系统需求、架构设计原则、架构视图、技术选择和开发策略等多个方面详细说明软件架构设计。
2. 系统需求在进行架构设计之前,需明确定义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以及性能要求。
根据需求文档,我们得知本软件系统是一个在线购物系统,要求能够支持用户浏览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下单购买等功能,同时要求系统具备高性能和可扩展性。
3. 架构设计原则在进行架构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来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测试性。
•模块化: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独立的职责和功能。
•松耦合: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要尽可能的低耦合,便于替换、修改和测试。
•高内聚:模块内的功能要尽可能的相关,并且只关注自己的职责范围。
•分层架构: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有明确的职责和接口。
•单一职责:模块和组件应该只关注于一个职责,保持高内聚。
•面向接口编程: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降低耦合性。
•可扩展性:考虑到系统未来的可扩展性,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来支持新增功能的快速扩展。
•性能优化:在架构设计中要考虑到系统的性能要求,并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来提升性能。
4. 架构视图4.1 逻辑视图逻辑视图描述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及其关系。
在本软件系统中,逻辑视图可以划分为以下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负责处理用户的注册、登录和权限管理等功能。
•商品管理模块:负责处理商品的展示、搜索和添加到购物车等功能。
•购物车管理模块:负责处理用户的购物车功能,包括添加商品、修改商品数量和生成订单等功能。
•订单管理模块:负责处理用户的下单、支付和订单查询等功能。
4.2 物理视图物理视图描述了系统的部署方式和组件的物理分布。
在本软件系统中,可以将系统部署在以下几个组件上:•Web服务器:承载用户界面以及处理用户请求。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进展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进展软件体系结构研究进展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的基础性设计,负责定义软件的整体框架、组织结构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实现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系统正处于快速演进和多样化的时代,软件体系结构研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认识到软件复杂性的挑战,如何将复杂的软件系统分解为简单的模块,并定义它们之间的接口成为研究的重点。
随着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的提高,研究者们开始尝试更加灵活和模块化的软件设计方法。
在80年代,面向对象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逐渐流行起来,将软件系统分解为对象,并建立对象之间的继承、组合和关联关系,为软件复用和可维护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进入90年代,随着分布式计算和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兴起,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
此时,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开始崭露头角,将软件系统分解为服务,并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协作。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强调松耦合和可伸缩性,为软件系统的开发、部署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与此同时,原型化和快速迭代的软件开发方法也成为流行趋势,强调通过快速反馈来逐步完善软件体系结构。
进入21世纪,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软件体系结构研究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移动设备的普及带来了新的用户体验和交互方式,使得软件系统的前端设计变得尤为重要;云计算的兴起为软件系统的弹性和可扩展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大数据的应用推动了软件系统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的发展。
此外,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涌现也为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提出了全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对于传统的软件体系结构,现代软件系统更加复杂、庞大和多样化,因此需要更加灵活、可扩展和可维护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目前,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趋势吸引了研究者们的关注。
例如,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软件设计,通过将软件系统拆分为独立的微服务,实现松耦合和可伸缩性;容器化技术的兴起,通过将软件系统打包为容器,实现跨平台和快速部署;领域驱动设计,将软件系统建模为一个领域对象的集合,实现问题领域和软件设计的紧密集成。
软件工程的系统架构
软件工程的系统架构一、简介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等方面。
系统架构作为软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设计和构建具有良好结构、高质量和可维护性的软件系统。
本文将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探讨系统架构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常见的架构模式。
二、系统架构的定义系统架构是指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行为,以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接口和交互。
它对软件系统进行整体性的设计,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三、系统架构的重要性1. 高质量的设计:系统架构的良好设计能够确保系统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2. 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通过合理的系统架构设计,可以使系统更易于维护和扩展,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并且方便对新的需求进行快速响应。
3. 降低风险:合理的系统架构设计能够帮助识别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避免后期大规模的重构和修改。
四、常见的系统架构模式1. 分层架构(Layered Architecture):将系统划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都有特定的职责和功能,通过层与层之间的接口进行通信。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系统的模块性和复用性。
2.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将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请求并获取响应。
这种模式适用于分布式系统和网络应用开发。
3. 关联-代理架构(Broker Architecture):在分布式系统中,引入代理来处理不同节点的通信和协调工作。
代理作为中间层,可以简化节点之间的通信过程。
4. 事件驱动架构(Event-Driven Architecture):系统中各个组件通过事件进行通信和交互,以实现松耦合和高度可扩展性。
这种模式适用于异步处理和大规模并发的场景。
5.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将复杂的系统拆分为一系列小型的、自治的服务,每个服务具有独立的职责和数据库。
基于模型驱动开发的软件架构设计与实现
基于模型驱动开发的软件架构设计与实现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团队开始采用模型驱动开发(Model Driven Development,简称MDD)的方法来进行软件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DD的软件架构设计具有更加高效、精准、灵活等优势,能够大大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一、MDD的基本概念MDD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将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抽象为一系列的模型转换,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分析和维护软件系统。
MDD的核心在于利用模型来代表软件系统,从而使软件开发人员更关注于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而非代码实现。
在MDD中,一个软件系统的架构是通过一系列的模型转换来完成的。
MDD 的流程包括五个主要的阶段:需求分析、设计、建模、代码生成和测试。
其中,建模阶段是MDD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将系统的各个方面抽象为一个或多个模型,并为设计和实现中的所有决策提供支持。
二、MDD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MDD具有以下优势:1.高效:MDD能够大大缩短开发时间。
因为MDD是基于模型的,能够使开发人员在不同的抽象层次上工作,避免了开发人员重复编写代码的冗长过程,使时间成本降低。
2.精准:MDD通过一组完整的模型,包括业务流程模型、领域模型、数据模型等,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了完整的、明确的需求和设计方案。
这样,不仅能够降低错误率,而且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3.灵活:由于MDD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当业务或需求变化时,开发人员能够更加快捷地作出相应的调整,并且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可以更容易地对软件进行修改,从而为升级和维护带来更多的灵活性。
三、MDD的实践MDD不仅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更是一种软件开发文化。
要实践MDD,需要重视以下一些问题:1.需求工程:由于MDD抽象程度高,建模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所以需求工程非常重要。
需求分析贯穿整个MDD的软件开发过程,必须在开始进行模型设计之前了解客户真正需要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3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25N o.3 2002年6月JOU RNAL O F H EFE I U N I V ER S IT Y O F T ECHNOLO GY Jun.2002需求驱动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琚川徽, 程 勇, 袁兆山(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摘 要:利用目标逻辑机制组织软件需求,在需求驱动下,只考虑体系结构设计方案是否满足相应目标,然后使用场景评价体系结构设计方案。
研究表明,这种设计思想扩大了软件体系结构的选择空间和抽象层次,有助于提高软件系统设计质量、可靠性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关键词:框架;场景;需求驱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 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060(2002)0320350205Arch itecture design of requ irem en t-dr iven sof tware systemJU Chuan2hu i, CH EN G Yong, YU AN Zhao2shan(Schoo 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 rm ati on Engineering,H efei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H efei230009,Ch ina)Abstract:In th is p ap er,the softw are requ irem en ts are o rgan ized by the logic m echan is m of goals,and the atten ti on in the arch itectu re design of the requ irem en t2driven softw are system is focu sed on w hether the co rresponding goal is satisfied,and certain scenari o can be u sed to evaluate the concrete arch itectu ral design alternative.It is found that w ith th is idea,alternative sp ace of softw are arch itec2 tu re is en larged and the ab stract level is enhanced,w h ich con tribu tes to the i m p rovem en t of design quality,system reliab ility and the ab ility of the system to adap t to diverse environm en ts.Key words:fram ew o rk;scenari o;requ irem en t2driven softw are system;arch itectu re design0 引 言随着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规划和移动计算等新的应用领域的出现,逐步改变人们对软件及软件系统的认识,即软件系统必须基于开放的体系结构,并要求能适应新需求的演变,因此,对软件系统健壮性、友好性、可移植性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人们改进传统的需求建模技术和软件设计方法,特别是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需求、业务技术流程和社会环境因素的整体高层规划,在体系结构设计过程 收稿日期:200121022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011601B2)作者简介:琚川徽(1971-),女,浙江江山人,硕士生,安徽大学讲师;袁兆山(1945-),男,山东苍山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反映用户需求并根据需求指导软件体系结构设计选择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本文利用目标逻辑机制组织软件需求,在需求驱动下,只考虑设计方案是否满足相应目标,然后使用场景评价设计方案,如不能满足目标可以重新考虑目标模型所确定的设计空间中的其它方案。
1 目标、场景模型及表示1.1 建模目标当前,软件系统仅建模了需求的静态和动态本体,即软件做什么和如何去做,这样的系统缺乏灵活性,不能很好地适应技术和组织频繁变化的环境,根本原因是没有建模需求的意愿本体,没有考虑系统为什么要这样建造的问题。
建模用户需求的底层原因及关系是成功开发软件系统的关键,因此,需求工程处理的不仅仅是技术知识,还包括组织、管理、经济和社会问题,需求规约说明不仅仅包括软件规约,还要包括软件系统的外围环境和其它各种信息。
i 3框架[1]提供了行为者概念,行为者可以是主体、职位和角色。
主体是一个具有物理表现的行为者,如一个具体的人,角色是在特定的环境和领域中,社会行为者的一种抽象行为特征,职位处于角色和主体之间,它是一个主体所能充当的角色的集合,职位包括多个角色,而主体只能占据职位,同时主体也能直接担当角色。
i 3框架还建模了行为者之间的社会依赖关系,如目标依赖、软目标依赖、任务依赖及资源依赖等。
目标依赖中,依赖者依赖被依赖者产生某些状态,但不限制被依赖者如何去做,由被依赖者自由选择。
任务依赖中,依赖者依赖被依赖者执行某些活动,任务依赖说明任务如何执行,而不是为什么要执行它。
资源依赖中,一个行为者依赖某个行为者获得某种实体,依赖者能使用某种资源。
软目标依赖中,依赖者依赖被依赖者执行某些任务满足某一软目标,软目标的意义由目标执行过程中所选方法说明,这些概念不仅可以建模需求的前期阶段和后期阶段,而且可用于体系结构设计。
i 3框架中包括策略依赖模型(SDM )和策略原理模型(SRM ),前者描述行为者之间的策略依赖关系,后者通过分析行为者之间的关系支持推理。
策略依赖关系是一个图,它的每个节点表示一个行为者,行为者是一个主动实体,行为者之间的链表示一个行为者为达到其目标而依赖另一个行为者。
策略原理(SR )模型是一个更细化的模型层次,通过分析行为者内部关系对内部意愿关系进行建模,在SR 模型中的意愿元素(目标、任务、资源及软目标)不仅是外部依赖元素,也是内部依赖元素,这些元素根据手段、结果及任务分解关系组成一种层次结构。
1.2 场景模型由于场景可以精确地刻画系统行为,相比形式化方法又显得更为直观,另外,场景概念还极大地方便系统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协商、文档编写及需求通信等,所以场景概念在软件工程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
多数学者认为,场景是用户或外部系统对某一特定系统使用情况的部分描述,但是,不同人对场景概念的外延理解和解释可能有较大差异,这依赖于所使用的语义和表示法。
图1 场景4个视图本文从广义上理解场景概念,认为场景不仅帮助描述和揭示系统功能需求,而且可产生规约说明、驱动设计和评价软件体系结构。
从场景的目的、内容、生命周期和形式4个不同的视图理解场景模型[3],如图1所示。
目的是指场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利用场景描述系统功能,考察不同的设计方案或解释系统的缺点与不足等。
内容是指场景表达的知识。
生命周期是指场景的操作过程,如场景管理、场景演化及153第3期 琚川徽,等:需求驱动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其它处理问题。
形式是指场景的表达形式,是形式化还是非形式化,是静态、动态还是交互式的表示。
1.3 场景表示形式场景表示方法有多种形式,如u se case 、U se Case M ap s 、UM L 活动图、消息序列图(M SC )、Ch isel 图和Scenari o T rees 等。
本文简单介绍2种场景表示形式,即u se case 和U se Case M ap s ,前者在UM L 中用于获取用户需求,使用非常广泛,后者抽象层次较高,更适合于体系结构的描述。
文献[4]首先提出u se case ,它是对一个执行者使用系统的一项功能时所进行交互过程的一个文字描述序列。
UM L 用例图(u se case diagram s )提供了使用和扩展关系,将常规动作放在基本u se case 中,而将非常规动作放在它的扩展u se case 中,从而使u se case 能复用其它场景的某一部分。
u se case 基本上是基于时间序列的,并可能涉及到多个执行者。
文献[5]首先提出U se Case M ap s ,它是一种可视化的场景表示方法,它描述的是责任间的因果关系,该因果关系能绑定到底层的抽象组件。
U se Case M ap s 在同一张图中表示了多个抽象的相互关联的场景,但U se Case M ap s 并没有说明组件之间的消息交换,而是把它留到详细设计阶段说明,U se Case M ap s 通过动态桩和动态责任表示系统运行时的动态行为。
2 软件体系结构模型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模式有多种,如管道体系结构、数据抽象体系结构、通信进程体系结构、隐含调用体系结构、仓库体系结构、解释器体系结构、主程序和子程序体系结构及层次体系结构等模式[6~8]。
这里描述一个抽象的体系结构模型,该模型由组件和连接2类基本元素组成。
组件定义为系统的一个主动的可计算实体,通过一系列端口和它所在的环境进行交互,组件主要指软件组件,也可以扩充物理组件。
基本软件组件有类、可重用组件库及子系统等,每个组件分为说明部分和实现部分,它们又再分为功能部分和非功能部分。
连接定义组件之间的交互,每个连接为某个组件的端口提供一种访问其它组件的方式,并在逻辑上定义组件交互应遵守的协议。
连接实现方式有多种,如方法调用、网络连接、数据共享及消息通讯等。
3 需求驱动的体系结构设计需求分析主要关心问题空间,其主要目标是限定软件系统所解决的问题范围,而软件体系结构是关图2 需求驱动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过程于所求解问题的解决方案空间,它的主要目标是确定问题解决方案的结构。
传统的软件开发都是由编程范型驱动,所谓需求驱动是指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因此,需求驱动下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主要是描述所解决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的动态关系,其设计过程如图2所示。
需求分析首先在于问题的描述,可并行建立目标模型和场景模型。
随着开发过程,新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不断出现,对于功能需求,在目标模型中将它抽象为目标,对于非功能需求,将它抽象为软目标。
软目标具有目标的绝大部分属性,唯一差别是其满足标准没有目标明确,只要大多数事实不与软目253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5卷标冲突,就认为软目标是满足的,然后再进一步细化软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解,直至具有可操作性,否则,继续重复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