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规划与法规考试复习要点(3)
城市规划考试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考试复习资料1、埃及公元前2500年为修建金字塔而建造的卡洪城(Kahun)是奴隶制的典型城市城为长方形,用墙分为两部分,墙西为贫民居住区,挤满250多个小屋;墙东路北为贵族居住区,面积与贫民区相同,有10~11个大院,墙东路南为中等阶层的居住区。
2、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主要特征:(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4)比较集中的用地和较高的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1979年,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Ray Northam)发现并提出了“诺瑟姆曲线”。
将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4、《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解释:建筑师建造城市时,平面是正方形,每个边长有九里,每边开三道城门,城市中东西、南北向各有九条街道,街宽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
宫城左边为祖庙,右边为社稷,前面是朝堂,后面是市场。
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
5、邺城功能分区明确,机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6、乌尔城平面呈卵形,王宫,宇宙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位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墙分隔。
夯土高台共7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殿、衙署、商铺和作坊。
乌尔城内有大量耕地。
7、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姆丹(Hippodamus)模式,这种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8、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
他经过调查,写了一本书:《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 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wards real reform),希望彻底改良资本主义的城市形式,指出了工业化背景下城市所提供的产生生活环境与人们所希望的环境存在着矛盾,大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相互疏远。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重点全
1.公务员的责任义务权利?义务 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接受人民监督;5.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立意;6.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7.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8.清正廉洁,公正正派;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权利 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4.参加培训;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6.提出申诉和控告;7.申请辞职;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责任是指当公务员不依法履行或不能履行其法定义务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公务员的这人一般包括接受行政处分、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和实施责任3种。
2.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6答: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我国现行的人大代表制度概括地说,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2、人大代表实行兼职制;3、人大代表实行任期制;4、坚持集体议事原则;5、县级以上人大代表要选举人大常设机关;6、港澳特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开展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3.行政合理性原则与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区别联系?15答:1.行政合法性原则适用于行政法的所有区域,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的问题;2.行政合理性原则主要适用于兹有裁量领域,主要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3.通常一个行为如果触犯行政合法性原则,就不再追究是否存在合理性问题,而一个自由裁量行为,即使没有违法行政合法性原则,也可能引起合理性问题。
4.如何理解行政主体与公务员的关系?18答:公务员是代表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行政主体与公务员的联系紧密,不可分割,但二者不能等同。
行政主体是组织,无法自行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而必须由其内部工作人员即公务员来完成。
城市规划复习知识点
城市规划复习知识点城市规划考点复习整理名词说明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构造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改变。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反映了工业化程度、社会开展水平。
城市规划对必须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开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立的综合部署、详细支配和实施管理。
城市总体规划:对必须时期内城市性质、开展目标、开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立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根底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根底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支配。
城市具体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必须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立用地所作的详细支配。
限制性具体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立地区的土地运用性质和运用强度的限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限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限制的规划要求。
修建性具体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限制性具体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城市经济建立和社会开展状况,遵照实际须要对已经批准的总体规划作局部性变更。
局部调整的确定由城市人民政府作出,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
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是指城市人民政府在实施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发觉总体规划的某些根本原那么和框架巳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立和社会开展的要求,必需作出重大变更。
修改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进展,并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立和开展须要实行规划限制的区域。
城市性质:城市在必须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开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规复习要点
城规复习要点第一篇:城规复习要点城市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1.城市综合交通包括存在在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大致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2.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只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和路缘石宽度。
3.路幅宽度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4.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5.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6.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7.容积率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
是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之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8.建筑密度用地内所有建筑的基地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9.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指城市中一个相对完备的居住地区。
10.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11.城市设计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作出形态的安排,制定出指导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
二.简答题1.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道路横断面的形式有三种,分别是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
一块板是所有车辆都在同一条车道上双向行驶;两块板是有中间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为混合行驶;三块板有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部分,中间位机动车道,两旁为非机动车道。
2.城乡规划包括哪些内容?(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调价和措施;(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订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5)拟订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原则、步骤和方法;(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复习要点l、1、1行政管理学的有关知识1.1.1了解行政和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1、行政的概念:行政是一种社会组织有序进行活动的形态、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通过一定的形式、活动和关系表现出来狭义行政概念:是一定社会政治意愿的积极推行、执行政治决策和实现政治目标,从属于一定社会的政治。
广义的行政概念:行政是一个组织为实施自已的政策目标(一般是非赢利性的目标)而采取的活动。
2、行政管理的概念:行政管理是围绕执行公共权威而展开的活动,是国家的组织活动。
它有三层基本含义;(1)行政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行政管理是一种动态功能。
它通过自己的各种形态的活动,通过完成自己的各种功能来执行社会公共权威,达到既定目标。
行政管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作用于一定的社会,它的活动涉及整个社会。
行政管理活动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系统。
(2)行政管理具有一定的形式,通过行政体制与组织形式,来执行自己的动态功能。
(3)行政管理体现一种关系。
行政关系有多种形式,如权威关系、组织关系、人际关系、沟通关系、行政体系与社会的关系、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等等。
各类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有不同的格式和性质,会对行政管理活动和形式产生一定的作用,影响行政管理活动和形式。
从实践的意义上说,一是行政管理活动是政府管理外部各种公共事务的活动。
又是政府为管理外部社会各项事务而展开的内部管理活动。
1.1,2 熟悉行政机构和行政领导的基本概念1、行政机构的基本概念:组织、行政组织,是社会行政系统的结构形态。
是行政行为赖以表现的组织基础。
行政组织的含义包括4个方面:(1)组织结构主要是从职能目标的分工、权责大小的分配、层次等级的划分、管理幅度的确立、制度纪律的规范等方面来确定组织的表现形式。
(2)组织行为组织中的人员为管理目的而活动,在人员之间所进行的相互交往、沟通、协作、默契等行为。
(3)组织环境组织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城市总体规划复习要点
城市总体规划一、名词解释1.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结构规划为一个主要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或一个需要开发的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的发展制订的城市规划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3.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4.城镇化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由农业(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第四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5.城市镇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6.三结构一网络7.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8.老龄型城市9.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
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
10.就业密度就业人口与劳动了人口之比。
11.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由于各个城市所处的地位与担负的任务不同,因而所具有的职能也有所不同。
(PPT)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所担负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PPT)12.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13.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师《管理与法规》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师《管理与法规》复习资料《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2002年建设部制定了《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要求各地依据《办法》和《规定》,切实抓紧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和明确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工作。
1.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1)明确近期内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2)确定城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3)提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安排的意见。
设市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见第四条)2.编制近期建设规划遵循原则(1)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4)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5)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五年,原则上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年限一致。
其中当前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期限到2005年(见第五条、第六条)。
3.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1)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2)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
对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等进行具体安排,并制定控制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定。
(3)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相应的保护措施(见第七条)。
4.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性内容(1)根据城市建设。
近期重点,提出机场、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城市主干道、轨道交通、大型停车场等城市交通设施,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垃圾处理厂,以及相应的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的选址、规模和实施时序的意见。
城市规划复习要点打印版(22页)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现代城市的涵义: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居地,是国家和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类社会成就的集中地。
主要包括三个因素:A.人口数量:居民点常住人口需达到一定规模;B.产业构成:居民点的非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C.行政意义: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三个因素同时具备的地区才能称为城市。
2.城市的规模类型超级城市:非农业人口1000万以上特大城市:非农业人口100万以上大城市:非农业人口50~100万中等城市:非农人口20~50万小城市: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下镇: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乡: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村:均为农业人口3,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化是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社会经济发展的世界性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
4,发达地区的城市化20世纪50~90年代,在发达地区,尤其是在北美和欧州,城市化过程的显著特征就是先后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1.城市化阶段: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向大城市和市中心集中;城市的集中度增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住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里的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称为城市集中度。
2.郊区化阶段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发达地区。
人口从市中心迁移到郊区居住,然后工业、商业也逐渐向郊区迁移,最后是高技术部门也迁移到郊区,郊区的特点逐渐消失,城乡实现了一体化;郊区化现象的理由A.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对良好居住环境的向往增大,对住宅地点的选择性增强;B.高速公路等交通系统的改善,为人们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创造了条件;C.城市生活的一些消极方面,如生活费用较高、人口拥挤、大气污染和环境肮脏等,也促使人们从城市中心搬迁到郊区。
3.逆城市化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初期出现;人口迁移的方向从向大城市流动变为向中小城市流动,导致大城市人口减少,而小城镇及部分农村地区却人口迅速增加;是国内人口分散和非大城市复苏的阶段,同时,工业也逐渐向非大城市区域转移;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1.1973~1974年石油价格的上升导致发达地区经济出现衰退,大城市中传统的制造业不得不进行大量裁员;2.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导致工业向中小城市分散;3.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新校区设在远郊区;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退休老人喜欢离开大城市到房价便宜、环境好的小城市和农村定居。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复习要点
相关知识第一篇建筑学一、熟悉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与交通联系P3-4+空间组成包括:主要使用部分(教室、实验室)、交通联系部分(走廊、门厅)、次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三类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水平交通:简单交通、主要交通兼顾他项功能、综合功能的廊道。
+垂直交通: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
*楼梯梯段连续踏步数不多于18级、不少于3级;*坡道一般8%—15%,常用10%—12%,残疾人使用的坡道为12%;*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样重要,宜靠近布置,以利协调使用;*以电梯为主要交通的建筑物或建筑物内,电梯不少于2台;*电梯应位于核心位置,不宜在转角处紧邻布置,单侧排列不超过4台,双侧不超过8台;*自动扶梯一般为30度。
+人流组织分为平面和立体,人流疏散分为紧急和正常。
+室内空间组织:走道式、单元式、穿套式、大空间穿插与分割等组织形式。
+室外空间组合:建筑(群)及其附属建筑、室外场地、道路、广场、绿化、小品、道路入口等2、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P11-12+要点:A总体联系方便紧凑合理;B室外空间组合完整统一;C室外空间效果丰富多样。
……+空间组合类型:分散式布局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3、住宅建筑的类型及设计P14、16、17、18、19+层数类型: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层(10—30层)区位类型:炎热地区、严寒地区和坡地住宅性质类型:单一和底层公建式住宅。
构造类型:一般式和工业化住宅+多层住宅的平面类型:梯间式、外廊式、内廊式、集中式(点式)+工业化住宅的模数构件法:单元、套型、基本间、部件定型法。
4、工业建筑P20+总平面设计特点(与他类建筑比较):A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B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C单一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D多学科与多工种的密切配合。
+工业建筑分为生产、辅助生产、仓贮、动力、管理、生活单元。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整理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2.城市用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1)使用价值2)经济价值3.城市性质决定了城市建设的什么?确定正确的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他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4.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的什么?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5.城市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1)铁路运输2)水路运输3)公路运输4)连续运输(传送带运输、管道运输等)6.分流制排水管道有什么管道和什么管道组成?分流制排水管道有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组成7.居住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居住环境的哪些方面?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充分体现居住环境的整体性、功能性、经济型、科学性、地方性与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
8.城市设计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什么?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9.城市化的概念是什么?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10.城市对外交通的概念是什么?城市本身与城市范围以外地区之间的交通,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1.容积率的概念是什么?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12城市中心的概念是什么?城市中心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集中的地方。
又称为城市公共中心。
城市中心往往集中体现城市的特性和风格面貌。
13日照间距的概念是什么?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14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空寂引导措施。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空间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4)提出市域城镇体制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5)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位工程设计提供依据;(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复习要点3
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复习要点3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复习要点3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复习要点3城市规划管理有以下4方面的目的和任务:(1)保障城市规划建设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政令的畅通。
(2)保障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保障城市各项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促进城市规划的实施。
(4)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相关方面的合法权益。
1,3.3掌握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城市规划管理系统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
(1)决策系统。
是城市规划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制定城市规划。
(2)执行系统。
即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3)反馈系统。
即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
(4)保障系统。
法制保障。
城市规划法律规范制定。
上述四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种网络状态,循环关系。
1,3.4掌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优化及决策依据l、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优化:(1)优化决荣结构。
决策结构包括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和决策系统三部分。
①信息系统。
一是规划管理人员尽可能获得有关决策事项的更多、更准确的情况作息;二是规划管理一定要建立尽可能完备的城市规划资料,历史档案资料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的信息库,从依靠个人智慧经验转向集体智慧系统。
②智囊系统。
其组织结构大致有4种情况:一是各种专家学者直接到行政机构中工作;二是行政机构聘请专家担任顾问;三是由行政机构拨款成立“思想库”;四是由专家组成学术团体为决策提供咨询。
③决策系统。
一般采取两种原则:一是首长负责制;二是委员会负责制。
(2)提高决策技术。
①决策硬技术。
是指在决策中所运用的数学化、模型化、计算机以及相应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②决策软技术。
是指具备与规划管理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并提高决策水平。
③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
2、城市规划的决策依据:有规划依据、法制依据、经济技术依据和计划依据。
(1)规划依据。
前一个管理阶段或环节的决策就是后一个管理阶段成环节的决策依据。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城市规划考试重点1、什么是城市?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有哪些区别?城市应该是非农业人口聚居地,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的中心。
古代城市是城与市的简单叠加,现代城市规模更大,功能更多,结构更复杂。
2、我国大、中、小城市的划分标准?答: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人口超过100万为超大城市,超过50万为大城市,20~50万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为小城市。
3、城市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城市为什么会发展?4、城市化分为那几个过程?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的初期阶段。
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的中期加速阶段。
进入高速城市化以后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又趋缓慢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
5、为什么说当前国际上已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6、简述城市规划的含义与特点。
答:含义为——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特点为——综合性,政策性,前瞻性,系统性,长期性,法制行和强制性。
8、自然条件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城市会产生哪些影响?自然条件包括:1)自然资源条件如矿场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
2)自然地理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3)地质水文条件有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
影响:一方面,大自然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土地、水、矿物、生物等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址、地貌、气候、水文多种自然条件,决定了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制约着城市的性质、规模以及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影响着城市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习俗。
9、风向对城市的布局产生哪些影响?1)风向影响城市用地布局。
风向对城市布局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居住区与工业区的相对位置和布局上。
2)风向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结构。
在城市规划布局中还应从善改善城市小气候的角度重点考虑城市交通的组织、道路结构与走向以及城市绿地步行系统的合理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三章3-2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三章3-23. 1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il•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1. 基本概念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根据区域规划确左城市产业经济结构以及生产力的配置。
社会发展规划:人口规划、文化教育规划、劳力结构规划、社会组织发展规划。
2. 性质任务确定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战略政策、步骤及目标,提出整体建设规划和生态资源规划的指导思想、理论,确立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目标。
3. 工作内容经济发展方而,科技进步与效益方面,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社会发展方而。
3. 13国民经济的基本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2. 国民收入3. 经济增长4. 经济发展3. 14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内涵及对城市发展的意义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指标,也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所有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 15国民收入的的主要内涵及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左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或其价值。
国民收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指标,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人数的增加而增长。
英实物形式是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作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后备等的生产资料。
3. 16经济增长的的主要内涵及对城市发展的意义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岀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
3. 17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涵及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含义广泛,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是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除了收入提髙外,还应包含有经济结构中的根本变化。
经济发展中两个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3. 18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及苴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 基本要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文化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每万人口在校大专学生人数、每万人口科技人员数、每万人口拥有医务人员数、森林覆盖率、每万人口刑事案件发案率等。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
城市的定义:从字面意义理解:☐(1)城市的含义:从字义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市”是交易的场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规定,是指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2)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关键在产业结构的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人口规模比农村要大*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城市的定义:世界各国关于城市的定义有许多描述,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类:☐(1)人口规模,即将达到某一特定人口规模或具有某一特定最小人口密度的地域界定为城市;☐(2)就职能而言,一个地域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数达到某一特定的比例,称为城市,或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地方政府所在地作为城市;☐(3)在地域特征方面,将具有某些特征(如建筑景观、市政设施、公用设施等)的地方称为城市。
城市的类型:(1)按人口规模分类☐按照城市市区常住非农业人口数量(万人)☐特大城市:>100☐大城市:100~50☐中等城市:50~20☐小城市:<20(2)按职能分类(突出主要职能或特殊性)☐首都、直辖市☐省、自治区中心城市☐工矿城市☐交通枢纽、港口城市☐特殊职能城市(如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边境城市☐一般县市(3)按布局形式分类城市受政治、经济、历史、自然等条件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形式。
城市的特征:☐具有非农业的职能☐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定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的基本特征:具有非农业的职能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城市化的历史进程阶段及各阶段特点:1.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30%左右;2.中期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在短期内能达到70%或以上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进程基本完成,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1、城市化水平指标此指标的公式是:PU=U÷P×100%;式中:U——城市人口;P——总人口。
城规考试复习资料
1.1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1.2城市职能:城市在区域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承担的任务和作用。
2.1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会议上提出的现代建筑有关城市及城市规划问题思考的纲领性文件,它片面的把城市的功能分为了四项:居住、游憩、工作、交通。
是机械性以物质为基础,最突出的特点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
2.2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12月,秘鲁利马)城市规划与设计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有新的指导思想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不仅要看到经济、技术因素,还要看到人、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生态等因素。
宪章对区域规划、城市增长、分区概念、住房问题、城市运输、城市土地使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工业技术、设计和实践、城市与建筑设计等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3.邻里单位:以一所小学所服务的范围形成组织居住社区单元的基本单位,其中设有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道路系统、绿化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居民生活不受机动交通的影响。
4.1开敞空间:城市中的绿地、公园、道路、广场、水面以及专属于企事业单位或居民小区的绿化用地及庭院都可以被看作是广义上的“开敞空间”4.2绿地率: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4.3绿化覆盖率:各种植物在地面上的正投影所占总地面面积的比例5.1树形城市:树状结构通过限定边界来规划城市生活,认为城市是一种树状的等级制的结构。
构成整体的各部分相互独立,只与结构主体相连,彼此互不交叉或相关联。
5.2半网状城市:通过一个明确的中心来组织城市生活,这是边界往往自然形成并处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城市生活随时发生交叠。
6.污染系数:由于城市风环境与城市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机理直接相关,因此,风向频率与平均风速又被用来描述风对扩散大气污染物的作用,即风向频率与平均风速之比被定义为7.1道路网密度:又称道路线密度,指的是城市道路的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7.2道路面积密度:是指道路交通设施用地的总面积与城市建设用地之比,以百分数为单位。
最新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笔记复习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第一篇:建筑学1、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
2、公共建筑组成: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和次要使用部分。
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一般有平面方式和立体方式;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杻纽交通。
3、公共建筑群体组合:分散布局组合、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4、可能将户分为居住、辅助、交通、其它5、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10-30层。
6、单栋住宅,160米,4*4,大于80米设人行出口,机动车出口150米,7、低层,占地大,基础市政设施投入大,高层,可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8、12层以上设2部电梯;防火云梯高度30-50米;塔式建筑每层不超过500平方米。
9、寒冷地区,短内廊,住宅朝向选择应争取南向,充分利用东、西向,尽可能避免北向。
热带,夏季风,减少东西向阳光对建筑的直射。
炎热地区住宅建筑朝向依次是:南向、南偏东30°或南偏西15°以内、东向、北向、西向10、全厂性生产流程分为:沿轴,垂直轴、环状生产线。
11、工业,交通道7米,,交叉口视距大于等于20米。
…………12、建筑用地适用地适用坡度:工业0.5%--2%,居住0.3%-10%,机场0.5%-1%, 同时,根据竖向规范,工业仓储最大10%,居住最大25%,公建20%,13、一层60-100kpa,二层100-120kpa,三层120kpa,小于100kpa,变形问题注意。
14、从防震观点看,建设用地分为: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15、建筑后退;允许突出红线的情况如下:有人行道:2m.0.4, 2.5,1,3; 3.5,1 5,1,3;无人行道:2.5,0.4,, 5,116、场地入口:主干道交叉口,70米;过人行道非交叉口边5米;公交站边线10米,学校入口20米。
17、大量人流的公建工程,一面临路,1/6边长,2个不同的方向疏散18、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日照、通风、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复习要点(3)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复习要点(3)
1.3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
1.3.1熟悉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城市规划管理应是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并依法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的安排实施控制、引导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
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1)要充分理解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质,必须遵循行政管理的一般原则,负有行政责任。
(2)要正确把握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编制的关系。
城市规划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二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三是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捡查。
1.3.2掌握城市规划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城市规划管理有以下4方面的目的和任务:(1)保障城市规划建设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政令的畅通。
(2)保障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保障城市各项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促进城市规划的实施。
(4)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相关方面的合法权益。
1.3.3掌握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城市规划管理系统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
(1)决策系统。
是城市规划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制定城市规划。
(2)执行系统。
即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3)反馈系统。
即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
(4)保障系统。
法
制保障。
城市规划法律规范制定。
上述四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种网络状态,循环关系。
1.3.4掌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优化及决策依据
1、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优化:(1)优化决荣结构。
决策结构包括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和决策系统三部分。
①信息系统。
一是规划管理人员尽可能获得有关决策事项的更多、更准确的情况作息;二是规划管理一定要建立尽可能完备的城市规划资料,历史档案资料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的信息库,从依靠个人智慧经验转向集体智慧系统。
②智囊系统。
其组织结构大致有4种情况:一是各种专家学者直接到行政机构中工作;二是行政机构聘请专家担任顾问;三是由行政机构拨款成立“思想库”;四是由专家组成学术团体为决策提供咨询。
③决策系统。
一般采取两种原则:一是首长负责制;二是委员会负责制。
(2)提高决策技术。
①决策硬技术。
是指在决策中所运用的数学化、模型化、计算机以及相应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②决策软技术。
是指具备与规划管理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并提高决策水平。
③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
2、城市规划的决策依据:有规划依据、法制依据、经济技术依据和计划依据。
(1)规划依据。
前一个管理阶段或环节的决策就是后一个管理阶段成环节的决策依据。
(2)法律规范依据。
(3)经济技术依据。
经济技术定额指标和经济技术规范;地方性经济技术规范文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经济技术要求等。
(4)计划依据。
根据不同的规划管理范围、管理阶段或管理环节确定相应具体的决策依据。
1.3.5掌握城市规划管理控制及其过程
1、城市规划管理。
需从三个方面加强控制:一是系统内部的控制,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二是外部系统对管理系统的控制,为行政监督、人大监督、社会监督;三是管理系统对管理对象的控制,一系列规划管理活动。
找市规划管理调控的作用:①指导作用;②弥补作用;③监督作用。
2、城市规划管理调控过程规划管理必须根据管理过程分别实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
1.3.6熟悉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方法
主要有行政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经济的方法和咨询的方法。
(1)行政的方法: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靠行政组织被授予的权力,运用权威性的行政手段,采取命令、指示、规定、制度、计划、标准、工作程序等行政方式来组织、指挥、监督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建设使用土地和各类建设活动。
行政方法的原意是通过职务和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能力来管理。
(2)法律的方法:城市规划管理采取法律的方法,要加强立法、执法、守法和司法工作。
城市规划法规是调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总称。
法制建设是由立法、执法、守法和司法相互联系的方面构成的统一体,其中主要是立法。
城市规划管理严格执法,要贯彻执行“法无授权不得行,法有授权必须行,行政行为程序化,违法行政必追究”的原则。
(3)经济的方法:就是通过经济杠杆,运用价格、税收、奖金、罚款等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进行规划管理。
通过各种经济手段,从物质利益上来处理政府、企事业或集体、个人等各种经济关系。
(4)咨询的方法:是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采用咨询的方法,吸取智囊团或各类现代化咨询研究机构中专家们的集体智慧,帮助政府领导对城
市的建设和发展,或帮助开发建设单位对各项开发建设活动进行决策的一种方式。
1.3.7熟悉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原则P61
(1)系统管理的原则①要强调城市规划管理的整体效应。
②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内部的协调性。
③注重城市系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①必须建立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信息反馈网络。
(2)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3)依法行政的原则(4)政务公开的原则
1.3.8了解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P39
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
尤其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就管理的职能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服务和制约的双重属性。
城市规划管理就其根本目标是服务,在管理活动中为城市公共利益需要而采取的控制措施,也是一种积极的制约,其目的是使城市的各项建设不影响人民根本的、长远的利益。
(2)就管理的对象而言,它具有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双重性。
这是规划管理的要求所决定的。
城市规划着眼于城市的合理发展,因此必须把每项规划或者每一个建设工程放在城市的大范围内考察,不能就事论事地处理问题。
(3)就管理的内容而言,规划管理具有专业和综合的双重性。
这是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综合体,具有多功能、多层次、多因素、错综复杂、动态关联的本质所决定的。
城市管理包括户籍管理、交通管理、市容卫生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消防管理、文物保护管理、土地管理、房屋管理及规划管理等等。
城市规划管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是一项专业的技术行政管理,有其特定的职能和管理内容。
规划管理部门作为一个
综合部门来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平衡,协调有关问题。
(4)就管理的过程而言,规划管理具有管理阶段性和长期连续性的双重属性。
这是由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所决定的。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必须体现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和长期性要求。
在管理上应探索灵活应变的方法,留有余地、不要把文章作“死”,要具有应变的能力。
(5)就管理的方法而言,规划管理具有规律性和能动性的双重属性。
这是由于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