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效利用氮素的生理机制及有效途径

合集下载

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代谢的研究

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代谢的研究

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代谢的研究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如何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品质已成为当今农业科技研究的热点问题。

氮素作为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关键元素之一,在水稻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代谢的机制对于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的吸收与转化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

水稻的根系和叶片是其氮素吸收的主要器官。

水稻根系中的氮素主要以氨和硝酸盐的形式存在,它们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经历一系列的代谢转化过程。

水稻叶片中的氮素主要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它们通过叶片的氮素代谢途径进入植物的细胞中。

在植物体内,氨和硝酸盐会被氨基转移酶和亚硝酸还原酶转化为氨基酸和氮气等物质。

水稻通过这些代谢途径将氮素固定在细胞中,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2. 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代谢途径的调控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氮素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涉及到多种代谢途径和调节机制。

在水稻的氮素代谢中,植物体内的氮素浓度和氮素来源是影响代谢途径和调节机制的关键因素。

在低氮环境中,水稻通过降低可溶性蛋白的降解和增加氨基酸的合成来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

同时,水稻还可以通过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和利用深层土壤中的氮素来适应低氮情况。

相反,在高氮环境中,水稻会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和可溶性蛋白的降解速率,以尽可能地利用植物体内的氮素。

此外,水稻还可以通过调节植株内部的激素含量和核酸合成速率来适应高氮条件。

3. 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代谢的意义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氮素代谢在控制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氮素的吸收和转化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

因此,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氮素代谢的机制,才能有效地管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氮素的代谢还能影响水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水稻氮代谢途径研究

水稻氮代谢途径研究

水稻氮代谢途径研究一、前言水稻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上,氮素营养的应用一直是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氮素在水稻中的代谢途径是十分复杂的,它涉及到了多个环节,因此深入研究水稻氮代谢途径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氮素在水稻中的吸收与转化氮素是植物体内的一个重要元素,它是生物体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关键成分。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素供应,其中包括氨态氮和硝态氮。

在水稻中,氮素的吸收、转化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氮素的吸收水稻的氮素吸收主要是通过根部进行的。

氮素在土壤中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包括氨态氮、硝态氮、腐殖质氮等形式。

水稻主要吸收氨态氮和硝态氮,其中氨态氮的吸收速度通常比硝态氮快。

2、氮素的转化水稻根系吸收的氮素需要经过转化才能合成氨基酸等化合物,从而进入植物生理代谢过程。

在水稻中,氮素的转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氨基酸的合成:水稻通过合成氨基酸来转移氮素。

在氮素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水稻可以合成大量的氨基酸。

(2)核苷酸的合成:水稻根据需要将合成的氨基酸与核糖、磷酸等化合物结合在一起合成核苷酸。

(3)蛋白质的合成:水稻利用核苷酸、氨基酸等合成蛋白质,以便于在生命活动中起到养分供应和酶催化等重要作用。

3、氮素的利用水稻在合成蛋白质、核酸等化合物时,需要利用吸收的氮素。

而水稻中氮素的利用效率通常比较低,因此氮素的施用量也需要适当控制。

针对氮素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围绕着水稻氮代谢途径的研究,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方法以提升氮素利用效率。

三、影响水稻氮代谢途径的因素水稻氮代谢途径的研究不仅涉及到氮素在植物内部的代谢过程,还涉及到一系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1、光照和温度光照和温度对水稻氮代谢途径的影响可以通过影响水稻生长的能力来表现出来。

在较低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水稻对氮素的需求量通常较低。

而在高温、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水稻对氮素的需求量会增加,而且氮素吸收和转化速度也会加快。

水稻高效利用氮素的生理机制及有效途径

水稻高效利用氮素的生理机制及有效途径
维普资讯
中 国 水 稻 科 学 ( ieeJ RieS i ,2 0 ,1 ( ) 2 1 2 4 Chns c c) 0 2 6 3 : 6 ~ 6
2 1 6
水 稻 高 效 利 用 氮 素 的 生 理 机 制及 有 效 途 径
江 立 庚 曹 ] 星 ( 京 业大 . 了 南 农 学农 部 生 调 重 开 实 业 作物 长 控 点 放 验室, 苏南 1 9) 江 京2 0 05
摘 要 : 阐述 了水 稻高效 吸收 和利 用 氮素 的 生理 机 制 , 析 了水 稻 高效 利 用 氮 素 的遗 传 潜 力和 改 良途径 以及农 田资 源 分 管理 技术 对 氮素效 率 的影 响 , 并提 出 了需要 研究 的重要 课题 。 关键 词 : 水稻 ;氮 素利用 效 率 ;氮素 吸收效 率 ;生理 机制 ;有效 途 径
2 氮素 高效 吸 收 的生 理机 制
土 壤 中 氮 素 和 施 人 稻 田 中 的 氮 素 经 根 系 吸 收 才 能 进 人 稻 株 体 内 。无 疑 , 系 的形 态 、 布 和 生 理 生 化 特 性 对 氮 素 吸 根 分
收 产 生 明 显 影 响 。吸氮 能 力 强 的 水 稻 在 形 态 上 表 现 为根 系 长
Phy i o i a e h nim nd A p o c s f fce t Nir e tlz ton i c sol g c lM c a s a pr a he or Ef ii n t og n U iia i n Rie
JA G L — e g,CA e— ig I N ig n O W ix n ( y L b r tr yC o o h R g l t n Ke a o a oy o rp Gr wt e u ai ,Mii r y Ag iu tr , n ig Ag i l r l iest ,Na j g 2 0 9 , h n o ns y o rc l e Na jn rc t a v ri t u uu Un y ni 全 世 界 氮 肥 使 用 总 量 为 3 . 9 1 , 9 9 9117 3 4 × 0t19/ 20 0 0年 度 增 加 至 8 . O 0 t 氮 肥 使 用量 增 长 1 1 。 仅 7 3 ×1 , 6 不

植物氮的高效利用

植物氮的高效利用

植物氮的高效利用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大量元素之一。

土壤中氮素的丰缺和供给状况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水平。

高效利用氮素对植物生长有着重要意义。

一、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理生态机制氮素的利用效率从两方面来衡量。

一方面是指植株在同等的供氮水平下吸氮量的大小;一方面是指对已吸收的氮素利用率的高低,即单位吸收氮素所生成的干物质的多少。

总的来说氮素的利用效率从氮的高效吸收生理机制和氮的高效利用生理机制两方面来衡量。

氮素的高效吸收主要在于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功能以及地上部物质的反馈作用。

土壤中的氮素需经过植物根系才能进入植物体内。

根系发达、生长量、分布密度、有效吸收面积较大、根系扎入土层较深的植物,能够利用深层土壤氮素,减少硝态氮淋洗损失; 另外高吸收效率的品种会产生形态的变化而提高吸收氮素的能力。

根吸收功能的发挥还与根系活力有关。

根系活力衡量指标主要有根对TTC 还原强度、根对α-萘胺的氧化强度、根系伤流量,以及活跃吸收面积等。

反馈作用中,根部吸收的氮素绝大部分在叶片中同化。

同化氮素的酶活性越强地上部光合产物积累的越多。

这些光合产物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根部为根系吸收氮素提供了能量来源,从而有利于根系对氮素的吸收。

植物中氮的高效利用与几个生理机制密切相关。

1)氮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氮素同化的氨基酸是植物中重要的氮素运输载体;2)氮素转运能力促进茎叶氮素向籽粒的转运,减少氮素在非经济产物中的残留;遇氮素逆境时,可将衰老叶片的氮素再分配到生长点去,维持植株正常生长,并且避免生育后期的氨挥发损失;3)液泡中硝酸盐的再利用成熟植物细胞液泡中硝酸盐浓度较高,使之高程度再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植物氮素利用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

二、氮高效品种的培育C4作物比C3作物氮利用率高主要是由氮营养基因控制的遗传差异引起的。

同种作物内基因型的改善可提高氮利用率。

因此,通过培育氮高效利用品种或选育新品种来适应低氮水平是氮高效利用的根本途径。

作物氮素吸收利用过程

作物氮素吸收利用过程

作物氮素吸收利用过程
作物氮素吸收利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氮素吸收:作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氮素。

氮素以氨基酸或无机硝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通过根毛吸收器与土壤接触并进入根部。

2. 氮素转运:吸收到的氮素会通过根部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间隙转移到茎、叶等地方。

转运主要通过被动扩散和活动转运两种方式进行。

3. 氮素吸收利用:转运到茎、叶等部位的氮素,会参与植物的生理代谢和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质,如合成蛋白质、核酸等。

4. 氮素分配:作物通过根部系统吸收的氮素会被分配到各个器官。

一般来说,新生器官对氮素的需求较高,所以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会有较高的氮素分配到新器官的趋势。

5. 氮素再利用与储存: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有部分氮素无法被完全利用,这部分氮素会被再吸收并重新利用。

另外,一部分氮素也会被储存在作物的根系和茎、叶等地方,以备后续需要。

总的来说,作物氮素的吸收利用过程包括吸收、转运、利用、分配和再利用与储存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作用并共同参与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是农民和相关研究人员一直关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针对水稻的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我们可以从栽培技术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品种。

不同品种在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方面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采用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品种,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

此外,根据不同地区和水稻生态特点选择适宜的品种,也能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例如,在低氮土壤上种植耐氮品种或具有氮素高效吸收利用能力的品种,可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提高养分利用率。

其次,要科学施肥。

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重要环节。

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

首先,要进行土壤肥力分析,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合理确定施肥方案。

其次,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科学施用氮、磷、钾等必需元素。

例如,在拔节至抽穗期,水稻对氮素需求量较大,可以适当增加氮肥用量。

此外,还可以采取措施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供给能力。

此外,要加强水管理。

水稻是水生作物,适宜的水分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合理的灌溉和水田管理,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在菇岭期要注意保持适宜的田水深度,不仅能提供充足的水分,还可以促进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同时,还要合理控制灌溉水量,避免排水过多造成养分流失,以及增加肥料的施用量。

在水田管理中,可以采取保持水分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水分蒸发的措施,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另外,合理的田间管理也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生长期内,及时进行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松土、除草、轻耕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养分吸收和转运。

此外,要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减少养分的损耗。

综上所述,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品种、科学施肥、加强水管理和合理的田间管理。

水稻所需营养元素

水稻所需营养元素

水稻所需营养元素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

合理供给水稻所需的营养元素,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稻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

一、氮素氮素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

它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水稻吸收氮素的主要形式是硝态氮和铵态氮。

硝态氮适宜供应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而铵态氮则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抗逆性。

不同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量有所不同,但整个生育期内都需要适量的氮素供应。

二、磷素磷素是构成核酸、磷脂和ATP等重要生物分子的必需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磷素对水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根系生长和发育、提高开花结实率、增加稻谷产量和改善品质。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磷素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吸收和利用。

三、钾素钾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它参与水稻的光合作用、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和离子平衡,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适宜的钾素供应能够增加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稻谷的充实度和食味品质。

水稻吸收钾素的主要形式是离子态钾。

四、钙素钙素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它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和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对水稻的根系生长和发育、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缺乏钙素会导致水稻倒伏、叶片发生脱绿病等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五、镁素镁素是水稻生长发育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它是叶绿素的中心原子,参与光合作用和能量转化过程。

镁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缺乏镁素会导致叶片出现黄化斑点,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六、硅素硅素是水稻生长发育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它参与构建水稻细胞壁,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适量的硅素供应能够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七、微量元素水稻还需要少量的微量元素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

水稻对氮素的利用研究(1)PPT课件

水稻对氮素的利用研究(1)PPT课件

-
15
Kirk和Kronzucker运用微型氧气感受器对稻 田根际进行监测发现,水稻移栽三周后周围氧气 浓度可达到空气中氧气饱和度的20%,而这些O2 能够满足水稻根际硝化微生物的生活需要,所以 根际存在的部分无机氮是硝化微生物进行硝化作 用形成的NO3-。N追踪实验表明,水稻可吸收的 氮中有30%是NO3-,所以水田中水稻吸收无机氮 的形态不仅有NH4+,还有很大一部分是NO3-。
-
16
1)水稻对铵态氮吸收的生理特性
前人研究表明对于在营养条件下的根系报道的并不 多与硝态氮营养条件相比我们发现在纯NH4+存在的条件 下根系一般为主根比较发达但是侧根比较少。Wang等对 水稻铵态氮的吸收的生理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13N标记
铵态氮来测定水稻对铵态氮的吸收动力学参数。根系中 的72%~92%的(13N-NH4+)被运输到了液泡中,30min内一
水稻对氮素的利用及氮高效品种研究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20162225 赵晗舒
-
1
1.土壤-植株体系中氮素去向 2.我国稻田氮肥施用现状 3.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分布及氮肥利用率 4.我国水稻氮肥施用的问题 5.水稻一生的氮素需求特征 6.氮高效品种的定义 7.氮素高效利用品种的筛选 8.氮高效品种的生理基础 9.水稻氮素吸收与产量的关系 10.研究的目的意义
-
11
6)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及氮肥利用率
该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 以北。稻田土壤较贫瘠,多为灰漠土,草甸土,粉砂土, 盐碱土。本区出产的稻米品质优良,种植制度为一年一 季稻。氮肥利用率为20%~35%。
-
12
4.我国水稻氮肥施用的问题
1)氮肥用量过高. 2)氮磷钾三要素施用不合理,中 量和微量元素肥料施用量不足. 3)化肥种类比较单一. 4)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失衡,有 机肥开发利用不足且质量下降.

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氮肥利用的生理机制 , 介绍了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 的研究进展和 主要技术 , 讨论 了氮肥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
究的重点。 关键词 : 水稻; 氮肥 ; 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 : S 5 1 1 . 0 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8 0 8 2 ( 2 0 1 3 ) 0 1 — 0 0 1 6 — 0 6
课题组 的研究情况 ,综 述了 国内外氮肥利用 的主要研
5 0 %, 肥料在 土壤 中的残 留 比例 为 1 0 %~ 3 5 %, 其余 的 部分通过 以上几种途径 亏损『 1 3 1 。 黄见 良等【 4 】 通过同位素 示踪技术标 记水稻不 同生育 时期 吸收的氮 肥 ,研究 了 水 稻不 同生育期 吸收 的 N在各 器官 中的分配 以及 后 期植 物组织 中氮损失 , 结果表 明, 水稻在分蘖期 和幼穗 分化期 吸 收的氮 素 在后期 可 以通 过植 株组 织 挥发 损 失, 至成熟期损失 的比例分别达 1 6 . 7 %和 1 3 . 4 %。王福 钧 等 认 为 , 氮素挥发是 氮损失 的主要途 径 , 水稻前期
( 扬州大学农学院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 江苏 扬州 2 2 5  ̄9 ; 通讯作者 , E — ma i l : j c y a n g @ Z U . e d u - c n )

要: 实现水稻高产和氮肥的高效利用是 当前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 。本文综述 了水稻氮肥的投入损失概况及
径损失 。氮肥 施入 土壤后 ,水 稻能吸 收其 中的 2 5 %~
人工投入 的基础上 。 过高的氮肥投入不仅使得氮肥利 用率过低 ,而且直 接和问接地导致 了一 系列不 良的环 境反应 。如何在增 加粮食产量 的同时提 高氮肥 利用 效率 , 这是 国内外农业生产 的研究热点 。 本文结合本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分析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分析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分析作者:耿维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7期耿维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氮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营养元素,但是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水稻品种特性的影响,与此同时,施肥方式与土壤条件也会形成一定的制约。

在同一个地区内,即便应用了相近的耕作条件与管理手段,仍然会由于土壤条件的不同而影响到水稻养分的吸收,其对氮肥的施用有指导意义。

一、不同土壤条件下氮肥的增产效果在研究分析中可以发现,随着水稻品种的不同,其对于氮肥的反应情况也有所区别。

在砂土与黏土当中,氮肥的施用均会带来产量的提升,其中在武香粳14号与华粳2号的种植中,在每公顷施用氮肥300kg,可以达到增产效果;而在黏土条件下的生产,在每公顷施用氮肥225kg 的条件下,产量达到最高,其后则随着氮肥产量的提高而降低。

在不同水稻基因型当中,最高产量均为黏土较高,而最高产量所需要的氮肥量则砂土较高,不难看出,氮肥施用量与土壤本身的肥力呈反比。

而无论土壤条件怎样,水稻基因型的不同均会给最高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结合土壤类型与品种类型选择方案进行施肥。

二、不同土壤条件下水稻氮元素利用效率分析1、氮素收获指数应用氮肥对于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水稻氮素利用率都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氮素收获指数即是指所吸收的氮元素在地上总氮元素量中的占比。

随着施氮肥总量的提高,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均呈现出随着施用肥料量提高、氮素收获率降低的趋势,能够证明施氮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可以同步提高氮素在稻草当中的氮素比例。

结合土壤条件来看,多数稻种均呈现了砂性土壤中的氮素收获指数高于黏土的情况。

2、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这一数值是指在施氮区域内,水稻氮素积累总量与空白区域内的氮素积累总量之间的百分比,学界大多应用此参数来表示氮肥吸收利用特性。

很多学者认为,应用氮肥表观利用率,可以较为公正客观地评价实际农业生产情况,对于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分析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分析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分析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氮肥是水稻生产中最常用的化肥。

在现代农业中,氮肥的过量使用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土壤酸化、地下水污染和气候变化等。

了解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的影响因素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氮利用效率(NUE)是指水稻吸收和利用氮肥的能力。

一般来说,氮肥的施用量越多,水稻的产量就越高,但氮肥利用率也越低。

为了提高水稻的NUE,首先要考虑土壤条件对水稻的影响。

不同土壤类型对水稻的氮吸收和利用能力有一定影响。

沙质土壤对水稻的NUE较低,而粘土和砂质黏土对水稻的NUE较高。

这是因为沙质土壤的孔隙度较大,导致氮肥的淋失较多,而粘土和砂质黏土的孔隙度较小,有利于氮肥的吸收和利用。

土壤中氮素的有效性也会影响水稻的氮利用效率。

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形式存在。

水稻对于硝态氮的吸收和利用能力较强,而对于铵态氮的吸收和利用能力较弱。

施用硝态氮肥能够提高水稻的氮利用效率。

氮肥施用的时机和方式也会对水稻的NUE产生影响。

水稻的氮需求量在不同生育阶段是不同的,合理的施肥时机能够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

比较常用的施肥方式有基肥、追肥和定向施肥。

基肥主要是在水稻移栽前施用,追肥是在水稻生育期中根据需要进行施肥,而定向施肥则是根据土壤和水稻的需求对氮肥进行精确施用。

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和时机能够提高水稻的氮利用效率。

水稻的品种也会影响其对氮肥的利用能力。

不同的水稻品种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存在差异。

选择具有较高氮利用效率的水稻品种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减少氮肥的使用量。

不同土壤和氮肥条件下水稻的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类型、土壤中氮素的有效性、氮肥施用时机和方式以及水稻品种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在水稻种植中更加科学、高效地利用氮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一、试验前的准备设计阶段水稻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而氮肥是保证其正常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

因此,本文针对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进行研究,在简单了解试验设计后,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水稻的吸氮特性、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增产效应情况。

氮肥的合理施放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性因素,但在实际施放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生产效率降低问题。

即使在同一地区土壤条件下,品种上的差异,也会对水稻养分吸收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将强对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可以为氮肥施用提供理论参考。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选择了砂土和黏土两种土壤条件进行种植,水稻品种上选择了五优稻2号、武香粳稻14号、华粳2号这三种展开试验。

除了五优稻2号采用单本栽插之外,其他品种都采用双本栽插。

利用凯氏定氮法来测定植株和稻谷的含氮率。

通过计算氮素收获指数、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艺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依存率,来分析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

二、试验后的数据结论分析1、水稻的吸氮特性在试验过程中需要观察水稻不同器官吸收氮肥的情况,根据具体数据对比情况来看,秸秆、籽粒、总吸氮量在不同土壤和氮肥条件下都出现了显著变化。

以籽粒吸氮量为例,在生长初期吸氮量会随着氮肥施量的提高而提高,生长到后期时,吸氮量的增长速度逐渐下降。

秸秆吸氮量则始终保持着上升趋势,总吸氮量和籽粒相似,都是先大幅度增加而后增速放缓。

从品种上看,华粳2号的秸秆吸氮量最高,武香粳稻14号籽粒吸氮量最高,五优稻2号的总吸氮量最高。

2、氮素利用效率根据水稻氮素利用率结果来看,在不同土壤条件下,氮素利用率的各项指标在施用氮肥后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氮素利用率指反映的是土壤氮对作物氮营养的贡献率,从实际试验结果来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提高,水稻对土壤氮的依赖性逐渐降低,对肥料氮的依赖性最提高。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而影响水稻产量、机器、品质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水稻田的养分供应。

氮、磷、钾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主要养分,但是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水稻田需要均衡的施用氮、磷、钾养分,来提高产量,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品质和保持稳产稳定性。

一、氮肥施用技术1、氮肥种类水稻田通常用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氮肥。

氮肥的种类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和肥料价格等方面进行选择。

2、氮肥施用时间水稻生长期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氮肥,例如,在水稻生长的初期,步入光合作用旺盛期,氮肥需求量逐渐增加,施肥量要逐渐增加;在水稻分蘖、拔节、抽穗期需要多施氮肥以增加水稻感光器官(叶片和叶耳)的数量,从而增加光合作用量,使水稻产量更高。

3、氮肥施用量氮肥的施用量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水稻品种和气候状况等不同而异。

一般来说,在播种前施用60%的氮肥,水稻分蘖期前施用30%,开花期前施用10%的氮肥。

4、氮磷比例氮肥的施用不仅要关注量,还要关注比例。

氮磷比例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稻的氮磷比例一般为5:1~8:1,秋稻的氮磷比例为3:1~5:1。

使用有机肥能改善氮磷比,因为有机质可以提供慢效氮,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和肥料利用率,是一种为水稻增产的可行方法。

二、磷肥施用技术1、磷肥种类磷肥种类不多,有单超磷酸、三钙磷和磷肥等三种;其中,三钙磷往往更耐旱、耐缺水。

2、磷肥施用时间磷肥能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均匀生长,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现在水稻栽培中,磷肥多在播种时同种地施入。

可补足播种前土壤中机械作业带来的磷盐流失。

3、磷肥施用量磷肥的施用量标准化,提高了精施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能够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肥料利用率。

磷肥的施用量应根据不同土壤的条件、水稻品种和气候的需要而定。

通常在夏季主要的施用量为10~15kg/hm2,秋季为3~8kg/hm2。

水稻生殖生长期叶片氮代谢与储存蛋白研究

水稻生殖生长期叶片氮代谢与储存蛋白研究

水稻生殖生长期叶片氮代谢与储存蛋白研究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高产、适应性强和易于生长而被广泛种植。

然而,在水稻生产中,如何提高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农业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水稻生长期间,氮元素是其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水稻氮代谢和储存蛋白的机制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水稻生长期叶片氮代谢水稻生长周期分为生殖生长期、抽穗期和成熟期。

在这三个不同生长阶段,水稻的氮代谢也有所不同。

生殖生长期是指从拔节期到始花期,这个时期的叶片是水稻吸收和利用氮素的主要来源。

在生殖生长期,水稻的叶片氮代谢主要包括氮素的吸收和转化。

植物在吸收了氮素后会将其转化成氨基酸。

氨基酸反应后可以生成其他氮含量更高的物质,例如蛋白质、核酸和色素等。

其中,蛋白质是最主要的产物之一。

不过,水稻叶片中每个氨基酸的含量和类型都不同,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和环境因素不同而导致的。

此外,水稻叶片中还存在可以储存氮素的物质,比如,谷蛋白等。

二、水稻生长期叶片储存蛋白谷蛋白是水稻种子中的主要蛋白质,在水稻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方面有重要作用。

谷蛋白既可以拆分为氨基酸供给其它代谢途径,也可以在种子萌发时储存的氮源。

水稻生长周期中,生殖生长期的叶片是水稻谷蛋白的主要合成部位之一。

在研究水稻叶片中的谷蛋白之前,需要了解谷蛋白的结构和合成机制。

谷蛋白是一个复杂的多聚体,由几种不同的亚基组成。

它通常被分为α、β、γ和δ四个亚基,它们之间的功能、结构和合成方式各不相同。

谷蛋白的合成过程需要多个蛋白质参与,其中包括谷氨酸转氨酶、谷氨酸胺肽转移酶、谷氨酸胺肽合成酶和谷蛋白细胞器膜蛋白等。

研究表明,水稻生殖生长期的谷蛋白合成与氮素调控密切相关。

氮素含量越高,谷蛋白的合成量就越多。

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氮素的供应之外,植物内部的激素信号也对谷蛋白的合成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植物体内的一种激素——赤霉素有助于促进水稻谷蛋白的合成。

氮素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研究

氮素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研究

氮素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研究水稻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均排名前列。

而氮素是水稻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养分元素之一,对于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非常重要。

因此,针对氮素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氮素对水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氮素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影响着水稻的生长进程和产量形成。

首先,适量的氮素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生物量和分蘖数,提高产量。

其次,氮素对水稻穗粒形成和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的充实、增大和增重,提高水稻的营养品质和食用价值。

然而,如果土壤中的氮素过多,会对水稻产量和品质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方面,氮素过多会导致水稻茎秆过长,稻株过于繁茂,影响光合作用和空气流通,降低水稻抗风性和抗倒伏性,提高水稻倒伏的风险。

另一方面,过量氮素会降低水稻品质,过分增加稻谷和糙米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降低淀粉质量,甚至引起致癌物质的形成。

二、氮素对水稻养分利用的影响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率是衡量水稻生长和养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合理施肥和科学管理的情况下,水稻养分利用率可以达到70-80%。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如缺水、缺肥、排水不良等,会使水稻养分利用率降低,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研究表明,氮素对水稻的养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适宜的氮肥供应可以提高水稻的养分利用效率,促进氮素向地下部位转移,优化矿物质元素的分配。

同时,也可以促进水稻盐分调节系统的正常运作,从而使水稻在缺水和缺磷等干扰因素下稳定生长。

但是,过量的氮肥施用会造成氮素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降低养分利用效率,增加土壤硝态氮积累的风险,甚至对水体和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三、提高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措施为了提高水稻的养分利用效率,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合理调整氮肥用量,适量减少氮肥的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对稻米储藏特性的研究》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对稻米储藏特性的研究》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对稻米储藏特性的研究》一、引言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优化一直是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氮量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重点研究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施氮对稻米储藏特性的影响。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以期为水稻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优化稻米的储藏条件。

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一)施氮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适量施用氮肥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增强植物抗逆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适量的氮素供应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发育,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和养分的运输能力,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适宜的施氮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

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从而提高产量。

然而,过量的施氮会导致氮肥利用率降低,甚至产生环境问题。

(三)施氮量对水稻品质的影响氮素对稻米品质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适宜的施氮量能够改善稻米的品质,使米粒饱满、光泽度好、垩白度低等。

然而,过量的施氮则可能导致稻米品质下降,如垩白率增加、食味品质变差等。

三、施氮量对稻米储藏特性的影响(一)储藏过程中稻米品质的变化稻米在储藏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其中,施氮量也会影响稻米的储藏特性。

适宜的施氮量可以提高稻米的抗虫、抗病能力,延长稻米的储藏时间。

(二)施氮量对稻米水分吸收的影响适量的施氮可以提高稻米的水分保持能力,减少储藏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然而,过量的施氮可能导致稻米水分吸收能力增强,容易吸湿变质,影响储藏稳定性。

四、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设置不同施氮量梯度,研究施氮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同时,分析不同施氮量下稻米的储藏特性及变化规律。

氮、磷、钾对水稻产量构成的作用如何

氮、磷、钾对水稻产量构成的作用如何

氮、磷、钾对水稻产量构成的作用如何
氮、磷、钾对水稻产量形成的作用各不相同,以氮素的影响最大。

氮素对水稻产量构成影响最大的是穗数,同时也影响每穗粒数。

但过多的氮素除会引起倒伏、减产外,还会使瘪谷率增加,但其对粒重影响较小。

氮素还对稻米品质有影响,能提高蛋白质含量。

磷是组成植物细胞核酸的主要成分,它能加速细胞分裂,促进水稻发根分蘖,还能促进氮肥的吸收,在水稻抽穗后,茎叶中的磷可以转移到穗中,磷是水稻体内最易转移和多次利用的一种营养元素,多半在水稻生长初期吸收,但后期大多转移到谷粒中,对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有重要作用。

而稻苗对磷的需要相当迫切,即使在根系未充分发达时也要求有一定数量磷。

磷主要影响水稻分蘖数,也影响千粒重和稻米的品质。

钾对分蘖数的影响很小,除非在极端缺钾的情况下,才影响分蘖。

钾对每穗小穗数和结实率有明显的正效应,分蘖期适当的氮、钾平衡对小穗形成和结实率均有良好影响。

钾肥可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输,并促进氮的吸收,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

更重要的是钾肥能促进茎秆生长粗壮、坚韧,增强抗倒和抗病能力,使籽粒结实饱满。

由于钾有助于剑叶维持较长的生理活性,为了达到高产,钾的吸收持续到灌浆成熟后期是很重要的,不过钾肥太多会对米质产生不利影响。

- 1 -。

水稻光合作用机制及其对氮素吸收的影响

水稻光合作用机制及其对氮素吸收的影响

水稻光合作用机制及其对氮素吸收的影响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安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机制和氮素吸收对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备受关注。

水稻光合作用机制水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支持其生长和发育。

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太阳能被光合色素吸收,产生高能量的电子和氧气,电子随后被传递到电子接收体,而氧气则被释放到空气中。

水稻的叶片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这些色素有助于吸收阳光能量并反应出光合作用。

在水稻的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气孔进入叶片的。

由于气孔的开启与关闭取决于水分和干旱条件,因此水稻的叶片水分管理非常关键。

为了保持充足的水分,水稻通常要在水田种植,以便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和灌溉水资源。

除了二氧化碳和阳光之外,水稻光合作用还需要一定的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素。

氮素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氮素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可以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在水稻中,氮素以硝酸盐和铵态的形式被吸收。

硝酸盐通常通过根系吸收,铵态则通过叶片。

氮素缺乏会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另外,过量的氮素还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水土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在水稻的生产中控制氮素的应用非常重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光合作用可以影响水稻对氮素的吸收。

光照充足时,水稻的氮素吸收能力会增加,但过于强烈的光照则会产生光伤害,导致氮素吸收能力下降。

因此,合适的光照条件对于水稻氮素吸收非常关键。

结论水稻的光合作用机制和氮素吸收密不可分,两者之间的关系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根据不同的氮素需求和光照条件来控制水稻生长和发育,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杂交水稻的根系生理与土壤养分吸收机制

杂交水稻的根系生理与土壤养分吸收机制

杂交水稻的根系生理与土壤养分吸收机制杂交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高产稳产的特性对于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杂交水稻的根系生理特性以及土壤养分吸收机制,对于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根系结构、根系生理特性以及土壤养分吸收机制三个方面来探讨杂交水稻的生长特性。

根系结构是影响杂交水稻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杂交水稻的根系比传统水稻更为发达。

杂交水稻的根系系统通常包括主根、侧根和须根等多个部分。

这种特殊的根系结构使得杂交水稻具有更强的根系扩展和吸收养分的能力。

在种植过程中,适当的根系营养管理对于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至关重要。

除了根系结构外,杂交水稻的根系生理特性也对其生长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杂交水稻的根系生理特性包括根系呼吸、分泌物排放和水分调节等方面。

根系呼吸是根系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杂交水稻的生长状态密切相关。

杂交水稻的根系呼吸率较高,这意味着其对能量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此外,杂交水稻根系分泌物的排放也是其生长特性的重要体现之一。

根系分泌物中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它们可以改良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

因此,了解杂交水稻根系生理特性对于合理调控其生长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养分吸收机制是影响杂交水稻生长的关键环节。

土壤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这些元素对于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营养作用。

杂交水稻的根系具有更强的养分吸收能力,这与其根系结构以及生理特性密切相关。

其中,土壤中氮素的吸收机制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对于杂交水稻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作用。

杂交水稻根系通过老化壁的氮素有效吸收,这一过程受到多种生理因素的控制。

此外,杂交水稻对磷、钾等养分的吸收机制也值得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杂交水稻的根系生理与土壤养分吸收机制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杂交水稻的根系结构、根系生理特性以及土壤养分吸收机制,能够为其高产稳产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t 修改稿收到日期 t # % % $ F % + F , % % # % % $ F $ # F # ( & 第一作者简介 t 江立庚 ! 男" 副教授 " 在读博士研究生 & $ & * ’ ;( "
氮素和土壤氮素作为一个整体" 将氮素利用效率分解为农学
+ " / 4 效率和吸收效率 3 前者以肥料氮素利用效率为 & 作者认为 "
示& 目前" 国内外评价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指标及计算方 法有多种 " 名称也亟待统一与规范 &具代表性的方法有两种 " 一是从农民或农场主关心的肥料生产力! 即肥料氮素利用效 出发" 将肥料氮素利用效率分解为生理效率6 吸收效率及 率(
’ " * 4 二是将肥料 空白试验产量与肥料氮素施用量比值三部分 3 %
*
中心" 适宜于肥料或施肥技术的比较研究" 当对水稻F 土壤系 统的氮素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时 " 后者更为适用 &
氮肥在化肥中的比率还呈明 显 增 加 趋 势 " 如此 " $ & + $ $ & + #年 度世界化肥 >1 ) 12#H 为 $ 1% z * + 1% z ’ $ " $ & & & # % % %年 H # ’
稻多为分蘖少的大穗型品种! 这也充分说明减少无效分蘖是 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
含氮化合物! 占叶片总氮量的 3 叶片可溶性蛋白质 4 5以 上! + 7 7 , 的4 以上 羧化酶又是二氧化碳同化的重要调节 6 5 8/ 0 1 2 在光照充足条件下往往成为二氧化碳同化的限制因 酶!
7 < , 稻 群 体 质 量 好 坏 的 综 合 指 标+ 国内外培育的超级 -近年来!
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根系吸收的氮素极大部分运输至 地上部还原和同化! 叶片中氮素还原和同化作用的酶活力越
) , 高! 其根系吸收氮素的能力越强 + 二是 / 0 1 2羧化酶在碳氮 代谢中具有双重功能 因为 ! / 0 1 2羧化酶是水稻体内重要的
B ! 7 4 ! 7 C ! 3 6 P3 : , 且差异范围较大 + 例如 ! 我国不同类 是普遍存在的 ! -
: 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
作物氮素利用效率往往与其体内的氮素营养水平呈负 即体内含氮率高时 ! 氮素利用效率下降 -与大豆和小麦 相关 ! 等其他 ; 作物相比! 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较高! 原因之一就 : < , 是水稻体内的含氮率低 + 对于收获指数相近的水稻品种 ! 茎 其 氮 素 利 用 效 率 往 往 较 高! 稻谷中含氮量下 秆 含 氮 率 低 时! 降6 氮素利用效率 ! 即每 7>氮 素 生 产 的 稻 谷 ? 可以 = 7 5! @ ! > + 7 4 , 提高 7 但是 由于环境对稻谷含氮率的影响 通过传 6> A ! ! > 统育种手段降低稻谷含氮率以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可能
3 $ 4 度则为 $ 1% z , & 1% z # * &在水稻生产 中" $ & / % 5$ & & ’年 的 我国早籼稻和粳稻化肥 ! 主要是氮肥 ( 施用量平均年 $ ’年间 " 3 # 4 增长率分别为 + 而同期水稻单产的年平均增 z % 0和 / z / 0 " 长 率低于 * 据估计 亚洲 0& " # % # ’年的水稻产量将比 $ & & $年
3 C 3
中国水稻科学? @ 第7 C卷 第 :期 ? 3 6 6 3年 B月 @ Y Z [ \ ] ^ ] _‘ [ a ] b a [
同 的 水 稻 品 种! 其" 相 差 较 小! 而 &# 差 异 达 极 显 著 水 平 ! #$ % * 表明水稻根 系 对 ’() 的 亲 和 力 在 氮 素 高 效 吸 收 中 发 挥 重 要 作用
中国水稻科学! ( "# % % # "$ * ! , ( t # * $ 5# * ( U Y ^ _ L a L <Z ^ c L = c ^
# * $
水稻高效利用氮素的生理机制及有效途径
江立庚 曹卫星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 南京 # ! $ % % & ’ (
) * + , . / . 0 1 2 / 34 1 * 2 5 , 62 5 789 9 : . 2 1 * 4 ,; . : < ; ; 1 4 5 = >= : . 0 4 5?= / @ 2 = . 55A 1 4
这两部分根系在数量和活性上的变化对水稻植株从土壤 此" 或肥料中吸收氮素的比率产生重要影响 &尽管侧生根系在重 量 上 只 占 根 系 的 很 小 一 部 分" 但其长度却占根系总长度的 培育分枝发达的细小根系是提高氮素效 ’ % 0以上&这表明" 率的重要途径 & 水稻根系不仅直接影响其氮素吸收" 而且还可影响土壤 氮 素 状 况& 这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 两 个 方 面t 一是根系在吸收
# 生产上 " 一般每 $* 量 的增长明显下降 & # % 5 6 稻田施纯氮 $ # 施用量高的地区如苏南则高达 * $ ( %x " % % 5+ ’ %x 0 0 * 6 &过
量施用氮肥不仅降低了氮素的利用效率" 造成能源的巨大浪 费" 而且提高了作物的生产成本"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 " 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 " 作物的氮素 利用效率已经引起了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兴趣并开展了大量 的研究工作 &本文就提高水稻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若干理 论问题进行评述与讨论 &
# 氮素高效吸收的生理机制
土壤中氮素和施入稻田中的氮素经根系吸收才能进入 根系的形态 6 分布和生理生化特性对氮素吸 稻株体内 &无疑 " 收产生明显影响 &吸氮能力强的水稻在形态上表现为根系长 度6 体积6 分布密度和有效吸收面积较大% 在生理生化特性上 表 现 为 根 系 氧 化 能 力 强" 脱 氢 酶 活 力6 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 伤 流 液 中 氨 基 酸 含 量 高" 种 类 多% 在吸氮 强 及 87 )含 量 高 " 的动 力 学 方 面 表 现 为 吸 氮 米 氏 常 数 较 小" 即 对 >{(8 的 亲 和
9 , 7 : ! 7 ) , 再循环加快 + 部+ -当植株受到低氮胁迫时 ! -水稻地上部
不同品种对氮素反应的差异很大-据此! 可将水稻品种 和 劣 势 种 ? 分 为 优 势 种 ? D 0 E F G H I G> F G #E J $ D #@ H K L F G H I G 优势种又可细分为高效种? 和低效种 ! @ > F G #E J $ D #@ F L L H M H F K N
7 3 , 子+ -根系吸氮能力强有利于提高叶片中 / 0 1 2羧化酶的含 量! 从而促进二氧化碳同化作用和地上部干物质生产-地上
) 氮素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与改良途径
部的旺盛生长又通过反馈作用促进根系对氮素的吸收 -植物 根系吸收的矿质养分在植物体内可以不断循环和再循环 -对 氮而言! 以氨基酸的形式在地上部和根系间进行循环和再循 即 经 过 韧 皮 部 从 地 上 部 进 入 根 系! 又经木质部回到地上 环!
$ 水稻高效利用氮素的两种机制与评价方法
水稻高效利用氮素有两种机制t 一是在较低有效养分条 二是用较少的氮素生产较多的干物 件 下 吸 收 较 多 的 氮 素%
( 4 质3 前者常用氮素吸收效率表示 " 后者常用氮素利用效率表 &
8 根际 9 >{( 和分泌氧 气 时 " {值的变化会影响土壤中氮素的 矿质化作 用 & 当 根 系 快 速 吸 收 >{(8 时 " 根际 9 {值可下降 $ 8 个单位 反过来对 吸收产生抑制作用 5# " & 二是水稻根 >{(
F "G F C 8>D E 8H I4 B 0 4 5 0 J 5 0
! "‘^ "dO "dO i j j k l "U ( KL MN O P Q R O S Q R MQ TU R Q VW R Q XS YZ L [ \ ] O S ^ Q _ _ ^ a S R MQ Tb [ R ^ c \ ] S \ R L _ e ^ _ [b [ R ^ c \ ] S \ R O ] f _ ^ g L R a ^ S M _ e ^ _ [h Y ^ _ O
随 着 作 物 学 和 化 肥 工 业 的 发 展" 作 物 施 氮 量 迅 速 增 长& " $ & & & $ & + $ $ & + #年 度 全 世 界 氮 肥 使 用 总 量 为 , , z ( & .$ %= * 年度增加至 氮肥使用量增长 不仅 " # % % % / + z , % .$ %= $ * $ 0&
系具有刺激土壤微生物固氮的能力" 其固氮量约为 ’ % 5$ % % # 3 , 4 ! ( &不同水稻品种刺激土壤生物固氮的能力不 x 0 * 6 92 $ % 4 其氮素吸收效率也不同 3 水稻根系吸收 >{(8 的速率可 同" & 用 3其吸氮的动力学参数 F 1 * 2 4 / , 34 5 = 4 5动 力 学 方 程 表 示 " 和 K6( 在品种间存在差异&据杨肖娥研究" 吸氮能力不 ! : 62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